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图列一式,求图中有多少个三角形的公式三个一组,共五组怎么列乘法式?

“贪吃小猫最好命”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3篇《认识自己》教案设计,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认识自己》教案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篇1:《认识自己》教案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知道正确认识自己的重要性。2.掌握正确认识自己的途径和方法。3.学会正确对待他人的评价。4.形成客观、完整的自我概念。二、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质疑探究和在实践中学习的能力。2.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形成一定的获取信息和加工信息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在活动中感悟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2.不断提高自我认识程度,培养实事求是的精神。3.引领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四、重难点突破重、难点:正确认识自己突破方法:“正确认识自己”既是本框的教学重点,又是本框的教学难点,为有效突破“正确认识自己”这一知识点,教材中安排“运用你的经验、探究与分享”等活动,使学生懂得正确认识自己的重要性和掌握正确认识自己的途径和方法。帮助学生了解每个人都是丰富多样,不断变化的,正确地认识自己的禀赋和独特性,有助于学生增强自信,更好地发展自己的能力;在第二部分“多把尺子量自己”内容中,通过“探究与分享”活动,帮助学生掌握正确认识自己的途径和方法。教学中,通过明确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让学生课前认真准备、课堂充分活动,再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更形象、更直观,既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同时又可以达到突破“正确认识自己”这一重点的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一、导入设置,启动思维活动导入通过学生作自我介绍、其他学生进行评价等方式,使大家认识到发现自己、正确认识自己是多么的重要,从而引入本课的内容教学。过程:教师:你了解自己吗?我想请一名学生向大家介绍一下自己,并归纳出自己的外貌、性格、兴趣爱好、优缺点等。这些归纳到底全不全面呢?我们要如何全面、深刻地认识自己呢?学生:作自我介绍。教师:“认识自己”对我们到底有多重要呢?老师给同学们讲述一则小孩抓糖的故事:一个小孩跟他爸爸去邻居家玩,邻居很喜欢这个小家伙,就拿出糖罐说:“来, 抓一把。”小孩两眼看着糖罐,手却一动不动,邻居催促了几次,小孩就是不伸手。 最后,邻居只好自己动手,抓了一大把糖果塞到小孩的衣袋里。在回家的路上,小 孩的爸爸问他:“平时你最爱吃糖果了,今天为什么不自己伸手去拿?”如果你是那个小孩,你会怎样回答?看看故事中的小孩是怎么回答爸爸的。故事中的小孩是这样告诉他爸爸的:“我的手小,抓一把抓得太少。他的手大得多,还是让他抓好一些。”教师提问:这个小孩的聪明之处在哪里?学生:??教师:小孩能正确地认识自己,知道自己的短处并巧妙地避开,从而为自己争取更大的好处。 “认识你自己”,这是几千年前镌刻在古希腊阿波罗庙宇上的一句话,作为神对人的忠告,这被当时的哲学家认为代表了人类的最高智慧。在我国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孙武把“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作为一条军事箴言写入《孙子兵法》,以传之后世。可见,正确认识自己是多么重要。教师板书.揭示课题。二、自主探究,信息搜索过程:活动1:“运用你的经验”(教材P25)。教师:请同学们自学“运用你的经验”(教材P25),思考提出的问题,教师归纳。问题:在每个镜头里,你展现的形象是怎样的?请尝试用几个词语进行描述。你对自己展现出来的形象满意吗? 听听同学的意见,他们对你的看法怎样? 1.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填表。2.让学生思考,对自己展示出来的形象是否满意。3.同学之间互相交流,看看别人对你的评价如何,与学生的自我评价相比有哪些差别。教师:别人对你的评价是否与你对自己的评价相同。有时候,我们认识自己不够全面,不能客观地看待自己的优缺点,从而阻碍了自我发展。因此,正确地认识自己非常重要。首先,老师和大家来探讨第一部分内容“人贵自知”。板书:人贵自知教师:进入初中,大家的自我意识不断增强,我们需要正确认识自己。每个人都是丰富多样,不断变化发展的;我们对自己的认识也受到知识、经验等的限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这些增加了大家认识自己的难度。然而,认识自己又很重要。活动2:“阅读感悟”(教材P26),学生自学材料,思考提出的问题,教师归纳。多媒体呈现:你的“自我”在哪里 周国平一个孩子摔了一跤,觉得痛,便说:“我痛了。”接着又说:“我不怕痛。”这个觉得痛的“我”和这个不怕痛的“我”是不是同一个“我”呢? ......我在照镜子,从镜子里审视着自己。那个审视着我自己的“我”是谁,那个被我自己审视的“我”又是谁,它们是不是同一个“我”?你拉开抽屉,发现一张你小时候的照片,便说:“这是小时候的我。”你怎么知道这个是小时候的“我”呢?小时候的“我”和现在的“我”是凭什么东西成为同一个“我”呢?夜深人静之时,你一人独处,心中是否浮现过这样的问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将到哪里去?”你是否也思考过文中所提到的问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将到哪里去?”你怎么看待自己开始思考“我是谁”这个问题? 学生回答并交流讨论。教师总结:同学们,由此可见,我们对自己还是不完全了解,所以我们有必要去 人识自己。那么正确认识自己有什么重要意义呢?我们怎样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呢?请带着这些问题,阅读课本第27页文字,找出问题的答案。板书:认识自己很重要 正确认识自己的重要意义三、全员互动,交流共享活动1:“探究与分享”(教材P27),通过小组同学之间的合作、探讨,得出相关问题的答案,教师给予适当指导,最后归纳出正确认识自己的重要性。过程:你如何看待小刚对自己的认识? 这样的认识给他带来怎样的影响?出示问题:讨论小刚的做法是否正确,从而明确正确认识自己的重要意义。学生分组讨论,由各小组组长将讨论的结果进行整理。 小组代表交流:小组A:小刚的做法是不对的,要正确认识自己,知道自己的不足。正确认识自己,可以促进自身发展。小组B:小刚的做法是不对的,要看到别人的长处,知道自己的不足。正确认识自己,可以促进与他人交往。教师:同学们通过探究,知道了正确认识自己的重要性,对自己有了清晰而完整的自我认识,能够让我们知道自己究竟是怎样的人。正确认识自己,是把握自己与他人关系的重要环节。这样我们可以看到自己与他人是相似的,能够更好地理解他人,善待他人。请大家继续探讨第二个问题“正确地认识自己的途径、方法”。板书:多把尺子量自己活动2:“探究与分享”(教材P28)过程:多媒体呈现:“探究与分享”(教材P28)。你对自己的认识有多少?请你完成下面的句子,越多越好。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是从哪些方面认识自己的? 你是怎么得出这些认识的? 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下列活动。画画像。拿一张白纸,用文字、图画等形式描绘自己,然后折起来,收集在一起。猜猜看。每人从中抽一张折叠的画像,猜测这是谁的画像并说明理由。第一眼看到这张画像,你想对画像中的人说些什么?最后公布答案。谈感受。当事人分享:自己满意的部分,不满意的部分;听到别人评价后的感受。1.学生填表,并完成后面的活动。2.小组开展合作,探究,比较一下别人眼中的自己和自己眼中的自己。3.师生归纳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的途径与方法。 (课件呈现或板书)途径——可以从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来认识自己。 方法——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教师总结并提出新的.问题:通过分析,我们知道了正确认识自己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自我评价,一种是他人评价;那么为什么说这两种方法能帮助我们正确地认识自己呢?活动3: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28~29相关内容后,了解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的作用。自我评价的方法: 自我观察和分析。可以观察自己在学校和家庭中的表现、自己的强项和弱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和讨厌的事情等,可以分析自己过去的生活经历、自己成功的经验或失败的教训等。例如,可以有意识地通过日记等方式记录自己的内心活动,描绘自己的情绪、情感体验,评价自己的个性特征和行为表现。与他人比较。 比较的内容,可以是全面的,也可以是单方面的;比较的对象,可以是现实的人,也可以是历史上或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尤其是通过把自己与同龄伙伴作比较,可以加深对自身特点的认识和了解。学生A:自我评价是一个人对自己的判断,它最能代表一个人认识自己的水平。对自己有一个恰当的自我评价,能帮助我们接受自己,对自己抱有正确的态度,不骄傲也不自卑;能帮助我们调节和控制自己的行为。学生B:他人评价是我们认识自己的一面镜子。有人说:“要想了解自己,最好问问别人。”他人评价能够帮助我们发现和缩小自己的盲区,有助于我们形成对自己完整、清晰的认识。教师:对待他人评价,我们需要反思:他人的评价合理吗?哪些部分我们可以接受?哪些部分我们应该接受?哪些部分我们可以选择不接受?那么,到底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他人的评价呢?活动4:“探究与分享”(教材P30),通过小组同学之间的合作、探讨,得出相关问题的答案,教师给予适当指导,最好归纳出正确对待他人评价的方法。要想知道我是谁,并不是那么容易。在不同人的眼里,我就有所不同。数学老师说我是个思维敏捷的学生,语文老师认为我学习很用功,英语老师则说我不太用功。在女同学眼里,我是她们的朋友;在男同学眼里,我就成了一个骄傲自大的人。同学说我性格外向,妈妈却说我有些内向。在邻居眼里,我是个勤快的女孩子,在妈妈看来,我很懒。奶奶说我淘气得像“假小子”,爸爸说我已经长大,妈妈却说我还很小。在那么多的评价里,我无法确定哪个才是真正的“我”。 不同的人对“我”的评价各不相同,你怎么看待这些不同? 你觉得“我”该如何对待这些评价? 学生交流讨论。 教师概括:如何正确对待他人的评价,我们可以参看课文P30的“方法与技能”。(课件呈现答案)正确对待他人评价,要做到—— 1.用心聆听;2.勇于面对;3.平静拒绝。教师总结:同学们,认识自己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是一辈子的事情,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断探索自己,发现自己: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不一样;真实的自己与理想的自己有一定的差距;自身的特点与别人的期待不相吻合??生命从来就是丰富的,这样的不一样,这样的差距,这样的不相吻合,会让我们的探索更加有趣,不是吗?四、知识整合一、认识自己(一)人贵自知1.认识自己很重要。2.正确认识自己有什么重要意义?(1)正确认识自己,可以促进自身发展。(2)正确认识自己,可以促进与他人交往。(二)多把尺子量自己1.正确认识自己的途径和方法。(1)途径:可以从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来认识自己。(2)方法: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A.自我评价的作用;B.他人评价的作用。2.如何正确对待他人评价。(1)用心聆听。 (2)勇于面对。 (3)平静拒绝。五、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正确认识自己的重要性及途径和方法,还掌握了如何正确对待他人的评价等内容。同学们,探寻这些问题,不仅非常有意思,而 且很有意义,让我们共同期待下一个精彩时段,做更好的自己吧!通过学生自我介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来,同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顺利引入新课教学。此环节通过自学,使学生初步了解“认识自己”的重要意义。创设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提高学生获取和处理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多媒体展示这则小故事,引发学生进行思考追问,主动地去探究、认识自己。引导学生探究教材中小刚的思想是否正确,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小组讨论,给学生创造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培养了学生自主合作的习惯和交流表达的能力,分享合作成功的快乐。通过小组同学之间的合作、探讨,给学生创造合作学习的空间,培养了学生合作的习惯和交流表达的能力,分享合作成功的快乐。同时还可以找到正确认识自己的途径和方法。