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苏州发展怎么样 探讨苏州的苏州未来发展前景如何和机遇?

  苏州**-**年商品住宅分别成交1099 万方和793 万方,大幅超出**年新增供应面积,呈现出供不应求的局面,成交均价也从**年的13032 元/平米暴涨到**年的19043 元/平米。**年由于政策调控,成交和供应均大幅回落,分别为331 万方和319 万方,仍呈现供不应求态势,成交均价达到21117 元/平米。  苏州商品住宅历年供求价走势  《中国苏州房地产行业现状调研及发展趋势分析报告(2023-2029年)》在多年苏州房地产行业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中国苏州房地产行业市场的发展现状,通过资深研究团队对苏州房地产市场资讯进行整理分析,并依托国家权威数据资源和长期市场监测的数据库,对苏州房地产行业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调研分析。  产业调研网发布的《中国苏州房地产行业现状调研及发展趋势分析报告(2023-2029年)》可以帮助投资者准确把握苏州房地产行业的市场现状,为投资者进行投资作出苏州房地产行业前景预判,挖掘苏州房地产行业投资价值,同时提出苏州房地产行业投资策略、营销策略等方面的建议。第一部分 产业环境透视第一章 房地产行业发展综述  第一节 房地产行业定义及特征    一、房地产定义    二、房地产主要分类    三、房地产经济权属    四、房地产受调控影响程度  第二节 房地产行业的经营特点    一、房地产开发企业经营活动的主要业务    二、房地产行业开发经营管理过程    三、收入和成本费用的构成  第三节 “十三五”期间中国房地产行业经济指标分析    一、赢利性    二、成长速度    三、附加值的提升空间    四、进入壁垒/退出壁垒    五、风险性    六、行业周期  第四节 房地产行业产业链分析    一、产业链结构分析    二、主要环节的增值空间转自:https://www.cir.cn/3/82/SuZhouFangDiChanDeFaZhanQianJing.html    三、与上下游行业之间的关联性第二章 苏州房地产行业市场环境及影响分析(PEST)  第一节 经济环境分析    一、国家宏观经济环境    二、行业宏观经济环境    三、苏州市经济环境    四、苏州市房地产行业经济环境    五、经济环境对行业的影响分析  第二节 政治法律环境分析    一、行业管理体制分析    二、行业主要法律法规    三、房地产行业标准    四、政治法律环境对行业的影响分析  第三节 技术环境分析    一、高层建筑施工技术    二、房地产测绘技术应用进展    三、高新技术产业在房地产行业中的应用    四、信息技术在中国房地产行业中的应用  第四节 社会环境分析    一、房地产行业社会环境    二、社会环境对行业的影响第三章 国际房地产行业发展分析及经验借鉴  第一节 全球房地产市场总体情况分析    一、全球建筑行业的发展特点    二、全球十大建筑企业    三、全球房地产市场结构    四、全球房地产行业发展分析    五、国际重点房地产企业运营分析  第二节 全球主要国家(地区)市场分析    一、美国房地产行业发展历程分析    二、美国房地产行业市场现状分析    三、美国房地产行业发展趋势预测分析    四、美国房地产行业对中国的启示  第三节 日本房地产行业发展经验借鉴    一、日本房地产行业发展历程分析    二、日本房地产行业市场现状分析    三、日本房地产行业发展趋势预测分析    四、日本房地产行业对中国的启示  第四节 德国房地产行业发展经验借鉴    一、德国房地产行业发展历程分析    二、德国房地产行业市场现状分析    三、德国房地产行业发展趋势预测分析    四、德国房地产行业对中国的启示第二部分 市场深度分析第四章 苏州房地产行业运行现状分析  第一节 苏州房地产行业发展状况分析    一、苏州房地产行业发展阶段    二、苏州房地产行业发展总体概况An analysis report on the status quo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real estate industry in Suzhou, China (2022-2028)    三、苏州房地产行业发展特点分析  第二节 苏州房地产行业发展现状调研    一、苏州房地产行业市场规模    二、苏州房地产行业发展分析    三、苏州房地产企业发展分析第五章 苏州房地产行业整体运行指标分析  