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远有没有广东压铸铝铸造厂家一览表厂?

  在广州佛山清远三市交界处,有这样一个与周边低矮村屋景观截然不同的园区——  宽阔平整的沥青公路延伸开来,沿途欧派、金发、富强、立邦等知名企业林立,厂房内机械轰鸣。现代化厂房与学府为邻、与公园为伴,大批企业管理人员与产业工人在此安家,不出园区就能享受吃、住、行、游、购、娱“一条龙”服务。  经过9年的发展,广州(清远)产业转移工业园(下称“广清产业园”)已然蝶变为人丁兴旺、产业兴盛的综合性现代产业园区。2022年,园区完成工业总产值163.69亿元,同比增长22%。  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视察时强调,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区域协调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广东要下功夫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加快推进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区域互联互通,带动和推进粤东、粤西、粤北地区更好承接珠三角地区的产业有序转移。  变短板为“潜力板”,化劣势为优势,粤东、粤西、粤北地区正迎来重大发展机遇,日益成为活力迸发、潜力巨大的投资热土。在广清产业园,无数追梦人接力拼搏,奋力描绘区域协调发展新图景。  3个月平整6000亩土地  今年,广清产业园刚满9岁。“年轻”的园区,却已是“成熟”的产业热土、舒适的生活热土。  “广清产业园相当于一座新建的城市,各项基础设施都是在一张白纸上描绘出来。”作为广州开发区派出的管理团队中的一员,广清产业园管委会副主任纪峰还记得初见园区时它的模样,“最开始时,这里只有一些砖厂、养殖场、鱼塘以及大面积的荒地。”  为促进全省区域协调发展,2013年起,珠三角6市对口帮扶粤东粤西粤北8市,其中广州对口帮扶梅州、清远,广清产业园就是当时帮扶城市建设的8个园区中唯一新选址的区域。  2014年6月,广清两市共同签署《共建广州(清远)产业转移工业园框架协议》,由帮扶市广州派出管理团队主导园区的开发建设、招商引资和管理运营等工作,园区采取“充分授权、封闭运作”的管理模式。园区开发范围约28.7平方公里,其中起步区13.6平方公里。当月,广清产业园奠基成立,投资启动资金10亿元,其中广州投资7亿元、清远投资2亿元、省投资1亿元。  当年还成立了梅州穗梅投资基金、清远穗清投资基金,基金规模均为20亿元,目的是以广州市财政补贴撬动社会资金,吸引更多资金投资到梅州、清远当地城区扩容提质、产业园区等项目。  2015年9月,广清产业园开始集中大规模交地,在短短3个月时间里,平整了6000亩土地,创造了令人震撼的“广清园速度”。  经过9年的开发建设,园区建成广州路、德龙大道和华清大道等多条主干道路,各项配套逐渐完善,园区起步区13.6平方公里的核心区和南部区域开发接近饱和,正谋求产业承载空间的进一步突破。  随着道路交通网络完善,“清远不远”在广清产业园成为现实,广清产业园还开通了至花都通勤专线,实现两地1小时生活圈。  从2021年起,广清产业园进入第三轮帮扶阶段,园区提出全力争当广清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打造清远先进制造业发展的集聚地、建设全省产业转移和产业共建的示范区,尤其是为解决产业承载空间的不足,快速推进园区北部发展,推动园区“二次创业”。  “带动周边区域一起成长”  早上8时,陈群准时来到了清远欧派集成家居有限公司(下称“欧派家居”)生产基地一车间的工位上。不到10分钟的通勤时间,让她倍感“舒心”。  