什么是怎么理解想拥有清晰的边界感?

是人与人相处的界限。一个国家的军队,如果进入另一个国家的领土或者领空,就是侵略;战争已经无可避免!人与人相处如果越过这个界限,就会让对方不安,感觉自己受到冒犯,奋起自卫!就好比,一位平级关系的同事,当着外人(比如,公司的计算机人员来更新程序时)突然询问我,某项工作你完成了没有?我感觉就是过界了!她不是我的领导,每次当着外人,查问我的工作情况?可想而知,外人走了以后,我立马质问她为什么老是守着外人在的时候,提醒我干活?她灿灿地说:“我是好心提醒你,要是别人提醒我,我还会感激人家咧!”我回答:“别人说:大憨二坏三矫撩(土话别扭的意思。)我排行老三,我就矫撩。我不感激别人,我也用不着别人感激!这事搁我这,我有心就替你干了,没心我就给你放着。我不会,越守着别人越提醒你!”还有一次,我下楼给主任送文件,他们办公室里面正在打扑克,而其中一位同事顺便问了一下:“*姐,别忘了给我什么数据。”我回了一句:“那个数据不是8号之前要吗?难道耽误了?”“我只是提醒你一下。”等到他有事上我办公室,我正告他:“以后你们打扑克的时候,你不要提醒我干活!主任都没有那么大的架子!”

1个回答
关注
咨询记录 · 回答于2023-05-24边界感是什么意思
亲亲,很高兴为您解答。边界感是指个人对界限的判断和重视度。当我们欠缺边界感时,会无意识的把自己的意愿强加于人,也很容易把自己重要的事情轻易交于他人,使对方感到莫名其妙。
已赞过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评论
收起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扫描二维码下载
「边界感」指的是人与人之间内心的自我界限,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底线或者分寸。这有点像是房间的大门,如果你锁上了,别人要经过你的允许才能进入你的房间。下面我要说的情景,大家肯定都遇到过。我有位朋友 Annie,平常在广州上班,最近疫情她回到老家,她的亲戚们都知道她回来了,自然而然地想来她家里聚聚,聊聊天。对于聊天这件事,Annie 有时会比较反感,原因是家里的八大姑七大姨总是问一些她不想回答的问题,比如:有没有找男朋友?你男朋友家住哪里,有没有房?你一个月工资是多少?......正好那段时间,Annie 失恋了,心情很糟糕。当亲戚们不厌其烦地又问起那些问题时,Annie 心里很难过,不再想应付亲戚们的「关心」,冷着脸不说话径直离开,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不出来,气氛弄得很尴尬。其实,从一开始 Annie 就不想回答亲戚们的那些问题,之前一直在忍,那次终于爆发了。发展到最后,拒绝见任何人,一副战斗的姿态。在生活中,我们也经常遇到像 Annie 那样的窘境,面对亲戚们的过度关心,虽然心里很不情愿,但碍于面子,只好一次次地违心地应付。但事实上,这些过度的关心,是一种「越界」行为。在任何一段关系中,都是需要有一个边界的。心理学上,「边界感」指的是人与人之间内心的自我界限,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底线或者分寸。边界是人与人交往之间的一种无形的屏障,可以很好地保护我们的空间和隐私。这有点像是房间的大门,如果你锁上了,别人要经过你的允许才能进入你的房间;但是如果你不懂得维护边界,时刻打开房门,那么别人就会登堂入室,即使你再恼怒也无计可施。从这一点来说,不懂维护边界的人,被入侵时会更不舒服。因为在这里面,我们首先放弃了自己的边界。为什么会放弃?很简单,因为我们觉得如果坚守自己的边界,可能会发生一些不好的事情,比如说对方会离开,或者感觉自己是个坏人。这种评价让我们有羞耻感和愧疚感,所以很多事情我们无法去拒绝别人的入侵。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的话,放弃边界就像自己主动打开了家门,任由他人随意进出。