踢除183天人如何编制年度员工薪酬计划资按计划书人员呢还是三年一览表人员?


选择擅长的领域继续答题?
{@each tagList as item}
${item.tagName}
{@/each}
手机回答更方便,互动更有趣,下载APP
提交成功是否继续回答问题?
手机回答更方便,互动更有趣,下载APP
展开全部小编在对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科技人员占比及要求做简要总结,希望有所帮助:一、高企认定科技人员范围在《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中有要求,直接从事研发和相关技术创新活动,以及专门从事上述活动的管理和提供直接技术服务的才是企业科技人员。并且累计实际工作时间要在183天以上,包括在职、兼职和临时聘用人员。由上可知,科技人员主要包括以下三类:1.直接从事研发和相关技术创新活动的人员。2.专门从事研发和相关技术创新活动的管理人员。3.专门从事提供直接技术服务的人员。从以上解析可以看出,科技人员不仅仅包括直接参与研发活动的人员,还包括专门从事研发活动的相关管理人员(如设备管理、现场管理、技术管理等)以及专门提供技术服务人员(购入设备需要技术人员操作及维护的、专门服务于研发活动的工程人员、IT人员等)。且科技人员需要满足申报的上一年度累计实际工作时间在183天以上。因此,在高企认定申报前一年的4-5月,企业需要对科技人员进行盘点,核查是否满足占比10%的要求,暂未能满足占比要求的企业应对人员结构进行整体规划,引进吸收技术能力突出的大专学历、理科专业人才,壮大研发团队。二、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职工总数、科技人员计算方法介绍完科技人员的范围,我们接下来讲讲企业当年职工总数。1.企业当年职工总数是指企业申报年上一年度职工总数,包括企业在职、兼职和临时聘用人员。计算:看看是否签订了劳动合同及缴纳社会保险费(在职人员),或员工工资表(兼职、临时聘用人员全年(申报年上一年度)须在企业累计工作183天以上)就可以了。2.企业需要满足申报年上一年度科技人员占职工总数10%的比例要求。计算:企业当年职工总数、科技人员数均按照全年月平均数计算,年度中间开业或者终止经营活动的,以其实际经营期作为一个纳税年度确定上述相关指标。①月平均数=(月初数+月末数)÷2。②全年月平均数=全年各月平均数之和÷12。三、高企认定科技人员提供的材料1.企业职工总数、学历结构以及研发人员占企业职工的比例说明。2.大学专科以上学历或者中级以上职称的科技人员信息表和研发人员信息表。四、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科技人员常见问题1.科技人员有社保、个税申报要求吗?答: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科技人员在职期间需要缴纳社保和申报个税,兼职和临时聘用人员可不交社保;科技人员人数需与当年研发支出做了工资表的人数一致。2.参与研发的人员学历有中专和高中学历的,可以算是科技人员吗?答:建议企业优先选择大专及以上学历、且所学专业与企业高新技术领域一致的科技人员进行申报。3.财会、行政、人事等其他文科类专业可以纳为科技人员吗?答:建议选择理科类专业或与研发活动相关专业的科技人员。4.对于科技人员在职时间有没有什么要求?答:高企认定的科技人员需要上年度累计实际工作时间在183天以上。5.后期会核查科技人员社保、个税申报、学历等信息吗?答:申请高企认定申报后科创委将采用抽查形式检查申报单位科技人员的社保、个税申报、学历等信息。6.入职4-5个月后离职,且参与过研发活动的人员是否可纳为科技人员?答:不建议纳入,高企认定需要累计实际工作时间在183天,即半年以上的科技人员。7.科技人员有数量要求吗?答:在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条件中,企业科技人员需要占当年职工总数的10%以上。8.计算新入职的科技人员在职时间,实习期要算进来吗?答:实习期可计算入累计实际工作时间。9.没有给实习期间的科技人员购买社保,可以将其纳入科技人员吗?答:新入职的科技人员只要参与了研发活动,企业正常下发工资并申报个税,是可以纳入科技人员的,转正后及时购买社保即可。10.在统计科技人员时,需要注意什么?答:科技人员的在职离职时间要特别注意。如将已离职科技人员分配到正在开展的研发项目中,或将新入职的科技人员分配到已结束的研发项目中,皆有失常理。11.科技人员总数不满足占比要求怎么办?答:企业应早日规划高企申报事宜,尽早开展招聘,吸纳大专以上、理科专业的科技人才入职,壮大科研队伍以满足比例要求。12.科技人员数的最低要求是多少?答:建议企业职工总数不低于20人,科技人员不低于7-8人。已赞过已踩过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评论
收起
展开全部您好,很高兴为您解答!企业科技人员占比是企业科技人员数与职工总数的比值。企业从事研发和相关技术创新活动的科技人员占企业当年职工总数的比例不低于10%。  1.职工总数:企业职工总数包括企业在职、兼职和临时聘用人员。在职人员可以通过企业是否签订了劳动合同或缴纳社会保险费来鉴别;兼职、临时聘用人员全年(自然年度1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须在企业累计工作183天以上。  2.科技人员:企业科技人员是指直接从事研发和相关技术创新活动,以及专门从事上述活动的管理和提供直接技术服务的,全年(自然年度1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累计实际工作时间在183天以上的人员,包括在职、兼职和临时聘用人员。  3.统计方法:企业当年职工总数、科技人员数均按照全年月平均数计算。  月平均数=(月初数+月末数)÷2  全年月平均数=全年各月平均数之和÷12  年度中间开业或者终止经营活动的,以其实际经营期作为一个纳税年度确定上述相关指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扫描二维码下载
