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缓孩子ok镜控制近视每年增长多少加深,请问OK镜有多少作用?


2022-06-29 07:08
来源:
闽南日报发布于:福建省
OK镜热度不减 真的能治近视吗?
佩戴OK镜须定期复查
近年来,我国青少年近视率一直处于较高水平,市场上改善视力、保护视力的产品由此不断涌现。在经过一系列对比选择之后,部分家长会选择用OK镜来改善儿童的视力状况,OK镜热度处于攀升趋势。
“对于近视进展较快或者初始年龄小的近视患者,眼科医生会建议使用角膜塑形镜,也就是OK镜进行控制,OK镜价位在7000多元到10000多元不等,佩戴前需要进行严格的眼部检查,医生会根据患者检查报告判断患者是否适合佩戴。” 厦门眼科中心漳州眼科医院角塑工作室主任韩宝荣介绍。
OK镜有助于控制度数
“儿子刚上小学,我就发现他班上有不少小朋友戴眼镜。没过多久,我儿子也查出了近视。”市民林佳颖最近想给孩子配副眼镜,到医院检查时,医生提出可以佩戴框架眼镜或OK镜,在进行对比之后,林佳颖选择了OK镜。
OK镜形似隐形眼镜,是一种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需在夜间连续佩戴6~8小时,使角膜中央受挤压而变平坦,并在惯性之下维持整日。“佩戴几个月之后,经过检查,儿子眼轴增长放缓了。” 林佳颖说。
原来,近视与眼轴拉长、曲率异常等密切相关,人在3岁左右角膜曲率达到稳定状态,而眼轴会随着身体发育持续增长,所以对于后天近视,控制度数就是控制眼轴拉长。
韩宝荣介绍,OK镜是国际上公认的控制效果最好的光学矫正手段,根据临床研究结果,其控制效果大约在40%-70%,具体因人而异。进口品牌和国产品牌的区别主要在镜片材质、镜片设计以及佩戴舒适度,控制效果方面并无太大的差异。
检查后符合条件方可佩戴
“佩戴OK镜不能揉眼睛、不能趴着睡,还得保证6~8小时的佩戴时间,我每天都得定闹钟帮女儿取下OK镜。”市民吴思思逐渐意识到,佩戴OK镜是一个不断磨合的过程。“后来因工作忙碌,消毒护理方面做得不够,还导致女儿眼部发痒,在复诊中又发现了其他问题。”
OK镜技术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被引入国内,但由于宣教不足,有的家长对镜片护理不当导致佩戴者眼部感染,多地出现因佩戴OK镜引发视力受损的案例。“OK镜需要用护理液、润眼液、生理盐水以及相应的除蛋白护理液进行护理,初次佩戴第二天早上、一周、两周、一个月、半年,半年之后两至三个月要定期进行复查。” 韩宝荣医生介绍,一年护理液配套产品使用量总价大约在2000-4000元之间,使用情况因人而异。
OK镜寿命在1-1.5年,超寿命佩戴会引起眼部各种炎症增加的概率,佩戴者要定期更换OK镜以保证塑形效果以及眼部健康安全。OK镜没有保修期,碎了或是受损只能重新购买。
OK镜不是所有人都能佩戴。“近视伴有或不伴规则散光患者;年龄为8岁以上的患者;近视度数在75度到600度、近视进展较快的青少年儿童以及白天需要良好裸眼视力的人群,可选择OK镜。如果角膜天生平坦,塑形空间较小,容许的度数可能进一步降低。佩戴者不能患有眼部或全身性、系统性疾病。验配之前,要做裂隙灯、验光、眼底、眼压、角膜地形图等等一系列检查,如果指征符合且试戴无不良反应,方可定制镜片。
需要提醒的是,近视并不能被“治愈”。如果不注意用眼卫生,如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户外运动少等,即使OK镜提供了一定程度的延缓近视加深的保护作用,近视还是可能继续发展。
■本报记者 王心如 文/供图
相关链接>>>
改善用眼习惯更为重要
护眼贴、明目膏、护眼仪、穴位按摩仪等都号称是“视力保护产品”,中药药敷、耳豆、足底刺激、训练仪器、按摩等针对儿童青少年近视的康复干预产品和服务更是层出不穷……业内人士提醒,这些产品和服务大多缺乏科学依据。
除了借助医学手段进行干预之外,从小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尤为重要。家长要尽量避免3岁前的婴幼儿使用电子产品,3-6岁是眼睛和视觉功能发育的关键时期,家长要随时关注他们的眼睛发育和视力健康状况,帮助孩子从小养成科学用眼、健康用眼、卫生用眼的良好习惯。
