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到大脑小脑萎缩能不会走到吗就不能到外面做事了吗。就没有适合我的工作了吗?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陪母亲回乡散文(共含11篇),欢迎您阅读,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招工调干”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篇1:陪母亲回乡散文陪母亲回乡散文母亲总念叨着要回村里的老窑院去看看,五年了,这,成了她最盛大的一场心事。在我,自然理解,那是她一把泥一把土捏起来的帝国,她,怎么可能不去惦记呢。然,我们却合着伙劝阻,想尽法子拦挡,就是不肯让她回去,毕竟,老窑院是个还没有愈合的伤口。五年前,与恶症搏斗了八年之久,却终也没有逃过劫难的大哥,被大嫂、二哥和我运送回村,在窑院里办了丧事。这一切,都是瞒着母亲进行的,谁都不敢让她知道。事后,都觉着还得瞒下去,等过上几年,她脑子不好使了,糊涂了,或许就不再追究了。谁料,母亲却常常问起大哥,那些日子,一说话就抹眼泪,这大约就是母子间的心电感应吧。知道抗不过去,最终,我们还是如实对她讲了。不让母亲回去,我们有诸般理由,最要紧的是,怕她回去后,睹物思人,被老窑院撞疼了伤口,像当年那样锥心刺骨地恸哭一番,而后又大病一场,到时我们该怎么办?五年前,她尚能从巨悲中走出来,五年后,若旧痛复发,她还走得出来吗?毕竟,她已经八十二岁了,用老家人的话说是,土早掩了半截脖子,这景况,又怎禁得起大的折腾?然母亲却固执得很,总是说,总是说,那是我的家呀,你们不能老这么拦着,一眼都不让看吧?我都这个样子了,还能再活几年,非得等死了才回?近两年,“死”这个字眼,开始频繁地出现在她的话语系统里,有时我们听得厌烦了,会以为这是她打击儿女们的一件利器,其实,在她,却是风烛残年、体弱多病的一种心境,无关乎心情好坏,发不发脾气。母亲的另一个理由是,窑洞里还放着她的装老衣服,必得把它们取回来。她可能以为,这理由是确凿的,充分的,谁都必须遵从。我却不屑地笑,不是给您新买了一套吗,取那干啥?她摇摇头,那也是新的呀,一天没穿过,怎能扔那儿不管了?拿回我冬天就穿。我自然是吃惊不小,那是装老衣服呀,您好好的,穿?她说,那又咋了,又不是别人的。我摇摇头,早塌了,想取也取不出来了。母亲不信,窑洞也就东窑窑仓处塌下一块,怎么可能取不出来呢?这一次回来,听说我会多待几天,母亲马上又提起了回乡的事,说了一次我装作没听到走开了,她又站到我眼窝前,说第二、第三次。我有点不耐烦了,等秋凉时再说吧,这么热的天气,中了暑咋办。她也不高兴了,冬天你说会冻感冒的,让我夏天回,夏天来了,你又说怕中暑,推推靠靠的,到底引不引我回?不引,我自个坐车,你真当我回不去?看她那架势,这次是铁了心,任你千军万马都挡不住了。可能也看出了我的不悦,母亲又说,你脾气好,你得引我回,就算妈求你了。她这一说,我心里真有些不忍了,又没敢马上应承。我知道,这不是件小事,也不是我一个人的事,不能自作主张。我先背着母亲跟二哥在电话里商量。我对他讲了母亲的固执,并强调说这次看来是不回不行了。我的意思是,希望他一起回去。说实话,我对能不能保护好母亲,好好地送她回去,再好好地拉她回来,还真缺少了一点自信。他是医生,万一出了什么意外,也有处置的经验和措施。二哥问我,这几天咱妈身体啥状况,没累坏吧。前些天,我们都去参加了外甥的婚礼,母亲又提早去了几天,办事她也帮不了什么大忙,就是和亲戚们说说话也够她支撑的了。我说回来还行。二哥迟疑了一下,真要拦不住,你就陪他回吧,半后晌再走,可不敢中了暑。我说你呢,你不能回?他说我这边有检查,走不开。我心里一下没了底,然事已至此,也只能逼着自己上路了。母亲让我妻子也一起回,大概,她觉得我脾性是好,然做事笨手笨脚的,收拾东西离不了儿媳。其实,妻子早有了回去的打算,她对我此次陪母亲回乡,心里也没一点底。从县城到我老家凤羽村,也就二十几分钟的车程。过了桑干河大桥,南岸绿树丛中的村庄便扑入了视野。眼下虽是雨季,可我打小就熟悉的这条河流,已软弱得像一泡牛尿,再没了六七十年代浩浩荡荡的气势了。偌大的河湾,挤满了水草,绿毯似的一直铺向了天际,其间有一群群放牧的牛羊出没,颇有点草原的气势了,甚至比草原还草原。七八年前,我为家乡做一本旅游类的书,专门跑到这里拍了些片子,并给它起了个名叫桑干大草原,虽有些夸张,却大抵没有否曲事实。在桑干河南岸一带,作为乡政府驻地,我们凤羽村也算个大一点的村庄了,这几年虽说走了不少人,然两条主街道上,歇凉和打牌的人仍坐了好几伙,只是,面孔都熟得不能再熟,且皱巴而苍老了,几乎就看不到一张朝气光鲜的脸。从进了村的那刻起,母亲就眼巴巴地望向车窗外了,我知道她在找寻什么,尽可能地放慢车速,后来索性停在了一伙人前,也好让她从容地打打招呼。然她仍觉着不过瘾,身子扭着,头几乎是探出了车窗外,问过这个,再问那个,没完没了的样子。我觉着她这样子太费力,倒不如下了车去呱嗒,好好呱嗒上一会儿,或者就可以缓解多年的思乡之痛了。妻会意,扶她下车,安顿她坐到了人伙中,她自然是有些高兴了。我心里有些失笑,老了,真是老糊涂了,都忘了回来干什么了。母亲和人们呱嗒时,我和妻到南头去找六叔,我怕真要出了什么意外,多个亲戚也好帮忙。六叔不知去了哪里,门上挂了个锁疙瘩,我这边正犯着愁,西边的院子出来个女人,竟然是我们从前的老邻居大文嫂。看到我,她显得很意外,硬拉我和妻进去坐坐。她家搬到这里,也有七八年了吧。跟她说着话,大文哥已把六叔找了回来,刚才他在街头跟人们攉龙。我对六叔说了母亲的事,希望他能劝劝,吓唬吓唬她,回院子看看可以,窑洞是千万不敢进去了。六叔叹了口气,也是的,都塌成那样了,还进去干啥?他过去也在我们那条巷子住,窑院早塌了。我们那排窑洞都是上世纪七十年代碹起的,有十七户人家,是村子里最长的一条巷子。那时,这里是村庄的中心地带,前一排便是供销社大院和两个门市部。九十年代以来,随着村庄的逐渐南移,这里成了北头,一些户家在南头盖起新房后便搬走了。六叔和大文哥都属这种情况。如今,十七户人家,搬得只剩了三户。有了新房,旧院的功用充其量也就是圈圈羊、堆堆柴草了,很少有人再当回事去照管。母亲在村时,大文哥的窑洞先就塌了,先是紧挨我们的一间开了天窗,过不了一年,一场大暴雨之后,堂屋和东窑也塌了。六叔的窑洞也是那两年坍塌的,他和大文哥的院子仅仅隔了一个门。最东头三瓜叔的窑洞也塌了。到现在,除了没搬走的三户人家,这一排的窑洞都只有窑腿还站着,顶子全塌了,有的连门窗也拆走了。商量好后,我们便去三叔家。老窑院的钥匙,自从母亲离村后,一直由三娘保管着,有时她会过去照看一下。大文嫂也跟过来了,她想去看看我母亲。三叔的院子,从前作为正屋的三间窑洞已推倒了,因为很快要建房,也就没有砌围墙,和村街连在了一起。站在院当中,能看到后面出村的水泥路,以及路旁那两行挺拔的白杨。路北偏左的巷子里,刚走了个人,一个还不到六十岁的叫拦弟的嫂子,鼓匠班子的吹奏声没个遮拦地刮进来,说话得大着嗓子。三叔一家现住在两间西房里,那是多年前搭的防震房。我们进来时,母亲也刚进了三叔的院子,由三娘扶着上西房的大炕说话。村里今年有个新举措,每户每间窑洞出一万块钱,余下的钱由村委会按新农村建设规定筹集,再统一组织修建。村里多数人家都是三间窑洞,只出三万块就能起三间新房,这政策自然是很受欢迎的了。所以,在村的户家,都想统一翻盖,毕竟这样做是很划算的。开春时,二哥也打电话和我商量,意思是将来母亲不在了,总得送回老窑院办丧事,有几间房子当然好。再者,将来我们退了休,也可以回去住上几天。他这一说,我当然乐意。可后来这事却半途而废,据说是,我们那一排人家,好多户已搬走,不愿再掏钱收拾老窑院了。说了一会儿话,母亲催三娘找钥匙,引我们回老窑院。