第一节 苏州房地产行业总体规模分析    一、企业数量结构分析    二、人员规模状况分析    三、行业资产规模分析  第二节 苏州房地产行业开发投资情况分析    一、苏州房地产行业开发投资状况分析    二、苏州房地产行业开发投资细分状况分析  第三节 苏州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屋施工面积    一、住宅施工面积    二、房屋新开工面积    三、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购置面积    四、土地成交价  第四节 商品房销售面积及销售额    一、商品房销售面积及销售额    二、住宅销售面积及销售额    三、办公楼销售面积及销售额    四、商业营业用房销售面积及销售额第六章 苏州房地产行业市场价格现状及趋势预测  第一节 房地产价格定义    一、房地产价格的概述    二、房地产价格的特点    三、房地产价格的基本类型  第二节 “十三五”期间苏州房地产行业市场价格分析    一、新建住宅价格指数分析    二、二手住宅价格指数分析    三、房屋销售价格指数分析  第三节 “十三五”期间苏州房地产行业市场价格预测分析    一、新建住宅价格指数预测分析    二、二手住宅价格指数预测分析    三、房屋销售价格指数预测分析第三部分 竞争格局分析第七章 苏州房地产行业营销趋势及策略分析  第一节 房地产行业销售渠道分析    一、营销分析与营销模式推荐    二、房地产营销环境分析与评价    三、销售渠道存在的主要问题    四、营销渠道发展趋势与策略  第二节 房地产行业营销策略分析    一、苏州房地产营销概况    二、房地产营销策略探讨  第三节 房地产市场营销模式与面临的挑战    一、房地产市场营销模式    二、房地产市场营销面临的挑战中國蘇州房地產行業現狀調研及發展趨勢分析報告(2022-2028年)    三、建议第八章 “十三五”期间苏州房地产行业竞争形势与策略  第一节 “十三五”期间苏州房地产行业市场分析    一、苏州政府房地产政策分析    二、苏州消费者购房意愿综合调查    三、苏州房地产销售额统计    四、苏州房地产行业竞争分析    五、苏州房地产行业供需分析    2018-2023年苏州商品住宅供应面积走势分析    2018-2023年苏州商品住宅成交面积 走势分析    六、苏州房地产行业前景预测  第二节 苏州市房地产行业总体市场竞争状况分析    一、房地产行业竞争结构分析    二、房地产行业企业间竞争格局分析    三、房地产行业集中度分析    四、房地产行业SWOT分析  第三节 房地产行业并购重组分析    一、竞争压力迫使房地产企业进行兼并重组    二、竞争战略规划促使地产企业兼并重组  第四节 房地产市场竞争策略分析    一、房地产市场竞争中的差异化战略    二、房地产企业竞争策略    三、未来房地产竞争策略趋势预测分析第九章 “十三五”期间苏州房地产行业领先企业经营形势分析  第一节 房地产企业总体发展状况分析    一、房地产企业主要类型    二、房地产企业资本运作分析    三、房地产企业创新及品牌建设  第二节 苏州领先房地产企业经营形势分析    一、旭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二、九龙仓集团有限公司    三、中海地产集团有限公司    四、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五、融创中国控股有限公司    六、苏高新集团    七、中国保利集团公司    八、仁恒置地集团    九、招商局地产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十、上海世茂股份有限公司第四部分 发展前景展望第十章 2023-2029年苏州房地产行业前景及趋势预测分析  第一节 2023-2029年苏州房地产市场发展前景    一、2023-2029年苏州房地产市场发展潜力    二、2023-2029年苏州房地产市场发展前景展望    三、2023-2029年苏州房地产细分行业发展前景预测  第二节 2023-2029年苏州房地产市场发展趋势预测分析    一、2023-2029年苏州房地产行业发展趋势预测分析    二、2023-2029年苏州房地产市场规模预测分析    三、2023-2029年苏州房地产行业应用趋势预测分析ZhongGuo Su Zhou Fang Di Chan HangYe XianZhuang DiaoYan Ji FaZhan QuShi FenXi BaoGao (2022-2028 