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抽抽多动症有哪些症状一般多大才能好患儿是否伴有行为异常?

  抽动症的症状多种多样。不自觉摇头、频繁眨眼、吸鼻子咧嘴、清嗓子、不自觉吐口水、抽肚子、反复下蹲、踢腿、不自主骂脏话等等。  而面对孩子的抽动症,很多家长最头痛的就是大幅度、多发性的运动抽动、以及发声性抽动。儿童抽动症有哪些危害https://www.zhihu.com/video/1091749964253827072  然而,除了抽动症在身体上的这种折磨,它的七大并发症还会让情况更加雪上加霜。1、抽动症患者案例分享  小仲在10岁时,出现抽动症状,起初是挤眉弄眼、摇头晃脑,2个月后,出现了更大幅度的奇怪举动,甩臂、踢腿,平均每天都会发作五六次。  在高三总复习时,小仲突然站起来,两只手紧紧地握着拳头狠狠地击打自己的眼睛。老师和同学都以为他发疯了,赶紧送往医院。  后来,由于小仲的击打动作无法停止,他右眼已失明,左眼也只剩0.1的视力。  小仲为什么会这样呢?  孩子曾经的主治医生说:当时孩子已经被确诊为抽动症,经过治疗症状也曾有一定缓解,只不过小仲爸爸犯了一个很多病人家属都会犯的错误,就是不遵医嘱擅自停药。  原来,患病的这些年来,父子俩辗转多家医院求诊,中药、西药吃过一大堆,可每次都是稍有好转就停药,长则坚持1年,少则几个月甚至10天。  后来小仲的病情越发严重,慢慢的从肢体的不自主活动增加了更多奇怪的行为:不断的清嗓子,经常骂脏话,还有就是后来的自残,整个人逐渐处于失控状态,发展到案例开头的一幕。  单纯的抽动症并不可怕,让我们尤为担心的是一系列并发症,给孩子带来的无尽伤害。  所以,在今天的内容中,西西将分享和抽动症同样重要的, 对家长来说也是需要了解的——抽动症并发症。  2、抽动症的并发症有哪些?  在一篇摘自《欧洲青少年精神医学杂志2011期第20期》“欧洲抽动秽语综合症与抽动障碍临床评估准则”的分享中,西西了解到:  在临床中,大部分抽动症患者(79%)都伴有各种并发症。  其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为多动症,主要是注意力不集中或相关症状。  其次是仅发生在青少年和成人中的强迫症。  其他并发症还包括冲动,自我伤害与攻击性行为,自闭谱系障碍和睡眠障碍。  下面,给大家做部分分享。抽动症伴多动症  据临床资料来看,多动症(ADHD)是生活中较为多见的抽动症的并发疾病,约50%。  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冲动行为,多动症症状通常出现在抽动之前,约早2-3年,并且是重度抽动患儿常见症状。  孩子除了面部抽动、肢体抽动、发声性抽动以外,还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冲动行为。  多动症症状通常出现在抽动之前,约早2-3年,并且是重度抽动患儿常见症状。  它们也是两种不同的病症,抽动症患儿可合并有多动症状,多动症儿童也有可能出现抽动现象。抽动症伴学习障碍  抽动症孩子另一种常见的并发症是发学习障碍(25%-30%)。  长期注意力不集中很容易造成学习成绩下降,有的甚至留级,给家长和孩子带来很大影响。  虽然孩子学习困难,但他的智商往往是正常的。抽动症伴强迫症  抽动症孩子经常伴有强迫症的出现,约25%-40%。  抽动症多表现为身体的抽动,而强迫症的症状则主要在于不能控制自己的精神状况,也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  二者并发时甚至会表现出自残的行为,像咬舌、冲撞墙壁、打自己等,经常会伤痕累累。  