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知道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的作用,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既充满情趣,又培养了学生的多种能力,渗透着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通过小组同攀之间的讨论、交流和质疑,使学习的问题具体化、广度化、深度化,有效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提高合作、探究学习的技巧和能力。课后反思:这节课的内容不是很难,通过提前让学生预习,基本能在当堂完成教学内容,学生的课堂反馈及互动都比较积极。相信学生能独立完成课后作业,掌握本节内容要点。篇2:《认识图形》教案设计一、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第一课时。2、教材简析《认识图形》这部分内容,是本册教材《有趣的图形》这一单元的起始课,是在第一册认识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让学生初步认识平面图形,为以后学习更深层的几何知识打下基础。教材体现了从立体到平面的设计思路,注重让学生通过操作活动体会面与体之间的关系。3、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认识并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能力目标: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形成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情感目标: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4、教学重点会辨认这四种图形。5、教学难点体会“面”在“体”上。6、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立体图形实物若干、平面图形若干、白纸、彩笔等。二.教法学法本次教学活动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的模式呈现教学内容,注重让学生体验“从立体到平面”的探究、建模过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强调对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融观察、操作、交流、合作等学习方法为一体,注重让学生在操作体验中学习。三.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课件出示:漂亮的城堡)我们的好朋友淘气带我们来到了一座漂亮的城堡,在这座城堡里,住着各种形状的图形,请小朋友们认一认,说一说这些图形的名字。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都是立体图形。在图形的城堡里,除了立体图形家族,还住着一个庞大的家族,那就是平面图形。(课件出示:平面图形)学生尝试说说认识的图形名字。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认识这些平面图形。(板书:认识图形)(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从常见的物体出发,再让学生认识和了解平面图形,丰富学生对平面图形的感性认识。)(二)操作交流,探究新知1、感知“面”在“体”上(1)观察操作。提出要求:这些平面图形都藏在大家桌面上的物体中,请大家找一找、摸一摸、说一说,赶快行动吧!(2)汇报交流说一说:你在什么物体上找到了什么图形?再摸一摸自己找的图形的面,有什么感觉?(引导学生说出“面”的主要特点是平。)(通过“摸”的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体会到物体的每个面都是平的。)(3)引导发现(课件演示“面”在“体”上的分离过程)师:通过刚才的观察发现,这些平面图形的家都住在立体图形上。(通过“看”,初步体会面在体上)2、动手操作,合作学习(1)教师启发:谁能想出一个好办法,把这些平面图形从立体图形上请出来,留在桌上的白纸上呢?(这一要求既有挑战性,也有探索性,同时具有操作性。)(2)小组合作完成(3)汇报、交流不同的方法引导学生想出多种办法(可用描、画、印等方法),给予赞扬。(充分给学生“说”的机会,让学生陈述操作过程,表达亲身感受,培养语言的条理性,促进思维的逻辑性。)(通过这种“做中学”,让学生积极参与操作过程,亲身体验面的形成过程,帮助学生建立平面图形的空间观念,突破本课难点。实现数学学习的亲历性,突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实现教与学方式的变革,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价值观。)3、小结我们从长方体上找到了长方形,从正方体上找到了正方形,从三棱柱上找到了三角形,圆柱上找到了圆形。我们还发现,这些图形的面都是平的,并且只有一个面,所以,就把这些图形叫做平面图形。4、游戏:我说你想试试你掌握的本领。老师说一个图形的名字,请你闭上眼睛,想一想它的样子,一边想一边用手指画一画。同桌之间可进行互动练习。(通过让学生闭眼想象所学的图形,培养空间想象力,有效地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三)巩固加深,迁移拓展1、连一连:将图形与名字连线(变式图形的呈现,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将获得的性质特征概括到同类对象中去,使学生在概括中获得对图形进一步的理解。)2、找一找:生活中,你在哪里还见过这样的`图形?(教师先引导学生看看教室里哪些物体上有这样的图形,可离开座位去找、去指、去摸,再把发现告诉大家。)师:其实,在我们回家的路上也能看到这些图形,现在,我们一起去马路上看看吧!说一说:这些交通标志牌是什么形状?(课件演示:介绍交通标志牌的作用,渗透交通安全教育)(将数学课上认识的图形与生活中的物体融合,加深对这些图形的认识。借助生活中的真实情境,引导学生对生活的观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3、找朋友 (进一步体验“面”由“体”得。)4、数一数数一数每个图形分别是由哪些平面图形组成的?5、拼一拼今天这节课小朋友学得很好,胡老师要奖励给每个小组一份礼物。请打开礼品袋(袋内装有平面图形若干),用里面的图形拼出你最喜欢的东西。(1)小组合作(2)交流展示。说一说,你拼的是什么?用了哪些图形?(拓展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满足学生的创造欲,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通过作品的展示,让学生学会自我欣赏和互相欣赏,培养学生的自信心。)6、全课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认为这节课最有趣的是什么?板书设计:篇3:认识钟表教案设计认识钟表教案设计―― 曲桂萍 校级创新杯一等奖教学目标:1. 结合生活经验,初步认识钟面,会认读整时和半时。2. 在具体情况中,逐步养成珍惜时间的观念和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 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学会看整时和半时。教学难点 :知道整时和半时,分针和时针的指向。教学流程:一、谈话导入小朋友们喜欢交朋友吗?今天曲老师请来一位新朋友――小明,和大家一起学数学,大家高兴吗? (出图) 小明还给大家带来一件礼物,想知道是什么吗?看,它来了,让我们一起猜猜它是谁? (出示课件钟面) 你们都见过钟表吗?在哪见过? (真是个有心的孩子,知道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你对钟表有哪些了解呢?二、认识钟面1. 观察钟面师:请小朋友轻轻拿出你们的小闹钟,先自己独立观察钟面上都有什么?然后把你的发现告诉同桌的小朋友,比一比,哪位小老师当得最合格。全班交流生1 :我看到了数。师:有哪些数? (1 ――12 ) 。拿出你的'手,边读边指。你能用手比划出刚才指的方向吗?指名小朋友比划。 (指出:刚才小朋友用手比划的这个方向,我们可以叫它顺时针方向) 对于这些数,你还有什么新的发现吗?生2 :12 在上、6 在下、9 在左、3 在右师:闭上眼睛想这4 个数的位置,想好后我们来做“我说你指”游戏。师说9 生指左,并说左边,师说下面、生说6 (小朋友真棒!看来,我们对钟面上的数已经很有研究了。) 那除了数,你还看到了什么?2. 时针、分针的认识生:长针、短针。师:你知道这两(三)根针叫什么名字吗? (时针、分针、秒针) 。你是怎么知道的? (善于从生活中获取知识,你是个懂得学习的好孩子) 你能从钟面模型上找出时针和分针吗?说给你的同桌听听。 (小老师们懂得真不少,有的不仅会看钟表上的时间,还知道钟面上有12 个数、3 根指针……)3. 做钟面师:小朋友的眼睛真亮,居然在钟面上发现了这么多知识,昨天,老师想做个钟面可只画了个圆盘,你能帮忙完成这个钟面吗?谁愿意到前面来试试,其它同学自己画钟面。师:小朋友真能干,,居然在钟面上发现了这么多知识,看来你们个个都是学习认真的孩子,小明和你们一样,也是一位认真学习的好孩子,他可懂得安排自己一天的时间了,大家想知道小明是怎样合理安排自己一天的生活,学习时间吗?那我们赶快看一下小明的一天吧! (翻书90 页)三、交流主题图1. 仔细观察图小明在什么时间做什么?先自己看一看,说一说。然后说给你同桌的小伙伴听一听。2. 全班交流(找一名生说,说得真清楚,在实际生活中,我们习惯说“6 点、7 点半”而在数学王国中规范的说法是“6 时、7 时半”)(说得简单明了,而且时间看得也很准)3. 现在老师就把这6 个时钟请出来 (出示图)四、认识整时和半时1. 随便挑一个时间,在你的钟面模型上拔出来,说说你是怎么认出来的?再把你认时间的方法和小组内的同学说一说。 (交流时要注意听别人是怎么说的?如有不同意见要等同学拔完后再说出来)生说:6 时,时针指向6 分针指向12 ,7 时半时针指向7 DD8 之间,分针指向6 。 (说得多明白,说明你是个善于观察,善于发现问题的好孩子)。2. 由此可以发现整时和半时有什么不同?生: (整时分针指向12 ,半时分针指向6 。)师:真是个伶俐的好孩子,说得有根有据。五、巩固练习㈠拔时间:师:学了这么多,我们来轻松一下。做个小游戏。看谁耳朵最灵、小手最巧、拿出钟面模型。1. 师说时间、生拔2. 生说时间集体拔。拔错了,谁愿意帮助他。(请把你认时间的方法教给我好吗?)3. 奖励给你们每人一个机会,拔两个你最喜欢的时间和同学说说。你在这个时间做些什么?小明也喜欢看动画片,看看小明其它时间在做些什么?做书中91 页练习。师:你觉得小明一天的时间安排得合理吗?为什么?看到小明将自己的学习、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条,你有什么想法?生:要像小明那样,合理安排时间。㈡找朋友你能帮钟表找一找朋友吗? (书91 页2 题)㈢全班比赛、抢答时间师:分成两队,一队认整时一队认半时。根据老师出示的时间。两队同学分别站起来,大声说出来。师:时间多么重要。因此,从古到今流传下来许多有关时间的名言名句。你知道哪些,说给同学听一听。㈣拓宽视野:你还见过什么样的钟表? (出示图)六、总结小朋友学到这儿,你觉得自己有哪些收获?看来同学们学得知识还真不少, (放磁带) 希望如歌中所唱到的你们这些小树在时光老人的见证下,茁壮成长,长成一株株参天大树。篇4:认识平行四边形教案设计认识平行四边形教案设计教学要求:1.运用生活实例和实践操作认识平行四边形,发现平行四边形的基本特征。2.学会用不同方法制作一个平行四边形,通过猜想验证发现平行四边形的特征。3.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感受图形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和动手实践能力。教学重点:在制作中发现平行四边形的基本特征。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发现平行四边形的特征。教学过程:一、生活引入1.出示校门口伸缩门照片,问:这张照片你熟悉吗?是哪里?请你观察我们校门口的电动门,你能在上面找到平行四边形吗?谁来指给大家看。对,在这个伸缩门上有许多平行四边形。2.师:生活中,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平行四边形呢?(指名说)3.师:是的,平行四边形在咱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漂亮的小篮子上,安全网上,花园的栅栏上,学校楼梯的扶手上,三菱汽车的标志上,足球门的网上,以及工人叔叔用的升降架上,各式各样的电动门上都有平行四边形的存在。今天这节课,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认识平行四边形。(板书课题)二、操作探究1.师:看了这么多的`平行四边形,想不想自己动手做一个呢?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些材料,请你选择其中一种材料,制作一个平行四边形。先独立完成,在小组里说一说你的方法。2.师:谁来汇报?你选了那种材料?是怎么制作的?(让学生依次在投影上演示,并介绍制作过程)3.讨论:刚才同学们用不同的材料制作了平行四边形,大家制作的这些大小不同的平行四边形的边,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4.下面,请每个小组的同学根据老师的提示进行讨论。小组活动:(1)仔细观察小组内每个平行四边形,猜想:它们的边有什么共同的特点?组长记录在练习纸上。(2)用什么方法去验证你们的猜想?怎样操作?(3)通过观察,操作,验证,你们的结论是什么?5.师:哪个小组来汇报?首先说你们的猜想是?怎样验证的?(让学生在投影上操作演示)你的结论是什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6.师:同学们刚才通过观察,操作,验证了平行四边形边的特征,我们可以用一句话概括它的特征是: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且相等。(板书)对边是指?(课件演示)谁再来说说,平行四边形有什么特点呀?多指名几人说。7.师:要看一个四边形是不是平行四边形,就要看?(多指名几人说)下面大家来判断,这里哪些图形是平行四边形?拿出练习纸,完成想想做做第一题,先独立完成,再说说理由,你是怎么判断的。三、探索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的相同点与不同点。