整理好工服、戴上手套,只见她麻利地将生产线上切割好的板材移动到打包台,小心翼翼地为板材的边角包上保护套。“这里给出的工资待遇都比我之前在的工厂要好,也很稳定。”工作三年下来,陈群已经得心应手。在每天的工作中,她感受到踏实和幸福。  作为一家土生土长的广州企业,欧派家居当初为何会选择广清产业园?其核心诉求依然是“高效交付”。  为了顺应市场需求,2014年欧派家居启动了大家居的发展模式。当时公司的橱柜、衣柜等不同品类的产品生产分布在广州的不同区域。公司党支部书记钟菠回忆,面对如雪片般飞来的订单,分散的生产模式给产品交付效率带来了很大挑战。  2015年,欧派家居进驻广清产业园。该基地于2017年正式投产。作为较早扎根广清产业园的企业之一,欧派家居如今已实现了生产的高度集成。从空中俯瞰,生产基地里11栋建筑一字排开,以物流中心为中点,左右两侧分别建设了木门、橱柜、家具、卫浴等品类的生产车间。每栋车间之间产品的运输,由自动运转的无人叉车来执行。  “在这里,我们的生产大幅减少了在沟通、物流、信息传输等环节的成本,缩短了产品的集成和齐套时间。投产至今,公司在清远实现从0到30亿元的产值突破。”随着生产力的提升,钟菠对公司在清远的发展前景更有信心了。  作为产业转移的深度参与者,在这些年来的一线工作中,钟菠也有了自己的见解:“我们不是单纯地将生产车间进行搬迁,而是基于广清产业园的实际情况进行布局,带动周边区域一起成长、一起发展。”  一期项目,占地116亩;二期项目,占地25亩;三期项目,占地80亩……广东富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富强科技”)是广清产业园的首家进驻企业,9年前这家穗企找遍花都、增城等多地后,最终还是选择了广清产业园,成为园区内首家投产的企业,并一步步实现发展壮大“三连跳”。  当时,面对这个并不熟悉的“处女地”,富强科技为何敢饮“头啖汤”?公司负责人何子杰坦言,清远的“高性价比”和园区先进的管理服务,是企业选择落地的主要原因。  从广州到清远,从起步到快跑,富强科技、欧派家居等一大批在产业园建设之初便转移来的企业,在9年的时间里实现了与园区的共成长,并成长为园区的一张张“招牌”。  在这些龙头企业的带动下,整个园区目前已经初步形成现代智能家居、高端智能装备制造业(汽车零部件)、新材料、高新现代农业生物技术、美妆五个产业集群,提供就业岗位约3万个,带动清远本地就业人数约8000人。  探索多种产业合作共建模式  最近,广清产业园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陈少初注意到,产业园里的“新面孔”越来越多了。随着广清产业园建设的深入,这片热土成为越来越多投资者的选择。  今年3月才来到广清产业园工作的刘彦飞就是其中一员。他所就职的广东长华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下称“长华汽车零部件”),也是广清产业园的“新朋友”。  步行在长华汽车零部件4万平方米的生产车间中,机械臂按照精确的节奏不停舞动、焊花飞溅,生产汽车紧固件、冲焊件、铸铝冲焊总成件等汽车金属零部件的产线有条不紊地运转。车间一侧,3000吨的大型冲压设备也进入调试阶段。  “这个‘大家伙’是我们来到广清产业园后才引进的最大型设备,接下来也将成为我们基地的‘主力军’。”身为长华汽车零部件的副总经理,刘彦飞对车间设备“如数家珍”。  作为东风本田、一汽大众、广汽本田、广汽丰田等品牌的供应商,长华汽车零部件此前在广州租赁的生产车间已经无法满足大型设备的安装需求。在经过多轮寻找后,长华选择了在广清产业园“安家”。  从2021年7月正式敲定进驻广清产业园,到了2022年10月便已经开始逐渐投入生产,这样的速度令刘彦飞感到既惊喜又安心。  不仅是各类审批流程能够高效顺畅办理,广清产业园企业的“有求必应”也让刘彦飞印象深刻。他还记得,园区内曾有个公交站点刚好设置在公司大门的位置,经过沟通后产业园便将站点进行了转移调整,“在我们的建设过程中,类似的需求还有很多,但都得到了解决”。  