严重者可产生轻生的念头,家长务必要高度的警惕,防止意外的发生。抽动症伴睡眠障碍  抽动症孩子睡眠障碍的发生率占12%~44%,睡眠障碍包括入睡困难,睡眠不安、多梦、梦语、夜惊、梦魇、梦游、遗尿和磨牙及快速眼动相睡眠时间减少。  睡眠障碍多发生在抽动症伴多动症行为的男孩子,年龄较小者多见。3、抽动症的早期治疗  据了解,绝大数的抽动症孩子都伴随着1种或多种并发症。这样,不仅让治疗难度增加,也意味着孩子会有更多的心理问题。  为了避免给孩子造成更多更大的伤害,所以,我们提醒家长要注意抽动症的早期干预。  在我院,针对抽动症的干预改善,是采用“医教一体·多学科康复诊疗模式”。  这是一种综合的治疗方式,涉及心理、行为、中西医结合、仪器、康复训练以及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参与。  同时,在治疗中,抽动症孩子的「心理」干预,也占据着关键地位。  我们可以借此,通过系统的干预,去及时帮助孩子,同时也有专业心理老师给孩子做心理疏导,缓解孩子心理的困惑,情绪的苦恼。  而反过来,孩子的问题就在那里,如果不积极采取一些有效干预改善的措施,抽动症再合并其他的病症,愈演愈烈,治疗上也难上加难。  抽动症症状进程一般为波动性、进行性、慢性,因此抽动症表现经常反复。
抽动症一、小儿多发性抽动是儿童期表现为反复发作、不自主、多部位抽动、声音抽动为主要特点的神经精神疾病,可有强迫症和注意力缺乏障碍等共病症。二、小儿多发性抽动症临床表现1.发作特点:多部位、不自主、突发性肌肉抽动。2.发作顺序:先累及头面部,出现眨眼、撅嘴、喷鼻、点头、耸肩,然后发展到四肢和躯干,出现一侧投掷运动、转圈、踢腿、腹肌收缩等。3.发作频率:抽动发作频繁,一日十几次至数百次。4.伴随症状:部分患儿抽动时伴异常喉音,如犬吠声、吼叫声、喉鸣声、嘿嘿声等,或刻板地发出咒骂和淫秽词句,并有强迫性意向。5.神经系统检查一般无阳性体征。三、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的治疗㈠、健康教育教育参加人员包括患儿本人、患儿父母、老师以及其他与患儿有较多接触的人员。㈡、药物治疗1.抗精神病药:氟哌啶醇,匹莫齐特,氟奋乃静,泰必利,舒必利,利培酮、奥氮平、齐拉西酮、喹硫平、氯氮平等。2.中枢性α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如可乐定、胍法辛等。3.丁苯那嗪:疗效与氟哌啶醇相当,但不引起迟发性运动障碍。4.作用于GABA系统的药物:氯硝西泮、巴氯芬、托吡酯和乙拉西坦等。5.肉毒毒素:推荐用于局灶性运动性抽动或发声性抽动。㈢、心理行为治疗1.患儿:主要是进行心理调节和疏导, 对患儿进行支持性的心理咨询,鼓励患儿建立良好的心理状态,消除紧张心理,消除自卑心理;2.家长:进行支持性指导和行为疗法,合理安排患儿正常生活。㈣、手术治疗采用多种药物治疗无效的难治性病例,可针对额叶、边缘系统、丘脑和小脑等部位进行手术治疗,但效果多不满意,一般不主张使用。一、儿童抽动症是一种起病于儿童时期、以抽动为主要表现的神经精神疾病。症状多种多样,可伴有共患病,部分表现为难治性,了解儿童抽动症的症状,才能早期发现、早期综合治疗抽动症。二、儿童抽动症的症状有哪些呢?1.一般症状:发病年龄2~21岁,发病最多年龄5~10岁,发病最严重年龄10~12岁;性别以男性多见。2.抽动症状:2.1.抽动分类:A.感觉性抽动:多见于年长儿,约40%~55%的患儿有压迫感、痒感、痛感、热感、冷感或其他异样感觉等身体或局部不适。B.运动性抽动:头面部、颈、肩、躯干及四肢肌肉不自主、突发、快速收缩运动;C.发声性抽动:口鼻、咽喉及呼吸肌群的收缩,通过鼻腔、口腔和咽喉的气流而发声。