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门过了浮桥走2公里那家在解放初期建立的军医院现在叫什么医院了



隆重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第一师89201部队参加对越自卫还击作战胜利四十周年!




1979年2月17日

铁道兵参加对越作战概况


1979年初,昆明军区临阵易帅,1979年1月7日中午杨得志司令员飞抵昆明上任,与原昆明军区司令员王必成(湖北麻城籍)进行了工作交接。1月8日至10日,昆明军区召开扩大会议研究作战部署预案,1月12日,总参谋部、各兵种军区、军、师各级领导赴边境调研。同时命令参战的11军、13军、14军和云南省军区边防部队,以公路、铁路运输紧急向边境开进,要求2月9日前完成作战准备。


1979年1月17曰,铁道兵党委根据中央军委的命令,陈再道司令员吕正操政委在北京五颗松兵部大院召开军事会议,决定抽调铁道兵第一师89201部队(云南战区)、铁道兵第二师89202部队(广西战区)的部分部队参战,执行战区铁路公路保障和前进抢修任务。


1979年1月20日,铁道兵第一师奉命派出副师长郑嘉森同志、师作训科副科长鲍芳云同志赴昆明军区参加杨得志总指挥举行的第一次军事会议、领受下达给铁道兵第一师89201部队在云南战区的作战任务。


1979年1月24日,铁道兵第一师党委在湖北省丹江市师部大院召开紧急军事会议,会议决定抽调师直部分部队、二团、五团4营停止在襄渝铁路部分路段的收尾工程,奔赴云南边境前线负担对越自卫反击战战区铁路公路保障、前进抢修和执行战场遮断的战斗任务,会议要求部队在六天内做好南下准备。


1979年2月7日,昆明军区司令员杨得志同志、副司令员张铚秀同志在昆明军区前进指挥部开远作战室,接见了铁道兵第一师89201部队云南前线总指挥副师长邢绍周同志及随行的铁一师二团团长李慕韩同志、铁一师二团参谋长许永清同志。



杨得志司令员给铁道兵第一师89281部队下达了两项主要作战任务:


1、铁道兵第一师配合昆明军区作战部队保障战区铁路公路畅通无阻,保障对一线作战部队的后勤支援,随时准备前进抢修、后期掩护野战部队撤退并执行战区铁路公路战场遮断的战斗任务。

2、由铁道兵第一师负责勘测设计,战时紧急抢建云南边境前线重要国防战备公路白南公路。起自屏边县白河桥终至河口县南溪镇的全长52.6公里、宽6米的白南公路,公路等级为三级战备公路,设计日通行能力解放牌CA10B型载重汽车500辆、40吨以上的国产中型坦克60辆。调动第二炮兵80306部队建筑306团、国防科委89736部队109团2营配属铁道兵第一师,在铁道兵第一师开远指挥所统一指挥下抢建白南公路,规定对外统一番号为89181部队。


1979年2月17日凌晨对越自卫还击战开战,根据中央军委的命令,铁道兵第一师抽调师直各部队及下属第二团、第五团4营的部队,开赴云南边境前线,担负开远至河口220公里的战区铁路公路保障任务及战时抢建重要国防战备公路白南公路。


铁道兵第二师师直各部队及第八团、第十团的部队,开赴广西边境前线,担负长塘至凭祥262公里的战区铁路公路保障任务。


铁道兵参战部队在东、西两线实施战区铁路公路的抢修、后勤保障和铁路运输、掩护野战部队撤退、实施铁路公路战场遮断的战斗行动,保证了两个方向作战部队的胜利向前推进和后撤防御作战任务的完成,1979年3月16日铁道兵部队是解放军在越南境内最后一支撤回到国境线内的参战部队。铁道兵第一师在云南战区投入总兵力为5728人(铁道兵第一师战时抢建白南公路的实际总人数),铁道兵第二师在广西战区投入总兵力为6626人。


随着对越自卫还击战的进行,昆河铁路(昆明至河口)军事运力明显不足,为保障前线军需物资的供应和减轻铁路压力,为此昆明军区前进指挥部下达了加速抢建白南国防重要战备公路的命令,白南公路起自白河桥终至南溪镇,为加速战时公路工程建设,昆明军区前进指挥部为铁道兵第一师指挥所紧急配属了第二炮兵80306 部队建筑306团、国防科委89736部队109团第2营两支部队,这两支部队隶属铁道兵第一师指挥所统一指挥,极大的增强了抢建白南公路的工程力量。


战时参加抢建云南边境前线白南公路的参战筑路部队番号分别为:

1、89201部队(铁道兵第一师抽调的师直各部队)、

2、89302部队(铁道兵第一师下属二团)、

3、89305部队(铁道兵第一师下属五团4营)、

4、80306部队(第二炮兵建筑306团)、

5、89736部队(国防科委109团二营)、

6、对外统一番号为89181部队。


铁道兵第一师在云南边境前线抢修国防重要战备公路白南公路,在战时施工中因各种原因牺牲的烈士安葬在云南屏边(东)水冲子烈士陵园,铁道兵第一师89201部队牺牲烈士的墓碑上写明所属第二团89302部队、第五团89305部队,与陆军第五十军149师部队战时牺牲的烈士安葬在一起。



1979年2月17日战况简介




1979年2月17日

对越自卫还击战参战部队简介


一、空军

空军航空兵13个师、1个航校、3个独立团、10个大队、1个电子干扰分队,出动各种飞机774架,担负境内巡逻防空任务,空军高炮和地空导弹部队担负机场对空保卫任务。


二、海军

海军南海舰队在北部湾川岛以西各港口集结各型舰艇120多艘,海军航空兵作战飞机170多架待命行动。针对苏联海军可能在南中国海采取军事行动,南海舰队组建了一支代号为217的舰艇编队,随时准备打击苏联入侵西沙群岛,以及破坏中国海上石油钻井平台,空袭中国沿海港口和重要设施的行动。


三、陆军

总共动用了9个军29个步兵师,分别为:11军、13军、14军、41军、42军、43军、50军、54军、55军、20军的58师、广西军区独立师、云南省军区独立师、广西军区2个边防团另加一个边防营、云南省军区4个边防团另加3个边防营, 2个炮兵师(炮1师、炮4师)、3个高炮师(高炮65师、高炮70师、高炮72师)、铁道兵(铁一师师直部队及下属二团与五团4营、铁二师师直部队及下属八团与十团)、工程兵、通讯兵等兵种部队56万多兵力,1979年2月17日(即农历己未年正月二十一日)凌晨,集结在中越边境上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边防部队分别从广西、云南两个方向在约500公里的战线上对越南北方6个省11个县发动了突袭进攻。


四、越南方面军力简介

越军在边境一线布防6个步兵师(第3师、第345师、第346师、第316A师、第338师、第325B师),10多个边防团、20多个边防独立营、4个炮兵团,其后又增援步兵第327师、第337师和若干独立团、独立营、炮兵、工兵、通讯兵等兵种,参战正规军开始10万人左右,此外还有数量庞大的武装民兵配合作战。


五、对越自卫还击战的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

1979年2月17日至1979年2月26日。

中国东线部队攻克高平、同登,西线部队攻克老街、柑塘,向越南境内突进了20至50公里。越军采取地方部队和公安、民兵在边境一线节节抵抗,主力步兵师实施机动作战的战术,以空间换时间,与中国军队进行周旋,由于兵力火力不足,战术不佳,重要战略城镇纷纷陷落。

