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划走,请问,新加坡欧 圣 集 团是个老欧圣地板是几线品牌怎么样吗?

历史沿革播报“古龙牙门”即现今的吉宝港口新加坡历史可追溯至3世纪,当时,已有土著居住,其最早文献记载是3世纪东吴将领康泰所著的《吴时外国传》,据新加坡学者许云樵考证,“蒲罗中”是新加坡岛最古老的名称,意为“马来半岛末端的岛屿”,比淡马锡(明朝把新加坡称作“淡马锡”)早1000多年。 [4] [14]8世纪,属室利佛逝王朝。 [1]1320年,元朝派人到一个叫“龙牙门”的地方寻找大象,这或许指的是岌巴海港。1330年前后,一名叫汪大渊的中国人到来,称这个居留地为Pancur(意为龙头),并说已经有中国人在此居住。最早把新加坡叫做淡马锡(或海城)的称谓出现于1365年的《爪哇史颂》。新加坡岛开始受到重视是在14世纪,来自室利佛逝的王子拜里米苏拉在该区域建立了马六甲苏丹王朝。到14世纪末,梵文名称“新加坡拉”(狮城)才成为通用的名字。 [4]1613年,葡萄牙人焚毁了河口的据点。此后的两个世纪内并没有关于新加坡的史料。 [14]18-19世纪,境域是马来柔佛王国的一部分。 [1]以前新加坡刚开埠,新加坡河就是繁荣的起点新加坡的近代史肇始于1819年1月29日,英国人史丹福·莱佛士代表英国东印度公司登陆新加坡,与柔佛苏丹订约,开始在新设立贸易站。1824年,两项新条约使新加坡正式成为英国属土,成为英在远东的转口贸易商埠和在东南亚的主要军事基地。新加坡作为自由港,吸引了来自周边各国的移民。新加坡迅速发展,成为一个以华人为主,包括马来人、印度人和欧裔人等在内的多元种族的东南亚商贸枢纽。 [1] [14]1821年,首批移民的中国帆船自厦门开抵新加坡。到1836年,新加坡的华侨人口增至13749人。1867年,新加坡成为海峡殖民地,受英国直接统治。殖民统治时期,殖民者对新加坡族群实行的是“分而治之”的种族隔离政策。殖民时期,新加坡各族群团体间都有很明显的经济、劳工分界线,各自居住在彼此独立的空间区域。官吏、驻军和商贾主要是英国人,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华人包括富商、内地农民和劳工。马来人通常是渔夫和船夫,并担任巡逻警察。1820-1840年,新加坡作为港口城市飞速发展。苏伊士运河开通后,大大提高了其国际战略地位。1931-1947年,本地出生人口开始超越移民人口。到19世纪末,新加坡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当时的贸易增长了8倍。经济的发展也吸引了区域内的移民。“一战”结束后,英国也在新加坡修建了一个海军基地,时任英国首相的丘吉尔还称新加坡为“东方的直布罗陀”。可惜的是,这个海军基地并没有任何战舰。 [14]1941年12月,英国完全低估了日军的战斗力,直到日军出其不意地攻击新加坡。从1942年12月日军占领新加坡,至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为日军侵占时期。新加坡由于华人人口密集,这里也是南洋华侨的抗日运动中心。陈嘉庚领导的“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便发动东南亚800万的华人,筹集了约合4亿余元国币的巨额外汇支持中国抗战。经历了3年多的苦难,随着日本的投降,居住在新加坡的华人无不高兴。据不完全统计,在日本占领超过3年期间约有2-5万名华人惨遭杀害(新加坡大屠杀)。战后,多个地方相继发现被屠杀者的遗骸。新加坡中华总商会不忍让这些骸骨散弃在荒郊野岭,同年成立了善后委员会,负责探查、发掘和安葬等工作。新加坡和平纪念碑于1967年2月15日落成揭幕,每年2月15日(沦陷日),这里都会举行悼念死难的平民。 [14]新马合并人民行动党在新加坡首届大选赢得43个席位1945年9月,英军回到了新加坡。 [14]1946年3月军事管制结束后,海峡殖民地就解散。 [4]1946年4月1日,新加坡成为英国直属殖民地。 [14]战后的新加坡,人民要求在政府中拥有发言权。在1948年3月20日,新加坡举行了第一次选举。1953年底,新加坡修改宪法,享有较大的自治权。 [4]1955年,新加坡举行选举,马绍尔成为新加坡第一位首席部长,由他所领导的劳工阵线,同巫统和马华公会组成联合政府。 [14]1959年,新加坡进一步取得自治地位,成为自治邦,英保留国防、外交、修改宪法、宣布紧急状态等权力。 [1]同年5月举行第一次大选。6月5日,新加坡自治邦首任政府宣誓就职,李光耀出任新加坡首任总理。 [14]1961年5月,马来亚首相东姑阿都拉曼公布了想把新加坡、马来亚、文莱、沙捞越和北婆罗洲联合起来组成联邦。对此,李光耀决定举行全民投票,最后71%的人投了赞成票。 [14]1963年9月,与马来亚、沙巴、沙捞越共同组成马来西亚联邦。 [1]立国独立新马曾在1963年成功合并,但在两年后分家1963年9月与马来亚、沙巴、沙捞越共同组成马来西亚联邦。 [1]但在两年后分家。新马合并后,新加坡开始和联邦政府发生矛盾,对治国方针也有不同的看法。两地政府第一次发生公开的矛盾是在1963年12月。李光耀批评马来西亚的年度预算案没有给予提升社会状况足够的预算。双边经济的矛盾在1964年12月联邦政府要求新加坡将上缴中央的税收从4成增加到6成后升温。同月,联邦政府宣布关闭新加坡的中国银行的分行。 [1]1965年8月9日,新加坡脱离马来西亚,成为一个有主权、民主和独立的国家。 [14]同年9月成为联合国成员国,同年10月加入英联邦。 [1]同年12月22日,新加坡成为共和国,伊萨克出任首任总统。 [14]新加坡于1967年与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和泰国组成东南亚国家联盟(ASEAN,简称东盟)。 [15]新加坡政府为弥补因低生育率而导致的人口数量不足、平衡种族结构和发展高新产业,采取大规模引进高素质移民的国策。从20世纪70年代,新加坡不断提出吸引优质劳动力的计划。1977年,新加坡推出国外人才居住计划。 [14]1987年,政府实施统一源流的教学,推行以英文为教育媒介语、母语为第二语言的双语教育政策,并且让唯一的中文大学——南洋大学与新加坡大学合并,成为新加坡国立大学。 [14]1990年11月28日,吴作栋接替从1959年开始执政的李光耀,成为新加坡第二位总理。1993年8月28日,新加坡举行第一次民选总统选举,王鼎昌出任第一任民选总统。纳丹于1999年9月1日,出任新加坡第二任民选总统。 [4]地理环境播报新加坡位于马来半岛南端、马六甲海峡出入口,北隔柔佛海峡与马来西亚相邻,南隔新加坡海峡与印度尼西亚相望。由新加坡岛及附近63个小岛组成,其中新加坡岛占全国面积的88.5%。新加坡岛东西约50千米,南北约26千米。20世纪60年代,新加坡陆地面积581.5平方千米,经过多年填海造地,已增加25%,国土面积733.2平方公里(2022年)。 [40]政府计划到2030年再填海造地100平方千米。新加坡属东8时区,没有夏令时,与北京没有时差。 [1] [12] [15]新加坡地势低平,平均海拔15米,最高海拔163米,海岸线长193千米。 [1]新加坡属热带海洋性气候, [1]长年受赤道低压带控制,为赤道多雨气候,气温年温差和日温差小,年平均温度在23—35℃之间。12月是一年中最冷的月份,受东北季候风影响及低压带的南移,平均气温在23—24℃左右。6月到9月则吹西南风最为干燥。新加坡降雨充足,年均降雨量在2400毫米左右,每年11月至次年3月为雨季,受较潮湿的季风影响,雨水较多,每天平均相对湿度介于65%到90%之间。 [12] [15]贝雅士蓄水池是新加坡最早建成的水库之一新加坡共有32条主要河流,最长的河道是加冷河(Kallang River)。 [20]中央集水区自然保护区承担起“绿肺”功能新加坡资源比较匮乏,主要工业原料、生活必需品需进口。岛上保留有部分原生植物群。新加坡建有17个蓄水池为市民储存淡水。其中,中央集水区自然保护区位于新加坡的地理中心,占地约3000公顷。新加坡约有23%的国土属于森林或自然保护区,而都市化缩小了雨林面积,森林主要分布于武吉知马自然保护区以及3个保护区,西部地段和离岸岛屿。 [12] [15]行政区划播报新加坡地图新加坡是一个城邦国家,故无省市之分,而是以符合都市规划的方式将全国划分为五个社区(行政区),由相应的社区发展理事会(简称社理会)管理。5个社理会是按照地区划分,定名为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和中区社理会,2020年,这五个社区分为31个选区,包括14个单选区和17个集选区。 [15]国家象征播报新加坡是一个城市国家,原意为狮城。据马来史籍记载,1150年左右,苏门答腊的室利佛逝王国王子(般+木)那乘船到达此岛,看见一头黑兽,当地人告知为狮子,遂有“狮城”之称。新加坡是梵语“狮城”之谐音,由于当地居民受印度文化影响较深,喜欢用梵语作为地名。而狮子具有勇猛、雄健的特征,故以此作为地名是很自然的事。过去华侨多称其为“息辣”,即马来语“海峡”的意思,也有因其小而将之称为星洲、星岛的。 [3]新加坡国旗新加坡国旗由上红下白两个相等的横长方形组成,长与宽之比为3:2。左上角有一弯白色新月和五颗白色五角星。红色代表人类的平等,白色象征纯洁和美德;新月象征国家,五颗星代表国家建立民主、和平、进步、正义和平等的思想。新月和五颗星的组合紧密而有序,象征着新加坡人民的团结和互助的精神。 [3]新加坡国徽新加坡国徽由盾徽、狮子、老虎等图案组成。红色的盾面上镶有白色的新月和五角星,其寓意与国旗相同。红盾左侧是一头狮子,这是新加坡的象征,新加坡在马来语中是“狮子城”的意思;右侧是一只老虎,象征新加坡与马来西亚之间历史上的联系。红盾下方为金色的棕榈枝叶,底部的蓝色饰带上用马来文写着“前进吧,新加坡。” [3]新加坡的国歌为《前进吧,新加坡》。 [3]新加坡的国花以一种名为卓锦·万代兰的胡姬花为国花。东南亚通称兰花为胡姬花。卓锦·万代兰是由卓锦女士培植而成,花朵清丽端庄、生命力特强,它象征新加坡人的气质和刻苦耐劳、果敢奋斗的精神。 [3]人口民族播报截至2020年6月,新加坡总人口568.58万,其中居民404.42万(包括352.32万公民和52.1万永久居民),非本地居民164.16万。总人口增长率-0.3%,人口密度7810人/平方千米,性别男女比例为957:1000。年龄中位数41.5岁,65岁及以上人口占15.2%。劳动力人口为371.39万,占总人口65.3%。其中,居民劳动人口为234.55万,大学以上居民劳动力占居民劳动力总数比重为39.1%。 [15]截至2022年,新加坡总人口约564万,公民和永久居民407万,华人占74%左右。 [43]新加坡是一个移民国家。19世纪前半期,中国、印度、马来半岛和印度尼西亚群岛的移民进入新加坡。华族在新加坡经济社会中地位较高,其经商表现突出,有“中华总商会”等规模大、影响广的商会组织。大多数新加坡华人的祖先源自于中国南方,尤其是福建,广东和海南省,其中4成是闽南人,其次为潮汕人、广府人、莆仙人(莆田人)、海南人、福州人、客家人,还有峇峇、娘惹等。截至2019年6月,新加坡居民中,华族占74.4%,马来族占13.4%,印度族占9.0%,其他种族占3.2%。 [12]截至2020年9月,新加坡居民中,华族占74.3%,马来族占13.5%,印度族占9.0%,其他民族占3.2%。 [15]截至2021年8月,新加坡人口中华人占74%左右,其余为马来人、印度人和其他种族。 [1]新加坡宪法规定:实行议会共和制。总统为国家元首。 [1]1992年国会颁布民选总统法案,规定从1993年起总统由议会选举产生改为民选产生,任期从4年改为6年。总统委任议会多数党领袖为总理;总统和议会共同行使立法权。总统有权否决政府财政预算和公共部门职位的任命;可审查政府执行内部安全法令和宗教和谐法令的情况;有权调查贪污案件。总统在行使主要公务员任命等职权时,必须先征求总统顾问理事会的意见。2017年2月,新加坡国会通过总统选举修正法案,修改民选总统制度,实施保留选举机制,在该机制下,若华族、马来族、印族和其他族群中,有任何一个群体历经五个总统任期都没有代表担任总统,下一届总统选举将优先保留给该族候选人。2017年9月,马来族前任国会议长哈莉玛参选总统,作为唯一符合资格的候选人当选,成为保留制总统选举制度下第一位当选总统。 [1] [46]新加坡已注册的政党共30多个。主要有:新加坡主要政党政党名称政党信息人民行动党(The People's Action Party)执政党。1954年11月由李光耀等人发起成立。从1959年至今一直保持执政党地位。李光耀长期任该党秘书长,1991年吴作栋接任。2004年12月,李显龙接替吴作栋出任该党秘书长。现任党主席王瑞杰。工人党(The Worker's Party)1957年11月创立。近年来影响有所扩大。1981年起,在大选中数次赢得议席。2020年大选中获10席(后有一人辞职)。现任主席林瑞莲,秘书长毕丹星,毕丹星在国会中担任反对党领袖。参考资料 [43]人民行动党长期执政,地位稳固。李光耀是该党的首任秘书长也是新加坡的第一任总理。1923年生于新加坡,籍广东省大埔县。他自新1965年独立后长期担任总理,1990年交棒给第二任总理吴作栋。1993年新加坡举行独立后首次总统全民选举,原副总理、新加坡职工总会秘书长王鼎昌当选为首位民选总统。2004年8月,李显龙接替吴作栋出任总理,是第三任总理。2006年5月大选后连任总理。2015年9月11日,人民行动党再次赢得大选,李显龙再度接任总理一职。 [1]尚达曼:总统。1957年2月生,印度裔。获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经济学学士学位,剑桥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和哈佛大学公共管理硕士学位。早期在新加坡金融管理局、新加坡中央银行工作。2001年10月当选议员,2002年起历任教育部长、财政部长、副总理兼财政部长及人力部长、副总理兼经济社会统筹部长等职。2019年5月起任国务资政兼社会政策统筹部长。2023年7月辞去公职并退党,宣布参选新加坡总统。9月,当选新加坡第九任总统。 [41-42] [44] [46]李显龙:总理。1952年生于新加坡。1971年入伍,后获奖学金赴英国深造,1974年获英国剑桥大学数学一等荣誉学位和计算机优等文凭。1978年在美国堪萨斯州参加陆军指挥和参谋培训。1979年获哈佛大学肯尼迪行政学院公共行政学硕士学位。回国后任武装部队参谋长兼联合行动与策划司长,1984年6月升准将军衔。同年12月当选国会议员。历任全国经济委员会主席、贸工部代部长、贸工部长和副总理,先后兼任贸工部政务部长、国防部第二部长和金融管理局主席,2001年11月至2011年5月兼任财政部长。2004年8月任总理。2006年5月、2011年5月、2015年9月和2020年7月四度连任。 [5] [24]1963年9月,新加坡并入马来西亚后,颁布了州宪法。1965年12月,州宪法经修改成为新加坡共和国宪法,并规定马来西亚宪法中的一些条文适用于新加坡。 [1]实行一院制,任期5年。