1.师: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平行四边形,老师手上的这张纸片是什么形状的?现在我想让它变成一张长方形纸片,我该怎么办?请大家帮一帮我。小组操作。2.指名汇报,你是怎样剪的?谁来说说它的特征是什么?3.刚才我们把平行四边形变成了长方形,下面我们再做个游戏,让长方形变成平行四边形,想玩吗?四、小结,并认识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平行四边形有哪些认识?2.平行四边形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帮助呢?它还有什么特征呢?请看。现在你知道为什么校门口的电动门要做成由许多个平行四边形组成的了吗?(观看电动门伸缩过程)你还能举出更多的例子吗?大家课后做个有心人,搜集相关的资料吧。篇5:认识钟表教案设计参考认识钟表教案设计参考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认识钟表》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结合生活经验,使学生认识钟面并学会认、读、写整时以及大约几时。2、数学思考:在观察、操作、对比讨论等活动中,会独立思考问题,表达自己的想法。3、问题解决:在认整时和大约几时、记录时间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归纳表达能力及合作交流意识。会正确区分整时和大约几时4、情感态度:感受数学与生活有密切联系,能倾听别人的意见,尝试对别人的.想法提出建议。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会认、读、写整时以及大约几时。教学难点:掌握看整时、大约几时的方法,初步建立时间观念。教学准备:教具:自制,挂钟,板书卡片。学具:学具钟面。教学过程:一、复习认识钟面1、听一听:知道这是什么声音吗?揭示题目:认识钟表(板书)2、欣赏各式各样的闹钟。问:从钟面上你看到什什么,各有什么特点?3、看一看:钟面上的针是按什么方向转动的?4、认一认:7时、3时、6时1)引导学生完整说出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2)对比普通记时法和电子表计识法的写法。3)练习,写出整时的两种写法。4)、比一比:观察三个钟面,有什么相同或不同?二、过1小时、前1小时1)、学习过1小时和前1小时是几时。2)练习,写过1小时和前1小时。3)练习,补时针和分针。4)练习,找规律三、大约几时1、学习大约几时。2、说一说,拨一拨大约几时。3)练习,写一写大约几时。4)练习,找规律5)练习,改错。四、小结。五、布置作业。(为自己设计星期天的时间安排。)[设计意图]:这节课重视了学生独立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有机结合,因此,课堂中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探究、去发现、去再创造,使每个学生都有一块属于自己的思维拓展空间。通过让学生发现、思考、讨论有挑战性的问题,拓展了学生视野,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根据儿童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特点,通过具体事例,丰富了学生对时间的感性认识,使学生充分感受时间就在身边的生活中,逐步建立了学生的时间观念,再通过趣味性的练习,动手拨一个自己喜欢的时刻,并说说为什么喜欢这个时刻联系了学生生活实际,突出了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篇6:认识乘法教案设计[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68~70页。[教学目标]1、经历几个相同的数相加又可以用乘法计算的认识过程,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初步体会乘法和加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2、能正确地写、读乘法算式,知道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会通过加法算出乘式的积。3、在初步认识乘法的学习过程中,逐步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小朋友,你们上小学快一年了,喜欢我们的学校吗?你们在学校里学到了很多本领,今天老师带你们去参观一所特殊的学校,想去吗?(课件出示主题图)看,这是一所动物学校,青青的草,弯弯的小河,小动物们在这所美丽的学校里学本领呢!看,谁在校园中欢迎我们?(小鸡和小兔)[创设参观动物学校的情境,有效激起学生的好奇心与参与欲望。]二、认识几个几相加1、观察例1,初步感知“几个几”⑴一共有几只小兔呢?你怎么知道的?怎么数的?(上来数)你是2只2只数的!谁有不同的方法?怎样加?(2+2+2=6)这是几个2相加?⑵那你会数一数一共有几只小鸡吗?你怎么数的?(上来边指边数)写成加法算式谁会?这是几个3相加?小结:刚才我们2只2只地数,数出了小兔的只数,3只3只地数出小鸡的只数。2、从不同方位再次感受“几个几”早操时间到了,我们去参观小动物做操吧!谁排着整齐的队伍来了?小鸭是怎么排队的呢?(5只5只排的)怎么看的?边指边板书:这一排几只(5只),第二排呢?……会列加法算式吗?(5+5+5=15)这是几个5相加?(3个5相加)谁有不同看法?竖着看小鸭又是几只几只地排的?加法算式怎样列?(3+3+3+3+3=15)这是几个3相加?刚才我们看的方法不同,先横着看,再竖着看,列出了这两道不同的加法算式,那你发现这两道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学生讨论、交流)3、比较、讨论,找共同特征――“几个几相加”谈话:我们来到了动物学校,看到了许多小动物,还列出了这4道加法算式,请仔细观察这四道算式,你能发现它们都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可轻轻读读算式,然后同桌交流交流。集体交流:得出①都是连加;②每一题的加数都一样。4、引出乘法像这样加数都一样的加法题生活中还有很多,如我班小朋友是几个人坐一张凳子,那我要数全班有多少个小朋友可以几个几个地数?算式怎么写呢?(指名边看同学边说加法,老师写2+2+2……)这样写觉得怎样?有没有简单点的方法?(有)像这些加数都一样的加法可以写成乘法,板书:乘法。[乘法知识的生长点是几个相同数的连加,通过看图按群数出鸡和兔的数量,再列加法算式计算数量,让学生对几个相同数连加有初步的感性认识。再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观察角度列式,加深学生对几个几相加算式的理解。通过对一组算式的观察,引导学生为现规律,得出共同性,使学生体验初步的比较归纳推理的数学思考方法。再通过2个2个地数全班有多少个学生,并写出加法版式,让学生体验到乘法算式重要性。]三、认识乘法⑴你在哪听说过乘法?(学生回答)小朋友都了解了一些乘法。⑵那这道加法2+2+2=6你会写成乘法算式吗?(3×2=6或2×3=6)“3”是哪来的?因为有“3个2相加”,3×2怎么会得6呢?“×”叫什么?乘号。谁会读?一起读。乘号前后两个数同加号前后的数一样,也有个名称,叫什么呢?(板书:乘数)2×3的结果6叫什么?(积)集体读。小结:2+2+2=6,有3个2相加,就可以写成3×2=6或2×3=6这两道乘法算式。⑶3+3+3+3=12你会改吗?(4×3=12,3×4=12)你们同意吗?有什么问题要问他们吗?老师有问题,“4”叫什么?乘数“4”是哪来的?积是几?积怎么会是“12”的呢?⑷下面这两题会写成乘法算式吗?同桌互相交流。⑸刚才我们写的这个这么长的加法,还没写完,课前我数了一下,要写27个2相加,这个长长的加法你会改成乘法吗?2×27或27×2积是几呢(54)?那个算式简单?小结:以后你们遇到象这样加数都一样的加法,就可以写成乘法算式了。[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教学中没有在乘法教学后直接说出,而是让学生通过比较,得出与乘法算式简便,让学生有充分体验的基础上真正感受到乘法的优点,同时形成对乘法意义的比较全面的理解。]三、联系实际,运用乘法1、看图说说有几个几,再列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⑴谈话:动物学校还有电脑房,我们去参观一下电脑房吧!每张电脑桌上都有几台电脑,有几个2台呢?4个2台加法算式怎样列?乘法算式会列吗?独立写在练习纸上,集体订正。⑵谈话:小动物们又为小朋友献上了两束花,这一束鲜花有几朵?这一束呢?有几个“5”?会列出加法,乘法算式吗?独立做,集体订正。2、先摆一摆,再列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谈话:参观了这么长时间,我们该回来了,谁来送我们了?小猴排着队来送我们了。他们是这样排的:2只排一排,排成了4排。赶快帮小猴排队。并根据小猴排的队,写出加法和乘法算式。集体评讲。小猴真调皮,他们又想这样排了:4只排一排,排2排。赶快排一下,并写好加法和乘法算式。3、游戏谈话:正在这时,动物学校来了一位不速之客――大灰狼来了。小动物们让我们救救他们,愿意救吗?大灰狼说:要是小朋友愿意同我做游戏,做对了,我就不吃小动物。什么游戏呢?听清楚,请几位小朋友上来,你们喊老狼老狼几点了,如果我说2点了,台上的小朋友就2个2个抱在一起,台下的小朋友要说出乘法算式,听明白了吗?请6人到台上,分别说2点、3点,学生活动并列式;再添上2人,分别说4点、8点、1点,学生活动并列式。[练习设计分三个层次,首先是根据图列出加法和乘法算式,接着是动手给调皮的小猴排队,然后列出加法和乘法算式,最后是通过游戏直接列乘法算式。运用已学知识和大灰狼做游戏解救小动物。这些练习设计不仅形式活泼,还能激发起学生强烈的责任感与爱心,使他们在游戏过程中获得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篇7:认识乘法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在认识几个几的基础上学习乘法的含义,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乘法算式。2.能初步用乘法概念观察现象,在与加法的比较中体会用乘法写比较简便。3.培养学生的观察推理能力和学习数学的兴趣及合作意识。教学重难点:理解几个几相加可以用乘法算,认识乘法的意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卡片、实物等,生准备20个圆片。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谈话导入。1、师:小朋友,你们喜欢自己的学校吗?今天我们一起去动物学校去参观。(演示课件)2、算式分类:(1)师:刚走进动物学校,小燕子就碰到了一个难题,它想要把这6道加法算式分成两类(播放声音),请你仔细观察这些加法算式中的加数,怎样分呢?(2)你为什么要这样分?二、认识几个几。1、难题解决了,让我们进入动物学校,看,小动物们正在活动呢!你看到了哪些小动物?2、从图中你了解到兔子有几只?你是怎样数的?为什么要这样数?(引导学生说一说兔子是几只几只站在一起的)有几个2只?(板书:3个2)3个2只是几只呢?谁能用我们学过的方法来算一算。板书:2+2+2=6 3个2是63、鸡有几只呢?你是怎样数的?为什么要这样数?(引导学生说一说鸡是几只几只站在一起的)是几个3?(板书:4个3)4个3是多少呢?你能用学过的方法来算一算吗?板书:3+3+3+3=12 4个3是124、小结。两个加法算式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师:第一个算式中加数都是2,第二个算式中加数都是3。两个算式中的加数都是一样的。也就是说,这些小动物每一堆都是同样多的,每堆有3只,有这样的4堆,我们就说是4个 3 ,每堆有2只,有这样的3堆,我们就说是3个2。5、摆一摆。像这样的几个几,你们会用手中的花片摆一摆吗?(1)请大家拿出圆片摆一摆。每堆摆2个圆片,摆4堆。看看摆了几个2?(4个2)求一共摆了几个圆片,用加法怎样列式?(2+2+2+2=)(2)再请每堆摆4个圆片,摆2堆。看一看是摆了几个4?(2个4),怎样列式求摆了多少个圆片?4+4=8(3) 请学生自己摆,自己先想好几个一堆,摆这样的几堆。先自己摆一摆。再和同桌说一说自己摆了几个几,求一共摆了几个几,加法算式是怎样的?再指名说:一堆摆几个,摆了这样的几堆,是几个几?算式是怎样的。6、动物学校的动物也摆了一些花片。小动物们一共摆了多少个花片?你是怎样看的?怎样列式?是几个几?(横着看,每排5朵,有3排,一共的朵数是3个5相加。5+5+5=15;竖着看,每排3朵,有5排,一共的朵数是5个3相加。3+3+3+3+3=15)请学生观察:这两道题的得数相同吗?为什么呢?小结:不管是3个5相加,还是5个3相加,他们的得数是相同的。三、认识乘法1、师:我们再来参观动物学校的电脑教室。一共有多少台电脑?你是怎么知道的?(我是2、4、6、8这样数出来的;我是加出来的;)根据回答板书:2+2+2+2=8,这里有几个2相加?板书:4个2相加。求4个2是多少,还可以用一种新的运算方法乘法来计算。(板书:乘法)可以写成24=8, 也可以写成42=8,带学生示范写。看了这两个算式,你有什么问题想问老师?请小朋友一起来课件上小豆夹的话,找到后互相说一说,再指名说。这个符号叫什么?(板书:乘号)2 4怎么读?(板书:2乘4)。4 2 怎么读(板书:4乘2)乘号前面的数和乘号后面的数叫什么?(分别板书:乘数)= 后面的数叫什么?(板书:积)2、这间电脑教室有多少台电脑呢?是几个2?(10个2)用加法和乘法你会列式吗?用加法算:2+2+2+2+2+2+2+2+2+2用乘法算:210或者1023、在动物学校还有一个更大的电脑教室,一共有多少台电脑呢?(显示100个2)你想用什么方法算?为什么?小结:看来求几个几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四、应用拓展。1、试一试动物学校的小动物邀请小朋友来玩长绳。每组有多少人?(5人)你能看图列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吗?独立填写69页的下面的算式。指名说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再一起读一读,比较哪种写法比较简便。2、想想做做1。小朋友们在参观中学到了不少本领,动物们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些礼物。是什么呢?师:1盒钢笔有几枝?一共有几个2枝?用加法怎样列式?用乘法呢?1束花有几朵?一共有几个5朵?先用加法列式,再列乘法算式。学生填书、汇报、交流。