2、第二阶段:

1979年2月27日至1979年3月5日。

中国东线部队攻占谅山、广渊,西线部队攻占沙巴、封土、铺镂,完成了预定作战任务,中国政府宣布从越南开始撤军。

3、第三阶段

1979年3月6日至1979年3月16日。

中国军队边清剿边撤退,并通过铁路和公路运回当年支援给越南的大量物资,同时由铁道兵派出爆破分队实施炸毁越南北方边境内所有的重要军事工程和军政设施及矿山和工厂,及时炸毁越南境内交战区域所有铁路、公路、桥梁、隧道、涵洞等重要交通运输线。越军从柬埔寨战场调回部分军队保卫河内,我军也有少数部队(如50军150师448团)由于上级指挥失误遭到越南边防部队和武装民兵袭击,造成了50军150师448团人员伤亡的重大损失,牺牲332人、被俘虏218人。3月16日,中国军队全部撤回国境线以内,战争暂时告一段落。



铁道兵第一师89201部队
参战情况简介


铁道兵第一师指挥所率领师直抽调的各部队及下属2团及5团4营共5728人于1979年2月2日至5曰分别从陕西白河车站和湖北的鲍峡车站、六里坪车站、老营车站、丹江车站、老河口车站、谷城文畈车站、襄北车站分批出发,2月10日到达云南开远地区,担负起开远至河口段220公里战区铁路保障任务。1979年2月17日对越自卫还击战发起后,于下午3点左右,在我边防部队的强力打击下,越军败退时将越南老街市连接云南河口的中越铁路大桥越南老街一端的桥台炸毁。2月21日下午5时昆明军区前进指挥部下达云南河口铁路大桥的抢修命令,铁道兵第一师参战部队于22日当天下午1时开始投入铁路大桥抢修,于25日下午5点提前39小时抢通云南河口铁路大桥。于27日修复河口至越南柑塘共22公里的铁路,越南老街至铺镂共37.2公里的铁路,为保证我军各野战部队顺利安全回撤,又于3月5日至10日奉命成功遮断越南境内老街至铺镂铁路干线、郎洋至柑塘铁路专用线、我军交战前沿部分铁路线,共计战场遮断越南境内铁路59.2公里,3月16日铁道兵第一师师直参战部队在金平战区完成了越南境内公路战场遮断的战斗任务,铁道兵是解放军在越南境内最后一支撤回到国境线内的参战部队。撤军结束后,为减轻战时铁路运输的压力,赢得今后中越边境战争的胜利,昆明军区前进指挥部决定加速抢建白南国防战备公路,接到命令后的铁道兵第一师参战部队和兄弟部队官兵又紧急投入到白南战备公路的施工任务之中。



铁道兵第二师89202部队
参战情况简介


铁道兵第二师89202部队指挥所率抽调的师直部队及下属第八团、第十团共计6226人,于1979年2月1曰至7曰由山西太原分批出发,2月11日到达广西南宁地区,担负长塘至凭祥段262公里战区铁路公路的保障任务,隶属广州军区前进指挥部指挥。


1979年2月17日对越自卫还击战发起后,铁道兵第二师89202部队于3月1曰开始抢修广西凭祥至越南谅山的32.6公里的铁路,3月2曰11时铁路抢修至越南同登火车站,18时铁路抢修至越南谅山火车站,及时有效地支援了广西边境前线作战部队向越军的纵深防御进攻。


1979年2月17日上午7时许,越南军队集中火力炮击位于云南边境前线河口战区的山腰火车站,很快被昆明军区13军炮兵组织的强大的火力压制,铁道兵第一师89201部队快速派出前线部队抢修山腰火车站,及时恢复战时通车。


下图为1979年2月17日下午3时许,越军败退时炸毁了云南河口中越铁路大桥越方一侧的桥台。(铁道兵报社驻云南前线记者付培敏摄)



1979年2月17日下午3时许,越南军队炸毁了越南老街市连接中国河口的中越铁路大桥越方一侧的桥台。(铁道兵报社驻云南前线记者付培敏摄)



昆河线米轨铁路各站之间里程表


站名 里程 站序 备注

黑土凹 K 0+930 1 线路起点

牛街庄 K 5+060 2  

小喜村 K 8+218 3 已封闭

呈 贡 K15+503 4  

王家营 K19+261 5 米准轨换装场

三家村 K25+770 6 已封闭

水 塘 K33+406 7  

阳宗海 K39+900 8  

凤鸣村 K45+522 9  

可保村 K50+586 10 已封闭

水晶坡 K57+469 11  

江头村 K60+255 12 已封闭

宜 良 K65+989 13  

羊街子 K73+292 14 已封闭

狗街子 K80+897 15  

滴 水 K93+261 16  

徐家渡 K106+500 17  

禄丰村 K119+819 18  

糯 租 K131+620 19  

大沙田 K140+827 20 已封闭

西 洱 K149+284 21  

小河口 K157+887 22 已封闭

盘 溪 K168+187 23  

热水塘 K179+261 24  

西扯邑 K189+312 25 已封闭

拉里黑 K197+987 26  

巡检司 K207+930 27  

灯笼山 K218+566 28  

小龙潭 K227+800 29  

打兔寨 K233+771 30 已封闭

十里村 K239+190 31 已封闭

开远北 K240+900 32  

开远新北 K243+195 33  

开 远 K244+046 34  

玉林山 K251+251 35  

大 塔 K255+657 36  

驻马哨 K263+332 37  

大 庄 K270+949 38  

草 坝 K279+341 39  

碧色寨 K286+935 40 已封闭

黑龙潭 K300+040 41 已封闭

芷 村 K312+391 42  

落水洞 K320+850 43 已封闭

戈 姑 K332+536 44 已封闭

倮 姑 K343+935 45 已封闭

亭 塘 K350+845 46 已封闭

波渡箐 K358+074 47 已封闭

冲 庄 K365+234 48 已封闭

湾 塘 K371+186 49 已封闭

白鹤桥 K380+488 50 已封闭

白 寨 K382+776 51 已封闭

腊哈地 K393+652 52  

大树塘 K408+982 53 已封闭

老范寨 K421+386 54 已封闭

马 街 K435+697 55 已封闭

南 溪 K442+205 56 已封闭

蚂蝗堡 K449+628 57 已封闭

山 腰 K457+989 58 国际联运货编

河 口 K464+078 59  

中越交界 K464+444    

       

总运营里程:463.819  




下图为云南河口中越铁路大桥1979年2月17日下午3时许,被越军败退时炸毁的越方一侧大桥场景。(铁道兵报社驻云南前线记者付培敏摄)


云南战区简介


红河是中越边境的界河,宽160至200米,水深3至5米,不能徒涉过河,红河右岸耸立着230、248、318、489、新官等高地,越军重兵设防,控制要点,封锁河面。


1979年2月16日21时,云南战区,主攻红河西岸的13军各部队利用夜暗大雨,秘密迅速地运动到红河边,用冲锋舟、橡皮舟在七个渡口偷渡红河成功。至2月17日6时许,成功渡过了4个步兵团、3个加强步兵营、一个边防连共计1.2万多人。过河部队迅速占领了滩头阵地,控制了制高点,掩护后续部队架设浮桥,引导坦克、装甲车辆过河。当越军发现中国军队在渡河时,匆忙组织抵抗,但为时已晚,此时,13军的穿插部队已迅速向越方纵深地区前进,已过河的13 军先头部队开始了围歼越军防御前沿支撑点的战斗。


