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点小感冒和白细胞有关系吗,对白白会有什么影响吗?

《迟到》幼儿教案(精选13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迟到》幼儿教案(精选1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迟到》幼儿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情感与态度:珍惜自己的生命,形成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安全意识。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2、行为与习惯:让学生认识到守时,惜时,上学不迟到,做事有条理的重要性,体会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的好处,学会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学习的情感。  3、知识与技能:知道上学不迟到,应该提前做好上学的准备,学会自己的事自己做。  4、过程与方法:通过角色扮演、讨论等活动,体验到有序的生活给自己带来的愉快心情及好处,尝试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重难点  认识到守时,惜时,做事有条理的重要性,会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唱上学歌,了解学生在家时早上的生活习惯及早上到校的情况。  教学过程:  1、游戏导入  (1)播放歌曲《上学歌》,教师边唱边向学生问好:“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你为什么背上小书包?我去上学校,天天不迟到,爱学习,爱劳动,长大要为人民立功劳。”谁能说说这首歌告诉了我们什么?  (2)指名学生回答。  (3)过渡语:你们说得真好,真是爱动脑筋的孩子。俗话说:“一日之计在于晨。”这句话是讲每天早晨应该把当天的事安排好,这样才能把一天的事情做好。那么,你们每天早晨上学前都要做哪些事儿呢?  (4) 学生谈论上学之前做的事情,引出课题。  谈论P20图片,学习儿歌 清早起来空气好,太阳公公咪咪笑,快穿衣,忙刷牙,天天上学不迟到。  2、讨论交流,分析原因  引导学生看P21——P21的图片,分析课本上的两个学生迟到的原因,及如何做到不迟到。  3、明辨是非,加深认识  (1)通过多媒体课件讲述《爱迟到的小鱼莎莎的故事》,让学生从故事中明白上学不迟到,上学之前要学会整理自己的书包。  (2)告诉学生如何整理自己的书包。a书和作业本分开放。b书可以按上课顺序放,先上的课,书放在上面,方便拿取,上完课的书放在最下面;c还可以按大小放,小书放在上面,大书放在下面。注意:放书时不要卷角!  4、学唱儿歌 自己来  来来来,自己来,自己起床坐起来;自己的衣服自己穿,自己的帽子自己戴; 自己的被褥自己叠,玩完的玩具收起来;自己洗的脸儿净,自己刷的牙儿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好勤快的小乖乖。  5、布置作业  (1)学会整理自己的书包,参加整理书包比赛。  (2)你做到了吗?比比看谁得的星星最多。请家长在家监督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做到了奖励一颗星星,累积星星最多的孩子就可以当养成教育明星。  《迟到》幼儿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比较早晨上幼儿园与上小学的不同,理解上学要守时的道理。  2、初步知道做事要有计划,感受时间的宝贵。  重点:  在看看、说说、比比中发现上小学的早晨与上幼儿园的不同,知道上学要守时。  难点:  引导幼儿初步理解时间的概念。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事先带幼儿参观小学,和幼儿一起收集有关小学的信息。  环境准备:多媒体一套(自制PPT、录象、音乐等)、计划表、书包文具、笔、纸张、翻翻牌等  活动过程:  一、交流与分享——解决合理不合理的问题  1、个别幼儿介绍自己上幼儿园的早晨。  2、引导幼儿交流对计划“上幼儿园的早晨”中遇到的疑问,鼓励孩子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预计幼儿会就早晨看书、拖拉等题提出自己的疑问,发表自己的看法。)  小结:如果我们能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那么我们就能成为生活的小主人。  此环节的设计意图:  此环节通过交流分享的方式,对个别化活动中的记录结果进行有选择的交流,帮助幼儿解决“我们要形成良好生活习惯”的问题。  在互动中,重点关注孩子收集信息的能力和对形成良好生活习惯的认识。  二、“阅读”与游戏——了解上幼儿园早晨与上小学早晨的不同,知道要遵时。  