2.2.抽动特点:(1)抽动通常从面部开始,逐渐发展到头、颈、肩部肌肉,而后波及躯干及上、下肢;(2)抽动可以从一种形式转变为另一种形式,或者出现新的抽动形式;(3)抽动是在运动功能正常的情况下发生,非持久性存在,且症状可短暂自我控制,这是与其他运动障碍不同之处;(4)抽动症状时好时坏,可暂时或长期自然缓解,也可因某些诱因而加重或减轻;(5)抽动加重的常见因素:紧张、焦虑、生气、惊吓、兴奋、疲劳、感染、被人提醒等;(6)抽动减轻的常见因素:注意力集中、放松、情绪稳定等。3.共患病症状: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学习困难、强迫障碍、睡眠障碍、情绪障碍、自伤行为、品行障碍、暴怒发作等,约半数患儿共患以上一种或多种行为障碍,被称为共患病。多动症一、小儿多动症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神经行为障碍之一,也是学龄儿童患病率最高的慢性精神健康问题之一,除了注意缺陷,多动,易冲动等核心症状,现在最新观点认为小儿时期症状可以延续到青春期或成人,那么小儿多动症有哪些危害呢?二、小儿多动症危害,除了核心症状,还可以出现以下危害。1.破坏性行为障碍:多动症患儿会出现破坏性行为障碍。2.对立违抗或品行障碍:发生比例30%~93%之间不等。3.反社会人格障碍:发生率25%。4.心境障碍:恶劣心境比例19%~37%。5.抑郁障碍:持续时间比较长,有的出现重度抑郁症。6.焦虑障碍:多动症患儿非常容易出现焦虑症。7.出现认知功能,学业和职业能力损害:学业和职业能力低于一般人群,出现学习困难、阅读水平差、留级、休学、退读或就读于特殊班级的比例高,需要更多的额外辅导。8.出现物质依赖、犯罪:发生率是一般人群的5-10倍,酒精成瘾或滥用,药物成瘾或滥用,被拘、监禁或违规驾车、车祸发生率比一般人群高。9.人际关系和家庭状况:可以出现各种表现:被同伴拒绝,社交困难,母子冲突多,沟通困难,亲密程度低。三、总之,多动症患者多个领域的功能都存在着或大或小的损害,表现在破坏行为障碍及心境障碍几率更高,学业和职业成就差,更多的出现违法犯罪行为和不良的人际关系和家庭关系等方面。一、小儿多动症是儿童最常见的神经行为障碍,也是学龄儿童患病率最高的慢性精神健康问题之一,多动症的核心症状包括注意缺陷,多动和易冲动,多动症会对患儿社会功能产生明显影响,有的到青春期和成年期仍有相应症状,早期诊断,早期系统和规范治疗多动症至关重要。本话题主要说说治疗。二、小儿多动症的治疗方法1.治疗目标:各相关学科的医生(儿童精神科,儿童神经科,儿科,儿童保健科及初级保健医生)应该认识到多动症是一种慢性神经精神疾病,应首先制定一个长期的治疗计划。主管医生,家长,患儿与学校老师合作,应针对每一个体,明确一个恰当的个体化治疗目标以指导治疗。临床医生应该推荐恰当的药物和心理行为治疗来改善多动症患儿的目标预后。如果为多动症患儿选择的治疗方法没有达到治疗目标,临床医生应该评价初步诊段是否正确,所用的治疗方法是否恰当,治疗方案的依从性如何,是否有合并疾病等。临床医生应该对多动症患儿定期进行有计划的随访,从家长,老师和患儿汇总信息直接监控目标预后和不良反应。2.药物治疗:包括哌甲酯,托莫西汀,丙咪嗪,去甲丙咪嗪,可乐定,舍曲林,氟伏沙明,氟西汀,中医方剂。3.非药物治疗:包括行为治疗:正性强化法,暂时隔离法,消退法,示范法。家长培训。学校干预。4.综合治疗:采取不同治疗方法和治疗形式。5.治疗多动症共患病:对立违抗,品行障碍,焦虑症,心境障碍,抽动障碍,学习障碍,特定运动技能发育障碍,物质滥用等。三、以上为小儿多动症的治疗方法,供参考。