国会可提前解散,大选须在国会解散后3个月内举行。国会议员分为民选议员、非选区议员和官委议员。其中民选议员由公民选举产生。非选区议员从得票率最高的反对党未当选候选人中任命,最多不超过12名,从而确保国会中有非执政党的代表。官委议员由总统根据国会特别遴选委员会的推荐任命,任期两年半,以反映独立和无党派人士意见。本届国会2020年7月11日选举产生,现共有议员103人。其中民选议员92人,包括人民行动党83人,工人党9人。另有非选区议员2人,官委议员9人。现任国会议长谢健平。 [1] [24] [34-36] [46]新加坡内阁主要成员本届内阁于2020年7月25日组成,2021年4月23日、2022年6月6日两度改组。主要阁员包括总理李显龙、副总理兼财政部长黄循财、副总理兼经济政策统筹部长王瑞杰、国务资政兼国家安全统筹部长张志贤。 [34] [46]新加坡设最高法院和总检察署。最高法院由高庭和上诉庭组成。1994年,废除上诉至英国枢密院的规定,确定最高法院上诉庭为终审法庭。最高法院大法官由总理推荐、总统委任。大法官梅达顺,总检察长黄鲁胜。 [1]新加坡政府共设有16个部,分别为:通讯及新闻部,文化、社区与青年部,国防部,教育部,财政部,外交部,卫生部,内政部,律政部,人力部,国家发展部,社会和家庭发展部,总理公署,永续发展与环境部,贸易与工业部,交通部。此外,新加坡设有65个法定机构,这是根据国会通过的法令,以法律程序设立的具有特殊功能的半官方管理机构,由除国防部和外交部以外的各政府职能部门分管。如贸易与工业部下属科技研究局、经济发展局、企业发展局、裕廊集团、新加坡旅游局、竞争和消费者委员会、能源市场局、酒店执照局、圣淘沙发展集团等9个法定机构,和新加坡统计局1个政府事业局。 [15]属外贸驱动型经济,以电子、石油化工、金融、航运、服务业为主,高度依赖中、美、日、欧和周边市场,外贸总额是GDP的三倍。经济曾长期高速增长,1960~1984年间GDP年均增长9%。1997年受到亚洲金融危机冲击,但并不严重。2001年受全球经济放缓影响,经济出现2%的负增长,陷入独立之后最严重衰退。为刺激经济发展,政府提出“打造新的新加坡”,努力向知识经济转型,并成立经济重组委员会,全面检讨经济发展政策,积极与世界主要经济体商签自由贸易协定。2008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金融、贸易、制造、旅游等多个产业遭到冲击。新加坡政府采取积极应对措施,加强金融市场监管,努力维护金融市场稳定,提升投资者信心并降低通胀率,并推出新一轮刺激经济政策。2010年经济增长14.5%。2011年,受欧债危机负面影响,经济增长再度放缓。2012年至2016年经济增长率介于1%—2%之间。2017年2月,新加坡“未来经济委员会”发布未来十年经济发展战略,提出经济年均增长2%至3%、实现包容发展、建设充满机遇的国家等目标,并制定深入拓展国际联系、推动并落实产业转型蓝图、打造互联互通城市等七大发展战略。2017年、2018、2019年经济增长率分别达到3.5%、3.2%、0.8%。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响,经济衰退5.8%。2021年,新加坡经济实现强劲反弹,同比增长7.6%。2022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回调至3.6%。主要经济数据如下:2022年新加坡主要经济数据国内生产总值6435亿新元(约合4671.8亿美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1.4万新元(约合8.3万美元)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3.6%货物贸易总额13650亿新元(约合9912.8亿美元)服务贸易总额7580亿新元(约合5492.8亿美元)货币新加坡元(Singapore Dollar)汇率1美元≈1.38新加坡元参考资料 [43]截至2020年12月31日,新加坡外债规模达2.21万亿新元。