×个人、企业类侵权投诉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类别色情低俗
涉嫌违法犯罪
时政信息不实
垃圾广告
低质灌水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说明
做任务开宝箱累计完成0
个任务
10任务
50任务
100任务
200任务
任务列表加载中...

退休工龄一次性补贴国家最新规定  【法律分析】:退休工龄一次性补贴标准如下:1、连续工龄满十五年不满二十年的,按本人标准工资的百分之七十发给;2、连续工龄满十年不满十五年的,按本人标准工资的百分之六十发给;3、退休费低于二十五元的,按二十五元发给。退休条件如下:1、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0周岁,连续工龄满10年的;2、从事井下、高空、高温、特别繁重体力劳动或者其他有害身体健康的工作,男年满55周岁、女年满45周岁,连续工龄满10年的。  【法律依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国务院关于安置老弱病残干部的暂行办法》的决议》 第五条 干部退休以后,每月按下列标准发给退休费,直至去世为止。符合第四条(一)项或(二)项条件,抗日战争时期参加革命工作的,按本人标准工资的百分之九十发给。 解放战争时期参加革命工作的, 按本人标准工资的百分之八十发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参加革命工作,工作年限满二十年的,按本人标准工资的百分之七十五发给;工作年限满十五年不满二十年的,按本人标准工资的百分之七十发给;工作年限满十年不满十五年的,按本人标准工资的百分之六十发给。退休费低于二十五元的,按二十五元发给。符合第四条第(三)项条件,饮食起居需要人扶助的,按本人标准工资的百分之九十发给,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发给一定数额的护理费,护理费标准,一般不得超过一个普通工人的工资;饮食起居不需要人扶助的,按本人标准工资的百分之八十发给。同时具备两项以上的退休条件,应当按最高的标准发给。退休费低于三十五元的,按三十五元发给。离休和退休的干部去世后,其丧事处理、丧葬补助费和供养直系亲属抚恤费,应当与在职去世的干部一样。  公务员退休工龄怎么计算?  公务员退休年龄最新规定:  2023年国家法定的企业职工退休年龄是男年满60周岁,女工人年满50周岁,女干部年满55周岁。从事井下、高温、高空、特别繁重体力劳动或其他有害身体健康工作的,男年满55周岁,女年满45周岁,因病或非因工致残,由医院证明并经劳动鉴定委员会确认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男年满50周岁,女年满45周岁。  公务员退休工龄和工资计算最新规定:  国家建立公务员保险制度,保障公务员在退休、患病、工伤、生育、失业等情况下获得帮助和补偿。公务员因公致残的,享受国家规定的伤残待遇。公务员因公牺牲、因公死亡或者病故的,其亲属享受国家规定的抚恤和优待。(一)公务员工龄的计算:  1、公务员的工龄是从任命为公务员之日所属月份到退休或死亡之日所属月份的年数(不满1年时,每个月按1/12计算)。  2、退休的公务员、军人、私立学校教职员(不适用公务员年金法,军人年金法,私立学校教员年金法者除外。)重新任命为公务员时,按照本人意愿,根据以前的年金法计算的工龄或服役时间可以与第1项的工龄合并计算。  3、任用为公务员以前的符合兵役法的现役军人或不是志愿而任用的下士官的服役时间可以计入第1项的工龄。  4、给予退休津贴时,除了因下列情况以外的离职期间,需从工龄中减去其1/2。  (1)因公负伤、职业病;  (2)按照兵役法服役时间;  (3)被国家机构,外国机构临时雇用;  (4)执行其他法律规定的义务工作时间合并计算的工龄。(二)工龄的合并计算  1、要求合并计算工龄者,需把工龄合并计算申请书通过所属机关首长递交公务员年金管理机构。  2、被批准进行工龄合并计算的公务员,需把当时领取的退休待遇(根据公务员年金法、私立学校教员年金法、军人年金法的有关规定受减发或取消待遇等限制,按照不受限制的情况下应领取的待遇办理)或保险储金加上总统令所规定的利率退还给公务员年金管理机构。  3、根据第2项规定,需返还的退职待遇,可以分期付款。这时应加算总统令所规定的利率。  4、一次性返还原领取的退休待遇的,返还金需在接到合并计算通知书30日以内付清。分期付款的,需要从接到合并计算通知书的下个月开始,在领取月薪时交付给保险储金征收机构。  5、分期返还金的,采取按月付款的方式,根据下列规定任选次数:  (1)合并计算的工龄不满5年者,可分12次付清;  (2)合并计算的工龄过5年,不工龄满30年退休最新规定2023一、2023工龄满30年退休政策是怎么样的  距法定退休5年以内或工龄满30年以上的职工,经与企业协商一致,可实行内部退养办法。内退期间由企业逐月为其发放生活费,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生活费标准根据企业支付能力由企业与内退人员协商确定,但最低不得低于当地下岗职工第一年的生活费标准,即当地失业保险金标准的120%。  解析:根据国家相关规定,企业职工内退必须同时达到以下几个法律要件方可办理,缺一不可  1、企业富余职工  (所谓富余职工是指企业因生产经营发生困难不能正常生产,而无法安置工作岗位的这部分职工)  3、职工本人自愿  4、企业领导同意  5、劳动部门备案  在内退程序上,除了当事人双方的认可和协商一致,办理大面积内退期间,应当经企业职工代表大会讨论同意,应当在工会的监督下进行。