Nian )  第三节 2023-2029年苏州房地产行业供需预测分析    一、2023-2029年苏州房地产行业新房库存量预测分析    二、2023-2029年苏州房地产行业新建总数预测分析    三、2023-2029年苏州房地产市场销量预测分析    四、2023-2029年苏州房地产行业需求预测分析第十一章 房地产行业投资机会与风险防范  第一节 房地产行业投融资状况分析    一、行业融资渠道分析    二、固定资产投资分析    三、兼并重组情况分析    四、房地产行业投资现状分析  第二节 房地产行业投资机会    一、产业链投资机会    二、细分市场投资机会    三、重点区域投资机会    四、房地产行业投资机遇  第三节 房地产行业投资风险及防范    一、政策风险及防范    二、宏观经济波动风险及防范    三、关联产业风险及防范    四、其他风险及防范第五部分 发展战略研究第十二章 房地产行业发展战略研究  第一节 房地产行业发展战略研究    一、战略综合规划    二、区域战略规划    三、产业战略规划    四、竞争战略规划  第二节 房地产经营策略分析    一、房地产市场细分策略    二、房地产市场创新策略  第三节 房地产行业发展战略研究    一、房地产行业发展战略    二、2023-2029年房地产行业发展战略    三、2023-2029年细分行业发展战略第十三章 投资建议  第一节 行业研究结论  第二节 中:智:林:-行业发展建议图表目录  图表 货币政策作用机理  图表 城市土地供给政策对工资的影响效果  图表 城市土地供给政策对房价的影响效果  图表 城市土地供给政策对地均GDP的影响效果  图表 房地产开发流程与内容  图表 房地产开发中土地的获取  图表 2018-2023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  图表 2018-2023年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购置面积增速  图表 2018-2023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及销售额增速  图表 2018-2023年全国房地产开发企业本年到位资金增速中国蘇州市の不動産業界の現状と発展動向に関する分析報告書(2022-2028)  图表 2023年全国房地产开发和销售状况分析  图表 中国房地产业的短周期波动折线图  图表 中国房地产业短期波动  图表 2023年主要房企市场销售情况和市场份额占比  图表 房地产行业产业链  图表 2023年中国经济数据  图表 2023年我国GDP增长速度  图表 2018-2023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及增长率分析  图表 2018-2023年我国粮食产量  图表 2023年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  图表 2023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名义增速  图表 2023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名义增速  图表 2023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增速  图表 2023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状况分析  图表 2023年工业生产者出产价格涨跌状况分析  图表 2018-2023年我国人口数量  图表 2017年全球最大225家国际工程承包商前十名  图表 霍克蒂夫的组织结构  图表 2018-2023年我国房地产开发企业数目  图表 2018-2023年我国房地产行业从业人员规模  图表 2023年我国房地产百亿级企业数量结构  图表 2023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  图表 2023年全国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购置面积增速  图表 2023年我国各地区商品房销售面积及销售额  图表 2023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及销售额增速  图表 2023年全国房地产开发企业本年到位资金增速  https://www.cir.cn/3/82/SuZhouFangDiChanDeFaZhanQianJing.html  产业调研网  省略………订购《中国苏州房地产行业现状调研及发展趋势分析报告(2023-2029年)》,编号:2226823请拨打:400 612 8668、010-66182099、66181099;传真:010-66183099Email:KF@Cir.cn  下载《订购协议》 ┊ 【网上订购】 ┊ 了解“订购流程”