3、游戏:老狼老狼几点钟。教师说明游戏规则:请12位学生上台扮演小动物,台下学生一齐问:老狼老狼几点钟,老狼说2点钟,台上小朋友就2个2个站在一起,3点钟,台上小朋友就3个3个站在一起,请台下小朋友说一说台上小朋友站成了几个几,乘法算式是怎样的。请12位小朋友到台上,老狼分别说2点、3点、4点、5点、6点,学生活动并列式。师小结:小朋友们游戏做得真棒,听听大灰狼对我们说什么?(播放录音)五、沟通联系。(机动)联系欢迎牌上的算式和新课学习中的主题图(鸡和兔),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说一说这些算式可以怎样用乘法来表示。六、应用升华,巩固新知.今天我们认识了一种新的运算方法,它叫乘法。在我们日常生活种经常会碰到这种可以用乘法计算的问题。乘法在生活中应用很广泛,如,一双筷子有2根,一家3口人就用3双筷子吃饭,也就是3个2根。乘法算式是32=6 或23=6 ; 一只手有5个手指,一双手就是2个5只可以用25=10 52 = 10计算。篇8:认识乘法教案设计教学内容:义(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3页。教学目标:1.在认识几个几的基础上学习乘法的含义,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乘法算式。2.能初步用乘法概念观察现象,在与加法的比较中体会用乘法写比较简便。3.培养学生的观察推理能力和学习数学的兴趣及合作意识。教学准备: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准备小棒。教学过程:课前谈话:1.师:我姓徐,你们叫我什么老师?(生:徐老师)2.师:在我们县城的旁边有一个湖,叫什么湖?(学生哑然)3.师:河流你们知道吧,河里有------(学生开始活跃了:虾,鱼,螃蟹),还有青蛙。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两只青蛙-----学生接着说。师:越往后说越多越难,不过掌握了规律就可以很快数出。4.整理文具。一、引入新课师:今天我们一起到动物学校去参观。到动物学校可不容易。(大门上写着一些加法算式)2+3+6 5+5+54+4+4+4 9+1+63+7+8 2+2+2+2+2师:你们会吗?生口答师:大门为什么打不开呢?原来这里面藏着秘密,请你找找算式中加数特别的有哪些?生我觉得“5+5+5 ,4+4+4+4 ,2+2+2+2+2”每道算式中的加数都是一样的。二、认识“几个几”师:(出示主题图――)看,小动物们正在活动呢!图中有哪两种小动物?生:小兔和小鸡师:他们是怎样排列的?生1:小兔是两只两只在一起的。生2:小鸡是三只三只在一起的。师:如果徐老师想知道兔子有几只?你会怎样做?(这儿学生怎么回答的我没记录下来)师:如果让你数,你会怎么数?生:2、4、6师:为什么可以2、4、6数?他是几个几个数的?生1:2个2个数生2:也就是1个2,2个2,3个2.师:兔子有几只?板书:2+2+2=63个2师:如果想知道有几只鸡?该怎么数?生1:3、6、9合起来是12.生2:3个3个数师:用加法你会数吗?板书:3+3+3+3=124个3师:两个加法算式有什么共同的地方?生:第一个算式中加数都是2,第二个算式中加数都是3。师:请大家拿出小棒摆一摆。每堆摆2根,摆5堆。摆了几个2?(摆好就举手)你能写出加法算式吗?篇9:认识乘法教案设计教学要求: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把几个相同加数相加的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进一步使学生理解乘法的意义,体会加法和乘法的联系和区别。并加强看图的训练,使学生能用较完整、较规范的语言表述乘法应用题。2、使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培养学生有条理地思考的习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会把几个相同加数相加的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教学难点:乘法应用题的表述。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巩固理解乘法的意义。课件出示几组加法算式,看算式,判断是否能改写成乘法算式,再改写。5+54+3+72+2+2+23+3+3通过刚才的练习,你发现了什么?怎样将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只有相同加数连加的算式才能改写成乘法算式。改写的方法是先找出是几个几相加,再改写成乘法算式。二、乘法应用题。1、课件出示苹果图:观察图,你知道了哪些信息?每竖排有2个苹果,有4竖排,或每横排有4个苹果,有2横排。由学生根据信息提出数学问题:一共有多少个苹果?你会怎么算?A、2+2+2+2=8B、2×4=8(问:4是怎么来的?表示什么意思?2、4、8在这个算式里叫什么?看来求一共有多少个苹果其实就是求几个几相加呢?)你认为用哪种方法算比较好?为什么?:像这样求几个相同的数相加,用乘法算简便些。2、课件出示P71、7。学生独立完成。问:做这两道题,你又有什么发现?2个3相加和3个2相加,列出的乘法算式相同,结果相同。但加法算式不同,图意也不同。3、实际应用:课件出示购物:每只玩具狗5元,买3只一共多少钱?学生看图,描述乘法应用题,再列式解答。你还能提出哪些可以用乘法计算的问题?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或周围的事物,说出一些可以用乘法计算的问题,并列式解决。4、发散练习:P72、3。观察图,你能收集哪些信息?各是几个几?能列出哪些乘法算式?树:2个6、6个2、3个4、4个3人:4个2、8个1花:5个4蝴蝶:5个2板书设计:练习2个3相加3个2相加3+3=62+2+2=62×3=63×2=63×2=62×3=6篇10:认识乘法教案设计教学目的:1、让学生经历几个相同的数相加还可以用乘法计算的学习过程,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初步体会乘法和加法的联系和区别;能正确地写、读乘法算式,知道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会通过加法算得乘式的积。2、使学生在简单的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求几个相加是多少的数学问题,并根据数学问题列乘法算式的活动中,培养有条理地思考思考的习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3、使学生认识乘号,知道乘法的含义,初步掌握乘法算式读法和算式,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1、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2、初步体会乘法和加法的联系和区别。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今天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智慧宝塔,不过,要想到达最高层,我们必须找到开启每一道门的金钥匙,小朋友,你们有信心吗?一、引入新课1、让我们先进入第一层,门上写着一组算式:2+3+6 5+5+5 9+1+2 2+2+2+2 4+4+42+3+6中的三个加数相同不相同?5+5+5中的三个加数相同不相同?谁能根据加数的特点把这些算式分成两类?追问:你是怎样分的?(左边一组加数都相同,右边一组加数不相同)这些算式的相同加数是什么?有几个这样的相同加数呢?二、感知几个几相加小朋友真聪明已经得到第一把钥匙,进入第一层,现在我们要争取进入第二层啦!(1)出示例1图提问:图中几只小白兔?鸡呢?你是怎么知道的?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2+2+2=6(只),3+3+3+3=12(只)。这两个算式表示几个几相加?板书:3个2相加 4个3相加追问:这两个加法算式有什么共同的特点?(都是连加;每一题的加数都一样)(2)完成第页的试一试让学生摆小棒:每堆摆2根,摆5堆。提问:摆了几个2?求一共摆了多少根小棒,用加法怎样列式?这道算式表示几个几相加?继续要求学生摆小棒:每堆摆4根,摆3堆。提问:摆了几个4?怎样列式求一共摆了多少根小棒?三、认识乘法1、出示第2页的例题。提问:一共有多少台电脑?你是怎么知道的?请把加法算式写下来,并说一说是几个几相加。板书:2+2+2+2=8。(添加电脑图片为6个2)是几个几相加,你能把加法算式写下来吗?(添加电脑图片为10个2)现在呢?谈话:随着电脑数量的增加,求几个几相加的和,列加法算式你们感觉怎样?(太麻烦了)介绍:不要着急,有一种方法能够解决这问题。(揭示课题:认识乘法)像:2+2+2+2=8,4个2相加可以用乘法算,板书42 24 分别读作4乘2和2乘4板书: 2 4 = 84 2 = 8(乘数) 乘号 (乘数) (积)同桌同学互说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谁能说说24=8这一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2、读写乘法算式提问:6个2相加,用乘法算怎样写算式呢?10个2呢,并说说各部分的名称。3、完成课本第2页试一试(先独立完成,再评讲校对,并让学生说一说,求5个4的和是多少,哪种写法比较简便)四、练习1、完成想想做做1(1)出示第1小题图,提问:1盒有多少枝?有几盒?求一共有多少枝,就是几个几?学生填空独立完成(2)学生独立完成第2题,集体交流时着重提问这道题是求是几个几朵?2、完成想一想做做2(1) 用圆片摆一摆,每堆摆2个,摆4堆,指名回答,摆了几个几?学生独立写出一道加法算式和两道乘法算式,集体交流。(2)用圆片摆一摆,每堆摆4个,摆2堆,指名回答:摆了几个几?学生独立写出加法和乘法算式,集体交流。(3)比较一下这两种摆法有什么不同和相同的地方?3、完成想想做做3评讲时反过来让学生说一说乘法算式都表示什么。4、完成想想做做4独立完成,集体交流。五、连系实际谈话:在完成了上面的题目后,我们已经冲刺到智慧宝塔的最高层,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庆祝一下,好吧。拍手游戏要求:先让学生听老师拍手,说出是几个几,并列出乘法算式;再让一名学生拍手,其余同学说一说,最后让同桌游戏。六、总结课前思考1:因为是初次认识乘法,我们的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入手。设计时,教师采用让学生通过观察对给出的算式进行比较,从而发现算式的不同之处,这个教学环节很好,让学生初步感知了连加算式中加数相同和不同的两种情况,为下面的新知学习打下了基础。教学例题1时,可以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以学生的数学现实作为起点,激活学生认知结构中对连加的认识,并突出相同的数加,为认识乘法含义造就生长点。教学例题2时,学生看图写出连加算式不难,在学生再次注意到加法算式是4个2连加后,继续增加电脑的台数,如果是5个2相加呢?6个2相加呢?10个2相加呢?50个2相加呢?100个2相加呢?这时写加法算式多麻烦啊!有没有更巧妙的方法计算电脑的数量呢?应到学生思考得出用乘法表示。这样既可以引出乘法的意义和必要性,还可以得出乘法的读写等。课前思考2:加法是旧知识,通过观察加法算式的不同导入到乘法的学习是在旧知识上的迁移。利用旧知识和经验去发现和解决新问题是孩子学习数学的常用方法,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一点。本课导入部分的设计就基于此。教学中要抓住几个几,让学生体会加法和乘法之间的关系,同时通过计算感到,连加的次数越多,计算所花的时间就越长,从而产生探索新方法的欲望。另外在课堂中要充分发挥孩子的主体作用,多让孩子说和做,要让他们真正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课前思考3:抓准新旧知识的联系,促进学生学习的正迁移.本节教学内容与相同加数连加有着相互依赖的关系,是在认清相同加数和相同加数的个数的基础上引发出来的,因此再现和再强化相同加数连加是十分必要的,教师在新课前可设计如下准备题:(1)出示:5+4+5,5+5+5(2)出示:5+5+5+5+5+5这些算式写起来比较长,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种新的简单的方法来表示它.(板书课题)通过准备题,使学生进一步建立起相同加数的概念,掌握相同加数连加式题的特征,并能初步认识到:相同加数连加,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从而为学习乘法做了孕伏。(2)加强直观,借助演示、操作,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掌握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例题的处理要借助卡片(红花卡片、正方形卡片和圆形卡片)的直观演示、操作来达到初步理解乘法意义的目的。具体可采用以下程序:演示操作--列连加算式--找出相同加数的个数--写出乘法算式,并指导算式的写法、读法和定义,并认识号。认识乘法算式要通过教师的直观演示、学生实际操作、认真的观察分析来完成。课后反思1:1、由于学生是初次认识乘法,因此很难体会到乘法计算的简便。如果在教学中轻描淡写地一笔带过,在学生的头脑中也就如流行般转瞬即逝,不会有强烈的感受。在教学中,我们通过对电脑一例的拓展提问,使得学生强烈感受到乘法算式的简便,也初步感受到学习乘法的必要性。2、在教学中,我发现有部分学生多乘法结果的由来比较混淆,有的同学甚至会把4乘2算成4加2,因此教师在处理这部分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考虑加法算式2+2+2+2=8,为了简便,我们把这样的4个2相加表示成乘法4乘2或2乘4,其加法和乘法的计算结果是一样的。课后反思2: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觉得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收获:(1)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几个几。首先组织学生按群数出鸡和兔的数量,列出连加算式,对几个相同数连加有初步的感性认识;再让学生人人动手操作圆片,将刚刚形成的感性认识加工成表象,在亲自操作中体验几个几;然后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花片,分别列式求数量,在比较中进一步理解几个几的实际含义。