云南战区我军意图,中国军队的主攻方向是以13军、14军沿宽大正面的红河两岸发动突击,向西扫荡越军在坝洒、谷柳、 岳山、谷珊设置的防御体系,向东拔除拔坡、班老、发隆、孟康的越军的侵占据点,夺取老街、柑塘两个城市,歼灭越军第345师,继而歼灭越军第316A师一部,同时以11军、50军的149师攻击越南莱州省封土地区,歼灭周边地区大批越军,牵制越军第316A师东援,并继续南向前出。


中国作战部队在云南省金平战区的情况,金平战区参战部队为11军31师、32师、云南省军区独立师、边防14团、昆明军区直属坦克团一部,铁道兵第一师89201部队派出一个加强营的兵力沿战区公路执行前进抢修的战斗任务,保障后勤补给道路畅通无阻,11军军部驻中越边境越方一侧的板纳贡。


其间,11军等部队入境作战22天,向越南境内推进34公里,占领封土县城及以北地区500多平方公里,毙敌2901人,俘敌74人,缴获大量武器弹药及军用物资。


金平战区各参战部队奉命于1979年3月5日以后开始有条不紊地回撤国内。11军军部撤回后,3月10日,11军军部警卫连及边防十四团开始撤离板纳贡,从那发大桥(中越友谊桥)进入国内,3月16日,铁道兵第一师89201部队派出的参战部队在完成战区公路沿线战场遮断的战斗任务后,派出的参战部队随之将那发大桥炸毁,最后撤回国内。



下图为昆明军区14军40师118团的战士们攻入越南北方重镇老街市。(铁道兵报社驻云南前线记者付培敏摄)



下图为昆明军区14军40师118团的战士们攻入越南北方重镇老街市。(铁道兵报社驻云南前线记者付培敏摄)



下图为昆明军区14军40师118团的战士们攻入越南北方重镇老街市。(铁道兵报社驻云南前线记者付培敏摄)



在昆明军区13军的掩护下,铁道兵第一师89201部队派出工程机械和工程专业技术人员协助昆明军区舟桥团在红河快速架设浮桥,昆明军区坦克团向越南老街市的侧翼发动攻击。(铁道兵报社驻云南前线记者付培敏摄)



昆明军区独立坦克团62式轻型坦克和14军40师118团战士正在集结待命,准备在我军炮火轰击后,向越南北方重镇老街市区发动攻击。(铁道兵报社驻云南前线记者付培敏摄)



昆明军区独立坦克团62式轻型坦克集群向越南老街市区内发动攻击。(铁道兵报社驻云南前线记者付培敏摄)



昆明军区独立坦克团62式轻型坦克集群向越南老街市区内发动攻击。(铁道兵报社驻云南前线记者付培敏摄)



我云南边防军战士在越南老街市区内与越军发生激烈巷战。(铁道兵报社驻云南前线记者付培敏摄)



昆明军区14军40师118团战士进攻越南北方重镇老街市火车站。(铁道兵报社驻云南前线记者付培敏摄)



我云南边防军战士在越南老街市区与越军发生激战。(铁道兵报社驻云南前线记者付培敏摄)



我云南边防军战士与越军在越南老街市区发生激战。(铁道兵报社驻云南前线记者付培敏摄)



经过炮火的洗礼,越南北方重镇老街市区一遍废墟。(铁道兵报社驻云南前线记者付培敏摄)



铁道兵第一师89201部队派出师直先头部队进入越南北方重镇老街市火车站货运编组站,为前进抢修被越军破坏的铁路提供侦察信息。(铁道兵报社驻云南前线记者付培敏摄)



我军汽车运输部队进入越南北方重镇老街市区内。(铁道兵报社驻云南前线记者付培敏摄)



攻克老街


老街是越南黄连山省的省会,位于红河、南溪河交汇处,既有通往河内的铁路,又有公路和红河水运,交通方便,是越南西北的重要门户。越军在老街、小曹、53号高地地域内组织防御,部署了边防军2个多步兵营的1500多人,以红河为屏障,依托高地凭险据守。其中在老街外围构筑了大量堑壕、永久性掩蔽部和土木质发射点,并对前沿主要目标和前进道路标定了射击诸元。


主攻红河东岸的昆明军区14军命令40师集中主要兵力火力,首先歼灭老街之敌,40师命令118团先以部分兵力偷渡南溪河,歼灭小曹地区之敌,尔后展开兵力,采取分割包围,侧翼突破,侧后攻击的办法,歼灭老街地区之敌。2月17日凌晨,118团发动进攻,各攻击部队与防守越军反复争夺,将小曹地区的十几个高地的越军全部消灭。18日下午,40师的部队攻击到老街外围,开始了1979年中越之战的第一场城市攻坚战。 越军兵力虽然不多,但是抵抗顽强,40师逐点攻击,昆明军区独立坦克团62式轻型坦克冲锋陷阵,步兵快速跟进,逐点爆破老街越军的军事据点,战斗至2月19日下午13时,老街被攻克,这一战历时60小时45分钟,14军40师共击毙越军681人, 俘敌8人,缴获各种火炮21门,轻机枪46挺,40毫米火箭筒26具,其它枪支337支。



云南广西对越自卫反击战简介



铁道兵第一师89201部队派出部队抢修连接中越两国的河口铁路大桥,下图为铁一师二团一营一连在铁路上清除路障。(铁道兵报社驻云南前线记者付培敏摄)



铁道兵第一师89201部队派出部队抢修连接中越两国的河口铁路大桥,下图为铁一师二团一营一连在铁路上清除路障。(铁道兵报社驻云南前线记者付培敏摄)



铁道兵第一师89201部队派出部队抢修连接中越两国的河口铁路大桥,下图为铁一师二团一营一连在铁路上清除路障。(铁道兵报社驻云南前线记者付培敏摄)



铁道兵第一师89201部队派出部队抢修连接中越两国的河口铁路大桥,下图为二团一营的战士们站在南溪河水中运送抢修大桥所需的枕木材料和工具部件。(铁道兵报社驻云南前线记者付培敏摄)



铁道兵第一师89201部队派出部队抢修连接中越两国的河口铁路大桥,下图为二团一营三连的战士们站在南溪河水中运送抢修大桥所需的枕木材料和一吨多重的卷扬机工具部件。



下图为铁道兵第一师89201部队派出部队抢修连接中越两国的河口铁路大桥,下图为轨道工程车到达抢修现场。(铁道兵报社驻云南前线记者付培敏摄)



下图为铁道兵第一师89201部队派出部队抢修连接中越两国的河口铁路大桥,下图为二团一营的战士们在清理被越军炸毁的越南老街一侧的铁路大桥桥台。(铁道兵报社驻云南前线记者付培敏摄)



下图为铁道兵第一师89201部队派出部队抢修连接中越两国的河口铁路大桥,下图为师仓库和师直修理营的战士协助二团一营战友搬运抢修桥梁的部件。(铁道兵报社驻云南前线记者付培敏摄)



下图为铁道兵第一师89201部队派出部队抢修连接中越两国的河口铁路大桥,下图为师直修理营战士们在清理被越军炸毁的越南老街一侧的铁路大桥桥台,为枕木墩定位。(铁道兵报社驻云南前线记者付培敏摄)