张开双臂拥抱产业转移,广清产业园正迎来大批“新朋友”。  在产业园里,广东泛瑞新材料有限公司(下称“泛瑞新材料”)的砖红色外墙尤为引人注意。这家深耕于制造镍锌、锰锌、合金的专业化磁性材料生产企业,在看似小众的市场里挖掘出了一片“新蓝海”。  从清远佛冈实现良好起步后,泛瑞新材料进驻广清产业园,并成为了广清产业园自主培育的首家“国字号”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广东泛瑞新材料有限公司行政部经理郑金祝介绍,企业将在2024年实现达产,预计达产年产值5亿元。“未来我们将加大力度开展研发和人才引进,广清产业园也帮助我们与多家省内尤其是广州的高校达成了合作,在节省不少招聘成本的同时,也拓宽了我们的招聘渠道。”郑金祝表示。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广州总部+清远基地”“广州前端+清远后台”“广州研发+清远制造”“广州孵化+清远产业化”等产业合作共建模式,吸引着越来越多企业和项目在广清产业园落地,释放出强劲的向心力。  截至目前,园区累计签约项目280个,计划总投资约985亿元,约80%的项目来自广州,投(试)产工业企业79家,在建筹建工业企业59家。这座“拔地而起”的新城,正逐渐蝶变为更多奋斗者用双手拼搏出新未来的广阔舞台。  留企留人关键是留住人心  正值毕业季,清远市人才驿站广清产业园分站主任陆容桂更忙碌了。今年以来,广清产业园分站联合清远市技师学院组织开展研学游活动,陆容桂和服务专员带领学生们参观园内企业,促成广东增田盛安汽配制造有限公司与清远市技师学院达成初步共识,留清意向学生20名。  企业进校园,师生访企业,这样的“双向奔赴”频频上演。  从3月到5月,2023年清远市“千企万岗”进校园系列活动——广东省职教城专场招聘洽谈会,以及2023年广东“稳就业促发展”粤北片区大型招聘活动中,广清产业园内企业多次走进省职教城院校招揽人才。而在第六届(省职教城)大学生走进清远社会实践系列活动中,结合各校专业和办学特色,打造了“一校一路线”,让大学生进一步了解包括广清产业园在内的各行各业。  “深化开展‘雁归计划’,推动产教融合,是我们当前的两项重点工作。”陆容桂介绍。  成立还不到两年,清远市人才驿站广清产业园分站已促成园内企业建起博士工作站,校与企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我们还将加强与广州开发区人才服务部门的交流,写好深化校企交流的大文章,除推动校企加强交流,还将打通学院与车间、与技术部这一层的交流堵点。”陆容桂说。  人才是第一资源,留企留人关键是留住人心。  广清产业园企业服务中心一楼大厅不时迎来企业工作人员办理业务,从企业家的视线看去,窗口服务人员身后的墙上写着这样一句话:“一切为了企业、一切为了投资者”。在广清产业园区建设中,广州黄埔区全面导入先进的营商服务理念,将“人人都是营商环境”“秒批”“一次搞掂”等营商理念和服务精神延伸至园区,因地制宜地推出了“暖园10条”“硬核10条”和促进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黄金十条”。  作为承接产业转移一方的清远,大力推动行政审批权限下放,下放到广清产业园的行政审批权限增加至74项,基本涵盖企业建设到后续发展大部分经济业务的审批事项,能做到一门受理、一站式服务,实现“办事不出园”。  园区企业服务大厅内,全省首个在工业园区设立的不动产登记便民服务窗口在今年7月将迎来设立一周年。窗口设立后,清远市鸿盛塑料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翁海鑫是最早“尝鲜”的企业主,当时他操作不动产自助打证一体机,刷身份证、进行人脸识别后进入相关程序,几分钟后就拿到了不动产权证书。  