自闭症一、自闭症医学正式名称孤独症谱系障碍简称孤独症,是一组以社交沟通障碍、兴趣或活动范围狭窄以及重复刻板行为为主要特征的神经发育性障碍,1943年Leo Kanner医师首次报道儿童孤独症以来,有关孤独症及其相关障碍的名称和诊断标准不断变迁。早期报道孤独症为罕见病,近20多年来的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全球范围内孤独症患病率均出现上升趋势,估计全球患病率在1%左右。孤独症核心症状尚无药物可以治疗。长期以来学者普遍认为多数孤独症患儿预后不良,成年后多不具备独立生活、学习和工作能力,成为家庭和社会的沉重负担。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研究发现,早期发现、早期行为干预和教育可显著改善孤独症患儿的不良预后。宝爸宝妈或其他宝宝看护人熟悉孤独症的早期行为是实现早期识别、转诊、确诊和干预的关键第一步。二、下面就孤独症交流缺陷的早期行为标志对父母做一个科普宣传:孤独症社交不足行为和部分刻板行为在早期即可出现,早期筛查可以发现这些异常,2岁或2岁前早期诊断可靠。以下是孤独症早期识别的5种行为标记,简称"五不"行为。1.不看或少看:指目光接触异常,孤独症患儿早期即开始表现出对有意义的社交刺激的视觉注视缺乏或减少,对人尤其是人眼部的注视减少,有研究表明最终诊断为孤独症的患儿在24月龄时对于人眼部的注视时间仅为正常儿童的1/2。有些孤独症患儿即使可以对话,但是面对面注视仍然不正常。2.不应或少应:包括叫名反应和共同注意。叫名反应:幼儿对父母的呼唤声充耳不闻,叫名反应不敏感通常是家长较早发现的孤独症的表现之一,也有证据表明叫名反应不敏感不仅可以从正常儿童中识别出孤独症,也可较好地分辨孤独症与其他发育问题的儿童;共同注意是幼儿早期社会认知发展中的一种协调性注意能力,是指个体借助手指指向、眼神等与他人共同关注二者之外的某一物体或者事件。在对孤独症患儿的前瞻性研究中发现,在14~15月龄即表现出较低与共同注意相关的沟通水平下降,因此共同注意缺陷也是"不应"的表现。3.不指或少指:是指缺乏恰当的肢体动作,无法对感兴趣的东西提出请求。孤独症患儿可能早在12月龄时就表现出肢体动作的使用频率下降,如不会点头表示需要、摇头表示不要、有目的的指向、手势比划等。4.不语或少语:多数孤独症患儿存在语言出现延迟,家长最多关注的也往往是儿童语言问题,尽管语言发育延迟并非是诊断孤独症的必要条件,其他发育行为障碍也多表现有语言发育延迟,但对于语言发育延迟儿童务必考虑孤独症可能。5.不当:指不恰当的物品使用及相关的感知觉异常:孤独症患儿从12月龄起可能会出现对于物品的不恰当使用,包括旋转、排列以及对物品的持续视觉探索。比如将小汽车排成一排,旋转物品并持续注视等。言语的不当也应该注意,表现为正常语言出现后言语的倒退,难以听懂、重复、无意义的语言等。三、如果发现宝宝出现以上五不行为,尽快看医生面诊检查确定有没有孤独症,尽早干预治疗。版权说明:部分医生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让更多人获取健康知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