下图为铁道兵第一师89201部队派出部队抢修连接中越两国的河口铁路大桥,下图为战士们在定位枕木墩紧张工作。(铁道兵报社驻云南前线记者付培敏摄)



下图为铁道兵第一师参战部队连夜奋战,把第一组六四式两片军用钢梁拉上枕木墩。(铁道兵报社驻云南前线记者付培敏摄)



下图为铁道兵第一师在对越自卫反击战前线工地夜晚灯火通明,连续奋战,加速抢修被越军炸毁的连接中越两国的河口铁路大桥,下图为第一组两片六四式军用钢梁牢牢架在南溪河夜空的桥墩上。(铁道兵报社驻云南前线记者付培敏摄)



下图为铁道兵第一师师直修理营官兵协助二团战友连接加固六四式军用桥梁。(铁道兵报社驻云南前线记者付培敏摄)



下图为铁道兵第一师89201部队二团总工程师董元通举旗指挥第二组两片六四式军用梁拉入枕木墩就位。(铁道兵报社驻云南前线记者付培敏摄)



在铁道兵第一师教导队队长叶维汉负责领队下、教导队政委白恩发、教导队副队长傅发友、一团副团长周国臣、教导队派出由铁道兵工程学院毕业的部分教员深入对越自卫反击战战区前线工地对一线部队进行技术指导,下图为在抢修被越军炸毁的河口中越铁路大桥越方一侧指导绑扎安放人字型扒杆。(铁道兵报社驻云南前线记者付培敏摄)



下图为铁道兵第一师89201部队二团机关干部深入战区抢修现场一线指导工作,在河口大桥通车前,团首长作最后的检查,保证万无一失。左起二孙广才政委、许永清参谋长、张志灿、周国臣(一团副团长)、毕凤福副团长、姚祖高、左杨钊。前蹲左起马佳骥、龙光杰、何柱生一营营长。(铁道兵报社驻云南前线记者付培敏摄)



铁道兵第一师89201部队二团团长李慕韩(正面指手者)、政委孙广才(正面左2)、副团长毕凤福(正面左1)、参谋长许永清(正面右叉手者)到战区施工现场,检查一营三连埋设地龙施工。(铁道兵报社驻云南前线记者付培敏摄)



下图为铁道兵第一师89201部队二团一营的战士们在紧张地抢修的河口铁路大桥的桥面加固工作,量轨距,铺木板。(铁道兵报社驻云南前线记者付培敏摄)



下图为铁道兵第一师89201部队二团二营七连的战士们正在越南老街境内作业准备铺轨,左一为七连五班副班长陈怡华。(铁道兵报社驻云南前线记者付培敏摄)



下图为铁道兵第一师89201部队二团一营一连的战士们在越南老街火车站为铺轨做准备。(铁道兵报社驻云南前线记者付培敏摄)



下图为1979年2月25日下午5时许,铁道兵第一师89201部队二团一营一连四排全体战友抢修被越军败退时炸毁的老街火车站抢修通车后的合影照片(铁道兵报社战地记者付培敏同志摄)。

前排左起:金学安、罗学新(麻城籍)、莫海宣、曹修华、左建平、刘瑞合(四排长)、罗志光、高仕训、陆效明(连长)、韩伟、邵维才、文秋生、谢春发、冯世文。

中排左起:顾同来、汪胜太(麻城籍)、吴家秀、文汝中、朱字忠、温孟池、徐镇福、魏海明、陈世海、曾忆群、温福、吴光明,。

后排左起:胡全国、李一刚、李成新(麻城籍)、郑本苓、朱斌、廖生、罗正荣、谢福球、黎水弟、陈绍弟、罗廷芳、程德成。



连接越南老街的河口中越铁路大桥抢修通车后,昆明军区13 军14军与50军149师的部队大批战士通过大桥奔向越南前线。(铁道兵报社驻云南前线记者付培敏摄)



连接越南老街的河口中越铁路大桥抢修通车后,昆明军区13 军14军与50军149师的部队大批战士通过大桥奔向越南前线。(铁道兵报社驻云南前线记者付培敏摄)



1979年2月25日下午5时,铁道兵第一师89201部队参战部队官兵经过五天五夜艰苦奋战,连接越南老街市的河口中越铁路大桥终于顺利修复通车了,下图为铁道兵第一师汽车运输部队先行通过铁路大桥。河口铁路大桥刚刚抢通,解放军第50军149师在河口桥头等待的250辆军用汽车分为三个汽车运输大队迅速驶过大桥向南前进,仅3月2号一天就有1614辆汽车通过大桥,平均每天通过1500辆汽车。(铁道兵报社驻云南前线记者付培敏摄)



1979年2月25日下午5时,铁道兵第一师89201部队参战部队官兵经过五天五夜艰苦奋战,连接越南老街市的河口中越铁路大桥终于顺利修复通车了,下图为铁道兵第一师战士驾驶机车通过河口中越铁路大桥。越南境内老街至柑塘的铁路线抢通后,每天都有二至三列火车往返通过铁路大桥。(铁道兵报社驻云南前线记者付培敏摄)



下图是云南边境前线河口铁路大桥经铁道兵第一师89201部队抢修通车后,向祖国运回物资的第一趟列车。(铁道兵报社驻云南前线记者付培敏摄)



为保障战时越南境内铁路运输线安全畅通无阻,铁道兵第一师89201部队派出参战部队在越南境内沿铁路线执行前进抢修的战斗任务,下图为铁道兵第一师二团一营一连连长陆效明(左)与通讯员何年芳(右)在执行铁路检修任务时在越南境内朗洋铁路大桥留影。(铁道兵报社驻云南前线记者付培敏摄)



1979年3月5日,国防部宣布撤军,为掩护野战部队安全撤退,铁道兵第一师奉命派出轨道车部队在越南境内执行战区铁路战场遮断的战斗任务。(铁道兵报社驻云南前线记者付培敏摄)



下图为铁道兵第一师89201部队在前线为野战部队提供的后勤供应点。(铁道兵报社驻云南前线记者付培敏摄)



下图为铁道兵第一师89201部队师直参战部队在越南前线抢修被越军炮火炸坏的公路。(铁道兵报社驻云南前线记者付培敏摄)



下图为铁道兵第一师89201部队师直汽车运输部队紧急出动,向前线运送军用物资。(铁道兵报社驻云南前线记者付培敏摄)



下图为铁道兵第一师89201部队师直汽车运输部队向昆明军区前线作战部队运输弹药。(铁道兵报社驻云南前线记者付培敏摄)



下图为铁道兵第一师89201部队师直汽车运输部队一班配属昆明军区13军后勤部在越南老街前线执行战场军事运输任务。(铁道兵报社驻云南前线记者付培敏摄)



下图为铁道兵第一师89201部队师直汽车运输部队配属昆明军区13军后勤部在越南老街前线执行战场军事运输任务,遭遇越军炮火袭击。(铁道兵报社驻云南前线记者付培敏摄)



下图为铁道兵第一师89201部队师直汽车运输部队配属昆明军区13军后勤部在越南老街前线执行战场军事运输任务。(铁道兵报社驻云南前线记者付培敏摄)



下图为铁道兵第一师89201部队师直汽车运输部队配属昆明军区13军后勤部在云南前线执行战场军事运输任务。(铁道兵报社驻云南前线记者付培敏摄)