同时,保证孩子每天拥有合理的膳食结构和充足的睡眠,引导孩子以正确的姿势、距离阅读和书写,连续用眼时间不宜超过40分钟,并注意周围环境的亮度等。上网课时,使用电子产品学习30-40分钟,应休息10分钟,年龄越小,连续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应越短。
此外,家长要积极督促孩子进行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每天应保证2小时以上的户外活动时间,或者每周累计14小时以上,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已患近视的孩子,应增加户外活动时间以减缓近视程度加深,建议每天户外活动时间在3小时以上。
■本报记者 王心如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七月起上海各大中小学校、幼托机构正式开启暑假,不少孩子一放假,就到医院眼科“报到”看视力。一组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儿童青少年总近视率为53.6%,上海市的学生近视检出率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而2016-2017学年,上海市中小学视力不良率为57.7%,其中小学47.2%,初中75.8%,高中89.3%。每次去医院查视力,医生都说要散瞳,这会不会对眼睛有危害?等孩子大了做个手术就没事了?……来自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眼科主任杨晨皓、眼科医生沈李为广大孩子家长整理了七个最常见问题,厘清认知误区,帮助家长孩子度过“爱眼护眼”的炎热暑假。问一:哪些方法可以帮助尽早地发现近视?不少小朋友在感觉视力下降时,会非常害怕,担心父母责怪自己,不敢告诉家长,日复一日,直到黑板都完全看不清楚,才不得已开口,此时近视度数可能已经很高了。所以,当孩子没有主动告知时,家长如何早期发现近视的苗头呢?(1) 看远处时经常眯起眼睛;(2) 看书写字喜欢凑近;(3) 频繁眨眼;(4) 经常揉眼睛;(5) 经常歪着头或斜眼看;(6) 经常皱眉;(7) 抱怨光线暗或黑板反光;(8) 经常看错人或写错字。如经常出现上述的表现,建议家长带孩子去医院全面检查一下眼睛,更精准地判断是否存在近视,以便早期采取近视防控。问二:孩子近视,医生说要散瞳检查,对眼睛有危害吗?散瞳药是用抗胆碱药物做成的滴眼液,直接作用于眼部,达到麻痹睫状肌和瞳孔扩大的效果。最常用的散瞳剂是托吡卡胺(快速散瞳)和阿托品(慢速散瞳)。选择哪种药物进行散瞳,医生会根据年龄、屈光度、眼位等综合因素来决定。儿童眼调节力比较强,只有行睫状肌麻痹验光,度数才准确。瞳孔散大后会出现畏光,大多数小朋友畏光只在阳光强烈的室外比较明显,在室内正常灯光下一般无任何影响。小朋友需要室外活动时家长可准备太阳眼镜或者帽子,避免室外强光照射的不适。睫状肌麻痹后会视近模糊,像老花一样,看远比看近清楚。因此可以尽量减少近距离用眼,如看书写字等。托吡卡胺药效持续4-6小时,阿托品药效持续数天至3周左右,随着药效作用减弱,畏光和视近模糊会自行消失,所以也不会对孩子的眼睛造成伤害。问三:近视等长大了做个激光手术就可以治好了,是这样吗?有些家长认为,近视度数高,无非戴的眼镜片较厚,不方便,以后戴隐形眼镜或做激光手术就行了。青少年近视如果不控制,容易发展成高度近视。高度近视,也就意味着眼球的长度要比正常人眼球长很多。而激光手术只是通过切削部分角膜来达到不戴眼镜就可以看清楚的效果,但无法改变已造成的眼部其他危害。高度近视可能带来很多危害,容易出现视网膜变性、裂孔,视网膜脱离的几率比非高度近视患者高很多倍,并发白内障和青光眼的几率也比正常人高。会发生玻璃体变性或混浊、液化,引起明显的飞蚊症。高度近视还会发生视网膜下新生血管,引起出血,明显影响视力,且治疗相当棘手。即使成人后进行近视激光手术,依然不能阻止高度近视眼底病变的发生。所以近视一旦发生,控制其发展是非常必要的。问四:怎么科学安排户外活动,预防近视效果最好?