他说,鸿盛塑料2018年进驻广清产业园,感觉当地营商环境一年比一年好,“从广州到清远没有感觉到营商环境有落差”。  5月27日,包括广清产业园、广佛(佛冈)产业园、广德(英德)产业园在内的广清经济特别合作区“三园”管理机构正式揭牌,标志着上述三个园区迈入实体运行新征程,广清两市在产业共建事业上开启新篇章。  “现在回头看,园区很多设想都在一步步实现。”陈少初表示,广清产业园过去以制造业起家,也必将依靠制造业当家赢得未来。今后园区将不断提升营商服务“软环境”,持续优化基础配套“硬环境”,加快推进综合门诊部、幼儿园、人才公寓等配套建设,补齐公共配套不足的短板,把园区打造成为“企业离成功最近的地方”。(文章来源:南方日报)
①②部分老厂的遗址正在城市化的步伐下消失。原标题:火柴亮百年燃尽换新颜说起老火柴厂,除了一些年纪大点的清远市民还有模糊印象外,对于大部分90后的清远晚辈,已经是陌生词汇了。在经历了军阀混战、抗日烽火、新中国成立后公私合营、改革开放的风风雨雨,走过了百年的沧桑,清远火柴厂最终在上世纪80年代末淡出人们的视野,成为清远老工业的一个回忆。①②部分老厂的遗址正在城市化的步伐下消失。记者手记请留住老工业的历史足印曾经相当长一段时间,清远火柴厂等老企业的孤独身影一直在夕阳下相互陪伴守望城市的嬗变,它们周边的高楼一天天增多,直到工业区一点点被挤压缩小。这几年,工业旅游的概念又兴起,工业遗产作为文化遗产保护的新课题已引起人们关注,开始有网友呼吁保护和开发清远老企业的遗址。不过,城市化的脚步还是那么急匆匆,不容规划者有更多的思考时间。在一片摧枯拉朽的拆建中,很多老厂房已然灰飞烟灭。尽管不少网友希望能以文化创意园等方式将老厂房保留和沿用下来,但电梯高楼以惊人的速度回答他们的呼吁。有网友给出一个折中的解决方案:老工业区即使不能独立成为一个文化创意园,作为电梯高楼住宅区的一个特色休闲区,保留一些旧厂房的基本架构,后人仍能在此基础上看到清远的历史痕迹,也许还能让后来的清远人记住祖辈在工业文明初期的青春和奉献。“松鹿贴标”火柴贴花,记录了火柴厂最后的落寞。建厂:百年前创建24间火柴厂之一记者查阅了清远史料及《我国原轻工系统定点国有火柴厂简史》有关清远火柴厂的记载,发现这间老企业原来还大有来头。在上世纪20年代全国只有二十四间登记注册的火柴厂,它就是其中之一。清远火柴厂,创建于1916年,原名“民兴火柴公司”,曾几度易名,直到1967年,才正式定名为“清远火柴厂”。该厂定址于广东省清远市清城区清城下廓二街130号,固定资产原值265万元,生产能力14万件/年。长期研究清远轻工业史的刘林曾经撰文介绍了清远火柴生产的沧桑发展史,从一个侧面见证了旧时代爱国商人的创业史。第一次世界大战,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我国的民族工业有了发展的机会。清远民族资本家麦楚珍瞄准了火柴业发展前景,就同郭晴阶、冯少云等集资五万元银毫,开设“民兴火柴制造局”。火柴注册商标有“舞龙牌”、“五色旗牌”,远销省内外及香港等地区。1923年因经营管理不善而歇业。1928年麦楚珍病逝后,其子麦伯坚秉承父志,与潘丽泉、张咏荪等集资五万元银毫重组火柴厂,更名为“民兴利记火柴厂”。由于善于管理,业务蒸蒸日上,日产火柴达到140件至150件,产品远销省内外。1938年10月广州沦陷后,清远的火柴供应十分短缺。小户商人看到做火柴有利可图,就办起家庭作坊式火柴厂。虽然这些火柴质量稍差,安全系数低,但仍有不少买主。随着火柴生产的发展,有的小户商人办起了盒片、柴枝生产作坊,并很快发展到有中华、何大远、钟九等六七间。产品除满足本地外,还销往外地。生存:在战火动荡中求生在那个积贫积弱的旧时代,民族工业的兴起不可避免会受到外来资本的欺辱。新中国成立前,清远火柴厂共有五间。这些火柴厂规模大小各异,但都是手工生产方式。他们在外国资本的排挤下,在残酷的市场中挣扎生存。一位经营过火柴厂的旧民族资本家曾撰书介绍,新中国成立前,这些火柴工厂要靠英、美、日的技术、机械、原料来维持生产,因此时常受到外国资本的欺压。