一进巷子,就看到了我家那棵探出墙头的老柳树,因为再没人修理,那绿色的头发婆娑得有些乱,成了个蓬头垢面的流浪汉了。这树,其实是一根鞭杆长成的,也不知是我们兄弟谁插到墙根下的,插时无意,没想到春天里却活了,几十年,腰杆粗壮得竟然两只手臂都抱不过来,树冠呢,庞大得像一件错综复杂的事件,就是探出墙外的枝头也能搭起一大片荫凉。当年,母亲和邻居们就坐在这片荫凉里聊天。三娘开了街门,院子里密密麻麻高高低低的各种杂草就扑进了视野,草丛中点缀着星星点点或红或白的野花。这是我家的窑院吗?母亲还没进城时,院子里便是有一根细柴棍也会被她拾起,更不允许杂草胡乱蔓上一院了。每年,她还会赶在雨季前请人将窗顶泥上一遍,几场雨过后,窑头若是长出草来,她会搭着梯子先爬上墙头,再从墙头爬上窑头,将上面的草拔得一棵不剩,拔过的痕迹,她会小心地一脚一脚踩平。没有了草蔓的牵扯,下了雨,窑仓出水就利落了,不会被洇湿。我们回来后听说了,就会责备她,这么大岁数了,怎么还自己爬上去?不小心跌下来怎办?然,正因了母亲的呵护,那些年,我家的窑院,在村子里一直都是最齐整的。后来她离了村,最初几年,每年仍会在春季回去几天,花钱请人将窑顶再泥上一遍。夏天,她也会回来住上一段时间,将院子里冒出的草拔掉。她一直认为,这老窑院才是她的家,城里那小鸽笼根本不是。现在,也就锁了五年,院子就成了这个样,都不知怎么进去了。草,铺天盖地,声势浩大,俨然成了这个帝国的主人。记得给大哥办丧事的那个秋天,这院子尽管也早没人住了,可因了母亲夏天里的一番收拾,仍是齐整光洁,不见一棵草。有天夜里,也不知弟兄们都去干什么了,偌大的院子只有我一个人守着。半夜忽然刮起了秋风,很凶,我在窑洞里能听得风把院子里的落叶扬到窑头上,又把它们从窑头上狠狠地甩下来。我坐起来,看到搁在井台前的两只水桶,让风推着从西墙根下滚到东墙根下,又从东墙根推到西墙根下,有时两只桶就很响地撞在一起。我跳下炕,穿过设在堂屋的灵堂走到了院子里,吊在院当中的晃来晃去的大灯泡,将我的身体扯成一道长长的影子。然我心里却没一点惧怕,我把那两只被风推来推去的空桶提起来,放进了柴房,又回到灵堂,在供桌前续了一枝蜡烛。现在想来,我当时心里那么平静,可能是觉着一直护着我的大哥是亲切的,他不会吓唬我,一直伴着我的老窑院是亲切的,她也不会吓唬我。母亲在门口怔了一会儿,拄着拐杖,慢慢慢慢朝着这已经荒废了国度走去。西墙根下倒是种了一些葫芦和大葱,是三娘种的,却也几乎被杂草淹没了。三娘和三叔都是勤快的农人,那么大年纪了,还种着十几亩地,然这院子看了让人心里恓慌,他们也就不常过来了,种是种了一些东西,抱的却是能收一棵收一棵、收不了就不收的态度。压水井的台子还好好的,摇臂却让人拿走了,像好好的身体给卸去了一只胳膊。其实母亲还守在这里时,因为水位下降,这井都快压不上水了,两天才能压一担水。这也是我们将母亲接进城的原因。西房烟囱上的抽风机也让人拿走了。这些,三娘在电话里都跟我母亲说过。贼是从院墙翻进之后,蹬着梯子上到西房顶上的,三娘说她有天过来时正好看到了贼的影子,就是本村人。母亲听了后,自然心寒,她担心自己的装老衣也会被拿走,回去看一看的心情就愈发迫切了。尽管我们反复解释,不可能的,再害的贼也不可能去拿装老衣,她还是不肯相信。满院的杂草中,最惹眼的是两株秀挺的蜀葵,一株站在东窑窗前,一株守在西房窗前,此时,红的花开得是说不出的惊艳。母亲爱花,从前,她在院子的东墙根下专门辟出两个小畦子种花,种的便有这蜀葵,她把它叫做大波花,还有一种是牡丹。东西两窑的窗台上也养着好几盆花,每到夏天,窗前便是花团锦簇了。她搬走后,这花便枯了,那凭空站出的两株,大概是散落在地上的种子被风传播过来的吧。明年,这落寞的院子,是不是会站出一大片艳红的蜀葵,这就不得而知了,然即便站出来,又有谁欣赏呢。三娘立在窑门前开锁,却半天鼓捣不开,扭过脸问我,这钥匙到底给了她没有。门还是那年办完大哥的丧事后,我亲手锁的,也不知钥匙到底去了哪里。六叔挤到前面,试了半天也不行,便征询我的意见,是不是撬了它。我说窑洞也塌了,锁不锁一个样了,六叔便出去借工具。我看了看,不仅仅是东窑,堂屋和西窑都塌了。东窑塌得最厉害,窗棂上的绿漆仍很新鲜,窗户纸却破了,下面几孔玻璃被泥水糊了个严严实实,只能从破了的窗户看到隆起的土堆和陷进来的天光。大文嫂说,可能是我家窑塌了,连累了你们。她家旧院在我家东侧。这个因素,我想自然不能排除,可也不全是,没了人气,甭说几间土窑了,不是连偌大的江山也会垮掉吗?六叔回来后,几下用钳子将门撬开了。一看,窑顶塌出一个大窟窿,一仰头能看到窑头上的草,和裂出伤口的蓝天。当地堆了一大堆土,几乎将东西两窑的入口塞住了。窑门开了后,母亲任谁的`劝也听不进去了,坚持着要进到里面,我们吓唬她窑顶塌下怎办,她反安慰我们,好几天没下雨,能塌了吗?我们说东西我们去拿吧,她说你们根本不知道放在哪儿。她拨开我们的手,倔倔地进了堂屋,我们提醒她别绊倒了,她倒好,居然靠着拐杖的支撑,从土堆边绕过去了,直奔后墙那两个洋箱。我们只得跟了进去。她开洋箱时,六叔朝我使了个眼色,意思是你看住她,我去东窑把相框摘下来。相框里有大哥的照片,这我自然知道。然这时候,母亲也对我发了话,去,把东窑的相框拿出来。我一听心里就着了慌。六叔看了我一眼,从门口的土堆爬了进去,东窑几乎都塌了,当地是一个更大的隆得高高的土堆,几乎是没有下脚的地方了,然从门口还能看到那两个相框,一个砸下来反扣在了下面的桌子上,一个还挂在墙上。墙上那个,那么多照片里,最醒目的是我大哥的半身彩照,那是他在天津服兵役时照的,二十出头年纪,着军装,英武,帅气,嘴角挂着微笑。他就那样微笑着望着我们。六叔匆匆摘下墙上那个,又捡起桌子上那个,然后压低声音对我说,你去外面接着,我跟窗户递出去。我匆匆出了窗洞,我们都不希望母亲看到我大哥的照片。六叔从地上的土堆下来,又爬到炕上的土堆,从前,被母亲擦得锃亮的铺炕的大红油布早被掩埋了。六叔站在土堆上,头几乎顶住了窗前还没有塌陷的窑顶。他打开窗户,将相框送出来,我在外面接了,放到了窗台上。扣在桌子上的那个,玻璃粉碎了,照片被雨水粘在了衬纸上。我一张一张往下抠照片,因为担心母亲出来,下手就急,狠,有几张因为粘得太紧,都快被我撕破了。这些照片都是亲人的,有我爷爷奶奶的,父亲母亲的,也有我们全家每个兄弟的,那里有年代的气息,有过去生活的痕迹了。若在平时,我会仔细地一张一张抚摸,轻轻拂去上面的尘土,让它们变得光亮些,然现在,我只能草草地将它们整在一起了,我担心母亲出来看到,更害怕她看到大哥的照片。等我收拾好了放到车上时,母亲也出来了,她从堂屋倒腾出了两大包东西,其中一包便是她的装老衣。母亲先将那个我不知装了些什么的包袱打开,展出一个鞋盒,一件毛衣,这两样东西一定是她珍爱的,要不她也不会包得这么紧。她打开鞋盒,对一直护在身边的大文嫂说,他嫂子,这皮鞋你拿去吧,你能穿。我看了看,那双鞋擦得亮锃锃的,样式却有些老旧,是她多年前买下的。大文嫂笑笑,表示自己有,不穿。母亲又说,那这件毛衣你拿去吧,我现在瘦成了这个样儿,不能穿了。大文嫂又笑,我不要,您给别人吧。在她,是自然而然说出来的,她可能真的认为家里不缺这些,就是真缺,也不能要一个老太太的东西。母亲却以为别人嫌弃她,她觉着好好的东西,别人怎么会不要呢。她显得很尴尬,声音重重地说,不要就扔了吧,扔了吧。我赶紧悄声对大文嫂说,拿上吧,拿回不用扔了。大文嫂马上说,您真要给,我就拿上了。母亲脸上这才泛出了笑。处理了一包东西,剩下那包装老衣服,母亲让我拿到车上去。包袱皮落满了尘土,看着又脏又旧,大文嫂看着我说,不如把外面那层扔了吧。我也觉得这样拿走不合适,不如处理了了事。大文嫂帮我把包袱打开,里面有一块红纱巾,她用它将衣服包了起来。也难怪我母亲总惦记着,这装老衣确实好好的,丝绸的棉衣棉裤,薄而轻。母亲自是看在了眼里,怎么扔了,好好的怎么扔了?然我扔了之后,除了无奈,她又能说些什么呢。她看着我把衣服抱了出去。她又让六叔把窑门锁了,她盯着他锁好,似乎里面还藏着什么贵重东西。原以为,锁了门,事情就算了结了,母亲却忽然出了声,那两个相框拿上了吧?