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比较好的心理医生机构最好的厌学心理辅导专家吗?

2015-06-23 10:41
来源:
郭利方心理咨询
厌学是指一般学生在学习时,对学习的消极情绪,负面对抗。对于青少年来说,学习是主导活动,是进入社会化的必要条件,也是获取知识和智慧的根本手段。但北京心理咨询专家调查发现,我国的青少年有大约百分之四十六对学习缺乏兴趣,百分之三十三对学习表现出严重的厌恶,对学习有很积极的态度的仅仅只有百分之二十一。
北京心理咨询的专家表示,厌学的学生一般会表现为对学习在认识上存在偏差,情感上对学习存在消极情绪,行为上不去上学。厌学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必然孩子一到上学就假装生病,不愿意见到老师,一看书就犯困,不喜欢大人过问自己的学习等。
北京心理咨询的专家分析,形成孩子厌学的原因有很多。具体阐述一下以下的原因。
首先是家庭方面,现在生活条件提搞了,计划生育的实施使得现在出现了有很多独身子女。所以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很高,不顾及孩子自身的实际情况,要求孩子各方面都很优秀,强迫孩子学习外语,学乐器,背古诗词等。如果孩子达不到标准,就采用严厉的教育行为。这些使得孩子对学习越来越丧失了兴趣。另一方面,单亲家庭的孩子或者父母长期在外打工,对孩子缺少关爱,导致孩子性格孤僻,没有正确的人生方向,学习的积极性受到压抑,导致厌学情绪的产生。
其次,北京心理咨询的专家也发现,学校的教育也是让孩子产生厌学情绪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老师在教课时常会有“厌课”的表现,这些情绪也会影响到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有些老师教学风格刻板,教学的内容不丰富,教学态度不够端正,这些都会导致学生的厌学情绪的产生。同时学校的评价系统不够完善,单纯的依靠分数判断学生的优,劣。对于分数总考不高的,孩子受到了否定,对自己也就失去了信心。
再次跟孩子自身的因素也有关系。北京心理咨询的专家发现,有些孩子的自身承受能力比较弱,尤其是那些比较敏感,性格比较内向的孩子。有的是对自我的要求过高,心理的压力比较大,精神太紧张,心理疲劳而产生厌学情绪。有些孩子是比较自卑,对自己的自信心不够。
文章来源: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近两年来向慧心源求助青春期孩子相关问题的人群已经不仅仅是父母了,不少数量的青春期孩子主动联系到我们说需要心理帮助,还有的孩子在网上私信、留言来诉说自己的一系列心理困惑:包括情绪心理健康问题、学业压力问题、社交难题、亲子关系......我们能够清楚感受到这些青春期孩子内心的迷茫与痛苦,也发现了一个问题:孩子们都不敢或者不愿意开诚布公地把这些问题向父母倾诉,他们内心有太多的顾虑和担忧。这也往往造成很多孩子接受专业心理帮助的时间大大推后,导致问题更加严重。家长提问:为什么青春期孩子这么容易出现心理问题甚至厌学?海英博士回答:青春期确实是心理疾病的高发期,从我们的辅导经验来看,青春期孩子的厌学,百分之八十到九十是跟抑郁有关系的。据统计,慧心源正在辅导的初高中学员中,厌学和休学的学员近一半。厌学情况的学员里,抑郁、焦虑、情绪障碍的孩子类型所占比重最高,阿斯伯格特质孩子所占比重次之,剩下的孩子有多动、抽动等情况。
由此可见,大部分厌学孩子的背后都隐藏着心理问题,孩子不想去学校了,家长很焦虑,大部分家长都是着急找办法把孩子劝回学校,而往往忽视了孩子真正厌学的原因,忽略了孩子厌学背后的心理因素。