1、播放的小学生上学的早晨的录象  (小学生早上做了什么,每个环节花了几分钟,当中蕴含不少小学生的相关信息,如校服、早读、营养、整理书包等)  2、开展录象形式的记忆游戏,提出听记要求,并请幼儿一起猜出表格。  (回忆小学生的早晨,做了什么?花了几分钟?算算一共花了多长时间?几点小朋友要起床了呢?)  3、讨论交流:小学生的早晨和我们幼儿园小朋友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要准时上学?如何才能准时到校不迟到?  (重点引导幼儿发现小学生和幼儿园孩子的早晨不同的地方,安排好时间、提早出门,预留时间等)  此环节的设计意图:“阅读”、游戏  观看小学生早晨上学前的生活情景,并玩记忆与推算游戏———比较早晨上幼儿园与上小学的不同准备  幼儿观看录象了解小学生早晨是怎样的。  幼儿通过记忆游戏回忆小学生的早晨生活情景。  幼儿推算游戏,算算小学生要几点起床。  在互动中,重点关注对表现时间数量的敏感性。  三、游戏与感受——了解时间的宝贵  1、讨论:你觉得时间象什么?一分钟是长还是短?(大部分孩子会觉得时间短)  2、用一分钟来整理书包,开展一分钟竞赛,让自己一分钟成为一个小学生的样子。(体验一分钟到底有多长,了解一分钟能做很多事情)  3、看录象,听阿姨、警察、医生、球员、刘翔等说说一分钟对他们而言的重要性。(感受一分钟的重要性,知道要珍惜时间)  此环节的设计意图:  通过游戏比一分钟整理书包谁快,感性的体验时间的长短。通过“阅读”感受不同职业的人一分钟可以干什么重要的事,了解时间对于人们来说多么的重要与宝贵。  互动的重点在于关注对时间问题的情感体验。  《迟到》幼儿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观察并讲述图片内容,知道做事要有条理,合理安排时间。  初步具有按计划做事的意识,懂得珍惜时间,保证早晨准时到校。  教学准备:  (认知准备)认识了时钟,知道自己每天早上来园前在家做什么  (材料准备)PPT图片,教师用钟面,幼儿操作材料包  重点与难点:  重点:能比较连贯地讲述图片内容,了解莎莎迟到的原因难点:尝试合理安排时间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出主题:  1、再过一段时间,小朋友们就要背上书包上小学,成为一名小学生了,你们心情是怎样的?为什么?  2、有一个刚上一年级的小学生名字叫莎莎,让我们来看一看关于她的故事。  二、观看图片(PPT),讲述故事:  1、播放PPT一:早上妈妈在做什么?  莎莎有没有马上起床?为什么?妈妈又是怎么说的?  2、播放PPT二、三:  起床后莎莎想做什么?可是袜子呢?在哪里呢?  莎莎到哪里去找袜子了?  最后是在哪里找到袜子的?是怎么找到的?  3、播放PPT四、五:  袜子穿好了,现在莎莎该做什么了?可是她看到自己的鞋子了吗?  她到哪些地方去找鞋子了?找到了吗?  结果在哪里找到鞋子了?妈妈在说什么?  4、播放PPT六、七:  你们看莎莎还在找什么?  妈妈为什么拉着莎莎往外走?边走边在说什么?  5、播放PP八、九:  莎莎有没有跟着妈妈走?她在说什么?做什么?  妈妈为什么要看手表?妈妈在说什么?莎莎怎么回答的?  莎莎是怎么出门上学的?  莎莎一边走一边吃着早饭,她还想起了什么事情没有做呢?  妈妈为什么没有让莎莎做完再去上学呢?  6、播放PPT十:今天莎莎会迟到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7、幼儿自由结伴讲述:将几张图片的内容连起来,编成一个完整的小故事。  请个别幼儿完整讲述自己编的故事。  讨论:莎莎为什么会迟到?  三、如果你是莎莎:  1、莎莎每天这么慌慌张张,急急忙忙的,你们是这样的吗?  2、你每天是怎么做的呢?  小结:每天睡觉前,要把第二天需要的东西都整理好;把自己脱下的衣服叠好,准备好第二天要穿的衣服,放在椅子上;睡觉以前想一想,第二天有什么活动,要带些什么,准备好,就不会像莎莎那样慌慌张张,这个找不到,那个找不到,来不及了。  3、如果早上8:00到学校,早上几点钟起床才不会迟到?  想一想每天起床后需要做哪些事情?(穿衣服、上厕所、刷牙洗脸,梳头,吃早饭)  做这些事情分别需要几分钟?一共需要几分钟?提早这几分钟时间行了吗?  (辅助提问:还需要加上什么时间?)(去上学路上的时间)  那么应该几点钟起床呢?(运用教具钟面帮助幼儿推算起床的时间)  小结:定好了起床时间,闹钟一响或者妈妈一叫就起床,早上可不能赖床哦,而且起床后做每一件事情都不能慢吞吞、拖拖拉拉的,要抓紧时间,要不然还是会迟到的。  四、延伸活动:  1、观察画面,按照小学生早晨做的事情的顺序在图下面的空格里写上编号。  2、估算做每一件事情需要的时间,在椭圆形里记录下来。  3、试着算一算早晨做这些事情一共需要多少时间?  《迟到》幼儿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领悟经常迟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体验归咎于别人与改正自我两种态度及行为的不同结果。  2、能结合生活经验积极参与讨论,懂得要想不迟到,只有改变自己。  活动准备:  男孩玩偶一个、图片、准时卡  活动过程:  一、你会迟到吗?  1、"你知道什么是迟到吗?"  2、"你们上幼儿园会迟到吗?为什么会迟到呢?"  