我迟疑了一下,还是点了点头。母亲看了我一眼,再没吭声。这会儿我才明白,她心里其实明镜似的,什么事都没忘,什么都知道。相框里有她大儿子的照片,这她自然知道,她只是不去点破而已。进了老窑院,大哥的影子或许就在她眼前晃荡了,可她却一个字都没提,一句话都没说,就那么忍着,撑着。她可能也知道,必须忍着,撑着,她得为自己争口气,不能受到儿女们的责备,不能让儿子们说,不让回偏要回,看看,回去一次身体就垮了。当然,我想,她心中的疼痛,应该也减轻了,被时光之水冲淡了。时光是一切苦痛的拯救者。谁都需要她的拯救,否则,我们还怎么往前走?生活总得继续呀。然,母亲的脸上还是多了些黯然。出了老窑院,三娘又把大门锁了,把我的留恋也锁了进去。门一合上,那倒塌的窑洞就在里面了,满院的荒草就在里面了,还有那开得惊艳的蜀葵也在里面了。还有,我们曾经的岁月也在里面了。或许,这是母亲最后一次回乡,最后一次走进我们的老窑院了。装老衣服都拿走了,她还会再回来吗?就算回来了,又往哪里住,不是都塌了吗?在大门口,在那棵老柳树探出枝叶的土墙下,妻用手机给我拍了几张照。我知道,这或许是永远的纪念了,母亲不回来,我还能再回来吗?仍住在这里的几个老邻居出来了,拉着母亲的手嘘长问短。母亲自然也是感叹不已。巷子南墙下堆了一堆大石头,不知是哪个邻居打算盖房子备下的。可能是怕我母亲站得困了,他们扶她坐到了石头上。我看着他们说话,心里暖暖的,好像回到了三十年前,回到了过往的岁月。我感到一只手在抚慰我的内心,我也坐到了石头上。我想让妻给我们照个合影。母亲一开始不肯,伸出手掩脸,说自己头发都白了,照出来不好看,然老邻居们都乐意,她也就尽力配合了。我知道,这是个沉重的留念。尽管我反复对老邻居们说,明年夏天会陪母亲回来住上几天,然,真到了明年这个季节,我会回来吗?我,又回得来吗?篇2:陪母亲过年散文陪母亲过年散文大年三十这天中午,带着寒意的大风阻挡不住匆匆回家的脚步,我们终于回到家见到了母亲。一阵嘘寒问暖,我们围在母亲的身边,她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一会儿让我们吃她亲手炸的麻花,一会儿把她过年早已准备好的瓜子、糖果一句句地叮咛着让我们吃。也许老人都一样,只有你吃了她为你们精心准备的好东西,他们的心里才会感到格外的满足。下午吃完团圆饭,我被朋友们的电话一阵一阵地催促着,母亲理解这些友情,便不舍地对我说,去吧,回来有空到村里转转。其实,她说这句话的时候,脸上明显流露着对我的不舍与无奈。晚上,我们几个朋友边打着牌,边看着春晚,妻子的电话便催促了好几次。11点刚过,妻子又来电话说,快回来吧,妈等着你睡觉呢。我知道母亲的身体不好,害怕劳着,便匆匆赶回家。这时,妻子和母亲早已躺在了被窝看春晚。我刚躺下,感觉有点饿了,就说想吃点东西。母亲忙披上衣服,要下炕为我取馍。我和妻当然不能让她出去,就再三劝说,最后她终于妥协了,取了几块蛋糕递给我,嘴里并嘟哝着,委屈我娃了。我知道母亲心脏病严重,睡觉早,就劝她关掉电视,早点入睡。她说,看文艺晚会吧,一年只一次,怪热闹的。我们只好依了她,陪着母亲看着。电视里传来一阵阵欢歌笑语,母亲的火炕上也荡漾着融融的暖意。直到外面的鞭炮声一阵阵响过,母亲才依依不舍地关掉电视入睡。第二天黎明,外面的鞭炮声响起,我便和小时一样,穿起衣服第一个起床。起床后,先把便盆端到厕所,不能倒,然后洗脸、开门、在供桌上,点蜡烛、上香、磕头,最后点燃鞭炮。礼节过完后,就兴冲冲地走到房间,亲亲地叫一声:妈——大——,父母暖暖地应答着,少不了从衣兜里掏出一角或两角的压岁钱,作为新年的祝福。如今不一样的是我要叫醒侄儿,引着他为供桌上爷爷和爸爸的遗像,上香、磕头,然后响鞭炮。这时,母亲起床了,她端着便盆,走向后院,我要接过去,她急忙说,不要,不要,我来。我这才有些后悔,为什么自己起床会忘记给母亲倒便盆呢?几十年了,自己总是没有这种机会,今天有了,我竟忘记了。谴责之余,我便忙为母亲倒上了洗脸水。大年初一的晚上,我自然还是到朋友家欢聚。在一个朋友家,我遇到了几十年没见过的一位在西安工作的下一级的同学。几句寒暄后他说道,老同学,到我们这个年龄,最急切的心情就是大年三十回家过年,最幸福的事就是围在老母亲身边和她拉家常,有妈才有家呀!他说着,眼睛里竟溢出几颗泪花。我们几十年不见,这句话一下把两颗隔膜的心融在了一起。于是,我们边喝酒便聊着,不知不觉到了晚上十一点多。最后,我不禁说道,早点回家吧,母亲在热火炕等着我们。他也禁不住重复着我的话,走吧,母亲在热火炕等着我们睡觉呢。我们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和满足的笑容。敲开大门,侄儿说,伯,我婆给你烤的馍,在炉子上。我走进母亲的房间,她见我回来,就从火炕上坐起来说,昨晚委屈我娃了,我早给你烤了两个馍,还有一盘你爱吃的酸辣白菜,在炉子上,你吃吧。我带着几分醉意打着饱嗝差点流出眼泪说,妈——,我刚和朋友喝完酒,吃得饱饱的。她有点惋惜地说,我怕你和昨晚一样饿着,好啦,外面雨大不?快上炕睡觉吧。我躺在母亲温暖的热炕头,和她聊起我和朋友在一起说的那些话,母亲插话说,妈最幸福的也是看到你们围在我身边说说话。我沉默了,想想回来了两个夜晚,自己竟同朋友在一起吃喝玩乐,一股酸楚涌上心头。第二天黎明,我便抢在母亲前面起床,端起她的便盆,倒在了后院,又洗过脸后,为母亲倒上了洗脸水。当时,我最怕的'是母亲不给我行孝的这个机会。吃完早饭,我等着同村的亲戚到儿子的外婆家去。母亲知道我今天离开她,就到渭南了,因为在初三还有一个朋友的儿子完灯。她边和我拉着家常,边对我说,你先别急着去,等你哥给你打电话你再走。我知道母亲对我的不舍,在她苍老的容颜上,我读出了“依恋”,一位老母亲对于她要说走就走儿子的依恋。电话过来了,母亲脸上的那份依恋更加明显。她把早已给我准备好了一袋雪白的馒头和鸡块、鱼块从厨房拿出来,递给我说,今年我蒸了十篦子馍,明年我再多蒸些,你们那里蒸馍不方便。你这一走,不知啥时候才能见到你。我无法回答母亲的话语,含着泪走向飘零的风雪里。我不忍心回过头,我知道,在风雪飘舞中,母亲依然会站在家门口,目送着自己的儿子……篇3: 陪母亲散步散文陪母亲散步散文我和妻子陪母亲在江边散步。开春以来,不是刮风就是下雨,潮湿阴冷的天气使人不愿意出门。难得有这样一个晴朗的傍晚,吃过晚饭后我和妻子陪着母亲到江边走走,只把准备参加高考的儿子留在家里。江边一点寒意也没有,微风送来了青叶和春草的苦涩气味儿,还有江水发出来的淡淡腥气。我们漫步在江边彩色预制板铺成的甬路上。傍晚的松花江边停泊着许多艘轮船,还有几只小舢板轻轻地荡漾在江面上;岸边更是游人如织,熙攘往来。夕阳斜映在江面上,江水闪动着粼粼波光,烘托出一片平和、安谧。出门时,怕江边夜里凉,妻子帮母亲穿上一件比较厚的衣服。这会儿她走热了,脱下来交给我拿着。天色渐晚,江面上笼罩着一层暮霭,飘忽不定。江边附近的几座楼宇里的灯光也次第亮了起来。隔江相望的太阳岛这会儿也变得朦胧起来。母亲突然说:“走,咱们回去吧。”妻子以为母亲累了,把临出门时带的椅垫铺在路边的石凳上说:“妈,您坐一会儿,歇歇腿脚。江边的空气多新鲜,回去那么早做什么,在外面多呆一会儿。”我也劝母亲在江边多玩一会儿,这里总比屋子里的空气新鲜。母亲终于忍不住了,对我说:“咱们一家三口都出来了,只把贝贝一个人留在家里行吗?”妻子听了笑起来:“他都多大了,马上要考大学了,有什么不行的。”母亲不爱听:“多大都是孩子,还不到十八呢。”妻子说:“我十八岁都上班两三年了,他只是在家学习,有什么不放心的?”母亲不高兴地说:“你那时什么时候,他现在是什么年代,能比吗?”妻子还想说,我偷偷拉她一把,劝母亲说:“您孙子要参加高考了,咱们回去反而打扰他,不如让他一个人在家好好温习功课,考上一所好大学。”听我这么说,母亲才不张罗走了。母亲坐在椅垫上,我和妻子分别坐在母亲身边。我们的身后是一棵大柳树,长长的柳树枝一直伸过护江堤的铁护栏。