教学中,学生通过看图数数 操作体验 比较感知,在鲜活的具体情景中初步建立起几个几的表象。(2)在现实问题中引入乘法。通过解决一共有多少台电脑这个实际问题,在数数、连加等方法后,自然引出乘法,让学生了解乘法产生的背景。至于乘法各部分名称、读写方法等数学事实,让学生通过看书自学和交流来解决。数学概念的教学容易陷入枯燥灌输的泥潭,只有赋予抽象概念一实际含义,并发挥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和学习方法基础,通过学生自学、讨论、交流,形成学习共同体,培养学习兴趣和合作意识与共享精神。(3)在强烈反差中感知求几个几用乘法写比较简便。由于学生是初次认识乘法,再加上未系统学习乘法口诀,学生暂时尚不能体验乘法计算的简便。教学时通过创设对比强烈的情境,从4个2到8个2,再到100各个2,让学生实际列式并数一数、写一写,让学生在具体的数和写的过程中体会到求几个几是多少,有时用乘法写算式比较简便,为今后进一步感受学习乘法的必要性打下基础。课后反思3: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以学生的数学现实作为学习起点,激活学生认知结构中对连加的已有认识,并突出相同数的连加,为认识乘法含义造就生长点。课中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进一步理解几个几相加,再通过增加电脑的台数,来列加法算式,让其体会出比较麻烦从而引出对于几个几相加我们可以用乘法来计算,进一步完善对乘法的认识。课中参插的练习让学生从直观中体会乘法的含义,引导学生根据加法算式的和推得乘法算式的积,进一步沟通加法和乘法的内在联系。让学生从复习旧知识的过程中发现问题,从而产生解决新问题的冲动或愿望,继而探索新方法的过程,就是一个探索学习的过程。(本课一开始让学生在练习连加的时候发现有些算式的加数是相同的,从而引入几个几的概念。继而把几个几写成加法算式的过程中发现个数多写成加法就比较麻烦,从而产生用新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的欲望。即进入了新课的学习。新课程要求孩子能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本课乘法的出现是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作为一种迫切的需要出现的,因此也就成为了孩子的一种内需,而学习乘法的过程对孩子来说是主动的,积极的。教学中孩子从图到加法算式,再到乘法算式,又从乘法算式追溯到加法甚至图,同时用自己的语言来进行表述,就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探究的过程,就是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篇11:认识负数教案设计参考认识负数教案设计参考教学内容六年级(下册)第1~3页的例1、例2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了解正数与负数是实际生活需要的,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会初步应用正负数来表示相反意义的量。2、数学思考:通过正负数的教学,培养数感,渗透对立、统一的辩证思想。3、问题解决:通过正数、负数的学习,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情感态度:从实际问题引入正数、负数,然后通过实例巩固,让学生感知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难点在现实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的意义;用正负数描述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自主创造,初知正负数1.情景引入。用最简捷的方式记录这些信息。(师叙述,生记录。)①1路公共汽车在昆山宾馆站上来2位乘客,到亭林站下去2位乘客。②本学期咱们五年级转来25名新同学,转走16名同学。③小明妈妈投资股票,四月份赚了6000元,五月份亏了元【设计意图:以现实生活素材为教学切入口,创设一种具体的生活情境展开教学,凸现数学知识源于生活的理念。同时,在记录数据的过程中,让学生因为需要而思考,因为思考而创造。】2、揭示课题+2、-2前面的+叫做正号、-叫做负号,正号和负号与以前学的加减号写法相同,但表示的意义却有所区别。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用正数和负数表示意思相反的量。二、沟通联系,再识正负数1.教学例1(1)情景呈现。师:五(2)班的孩子,刚在外面上完一节体育课,外面可真热呀!(课件出示32℃温度计),下课后他们喜滋滋地吃起了冷饮(出示0℃),这些冷饮是工人叔叔从冰库里搬出来的(出示温度-23℃)【设计意图:利用信息技术资源丰富、时效性强的特点,改变教材中提供冬天气温的例题,使学生的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多彩】(2)师:这三种温度各是多少?根据刚才的学习,可以怎样表示这些温度?板书:0℃、+32℃、-23℃哪种温度最高?(3)师:在读出刚才三个温度时,要注意看清什么?小结:要找准0℃,它正好是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分界点。零上温度可以用正数表示,零下温度可用负数表示。【设计意图:让学生先读数,再说说读数后的感受,培养了学生的数感。】2.归纳正数、负数和0的关系。师:瞧,黑板上有这么多正数、负数朋友了,谁来把他们分一分?归纳: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完成板书:负数正数)。二、读读写写,掌握正负数1.读两个海拔高度,请同学们互相读一读。2.读温度,先自己读一读,你们会把这些温度从高排到低吗?3.写几个正数和负数【设计意图:充分挖掘习题功能,在展示学生个性化表达的同时,巧妙地运用信息化环境,引出正数和负数的对应关系,体会正数和负数时无限的】三、链接生活,应用正负数1.提问:在生活中你们遇到过用正负数表示的事情吗?(1)存折(课件展示)师:这里的-600是什么意思?(2)刘翔在美国尤金精英赛中,110米栏的成绩是13.23秒,当时赛场风速为每秒-0.4米。讨论:风速怎么会有负的?如果风速是+0.4米,你认为比赛的成绩会怎样?2.多媒体介绍负数的产生史。【设计意图:把数学知识从课外移入课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课余知识】教材分析:负数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自然数、并初步认识了分数和小数的基础上,结合熟悉的生活情景,来初步认识负数。学习这部分内容,可以拓展学生的数概念,培养数感,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提高学生运用数学认识世界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材是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用气温和温度计这两个熟悉的情境,意在让学生感受负数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并没有复杂的概念与计算,知识层次比较浅。篇12:认识绿色食品教案设计参考活动目标1、认识绿色食品标志,知道绿色食品是纯天然、无污染的健康食品。2、使幼儿知道只有有了干净的水源、环境,纯净的空气,才会生产更多的绿色健康食品。3、激发幼儿初步的环境保护意识。活动准备ppt课件:绿色食品活动过程一、课件演示1、请幼儿仔细观察标志上的图案,说说像什么?2、了解绿色标志的.意义绿色食品标志图形由三部分组成,即上方的太阳变体,下方的植物叶片和中心的蓓蕾,分别代表了生态环境、植物生长和生命的希望。三部分共同构成了一个正圆形,意为保护、安全。3、讨论:什么是绿色食品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4、绿色食品的特征无污染,安全,优质,营养。5、幼儿操作:绿色食品、非绿色食品分类。找一找,把绿色食品放在一个筐里,把非绿色食品放在一个筐里进一步加深对标志的认识。二、了解绿色食品的生产标准1、观看课件讲述:怎样才能生产出绿色食品?在生产、加工过程中按照绿色食品标准,禁用或限制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肥料、添加剂等生产资料及其它有害于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的物质,并实施“从土地到餐桌”全程质量控制。2、说一说这些地方生产出来的东西能不能加工成为绿色食品?(1)奶牛在黑烟冲天的工厂旁的草地上吃草,提问:这里的牛奶、牛肉能否加工成绿色食品?为什么?说出你的理由。(2)农田里用脏水浇灌,旁边也有黑烟。提问:这农田里生产的东西能加工成绿色食品吗?为什么?(3)山清水秀风景地。提问:这里的牛奶、牛肉能否加工成绿色食品?为什么?3、只有有了干净的水源、纯净的空气有了树木、草地的保护才会生产出更多的绿色食品,我们就可以吃到更多的绿色食品,身体才会更加健康。三、怎样创造绿色环境1、讨论:在我们身边有哪些环境被污染的现象?我们应该怎样做呢?2、争做绿色小卫士幼儿相互交流,把自己的想法和同伴说。引导幼儿相互交流为保护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的想法。篇13:认识天气教案设计认识天气教案设计活动目标:1、了解气象知识,萌发乐意关注天气的兴趣。2、在交流讲述中,感受天气变化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活动准备:ppt,统计表格活动过程:一、交流天气(价值点:了解一些常见天气及其图标。)提问:(出示“天气”两字)你们认识字吗?这是什么字?关键提问:你们知道哪些天气?追问:(教师点击出天气标志)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天气?你从哪里看出来?(重点讲解雾霾和沙尘暴的标志)小结:这些就是我们经常会遇到的一些特殊的天气情况。二、天气预报(价值点:知道天气预报的组成和出处。)关键提问:你一般可以从哪些地方了解这些天气情况?(可共同找报纸上的天气预报)小结:原来电视上、手机上、报纸上、电脑上、以及生活中的许许多多的地方都能了解到天气预报。关键提问:天气预报会播报哪天的天气?有哪些内容?小结:报纸上、电视上播报的都是今天的、明天的以及未来几天的天气,所以才叫天气预报。提问:为什么我们要预先知道未来几天的天气呢?小结:不同的天气我们需要做不同的准备,了解天气预报跟我们的'生活有很大的关系。三、幼儿操作(价值点:体会天气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关键提问:天气情况的改变会影响我们的生活,(出示表格)这张表上有什么?引导语:左边一排是各种天气,上面是很多物品,这张表是在问你这些天气要带上面的哪些物品,要带的在物品的下面打钩。四、统计结果(价值点:交流自己的想法,进一步体会天气与人们生活的关系。)1、教师用举手的方法统计结果。引导语:这是老师的统计表格,请你看好自己的小格子。2、根据结果提问幼儿选择的理由。小结:答案没有规定,只要是适合的、需要的都是对的。五、活动延伸(出示中国地图)提问:如果我要去北京、***、海南岛旅游,我的包包里需要带哪些物品?请你回家了解一下这几个地方的天气,明天来告诉我。【《认识自己》教案设计】相关文章:1.《认识长方形》教案设计2.认识工具教案设计参考3.认识un教案设计4.3的认识教案设计参考5.第一册认识时间教案设计6.认识近似数教案设计7.倍的认识教案设计8.认识倒数的教案设计9.认识多边形的教案设计10.认识图形的教案设计
数学五年级分数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数学五年级分数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数学五年级分数教案1  教学内容:  教材第27~28页的内容及练习。  教学目标:  1.借助实际操作和图形语言,理解一个数除以分数的意义和基本算理。  2.掌握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培养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掌握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法则推导过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激趣揭题  1.猜一猜:有4个苹果,每人得到2个,1个,1/2个,你知道这三 次分别是几个人分苹果吗?  2.引入并板书课题:分数除法(二)  设计意图:设疑激趣。 明确目标。  二、扶放结合 探究新知  1.分一分,引导感知一个数除以分数的意义。  2.画一画:引导完成27页的画一画,理解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3.引导完成28页的填一填,想一想,你发现了什么?  4.引导归纳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 理解一个数除以分数的意义。 总结归纳计算法则。  三、反馈矫正  出示P28的试一试。  1.统一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  2.指导完成P28练一练的1~4题。  四、小结评价 布置预习  1.引导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布置预习: P29 分数除法(三)  板书设计: 分数除法(二)  4÷1/2=4×2=8 ;4÷1/4=4×4=16  一个数除以分数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 一个数除以分数,等于乘这个分数的倒数。数学五年级分数教案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比较熟练的地进行计算。  (2)使学生掌握带分数加减的验算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通过,使学生形成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难点:比较熟练的地进行计算带分数加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具、学具准备  教学过程  备 注  一、基本训练  1、谈话揭题:我们已经基本掌握了带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这节课畸来进行带分数加减法的练习,通过练习比一比,看谁掌握得更好。