小结:有的小朋友有时会迟到,有的小朋友经常会迟到,有的是因为感冒了去看医生所以迟到了,有的是因为吃早点慢迟到了,还有的是因为各种各样其它的原因迟到了。有一个小朋友啊,他也经常会迟到,我们听听他的理由。  二、不是我的错。  1、教师一边演示玩偶,一边讲述:他的名字叫嘟嘟,他上学经常会迟到。老师问他,他就说:不是我的错。是不是嘟嘟的错呢?我们来听一听。  2、教师讲述故事从开头至"嘟嘟涨红了脸,不知该怎么说"。  (1)故事刚开头,老师为什么问"嘟嘟,你怎么又迟到了"?(因为嘟嘟经常迟到)  (2)嘟嘟是怎么回答老师的?(不是我的错,是妈妈骑车太慢)  (3)第二天,第三天,嘟嘟仍然迟到,他又是怎么说的?他说是谁的错?(他都说不是自己的错,要么是妈妈不好,要么是爸爸的错,要么是闹钟的错)  (4)听了嘟嘟的话,同学们为啥都笑起来?嘟嘟为啥涨红了脸?(嘟嘟讲的不对,同学们才笑。嘟嘟难为情了,所以涨红了脸)  三、究竟是谁的错?  1、讨论:嘟嘟经常迟到,究竟是谁的错呢?  小结:上学经常迟到,是因为嘟嘟起得晚、动作慢,不是爸爸妈妈不好、闹钟不好。  2、你想对嘟嘟说些什么?  老师对嘟嘟说了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老师弯下腰来,对嘟嘟说:"自己早点起来,动作快一点,这样就不会迟到了。"  3、嘟嘟听了老师的话他会怎么做呢?(早早就起来,很快就准备好)  他这样做了以后,还会再迟到吗?  四、怎样才能不迟到。  1、嘟嘟迟到的时候是低下头走进教室的,嘟嘟不迟到的时候,会是怎样的呢?(高高兴兴坐在位置上,抬起头,挺这胸,看这老师)  2、我们怎样才能不迟到,高高兴兴地开始意义天的学习呢?(请幼儿与小伙伴一起讨论一下)  (1)教师出示准时卡"这是什么?""表示了什么意思?"  (2)怎样才能得到这张准时卡呢?(将准时卡奖励给说的好的幼儿)  请幼儿说说具体的做法(起得早、动作快……)以及正确的态度(不要都说成别人的错,应该从自身找原因)。  4、引导幼儿一起学说嘟嘟的那句话:不迟到,真好。  《迟到》幼儿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通过讨论,领悟经常迟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体验归咎于别人与改正自我两种态度及行为的不同结果。  活动准备  男孩玩偶一个  活动过程  一、你会迟到吗?  小朋友,你们上幼儿园会迟到吗?为什么会迟到呢?  小结:有的小朋友有时会迟到,有的小朋友经常会迟到,有的是因为感冒了去看医生所以迟到了,有的是因为吃早点慢迟到了,还有的是因为各种各样其它的原因迟到了。那今天有一个小朋友啊,他也经常会迟到,我们听听他的理由。  二、不是我的错。  1、教师一边演示玩偶,一边讲述:有一个小朋友名字叫嘟嘟,他上学经常会迟到。老师问他,他就说:不是我的错。是不是嘟嘟的错呢?我们来听听这个故事。  2、教师讲述故事从开头至“嘟嘟涨红了脸,不知该怎么说”。  3、故事刚开头,老师为什么问“嘟嘟,你怎么又迟到了”?(因为嘟嘟经常迟到)  4、嘟嘟是怎么回答老师的?(不是我的错,是妈妈骑车太慢)  5、第二天,第三天,嘟嘟仍然迟到,他又是怎么说的?他说是谁的错?(他都说不是自己的错,要么是妈妈不好,要么是爸爸的错,要么是闹钟的错)  6、听了嘟嘟的话,同学们为啥都笑起来?嘟嘟为啥涨红了脸?(嘟嘟讲的不对,同学们才笑。嘟嘟难为情了,所以涨红了脸)  二、究竟是谁的错?  1、嘟嘟经常迟到,究竟是谁的错呢?我们继续听故事。  2、教师讲述故事“老师弯下腰来”到结尾。  3、老师弯下腰来,对嘟嘟说了些什么?(自己早点起来,动作快一点,这样就不会迟到了)  4、嘟嘟照着老师的话去做了吗?他是怎么做的?(早早就起来,很快就准备好)他这样做了以后,有没有再迟到?(没有迟到。大家都在操场上玩,还没上课呢)  5、小结:上学经常迟到,是因为嘟嘟起得晚、动作慢,还是爸爸不好、妈妈不好、闹钟不好?  三、怎样才能不迟到。  1、嘟嘟迟到的时候是低下头走进教室的,嘟嘟不迟到的时候,是怎样的呢?(高高兴兴坐在位置上,抬起头,挺这胸,看这老师)  2、我们怎样才能不迟到,高高兴兴地开始意义天的学习呢?  3、引导幼儿讨论具体的做法(起得早、动作快……)以及正确的态度(不要都说成别人的错,应该从自身找原因)。  4、引导幼儿一起学说嘟嘟的那句话:不迟到,真好。  幼儿园迟到教案,对于幼儿们来说,正式开始上幼儿园了就意味着要遵守幼儿园的基本规则了,不迟到是上学的第一个规则,我们应该要教会幼儿迟到的坏处,做一个准时的好孩子。  《迟到》幼儿教案 篇6  设计思路:  幼儿即将步入小学生的生活,但对上小学需要独立整理和保管好物品等生活自理经验不足,想通过一系列家园游戏活动进一步梳理,归纳和提升幼儿这方面的经验,满足幼儿想做小学生的愿望,为孩子们入小学做好充分准备。  活动目标:  1、通过系列活动,积累一些整理和保管学习用品等生活经验。  2、了解一些小学生的生活,激发孩子做小学生的愿望。  重点和难点:  重点:了解小学生的生活,激发孩子做小学生的愿望。  难点:通过活动,积累一些整理和保管学习用品等生活经验。  材料和环境创设:  1、家园相互沟通,共同收集有关小学的生活经验,积累相关经验。  2、笔,橡皮,尺等;各种小学一年级的书,本子,玩具,铅笔盒,书包等;  3、情景表演;  活动流程:  导入活动游戏发奖活动延伸  (一)导入活动:  听《读书郎》的音乐,幼儿唱唱跳跳,激发兴趣。  (二)游戏《想一想,做一做》:  老师引出话题:你们马上要做小学生了,今天我们来做个游戏,名字叫《想一想,做一做》  游戏一:笔答题(每队轮流回答,答对得一分)。  1、你们将于什么时候进入小学?  2、上学时应带些什么物品?  3、请幼儿做出正确的握笔姿势?  4、请幼儿做出正确的看书姿势?  游戏二:抢答题——情景表演找错(每一组看一段表演,找错一个得一分)  1、表演一:早上起床,闹钟不停地响,小明迟迟不肯起床,在妈妈的催促下,急急忙忙起了床,抓起写字台上的书往书包一塞,没吃早餐就上学了。  2、表演二:在课堂上,小明不专心学习,东张西望,看书时,脸贴着书,写字时趴在桌子上。  3、表演三:放学了,小明回到家,打开书包,书本乱到一桌,刚想做作业,忽然起身打开电视机,拿出零食,边看边吃边做作业。  游戏三:操作题(快速又正确的小组得三分)  1、学习整理铅笔盒。看看哪些需要放入铅笔盒。  (提供:铅笔盒,大小笔,橡皮,尺,玩具等)。  讲一讲,铅笔盒内应该放什么,怎么放?并请幼儿尝试操作。  2、学习整理书包。看看哪些物品需要放入书包内。  (提供:各种类型大小的书,本子,玩具等)。  讲一讲,书包应放什么,怎么放?哪些东西不该放?并请幼儿尝试操作。  小结学习用品的摆放。  (三)发奖  (四)活动延伸:  1、家长为幼儿创设条件,支持幼儿学习整理,提供小书包,铅笔盒等,放手让幼儿自己做。  2、教师和家庭督促幼儿养成不迟到的习惯。  《迟到》幼儿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掌握故事内容,理解迟到的根本原因。  2、能大胆、多元、有逻辑的讲述作为小学生会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3、体验归咎于别人与改正自我两种态度及行为的不同结果。  4、能简单复述故事内容,并进行角色表演。  5、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知识点:  1、把迟到的原因归咎与别人:嘟嘟总是迟到,可他把原因归咎于"妈妈骑自行车太慢,爸爸喊我太晚了,闹钟的声音太轻了",结果同学们都笑他。  把迟到的原因归咎与自己:自己早点起来,动作快一点。就不再迟到了。  2、大胆、多元、有逻辑性的讲述自身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例:我也会迟到,以后我会快快的穿衣服,这样就不能迟到了。  以后我会早早的睡觉,也不会迟到了。  【教学准备】  (1)物质准备  PPT一:  家长的画面:爸爸叫他起床(妈妈煮好饭,叫皮皮吃饭)(闹钟响了)。孩子的画面:穿衣服时慢吞吞,一边玩一边穿(皮皮吃饭时左看看右看看,摸摸玩具,慢吞吞的吃饭)(皮皮不起床,蒙上头继续睡)。结果:迟到,小朋友都在上课(小朋友捂着嘴巴笑)。  PPT二:  家长的画面:爸爸叫他起床(妈妈煮好饭,叫皮皮吃饭)(闹钟响了)。孩子的画面:穿衣服速度很快(皮皮吃饭时专注,没有东张西望)(皮皮很快的起床)。结果:不迟到,小朋友都在操场上游戏。  课件《总是迟到的嘟嘟》  (2)知识准备——前期了解作为小学生可能存在的问题。  (3)场地准备座位坐成U字型。  【教学过程】  (一)通过出示PPT"皮皮上学了",引起幼儿——今天早上,小学生皮皮在上学的过程中和他的爸爸妈妈发生了一些奇怪的事情,到底是什么事情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课件吧!(播放课件1)  (二)通过欣赏课件,掌握故事内容,理解不要把迟到的原因归咎与别人的道理  1、通过欣赏PPT,将难点进行前置。  (1)通过欣赏课件1、初步了解迟到的原因——谁愿意说一说故事中皮皮和他的爸爸、妈妈发生了什么事情,结果怎样?  爸爸叫他起床。皮皮穿衣服时慢吞吞,一边玩一边穿妈妈煮好饭,叫皮皮吃饭。皮皮吃饭时左看看右看看,摸摸玩具,慢吞吞的吃饭闹钟响了:皮皮不起床,蒙上头继续睡。  结果皮皮迟到了。  请小朋友完整的说一说,皮皮迟到的原因是什么?  穿衣服时慢吞吞,一边玩一边穿吃饭时左看看右看看,摸摸玩具,慢吞吞的吃饭闹钟响了:皮皮不起床,蒙上头继续睡。  (2)通过欣赏课件2,初步了解不迟到的原因——后来,老师告诉皮皮一些不会迟到的好办法,到底是什么办法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播放课件 2)——谁愿意老师告诉了皮皮什么好办法?结果怎样?  爸爸叫他起床:快速的穿衣服,有顺序的穿衣服。  妈妈煮好饭,叫皮皮吃饭:皮皮低头专心的吃饭,认真的吃饭闹钟响了:皮皮赶快起床,也不磨蹭结果皮皮没迟到。  ——请小朋友完整的说一说,皮皮没有迟到的原因是什么?  快速的穿衣服,有顺序的穿衣服。  皮皮低头专心的吃饭,认真的吃饭皮皮赶快起床,也不磨蹭  (3)通过对比活动,明白迟到的原因是因为自身的原因。  请小朋友比一比这两个故事,你发现了皮皮迟到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自己的行为改变了。  2、通过欣赏课件,了解故事内容,理解不把迟到的原因归咎与别人的道理。  ——小朋友都知道了皮皮迟到的原因,皮皮还有一个好朋友嘟嘟,他是不是也经常迟到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播放课件)  (1)初步整体欣赏故事,了解故事的内容  ——故事的名字叫什么?  ——故事中都有谁?  ——故事中发生了什么事情?  (2)分段欣赏故事,了解迟到和不迟到的原因——现在我们来听一听故事的第一段,听完以后小朋友告诉我:嘟嘟迟到的原因是什么?  ——嘟嘟认为是什么事情导致他上学迟到了?  ——现在我们来听一听第二段,听完以后小朋友告诉我:后来嘟嘟迟到了吗?为什么没迟到?  (3)整体欣赏故事,理解故事中所蕴含的道理。  ——现在我们再来完整的听一遍故事,听完以后小朋友告诉我:通过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遇到问题时我们要从自身找原因,不要总是怪别人。  (三)能大胆、多元、有逻辑性的讲述自身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再过几个月小朋友也要进入到小学,做一名小学生了,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不迟到?请小朋友互相说一说!  ——谁愿意来说一说做一名小学生了,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不迟到?  早睡早起、不睡懒觉、不赖床穿衣服动作快一点,有秩序的穿衣服早上专心的吃饭晚上收拾好书包2、通过讲述活动,了解作为一个小学生可能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们还会遇到哪些问题?怎么解决?请小朋友互相说一说!  (1)作业、书包忘记拿:晚上自己把书包收拾好,不要让爸爸妈妈收拾了  (2)和好朋友打架: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是不死自己做错了  (3)考试考不好:是不是上课没认真听讲,老师讲的没听懂。  (4)遇到不会做的题目:开动脑筋想问题。  (四)延伸——小朋友刚才学会了故事,等会区域的时候请小朋友把这个表演出来,请小朋友互相讨论一下互相讨论一下,下课时把讨论的'结果告诉我!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是一个社会活动《总是迟到的嘟嘟》,故事是幼儿接触的最多而且也是喜欢的一种文学形式,爱听故事是幼儿的天性,故事"总是迟到的嘟嘟"内容比较简单,孩子对于故事内容比较容易理解,在活动中利用提问,让孩子理解故事内容,激发幼儿的多向思维,逐步引导幼儿根据生活经验大胆猜测,是幼儿很快融入到故事情节中去,在活动中教师充分的调动了孩子的积极性,为孩子提供了宽松的语言环境,效果还是比较好的。  活动最后,我请每天都能早早来幼儿园的孩子说说,怎么才能不迟到,大家纷纷介绍了自己的经验。而那些经常迟到的孩子,他们也说了自己的决心,并且要请爸爸妈妈一起监督他们养成这个好习惯。  大班的孩子处在幼小衔接的特殊阶段,在这个阶段是要为上小学打好基础的,而幼小衔接的关键不在于教孩子多少知识,而是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这样才能为他们的小学学习生活做好准备。《总是迟到的嘟嘟》这个故事非常贴近孩子的生活,孩子们更能领会到故事的意义,也更能帮助孩子找到并且改正自己身上的缺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开始增强准时上学的意识。解决迟到现象,不仅要从种种具体问题入手,更要从认识和态度这一根本问题入手。把迟到的原因归咎于他人或某个具体问题往往是幼儿容易产生的想法。很多次我问孩子为什么会迟到,孩子就会告诉我是妈妈或爸爸的事耽误的,理由说的一大堆,我经常和家长沟通,家长反映孩子吃饭慢,穿衣服磨磨蹭蹭,刷牙都要半个小时。因此,在上课时,我抓住认识和态度这一关键,通过层层深入的讨论,真正使幼儿体会到:要想不迟到,只有改变自己。(幼儿教育)  《迟到》幼儿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懂得每天要早睡早起,按时上学不迟到。  初步了解小学生早晨的作息时间安排。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知道迟到的意思。  课件准备:“脸红的奇奇”图片;《不是我的错》故事音频及图片;《不是我的错》故事视频;“作息时间表”图片。  活动过程  出示情景图片图片“脸红的奇奇”,鼓励幼儿大胆猜测奇奇脸红的原因。  奇奇最近上一年级了。呀,奇奇的脸可真红,小朋友猜猜奇奇的脸为什么这么红啊。  我们来听一个故事《不是我的错》。  播放故事音频及图片《不是我的错》第一、二、三段,引导幼儿讨论奇奇迟到的原因。  老师说奇奇怎么又迟到了,这里“又”说明什么呢?  奇奇都是因为什么原因迟到呢?奇奇迟到,你认为是谁的错?播放故事音频及图片《不是我的错》第四、五段,引导幼儿理解怎样才不会迟到。  奇奇按照老师的话去做之后有没有再迟到?奇奇是怎样做的?播放故事视频《不是我的错》,引导幼儿进一步理解怎样才能不迟到。你们也快上小学了,怎么样才能保证自己上学不迟到?  小结:要想不迟到,要改变自己不好的习惯,每天做到早睡早起,按时上学。  出示图片“作息时间表”,引导幼儿初步了解小学生早晨的时间安排。  小学生早上几点起床?  起床后都做了哪些事情?  有哪些和幼儿园不一样的地方?(更早起床、戴红领巾等)  活动延伸  家园共育  鼓励幼儿为自己制定一个上学作息时间表,请家长协助幼儿规划好时间。  