低垂的柳梢、柳叶在晚风中轻轻地摇曳着,摇摆不定。天色更晚了,公园里的游人渐渐稀少下来。妻子起身到亮着灯光的小商贩跟前买回来两根冰棍儿和一瓶矿泉水(母亲有糖尿病,不能吃甜东西),回来把水递给母亲。母亲说不渴,但还是把水接了过去。我帮母亲把瓶盖拧开,她喝了两口,再也坐不住了,还是张罗着要走。这次我没有再阻拦母亲,扶她起来,朝家里走去。回去的路上,母亲走得很快,稍微有些喘。我劝母亲走慢一点,可是她那蹒跚的脚步一直慢不下来,走得磕磕绊绊的。在一个秋日的下午在那个秋日的下午,我和妻子准备到松花江北岸游玩。当我们租的那艘小汽艇刚驶过江心,妻子指着一处空旷的沙滩说:“师傅,能不能把船停靠在那里?”船主连忙打舵,掉转船头,朝妻子指的方向驶去。我明白妻子的意思,她是想躲开城市的喧嚣,找一个安静的地方――一个只属于我们两个人的地方。小汽艇停靠到岸边,妻子先下了船,船主眨着狡诈的眼睛问我:“要不要等你们一会儿?”原来这位先生把我俩当成到这里来幽会的情人了。我一边交船钱,一边说:“不用,你回去吧,我们一会儿乘渡船回南岸。”等我跳上岸,妻子已经走过江边的沙滩,沿着一条小路朝江堤上爬去。我紧走几步,追赶上走在前面的妻子。转眼间,回到城里已经十多年了。由于一直忙于工作和生活,很少有机会两个人一起出来玩的时候。如今,儿子已经读完大学在外地工作了,家里只剩下我们两个人,有了大量的闲暇时间,赶上节假日,都可以出来随便走走。我们去的方向一个人也没有,除了树林就是草地。只是从偶尔见到林中露出来的一角灰色房屋的挑檐,还有远处隐约传过来的说话声,似乎在提醒着我们:这里并没有远离人烟。可我还是把手伸过去。妻子嗔怪地看了我一眼,还是把我的手握住了。走进密密的树林里,妻子高兴起来。她离开了那条土黄色的小路,一直在树下的草地上快步穿行,黑色的裙摆上扎满了苍耳。刚帮她摘光,没走几步,又扎上好几颗。妻子索性不再摘了,张开双臂,似乎想要把整个美丽的大自然都拥抱在怀里。晚秋的野外,似一幅俄罗斯画家笔下的风景画,凝重而肃穆,烘托出诗一般的境地。不身临其中,是很难能体味到那种绝妙的韵味儿。我走在妻子的旁边,她转头瞥了我一眼,笑了笑。这时我才发现,妻子的脖颈间显现出好几道深深的折皱。想不到,如今我们都老了。妻子年轻的时候很瘦,干活儿也特别利索。记得她第一次来到我家,母亲就看中了她,说这个姑娘真利索。那时因为她瘦,我经常称她“瘦狼”,还和她开玩笑说:“瘦得像根干柴,划根火柴就能点着。”她笑着回应我说:“还不是给你们爷俩当牛做马累的。”如今儿子大了,先在外地外求学,接着又在外地参加了工作,妻子再不用为家里的事多操心了,可我们却即将步过中年,身体也开始渐渐发胖了,眼角也都出现了鱼尾纹。回想过去,总觉得有点对不起妻子。家在农场时,江对岸也有座小岛,我曾经和朋友划船到岛上的`水泡子里捕过鱼。那个水泡子的四周是绿树环绕,郁郁葱葱,环境特别幽静。赶上江里涨大水的时候,泡子四周的树木都淹没在了水里,不时能看见一条条游鱼冲起的水线,倏尔消逝在了远方。小船悠然地划行在平静的水面上,一片静谧。望着那片怡然的景色,我曾不止一次地想,什么时候一定带妻子过来玩玩。可由于种种原因,这个愿望一直到我们离开农场,也未能实现。我们在林子里和草地上徜徉了一个多小时,有点累了,妻子对我说:“找个地方坐一会儿吧,歇歇脚。”我把外衣脱下来,铺在枯草地上,妻子挨着我坐下,相互依偎着坐在一起。这里只有我们两个人,整个林子里静悄悄的,偶尔有风从树梢上掠过,吹动着树叶簌簌作响。那天籁的韵律,天赐的飘逸和灵动,一扫平日笼罩在心头浮躁的尘埃,滋润着心灵深处的那片净土。突然,妻子跳起来要走,我疑惑地看着她,不明白她的意思。妻子说:“咱们赶紧离开这里吧,听说这里有人偷着拍照的,别让他们把咱们当成了偷偷幽会的情人,讹一笔钱去!”妻子的话把我拉回到现实,谁能保证着林子里没有偷窥的眼睛呢?我也站起来,拎起铺在草地上的上衣,披在肩上,和妻子一起朝树林外走去。走出这片树林,横在眼前的是一条荒草覆盖的小路。秋日的斜阳照在那条小路上,一直通向漫漫的远方,消失在树林的深处。妻子说:“咱们沿着这条小路一直朝前走,看看它到底能通向哪里?”望着那条通向远方的坎坷不平小路,我不由得暗暗地想:我和妻子已经相互携手沿着人生坎坷不平的小路走完了半生的路程,今后还将互相携着手,一直走下去……篇4:回乡经典散文回乡经典散文故乡是我亲情维系的根脉,是我魂牵梦绕的乐园,是我遮风挡雨的港湾,是我心灵所寄的宿营。蜗居县城已十余载,城市的喧嚣纷扰、风尘辗转,使我对乡村生活无限神往。在县城的日子我似一匹永不停蹄的野马,为寻一顿草料和安身之所而呕心沥血,昼夜奔波。转眼间,已是金秋时节,正是思乡的季节,乡下的秋天正是硕果累累,满园丰收的景象。我的乡情也像金秋的庄稼日益饱满、日益沉甸。望眼欲穿,归乡的路曲曲折折,蜿蜒逶迤,沿途高山流水,一路风景宜人,和记忆中的故乡比起来既熟悉又遥远,以前天然坐落的村舍已成为一排排整齐划一的小洋楼,田间的羊肠小道已成为宽阔坦荡的马路。我开始缄默,城市的喧哗与功利在逼迫我风尘仆仆,不知疲倦地做一件件急功近利春风得意的事。我知道城市生活和乡村生活是两种迥然不同的境况。城市的纷争势利、浮躁芜杂在无时无刻驱赶着我去做一件贴满光环的羽衣,好让自己耀眼显贵,好让自己满足虚荣,那样我才在城市里活的风光无限,活的'有滋有味,活的称心如意,活的像田野里的一株玉米、大豆或高粱在秋日结满丰硕的果实,活的像春天里姹紫嫣红的群芳骄人的艳丽诱人的芬芳。但殊不知人生如梦,只要做好自己,何必强求被人抬举,被人奉若神明。当有一天,别人问我到底是不是城里人时,我才幡然醒悟,城市到底给了我什么?成功或是幸福?我扪心自问,乡村的生活在我心里有多少分量?寻根之情,畎亩之情,感恩之情是否已经消退?这是一种可怕的事情。我是一个怀旧的人,我是农民的孩子,是故乡的水土养育了我,这时我才明白我在城市摸爬滚打就是为了证明自己不是个庄稼人,就是为了摆脱农民身份,就是为了证明自己没有吃过红薯,就是为了走出生我养我的偏远山村,这又是一件多么悲悯的事。我觉得我该回乡了,因为那里有我含辛茹苦地耕耘的父母,淳朴厚道的乡亲,耳熟能详的乡音,生生不息的一代代人,魂牵梦绕的水土。那是一个深秋的早晨,太阳刚涨红了脸,我深情地踏上了归路,路上的庄稼似孕妇一样丰收着爱的喜悦,饱满成这个季节最让人心旷神怡的画面,把大自然点缀成五彩缤纷的世界。沿途有大豆,玉米,高粱,地瓜,苹果,桃李,这才是自然界最原生态的东西,这才是返璞归真的乐园,这才是琳琅满目的景致。这些都是养活人类的粮食,这些都是祖祖辈辈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多姿多彩的乡村画卷。走进故乡,天永远是那么的蓝,水仍旧是那么的清,人依旧是那么的亲。在那里我度过了无忧无虑的童年,轻狂游侠的少年,有我牵绊永恒的乡情。回乡的路是我不知不觉走过的,看着远在天边的路,只要把左脚抬起,右脚就到了,我恍然大悟,只要心有所系,情有所属,回乡只在一念之间,一步之遥。篇5:回乡散文回乡散文十点半被“去哪儿”的购票提醒铃声吵醒,恍然间发现可以买回乡的火车票了,也就是还有一个月的时间就要踏上回乡的路途了,谈不上有多么欢喜,不过总还是期待着那归途上的风景,自然这是我选择火车的原因之一,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比较实惠。就打算买一月十二号的票了,“”一天只能取消三次订单,选择硬卧,第一次上铺;第二次中铺,忽然一想其实没必要那么着急回家的,至少留一天时间去采购特产,便觉得推迟一天回家也可以,心里这样想着,那就明天买十三号的票吧;第三次下铺,我取消了。回乡对大多数人来说应该是欢喜的,对我这个略微自闭的孩子来说,那是多么混杂的情绪啊。我热爱着归途,渴望着浪费时间去穿越空间,可让我自己停下来会是多么可怕的事情啊,在我自己的感受里,即便是那短暂的停顿都是那么可怕的。停下我要说什么、做什么?倒不如让我一直在路途想什么来的好些。