解读:国家出台内退政策的目的是,达到内退条件的职工因大部分存在年老、体弱、多病的情况,考虑到这部分这部分职工的具体情况,结合到企业减员增效发展生产的目的,针对有富余人员情况的企业,经职工本人自愿,可以办理内退。因此国家出台了有关企业职工内退的政策规定,并强调严禁企业超出国务院规定办理内退的行为。  在国有企业的改制、重组中,任何涉及员工安置、分流富余人员等广大职工切身利益的事项,都必须经过职工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国有企业的改制前提是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  职工内退达5年后应该办理正式退休结束企业内退状态,  距法定退休5年以内或工龄满30年以上的职工,经与企业协商一致,可实行内部退养办法。内退期间由企业逐月为其发放生活费,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生活费标准根据企业支付能力由企业与内退人员协商确定,但最低不得低于当地下岗职工第一年的生活费标准,即当地失业保险金标准的120%。  在企业改制时,内退人员也可一次性领取生活费,企业为其一次性预缴应缴社会保险费,解除劳动关系。对改为非国有企业的,经改制前后企业协商一致,可将内退人员所需资金一次性划拨给改制后企业,由改制后企业按月为其发生活费,缴纳社会保险费。二、退休规定  1、基本工资工人按照工人资格定:10年工龄2000元,15年工龄2300元,20年工龄2500元,25年工龄2800元,30年工龄3000元,40年工龄3500。(随国民经济增长)  2、工龄工资(含工龄):每年30元,随着工龄增长。工龄工资的实行这不仅是对老工人的照顾问题,更重要的是鼓励终身从是工人,有利于工人队伍的建设和工人队伍的稳定。  3、工作工资:补贴按照实际按劳取酬原则;主要是鼓励工人多干活,特别是年轻工人精力充沛,他们多劳动多生产,并得到应有的报酬,不仅是心理的安慰,也是对他们的鼓励。  4、绩效工资:月份和年奖金(取代职称工资)。这部分奖金,只能占工资的10%左右。大家推荐竞比实绩,每年年奖金,不终身制。  5、特优津贴: 全体工人公认的特别优秀工人,无名额限制,县市以上部门高标准考核认定,象领国务院津贴领县/市政府津贴,不终身制  6、工人的退休金:按工龄,每工作一年100元。依此类推工龄10年的退休金是1000元。参加工作20年的退休金是2000元,参加工作30年的退休金是3000元,工龄40年的退休金是4000元。不分高级工,中级工,还是普通工人。退休金一律平等。公务员也要不分职位高低一律平等。和工人的退休金一样。三年以内执行完成。  7、养老保险:一般要交满15年,到退休的时候才能终生享受养老金,所以想拿养老金的人请务必在自己退休前15年就开始交。如果到退休年龄交养老保险不满15年,那等到你退休的时候国家会把你个人帐户上存的8%的养老金全部退给你。那单位给你交的21%到哪里去了?国家把单位为你交的21%的钱全部划到国家的养老统筹基金里了。退休工龄工资国家规定是怎样的?退休工龄工资是如何计算的?  很多人在日常生活中,为了赚钱养家,避免不了要工作,工龄简单来说就是工作的时间。在退休后人们也会把自己的工龄计算出来。通常情况下,退休工龄工资的计算方法与三种,分别是工龄折算法 、合并计算法以及连续计算法。  第一,工龄折算法主要就是用在一些从事特殊工作的人员,他们的连续工作时间就可以进行折算。比如像矿工或者是在一些危险场所工作的人员,在计算他们的工龄时,每当在这种工作环境里工作满一年的时间,就会按照一年加三个月来计算。如果像从事一些对自己身体有些危害的职业,比如化学行业的工作人员,在计算工龄时,每工作满一年按照一年加六个月来计算。  第二,就是合并计算法了,简单来说就是合并的计算出工作时长。主要是用于在职工的工作期间,出现了某些非本人的原因导致工作中断。然后在计算工龄的时候,把中间缺失的时间扣除掉,再加上后期的工作时间一起合并来计算。  第三,连续计算法也被人们称为是连续计算工龄的方法,这个是最好理解的,就好比一个职工从一个单位或公司调到另一个单位或公司,在第一个地方和第二个地方不间断的工作时间计算为连续的工龄。国家对退休工龄工资的规定是职工在该单位或者公司开始工作起,在此工作期间获得的工资收入。并且,退休工龄的长短也意味着职工工作时间的长短,职工工作的时间越长,工龄就会越长,反之,工作的时间越短,工龄的时间自然就越短。同时,工龄不仅反映出了职工的工作时间,还反映出了职工在工作期间对单位或者是公司所作的贡献等。退休工龄工资新规定  1.基本工资:工人按照工 人资格定:15年以下工龄2000元,15年工龄2300元,20年工龄2500元,25年工龄2800元,30 年工龄3000元,40年工龄3500。(随国民经济增长)  2.工龄工资(含工龄):每年30元,随着工龄增长。工龄工资的实行这不仅是 对老工人的照顾问题,更重要的是鼓励终身从事工人工作,有利于工人队伍的建设和工人队伍的稳定。  3.工作工资:补贴按照实际按劳取酬原则;主要是鼓励工人多干活,特别是年轻工人精力充沛,他们多劳动多生产,并得到应有的报酬,不仅是心理的安慰,也是对他们的鼓励。  4.绩效工资:月份和年奖金(取代职称工资)。这部分奖金,只能占工资的10%左右。大家推荐竞比实绩,每年评年奖金,不终身制。每个工人积极努力工作,年年有 希望。主要是激励工作出成效,优质优得,不仅要激励多工作,更要激励劳动人民。  5.特优津贴:全体工人公认的特别优秀工人,无名额限制, 县市以上部门高标准考核认定,象领国务院津贴,领县/市政府津贴,不终身制。主要是对那些在劳动工作中有特殊研究成果,并得到很好的推广,可根据影响范围 的大小确定等级,或者是以国家级,省级,地市、县级,确定不同的标准,使那些有才华的工人得到应有的报酬,真正起到激励作用。