我们看到一些坚决不上学的孩子,无论家长怎么推动孩子就是不去,学习一点兴趣都没有,每天行为也变得很懒散。这个时候孩子的心理已经处于不健康的状态了。有的家长会问:好好的生活,孩子物质也不缺,想要什么就给什么,为什么就抑郁了呢?实际上孩子的抑郁并非无迹可寻,大部分是孩子长时间的焦虑导致的,学业的焦虑、人际关系的焦虑、亲子关系的焦虑、对未来的焦虑等等。焦虑的问题长期下来没有得到解决,孩子最后就抑郁了。这个过程往往很难被家长发现,或者难以得到家长的重视。直到问题严重到孩子不愿意去学校了,每天的亲子冲突集中在上不上学的问题上,家长们最后觉得无计可施了想寻求外界的帮助。青春期孩子的抑郁,大部分是以不上学的形式引起家长的注意。
我们不难发现,很多厌学的孩子并不是不去学校就积极健康了,大部分是宅在家里不愿意出门、情绪低落或者情绪暴躁、沉迷手机游戏、不愿意和父母交流、更会孤僻和自卑。有小部分孩子在家情绪还可以,也有些自己想做的事情,但他们对未来并没有清晰的规划和安排,时间长了情绪问题就又出来了。
孩子厌学并不是休学就好了,也不是只要不上学就健康了。
因此想让孩子心甘情愿地去上学必须帮助孩子调整好心理状态,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击破焦虑抑郁。家长提问:孩子5年级面对校外的作业拖拉、畏难,有时候会说活着没有意思,还不如去死,是不是有抑郁的倾向?海英博士回答:孩子的言语表达已经是给出明显的信号了,孩子一旦说不想活了,没意思等这些消极、极端的言语,说明孩子负面情绪积攒到一定程度了。这个年纪的孩子说出这样的话,通常来说家长会觉得孩子就是拿这些话来要挟我。如果家长这么想的话,可能对于孩子问题的处理是不利的,有可能还会造成一些危险。有的家长可能会因为语言上有点过激,导致孩子行动上也会过激。从孩子的语言表达里能看出孩子至少是有抑郁的情绪,这些抑郁的情绪和抑郁症是什么样的关系呢?抑郁症是孩子的抑郁情绪很明显,每天绝大多数的时间里都处于压抑,不开心,甚至愤怒的情绪里,这样的状态持续达到半个月以上,一直没有好转,甚至更加严重。如果达到这种情况,就已经超过了人的情绪可以自我调控的范围,达到了一种病症。后面如果不积极治疗的话,情况可能还会一直延续甚至更严重。抑郁情绪是指有的孩子在一段时间里可能有两三天不高兴,比如说这段时间被同学欺负,或者是被老师批评了不开心。但是过几天,通过家长带孩子去散散心,减减压,情绪就能好转了。这个过程中可能还是会伴有焦虑,但是情绪没那么低沉了,抑郁情绪是处于可调控的范围内的。十岁已经接近青春期了,孩子可能自我意识很强,有点叛逆,甚至敢跟家长对抗了等等。在这个阶段里,家长一定要重视孩子的情绪健康、心理健康。家长提到孩子的校外作业问题,在这里我强烈建议家长,孩子的状态不好,可以考虑以校内作业为主,校外作业必须减压。否则强迫孩子一直坚持,慢慢会演变成校内作业都很吃力了。因此家长先重视孩子负面情绪的调节,孩子状态积极健康了,写作业就不是什么难题了。家长提问:初二的孩子,老师建议我们带孩子去看心理科,结果诊断为多动症。孩子初二开始就不被同学接纳,成绩一落千丈,几乎每门课都不及格,老师发现他出现了紧张,不自信,嘴里总是絮叨,烦躁不安的状态,不知道该怎么办?海英博士回答:孩子是多动症,学习状态不佳,当前至少是有严重的焦虑情绪,很可能抑郁情绪已经开始蔓延了。还是强调这个时候孩子的心理健康更重要。孩子在学校里面被同学排挤可能是孩子本身人际交往的能力不太好,要么是没朋友,要么是对其他同学的交往方式不是太合理,容易引起其他人的反感。在大的团体环境里,关系很重要,不良的社交状态下孩子是充满压力的,慢慢会越来越不自信。不良情绪长期存在也会影响学习的动力和专注力,家长要想解决学习问题也必须先从解决孩子的心理困惑和社交问题入手了。家长补充:医生开的药一直在吃,但现在孩子说学不进去,焦虑头疼,皮肤痒,不知道还要不要强迫孩子去学校?海英博士回答:孩子状态确实很差,明显厌学的情绪,还有些负面情绪、压力引起的躯体症状。