《迟到》幼儿教案 篇9  设计意图  别看我们小,我们的幼儿园生活可是非常忙碌的,基于这种情况,开展了《忙碌的早晨》活动,为了加强幼儿园晨间锻炼活动的管理,提高教师组织晨锻活动的水平,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让幼儿了解不同的晨间活动内容对身体健康有不同的帮助,从而引导他们正确选择活动内容,促进身体全面发展。  组织形式  集体。  活动目标:  1、讨论并制定晨间计划,知道哪些事可以快快地做,哪些事可以慢慢地做。学习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养成做事不拖拉的好习惯。  2、每天早上玩哪些晨间活动?这些活动对我们有什么好处?  活动准备:  儿童经验基础  孩子们知道要珍惜时间。  环境准备  每人一张调查表、白纸若干、笔若干。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养成做事不拖拉的好习惯。  活动过程:  一、谈话活动引入课题  你每天早晨几点起床?都做了哪些事情?哪些和别人是一样的,哪些是和别人不一样的?  二、通过与同伴的经验交流和分享,懂得怎样调整和合理安排时间  你的晨间活动快乐吗?为什么?为什么有的小朋友会很匆忙很着急?  三、通过讨论,幼儿根据自己的情况修改、调整调查表中的内容,为自己制定晨间计划  早晨的哪些事情是可以快快做的?做事拖拉又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  你想给自己设计一份怎样的晨间计划呢?请你来说一说好吗?  四、教师总结  我们要想让全身各个部位都得到锻炼,让我们的身体长得棒棒的,就要让上肢、下肢和身体其他部位交替得到锻炼。从下周开始我们就按照自己制订的活动计划行动吧!  延伸活动:  1、日常晨间活动中,提示幼儿按照自己制定的计划选择游戏内容。  2、根据幼儿列表中关心的问题,与幼儿共同讨论并调整晨间相关内容。  3、健康角共同收集有关运动后身体发展的资料。  4、家园共同组织幼儿运动会。  活动反思:  活动中,每个孩子都设计出自己的“一周晨间活动计划”,每个孩子设计的活动内容都不单一,合理地调整自己的活动。由此可以看出,这个活动很好地达成了预期目标。总之本次活动比较。  《迟到》幼儿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每天坚持上幼儿园的愿望。  2、能够做到每天早起床,早入园,不迟到。  3、知道早睡早起身体好。  4、培养幼儿团结精神的观念。  5、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活动准备:  1、录像:小朋友都在和老师一起玩游戏,这时妈妈带着亮亮小朋友来到活动室,老师和小朋友停止游戏,接待家长和小朋友  2、图片2张,图一幼儿早睡早起,锻炼身体;图二幼儿睡懒觉不起床,到医院看病  3、表格:  说明:如果做到在相应的格内为自己贴上小贴画  基本过程:  一、 导入活动  教师和幼儿一观看录像,引出主题  二、 关键步骤  1、通过观看录像与幼儿一起讨论:小朋友上幼儿园经常迟到的危害  教师:刚才小朋友看好录像,你们说一说小朋友和老师在做什么?在玩游戏过程中谁来了?这这是按照规定来幼儿园的吗?小朋友上幼儿迟到对自己有什么害处?对小朋友有什么害处?  2、教师出示图片一和图片二请幼儿观察  教师:请小朋友说一说图片一和图片二有什么不同?  师生共同总结:早睡早起身体好  3、与幼儿一起讨论:小朋友每天上幼儿的时候应该怎么做?  4、评比“上幼儿园,我不迟到”  教师出示表格,向幼儿介绍表格的使用方法  三、 结束活动  请小朋友互相说一说明天来幼儿园时应该怎么做?  活动延伸:  1、生活活动:每天幼儿若按时来园,教师就让幼儿自己贴上小贴画,每周进行总结、奖励或表扬  2、家庭活动:  1)教师利用晚离园园时,向家长介绍孩子上幼儿园评比活动的有关事宜,希望得到这家长的支持  2)家长也可以利用评比表格进行鼓励。  活动反思:  1、孩子对哪些活动最感兴趣?为什么?  2、你为什么这个活动的成功之处在哪里?  3、你认为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该如何改进?  《迟到》幼儿教案 篇11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迟到的茗茗》,并知道茗茗经常迟到的真正原因。  2、要求幼儿懂得每天要按时上学,做到不迟到。  3、教育幼儿勇于承认错误,并改正错误。  4、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5、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故事内容,并能连贯讲述故事。  难点:请幼儿自己制定一个作息表,并帮助自己规划好自己的时间。  活动准备  《迟到的茗茗》的图片、幼儿用书《迟到的茗茗》、《我的作息表》  活动过程  一、激趣引入——我用谈话形式来吸引幼儿,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性。  师:有一个一年级的小学生,叫茗茗,他在上学时经常迟到。老师批评他,他总是说:“不是我的错”。