个人所得税20种计算方法算法汇总1.居民工资薪金所得  (1)有住所居民个人正常工资薪金所得  正常工资薪金所得是指个人因任职或者受雇而取得的工资、薪金、奖金、年终加薪、劳动分红、津贴、补贴以及与任职或者受雇有关的其他所得。  计算公式为:  应预扣预缴税额=(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累计减免税额-累计已预扣预缴税额  累计预缴应纳税所得额=累计收入-累计免税收入-累计减除费用-累计专项扣除-累计专项附加扣除-累计依法确定的其它扣除  (2)无住所居民个人正常工资薪金所得  无住所居民个人在境内居住累计满183天的年度连续不满六年(含无住所居民个人为高级管理人员人员)  应纳税所得额=当月境内外工资薪金总额×〔1-(当月境外支付工资薪金数额÷当月境内外工资薪金总额)×(当月工资薪金所属工作期间境外工作天数÷当月工资薪金所属工作期间公历天数)〕-减除费用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无住所居民个人在境内居住累计满183天的年度连续满六年(含无住所居民个人为高级管理人员人员)  应纳税所得额=当月境内外工资薪金总额-减除费用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  无住所个人此前六年的任一年在中国境内累计居住天数不满183天或者单次离境超过30天。该纳税年度来源于中国境外且由境外单位或者个人支付的所得,免予缴纳个人所得税。重新计算连续居住年限。2.居民个人全年一次性奖金收入  居民个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符合《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整个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等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方法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5〕9号)规定的,在2023年12月31日前,不并入当年综合所得,以全年一次性奖金收入除以12个月得到的数额,按照本通知所附按月换算后的综合所得税率表(以下简称月度税率表),确定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单独计算纳税。计算公式为:  应纳税额=全年一次性奖金×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居民个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也可以选择并入当年综合所得计算纳税。  自2023年1月1日起,居民个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应并入当年综合所得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3.居民个人劳务报酬所得  (1)劳务报酬所得-保险营销员、证券经纪人  保险营销员、证券经纪人取得的佣金收入,属于劳务报酬所得,以不含增值税的收入减除20%的费用后的余额为收入额,收入额减去展业成本以及附加税费后,并入当年综合所得,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保险营销员、证券经纪人展业成本按照收入额的25%计算。  (2)劳务报酬所得-一般劳务、其他劳务  劳务报酬所得以每次收入减除费用后的余额为收入额;每次收入不超过四千元的,费用按八百元计算;每次收入四千元以上的,费用按百分之二十计算。计算公式为:  应预扣预缴税额=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预扣率-速算扣除数4.居民个人稿酬所得  稿酬所得,是指个人因其作品以图书、报刊等形式出版、发表而取得的所得。以收入减除费用后的余额为收入额,收入额减按百分之七十计算。每次收入不超过四千元的,减除费用按八百元计算;每次收入四千元以上的,减除费用按百分之二十计算。  计算公式为:  应预扣预缴税额=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20%)5.居民个人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每次收入减除费用后的余额为收入额。每次收入不超过四千元的,减除费用按八百元计算;每次收入四千元以上的,减除费用按百分之二十计算。  计算公式为:  应预扣预缴税额=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20%)6.非居民纳税人工资薪金所得  (1)非高层管理人员应纳税额:  1)非居民个人境内居住时间累积不超过90天  应纳税所得额=当月境内外工资薪金总额×(当月境内支付工资薪金数额÷当月境内外工资薪金总额)×(当月工资薪金所属工作期间境内工作天数÷当月工资薪金所属工作期间公历天数)-减除费用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2)非居民个人境内居住时间累积超过90天不满183天  应纳税所得额=当月境内外工资薪金总额×(当月工资薪金所属工作期间境内工作天数÷当月工资薪金所属工作期间公历天数)-减除费用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2)高级管理人员人员应纳税额:  1)高级管理人员人员在境内居住时间累积不超过90天  应纳税所得额=当月境内外工资薪金总额×(当月境内支付工资÷当月境内外支付工资总额)-减除费用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  2)高级管理人员人员在境内居住时间累积超过90天不满183天  应纳税所得额=当月境内外工资薪金总额×〔1-(当月境外支付工资薪金数额÷当月境内外工资薪金总额)×(当月工资薪金所属工作期间境外工作天数÷当月工资薪金所属工作期间公历天数)〕-减除费用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注:非居民个人在一个纳税年度内税款扣缴方法保持不变,达到居民个人条件时,应当告知扣缴义务人基础信息变化情况,年度终了后按照居民个人有关规定办理汇算清缴。