揭题:带分数加减法练习。  2、口算。(指名口答)  5/6+21-4/53+1又1/42又3/4-0  4-5/910+1/109又3/8-51又1/12+1/6  3、结合上面的口算题,说说带分数件加减法的特点,导出练习内容。  二、算法,形成技能。  1、出示练习题。  2又5/6+3又2/93又2/5?2又9/10  5/8+6又7/1245/6?2又2/3  (1)学生计算,指名板演。  (2)反馈计算思路,方法。  (3)引导学生检验计算方法结果,各组完成一题。(指名板演验算)  (4)反馈验算方法,比较各种方法的异同,引导学生养成估算的习惯。  2、请用验算的方法检验下列计算是否正确合理,错误的请指出错在哪一步,并改正。  (1)4又1/10-2又2/15=4又3/30-2又4/30=3又30/30-2又4/30=1又26/30=1又13/15  (2)8又7/9+1又5/18=8又14/18+5/18=9又19/18=9又1/18  (3)3又4/5-2又1/10=3又8/10-2又1/10=2又18/10-2又1/10=17/10=1又7/10  (4)5-3又11/12=5又12/12-3又11/12=2又1/12  3、回顾已学的带分数减法,结合计算解题思路.  (1)谈话回顾带分数的计算方法.  (2)结合具体题目计算,小组合作商讨带分数减法计算时的思考过程.。  4又3/20-1又9/20、3又1/6-2又5/9  教学过程  备 注  (3)反馈、教师点拨  (4)学生阅读课本第135页第4题。  设问思考:有没有什么要补充。(增加验算这一环节)  (5)根据这一计算程序,学生独立完成练习。  5又3/16?2又13/248又7/9?1又5/18  (6)同桌相互检查评改。  三、应用练习  1、列式计算。  (1)3比1又5/9多多少?  (2)1又4/5比2/1/3少多少?  (3)比4又7/8多1又3/4的数是多少?  (学生列式计算;反馈说说列式依据,并谈谈计算过程)  2、应用练习。  (1)一袋面粉重25千克,吃掉20又3/8千克,还剩多少千克?  (2)南京长江大桥建成前,火车轮渡过长江需要2又1/12小时,现在过大桥只用1/4小时。火车过大桥比轮渡可以节省多少小时?  四、课堂  师生谈话:这节课我们主要进行了带分数加减法的一些练习,通过练习,你对带分数加减法的哪些要求更加明确了?  (应包括方法方面、对结果处理方面)  五、课堂作业  1、同桌相互出题,交换计算并评改。  2、《作业本》  通过练习,学生掌握了带分数加减的验算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使学生形成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数学五年级分数教案3  知识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用所学知识解答有关百分数问题的方法。  能力目标:进一步提高学生解答百分数应用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爱学习,愿意合作。  教学重点、难点:  进一步学习用方程和用算术方法解决百分数除法应用题的方法。  教学策略:  引导学生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找出等量关系式,再根据乘除法的关系列出除法算式,或者直接根据关系式列方程解答问题。  教学准备:写有试题的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说一说,你掌握了有关百分数的那些知识。用方程解答分数除法问题的步骤是怎样的?  二、练习  1、复习百分数、小树、分数间的互化方法。在填写表格中的空格,对学困生进行辅导。  2、做第2题,用颜色涂出62.5%要指导学生把百分数化成分数再涂。  3、做第3题,要学生说出命中率的含义,再求命中率。  4、做第5题,先提问:百分号前面保留一位小数,应除到哪一位?并指导学困生练习除。  5、做第6题,先让学生估计一天中睡眠时间有几小时,在校时间有几小时,一天共有几小时。再实际算一算。  三、。  谈一谈自己的收获,说说自己有什么新的发现。  板书设计:  练习六  把百分数化成小数:62.5%=625/1000=5/8  命中率:命中的次数占射击总次数的百分之几。数学五年级分数教案4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理解同分母分数加法的算理。  2、掌握同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熟练地计算。  学情分析  学生在掌握整数加法的基础上,探索同分母分数加法的过程,理解同分母分数的计算法则。  重点难点  1、分数加法的意义。  2、能正确进行同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  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创设情境  1、(录音内容)我是妮妮,今天想请哥哥、姐姐帮我一个忙。我妈妈烙了一张饼,爸爸把它平均分成八份,爸爸吃了八分之三张饼,妈妈吃了八分之一张饼,我想知道爸爸、妈妈一共吃了多少张饼呢?谁要是能帮我,就奖给大家一个赞,我先谢谢哥哥、姐姐了。  2、师:同学们,能帮助小妹妹吗?那怎么列式(板书式子),今天就让我们共同学习同分母分数加法。  活动2【讲授】学习目标  1、理解、掌握同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法则。  2、能正确进行同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  活动3【活动】提示预习内容,学生自主学习  1、自主探究、小组讨论:  (一)师: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四个人的智慧,一定是很大的,下面就让我们小组合作来探究同分母分数加法。  (二)学生先自主学习,再小组讨论  (三)学生讨论,师个别指导  (讨论中鼓励学生大胆提出个人见解,提示可以借助辅助工具来解题。)  2、汇报交流  生1:同学们,下面由我来代表我们组跟大家分享我们组的做法,大家请看,我是把这张长方形纸当成妈妈烙的饼,我也把它平均分成8份,爸爸吃了3份,我把它折回去,妈妈吃了1份,我也把它折回去,还剩4份,吃了也就是4份,占整张饼的八分之四,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也就是二分之一。  生:老师,我想对赵红俐的讲解做下点评,你的想法真奇特,能想到加法的逆运算减法来解决问题,你真棒,希望在以后的学习中你能继续发挥你的聪明才智。  生2:大家请看,我们组是用折纸法,我把这张圆看作是妈妈烙的饼,我把它对折三次,平均分成8块,这3块是爸爸吃的,也就是八分之三,这1块是妈妈吃的也就是八分之一,一共吃了4块,也就是八分之四,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也就是二分之一。  生3:我来为大家讲解说意义的方法,大家请看,我是把这张饼看作单位“1”,把它平均分成8块,爸爸吃了3块,相当于吃了这张饼的八分之三,妈妈吃了1块,相当于吃了这张饼的八分之一,两个人共吃了4块,也就是这张饼的八分之四。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也就是二分之一。  生4:我们组是用画线段的方法来解答的,我是把一条8厘米长的线段看成是妈妈烙的饼,把它平均分成8份,这3份是爸爸吃的,用来表示八分之三,这1份是妈妈吃的,用来表示八分之一,一共吃了4份,也就是八分之四,请大家注意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也就是二分之一。  生5:我们组是用画图法来解决的,我是把一张正方形纸看作是妈妈烙的那张饼,把它平均分成8块,爸爸吃的3块,我是用蓝色表示的,妈妈吃的1块,我是用红色表示的,爸爸、妈妈一共吃了4块,也就是八分之四,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也就是二分之一。  生6:我们组是用切割法来解决的,请八位同学来帮我完成,请大家手拉手紧密的围成一个圆,我把这个圆平均切成8块,这3块是爸爸吃的,这1块是妈妈吃的,一共是4块,也就是八分之四,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也就是二分之一。  生:我想对陶梦如的做法做一下点评,你的想法很新颖,但在日常的应用中不实用,我建议你可以用小棒来代替人。  生:我觉得小棒易丢,也不实用,可以用手指来代替小棒,因为手指不会离开我们的身体。  生:我觉得手指算小数可以,假如就没法算了,我觉得还是画图比较好。  生7:大家请看表示3个,表示1个,它们两的分数单位都是,所以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也就是二分之一。  生:刚才大家用这么多方法来探究同分母分数加法,那到底该怎样计算同分母分数呢?  生:同分母分数相加,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计算的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师:同桌互记计算法则。  活动4【练习】能力提升  师:在阿拉伯流传这样一句话:“无论你有多少知识,假如不用便是一无所知”,谁能结合本节课的内容,出几道题考考大家?数学五年级分数教案5  教学目标和要求  1,借助实际操作和图形语言,理解一个数除以分数的意义和基本算理。  2,掌握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重点  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一个“分一分”的活动。  1,出示:第27页的情境图。  从整数除以整数到整数除以分数,借助除法的意义和图形语言,体会“除以一个数”与“乘这个数的倒数”之间的关系。  2,创设自主的探索空间,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与思考,发现知识的内在联系,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的机会,更主要的是教会学生一种学习的方法。(即分数除法的意义可联系整数除法的意义进行学习)  二,画一画。  1,让学生画图个观察,分析图中反映的数量关系  2,学生体会分数除法的意义和算法。  三,填一填,想一想。  让学生观察、比较、从而发现问题中蕴藏的规律。(进一步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  四,试一试。  学生巩固对除法计算的理解,重点引导学生先约分再乘,这样算比较简便。  五,练一练。  1,第28页第2题,利用分数除法解方程,既应用了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又为今后用方程解决问题进行铺垫。  2,第28页第3题,利用分数除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给学生交流的空间。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说解题的思路。  3,第28页第4题,让学生计算、观察、引导动用自己的语言交流:当除数分小于、等于、大于1的时,商与被除数有怎样的关系?数学五年级分数教案6  目标  使学生掌握最简分数能或者不能化成有限小数的规律,培养学生的判断和推理能力。  教学及训练  重点  掌握最简分数能或者不能化成有限小数的规律。  仪器  教具  教学内容和过程  教学札记  一、复习  1.让学生说一说怎样把下面的小数化成分数。  1.250.20413.480.109  2.把下面的分数化成小数  16  二、新课  1、教学例3  教师出示例3,提问:例3中各分数的分母与例2的有什么不同?怎样把这些分母不是10、100、1000......的分数化成小数?  教师把例题中的分数按照书上的顺序从上到下写出来。  教师:我们先看怎样把化成小数,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数的分子相当于除法中的什么?分母相当于除法中的什么?那么以写成什么?  教师在3/4的右面板书:=3÷4,并提问:3除以4你们会做了吗?  然而让学生依次把这些题做完,当做到最后两题时,教师可提醒学生按照题目的要求,用约等号和近似数分别表示出它们的近似值,再引导学生出分数化成小数的一般方法,并让学生把教科书第109页上面的法则读一遍,同时指出例题中把分数改写成除法算式,目的是强调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计算熟练以后这一步可以省略不写。  2.教学最简分数能或者不能化成有限小数的规律。  我们把每个分数的分母分解质因数(如下)。  4=2×225=5×540=2×2×2×5  9=3×314=2×7  引导学生想出: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母中只含有质因数2和5,如果分母中含有2和5以外的质因数,就不能化成有限小数。  然后教师归纳成书上的结语,还要向学生指出:看一个分数能不能化成有限小数,首先要看这个分数是不是最简分数,不是最简分数的,要把它约成最简分数后再运用这一规律来判断。  2.做书上第109页下面”练一练“中的题目  让学生先直接运用规律判断,并说一说判断的依据,再把分数化成小数来验证。  三、课堂练习  做练习二十一的第5-10题  1、第5题,让学生自己做,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辅导。  2、第6题,让学生独立做,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这些分数化成的小数之间有什么联系,使学生发现只要记住等于0.5就容易想出等于0.25(0.5的一半),也容易想出等于0.75(3个0.25),等于0.125(0.25的一半)等等。  3.第7、题,让学生先直接判断,再抽出两个分数化成小数来检验判断的是否正确。  4.第8、9、题,让学生独立做,教师巡视,检查学生化成的小数对不对,订正时指名说一说哪些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哪些分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  6.