是不是茗茗的错呢?好,现在我们来听听这个故事《迟到的茗茗》好吗?  二、出示教学图片,采用直观教学法,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这一环节主要分两个步骤进行。  1、分段讲故事。  此环节我运用了直观方法和提问法,把故事进行分段讲述,先通过观察后,再鼓励我们大胆表达。这样对幼儿有很大的吸引力,并充分调动了他们的视听觉帮助他们理解故事内容。  2、幼儿翻阅幼儿用书《迟到的茗茗》完整欣赏故事,使幼儿懂得勇于承认错误并改正不要依赖别人并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此环节其实重在揭示思想内涵,进行情感教育,通过看幼儿用书的形式让幼儿完成整欣赏故事,有利于幼儿更形象的欣赏故事,理解故事能大胆讲述故事简单的对白,我利用幼儿用书让幼儿更形象的欣赏故事。  3、通过交流讨论茗茗经常迟到的原因?上学为什么不能迟到?你们也要上小学了,怎么样才能保证自己上学不迟到?等等,并引导幼儿深入分析故事帮助幼儿领悟要想不迟到,只有改变自己。  三、操作法:幼儿完成幼儿用书作业《我的作息表》  在这一环节,让幼儿通过,自己动手操作自己的作息表能更进一步加强幼儿对时间的观念,并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教学反思  让幼儿先观察图片,再听讲故事,幼儿知道故事的内容。交流讨论环节茗茗经常迟到的原因。教育幼儿勇于承认错误,并改正错误。在制作《我的作息表》这一环节,教师如果先引导幼儿在自己的作息表的时钟上写上数字点数。幼儿会更容易看懂。  《迟到》幼儿教案 篇12  观察时间:  20xx年12月3——4日。  观察对象:  刘璦宁。  观察内容:  宁宁有段时间没上幼儿园了,与她的妈妈通话中了解到是因为要去继续对牙齿进行治疗。即使宁宁上幼儿园也是经常的迟到。自从幼儿园制定了新的方案,要求孩子在8:30之前都要到幼儿园,班上很多经常迟到的孩子也都能够抓紧时间,早晨起床不再磨磨蹭蹭,而是听到妈妈的召唤,马上穿衣服、刷牙、洗脸、吃饭。  周三的早晨,我去香坊区政府幼儿园参加教研活动,回到班里,听说宁宁早晨又迟到了。这次我好好地思考了一下,采取什么方法才能使总是迟到的宁宁不再迟到呢?这样她自己也是耽误了很多学习内容的啊?下午起床后,孩子们都选择自己喜欢的区域去游戏,宁宁也不例外,她在操作区《布口袋连起来》这里停下来,插好进区卡,开始投入地探索。看到她这样喜欢这个区域,我想:如果宁宁上幼儿园不迟到,可以让她担任操作区的管理员,那何尝不是一个好办法呢?晚上离园前,我就对宁宁说:“宁宁,如果过明天上幼儿园你不迟到,老师就让你做操作区的管理员,好吗?”宁宁听后开心地点点头。  今天早晨,还不到8点就看到宁宁站在班级的门口向我问好。看来我的办法很见效。宁宁说:“老师,今天上幼儿园我没迟到!”说完很自豪地走进操作区做起她的管理员。  观察反思:  看来我的这个办法很见效,自从实行迟到管理制度后,很多班级基本上已经没有迟到的孩子了。希望自己班的小朋友也都能够早早的来幼儿园。上幼儿园多好,吃完早餐就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活动区去游戏了。区域活动深深地吸引着每一个孩子,希望宁宁这个小管理员能够把她所负责的区域管理好,上幼儿园再也不迟到了。  《迟到》幼儿教案 篇13  教学目标:  1、读写结合,重视语言文字训练,培养学生转换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2、运用已经掌握的品词析句的阅读方法,感受父亲这份既严厉又深沉的父爱,及我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3、通过学习,学生能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认识改正错误、从小养成好习惯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运用已经掌握的品词析句的阅读方法,感受父亲这份既严厉又深沉的父爱,及我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教学难点:  1、抓住描写人物动作、神态、语言的词句来感受父亲既严厉又深沉的爱,及我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2、对比“打”与“送”,升华父爱。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角度切换,建立父亲形象。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课文《迟到》,还记得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吗?不急,老师有个建议,看大屏幕(出示要求),任选一个角度来概括。  “我”上学迟到了,父亲打了我,帮助我改正了错误。这件事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直到70多岁时仍然记忆犹新。(出示课件)同学们一起读一读这段话。能影响作者一生的,究竟是怎样一位父亲。同学们,你们能说说吗?