父母亲,我倒是挺想你们,我知道你们无时无刻的不思念着我,这个少言的孩子。想念乡里,停留吧,至少那里可以确定没人会伤害你,对吧?乡里,哪里需要担心什么,孩子体格好着,也在努力着丰满羽翼。何况我即将与你会面,那山应该会长高零点五厘米,又长出几棵针叶松,那水库水面结着五厘米厚的`冰,看得到水下缓慢游动的鱼群。或许回家的时候,有一场雪,每家每户红色瓦片上覆盖着或薄薄或厚厚的雪。傍晚来临,仍旧是白色的空间,那烟囱冒出的缕缕炊烟,像是被冻僵了,慢慢的扭曲上升,到那灰色的云处消失了。那条路还好吗?哪几棵树还撑得过这寒冬吗?家里还暖吗?姥姥身体还好吧?嗨,原来我更想家了啊!回乡。篇6: 回乡啊回乡散文回乡啊回乡散文回乡啊,回乡,踏上回乡的征途,故乡是多么的亲切啊!一行行树从车窗前疾驰而过,一排排房屋从眼前飞越而过。啊,一座座大山映入眼帘;啊,一道道水湾呈现眼前;啊,眼前忽然是千里平畴;啊,眼前忽然是幽幽隧洞;回乡啊,回乡,谁能不归心似箭,谁能不思亲人团圆?火车拉开汽笛长鸣一声,穿越了漫漫隧道,跨过了万里山河,像一条撒欢的长龙翻山越岭,又像奔腾的骏马狂奔呼啸。啊,回乡啊,回乡,让欢快的火车,唱着小曲的汽车带去回乡人的殷殷期盼,也让那心中翻滚的思潮带去对亲人的亲切的问候。啊,故乡的小路可还是那样的曲曲弯弯;故乡的小河可还是那样的清清亮亮;故乡的白杨可还是那样高高大大;故乡邻居的大妈可还是那样的精神矍铄。回乡啊,回乡,回乡牵动着天南地北的人们。黑压压涌动的人流,一辆辆疾驰的汽车,一列列奔驰的火车,从大江南北,从长城内外,从边关朔漠,从如烟江南,从繁华街道,从茫茫戈壁,分头出发,穿梭如织。一双双眼睛啊,望眼欲穿,眸子里可映现的是父母的踽踽身影,亲人的红红的脸庞;一件件礼物啊,一包包行李啊,那可是在外游子的一番浓浓心意,殷殷情怀。奔波的旅人啊,也许是多年未回,也许是一年未归。大家啊,今天乘坐上了同一列火车或汽车,大家儿也许抱着同一份心情,同一个祝愿,那就是期盼亲人年年健康,无忧无虑,快快乐乐,和和睦睦,安安宁宁。也许啊,回乡的第一句话就是“大叔好”,“大妈好”,“孩子好”的热切问候。亲不亲,家乡人;亲不亲,家乡水。也许啊,见到爸爸妈妈,或是热泪盈眶,或是竟无语凝噎,或是有说不完的话,有叙不完的衷肠;也许啊,见到乡里同伴,见到昔日好友,或有“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的感慨;或有“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的惊讶;也许是“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的心情;也许是“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的无奈。也许啊,你还惦念着家门口的那棵核桃树,在年年的风雨中会有怎样的变化?也许啊,你还惦念着那条清清的小河,曾经捞过鱼的岁月,今个里可还会有鱼儿跳跃?也许啊,你还惦记着东邻里那位俊俏的姑娘,到如今可否已出嫁?也许啊,你还惦记着西邻居的那位当兵的男儿,如今可曾回乡?是啊,回乡,回乡,自然有惦记的没完没了的事情。其实啊,如今的你,为何变得这样婆婆妈妈,拖泥带水,倒不是你的性格变化了,也不是你的感情丰富了,而是因为你离开的家乡太久了!回乡啊,回乡,无论漂泊多长时间,我都要回乡!那是因为我的血液里流动着乡里小河的血液。而今,无论我走到那里,回乡都是我心头剪不断理还乱的一片情愫。是啊,也许我曾经迷恋过城市的繁华,也许我曾经留恋过车水马龙的街头,也许我曾经逛过琳琅满目的商城,也许我曾经拜访过人文荟萃的名人故居,也许我曾经接触过众多的大家名腕,也许我曾经到过莱茵河畔,留恋过哥斯特大教堂的庄严,也许啊!我曾经踏遍了他乡的山山水水。可是,一走在回乡的路上,我就感觉特别的亲切,特别的`温馨。回乡的路似乎是一条长长的亲情的河流,我在这条河流上奔走了多少年,多少月,多少个日日夜夜。可是啊,无论是多么悠长的岁月,无论是多么遥远的路程,回乡的这一条河流,却好像是今生都走不到尽头,今生都走不到厌倦的时候。回乡啊,回乡,就像鸟儿归巢一样,千千万万的游子从四面八方汇集,汇聚,然后在短短的相聚之后,却又要振翅高飞,流落他乡。可是啊,一到回乡的日子,却奇怪没有人不想法设法奔向家乡,奔向故土,就像孩儿投向母亲的怀抱一样,也像叶落归根一样,一种不可遏制的力量如百川归海一样,势不可挡!回乡啊,回乡,就像一首永远也唱不厌的歌儿一样,回乡的曲儿回荡在每一个漂泊在外的游子的心灵里。篇7:我陪母亲朝圣散文我陪母亲朝圣散文进入寺院外围,人潮涌动,熙熙攘攘,周围有很多卖吃食的小地摊。有些摊上摆满桔子、苹果、雪梨、甘蔗等,都是些解渴的水果;有些摊子是专卖凉米线、凉卷粉、小锅米线、炸洋芋条等,都是管饱的吃食。再往前走是个宽阔院场,中央有一张八九米的长桌,上面铺着黄色桌布,披洒下的桌布裙边绣满了莲花图案,桌上摆着一些我不知名的祭祀用具,桌子的一头站着两个穿黄色长袍上面绣着五彩图案的长老,口中念着我听不懂的语言,桌两旁围着十来个人。我发现黄袍者中,年纪稍轻的那位袍子下露出牛仔裤和黑色皮鞋,年长的露出灰色长裤黑色布鞋,不过我和周围的人一样,并没有发笑。院场一面又是一长排摆得整整齐齐的摊位,卖的也是清一色的香烛、纸火、纸括等一类的祭拜用品。另一面却是一个大长亭,是有些陈旧的砖木结构,以实用性为主。里面摆着好多张木桌,后面都端正地坐着一排长者,正忙着给前面的香客们填写帖子。我把目光移到他们身后的墙面,上面分别标明“挂功德”、“求帖”、“盖印章”等。两侧墙上则镶着崭新的大理石碑,上面密密麻麻地记载着某年修缮捐助者的姓名、捐助数额等,看这些碑文,寺院前后是经过好多次的修缮,石碑却是新刻的。石碑的下方地上,则摆了好多的白色蛇皮袋,里面已装满大米,还有人陆陆续续地把从家里带来的大米往里倒。母亲拉着我过去,把从家里带来的一碗米往里倒。我也拿出母亲让我带的米,发现里面有干碎树叶,这是在林间穿行时蹭到的枯叶残枝,而我又是第一次,匆忙间忘了扎紧袋口所致。我歉意地对负责收米的长者笑了笑,解释说米在路上弄脏了,不好往里倒的,长者和善地笑了笑,没有说话。我和母亲走到挂功德的地方,取出零钱投到功德箱里,旁边也有捐赠多的,有专人负责记录。母亲说去求帖,我按母亲的要求算了算,一共需求八封帖,五元一封,包括书写及盖印章,价格很亲民。母亲求的分别是子女们车辆的平安帖,子女各小家的吉祥帖,我们拿帖到书写处请长者填写。因为怕沟通不畅,我事先已预备了祥细姓名列表,交到长者手中略一交待等着对方书写就行。写好就得去盖印章,印章上刻的是什么我不清楚,不过看盖章的人却是一脸认真严肃,每次盖章之前重重地印红墨,然后在固定位置摆得端端正正后,用力往下按,按好后还要确认清晰,然后再盖下一张。然后母亲就到各摊位前购买纸火香烛纸括,也是八份,到一个很大被烟熏得黑乎乎的铁炉前烧,每烧一份,唇舌开合默念有词,我并不太清楚母亲念的是什么,估计就是祈愿吧!我全程按母亲的指示行事以减少母亲劳累,并不询问。母亲又带着我回到香火摊位前,买了很大的两捆手制香,到各殿内神像前跪拜。我抬头凝望各位神像,雕得十分精细,目光炯炯,衣冠色彩鲜艳,我从小就害怕这些雕像,不敢多看,马上移开目光,只是在母亲跪拜时分别往香案上添放香火。那香案都是石刻高案台,上面已经点了无数的蜡烛,把无窗深殿照得豁亮,和神像炯炯的目光一样审视着每一个跪拜者,香案上早已堆满了一大堆香烛。母亲同样口中念念有词,拜毕见我已添置香火就往下一个神像处跪拜。拜完所有神像后,母亲如释重负,轻松地带着我走出神殿。母亲目不斜视认真地下石阶,我却被殿前石阶两旁院场里跳唱的人吸引。有一群穿着民族服装跳我不知名的民族舞的,旁边有民族鼓和二胡手伴奏;也有一群跳些时兴舞蹈的;还有一群随着音乐跳广场舞的大妈。我淡淡地看了看,心里未做任何评价,随着母亲的脚步走下高高的石阶。