增加户外活动可降低近视的发生率,控制近视的增长速度,这一理论已得到广泛的论证。如何科学地安排户外运动,以增加控制近视的有效性,主要从以下几点入手:(1) 户外活动时间要充足:每天至少应保证两小时的户外活动时间,时间可累计计算,可增加户外活动的次数和方式。(2) 户外活动强调自然阳光:活动要在自然光线或阳光下进行,因此户外活动须在白天进行,夜间进行户外活动或者室内体育运动不能达到预防近视的效果。(3) 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培养户外运动爱好:家长应多注意培养孩子的运动爱好,增加孩子的兴趣和坚持度,既能锻炼身体,又有益于视力健康。问五:什么是OK镜,为什么可以延缓近视发展?角膜塑形镜,英文全称“Orthokeratology”,简称OK镜。是一种特殊设计的硬性透气性隐形眼镜,它通过逆几何设计,合理改变角膜前表面的形状,降低眼屈光度,从而暂时性提高裸眼视力。这一原理与激光手术相似,只是激光是永久性的磨削角膜,而OK镜是一种可逆的屈光矫正方式。目前被普遍接受的OK镜控制近视增长的原理是“近视离焦原理”。研究发现控制眼轴增长不仅需矫正中心视力, 同时还应使周边视网膜的屈光状态为近视化,即周边网膜焦点落在视网膜前方。OK镜由于其特殊的逆几何设计,其在佩戴过程中不仅可保证中心视力得以矫正, 还使患者周边网膜焦点落在视网膜前方,有利于控制眼轴增长,从而控制近视度数。这一控制原理已得到国内外临床研究的观察验证。问六:“OK”镜控制效果如何,有副作用吗?角膜塑形镜对青少年近视控制效果被越来越多的医生认可。据报道,OK镜控制近视有效率32%至43%,但疗效也是因人而异的。影响角膜塑形镜控制青少年近视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基础近视屈光度、角膜曲率、瞳孔直径、光学区偏中心距离、角膜塑形镜的设计、个体差异、是否联合药物治疗、联合框架眼镜治疗等等。尽管大量的临床研究均证明了角膜塑形镜对近视防控总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但角膜塑形镜也有一定的并发症,可能出现的风险主要有:角膜染色、角膜浸润、重影或眩光、角膜感染等,如严重会引起角膜溃疡、角膜穿孔,治愈后遗留角膜瘢痕,造成不可逆的视力损害,严重可致失明。因此,需要良好的依从性、严格的相关护理、定期的常规随访以及对风险的足够认识,才能最大程度地实现OK镜对个体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问七: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效果如何,有什么副作用?“OK镜+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这样的鸡尾酒疗法,在治疗近视中被普遍采纳。阿托品在既往多项研究中,显示了其控制眼轴增长的有效性。2020年的一项国内的临床试验中,使用0.01%阿托品滴眼液组比安慰剂组近视进展相对减少34.2%。有些家长可能就会产生疑问,既然0.01%这么低浓度的阿托品都可以很好控制近视,那为什么不用更高一点浓度的呢?阿托品滴眼液作为药物,存在一定的副作用。为了避免过于强烈的副作用,多数临床研究中采取的都是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即使如此,仍然存在一小部分儿童出现不适症状。目前,0.05%,0.1%和0.5%等不同浓度的阿托品已在国内外展开了多项对照研究,希望可以找到最佳控制效果、最小副作用的治疗浓度。阿托品的副作用包括畏光、看近模糊、过敏性结膜炎、干眼等。家长在平时给孩子使用阿托品滴眼液时,可适当注意操作方法,睡前使用也可以减少副作用(畏光、看近模糊)带来的影响。另外,并不是所有近视儿童都适合使用阿托品,使用过程也要谨遵医嘱,按医生建议定期进行随访观察。当孩子出现相关不适症状时,应及时就诊。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ok镜控制近视每年增长多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