我们看到很多中学生厌学之后,家长越逼孩子去学校,孩子的各种症状越明显,从头疼、肚子疼到睡眠障碍,甚至有强迫或者暴躁这些问题。有的孩子暂时不去学校在家休整一段时间,有些症状就自然消失了。但当前这个孩子明显不单单是学习压力,因此除了吃药控制住一部分症状之外,家长更要考虑他在学校里应对不了的事情,社交、情绪调节、自信心的提升等都是需要放在学习之上更重要的目标了。这些问题如果不解决,未来漫长的学习任务要怎么去面对呢?所以家长需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为孩子做考虑。家长提问:中学孩子厌学,慧心源的专业辅导可以解决吗?需要进行多久?海英博士回答:我们有针对初高中厌学、辍学孩子的系统干预。在我们的专业干预中,厌学和辍学问题干预的难度是最大的,因为就像我一直强调的一点:厌学是孩子现实问题和心理问题恶化的结果。厌学了,说明孩子的问题并不简单,需要花时间去提升孩子的心理调节能力和情商能力,从而更好地去面对和解决现实问题。当前来看,过来慧心源辅导的厌学学员中,百分之八十左右的学员经过辅导是可以正常回到学校学习,并且脱离辍学危险的。已经辍学完全不去学校的学员,经过我们的辅导有百分之七十左右的孩子能渐渐地回归学校。
孩子需要辅导多久呢?以达到孩子能顺利适应学校为最终目标来看,厌学情绪和厌学行为的学员,平均辅导时长为六到九个月左右。辍学学员的平均辅导时长约为一年。当然,这个过程很坎坷,尤其是已经辍学的孩子,在辅导过程中孩子的情绪状态和学习状态起伏变化很大,需要家长的配合和坚持。慧心源儿童心理咨询中心首席专家:海英博士专业:情商训练|阿斯伯格训练|多动症|抽动症|厌学|情绪问题联系方式:助理小源老师电话/微信:18515373015地点:北京市海淀区马甸东路19号金澳国际216(地铁健德门站)
近期,有关“学霸爸爸每天辅导儿子数学考43分”“取得体育教师资格证10年的爸爸教不会4岁的儿子跳绳”的话题先后登上网络平台热搜榜,引发网友热议。在全社会都格外重视教育的今天,辅导孩子学习、做作业几乎是每一位家长生活中的必修课。孩子学习困难甚至厌学怎么办?怎样才能让孩子写作业又快又好?如何让孩子爱上学习?这是令很多家长感到十分困扰的问题。作为北京协和医学院基础医学院心理学副研究员,杨霞在工作中也常被家长问到这些问题。杨霞198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心理学系,至今已有30年儿童心理问题咨询、矫治经验。她还著有《不抢跑也能超越:让孩子爱上学习的心理训练法》等多本颇受好评的家教方法类书籍。杨霞。本文图片均由受访者 供图近日,在接受澎湃新闻专访时,杨霞指出,孩子做作业磨蹭、学习成绩不好,有些是因为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些可能跟大脑、神经发育不良或者视觉、听觉发育不良有关,也可能跟婴幼儿时期运动不足有关。对于前者,要重点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后者,则需要经过专业指导,来对孩子进行注意力集中训练或者动作协调训练,逐步解决问题。杨霞表示,她做咨询接待的孩子中,2-18岁的都有,80%的年龄在5-12岁。其中,五岁以下孩子的主要问题是心理发展不足,包括语言发育迟缓、注意力障碍、自控能力差,以及情绪问题、自闭症倾向。6到12岁的孩子问题多与注意力不集中、学习能力障碍有关。中学阶段孩子的主要问题依次为厌学、情绪问题、游戏成瘾。“来我这里做咨询的厌学的孩子,几乎都是因为课外班太多了,学‘伤’了,所以厌倦学习。”杨霞说,“这种情况下,我一般建议家长,停掉孩子所有的课外班,包括非知识类的钢琴课、绘画课等。先让孩子回到最基本的运动和劳动,一段时间后,孩子的学习意愿会有所提高。要真正解决孩子厌学问题,需要帮助孩子找到学习的兴趣点,让孩子有学习动力。”