此时已快下午四点,我带母亲走到卖凉米线的小摊前,挑了家看上去比较干净的摊位,给母亲点了碗她爱吃的凉碗豆粉,两杯酸梅汁。母亲看我只点一碗豆粉,急了,非让我也吃一碗。我不能吃辣椒,也不太饿,本不想吃的,看母亲不依,就也点了一碗,请摊主别放辣椒,母亲这才满意地吃起碗豆粉。我一直知道没辣椒的凉豆粉难吃,没想到饿了半天之后还是一样难吃。为了让母亲安心,我还是耐着性子吃了一大半。酸梅汁味道很好,我们入院到现在快四个小时,早就极渴,都喝了个底朝天。中途有同村邻居过来问我,自己开车了没有?我说走路来的。邻居便热情邀请我们搭他们的车,我想到自己祭拜时不够虔诚,想用徒步来弥补。母亲来时早已走累,我便把她托他们带回去,我自己走路回家,邻居再三邀请,母亲也说我一个人走那么远的'山路她无法放心,我就到处寻找想走回去的同伴,遍寻无果,母亲又说她陪我走,最终我只好决定陪母亲搭邻居的车回家。快出寺院时,门口小贩摊上卖着一米多长的高香,母亲说我也该敬个香,她看我的眼神满是期待,我不想她失望,过去买了一把三支的高香,十五元三支,同样很亲民的价格。走到院外门口崖边的铁炉前,我点燃高香,到炉旁大树下插好,鞠礼三拜,心里默念“全家安好,父母康健”。旁边,有一个双脚齐断、脸上因注射激素导致严重变形的中年人,在向过往行人乞讨,母亲和邻居都掏出纸币往他装得满满的大纸箱里放钱。我冷眼旁观,不劝阻也不布施。对于这些可怜的乞讨者,我曾有很长远的心理变化历程:最初是满心怜悯地尽力而为,带着儿子上街见到他们,就找出零钱让他去献爱心;后来听到一个“打拐办”工作的朋友说,很多人贩子拐走小孩,用残忍的手段弄残孩子,为了博人同情,打激素使他们长瘤变形,然后终身控制他们乞讨,非法获利。我上网查,类似报道铺天盖地,现在我更加同情他们,却不再给他们钱;我也教导儿子,要献爱心到正规渠道,给特殊群体、贫困家庭捐钱捐物,自己的短期善良必须同狠心作斗争;现在我们小家庭内都有共识,为了更明净的社会,不要街边布施,尽己所能不让犯罪团伙有利可图,这样以后受害者才会越来越少。我不劝阻母亲和邻居,因为她们未必信我,也不会走更远的地方,他们这么做会让自己心安,再说在这特殊场合劝人莫行善,也太不合时宜了。我们走下山崖,到了坡下停车场,同车都是邻居,大家说着家庭趣事,欢笑着往家赶。其实,整个一天的过程就是普通的敬神祈愿,我之所以用“朝圣”命名,于我是一场关于孝道和善道的心灵洗礼,于母亲则是还旧愿祈新愿,为家庭尽力的心安,当然也有一些关于善恶的内心拷问。明年,母亲还会虔诚前往,我只要不是完全抽不开身,也会陪伴……阅读的小伙伴们,愿你们也平安喜乐,多陪陪父母!!!篇8:陪母亲散步亲情散文陪母亲散步亲情散文这个月中旬,女儿回来探亲,说几年没有见祖母啦,时值中秋节,应该去看看祖母。于是,我们一家三口人动身去了一趟抚顺。母亲与弟弟一家生活在抚顺。母亲说习惯了抚顺的生活,哪也不愿意去。我只好暗自打消了接母亲一起过的想法。母亲转过年的正月十五就八十岁了,身体渐渐地削弱,还患有糖尿病、小脑萎缩等疾病,从她现在的境况上丝毫看不出来她曾经是讲台上一名优秀的教师,一位严明的中学校长。母亲衰老的形态我都不忍心看,身体消瘦,白发苍苍,面无表情,反应呆慢,行动迟缓,少言寡语,旁若无人,已经丧失了争辩是非的能力也许,是简单的生命欲望,增添了母亲的坚强,她每天还坚持下楼散步。见母亲手拿坐垫下楼,我起身随之。母亲执意要自己行走。她手扶栏杆,一步一挪,一步一踮的下楼,还时不时地回头看看我,那意思表明她的身体还行。母亲已经不能像正常人一样的散步了,她用脚尖向前挫着急切切的颠,脚跟很少着地,一步紧挨着一步往前奔,出门不到三十米的路,她就停脚,放好随身带的坐垫,坐在一个石头台阶上休息,无语地望着我,也就一分钟的时间,她起身继续向前走。我觉得,这条路线,母亲特别熟知,走与休息的形式已经在她的行为中固化了。她就这样走走歇歇,沿着弯弯曲曲的小道颠到小区的体育运动场。体育运动场很静,有一个坐轮椅的老者向母亲点了点头,算是打个招呼。还有一个中年妇女抱着的小女孩,向母亲摆着小手叫奶奶好!莫名,我想起《弟子规》里的一句话: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母亲不是没有耐性,也不是不用心,她是想让我见到运动场的器械她都会锻炼。于是,母亲像走马灯似的,蜻蜓点水般的.,骑马观花的给我演绎一番,眼睛有意无意的看着我,母亲也在我的视线中。其实,我心里明白,她的身体状况已经不适合运动啦。我扶母亲坐在一个石台上,周围开满我不知名的花儿,我取出相机给母亲拍啦一张照片,那些花儿好像特意为母亲而开放。我让母亲看看我给她照的相片,她很认真地看后,笑笑对我说:儿子,你看,这野菊花儿开得多好看呀!说完,母亲示意我回家。我的眼睛一片模糊,眼前这位渐渐离我远去既瘦小又衰老的女人--她曾经是能歌善舞的大学生吗?是给我生命养育养我的母亲吗?是教我唱歌、领我走路、背我看病的母亲吗表现孝心其实很简单,相互对视一下,陪老人散散步,陪老人说说话,这都是幸福的事情。可是,这样的闲情逸致,这样的机会对我来说却是很少。母亲自顾自的按原路返回。运动场能留下母亲的脚步吗?野菊花儿能留下母亲的脚步吗?我能留下母亲的脚步吗?显然,都不能。篇9:回乡见闻散文回乡见闻散文转眼又是一个春节的来到,不过今年的春节跟往年有着大不同的变化。少了往年的繁华拥挤,多了一份简朴大方。由于今年的假日改动,大家伙回家也相对颇晚。好在我们离家不远,赶在年夜饭前与家人一起团聚。回家途中,每个村庄前的产品展示宣传画树立在道路两边,这就是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针对农村全方位发展而打造的一村一品活动,针对当地地理环境,请专家现场亲临知道,指导群众有效地把土地资源发挥到极致,打造一个品牌。比如灵源的大棚菜、漠西的大葱已文明全省;临平的苹果以全国畅销;董城的养殖种植一体化更是把新的养殖种植理念和科学管理灌输到新农村中。达到勤劳致富、科技致富、品牌致富的新景象。乡间的道路上,近年来由省交通运输厅推出的“群众打底子,政府铺面子”的农村公路建设新机制,极大地调动了地方政府、农民修建农村公路的积极性。各乡各村的道路,有些甚至于连田间地头也修成了水泥路。交通条件那叫一个便利,基本上告别了当年的“晴天扬灰路,雨天水泥路”的情况。近年来由于医疗体制的改革,医疗服务水平的提高,鼓励农民办医疗保险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总额调高全面提高补助标准、扩大补偿范围、改革支付方式。使农民有了医疗保障,不再让就医成为农民的一大民生问题。现如今的乡镇卫生院已经从以前的破破烂烂的危房,已经建成一座座门诊、住院、检查等多功能的医疗楼,就连好多村卫生所也相继建设成为标准的卫生所。让农民的就医环境得到彻底的改观。水电设施的进一步提高,如今的农村吃上自来水已经不是梦了,而是得到真正的实现;电力设施也是大有改观,各村以前的木杆、破股线、萤火虫似的灯光已经再也看不到,取而代之的是一排排整齐的水泥杆,下户线也规范整齐,让农民用上放心电已经不是空话,而是付之于行动中,的开通,让群众故障报修更是有了直通车,只需一个电话,电力抢修就会在最短时间内到达为之抢修。在用电密集区域和事故多发地段,总能看到黄色的电力抢修车停放在哪里随时待命对突发事故进行抢修。县城大街上还是往年一样的张灯结彩,唯一变化的确实一个个喜气洋洋的灯笼不是新购置的,而是被清洗过后重新挂起来的旧等,但还是不能减少其喜庆气氛。各旅行社门前,不再是以前过节打烊,反倒是变得门庭若市,生意兴隆。辛苦一年的`群众,还有在外奔波一年的游子们,借着过节放假的机会,带着家人一起外出放松一年的紧张心情,和家人一起共享天伦。“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已经成为老人们教育孩子的啰嗦话了。