下图为1979年2月25日下午4时25分,铁道兵第一师二团政委孙广才同志(前左2)陪同昆明军区前进指挥部领导同志视察刚刚抢修通车的河口铁路大桥。(铁道兵报社驻云南前线记者付培敏摄)



1979年3月10日上午,铁道兵副司令员刘居英、铁道兵政治部主任展明在铁一师副师长邢绍周同志的陪同下,代表铁道兵党委、铁道兵司令部向铁道兵第一师全体参战指战员表示亲切慰问,下图为刘居英副司令员一行首先来到河口铁路大桥桥头视察,与铁一师二团一营营长何柱生亲切交谈。刘居英副司令员(右4)、何柱生营长(右2)、展明主任(右6)、邢绍周副师长(右1)、二团孙广才政委(右7)。(铁道兵报社驻云南前线记者付培敏摄)



下图铁道兵副司令员刘居英同志在河口铁路大桥桥头堡与铁一师二团一营一连的战士们亲切交谈。(铁道兵报社驻云南前线记者付培敏摄)



下图为在越南战场牺牲的战友通过河口中越铁路大桥运回国內烈士陵园安葬。(铁道兵报社驻云南前线记者付培敏摄)



云南广西烈士陵园简介



1979年的春天
在对越自卫还击战中牺牲的烈士
永垂不朽!


下图为云南红河州屏边县东区水冲子烈士陵园,铁道兵第一师89201部队在战时有16名牺牲的烈士安葬在水冲子烈士陵园。

铁道兵第一师89201部队在战时抢建白南公路共牺牲了18名干部战士,他们是霍永福、刘海军、赵广亮、黄养、李老六、罗开伟、詹碧林、林德佳、王加习、张学林、韦秋军、谭江民、张年贵、刘显国、尹庆华、梅超敏、王召横、戴华山。

其中,霍永福(铁道兵第一师89201部队后勤部副部长)先安葬在襄樊市烈士陵园,后由亲属迁葬至十堰市公墓。

刘海军安葬在云南河口县南溪烈士陵园。



嘉奖令



下图为昆明军区14军、50军149师,从越南老街境内通过河口中越铁路大桥凯旋归来。(铁道兵报社驻云南前线记者付培敏摄)



下图为从越南老街境内凯旋归来的参战部队受到云南河口县人民群众的热烈欢迎。(铁道兵报社驻云南前线记者付培敏摄)



下图为昆明军区13军参战部队从越南老街境内撤回国内,大部队列队通过河口中越铁路大桥凯旋归来。(铁道兵报社驻云南前线记者付培敏摄)



下图为铁道兵第一师89201部队二团一营一连从越南老街境内通过中越铁路大桥凯旋归来,右前为陆效明连长,左前为文载斌指导员。(铁道兵报社驻云南前线记者付培敏摄)



下图为铁道兵第一师89201部队师直参战部队从越南老街境内通过河口中越铁路大桥凯旋归来。(铁道兵报社驻云南前线记者付培敏摄)



铁道兵第一师89201部队二团汽车二连从越南老街境内通过河口中越铁路大桥凯旋归来。(铁道兵报社驻云南前线记者付培敏摄)



下图为铁道兵第一师89201部队汽车运输部队从越南老街境内凯旋归来,受到云南河口县人民的热烈欢迎。(铁道兵报社驻云南前线记者付培敏摄)



下图为铁道兵第一师89201部队师直汽车运输部队从越南老街境内凯旋归来。(铁道兵报社驻云南前线记者付培敏摄)



下图为1979年2月,铁道兵第一师89201部队直属汽车营部分南下骨干合影照片,三排右起第六位是师教导队副队长傅发友同志,二排中间者是笔者本人。(铁道兵报社驻云南前线记者付培敏摄)



下图为1979年2月笔者在云南边境前线配属铁道兵第一师开远指挥所时在河口战区留影。(铁道兵报社驻云南前线记者付培敏摄)



下图为铁道兵第一师89201部队二团汽车二连七班班长麻城籍战友薛绍勇在对越自卫还击战前线留影。(铁道兵报社驻云南前线记者付培敏摄)



1979年3月,铁道兵第一师89201部队一边参加对越自卫还击战、一边抢修云南边境前线重要国防战备公路白南公路,下图为铁一师二团四营营部测量班战友在白南公路勘测前沿观察敌情,右一挎五六式冲锋枪者为麻城籍战友胡嗣斌同志。(铁道兵报社驻云南前线记者付培敏摄)



下图为1979年6月,铁道兵第一师89201部队师直机械营三连战时在云南边境前线抢修国防重要战备公路白南公路时部分麻城籍战友在河口战区合影。

前排右起第一位是彭华斌(推土机司机、压路机司机)、前排右起第三位冯承亮(推土机司机、铲运机司机)。

中间右起分别是胡友祥(连部通讯员)、方文安(推土机司机)、吴绪权(连部文书)。

后排右起第一位是熊文辉(推土机司机)、后排右起第三位是闵元俊(工程机械修理员)、后排右起第四位是尉新豪(推土机司机)。

  


昆明军区
给参加抢建白南公路工程部队的
慰问信



铁道兵第一师89201部队
部分参战战友简介



王玉元,湖南省邵阳市人,中共党员,1968年参军入伍,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石家庄铁道兵工程学院机械系,1977年12月下旬来黄麻起义革命老区湖北省麻城市接收应征入伍新兵,1978年3月任师直新兵连副连长。1979年2月17日在云南河口边境前线随铁道兵第一师89201部队师直机械营参加对越自卫还击战,任铁道兵第一师师直机械营三连副指导员、指导员,战时参加云南边境前线白南国防战备公路抢建,两次荣立三等功,率部驻昆河线427战区。

1980年10月在云南边境前线白南国防战备公路抢建完工移交后, 随部队从云南河口战区开赴山东省参加兖石铁路建设,后调任铁道兵第一师二团卫生队教导员。



姜文静,湖北省麻城市人,中共党员,大学文化,1976年7月下放知青,1978年2月被麻城市人民武装部批准入伍,服役于铁道兵第一师89201部队师直机械营汽车四连,任连队卫生员、文化教员、解放牌CA10B型自卸汽车驾驶员,后调师直汽车营,配属铁道兵第一师89201部队开远指挥所。1979年2月17日在云南河口边境前线随铁道兵第一师89201部队参加对越自卫还击战,战时参加云南边境前线白南国防战备公路抢建,在战时配属昆明军区13军运输队,在为前线运输弹药军用物资的危险任务中,为抢救战友和装备,个人身负重伤留下残疾,两次荣立二等功,1980年1月至12月考入位于谷城县五山公社的铁一师教导队汽车专业学习,毕业后随部队开赴山东省参加兖石铁路建设。

1982年6月退役后被分配到湖北省麻城棉纺厂工作(省直正县团级单位),1982年7月考入地方大学学习,毕业后从车间技术员一直干到湖北麻棉集团工程技术部部长,为湖北麻棉集团的技术进步、新产品开发、引进外国先进技术和设备、企业升级和技术改造作出了主要贡献,1994年被组织选派到联邦德国门兴格拉得巴郝市培训学习。在职期间多次被中共麻城市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干部”。7次获得麻城市科技进步奖,被麻城市人民政府授予“麻城市优秀科技人才”、“麻城市劳动模范”。

