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抽儿童多动症多发于几岁患儿容易伴发哪些疾病?

阅读926
2022-09-221. 什么是抽动症? 抽动障碍(tic disorders,TD),俗称抽动症,是一种起病于儿童或青少年时期的神经精神疾病,也有学者称为"神经精神肌肉疾病"。"tic"一词来源于"tick",原来的意思是"扁虱",后用来形容扁虱叮咬牛马时出现的皮肤肌肉收缩现象。引申到人体,"tic"被认为是固定或游走性的身体肌肉群出现不自主、无目的、重复和快速的收缩动作。 根据抽动的表现形式可以分为运动性抽动和发声性抽动。常见的运动性抽动有面部的眨眼、皱眉、皱鼻、伸舌、撅嘴等,头颈部的点头、摇头、甩头、耸肩等,胸腹部的挺胸、收腹、扭腰等,四肢的手指抖动、伸腿、抖腿、蹬足等。发声性抽动主要是由于呼吸道肌肉、口腔肌肉或鼻部肌肉的异常抽动,这些部位的肌肉快速收缩产生气流,通过鼻腔、口腔、咽喉而产生异常的发声;常见的发声性抽动有吼叫、吭吭声、清嗓子、咳嗽、吹口哨、秽语、模仿语句等。
2. 抽动症是怎么引起的? 抽动症主要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有关。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遗传因素是儿童抽动症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研究表明,神经精神类疾病,如多动症、抽动症、焦虑症、抑郁症、精神分裂症、躁狂症、强迫症等,具有共同的致病基因,抽动症儿童家庭中患有此类疾病的概率也相对较高。 除遗传因素外,外在环境因素也影响抽动症的发病,如社会心理因素、感染免疫因素、饮食因素、药物因素等。近些年调查发现,家庭或学校的不良环境,如家庭不和谐、父母离异、亲人亡故等不良生活事件,父母管教过严、苛刻、挑剔、宠溺等不良教育习惯,同学嘲笑、教师要求过高、考试压力大等不良学校因素,均可导致儿童抽动症的发生;临床观察发现,反复感冒、扁桃体炎、过敏性鼻炎等呼吸道疾病常可诱发或加重抽动症状,提示感染及免疫功能紊乱可能是抽动症发病的影响因素。
其余因素如母孕期精神受刺激、情绪不稳,胎儿出生时窒息、羊水吸入、难产,儿童颈椎损伤、过敏、过多摄入食品添加剂、不合理使用抗精神病药物等情况均可导致抽动症的发生。 3. 抽动症严重吗? 多数抽动症患儿经过治疗症状可缓解,但临床复发率高,症状容易反复。有研究表明,2/3的患者经过治疗,至成年期后其抽动症状会完全缓解或明显改善,但也有部分患者会持续终生。 根据临床特点和病程,一般将抽动症分为短暂性抽动障碍、慢性抽动障碍和Tourette综合征(又称多发性抽动症)3种类型。 短暂性TD是指病程在1年以内,表现为1种或多种运动性抽动和/或发声性抽动,多数预后良好,经过中药、针灸、行为疗法等治疗,恢复较快;慢性TD是指病程在1年以上,1种或多种运动性抽动或发声性抽动,病程中只有1种抽动形式出现,两者不兼有,病程相对较长,需要中/西药物干预,容易反复;Tourette综合征是指病程在1年以上,具有多种运动性抽动和1种或多种发声性抽动,二者可以同时出现,也可以不同时出现,此类抽动症病情相对复杂,治疗周期长,容易反复。
而难治性TD是近年来小儿神经/精神科临床逐渐形成的新概念,尚无明确定义,通常认为是指经过盐酸硫必利、阿立哌唑等抗TD药物足量规范治疗1年以上无效,病情迁延不愈的TD患者。 4. 抽动症有哪些常见治疗方法? (1)药物治疗常用的有:多巴胺受体阻滞剂,如氟哌啶醇、泰必利等;α2 受体激动剂;如可乐定;单胺能拮抗剂,如利培酮、奥氮平等;其他药物,如托吡酯等。 (2)免疫调节治疗:对于药物治疗疗效不佳的患儿,可选择使用皮质激素、血浆交换或注射免疫球蛋白等方式进行免疫调节治疗。对于链球菌DNA检查阳性的患儿,还需结合青霉素和阿奇霉素等抗生素联合治疗。
(3)心理行为疗法:比如精神控制训练,习惯反转训练等。 (4)奖励疗法:通过奖励,使患儿能够通过自主抑制抽搐来延长抽搐的间歇时间,加强自我抑制抽搐的能力。 (5)刺激疗法:比如深部脑刺激、经颅磁作用等。 另外,中医药因其疗效好,副作用少等优势越来越被患儿和家长接受。常用的中医药治疗方法有:中草药、中成药内服,针灸、推拿、耳穴、头皮针、埋线、刮痧等疗法外治;中国传统功法,如易筋经、八段锦锻炼等。 5. 中医如何治疗抽动症?有哪些优势? 根据儿童抽动症临床表现,属于中医学"瘛疭"、"筋惕肉瞤"、"肝风"等范畴。抽动症的病因是多方面的,与先天禀赋不足、饮食不节、感受外邪、情志失调、劳逸失常等有关。抽动症疾病本质为本虚标实,标证为风、痰、火、瘀窜扰经络,本证为阴阳失衡、脏腑失调,常见病机有风痰上扰、痰火扰神,肝亢风动、脾虚肝亢、阴虚风动。病初多实,迁延日久多虚。