苏州又双叒去上海了。据“上海发布”报道,11月20日,上海市委书记李强,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龚正与江苏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许昆林,苏州市委副书记、市长李亚平率领的苏州市党政代表团举行座谈。当天还一并举行了“长三角一体化苏州赴上海对接说明会”“苏州城市推介会”“沪太协同发展推介会”等活动,签项目、做说明、谈合作,可谓面面俱到。站在城市塔尖上的上海,历来是地方党政代表团考察学习的首选之地,占据地缘优势的苏州自然不会错过——2018年以来,已连续三年由书记市长带队造访。当然,除了学习先进经验,大家更希望与上海建立“亲密关系”,特别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后,苏浙皖多个城市都表达了“主动融入上海”的意愿。此番走进上海,苏州高调宣布推进“同城化”,深度融入上海大都市圈建设。在各地纷纷探路同城化的当下,沪苏能否擦出新的火花?苏州又能否找准自身功能定位,续写“最强地级市”的奇迹?01论经济实力,苏州1978年排名全国第15位,去年排第六,是“GDP十强”榜单中唯一的地级市。从它的发家史来看,先是在上世纪80年代探索走出了一条“苏南模式”,依靠乡镇政府带动发展集体经济,一批乡镇企业崛起,盘活了经济;后是在上世纪90年代凭借与上海的地缘优势,抓住“上海”与“外资”的机会,承接产业转移,成为“上海的后花园”,引进大量外资企业,建立苏州工业园区。苏州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紧邻上海的区位优势,得益于上海的辐射带动。这一点,没有人会否认。长期以来,苏州都是长三角地区与上海联系最紧密的城市。不过,随着长三角一体化的推进,轨道交通改变了更多城市与上海的时空距离,比如江苏省内的南通、盐城、泰州,浙江的嘉兴、宁波、湖州,以及更远处的安徽合肥,纷纷入沪谈合作、寻机遇,甚至争相竞逐上海“南大门”“北大门”。图片来源: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图片来源: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此前上海第三机场落子南通的消息,让不少网友调侃“苏州人民哭晕在厕所”,而苏州的失落,也让外界开始重新审视它与上海的关系。(猜你想看:南通笑了,苏州哭了)知乎上,关于“上海好还是苏州好”的话题讨论度颇高,从普通人的视角看,两座万亿级城市,似乎走到了“非此即彼”的关口。上海与苏州,究竟是一种什么关系?今年6月,时任苏州市委书记蓝绍敏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在长三角城市群中,苏州是与上海距离最短、合作最多、总量最近的城市。两地地缘关系正在从“一群城市”中的两个城市,向共同把长三角打造成全国发展强劲活跃增长极转变。为此,苏州希望积极推动“沪苏同城化”。9月29日,原上海市副市长许昆林履新苏州市委书记。彼时,江苏省官方表示,“有利于苏州在更广领域、更深层次融入长三角一体化,有利于进一步巩固和延续苏州良好发展势头。”此番率队到上海,许昆林公开表示,苏州将始终坚持以上海为龙头,深度融入上海大都市圈建设,找准定位、深化合作,在迈入新发展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积极探索推进“沪苏同城化”。02同城化,交通是硬条件,也是显性指标。6月底,上海嘉定城北路与苏州太仓岳鹿公路贯通,将两地的通行时间从原来的半个多小时缩短至最快3分钟;7月1日,沪苏通铁路正式通车,串联起沿江板块的张家港、常熟、太仓,继昆山之后,“苏州四虎”集体跨入高铁时代,加速融入大上海;一面打通省际断头路,一面推进铁轨建设,沪苏两地织密交通网的动作明显提速。11月20日当天,“苏州对接上海枢纽门户城市暨嘉闵线太仓段项目”对外发布,随着上海嘉闵线北延至太仓,有助于改写昆山“单点”接入的局面。 而早在7年前,上海地铁11号线直通江苏昆山东部的花桥镇,成为国内第一条跨省地铁,为“同城化”打下了基础。从区域层面看,长三角是全国高铁网络最发达完善的区域之一,其中又以沪苏之间高铁的“公交化”程度最高。