(严厉、关心女儿、疼爱女儿、慈祥……)  二、感情诵读,品析“严慈并济”的父亲形象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出哪些自然段分别写出了父亲的严和慈。  感受“严”  1、说话要有根有据,自由读课文6—13自然段,找找哪些语句具体写出了父亲的严厉,感受特别深刻的地方勾画下来,还可以简单批注。比如一个词语、短语或者简单的一句话。3分钟以后交流行吗?  2、全班交流  A、“怎么不起来?快起!快起!” “晚也得去,怎么可以逃学?起!”  感叹号不仅可以表示赞叹还可以表示气愤,三个叹号足以说明父亲气极了。从语气上我们感受到父亲的严厉。(分角色朗读对话)  B、“爸气极了,一下把我从床上拖起来,我的眼泪……我挨打了!”  怎样才能读出严厉呢?自己试试。(指名)  我仿佛看到了高举的鸡毛掸子,听到了令人胆寒的咻咻声。“拖、抄、抡”这些动作直接写出了父亲的严厉。能从其它句子中有所感受吗?  C、“爸把我从床头打到床尾,外面的雨声……被宋妈抱上了洋车。”  外面的雨声有多大,我的哭号就有多响,外面的雨水有多少,我挨的打就有多少。  D、“那一条条鼓起的鞭痕,红肿的,而且发着热。”  父亲下手狠,鞭痕让人有钻心的疼痛,怎么不严厉呢!  3、一次迟到,父亲为什么要狠狠地打我呢?他是怎么想的?  指名交流时,教师点拨学生注意联系前文。  小结过渡:  父亲恨铁不成钢,怕我养成坏习惯,所以才会这样狠狠地打我。就是这样一位父亲,同学们还读出了他的慈祥。结合具体的语句说说你的理由。  品味“慈”  出示18自然段:  “爸没说什么,打开了手中的包袱,拿出来的是我的花夹袄。他递给我,看着我穿上,又拿出两个铜板给我。”  1、指名回答。  2、送来的仅仅是夹袄和铜钱吗?送来的还是什么?同学们,这简单的两句话背后究竟蕴藏着什么?请你静下心来,细细品味。  3、全班交流  A、教师根据学生回答随机点拨。  (虽然打在我身上,却痛在父亲心里,他懊悔不已。父爱是深沉的,不善言表的,只好通过行动来表现。此时无声胜有声!)  B、每一动作后都承载着父亲沉甸甸的爱。同学们,用心用情去读去感受吧。  指名——示范——再读——指名(朗读中注意方法点拨,情感渲染)  教师小结:我们看不见父亲的脸,但是我们可以看到父亲关爱的眼神,触摸到父亲那份厚重的爱!  三、入情入境,体味“我”的内心世界  父亲打了我,又送东西给我,作为女儿,“我”前后的心情和想法有什么变化?结合具体语句说说。  挨打时的心情:  指名回答,教师点拨。(伤心、不解、难过、委屈……)  送东西时的心情:  小结过渡:  (感动、感激、后悔……)  我挨打了,我委屈,我生气,我不解甚至怨恨,因为那时我不懂父亲的良苦用心,可是看到父亲追到学校送东西给我,看着他关爱的眼神,“我”的内心涌上一股暖流。同学们看啊,“我”在接过父亲送夹袄和铜钱时,眼里分明闪着泪光。  爱之深,责之切。听着我惨烈的哭喊,看着我狼狈的样子,想起我红肿的伤痕,父亲哪里放得下心呢?于是他来了,带着夹袄和铜板来了,可见到我了,却什么也没说。父亲的爱就是这样,有时是打的严厉,有时又是爱的深沉。  四、对比中升华父爱的高度  1、现在你觉得“打”和“送”,哪个给我留下的印象更深刻?为什么?可以和伙伴小声讨论。  2、指名回答。  补充资料:  其实《迟到》这篇课文选自她的代表作《城南旧事》。她在写这篇文章时,父亲早已经去世了。她是带着对父亲的怀念来完成这本书的。读书时,我们在乎的不是文字的多少,而是它带给我们内心深处的震撼有多大。  挨打时的皮肉之苦是短暂的,就像过眼烟云,一吹就散了;而送东西时的感动却是永久的,就如一块磐石,深嵌在我心中。多年以后,我记得的已不是挨打的疼痛,而是暖暖的、浓浓的父爱!  3、严而有情的父爱有效果吗?读课文19自然段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我”后来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是的,因为有了父亲这份厚重的爱,也因为我读懂了,理解了父亲的爱,所以我才会有了从迟到到早到,甚至来不及吃饭也要赶到学校的变化,这样父亲足以影响我一生!可是父亲早已去世,要是时光能倒流,要是父亲此刻就站在我面前,“我”该有多少话想对父亲说呀!拿起你的笔代替女儿把心里最想对父亲说的2、3 句话写下来。3分钟够吗?  5、指名交流。  五、总结全文  同学们真切体会到作者的情感,那是因为你已经把自己当成了林海音。让我们再一次回味她70多岁时所说的话。生齐读。  林海音的故事影响了我,要是这个故事也能影响同学们那该多好啊!【《迟到》幼儿教案(精选13篇)】相关文章:《迟到》教案02-17幼儿小班课程教案(精选15篇)02-23幼儿园中班教案(精选15篇)02-23幼儿小班课程教案02-22幼儿中班常规教案02-22【精选】幼儿园小班游戏教案六篇09-25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精选15篇)02-23幼儿园中班生活教案(精选15篇)02-22精选幼儿园大班教案汇编六篇02-22精选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3篇02-18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感冒和白细胞有关系吗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