如今的新农村,不光是年轻人,就连大叔大妈们也一改传统观念,向年轻人看齐,穿衣也开始将款式、看时兴、讲质量、论品牌。服饰搭配也有模有样,穿着打扮一点也不输给城里人,城乡差别已经不能是服饰上的区别。“吃饭穿衣亮家当”,这句家乡的俗语,充分体现了如今的农村群众生活生平的一种展示。“人民生活的美好写照”一幅幅、一幕幕的改变,让我无不感觉到我们新农村在党的政策下的巨大变化。篇10:回乡记散文回乡记散文当火车驶入故乡时,扑面而来的黄土坡将人纵情环抱,我且惊且喜便又看向窗外,就像久行的农夫卸掉担子后环顾着山川,那种感觉是让身心都有了跳跃的冲动。不,比农夫还要振奋,那简直是个撒欢的孩子,心都早已扑腾起来,打着旋往老榆树的怀中去了。正神往间,却看到邻座那个花白头发的老乡有了动静,喉结耸动眼窝濡湿,双手轻轻颤着嘴巴微微张着,携着长长短短的鼻息引颈看着窗外。那一往情深的样子,那千言万语的神态,以及他背负的“少小离家老大回”的感伤,都叫人觉得他早已跪倒在这绵延的黄土坡下——这沉重的故乡啊,几回梦里都泪湿了枕头。我收回了目光。不能再窥看这脆弱的老人,还是沉浸在自己的欢腾里吧,他悲,我喜,却都是赤子的情怀呀。妈妈见我第一面,就说我白了,还胖了一点。老天,我终于白了!还胖了!闻此言,顿觉自己一年没有白干。高兴之余不免想一想,饮食无变化,怎么就白而且胖了?纳闷半天终得正解:苹果!单位发的苹果!又想起西谚说每天一个苹果不用看大夫之类的话,遂大彻大悟,赶紧打开礼盒,一人一个先吃着。又跑到街上去,可惜没一家有我黄灵苹果的姿色,游荡半日只能胡乱买些回去,一大遗憾。然后,用妈妈的话说,那是包一扔就脚不沾地的往外跑,我是回家看朋友来了。其实妈妈不知道,朋友乃是组成故乡的三大要素之一,没有朋友,故乡要缺失重要的味道。所以我的心急火燎有据可循。妈妈也大度,只提出两点要求:亲戚家要去拜年,晚上要回家睡觉。我满口应承着赶出门去。仿佛回到了学生时代,同学们一个个眸子放光的来了。我提议去学校转转,有人便说学校玩不成不去,于是,先火锅城后KTV,云蒸雾罩声嘶力竭。我无歌喉,只能躲在暗处看他们深情演唱,那几个要好的却都默然同坐,燃不起来的眼神瞟着麦克风。麦克风被争来抢去,成了聚会最重要的部分,所有人的目光都在那里,碰撞交织。我的可爱的同学们,难道聚首只是为了狂欢吗?有没有人觉得应该先去纪念一下逝去的青涩时光呢?难道有了几个够买酒不够买醉的钱就已经醉了吗?不敢重温学业感情两不顺时的沉郁苦闷,不愿回首“林则徐”严打期间躲在厕所抽烟时的心律不齐,又或者,连运动会上加油助威擦汗送水的日子都没时间回想吗?咱们聚在一起,却不见了母校的点点滴滴,这究竟是为什么?然而同学们都太开心了,太激动了,哪里顾得上这个。有人已经醉卧沙场了还一副壮志未酬的样子,占去整个沙发。不一会来了个圆规式的女人,几个同学在指拨下慌慌的`把人搀上车。原来这小子已经结婚了,一问才知他儿子都敢叫着他的大名骂娘了。幸是不幸?乐是不乐?——不如归去。熬到散场,与要好的几个约定改日再见,怏怏归家。再见面那天天瓦蓝瓦蓝的,四个人骑着两辆电动车,从我家出发,第一站初中。路上说些校园里的趣事,也不知教室后窗上那棵三人合抱的杨树还在不在。谈笑间已到熟悉的巷子口,鸣笛两声便拐了进去,结果校门上挂一个大锁。问开小店的老西施,说领完通家书就锁上了,这之后也来过几拨年轻人,都是到她店里买包瓜子闲聊一阵就回去了。校长脸硬的很,把老师管的跟学生一样服服帖帖。我不禁一笑,买了瓜子也准备走了,回头看见阳光正照着校门,蓝色还是那么好看,于是回身留影。四个人已不似先前快活,但还是说笑着奔赴下一站。下一站高中,所幸门是开着的,但门卫却是个陌生的大胡子,正蹲在传达室前鼓捣自行车,从听明我们的来意开始便不停摇头,说学校有规定领导交代过自己是职责所在心有余力不足你们的心情能理解但你们也不要为难我之类的话。胡子随着舌头乱抖,让我有种扫帚扫上脸的感觉,温热的心一点点凉下去。避开门卫朝校园里看,水泥路依旧干净,教学楼依旧漂亮——还是到校园外面去吧!去河边大桥下,去山谷灵泉旁,去山顶南塔上。谁知道,滨河路旁的麦田成了某公司项目部,高高立着几个塔吊。灵泉也失去往日颜色,在错乱的脚印中泪水涟涟。南塔呢,不知道,单是在山脚下望了望。这一连串的变故看下来,几个人都有点失魂落魄,哪里还有心思登山。不如归去。去吃饭吧,吃火锅,咱边吃边聊。家乡的火锅店越来越高档了,味道却还是一如既往的好,麻的彻底辣的通透鲜的有一套。正吃的流油冒汗呢,服务员开腔了,用普通话来一句“您好,要加汤吗?”,一下子就将人轰入异乡。唉,妹子,谢啦,不要。无绪的过了几日,村里各处走走。“池塘没有想象的深,道路没有记忆中远,这就是故乡”——一位兄长曾这样说。站在山坡上,望着小学校、村庄和远处不甚清晰的河川,我也止不住的落入这样的感慨里。故乡的变化都在细微处,都不可逆,当然,我也一样不可逆的丢掉了少年......最盼的两个好友终于到家了。我便又如离弦的箭一样,“嗖”的飞过去。临走告诉妈妈晚上要留宿,妈妈说别玩太晚早上早点回来。嗯!聚首总是让人激动,何况最铁的哥们。激动何以表达,足球场上见。来到新广场,踢球的人真不少,细一看后辈居多。先在场边热热身,嗬!哥们闯荡江湖时他们还小屁孩呢,如今都绰号梅西C罗了,是让我这个老齐达内扪心自问尚能饭否吗?这帮孩子,是该接受一下教导了。我便接二连三传出好球,不成想其中一个还博得全场掌声,哈哈,都是好孩子,哈哈,都有希望。踢完球又去吃火锅,也不和服务员计较了,只顾风卷残荷。酒足饭饱便去街上闲逛一回,莺莺燕燕到处飞,笑声多么悦耳。逛到夜市,看见黑米粥摊子,三人围着小桌坐下,搅着浮在粥上的白砂糖,我想起了多年前那个姑娘,一碗粥喝的人如诗如画,久久不愿离开。随后我们来到朋友家还没入住的新居,一番忙碌后,开始了早就约好的围炉夜话。猪头肉切成盘,撒上油泼辣子和老醋,炉火捣旺,黄酒烫上罐罐茶炖上。一把瓜子两颗花生,忘了寒来暑往不在乎昼短夜长,经天纬地说我说你,如意不如意。时光却是这样,流逝永如飞,千金不卖。假期结束了,要回单位去,朋友们也都是前后脚启程,各自匆匆。扔过漂流瓶的河滩没去成,醉过酒的小院没去成,甚至,围炉一夜也没能找回当年模样。心有不甘,身不由己。我们之于故乡,已然和候鸟一样。候鸟有候鸟的感伤,也有它的希望。当生活的路已穿越故乡,我们只能选择行囊。纵使不愿意,终是不得已。我们要生存、想生活,还盼着把那一点愿望变成现实,我们就离不开异乡。异乡是另一片沃土,我们的事业必须靠它来提供持久的滋养。我们唯有牢记希望和信仰,笑对苦累和彷徨,才能精彩的生活在异乡。围炉那夜,我感觉到了——大家已然恋上异乡。这份眷恋虽不及故乡来的深,却一样烙在心上。当我们事业上取得进步,生活上幸福美满,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时候,我们便爱上了这片叫做异乡的沃土,情不自禁的把他乡作了故乡。火车穿山过河,离故乡越来越远了,我却没有多悲伤。朋友们又散了,我也没有多悲伤。我们走着一样的路,是另一种并肩,我应该感到温暖和振奋,我又一次高兴起来。篇11: 回乡路途散文回乡路途散文雪下雪又来,人去人又回。北国在春节前总是喜欢降大雪,而我又不得不在年前回家。日渐年老的父母怎么也不愿意到省城来过年,而已空巢的他们,在年关前该又是如何渴望着我们回去。弟弟先是去北京,三天年过完马上就要去广州,自然是无暇回去了;这样我怎么也得回去,以了却老人那份团聚的心愿。漫天飞雪加上那些繁忙的工作,我感觉自己回家的路肯定是遥远而漫长的。结果跟我想象的一模一样,我无法及早地回到家乡、回到父母的身边,直到腊月廿八我依然在省城盘桓。这天凌晨五点半我就赶到了汽车站。在车站的院门口,里三层外三层地排了无数等待乘车的旅客。一个个游子回乡心切,同我一样站在寒冬的凌晨。冷风刺骨,直冻得人们打跺缩。但为了能早些回到家里过年,大家都在坚持着。廿七已经停发班车一天了,如果今天再不发,廿九就是除夕了,再也没有多少车可以乘坐回家了。但等了近一个小时,车站的院门依然紧紧地闭着。