11月25日列车信息,据12306网站与此同时,人口流动已经让两地形成了紧密的现实联系。同济大学发布的《2019长三角城市跨城通勤年度报告》研究表明,2019 年,上海市域跨城通勤的1.45万人中,从苏州方向到上海跨城通勤的达到12328人,占总人数的85%。图片来源:《2019长三角城市跨城通勤年度报告》从苏州前往上海市中心工作的人群达到1万人以上,几乎占到周边城市所有跨城至上海市中心通勤人数的96%。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卢伟、李晓琳的研究还显示,2019年上海和苏州经济联系强度是上海和杭州联系强度的2.12倍。对比来看,珠三角的“广佛同城化”虽然提出已有十余年,一度被很多专家认为是最有可能率先成为现实的都市圈,但时至今日,探索仍在路上。(猜你想看:同城10年,广佛离“超级城市”还有多远?)按苏州的构想,更加积极主动对接上海,就是要“优势互补、分工合作、错位发展”。具体怎么做?据苏州日报报道,10月12日,许昆林在与张家港、常熟、太仓、昆山座谈时谈到了几点方向:要加快转型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牢牢把握工业这一苏州最大优势,瞄准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加快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做大做强制造业,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要深化各领域开放,全面提升海峡两岸、中德等平台功能,对标国际先进地区和国内高水平开放平台,以“敢为天下先”的气魄,加大制度创新探索力度,积极打造与国际规则接轨的营商环境,不断提升投资、贸易、服务的便利化水平。11月23日,他在苏州工业园区调研时还提到了一点,就是要充分用好上海所具备的独特功能,加强科技创新协同,多做“从1到10”的研究,争取更多上海的原创性研发成果在园区转化。03苏州制造。这是与“最强地级市”齐名的城市标签。工业门类齐全、产业链完备,奠定了苏州在制造业领域的优势。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苏州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33592.1亿元,比上年增长1.4%。规模总量再创新高。今年上半年,苏州更一举超越上海,跻身“第一大工业城市”,并在“三季报”中保持了这一位置。有评论认为,此前备受“外资撤离”之声困扰的苏州正在重塑优势。进一步对比,2019年上海的规上工业总产值和工业增加值均高于苏州。分行业看,苏州规上工业35个行业大类中有21个行业生产保持增长,有11个行业产值超1000亿元;上海有15个行业保持正增长,其中9个行业产值超过1000亿元。苏州前六大行业实现产值21671.4亿元;上海六个重点工业行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3279.15亿元。苏州的单项第一名是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实现总产值10343.19,增长1%;上海的单项第一名是汽车制造业,总产值6409.57亿元,增长-4.4%。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的卢伟、李晓琳日前撰文指出,沪苏浙主导产业高度重合,GDP在长三角地区排名第一和第二的上海和苏州,在中高端制造业上的同构性越来越强,导致区域间存在过度竞争。如果不能打破垂直等级结构,推动核心城市产业协同关系由原本的线性等级划分转为相互作用的节点关系,形成能够辐射带动长三角地区的强大新中心,长三角就难以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从整个长三角地区发展格局来看,上海与苏州一体化程度高、互补性强,理顺沪苏竞合关系、推动沪苏深度融合,打造能够辐射带动长三角地区的强大新中心,有利于提升上海对苏浙皖的整体辐射带动作用,增强长三角地区发展动能,实现更高质量的一体化发展。“互补性”被频频强调。从苏州官方的表态中能明显感受到一个方向,要想推动“同城化”,更好地承接上海的溢出效应,就一定要找准自身功能定位。实现“优势互补”,方能“合作共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苏州未来发展前景如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