如果我们有能力控制家门的开关,那么就可以放一个人进来,也可以赶一个人出去,这样自己的内心至少是安全的,是踏实的,是自由的,是能够自主的。当我们缺乏了这种边界意识,也就是说自己和对方的关系是不自由的,是共生一体的,是你我不分的。一、边界不清出的 3 大特征像这样边界不清的现象,在生活中也很常见,但你有可能从来没有注意过,或者说你可能从来没想到,发生这些情况是因为边界不清所导致的。我把它总结为 3 种情况:很难专注自我、纠结和陷入情绪。1、我们先来讲第一个边界不清的特征:很难专注自我。你肯定会说,这也跟边界有关系?是的。很难专注自我通常会有两大类,会被贴上「太闲」和「太忙」两种标签。先来看看所谓的「太闲」。一个很常见的例子:我有一个读者最近给我留言,说因为疫情居家办公后,每天花很多时间刷手机,刷抖音、淘宝、小红书,然后好多自己正经事情都没做成。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她的注意力缺乏边界,被「操控」了。神经科学家们发现:大脑以每秒 4 次的惊人速度在专注和分心两种状态之间迅速切换。在分心期间,大脑会暂停手头工作,检查周围环境,看看有没有什么东西可能更加吸引我们,手机的消息提示声、同事的交谈……如果不为自己的注意力设置界限,比如没有弄清楚自己应该去做什么,什么才是对自己最重要的,那么就会很容易被周遭的环境夺取珍贵的注意力。刷抖音、淘宝时,会获得某种快感,大脑会产生多巴胺、催产素等这些让人产生愉快情绪的物质,让你的大脑处于兴奋的状态。你的大脑会对这种感觉「上瘾」,为了获得更多的多巴胺,就会不断注意让你愉悦的东西。所以你的注意力就会失去边界,不断「外逃」。我们再来看看「太忙」,这种情况也很常见:你明明想要做的事情有很多,但是每天娃一哭、一闹,你就赶紧去照顾孩子;老板一说有个临时任务要找你帮忙,你每次都下意识接受。所以你总是没有时间,很难把精力集中在真正想做的事情上。这是因为你模糊了自己的需求与别人期待之间的边界,你会不断注意到别人要什么,那一刻就忘记了自己的需求。所以当你发现自己很容易走神、自己想做的事情,总是往后拖,意味着需要建立你的边界力了。2、边界不清的第二个特征是角色纠结。例如孩子要开家长会,但手上的工作做不完,一直纠结要不要请假,其实就是你身上妈妈和职场人角色的边界不清,你分不清哪一个角色才是最重要的,所以你就在两个角色中纠结。还有你明明知道有个问题,老板可以帮我解决,但看到老板这么忙,你就反复纠结还要不要打扰他?其实是因为你对自己和老板的角色边界,辨识不清。因为你下意识把自己和老板放在一个不平等的位置上,你只能帮助老板干活、不要给老板添堵,而不是合作、共同完成目标的平等角色。所以当你很容易纠结时,意味着你身上的角色有很多模糊地带,你需要检查自己的边界了。3、边界不清的第三个特征是陷入情绪中。例如看到孩子做作业怎么都教不会,或者总是东摸摸西摸摸不专心,总是忍不住发脾气;经常会因为老公不上进,老公太懒,老公的行为习惯跟你不一样而起冲突。你可能会觉得奇怪,为什么这个跟边界有关系?其实是因为你没有把握好管与不管的边界,控制的边界。你希望别人跟你期待得一样,别人如果没有你想象得那么上进、听话,你就会有情绪。所以如果你发现自己,每天可能都很容易生气、不安、低落,就需要停一停,看自己的边界是不是出了状况。边界力的强与弱,影响了你的工作、情绪、人际关系、每一次重大选择等等,和你生活的幸福感息息相关。二、4 个维度来判断你的边界力强弱讲到这里,你可能会很好奇:边界力的强与弱,和什么有关系呢?我自己又该怎么知道我的边界力到底是什么情况呢?有一个非常实用的方式,就是拿到一些关键的维度进行自己观察,那你就可以自己动手。我分享特别简单好用的 4 个关键维度,来评估你边界力强弱。1、首先我们来讲第一个维度:自我认同度。自我认同度,这是学界非常著名的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提出的一个心理学概念,也叫「自我同一性」。