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性耳聋有那些临床症状?突聋致耳鸣能治好吗吗?

关于耳鸣,不同人的体验可能有所差异:低频嗡嗡声、高频蝉鸣声或稍显刺耳的尖声……其实,大多数耳鸣本身并不是独立疾病,而是伴随症状。比起中耳炎、噪音损伤、心血管病等引起的耳鸣,压力造成的耳鸣更容易被忽视,有时甚至可以被看作是压力“警报器”。
受访专家首都医科大学附属朝阳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医师 王宁宇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耳鼻咽喉科医师 邹井山西南大学心理学部应用心理系教授 汤永隆压力大,为什么会引起耳鸣?生活中有的人常会出现高频耳鸣,这和压力大关系密切。其中,情绪调节能力较差,常被负面情绪困扰,尤其是有焦虑、抑郁情绪的人,耳鸣现象相对更严重。耳鸣的响度与焦虑程度没有直接关系,但它会随着焦虑情绪的蔓延而加重。因为耳鸣引起负情绪后,听觉环路更易察觉到耳鸣,就会形成“耳鸣-产生负情绪-耳鸣加重”的恶性循环。瑞典卡洛琳斯卡医学院研究发现,换工作的压力造成女性耳鸣或其他听力问题风险增加43%。脑成像显示,耳鸣时大脑的边缘区域会超速运转,而这个区域与情绪、压力调节有关,说明耳鸣或与压力处理相关。
!神经性耳鸣这类耳鸣多为阵发性,如果症状能在3天左右消失,就不必过于担心。需要注意的是,耳朵里的血管细小,对外界刺激非常敏感,微小血栓也容易堵塞耳内微循环。!顽固性耳鸣若出现这种耳鸣,要警惕是否存在心脑血管病和糖尿病;其次可能是眩晕前兆或梅尼埃病(内耳疾病),建议及时就医排查。压力+熬夜,可能造成突聋突发性耳聋简称“突聋”,主要表现为突然间原因不明的听力下降,往往是在几分钟、几小时内,最多72小时内,在相邻的两个频率听力下降至少20个分贝以上。突聋多为单侧发病(双侧发病率2%),可能伴有耳鸣(约90%)、耳闷胀感(约50%)、眩晕或头晕(约30%)等症状。近年来,该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发病年龄以40~60岁中老年人居多,小血管病变、微循环障碍、神经退化等主要是老年人突聋的诱因。对于不少年轻人来说,突聋主要与不良生活习惯有关,如经常熬夜伴随压力大等。
突发性耳聋作为耳鼻喉科常见急症之一,如果出现听力减退、耳鸣、耳闷等症状,应及早就医;超过1个月不治疗,治愈的可能性显著降低;若迟迟不就诊,可使人终身失聪。压力对身体的改变往往是潜移默化的,当心理产生压力时会释放皮质醇,这种激素可能牵连全身各部位:大脑“短路”,思考能力下降;大脑萎缩;脱发;爆痘;拉肚子、胃疼;感冒时间延长;伤口愈合速度慢。3步减压法,身心如释重负《庄子》中有个故事叫做“方舟济河”,说的是一个人在乘船渡河时,河面轻雾弥漫,隐约看到前方有只船要撞过来,这个人喊了好几声对面没人回应,于是破口大骂、慌慌张张不知如何是好。结果慢慢靠近时,才发现驶过来的船,空无一人。之前的愤怒、紧张,原来全部源于自己的消极想象。这则故事告诉我们,很多压力其实是我们自己造成的。面对压力,建议通过以下3步做法,帮助自己找回平静。第1步列出问题如果经常因为过度纠结而紧张加重,不妨先把最让你感到焦虑的事情全部列下来,然后逐一分析到底是哪些消极思维、行动给你造成了巨大心理负担。如别人否定的眼光、达不到预期成绩、能力不足等。第2步转变角色了解根源后,下一步要做的是避免无用思虑和自责,把自己从“抱怨者”转变为“解决者”。比如作为一个活动的发言人,与其无穷尽地埋怨“为啥把这事儿交给我”“我没能力说”,不如思考发言内容、求助对象、练习时间等。当精力被理性分析填满,胡思乱想的时间就少了,压力自然减少。第3步完成就好建议把顾虑放下,把行动拿起,先完成再完美,边做边完善。这个过程能消解许多不必要的焦虑并推动进步。除此之外,还推荐两套压力管理策略:√短效压力管理办法:包括瑜伽、慢跑、散步、骑单车、游泳等运动,以及冥想,能促进体内快乐激素分泌,带来即时愉悦。√长效压力管理办法:主要是关系、能力提升。家庭关系好的人有更多支持来抵抗不确定性;相熟的好友也能在你面临困境时提供帮助;保持学习能力,技多不压身,及时把握变化做调整,才能真正缓解现实压力。▲本期编辑:张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突聋致耳鸣能治好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