7.非居民人员数月奖金所得  非居民个人一个月内取得数月奖金,单独计算当月收入额,不与当月其他工资薪金合并,按6个月分摊计税,不减除费用,在一个公历年度内,对每一个非居民个人,该计税办法只允许适用一次。  计算公式为:  应纳税额=〔(数月奖金收入额÷6)×税率-速算扣除数〕×68.非居民个人股权激励所得  非居民个人一个月内取得股权激励所得,单独计算当月收入额,不与当月其他工资薪金合并,按6个月分摊计税(一个公历年度内的股权激励所得应合并计算),不减除费用。  计算公式为:  应纳税额=〔(本公历年度内股权激励所得合计额)÷6)×税率-速算扣除数〕×6-本公历年度内股权激励所得已纳税额9.非居民个人劳务报酬所得  劳务报酬所得以每次收入减除百分之二十的费用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适用个人所得税税率表三计算应纳税额。  计算公式为:  应纳税所得额=每次收入×(1-20%)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其中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按照综合所得适用的个人所得税税率按月换算10.非居民个人稿酬所得  稿酬所得以每次收入减除费用后的余额为收入额,收入额减按百分之七十计算为应纳税所得额。适用个人所得税税率表三计算应纳税额。  计算公式为:  应纳税所得额=每次收入×(1-20%)×70%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其中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按照综合所得适用的个人所得税税率按月换算11.非居民个人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收入减除百分之二十的费用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适用个人所得税税率表三计算应纳税额。  计算公式为:  应纳税所得额=每次收入×(1-20%)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其中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按照综合所得适用的个人所得税税率按月换算12.解除劳动合同一次性补偿金  个人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取得一次性补偿收入(包括用人单位发放的经济补偿金、生活补助费和其他补助费),在当地上年职工平均工资3倍数额以内的部分,免征个人所得税;超过3倍数额的部分,不并入当年综合所得,单独适用综合所得税率表,计算纳税。  计算公式为:  应纳税所得额=一次性补偿收入-当地社平工资×3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13.个人股权激励收入  居民个人取得股票期权、股票增值权、限制性股票、股权奖励等股权激励(以下简称股权激励),符合《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股票期权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财税〔2005〕35号)、《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股票增值权所得和限制性股票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5号)、《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将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有关税收试点政策推广到全国范围实施的通知》(财税〔2023〕116号)第四条、《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完善股权激励和技术入股有关所得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23〕101号)第四条第(一)项规定的相关条件的,在2023年12月31日前,不并入当年综合所得,全额单独适用综合所得税率表,计算纳税。  计算公式为: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股票期权应纳税所得额=(行权股票的每股市场价-员工取得该股票期权支付的每股施权价)×股票数量  股票增值权应纳税所得额=(行权日股票价格-授权日股票价格)×行权股票份数  限制性股票应纳税所得额=(股票登记日股票市价+本批次解禁股票当日市价)÷2×本批次解禁股票份数-被激励对象实际支付的资金总额×(本批次解禁股票份数÷被激励对象获取的限制性股票总份数)14.