以下是澎湃新闻与杨霞的对话:孩子“学习困难”或与大脑功能发育不协调有关澎湃新闻:当前,青少年儿童的教育问题备受全社会关注。今年前段时间,有关“学习困难”门诊火爆的新闻引发社会关注。请问造成孩子学习困难的原因有哪些?杨霞:在我国学界,阅读困难、书写困难、运算困难等都归入到了“学习困难”中。关于导致孩子学习困难的原因,研究认为主要与孩子的出生有关,如妈妈怀孕期间经历过先兆性流产、因保胎运动少,或者经历了孩子早产、难产、剖腹产等。同时,跟孩子出生后早期运动(如爬行等)不足等,可能也有关。这并不是教育问题,而是儿童大脑功能发育不协调,需要后天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来矫正,而保障孩子有足够的运动量则尤其重要。澎湃新闻:孩子学习成绩差与孩子学习困难,这两者是否一样?杨霞:不完全一样,但有相关性。因为学习成绩受智商和能力(包括学习能力)影响。如果孩子智商低,或者智商正常但能力很差,都可能会学习成绩不好;如果智商高、能力低,可能小学成绩还可以,后续未必一直好。孩子的智商跟父母的智商有关,且智商难以被训练,所以家长很难去改变孩子的智商。因此,孩子出生以后,更重要的是,要注意对孩子进行能力训练。研究表明,0-3岁是人的一生中大脑发育最快的时期,也是孩子早期学习能力发展的关键期,在这个阶段该完成的功能,如果发育完成了就完成了,错过了可能就终生难以弥补。因此,尤其要重视孩子的早期训练。比如,孩子出生以后,可以适当地摇抱孩子;3个月大时可以训练其翻身;7-8个月大时训练爬行,不要一看到孩子在爬动就抱起来,不要过早给孩子使用学步车;12个月大时训练孩子走路;1岁半—3岁训练跑步、上下楼梯、投掷动作等;4-6岁训练单脚站立、拍球、跳绳、走平衡木、抛接球等。需要注意的是,错误的早教或胎教都会起到负面作用。孩子出生之前,有些准父母就开始胎教,把耳机贴在准妈妈的肚皮上,大音量给孩子放音乐、放古诗朗诵。这可能会导致孩子还没出生就已经听力受损了。从我做咨询的经验来看,父母也尽量不要盲目、错误地早教,早教时尤其不要学外语——这可能会导致孩子出现自闭症倾向,以及语言发育迟缓。家长真正该做的是,多带孩子到大自然中去活动,不要因为怕危险、怕脏而限制孩子的行动。运动是大脑重要的营养剂,有利于锻炼孩子的注意力和身体协调性。同时,家长要让孩子少看电视、少玩手机,以免孩子注意力下降。很多孩子厌学是因为课外班太多、学“伤”了澎湃新闻:30年下来,找您做咨询的孩子中,哪个年龄层的比较多?杨霞:以前,我们接待的孩子中,80%的孩子都是5到12岁的。现在,从两三岁的到18岁的孩子都有,青春期的孩子占了一半,中学生的问题比较多。就我了解到的情况来看,中学阶段的孩子,第一大问题是厌学,第二大问题是情绪,第三大问题是游戏成瘾。这也是全球都面临的棘手问题。6到12岁的小学生,学习能力障碍问题(注意力不集中)是最多的。五岁以下孩子的主要问题是心理发展不足,包括语言发育迟缓、注意力障碍、自控能力差、情绪问题、自闭症倾向。体现为: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坐不住、不合群、语言发育迟缓、爱招惹别人、躁动不安以及心理发育迟缓等。澎湃新闻:您在《不抢跑也能超越:让孩子爱上学习的心理训练法》一书中讲到,虽然厌学问题常见于大龄孩子,但问题的根源还是形成于孩子成长的早期。请问导致孩子厌学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杨霞:我在做咨询过程中发现,孩子厌学有两大原因:一是课外班太多,户外运动不足;二是感觉统合能力不足,导致学习能力障碍。小孩天生是对外部世界有好奇心的,家长要保护好孩子的好奇心,引导孩子从小多自己动手体验、创造、解决问题。孩子从中找到了乐趣,就会对什么都感兴趣,包括学习。如果从小开始,家长对孩子进行无微不至的照顾和保护,就会限制孩子能力的发展,更可怕的是,可能会使孩子从“不让动”发展到“懒得动”。