2004年国企改制私有化以后,在武汉工作了多年,在一家中外合资公司任总工程师,直到退休。

现在兼任《共和国不会忘记》全国参战老兵名录丛书编辑委员会顾问、编委等职。

联系电话:13100625369。



何年芳,湖北省麻城市人,中共党员,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长沙铁道兵学院,1978年2月被麻城市人民武装部批准入伍,服役于铁道兵第一师89201部队二团一营一连,任连部通讯员,1979年2月17日随铁道兵第一师89201部队在云南河口边境前线参加对越自卫还击战,战时参加云南边境前线白南国防战备公路抢建,所部驻河口战区,荣立集体二等功,获六次营连嘉奖。1980年10月白南国防战备公路抢建完工移交后,随铁道兵第一师二团从云南河口战区开赴山东参加兖石铁路建设,历任通讯员、班长、司务长、副指导员。

1984年1月铁道兵兵改工后,在中铁第十一工程局第二工程处工作,后调任武铁旅行服务有限责任公司麻城分公司副总经理职务。



叶明坤,湖北省麻城市人,1978年2月被麻城市人民武装部批准入伍,任铁道兵第一师89201部队二团三营十一连文书,1979年2月17日随铁道兵第一师89201部队在云南河口边境前线参加对越自卫还击战,战时参加云南边境前线白南国防战备公路抢建,所部驻昆河线老范寨战区,8次获得营连嘉奖,1980年10月云南边境前线白南国防战备公路抢建完工移交后,随铁道兵第一师二团从云南河口战区开赴山东参加兖石铁路建设。

1984年1月兵改工后,在中铁第十一工程局第二工程处工作,后调武汉铁路局麻城客运段工作。

现在武汉铁路局麻城客运段退休。



胡嗣斌,湖北省麻城市人,中共党员,1978年2月被麻城市人民武装部批准入伍,服役于铁道兵第一师89201部队二团四营测量班,1979年2月17日随铁道兵第一师89201部队在云南河口边境前线参加对越自卫还击战,战时参加云南边境前线白南国防战备公路抢建,所部驻昆河线416战区,多次获得营连嘉奖,并获得总政治部颁发的个人精神文明奖章一枚。1980年10月白南边防公路抢建完工移交后,随部队从云南河口战区开赴山东省参加兖石铁路建设。

1984年1月铁道兵集体转业,兵改工后在中铁十一工程局第二工程处项目部工作,历任项目经理、党工委书记。



李胜望,男,1960年4月生,湖北麻城人,高中文化,1978年2月由麻城人民武装部应征入伍,服役铁道兵第一师89201部队二团勤务连警卫排,1979年2月17日在云南河口前线参加对越自卫还击战,战时任二团政委孙广才同志随身警卫员,参加云南边境前线白南战备公路抢建,驻429战区,五次获团营连嘉奖。1980年7月随部队开赴山东参加兖石铁路建设。1983年1月退伍返乡务农,2003年开始创办幼儿园至今。



薛绍勇,湖北省麻城市人,1978年2月被麻城市人民武装部批准入伍,服役于铁道兵第一师89201部队二团汽车二连,1979年2月17日随铁道兵第一师89201部队在云南河口边境前线参加对越自卫还击战,战时参加云南边境前线白南国防战备公路抢建,所部驻云南屏边战区,荣立三等功一次,多次被评为红旗车驾驶员,并获得总政治部颁发的个人精神文明奖章一枚,在役多次获得连嘉奖。1980年10月白南边防公路抢建完工移交后,随部队从云南屏边战区开赴山东省参加兖石铁路建设。

1984年1月铁道兵集体转业,兵改工后在中铁第十一局第二工程处工作,现在中铁十一工程局第二工程处退休。



陶德喜,湖北省麻城市人,1976年7月下放知青,1978年2月被麻城市人民武装部批准入伍,服役于铁道兵第一师89201部队二团二营六连,后调二团管理股勤务班。1979年2月17日在云南河口边境前线随铁道兵第一师89201部队参加对越自卫还击战,战时参加云南边境前线白南国防战备公路抢建,所部驻昆河线429战区,在役多次获得部队首长嘉奖,1980年10月白南国防战备公路修建完工移交后,随部队从云南河口战区开赴山东省参加兖石铁路建设。

退役后被分配到湖北省麻城棉纺厂工作(省直正县团级单位),在麻城棉纺厂西纺分厂细纱车间任保养队长。2004年国企改制私有化后下岗失业,曾长期在深圳打工养家,2014年因病办理了提前退休。



彭泽进,湖北省麻城市人,中共党员,1978年2月被麻城市人民武装部批准入伍,服役于铁道兵第一师89201部队二团二营七连,驻军陕西省白河县。1979年2月17日在云南边境河口前线随铁道兵第一师89201部队参加对越自卫还击战,在抢修河口大桥的战斗中,因在昆河线白寨站搬运军用钢梁的过程中负伤致残,后送屏边野战医院救治,受到师团首长亲切慰问,两次受到部队首长嘉奖,战时参加云南前线重要国防战备公路白南公路的抢建,所部驻431战区。

1980年1月1日因战负伤退役后,被麻城市民政局依据政策安排到麻城市粮食局宋埠粮油管理所工作,历任六仓库站站长、科长、主任、公司经理以及麻城市粮食局国资管理中心经理等职,现已退休。



喻长顺,湖北省麻城市人,1978年2月被麻城市人民武装部批准入伍,服役于铁道兵第一师89201部队二团二营六连,1979年2月17日在云南河口边境前线随铁道兵第一师89201 部队参加对越自卫还击战,在抢修河口中越铁路大桥的战斗中搬运六四式军用钢梁负伤致残,(伤及身体神经系统,因战时没有及时申报伤残,造成终身痛苦和遗憾),战时参加云南边境前线白南国防战备公路抢建,所部驻433战区,1980年10月白南边防公路抢建完工移交后,随部队从云南河口战区开赴山东省参加兖石铁路建设。

后因三次因战因公负伤而退役回乡,因在部队因战负伤伤及身体神经系统没有办理伤残证,只办理了个带病回乡回家,现在孤身一人在麻城宋埠管山农村务农,没有成家,身体伤残病痛多,生活困难。



袁敦文,湖北省麻城市人,中共党员,大学文化,1976年7月下放知青,1978年2月被麻城市人民武装部批准入伍,任铁道兵第一师89201部队二团四营十八连文书。1979年2月17日随铁道兵第一师89201部队在云南河口边境前线参加对越自卫还击战,战时参加云南边境前线白南国防战备公路抢建,所部驻昆河线416战区。因宣传报道成绩突出,后被团政治处宣传部选送到北京铁道兵报社参加《铁道兵》报社第八期新闻干事(骨干)培训班学习。

退役后考入地方师范大学学习,现在麻城师范学校从事教学工作。



彭华斌,湖北省麻城市人,中共党员,1978年2月被麻城市人民武装部批准入伍,服役于铁道兵第一师89201部队师直机械营三连,任推土机、压路机司机,1979年从湖北省均县六里坪驻地开赴云南边境前线参加对越自卫还击战,战时参加云南边境前线白南国防战备公路抢建,所属部队驻昆河线427战区,1980年10月云南前线白南边防公路抢建完工移交后,随部队从云南河口战区开赴山东省参加兖石铁路建设。