年金领取  个人达到国家规定的退休年龄,领取的企业年金、职业年金,符合《财政部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年金职业年金个人所得税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税〔2023〕103号)规定的,不并入综合所得,全额单独计算应纳税额。按月领取的,适用月度税率表计算纳税;按季领取的,平均分摊计入各月,按每月领取额适用月度税率表计算纳税;按年领取的,适用综合所得税率表计算纳税。  计算公式为:  应纳税额=年金领取收入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15.提前退休一次性补贴  个人办理提前退休手续而取得的一次性补贴收入,应按照办理提前退休手续至法定离退休年龄之间实际年度数平均分摊,确定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单独适用综合所得税率表,计算纳税。  计算公式为:  应纳税额={〔(一次性补贴收入÷办理提前退休手续至法定退休年龄的实际年度数)-费用扣除标准〕×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办理提前退休手续至法定退休年龄的实际年度数16.利息、股息、红利所得  利息、股息、红利所得,以支付利息、股息、红利时取得的收入为一次。所得适用比例税率,税率为百分之二十。、  计算公式为:  应纳税额=利息、股息、红利所得收入×适用税率(20%)17.财产租赁所得  财产租赁所得,是指个人出租不动产、机器设备、车船以及其他财产取得的所得。财产租赁所得适用比例税率,税率为百分之二十,以一个月内取得的收入为一次。每次收入不超过四千元的,减除费用八百元;四千元以上的,减除百分之二十的费用,其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乘以百分之二十的比例税率计算税款。  计算公式为:  (1)每次收入不超过4000元:  应纳税额=〔每次(月)收入额-准予减除费用800元〕×20%  (2)每次(月)收入在4000元以上:  应纳税额=每次(月)收入额×(1-20%)×20%18.财产转让所得(含股权转让所得)  财产转让所得,是指个人转让有价证券、股权、合伙企业中的财产份额、不动产、机器设备、车船以及其他财产取得的所得。财产转让所得适用比例税率,税率为百分之二十,按照一次转让财产的收入额减除财产原值和合理费用后的余额计算纳税。  计算公式:  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财产原值-合理费用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20%)19.偶然所得  偶然所得,是指个人得奖、中奖、中彩以及其他偶然性质的所得。适用比例税率,税率为百分之二十,以每次取得该项收入为一次,以每次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计算公式为:  应纳税所得额=每次收入额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20%)20.限售股转让所得  限售股转让所得适用比例税率,税率为百分之二十。按照一次限售股转让收入减除股票原值和合理税费后的余额计算纳税。限售股原值,是指限售股买入时的买入价及按照规定缴纳的有关费用。合理税费,是指转让限售股过程中发生的印花税、佣金、过户费等与交易相关的税费。  计算公式为:  应纳税所得额=限售股转让收入-限售股原值-合理税费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20%)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规定  (1980年9月10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根据1993年10月31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第一次修正 根据1999年8月30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第二次修正 根据2005年10月27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第三次修正 根据2007年6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第四次修正 根据2007年12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第五次修正 根据2023年6月30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第六次修正 根据2023年8月3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第七次修正)第一条  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而一个纳税年度内在中国境内居住累计满一百八十三天的个人,为居民个人。居民个人从中国境内和境外取得的所得,依照本法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  在中国境内无住所又不居住,或者无住所而一个纳税年度内在中国境内居住累计不满一百八十三天的个人,为非居民个人。非居民个人从中国境内取得的所得,依照本法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  纳税年度,自公历一月一日起至十二月三十一日止。