这种惰性一旦形成,会影响到孩子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澎湃新闻:找您做咨询的很多是已经有厌学问题的孩子,对这些孩子及他们的家长,您一般会给些什么建议?杨霞:就我的咨询经验来看,学龄的孩子厌学往往是由家长施加太多课外班导致的。来我这里做咨询的厌学的孩子,几乎百分之百是学“伤”了才厌倦学习的。所以,如果孩子已经厌学了、不想上学了,我一般建议家长停掉孩子所有的课外班,包括非知识类的,比如钢琴、绘画等,先让孩子回到最基本的运动和劳动。运动、劳动一段时间以后,孩子的学习意愿通常会逐渐提高。但我发现,很多道理家长都懂,却做不到。比如,要在健康和优秀之间二选一的话,应该先选健康;但很多人做不到——孩子已经厌学了,还舍不得让孩子停掉已经交了培训费的钢琴课、外语培训班。这是得不偿失的。对于年龄尚小的孩子,家长第一要务是要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引导孩子去探索发现。家长可以借助书本、故事、影视作品、博物馆、公园和旅游的机会,去充分启发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引导孩子在玩中学。孩子找到了学习的乐趣就不会厌学。孩子做作业慢有可能是感觉统合失调澎湃新闻:现在网上很多家长说,辅导孩子做作业很困难。有家长因为这一类问题到您这儿来咨询吗?怎么才能把孩子训练得写作业又快又好?杨霞:有。关于写作业困难,有少数孩子是因智力低于正常。多数孩子是因为另外两种原因:一种是,孩子没有从小养成好的学习习惯。这类孩子,可以要求他写作业时不要听音乐、不要吃东西,写作业时模拟考试状态,按时间完成。养成了这个习惯,孩子就能既在平时迅速完成作业,又在考试时不容易紧张。另一种是,孩子小时候感觉统合训练不足,导致感觉统合失调。感觉统合理论由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大学临床心理学博士爱尔丝(Anna Jean Ayres)首先提出的。感觉统合实际是人脑对于各个感觉器官,包括视、触、嗅、听、前庭以及本体部分感觉信息进行统一,进行解释、规划、概述的复杂神经心理过程,是进行一切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的基础。感觉统合失调是指儿童的脑部神经系统不能有效地结合外界的感觉刺激信号,导致机体无法协调地运动、作出反应。感觉统合失调的孩子可能会存在学习能力障碍,体现为写作业拖拉、慢等。但很多家长开始可能并不知道孩子有这一问题,也没有引导孩子做促进感觉统合的训练,而是在忙着发展孩子的业余爱好(如唱歌、跳舞等)。我了解到,现在有的两三岁的宝宝也要上经典阅读、外语、绘画等多个培训班。其实,过小就承担这么重的学习负担,会影响孩子去锻炼最基本的能力——如三岁学拍球、五岁学游泳或者跳绳。上小学后,孩子就可能出现能力缺失,比如注意力难以集中、脑—手协调性差,视力或听力发育不良,从而可能出现做作业磨蹭、看书写字串行、忘记老师布置的作业等情况。所以,在孩子12岁之前要去训练感统能力。在基础训练和大脑高阶功能训练方面,比如跳绳、拍球、游泳和拉丁舞、钢琴、绘画、奥数,应该是先学跳绳、拍球等,而不是同时把学跳舞和跳绳等两方面的训练都做了。音乐、奥数需要孩子有相关的天赋才能真正学得出成果,不必人人都学。孩子在九岁之前有很多事要干,语言表达能力、与母语相关的各种认知能力,比如语言组织能力、认字、沟通、写作等等,都需要通过练习来提升。又比如,需要通过跳绳、拍球、游泳、骑车,以及干家务等各种形式来进行身体锻炼,促进感觉统合协调。孩子基础的感觉统合先训练好了,上学以后才能爱学习。业余爱好可以等孩子9岁以后再发展。现在有些家长的思维模式正好相反。