退役后被分配到麻城市人民政府机关事务管理局保卫科工作,历任市政府枸杞推广种植管理办公室主任、机关事务管理局保卫科副科长等职务,现已退休。



闵元俊,湖北省麻城市人,1978年2月被麻城市人民武装部批准入伍,服役于铁道兵第一师89201部队师直机械营三连四排,任工程机械修理员。1979年从湖北省均县六里坪驻地开赴云南边境前线参加对越自卫还击战,战时参加云南边境前线白南国防战备公路的抢建,所部驻昆河线427战区,1980年10月云南前线白南边防公路抢建完工移交后,随部队从云南河口战区开赴山东省参加兖石铁路建设。

后部队整编,铁一师机械营三连整体调入铁一师二团,与原二团机械连合并,新编制为铁一师二团二营八连,在四排十班任工程机械修理员。1984年1月兵改工后,在中铁第十一工程局第二工程处工作,后调回麻城市粮食局麦面公司工作,2004年国有企业私有化改制下岗失业,2014年因病退休。



张学平,云南省大理州祥云县人,1960年2月5日生,1978年2月被云南大理祥云县人民武装部批准入伍,服役于铁道兵第一师89201部队师直机械营汽车四连,后调师直机训队任上司,1979年参加对越自卫还击战时调师直机械营三连,任推土机司机、装载机司机,战时参加云南边境前线白南国防战备公路抢建,所部驻昆河线427战区,六次获营连嘉奖。1980年10月云南前线白南国防战备公路抢建完工移交后,随部队从云南河口战区开赴山东省参加兖石铁路建设,后调任师直机械营营部任油料员。

1982年1月退役后在云南大理祥云县一家公司上班至今。



甘正奎,男1959年出生,中共党员,原贵州省遵义县尚嵇区复兴公社下寨大队尖峰生产队人,1978年12月被遵义县人民武装部批准入伍,服役于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第一师89201部队师直机械营三连,1979年从湖北省均县六里坪驻地开赴云南边境前线参加对越自卫还击战,战时参加云南边境前线重要国防战备公路白南公路的抢建,所部驻昆河线427战区,1979年11月调师直机械营三连连部当通迅员,1980年10月云南前线白南边防公路抢建完工移交后,随部队从云南河口战区开赴山东省参加兗石铁路建设。部队整编后铁一师机械营三连整体调入铁一师二团,与原二团机械连合并,组建新成立的铁一师二团二营八连,任连部通讯员。

1982年由连部下到班里开吊车,1984年1月1日兵改工后在中铁第十一工程局第二工程公司修造队开吊车,1989年随第二工程公司调往云南省参加南昆铁路建设,在第二工程公司机关项目部开小车直到现在。



吴绪权,湖北省麻城市人,中共党员,1978年2月被麻城市人民武装部批准入伍,在铁道兵第一师89201部队师直机械营三连任连部文书,1979年从湖北省均县六里坪驻地开赴云南边境前线参加对越自卫还击战,战时参加云南边境前线白南国防战备公路抢建,所部驻昆河线427战区。1980年10月云南前线白南边防公路抢建完工移交后,随部队从云南河口战区开赴山东省参加兖石铁路建设,部队整编后铁一师机械营三连整体调入铁一师二团,与原二团机械连合并,组建成立铁道兵第一师二团二营八连,任文书。

后调任铁道兵第一师三团团部工作,1984年1月兵改工后,在中铁第十一工程局第三工程处项目部工作,历任项目经理、党工委书记。



共和国不会忘记 光荣的铁道兵!


铁道兵的精神是不散的军魂!



纪念对越自卫还击战胜利

四十周年!


后 记


2019年3月16日是个难忘的日子,因为它是我们铁道兵第一师89201部队从越南战场上胜利撤军四十周年的纪念日。


四十年前的1979年2月 17日的春天里,我们才十八、九岁,上前线时已经是当了一年兵的老兵了,我们铁道兵部队的每一位汽车兵,都基本具备了独立完成驾驶解放牌汽车执行军事运输任务的能力,这一切都是铁道兵部队严格技术要求、严格军事训练的结果。


现在有些人在网上发表的一些文章把铁道兵在战场上做的事说成是工程兵做的事,有些视频的解说词也说错了,有些网络文章更是胡说八道、乱七八糟的乱芋充数多,把时间、地点、图片、人物、场景都说错了,东扯西拉,这些作者根本就没有参战,误导了人们对对越自卫反击战真实过程的认识,必须纠正这些错误的传播。


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第一师经历了祖国的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援越抗美战争。铁道兵第一师89201部队是一支官兵军政素质高、身经百战、英勇善战的英雄部队,1979年2月17日在云南河口和金平边境对越自卫还击战的前线,铁道兵第一师参战部队总指挥副师长邢绍周同志亲临一线,身先士卒,正确指挥铁道兵第一师在河口和金平两个战区方向上给予昆明军区11军、13军、14军、50军149师、昆明军区独立师等各野战部队强有力的后勤支援,全力执行前进抢修的战斗任务,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保障战区铁路、公路畅通无阻,派出汽车运输部队有力支援野战部队,往前线运输军需物资、弹药给养,派出工程机械分队协助野战部队抢建野战炮兵阵地,抢修公路桥梁,保障后勤供应,在战区的铁路专用线、战区公路干道上处处都有我们铁道兵第一师干部战士的身影,1979年3月5日,根据国务院、中央军委宣布撤军的命令,铁道兵第一师奉命执行掩护野战部队撤退,对战区铁路、公路、桥梁、越军军事工程、军政重要建筑物执行战场遮断的战斗任务,铁道兵第一师参战部队圆满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战斗任务,1979年3月16日铁道兵第一师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越南战场上最后一支撤回到国境线内的部队。


在对越自卫还击战最紧张的时刻,铁道兵第一师抽调兵力组织工程技术力量进行白南公路勘测设计,在兄弟部队第二炮兵建筑306团、国防科委109团二营的大力配合下, 起自屏边县白河桥终至河口县南溪镇全长52.6公里的白南公路,在参战筑路部队的通力协作下,艰苦奋战,流血牺牲,终于在1980年5月底仅用一年又两个多月的时间完成了工程量非常巨大和艰难的抢建任务,昆明军区前进指挥部今后更加方便地调动边防参战部队、车辆运输、后勤供应,为云南边境前线今后十年的边境防御作战奠定了必胜的条件和强大的物质基础,为边境地区今后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战时抢建完成的白南公路,对越自卫还击战参战筑路部队也付出了牺牲18人的重大损失,铁道兵第一师89201部队二团牺牲战士15人,铁道兵第一师89201部队五团四营牺牲战士2人,铁道兵第一师89201部队后勤部副部长霍永福同志是在抢建白南公路中牺牲的职务最高领导干部,他是铁道兵第一师89201部队开远指挥所领导成员之一。这些在对越自卫还击战越南战场上凯旋归来的英勇战士,没有在炮火连天、枪林弹雨的越南战场上倒下,却牺牲在战时抢建边境重要国防战备公路施工的战场上,这充分说明了当年在南溪河流域大峡谷的崇山峻岭、高山密林中,战时抢建云南边境前线白南公路的任务是何等的艰险!何等的艰巨!铁道兵第一师89201部队的参战筑路部队的干部战士们是何等的艰苦!


铁道兵第一师在南疆的战士们不畏艰险,流血流汗,前赴后继,勇往直前,英勇牺牲,为国捐躯,虽死犹生!在对越自卫还击作战中,为保卫祖国保卫边疆英勇牺牲的革命烈士永垂不朽!