第二条  下列各项个人所得,应当缴纳个人所得税:  (一)工资、薪金所得;  (二)劳务报酬所得;  (三)稿酬所得;  (四)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五)经营所得;  (六)利息、股息、红利所得;  (七)财产租赁所得;  (八)财产转让所得;  (九)偶然所得。  居民个人取得前款第一项至第四项所得(以下称综合所得),按纳税年度合并计算个人所得税;非居民个人取得前款第一项至第四项所得,按月或者按次分项计算个人所得税。纳税人取得前款第五项至第九项所得,依照本法规定分别计算个人所得税。第三条  个人所得税的税率:  (一)综合所得,适用百分之三至百分之四十五的超额累进税率(税率表附后);  (二)经营所得,适用百分之五至百分之三十五的超额累进税率(税率表附后);  (三)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和偶然所得,适用比例税率,税率为百分之二十。第四条  下列各项个人所得,免征个人所得税:  (一)省级人民政府、国务院部委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以上单位,以及外国组织、国际组织颁发的科学、教育、技术、文化、卫生、体育、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奖金;  (二)国债和国家发行的金融债券利息;  (三)按照国家统一规定发给的补贴、津贴;  (四)福利费、抚恤金、救济金;  (五)保险赔款;  (六)军人的转业费、复员费、退役金;  (七)按照国家统一规定发给干部、职工的安家费、退职费、基本养老金或者退休费、离休费、离休生活补助费;  (八)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应予免税的各国驻华使馆、领事馆的外交代表、领事官员和其他人员的所得;  (九)中国政府参加的国际公约、签订的协议中规定免税的所得;  (十)国务院规定的其他免税所得。  前款第十项免税规定,由国务院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第五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减征个人所得税,具体幅度和期限,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并报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一)残疾、孤老人员和烈属的所得;  (二)因自然灾害遭受重大损失的。  国务院可以规定其他减税情形,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第六条  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  (一)居民个人的综合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额减除费用六万元以及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二)非居民个人的工资、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五千元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每次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三)经营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成本、费用以及损失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四)财产租赁所得,每次收入不超过四千元的,减除费用八百元;四千元以上的,减除百分之二十的费用,其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五)财产转让所得,以转让财产的收入额减除财产原值和合理费用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六)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和偶然所得,以每次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收入减除百分之二十的费用后的余额为收入额。稿酬所得的收入额减按百分之七十计算。  个人将其所得对教育、扶贫、济困等公益慈善事业进行捐赠,捐赠额未超过纳税人申报的应纳税所得额百分之三十的部分,可以从其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国务院规定对公益慈善事业捐赠实行全额税前扣除的,从其规定。  本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专项扣除,包括居民个人按照国家规定的范围和标准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等;专项附加扣除,包括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或者住房租金、赡养老人等支出,具体范围、标准和实施步骤由国务院确定,并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第七条  居民个人从中国境外取得的所得,可以从其应纳税额中抵免已在境外缴纳的个人所得税税额,但抵免额不得超过该纳税人境外所得依照本法规定计算的应纳税额。