第10题,提示学生如果能直接看出谁大、谁小可以直接判断,如果看不出来,就要把分数化成小数或者把小数化成分数再进行判断,哪种简便就用哪种方法,订正时指名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判断的,对运用简便方法进行判断的同学,要给予鼓励。  四、  教师:能化成有限小数的最简分数有什么特点?怎样判断一个最简分数能不能化成有限小数?数学五年级分数教案7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引导学生利用转化的思想和方法探索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培养学生检验的学习习惯。  2.问题解决与数学思考  培养学生积极动脑、自主探索的精神,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  教学重难点  运用转化思想探索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谈话激趣:同学们,我们的城市现正在创建卫生城市,每个居民都要为建设文明、卫生的城市贡献自己的力量,那我们能做些什么呢?  2.引入新课:我们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不随便扔垃圾。我们应该怎样处理生活垃圾呢?一般情况我们把垃圾分为四类(课件出示例1的垃圾分布图),其中纸张和废金属可以回收再利用,从而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  二、探索新知  1.学习异分母分数加法  (1)采集信息  问:从这个表上,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指名两三名学生回答)  (2)处理信息  问: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怎样列式?能说说计算过程吗?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口答,教师根据需要在黑板上板书)  (3)探索方法  解决问题:纸张和废金属等占生活垃圾的几分之几?  ①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列式计算。  ②观察比较:这个算式和我们以前学习的分数加法有什么不同?  (板书课题: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③思考方法:你能想办法把它变成我们学过的知识进行计算吗?  ④小组内讨论怎样变成学过的知识  ⑤学生展示汇报,教师有选择地板书。  学生的`方法可能会有化成小数计算、画图计算、先通分在计算等方法。  (4)教师总结  同学们说的方法都是要先把单位统一,然后再相加。具体请看――(课件动态演示通分的过程。)  (5)自主选择二次探究,方法择优  请同学们选择你喜欢的方法计算,看谁算的又对又快!  + = + = + =  引导择优:你们都是用什么方法计算的?为什么不用化成小数的方法、画图的方法?能不能找到一个都通用的方法?  提问小结:谁能说说异分母分数加法怎样计算?  2.自主学习异分母分数减法  (1)教师启发引导:我们已经解决了纸张和废金属等占生活垃圾的几分之几。你能计算出危险垃圾多还是食物残渣多?多的占生活垃圾的几分之几?  (2)学生独立解答,同桌交流。  (3)集体订正,指名说说计算过程。  3.教师引导学生总结  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我们首先应该怎么做?再怎么计算?  三、深化应用  1.刚才我们提出的问题只解决了两个,剩下的问题中选择一个你最感兴趣的问题来解答吗?  学生选择问题,独立解答问题后交流订正。  2.完成书第95页做一做第1、2题。  3.深化应用:练习二十四第2、3题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第2节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第2课时(练习课)数学五年级分数教案8  教学目标  (1)掌握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一般方法。  (2)能正确,合理地进行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培养仔细观察,认真分析的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难点:正确,合理地进行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教具、学具准备  教 学过程  备 注  一、复习铺垫  1、判断下列分数中哪些分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把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化成有限小数。  1/83/44/57/259/122/3  1/68/157/167/3312/159/13  2、把下面各小数化成分数:  0.010.750.969.8  2.053.132.223.375  二、教学新知、揭示课题  1、出示课题《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2、出示例1。  计算1又3/4-.045+3又2/5  (1)尝试(用两种方法计算)  (2)投影片反馈  解法1:把小数化成分数计算  1又3/4-0.45+3又2/5  =1又3/4-9/20+3又2/5小数化分数  =1又15/20-9/20+3又8/20通分  =4又14/20计算  =4又7/10约分  解法2:把分数化成小数计算  1又3/4-0.45+3又2/5  =1.75-0.45+3.4分数化小数  =4.7  (3)讨论比较后教师。  A、进行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时,往往把分数化成小数或把小数化成分数计算。  B、在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中,当分数能化有限小数时,通常是:  教学过程  备 注  把分数化成小数计算比较方便。  (4)巩固  0.38+3.59-1又2/53又7/20-1又9/10+2.415  在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中,如果遇到分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时,又怎么办呢?  3、出示例2。  计算3又5/6+4.25-2又5/8  (1)审题:确定采用什么方法计算?  (2)试做。  (3)投影反馈。  小数化分数做:  3又5//6+4.25-2又5/8  =3又5/6+4又1/4-2又5/8  =3又20/24+4又6/24-2又15/24  =5又11/24  (4)讨论后:  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中,如果分数不能化有限小数时,要把小数化成分数计算。  (5)巩固练习  4.2+2又1/6-3.152又2/3-0.75+1又1/2  三、归纳  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计算时要认真审题:根据题目中的具体情况,先判断把分数化成小数,还是把小数化成分数,如果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的,通常把分数化成小数计算比较简便,如果分数不能化有限小数的,可以把小数化成分数计算,这样才能使计算既正确有迅速。  四、综合练习  1、判断。  下列过题怎样计算正确又迅速:为什么?(化分数做还是化小数做)  0.2+1/4-0.39.8-1又5/16+1又7/24  3/7+0.25-2/312+4.375-6又5/12  2又4/5+78.02?70又3/85/6?0.42+1又1/4  2、练一练:  2又1/3-(0.75+7/10)  3、投影反馈  五、作业布置。《作业本》  学生都能掌握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一般方法。但在实际计算练习中,正确,合理地进行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还有部分学生不够, 对学生出现的这种情况今后还要多提醒和训练。数学五年级分数教案9  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除以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通过实践活动和自主探究,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一系列“自主探究----得出结论”的过程,体验其中的成就感,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分数除以整数计算法则的推导过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长方形纸等。  教学过程:  一、旧知复习,蕴伏铺垫  复习时我安排了两道练习,引发学生记忆的再现,为学生选择原有知识中的有效的信息做好铺垫。  1、展示问题:  (1)什么是倒数?  (2)你能举出几对倒数的例子吗?  (3)如何求一个数的倒数?  2、展示多媒体:笑笑和淘气去买白糖。  问题1:他们每人买了两袋白糖,一共买了多少袋白糖?  问题2:这些白糖一共重2千克,每袋白糖有多重?  问题3:如果笑笑家15天吃完一袋白糖,那么平均每天吃多少千克?  二、创设情境,理解意义  展示多媒体:把一张纸的4/7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1、利用准备好的纸,先把纸平均分成7份,再涂出其中的4份,然后再将这4份平均分成2份,将其中1份涂色,最后看看涂上色的这部分占整张纸的几分之几。  2、汇报  三、大胆猜想  学生通过操作,明白2/7是怎样得到的。那么到底应该怎样计算分数除法呢?让学生大胆猜想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学生根据刚才的推理,很容易得出“分母不变,被除数的分子除以整数得到商的分子”的计算方法。  四、再次探究  1、学生很快发现有些算式是无法用以上结论计算出来的,如4/7÷3,分子4除以3是除不尽的。  2、让学生动手分一分、涂一涂,然后再让他们进行小组交流。  3、得出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除以一个整数(零除外)等于乘这个整数的倒数。  板书: 分数除法(二)  除以一个整数(零除外)等于乘这个整数的倒数。数学五年级分数教案10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在操作活动中,探索并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  3.能解决简单的分数乘整数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会用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真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分析和解决分数乘整数的实际问题。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  学生学习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  一,复习整数乘法的意义  1.什么叫整数乘法?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2.出示题目,学生进行计算  (1)6+6+6=6×3  二、新授:  1、出示题卡  1个图案占一张彩纸的1/5,3个图案占这张彩纸的几分之几?  2、引导学生用涂一涂加法计算,乘法计算三种分式来解决问题。  学生回忆整数乘法,并回答什么叫整数乘法。  1、学生仔细阅读题卡,理解题意否,列式计算。  2、学生交流各自计算的方法。  3、全班进行交流。  ++==  3×=++==  通过复习整数乘法的意义,过渡到分数乘法的意义,学习易于理解。  在交流各自的语言地理学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是相同的,即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  学生学习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  三、涂一涂,算一算  (1)2个3/7的和是多少?  (2)3个5/16的和是多少?  四、练习巩固  1、5个3/8是多少?  2、4个2/17是多少?  3、6个3/25是多少?  学生打开教科书,选涂一涂,再列式计算。  学生审题后,涂一涂,再列式计算。  ×2=  全班交流  5/16×3=5×3/16  =15/16  学生独立完成在作业本上  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分数乘整数的定义,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寸步体会“分数乘整数,分子和整数相乘,分母不变”的道理。数学五年级分数教案1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2)通过练习,使学生能根据数据特点迅速、灵活地进行计算,提高计算能力。  (3)在形式多样的练习中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难点:  教具、学具准备  教 学过程  备 注  一、基本训练  1、先判断下列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能够化成有限小数的请化成小数。  1又1/252又2/73/817/20  1又5/124又3/43又7/9  2、口算  4.2+1又3/101又3/4-0.10.7+1/43又3/5-3.6  1又1/2-1.52.5-7/100.5+1/31/3-0.2  (1)指名口答  (2)师生共同回顾分数、小数混合运算时的一般考虑方法。  二、组织练习,强化技能  1、比较训练。  小组竞赛:用不同方法计算下列各题。  10又3/4-(3又9/20+2.15)6.875+(4.5-1又2/3)  (1)分小组进行练习,两组统一策划能够小数完成,另两组统一分成分数完成,看哪一组做得即对又快。  (2)质疑:为什么第一题中有两个分数,但却统一成小数做比较容易;而第二题中有两个小数,却只能统一成分数后进行计算?  2、进一步练习:你西黄怎样做就怎样做。  2又1/6+3.75-1又8/98-(3又2/25+0.05)  (1)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2)反馈评改。  3、谈话小结,强调灵活、合理地选择方法。  4、简便计算。  (1)教师说明第一次竞赛的不合理性,导出自由竞赛。  (2)自由竞赛:完成下面题目,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0.24+9/16+0.766.94-(4.94+1又3/7)  4又9/10-1又8/25-0.684又7/12+(5.039+2又5/12)  教学过程  备 注  A、学生自由完成。  B、教师巡视,发现典型算法指名板演,有不同做法同学可自由板演。  C、比较各种方法的异同,请学生说明理由。  (3)质疑:通过以上练习,你发现了什么?  (我们要注意观察数据特征,灵活、合理地选择方法,可以使计算变得简便)  三、应用练习,形成应用意识。  谈话导入应用练习。  解方程:  2又2/15+X=4.2X-5.75=3又11/20X+2.9+5又1/2=10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评改)  四、课堂小结  师生谈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对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有了什么新的知识?请谈谈你的看法。  五、课堂作业  1、解方程。  X+1.125=3又1/66.5-X=2又4/9  X-(1又2/3+4.25)=5/12  2、应用题  (1)糖厂第一天生产红塘28又3/5吨,第二天比第一天少生产1.8吨。两天工生产多少吨?  (2)一个工程队修筑一条14.2千米长的公路,第一周修了4又1/3千米,第二周比第一周多修0.8千米,还有多少千米没有修?  学生根据数据特点迅速、灵活地进行计算这方面还十分的欠缺。所以,今后还要对学生加强这方面的培养。数学五年级分数教案12  学习内容:  课本第97页例1及“做一做”,第99页练习十九第1、2、3题。  学习目标:  1.我会用分数与小数的关系,把小数化成分数。  2.我能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  小数化分数的方法。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请大家回忆一下,说说小数的意义是什么?本节课,我们一起学习分数和小数的互化,怎样把小数化成分数?  二、合作探究、检查独学  1.自学例1,小组合作交流  用分数表示:  用小数表示:  这两个结果有什么关系:  2.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怎样把小数化成分数?应注意什么问题?  ①我的想法:  ②完成课本97页“自己试一试”三个填空题。  3.小组代表展示、汇报  4.总结升华  5.我能行:“做一做”把下列小数化成分数。  0.4= 0.05= 0.37=  0.45= 0.013=数学五年级分数教案1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有效的数学活动,使学生理解真分数、假分数的意义,能正确地区分真假分数。  过程与方法:通过有效的数学活动,使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中学习,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体验探究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理解真分数与假分数的意义与特点,能正确区分真分数和假分数。  教、学具准备:课件、水彩笔、纸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同学们,这段时间我们一直在和分数交朋友。那么哪些事物可以用分数来表示呢?你能说说吗?(一张纸、一条线段、一个圆、一堆苹果都可以平均分,从而产生分数。)这些我们就把它叫做单位“1”。(板书:单位“1”)  二、探究新知  (一)动手操作,收集分数。(提供操作材料:三张纸。)  1、任意折一个分数。  师:下面请同学们拿出一张纸。请问这张纸能看作单位“1”吗?那么下面就请同学们拿出水彩笔,通过折和涂用这张纸表示出一个你喜欢的分数。  学生折分数然后汇报(并贴上黑板)。  2、让学生说分数大家折。  同学们刚才表示出了自己喜欢的分数,下面有谁来说一个分数让大家来折一折。  (1)学生说出真分数  如:折3/4。学生折后展示。  师:你们是怎样表示这个分数的?(把一张纸平均分成x份,涂了这样的x份。)  师:请问把谁看作单位“1”?分数单位是多少?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观察发现,得出结论:比一张纸小。即比单位“1”小。再加上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就能把这张纸占满?  (再让学生出分数折,如果出的分数是真分数,就让学生想,然后说说,不折。)  (2)学生说出假分数  如:折“4/4”。学生折后展示。师:说出这个分数的意义?它的分数单位?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几个1/4?正好是一张纸。即等于单位“1”。  如:“5/4”。  师:谁来说一说5/4是什么意思?你们能把它表示出来吗?  分小组讨论解决这个问题。(学生活动)  指名让学生上台展示自己表示的5/4。(学生汇报)  让学生对所展示的图自由提问,展示的同学进行回答。  (一张纸不够怎么办?为什么第二张纸也要平均分成x份?这个分数的单位“1”是什么?要是把两张纸看做单位“1”可不可以?)  得出结论,比一张纸大,即比单位“1”大。  让学生再说几个这样的分数(板书出来)让学生想怎样折。  (二)给分数分类,总结概念。  师:现在黑板上有了这么多的分数,如果陈老师要你们给这些分数分类,你能分吗?你准备按怎样的标准来分?  1、学生讨论,小组合作给分数分类。  2、学生汇报,师板书。  3、总结出真分数、假分数的特征并板书。  4、学生读真、假分数的概念。  三、实践应用  1、判断下列分数是真分数还是假分数。(课件出示)  2、说出分母是17的真分数和假分数,分子是17的真分数和假分数。  3、用分数表示各图的涂色部分。(课件出示)  4、判断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研究,你们又了解了分数的哪些知识呢?  五、板书设计:  真分数和假分数  分子  分子≥分母假分数≥ 1数学五年级分数教案14  教学目标:  1、利用教材提供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产生把分数与小数进行互化的心理需求,并通过自己的探索找到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方法。  2、培养学生培养独立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方法  教学流程  一、理解4分之3米:  1、问:“4分之3米”有多长?你能用线段图来表示吗?  画法一:把1米平均分成4份,这样的3份就是4分之3米  画法二:把3个1米的线段对齐后,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1份,有3个4分之1米也就是4分之3米。  理解:4分之3米可以是1米的4分之3,也可以是3米的4分之1。  2、联系生活理解:生活中的4分之3个苹果,可以是1个苹果的4分之3,也可以是3个苹果的4分之1......  二、比较4分之3和0.5:  1、出示情境图:看懂图意,讨论“怎么比两条彩带的长短?”  方法一:估算的方法。4分之3大于一半,所以比0.5大。  方法二:4分之3=3÷4=0.75,0.75大于0.5  2、揭示课题:  分数和小数有时都可以表示一个具体的数量,有时就需要互化后进行有关的比大小或是计算等。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3、学习分数化成小数的方法:  方法一:可以用除法,分子除以分母  方法二:可以利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分母改写成10、100、1000后再转化成小数。  三、掌握并记忆常见的分数与小数的转化:  1、要求学生拿出自备本,有条理的记一记,算一算。  分母是2的真分数:2分之1=0.5  分母是4的真分数:4分之1=100分之25=0.25  4分之2=2分之1=0.5;4分之3=0.25×3=0.75  分母是5的真分数:5分之1=0.2;5分之2=0.4  5分之3=0.6;5分之4=0.8(依次加0.2)  分母是8的真分数:8分之1=0.125;8分之2=4分之1=0.25  8分之3=0.375;8分之4=4分之1=0.25;8分之5=0.625  8分之6=4分之3=0.75;8分之7=0.875  分母是9的真分数:(略)  2、记一记:上面这些分数转化为小数,你觉得哪些特别好记?你是怎么记的?  依次说一说,尝试背一背。  3、把25分之9、6分之5化成小数  问:你用的是什么方法?遇到了什么困难?  第一个分数:也可能会有学生把它转化成100分之36,再改写成0.36  第2个分数:是循环小数。读题目要求“除不尽的保留三位小数”。指出:分数转化成小数的时候,有时能除尽,有时不能除尽,那就根据题目要求保留。  三、巩固练习:  1、练一练:比较每组中两个数的大小。基本步骤:把分数转化成小数,然后再比较大小。  2、(第7题)学生填一填。掌握:一位小数可以改写成10分之几;两位小数可以改写成100分之几;三位小数可以改写成1000分之几。  3、(第8题)把小数化成分数。  4、(第9题)把分数化成小数。  重点讲解:(1)除不尽时的处理方法,注意“≈”和四舍五入的使用  (2)假分数,先要转化成带分数,然后再转化成小数。或直接除。  5、(第10、11题的比较)  (1)掌握该类题的书写格式:先把分数转化成小数,再把两个小数比一比,最后写出完整的比较结果。  (2)注意根据具体的情况分析该选大数还是小数,如速度快,可以看工作量大或是看工作时间少。  6、思考题:a和b都是大于0的整数,当a()时,a分之b是真分数。  当a()时,a分之b是假分数。当a()时,a分之b能化成整数。  填空时,请学生说说思考的依据是什么。  四、检查预习作业,完成全课的总结。数学五年级分数教案15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事例,经历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找等量关系并用方程解答简单分数除法问题的过程。  2.过程与方法:能用方程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  3.情感与态度:认识到许多分数除法问题可以借助方程来解决,能够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学重点:  学会用方程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分数除法应用题。  教学难点:  学会用方程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分数除法应用题。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15 x=5 34 x=6 3x=910  5x=1011 12 x=89 23 x=67  2.口答下列各题的数量关系式。  ⑴某数的35 是36。  ⑵全厂人数的58 是210人。  ⑶完成了300个,刚好是计划的14 。  ⑷一个数的3倍是1225 。  3.解答:小营村全村有耕地75公顷,其中棉田占35 。 小营村的棉田有多少公顷?  生练习,提问:这道题为什么用乘法计算?把谁看作单位"1"?  二、探究新知  师:请看黑板,同学们开联欢会布置会场,用的红气球占总数的49 ,一共用了多少个气球?  师:指名读题,谁能找出这道题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师:题中"总数的49 "这个条件你是怎样理解的?  师:边画图边理解  师:请同学们看图说说题里的已知条件和问题。  师:观察图示,你发现数量间有怎样的相等关系。  师:你是根据什么列出等量关系的?(同桌讨论)  师:在这个等量关系中,哪个量是已知的?哪个量是未知的?  师:未知的可以设为X,根据等量关系我们可以用列方程的方法来解答,同学们自己能解答吗?(指名板演,其他自练,并提醒学生做完要检验。)  师:做完的同学把书打开72页,对照例题检查自己做对了吗?谁愿意说说你是怎样检验的?  师:同学们是用把原方程的解代入原方程看方程左右两边是否相等的方法检验的,其实还可以根据题意进行检验,我们可以计算28是不是占X的 49 ,如果是就说明你的方程不但列对了,而且解对了。如果不是就说明有错误出现,好及时改正。  师:回顾例题的学习过程,你认为解题关键是什么?  师:同学们真聪明!自己不但能学懂知识,还能学以致用,解决实际问题。  师:其实我们今天所学的知识不光能解决有关联欢会的问题,还能解决生活中的许多实际问题,比如说"十、一假期,老师上街买了一套衣服,裤子75元,是上衣价钱的23 ,"应用今天所学的知识,你能求出一件上衣多少钱吗?(能)  指名板演,其他自练。  三、巩固练习  试一试  四、全课  师:求单位"1"的几分之几用乘法,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用除法。  五、作业  教学后记:  找准单位"1"的量,掌握题中的数量关系是解答分数问题的关键,教学例题时。我先让学生找单位,写出数量关系,让他们根据数量关系列方程,掌握还不错。【数学五年级分数教案】相关文章:分数乘法五年级数学教案02-10小学数学《分数除法三》教案04-01五年级数学下学期真分数和假分数教案03-27五年级数学下册《整数除以分数》教案02-10分数乘分数的教案02-22五年级数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案03-28小学五年级数学《分数基本性质》教案范例01-10五年级下册分数的意义的教案11-22分数除法教案11-17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求图中有多少个三角形的公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