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三万里电影是2d还是3d是2d还是3d

2023年夏季档期,国产电影在上半场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尤其是《消失的她》以超过30亿的票房成为最大的赢家,而王宝强主演的《八角笼中》的票房已经突破10亿,预计总票房将达到20亿。尽管这部最新的动画电影《长安三万里》因为持续时间长达近3个小时、历史题材以及有一定争议的口碑而备受关注,但目前票房已接近3亿,预计最终票房将达6亿左右,可以说是非常出色的成绩。然而,尽管这部动画备受好评,但直到现在仍然存在两个有争议的问题。首先是电影中历史部分的处理,包括对黑李白的描绘以及对唐朝的解构分析和引发的讨论。其次是这部动画的建模不够出色,包括角色眯眯眼的设计以及使用3D动画等方面。关于李白和历史的部分就不写了,这里我将重点转移到3D建模层面。就我个人而言,我认为《长安三万里》的造型和美术风格都相当出色。然而,对于是否能够欣赏它,这是因人而异的。主要问题在于中国的3D动画尚未建立起自己独特的审美题材,同时也没有与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充分结合,仍处于一种探索的阶段。由于对成熟的美国3D动画和中国传统文化都有刻板印象,中国观众对这种探索性风格持中立态度,导致观众对该作品存在较大的争议。为什么3D泛滥,而2D动画却被认为不主流?国产动画为何偏爱3D呢?谈到国产动画时,很多人下意识地认为国产动画都是3D的,为什么不做2D之类的。说实话,这是一种刻板印象。我们即使不考虑电视连续剧动画,只看动画电影《大鱼海棠》、《罗小黑》、《大护法》等,它们就是2D动画。当然,3D动画确实更加流行一些,至少目前两家主要的动画公司追光和彩条屋都以3D为主。这种情况下常有人说3D动画节省成本之类的,其实不是这样的,高中政治课本上经典的一句话:“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与落后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中国商业动画产业的起步是在2015年之后,现今的经济状况和新生代的版权意识觉醒都起到了重要的基础作用。然而,3D和2D的发展存在不均衡的问题,这可能与细分产业有关。在这种情况下,一定会有人声称使用3D比2D更省钱。这个观点有些问题,这两种制式都不是廉价的,价格与质量成正比。无论是3D还是2D动画,它们只是在资金投入方面有所不同,但要提升视觉效果,这两种动画都需要大量资金支持。2D动画的成本在于制作具有较高水平分镜的作品,时间表通常只有两张不完全重复的场景。而3D动画则需要投入大量资源用于建模、材质、渲染、光影效果等视觉方面,并且最后还需要租借渲染农场进行导出。相比之下,3D动画的成本是没有上限的,而2D动画的成本则存在一定的上限。但是以百万为目标就能创作出优秀的作品吗?梦里的东西再多,没有资金就别考虑做动画,有钱就什么都能拥有。你提到3D省钱,我可以举迪士尼为例;你提到2D省钱,我可以举《紫罗兰》为例。个人经历过做游戏3D模型,其中资金主要用在渲染上,这是最大的开销,尤其是所谓的“可以解算所以省钱”的说法,事实上相反,解算是非常昂贵的。即使是最基本的海浪计算或爆破计算,只是进行材质渲染就可能耗费几个小时,更不用说后续的修改了。之所以在一些二维动画中使用三维技术能够节省成本,完全是因为它们只使用了低精度的贴图。而且通常只需使用一张颜色贴图就能达到效果,甚至仅需一个材质球,这大大降低了渲染的成本。2D和3D的省钱问题实际上,2D比3D更直观。画质、定格以及细节处理都是直接可见的。拿《紫罗兰》来说,每一帧都是壁纸级别的,人物动作多样且细节处理精细,衣服和头发摆动。很少有真正只加一个平移镜头的情况,所以价格不便宜。总的来说,我认为三维的价值在于机械力量,而二维的价值则在于人力。就目前来看,中国的动画制作更倾向于使用3D技术。可以说,3D相较于2D来说,制作起来成本更低,因此更容易取得出色的效果。而2D动画制作存在的问题是,即使你投入了大量资金,最后的原画仍然需要经过作监的统一处理。想象一下,大量的工作需要由一个或者几个人完成,即便给我再多的时间和金钱,也无法做到三头六臂,不分昼夜。2D动画好似日本漫画,而3D动画却遍地开花?为什么国产动画缺乏独特的审美风格呢?中国并没有经历70、80、90年代那样的发展阶段,尽管经济高速增长,但社会需求也非常巨大。正因如此,中国建立起了全世界最为成熟的动画产业链。简单来说,中国的2D动画产业与日本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虽然3D动画产业与美国也无法媲美,但至少在技术和社会方面有所进步。中国有很多人才从事游戏到动画领域,尽管整个产业不如美国发达,但由于庞大的人口和市场,中国在全球仍然是其中之一。因此,中国的动画产业逐渐崛起,并且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绩。