中医诊疗抽动症,需结合患儿症状、舌苔、脉象,望闻问切相结合,采用中药、针灸、气功等疗法,制定适合患儿个体特征的治疗方案。 临床需辨病与辨证相结合,辨虚实、辨脏腑、辨病理因素相结合。病程短,抽动有力,发声响亮,急躁易怒,大便干,舌质红,脉实者,多属实证。病程长,抽动力弱,发声低,面色无华,懒言倦怠,舌淡苔薄,或潮热盗汗,舌红苔少者,多属虚证。抽动症病位主要在肝,与心脾肾关系密切,也可累及肺。眨眼摇头,怪相百出,烦躁易怒者,病在肝;夜眠多梦,心烦不宁,口说脏话者,病在心;抽动无力,纳少厌食,面黄体倦者,病在脾;肢颤腰扭,手足心热,舌红苔少者,病在肾;时有感冒,喉出异声,病在肺。抽动症实证以平肝熄风,豁痰定抽为主;虚证以滋肾补脾,柔肝息风为主,虚实夹杂当标本兼顾,攻补兼施。
抽动症的病因尚未明确,西医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和共患病选用药物或心理行为等方法治疗,但对年龄较小、伴复杂的精神系统共患病、服用西药后不良反应较大的患者,西药的使用存在限制。抽动症病程较长,且症状时有起伏和反复,中医治疗本病采取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相结合,辨证候与辨症状相结合,针药结合,中药口服与中医药外治结合的方式,通过整体调节,除了可以控制抽动症状外,还可缓解除了共患病之外的其他症状如睡眠、饮食问题等,改善患儿体质。中医药治疗本病副作用轻且少,不易出现嗜睡、失眠、镇静、运动障碍、锥体外系等中枢不良反应,更容易被患儿和家长接受并坚持治疗。特别是中药煎剂、针灸治疗运用较为灵活,可根据患儿病情变化随时调整。
图片 6. 家庭护理抽动症儿童,有哪些注意事项? (1)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饮食要多样化,以清淡而富有营养为第一目标。养成规律饮食并控制好用餐时间,每餐不宜超过30分钟。鼓励孩子自己进食,不要在两餐之间额外补充零食,减少进食分心,如看电视、讲故事、玩玩具等。营造快乐进食氛围,不威逼和哄骗,不强化冲突,鼓励玩食物性游戏,或带儿童到超市采购食品,或用趣味性名称称呼食品,激发其对食物的兴趣。要根据年龄和生长特点,对孩子的饮食有恰当期望,不强制吃完。家长要树立良好榜样,不挑食不偏食。对孩子进食中的不良行为,可以采用暂时隔离法或移开食品的冷处理方法。
儿童的饮食习惯与抽动症的关系较为紧密。已有不少研究表明,西式快餐、油炸食品、烧烤食品、奶油食品、膨化食品、海产品、冷性食品、辛辣食品、碳酸饮料与抽动症症状严重程度有关。 图片 (2)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要固定每天的作息时间,便于养成习惯,患儿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睡前不要使孩子过分紧张或过分兴奋,更不要采用粗暴强制吓唬的办法让孩子入睡。室内要保持安静,尽量不要开灯睡觉。 (3)要有适当的运动。适当运动对孩子的身体和心理健康极其重要。年龄小的孩子应从轻松、休闲型的运动开始,比如做家务、散步、玩游戏等,年龄大的孩子可以从事自己感兴趣的体育锻炼。鼓励团体性运动,家长要积极,这样不仅可以起到榜样的作用,也可以增加亲子感情。
(4)减少看电视、玩游戏、看手机的时间。过多使用电子产品是抽动症发生的重要原因。为避免孩子过分沉迷电子产品,家长可以增加孩子现实生活的精彩性;通过制定规则、奖罚分明等限制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增加亲子互动,保持与孩子的精神交流;以身作则,家长要严于律己,尽可能不要在孩子面前过多使用电子产品。
版权说明:部分医生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让更多人获取健康知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儿童多动症多发于几岁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