从我的咨询经验来看,9岁之前,一定要先让孩子掌握好母语。但现在的情况是,过早开始学外语的孩子特别多,并且严重影响了孩子思维能力发育。孩子上学后体现在:孩子注意力难以集中,做应用题与阅读理解题的思考理解能力差,也影响作文写作表达。我还要特别强调的是,剖腹产出生的孩子,不适合过早过多地进行大强度的学习,尤其需要多玩、多活动。澎湃新闻:近些年来,一些家长热衷于带孩子去做智力测试,希望及早发现孩子的天赋。请问各方面看起来都比较正常的孩子,有必要进行智商测试吗?哪些类型的孩子有必要进行智商测试?杨霞:智商测试有点类似体温测试。正常情况下,大家基本不会测体温,如果觉得有点发烧了,才会测体温。测智商也一样,如果一个人各方面都正常,认真学习、工作就行了;发现反常才需要测试、治疗。让孩子多锻炼、增强耐力,有利于提高孩子“逆商”澎湃新闻:一方面,当下专家学者都在提倡,要多鼓励孩子,让孩子树立自信心。另一方面,也有人担心,过多的肯定、鼓励,让孩子习惯了被表扬,很难面对挫折,“逆商”很低。如何才能将孩子培养得既自信,又能较好地应对挫折?杨霞:12岁以下的孩子,自信心来自于父母的鼓励、肯定、支持,以及自身协调性的发展。家长对孩子的否定态度容易使孩子产生自卑感,丧失自信心;家长对孩子过度照顾和保护,会使孩子遇到困难就畏难,不自信,甚至产生无价值感;另外孩子的动手能力和运动协调性不好的话,也会导致孩子不自信,这需要加强孩子的协调性训练。家长应该鼓励孩子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孩子遇到挫折和失败时,不要批评孩子,也不要包办代办,而要鼓励孩子再尝试、再实践。现在很多孩子很难接受挫折,是因为从小经历的肉体上、物质上的困难与挑战太少了,“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太少了,精神上的压力又太大了,心理上就崩溃了。如果孩子能从小坚持游泳、坚持爬山,可以锻炼孩子的耐力。耐力锻炼会使孩子变得更能吃苦,更能隐忍,更能应对挫折。澎湃新闻:青春期的孩子比较叛逆,各种问题也相对多,有时很让父母头疼。对于处理这方面的问题,您有什么建议?杨霞:孩子最早的逆反出现在1岁左右,然后是9岁、13岁左右,这些时期他们会要求独立,看待事物会有自己的见解。家长首先要接纳孩子的情绪,允许孩子自己动手做自己该做的事,表达自己的看法,给孩子一些选择,而不是压制孩子。例如,孩子放学回家后,问他是先写作业还是先拖地板,先练钢琴还是先帮忙做饭。无论孩子选择哪个都是有益的。家长要明白,给孩子现成的答案,或强制命令孩子都是不对的。同时,家长要注意与孩子沟通的方式,谈话要有针对性,不要动不动就摆出一副要讲大道理的架势。最好的做法是,家长采用温和的语气直截了当告诉孩子应该怎么做。还需要注意的是,要根据孩子的年龄和成熟度决定沟通方式。一般来说,对年龄小的孩子应侧重于具体管教,对年龄稍大的孩子要侧重沟通,而不是做错事了就严厉惩罚。若将这两种方法的次序弄颠倒了,会适得其反。对于青春期的孩子,家长可以试着跟孩子交朋友。交朋友就是孩子做什么你做什么。比如,孩子厌学,那你就不上班;孩子不起床,你蓬头垢面躺三天;孩子不说话,家长也选择闭嘴。这样反而可以拉近跟孩子的距离,缓和亲子关系,包括让孩子自己意识到自己某些做法不对并去改正它。这个时代的家长热衷于对孩子进行早教、业余爱好培训,希望孩子能上名校、出人头地,却有时忽略了孩子的身心健康问题以及孩子真正的兴趣所在。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是难以走得远的。(澎湃新闻记者 程婷 实习生 赵文栩)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北京比较好的心理医生机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