自2015年《大圣归来》取得盈利开始,到2023年霸占国内动画市场,中国动画产业仅用了约十年时间实现了飞速增长。全球范围内,只有中国拥有这样的成就。不信的话,看看其他后发国家,有哪个国家的动画产业崛起了?而且,现在的动画主要都是3D+2D混合使用,很少能找到纯粹的2D动画了。2D主要呈现日常画面,而3D则用来展现战斗场景。据我所知,最早开始使用三维渲染技术制作战斗场景替代二维打斗的应该是《EVA》,这一点非常明显。《EVA》的战斗动作与同时期作品(如犬夜叉和秀逗魔导师)相比,简直不是一个维度的。关于国内3D省钱论,我只能告诉你日本是把3D省钱开发推向了极致,战斗场景使用3D可以既达到良好效果又节省成本,所以采用了;场景也使用3D,细节处理轻松且精致;远景人物和道具也使用了3D,更加经济实惠。3D渲染需要花费不少钱,但是对于三渲二来说,渲染过程中不需要粒子特效、水流效果,甚至连灯光也可以直接使用环境灯就可以了。只要找一个随便的渲染农场,每小时几块钱就能解决。至于三渲二的画风问题,只要做得好,很少有人能够察觉出来。大家是否注意到,由于两国动画产业链的不同,中国和日本的动画产业正好相反。在中国的动画中,通常会在3D动画中插入2D手绘来过渡,而主要剧情则使用3D动画技术制作。这种现象在近几年的国产动画中非常普遍。《姜子牙》前几分钟采用了2D的画风,而《白蛇2》和《新神榜杨戬》也使用了2D画风来展现某些场景和戏份。甚至在目前的《长安三万里》中,过渡剧情也运用了水墨风格或者2D画风来呈现战争场面和其他戏份。中国3D动画产业链相对于日本已经更加成熟,而且票房市场也能够支持制作复杂的主流3D动画,这就是为什么追光选择了这种建模和渲染方式。相反地,尽管中国有2D动画公司和技术,但相较于日本来说还不够成熟,所以存在一定的差距。日本动画正好相反,一些知名的IP作品都选择制作成3D动画,或者游戏CG动画也能获得很高的票房。他们发现无论是国内市场还是国外市场,观众更喜欢2D动画,因此主流仍然是2D技术,而3D技术只是作为一种节省成本的补充手段。所以,实际上,3D动画和2D动画并不矛盾,只是两个国家有不同的市场,行业各自选择了适合自己的产业链和发展路径而已。为什么《长安三万里》的建模和画风如此糟糕呢?到底出了什么问题?作为一个以前从事3D建模的艺术家,尽管我更偏爱2D动画的表现力,但技术是不断进步的,3D也在逐渐掌握2D的表现能力。需要注意的是,3D和2D只是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并没有哪一种更好或更差之分。如果单独讨论《长安三万里》的建模和画风,主要问题在于它在追求光影效果方面明显受到了迪士尼的影响。这主要体现在画风、人物表情以及一些动作设计上。然而,与之前的作品如《小门神》、《白蛇》系列、《杨戬》和《哪吒重生》相比,它们的建模审美却更符合近年来中国3D动画常见的审美风格,也就是一些人所批评的“网红审美”。尽管中国观众骂了不少,但《秦时明月》这种建模审美已经过去十多年了,确实已经习惯了。毕竟,你也能找到很多建模出色的经典作品和角色。简单来说,除了《白蛇》系列外,追光人气高的作品角色中只有《杨戬》。而杨戬的建模非常像吴某某,而在《长安三万里》中,由于历史题材,追光选择了复原唐俑。根据特辑来看,他们真的很认真地在复原唐俑,但是在动作设计和人物表情上还是受到了学习美国3D动画的影响。最终的结果是融合了美国3D动画、中国传统审美和近年中国3D动画审美。《长安三万里》在中国的3D动画审美方面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然而,观众对此尚未熟悉和习惯,因此产生争议也是可以理解的。建模虽然不够完美,但评分却很高?《长安三万里》并不是一个追求完美的“教训”。那么,如何才能改变观众对追光的印象并提升评价呢?答案就是制作更多同类型审美风格的3D动画,并且不断提升质量。同时,随着市场上票房越来越成功,观众逐渐习惯并接受了这种作品,从而形成了中国动画的审美标准。最后,许多网友从未考虑过一个问题,全球动画行业中,只有中国市场主流采用这种美型3D建模动画。中国并不是最早开始做这类动画的国家,日本在《最终幻想》时期就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但日本和欧美更倾向将这种风格用于游戏动画和游戏CG方面。日本动漫的画风非常多样,但这种3D动画并不流行,而美国的3D动画很少使用人物美型的风格。中国的3D动画行业自从《秦时明月》取得巨大成功以来,并没有像大家想象的那么久的时间,但观众已经逐渐适应了这种审美,并且形成了自己的审美风格、行业标准和审美标准,尽管影响力还比较弱。如果追求光芒并且在作品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那么这种3D动画审美自然就会形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长安三万里电影是2d还是3d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