第八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税务机关有权按照合理方法进行纳税调整:  (一)个人与其关联方之间的业务往来不符合独立交易原则而减少本人或者其关联方应纳税额,且无正当理由;  (二)居民个人控制的,或者居民个人和居民企业共同控制的设立在实际税负明显偏低的国家(地区)的企业,无合理经营需要,对应当归属于居民个人的利润不作分配或者减少分配;  (三)个人实施其他不具有合理商业目的的安排而获取不当税收利益。  税务机关依照前款规定作出纳税调整,需要补征税款的,应当补征税款,并依法加收利息。第九条  个人所得税以所得人为纳税人,以支付所得的单位或者个人为扣缴义务人。  纳税人有中国公民身份号码的,以中国公民身份号码为纳税人识别号;纳税人没有中国公民身份号码的,由税务机关赋予其纳税人识别号。扣缴义务人扣缴税款时,纳税人应当向扣缴义务人提供纳税人识别号。第十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纳税人应当依法办理纳税申报:  (一)取得综合所得需要办理汇算清缴;  (二)取得应税所得没有扣缴义务人;  (三)取得应税所得,扣缴义务人未扣缴税款;  (四)取得境外所得;  (五)因移居境外注销中国户籍;  (六)非居民个人在中国境内从两处以上取得工资、薪金所得;  (七)国务院规定的其他情形。  扣缴义务人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办理全员全额扣缴申报,并向纳税人提供其个人所得和已扣缴税款等信息。第十一条  居民个人取得综合所得,按年计算个人所得税;有扣缴义务人的,由扣缴义务人按月或者按次预扣预缴税款;需要办理汇算清缴的,应当在取得所得的次年三月一日至六月三十日内办理汇算清缴。预扣预缴办法由国务院税务主管部门制定。  居民个人向扣缴义务人提供专项附加扣除信息的,扣缴义务人按月预扣预缴税款时应当按照规定予以扣除,不得拒绝。  非居民个人取得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和特许权使用费所得,有扣缴义务人的,由扣缴义务人按月或者按次代扣代缴税款,不办理汇算清缴。第十二条  纳税人取得经营所得,按年计算个人所得税,由纳税人在月度或者季度终了后十五日内向税务机关报送纳税申报表,并预缴税款;在取得所得的次年三月三十一日前办理汇算清缴。  纳税人取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和偶然所得,按月或者按次计算个人所得税,有扣缴义务人的,由扣缴义务人按月或者按次代扣代缴税款。第十三条  纳税人取得应税所得没有扣缴义务人的,应当在取得所得的次月十五日内向税务机关报送纳税申报表,并缴纳税款。  纳税人取得应税所得,扣缴义务人未扣缴税款的,纳税人应当在取得所得的次年六月三十日前,缴纳税款;税务机关通知限期缴纳的,纳税人应当按照期限缴纳税款。  居民个人从中国境外取得所得的,应当在取得所得的次年三月一日至六月三十日内申报纳税。  非居民个人在中国境内从两处以上取得工资、薪金所得的,应当在取得所得的次月十五日内申报纳税。  纳税人因移居境外注销中国户籍的,应当在注销中国户籍前办理税款清算。第十四条  扣缴义务人每月或者每次预扣、代扣的税款,应当在次月十五日内缴入国库,并向税务机关报送扣缴个人所得税申报表。  纳税人办理汇算清缴退税或者扣缴义务人为纳税人办理汇算清缴退税的,税务机关审核后,按照国库管理的有关规定办理退税。第十五条  公安、人民银行、金融监督管理等相关部门应当协助税务机关确认纳税人的身份、金融账户信息。教育、卫生、医疗保障、民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住房城乡建设、公安、人民银行、金融监督管理等相关部门应当向税务机关提供纳税人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住房租金、赡养老人等专项附加扣除信息。  个人转让不动产的,税务机关应当根据不动产登记等相关信息核验应缴的个人所得税,登记机构办理转移登记时,应当查验与该不动产转让相关的个人所得税的完税凭证。个人转让股权办理变更登记的,市场主体登记机关应当查验与该股权交易相关的个人所得税的完税凭证。  有关部门依法将纳税人、扣缴义务人遵守本法的情况纳入信用信息系统,并实施联合激励或者惩戒。第十六条  各项所得的计算,以人民币为单位。所得为人民币以外的货币的,按照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折合成人民币缴纳税款。第十七条  对扣缴义务人按照所扣缴的税款,付给百分之二的手续费。第十八条  对储蓄存款利息所得开征、减征、停征个人所得税及其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并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第十九条  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和税务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法规定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追究法律责任。第二十条  个人所得税的征收管理,依照本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的规定执行。第二十一条  国务院根据本法制定实施条例。第二十二条  本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编制年度员工薪酬计划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