比如,开设一间火柴厂,要配置机器,例如刨柴枝机、铡柴枝机、刨盒片机、盒片开坑机、铡盒片机等。而这些生产设备那时基本不能国产化,甚至连木柴原料也要向洋人购买。这些原料很大部分都要花大价钱才能从广州的日本商行买到。那时,来往北江的小货船,不时满载木柴和化学品,从广州运往清远旧城下货。清远火柴的民族资本,在那个年代,显得脆弱不堪。面对洋货的冲击,大家唯有采用廉价工艺和材料,设法压低成本以求生存。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后,消息传到清远,眼见北方政局动荡,而南方暂未有战火,清远一些商人,利用雄厚的资金实力,大量购进原材料(足够维持两年生产之用),运往滨江较安全的铁坑口存放,准备大量生产火柴倾销北方。不料,战事很快蔓延到广州。1938年,清远民兴利记火柴厂遭日机轰炸,两枚燃烧弹把厂房烧成一堆瓦砾。此时的经理潘丽泉又不幸病逝。潘丽泉的家属及一些小股东,看到非常时期的不利因素就退了股。之后,火柴厂由麦伯坚、张咏荪继续经营,把工厂迁往石潭生产。辉煌:产值破百万元年轻人以进厂为荣站在车来车往的环城路,看到昔日的厂房区崛起的一座座高楼大厦,清远火柴厂老员工梁伯眯着双眼,过往的工厂岁月又在眼前浮现。现在去清远街头问路人,几乎没几个人清楚清远火柴厂的具体位置。在环城路一处通往北江边的新开小区车道,梁伯指了指与老糖厂一墙之隔的新电梯楼:“这里就是火柴厂的老厂区了,除了一点残存老围墙,再也看不出当年的影子了。”这间百年前创立的老企业,如今已经不复存在。不过,在梁伯的记忆中,当年厂区内的一切还历历在目。那时,工人们每天上班走进车间,开动各种老式的机械。在轰隆的机器声中,木头被一截一截地切成细小的火柴梗,又经过理梗、上梗、沾蜡、沾药、烘干和卸梗等多道工艺,女工们熟练地将制成的火柴装入盒子,然后用手工包装,装箱。18岁就进厂的杨伯说,那时的火柴厂依照政府计划来生产,依靠政府定价和政府调配来销售,而火柴的利润非常低,但工人旱涝保收,干多干少一个样,日子平淡倒也轻松。刘伯进厂时正是工厂如日中天的上世纪80年代,清远火柴厂的产品不但满足本地城乡需求,还远销珠三角。火柴厂的生产设备、技术不断更新换代,计件工资也得到允许。虽然设备还是很简陋,劳动强度大,但勤奋的工人每个月奖金都有过百元,超过了工资,所以不少青年人都以能进工厂为荣。据悉,火柴厂的年产值曾突破百万元,职工近百人。离场:打火机终结火柴时代然而,时间到了上世纪80年代末,充气的一次性打火机横空出世,因价格低廉耐用,迅速火遍大江南北,而火柴的木材等原材料价格逐步上涨,从开始的28元/立方米,慢慢涨到200多元/立方米,自1998年起,国内火柴企业开始全线萎缩,各大火柴厂相继破产或倒闭。传统火柴生产面临成本和科技的冲击,日子一天比一天难熬。工厂年利润慢慢下滑,人才外流,直到1999年彻底改制,等待拍卖遣散。成批的工人开始买断工龄,自谋出路。因为经济拮据,一些老工人一家只能蜗居在狭窄阴暗的出租屋里生活,盼望着工厂早日清盘改善居住条件。对于火柴厂,他们有着复杂的感情。老一辈人经历了火柴厂最红火的时代,而他们的后代却是火柴厂倒闭的承受者。如今,火柴厂的老人们在等待安置房的时间里消磨夕阳,年轻人依然还要为家庭打拼生活。关于清远火柴厂这个名词,尽管时光流逝中逐渐被人淡忘,但仍然是这个城市曾经发出过热量的印记。“清远火柴曾经是清远人的骄傲,那时走亲戚都不忘买多几盒送人。”清远老人陈伯说。时至今日,不少清远火柴厂当年的火柴贴花还依然在收藏圈里流传,特别是在上世纪80年代后期停产的“清远火柴经营部监制”的“松鹿贴标”火柴贴花,记录了他最后的落寞。部分当年清远火柴厂当年的贴标在网上已拍到近百元一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广东压铸铝铸造厂家一览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