简单来说,就是「你知道自己是谁,并且对自己有一个清晰稳定的认同感」。举个例子,如果一个人内心中觉得自己不好看,那么往往就会更关注别人的评价和举动。当有人盯着她看的时候,她就会认为一定是自己脸上有什么奇怪的东西,对方才会盯着自己看,对方一定是觉得自己很丑。在这种情况下,客观事实不重要,我们如何去解读它才是最重要的。就像我们戴了一副有色眼镜,看到的任何事物都会变成有色的。因此,如果你要评估自己的自我认同感,其实特别简单:遇见坏事不受挫,发生好事不膨胀,这就是好的自我认同感。当你的自我认同感越强的时候,你的边界力就会越强。2、那第二个维度:情绪易感度。情绪易感度比较高的人,也是边界力相对比较弱的人。反之,你总是能够很好地处理自己的情绪,那么你的边界力就相对较强。你现在可能想问:怎么判断我的情绪易感度是高还是低呢?在这里,我给你提供了一个简单的小测试,有 7 道题,你可以用来判断。1.我和领导、老师等权威人物在一起,常常感到紧张。2.我常常为一些小事感到焦虑,甚至会因此失眠。3.别人批评一下我,我会难受一整天。4.朋友们常常说我是一个特别敏感的人。5.别人的伤心或者快乐,总是能够影响我。6.我常常会因为一些网络新闻,而义愤填膺。7.别人一生气,我就会很容易放弃主见和立场。如果你符合其中的 4 项或者以上,那么就意味着你的情绪易感度就比较高,也间接说明,你的边界力比较弱。3、第三个维度就是:认知自主度。你可以把认知自主度,简单地理解为「独立思考的能力」。一个人多大程度地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就多大程度地决定了他是否能够守护好自己的边界。《杀死一只知更鸟》,一部常年挂在图书畅销榜的美国小说,完美地诠释什么是「独立思考」。这部小说讲了上世纪 30 年代,美国南方的一个小镇上,一个黑人当时被人告了强奸罪,身为律师的安蒂克斯为这个黑人辩护的故事。上世纪 30 年代的美国,是存在严重种族歧视的,尤其对黑人。当安蒂克斯决定为黑人辩护的时候,几乎所有人都反对,并且嘲笑他,他的小孩也为此遭到了同学的排挤。但他依然在这样大的压力下,依然坚持主见。有一个情节令我印象深刻:安蒂克斯的儿子刚听说他要为黑人辩护,就跑去问他:「安蒂克斯,你替黑鬼辩护吗?」安蒂克斯说:「当然了,斯库特,不要叫黑鬼。那是贱称。」他儿子继续说:「学校里的人都这么叫!」安蒂克斯说了一句话:「但从现在起,至少有一个人不这么叫了……」这句话特别打动我。即使所有人都有偏见,但你仍然能保持主见,决定怎么去做。最终这位无辜的黑人还是被诬告判罪,但安蒂克斯的选择,却向他的孩子展现了什么叫做责任、公平和正义。安蒂克斯的行为,实际上就是由他的认知自主度决定的,他用自己的判断,捍卫了自己作为一名律师、一个父亲的边界。而你有没有认知自主度,我经常用一个非常直白的指标:就是你自己最终做决定的次数。那你可以拿一个时间坐标轴,来判断自己的认知自主程度。它有横轴、竖轴两个维度。首先从竖轴,也就是你从小到大的经历来看,你自己做决定的机会多吗?比如你读哪一所大学?读什么专业?你从事的什么职业?你和什么样的人结婚?类似这些事情,你自己能够做决定的次数越多,就意味着你认知自主能力越强。反之,如果你事事都依赖别人帮你做决定,就说明认知自主度比较弱。其次从横轴,也就是你当下的情况来看,你自己最终做决定的事情多吗?比如工作中在听到很多个解决方案时,你能不能清晰做决定?生活中爸妈催婚,你能够顶住压力坚持要等待爱情?做金融一个月能赚不少钱,大家都很羡慕,但你其实更喜欢有自己的时间,那你要去从事吗?家里人都说另一半条件不错,可你觉得他总是不回家很少陪你,要不要离婚?对多少个事情能下判断、做决定,也就意味着你有多大的认知自主的能力,就越容易守住你的边界。反之,就很容易把你的人生决定权拱手让给其他人。4、最后第四个维度:行动独立度。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怎么理解想拥有清晰的边界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