多发性抽动症抽动在临床上的表现有哪些?专家表示:多发性抽动症的临床表现症状较为复杂,主要可以包括运动性抽动、发声性抽动以及伴随的心理行为症状等表征。因多发性抽动症病程长、病情易波动并且存在时好时坏的情况,有周期性缓解和复发的倾向;多发性抽动以多种形式在多个部位交替或同时发生,所以称之为多发性抽动症。多发性抽动症抽动通常以眼部、面部和头部的抽动为首发症状,如眨眼、歪嘴动作或摇头等,尔后逐步向颈、肩、肢体或躯干发展,如耸肩、甩手等,可从简单运动发展为复杂运动性抽动。所有患儿在多多发性抽动症抽动早期或最终都会出现发声性抽动,表现为清喉音、干咳等,在看电视、做作业等安静环境中尤为明显。部分多发性抽动症患儿在运动性抽动或发声性抽动前,有身体局部不适感,如压迫感、痒感、热感、冷感或其他不适感。多发性抽动症中秽语即说脏话、痞话的发生率不足三分之一。多发性抽动症抽动的另一些特点主要有:精神紧张或者情绪激动时多发性抽动症加重,患儿往往自我难以控制;夜间伴随性质失眠;多发性抽动严重者,可以伴有精神情感异常,易激动,冲动,甚至有攻击行为以上专家已经为您详细介绍了多发性抽动症抽动在临床上的表现有哪些?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关于多发性抽动症抽动的相关信息请点击咨询我们的在线专家,会有我们的权威专家为您详细介绍。多动症http://www.fh21.com.cn/erke/ddz/
疾病常识
诊断治疗
护理保健
就诊指南精彩问答
两岁多的宝宝多动症表现
多动症的孩子在2-3岁就有些不同于常的表现,如不喜欢吃饭,饮食差、活动过多、情绪不稳定任性、破坏东西不爱惜,对动物凶残等。当发现自己的孩子有多动表现时,不要轻易下结论,应当先对孩子进行观察和引导,情况严重的孩子要去正规的医院去检查和诊断,确定症状在做治疗。
孩子总是手脚动个不停,是否是多动症
多动症及注意力缺陷多动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多动、注意力不集中、参与事件的能力差,智力正常。病因不明。
孩子是否属于多动症?
你好,你所说的这种情况建议到当地的精神专科医院或者儿童医院做相关检查,你说的这些表现,的确是属于多动症的可能性比较大。如果确定的话,需要做心理辅导,必要的话可以做药物治疗,比如匹墨林,而且这种治疗,效果可能不是很明显。
多动症北京医院哪家好
孩子患上多动症之后,如果家长不及时关注与治疗,不仅影响孩子的生理健康,久而久之可能造成其反抗心理,一定要及时带孩子去专业医院,做精神检查,另外也可使用,心理疗法,每天坚持放松训练时,由于孩子太小,不能选择一些镇静剂药物,平时多给孩子吃些有营养的物质,应少食含铝食物。
7岁孩子好动,是不是多动症
你好!宝宝特别好动可能是身体缺锌和血铅超标所致。
小孩多动症是儿科吗?需要检查什么啊?验血吗?
假如您在综合医院就诊的话,可以选择儿科就诊,假如您是在专业的儿童医院就诊的话,选择儿保科,儿童心理科、儿童神经科、儿童精神科就诊均可,这个疾病存在很大的学科交叉的现象
多动症应该怎么治疗
你好,你所说的这种情况建议你到正规的精神专科医院或者儿童医院做相关检查,如果确定是多动症,这个需要做心理行为训练,和药物治疗,如果完全没有药物治疗,那也是不行的。而且建议你到正规医院去,你所说的所谓研究所很多都是不靠谱的。
孩子有多动症,注意力不集中,烦躁易怒怎么办
多动症的治疗方法主要有药物治疗、心理行为治疗、家庭治疗,脑电生物反馈治疗等,其中药物治疗是首选。如:多动宁胶囊、盐酸哌甲酯、盐酸托莫西汀胶囊等。
8岁小孩老发呆,注意力不集中是多动症吗
孩子出现了经常的发呆和注意了不集中,不能考虑是多动症的,有可能是精神受到刺激,夜间休息不好引起的,所以需适当注意了。
11岁孩子有多动症怎么治疗
抽动症目前病因不明确,从临床诊治过的患来看大多数和平时饮食习惯挑食偏食,爱吃膨化油炸食品等有一定的关系,部分患儿是由于平时缺乏关爱,我这受过打骂体罚等而出现,少数患儿可平时,玩电脑打游戏过度看电视,以及微量元素铅高有关。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抽多动症有哪些症状一般多大才能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