已经没有耐心再等的游子队伍出现了骚动,他们把铁门推得晃荡晃荡地响。寒风冻僵了他们的脸和手脚,却冻不住一颗颗回家的心。他们盼望着,盼望着,盼望着那一辆辆可以送他们回家的班车。就在忍无可忍之时,汽车站的工作人员拿着小喇叭出来了。他们对着外面的旅客喊话:由于雪厚路滑,车站今天不发车;已经买到车票的旅客,请凭票进站退票;没有车票的旅客,请尽早离开。面对这么清晰的答复,一个个游子的脸上呈现出一片茫然无奈的样子。有的不肯离去,依然坚守;有的去了火车站,另找出路;有的甚至坐上了几百元一位的黑车。年关将近,每个游子都是一样的,都有一颗急切回家的心;每位中华儿女的心都是一样的,总是在寻找着自己的曾经和根。无票的我,眼愁着大家都无法回家的情景,独自默默地退出了守候的队伍,回到家里静卧等待。两个小时以后,我又从家里赶到了车站,情况依然。守候者依然在寒风中守候,面对的是那一排紧紧封闭的电动门。我知道今天回乡的希望渺茫了,便又一次回到了家里。向朋友求助的希望破灭了,向单位求助的希望也破灭了。第一次面对大雪封路、回不了家的情景,独自一个守候在突然空旷的房子里,心头是那样的落寞。朋友们劝我不要回了,就守在城里过年,有的还张罗着给我送吃的喝的。但同车站上守候的那些人一样,我也有一颗热情高涨的回乡之心啊;如果不回去的话,这几天父母的盼望会让我那颗游子的心无处安放。有人建议我去坐火车辗转回去,结果去买票处一问,只有晚上十点以后的车票,火车到站后就是凌晨三四点,依然坐不上回乡的班车,只好作罢。就这样,二百公里的回乡路,回家的希望变得非常渺茫了;和车站外面守候的那些人一样,我感觉时间突然变得那么漫长,每个游子的心都变得无端的焦躁。中午十二时过后,我又一次来到了汽车站。这次的情况发生了变化,大院的门已经打开了,售票窗口已经开始售票。我赶紧排队到了跟前,可惜还是没有直接去我们县城的,只有发往三个高速公路直达市县的班车。形势紧迫,只好如此,我便买了张去邻县县城的车票。赶紧跑回家拿上简单的行礼,匆匆坐上了班车。屋漏偏逢连夜雨。乘坐的那辆班车眼看到了出发的时候,可怎么也发动不起来了。司机修了还是发动不了,修理工又来修,终于修好了,时间已经过去了一个小时了。车晃晃悠悠地驶出了车站,离开了省城,进入了高速路。按照这样估算,有三个小时一定能够到达目的地。但事不凑巧,三不为过,刚走了四十多分钟,班车在高速路检测站抛锚了,再也发动不起来了。中间折腾了两个小时,还是没有好的迹象。大家失望了,司机也绝望了,终于从车站又协调调来了另一辆车,在一个小时后到达现场,把这些已经很疲惫和烦燥的旅客换乘到了新来的车上,重新开上了高速公路。高速路上是厚厚的积雪,两边是一座座连绵的山峦,山峦上依然是厚积着的雪。山舞银蛇,原驰蜡象,陇原沉浸在雪意里;临近暮色,道路仍远,游子依然走在回家的路上。有的`在沉沉大睡,有的却在高声说话;有的在焦急翘望,有的坦然等待客车到站。经过近三个小时的行程,车终于停在了邻县的汽车站里。朋友的车把我送到了他们单位住了下了;已近年关,事杂缠身,匆匆道别而去。空落的单位那栋楼里只有我一个住着。近乡情更切,我更加思念家人和朋友。此时迎新年的短信一个个发了进来,人在旅途,我一个也不想回。看了会电视,便沉沉的睡去。第二天,朋友开着自己的车,踏着厚厚的积雪,经过一个半小时的行程,终于把我送到了家乡的路口。我知道他回到家后也已经很迟了,真有些对不起他了。我拉着拉杆箱,急急地奔走在回家路上。从这个路口到家里还有十五里的路程,得一步接一步地走回去。踏着厚厚的积雪,孤独地行走在回家的路上,心里头感慨这次回乡的路真的好漫长啊!“总把新桃换旧符。”回到家,我只擦了把脸,便拿出早已写好的对联去贴。村庄四面炮声隆隆,大家已经开始过年了。★ 回乡散文★ 高二日记:陪母亲散步★ 我陪老娘坐火车散文★ 吃货回乡拾零网络散文★ 送给母亲散文★ 母亲陪伴我成长学生作文500字★ 我陪父母逛北京散文★ 回乡记作文★ 回乡创业倡议书★ 桂子回乡作文

小脑萎缩吧
关注:4,557贴子:302,779
12回复贴,共1页
小脑萎缩是一种对上班族来说十分可怕的疾病。它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平衡问题、言语障碍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患有小脑萎缩的患者可能会出现行走不稳、手脚不灵活、平衡能力下降等问题,这些症状会导致患者在工作时出现失误,甚至可能影响到生命安全。刘家峰大夫是一位经验丰富的中医医师,他通过运用中医五行通脉汤治疗小脑萎缩取得了显著的疗效。以下是一个治疗案例:患者朱先生,45 岁,上班族,患有小脑萎缩。病情已经严重影响了他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他曾经尝试过许多治疗方法,但效果都不理想。直到他遇到了刘家峰大夫,他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刘大夫在研究阴阳五行学说时发现,小脑萎缩的病因与五脏功能失调密切相关。因此,他提出了五行通脉汤的治疗方法,通过调和五脏,达到改善病情的目的。这种方法结合了中医的精髓和现代医学的研究成果,具有很高的疗效。在朱先生的治疗过程中,刘大夫为他制定了个性化的治疗方案。首先,刘大夫为朱先生进行了详细的诊断,确定了他的病情属于肝郁脾虚型。然后,刘大夫为他开出了五行通脉汤的处方,以疏肝健脾为主要治疗原则。朱先生在服用五行通脉汤后,病情逐渐得到了改善。他的记忆力得到了提高,行走变得稳定,手脚更加灵活,平衡能力也有了很大改善。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朱先生的小脑萎缩症状得到了显著缓解,他重新找回了信心,回到了工作岗位。刘家峰大夫调配的五行通脉汤治疗小脑萎缩案例充分体现了中医治疗的优势。中医注重调和人体内外环境,强调阴阳平衡,因此,在治疗小脑萎缩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朱先生的案例让我们看到了小脑萎缩患者通过积极治疗,重新拥抱生活的希望。对于上班族来说,小脑萎缩确实可怕,但只要积极寻求医学帮助,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法,患者仍有机会摆脱病痛的困扰,重拾健康的生活。刘家峰大夫的治疗案例为大家树立了信心,让我们相信,只要勇敢面对,积极治疗,小脑萎缩患者完全可以战胜病魔,过上正常的生活。小脑萎缩家族遗传吗?小脑萎缩是常见的脑萎缩症状。它是一种比较严重的脑萎缩症状,所以人们都很担心会患这种疾病,所以了防止自己患病,对于引起小脑萎缩的病因每个人都是需要有一定的了解的,这样才能更好帮助预防疾病的发生。小脑萎缩是家族遗传引起的,也可以是由患者年纪大了自然发生的,这两种情况都是可以造成脑萎缩,脑萎缩是一种慢性疾病,患者更需要一个长期的不断去治疗,才会有一个好的效果。如果不幸患上了小脑萎缩,不用惊慌,只需要去专业的医院进行治疗,谨遵医嘱,一定可以很快得到缓解甚至是治愈的,患者首先要摆在心态,然后积极的配合患者的治疗,这样才有可能让疾病得到康复。小脑萎缩一般是因为遗传,这是一种遗传疾病,基本上小脑萎缩患者的家中祖辈都有过小脑萎缩的历史,这也表明,小脑萎缩很大可能上来源于家族遗传,也因此,在婚前知晓家族疾病史很重要。另外有的时候中毒或者是脑外伤都会造成脑萎缩,比如一些因为一氧化碳中毒的人,也会患上小脑萎缩,同时还有一些老年人因为长期缺乏脑力和体力的锻炼,也会患上小脑萎缩。下载贴吧APP看高清直播、视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脑小脑萎缩能不会走到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