现在我们这些从保卫祖国的战场上走过来的老战士,通过血与火的洗礼,都已是奔六十岁的人了,虽然我们青春不再,但我们豪情满怀。永远保持革命军人的光荣传统和乐观主义精神,自觉捍卫和高举毛泽东思想的伟大旗帜,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军魂永恒!


祝福我们伟大的祖国繁荣富强,坚决反对和高度警惕美帝国主义在中国培养的代理人及其一切走狗企图在中国复辟罪恶的资本主义私有剥削制度!在和平年代决不能忘记阶级斗争处处存在。祝福全体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在保卫和建设社会主义祖国共同富裕的金光大道上幸福安康!


我们永远是热爱祖国的铁道兵!


南疆烟云四十年,

往事历历在眼前。

枪林弹雨何所惧?

立功受奖奏凯旋!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有句名言:“一个人的一生应该是这样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耻......”




铁道兵的功绩与山河同在!


铁道兵的精神与日月同辉!



策划:姜文静


主编:姜文静


组稿:

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第一师

89201部队对越自卫反击战

麻城市战友联谊会

《共和国不会忘记》全国参战老兵

名录丛书编辑委员会


成员:

姜文静、王玉元、何年芳、叶明坤、

薛绍勇、胡嗣斌、袁敦文、陶德喜、

喻长顺、彭泽进、李胜望、彭华斌、

闵元俊、张学平、甘正奎、吴绪权。


制作:姜文静



刘士明在长沙党史陈列馆的展柜里,一只老旧黑色皮质公文包述说着当年的传奇。它的主人就是我的父亲——长沙市各界迎接解放联合会(简称“迎解联”)党组书记刘晴波。奉命考上中央大学父亲刘晴波出生在山东省菏泽县一户农民家庭。白天干农活,晚上在昏暗的煤油灯下复习到深夜,最终以鲁西南地区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山东省立菏泽中学。抗日战争爆发后,父亲随不愿做亡国奴的山东师生南迁,步行7000里抵达四川绵阳,编入专门安置山东流亡学生的国立第六中学。不久,父亲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面对国立第六中学日益高涨的抗日救亡学生运动,当局派特务三次焚烧校舍,诬蔑是共产党放火,逮捕进步学生30多人,制造了轰动一时的“绵阳国立六中纵火事件”。父亲侥幸脱险步行到山城重庆。在重庆,父亲与周恩来任书记的中共中央南方局所属的青年工作委员会(简称青委,后改为青年组)取得联系,请示去向。青委负责人刘光指示他考大学,去高校开展学运工作。父亲只读了一年高中,要想考上大学谈何容易。为了完成党组织交代的任务,他废寝忘食复习功课。1942年夏,父亲化名刘宪贞,一举考取了成都的燕京大学和四川大学及重庆的中央大学(简称中大)三个大学。根据刘光的指示,入全国排名第一、国民党势力最强的中央大学,就读于史地系。地下学运三次遇险父亲边读书边从事党的地下学运工作,是由周恩来亲自命名的地下学运组织“据点”的核心成员。他根据南方局副书记王若飞的指示,组建了党的秘密外围组织新民主主义青年社(简称新青社)并起草了章程。为反对内战,呼吁美国学生督促政府停止帮助国民党运兵,父亲执笔代拟了《重庆大学生致美国学生书》,1945年11月27日由《新华日报》刊出。1946年1月25日,在敌人管控严密的陪都重庆,父亲等中央大学新青社负责人排除重重阻力,组织发动了重庆大游行。万余师生聚集国民政府前示威,孙科、邵力子代表国民政府,周恩来代表中国共产党先后向游行队伍讲话。这是重庆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学生运动,史称“1·25运动”。父亲曾三次遇险。1946年,父亲奉上级指示离开重庆来到上海,任上海学联和国民党统治区全国学联党组成员,公开身份是上海储能中学教员。其间,他介绍中大航空工程系校友、农工民主党上海市委青年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赵寿先入党。1948年夏,赵寿先遭特务密捕。1948年11月2日凌晨,赵寿先趁看守不备推开三楼小窗纵身跳楼壮烈牺牲。他用生命掩护了组织、掩护了父亲。父亲离渝后,重庆发生了“挺进报事件”。中共重庆市委遭到敌特毁灭性破坏,江姐等一大批地下党员被捕牺牲,也有叛徒供出了父亲。1948年7月的一天,上海警备司令部派4名宪兵到储能中学抓人。门卫一边对宪兵诓称:刘老师出去买香烟去了,你们等一下。一边让学生通知正在宿舍睡午觉的父亲。危急之中,他仅穿着短裤、背心翻墙脱险。不久,父亲再遭叛徒出卖被国民党当局通缉,全国学联党组派他前往长沙,领导华中区湘鄂赣三省的学运工作。长沙解放前夕,成立了长沙市“迎解联”党组,父亲任党组书记,负责指挥全市迎接解放军进城工作。1949年8月3日,已经起义的宪兵10团刘元凯营长扣留了长沙特务头子毛健钧。起义将领陈明仁知道后表示反对。地下党为顾全大局,下令放人。毛走脱后,调动3架敌机从衡阳起飞轰炸长沙,“迎解联”的办公地点湖南省参议会(湘江宾馆旧址)是轰炸目标之一,所幸无人员伤亡。当晚,在返回火后街途中的一条巷子里,父亲突遭潜伏特务行刺。特务连开3枪,警卫人员开枪还击,特务仓皇逃跑,父亲幸运地躲过了暗杀。组织5万市民迎解放中共长沙特别支部(简称长沙特支)是中共湖北省工委于1947年建立的。1949年1月,根据上级指示,长沙特支脱离湖北省工委,转归上海局直接领导。父亲奉上海局常委兼组织部长钱瑛指示,与化名陆方的母亲假扮夫妻(后来在工作中产生真挚感情,结为真夫妻)从香港到长沙,接替陈克东出任长沙特支书记。1949年7月1日,长沙特支与长沙市工委合并。8月1日,地下党在长沙特支机关所在地火后街8号办公,决定由父亲担任迎接解放军进城的总指挥。“迎解联”成立了以长沙特支党员、湖南公医院(现长沙市一医院)代理院长曹国枢为主席的主席团,父亲化名王益林兼主席团秘书长。从成立党组到大军进城,只有5天时间。父亲夜以继日地工作。困了,就蜷缩在长椅上小睡一会,然后用凉水擦把脸接着干。长沙市162个群众团体、230个单位和5万市民,在年仅29岁的父亲的领导下迎接解放。国民党长沙警备司令部接到他的命令后,派了一个排的士兵前来保护中共地下组织在长沙的领导机关。国民党长沙绥靖公署232师也奉命派出工兵连队会同长沙市划业工会,在东屯渡浏阳河上搭建了可以通行汽车的重载浮桥。当时,解放军138师司令部设在长沙县春华山。父亲将迎接解放军进城方案装在黑色皮质公文包内,3次往返春华山,3次修改方案,最终达成为防止敌机轰炸、解放大军晚上从长沙东郊东屯渡浮桥进城的方案。这只公文包也成了那段历史的见证。1949年8月5日傍晚,只有50万人口的长沙市,就有5万市民在协操坪(现湖南省人民体育场)集合,父亲率领“迎解联”主席团为先导,与市民一起前往东屯渡迎接解放军进城。古城长沙从此翻开了新的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解放军第三陆军医院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