其中,外资公司内部贷款3335.8亿新元,占15.1%;短期债务1.5万亿新元(其中1.22万亿新元为现金和存款),占67.8%;长期债务3737.9亿新元,占16.9%。政府未借外债。内债规模为6907.7亿新元。其中,按期限分,1年期内债务954.2亿新元,占13.8%;1年期以上债务5953.5亿新元,占86.2%。按来源分,股票债券6307.7亿新元,占91.3%;短期国库券600亿新元,占8.7%。政府债务占2020年GDP的147.3%。政府无延缓债务偿还或债务重组情况。 [15]新加坡的农业用地占国土总面积1%左右,产值占国民经济不到0.1%,绝大部分粮食、蔬菜从马来西亚、中国、印度尼西亚和澳大利亚进口。 [1]2004年,新加坡蔬菜产量约为1万7200吨,去年达到2万1800吨,增幅近27%。去年新加坡农场共出产4亿3800万个鸡蛋,与10年前的3亿7800万个相比,增加了16%。新加坡的鱼产量则从2004年的5010吨,增加至去年的5860吨,增幅17%。截至2014年10月,新加坡有50个蔬菜农场、三个鸡蛋农场,以及126个陆地及沿海养鱼场。 [16]综述新加坡的工业主要包括制造业和建筑业。制造业产品主要包括电子、化学与化工、生物医药、精密机械、交通设备、石油产品、炼油等产品。新加坡是世界第三大炼油中心。 [1]电子工业电子工业是新加坡传统产业之一,2020年产值1418.6亿新元,占制造业总产值的45.7%。主要产品包括:半导体、计算机设备、数据存储设备、电信及消费电子产品等。 [15]石化工业裕廊岛建有炼油设施,是重要的化工基地之一新加坡是世界第三大炼油中心和石油贸易枢纽之一,也是亚洲石油产品定价中心,日原油加工能力超过150万桶。2020年化工行业和精炼石油行业产值分别为409.7亿新元和218亿新元,各占制造业总产值的13.2%和7.0%。石化企业主要聚集在裕廊岛石化工业园区。 [15]精密工程业2020年,新加坡精密工程业产值约420亿新元。主要产品包括:半导体引线焊接机和球焊机、自动卧式插件机、半导体与工业设备等。 [15]生物医药业生物医药业是新加坡近年重点培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2020年产值184.0亿新元,占制造业总产值的5.9%,就业人数2.44万人。 [15]海事工程业2020年海事工程业产值132.6亿新元,占制造业总值的4.3%,就业人数5.53万人。新加坡主要的海事工程主要产品为造船、石油钻井平台等。 [15]综述新加坡服务业包括金融服务、零售与批发贸易、饭店旅游、交通与电讯、商业服务等,系经济增长的龙头。 [1] [46]商业服务业2020年新加坡商业服务业产值为599.7亿新元,占GDP总额的12.8%。 [15]批发零售业2020年新加坡批发零售业产值为817.8亿新元,占GDP总额的17.4%。 [15]金融保险业新加坡是全球第二大财富管理中心(2019年底资产管理规模4万亿新元,约合2.91万亿美元)、亚洲美元市场中心,也是全球第三大离岸人民币中心。2020年,新加坡金融保险行业GDP为703.0亿新元,占GDP总额的15.0%。据金管局名单显示,有207家银行、1670家证券公司、597家财富管理公司、370家保险公司和429家支付公司,共计3273家金融机构在新加坡持证经营。 [15]运输仓储业2020年,新加坡运输仓储业产值为239.8亿新元,占GDP总额的5.1%。 [15]资讯通信业2020年,新加坡资讯通信业产值为228.6亿新元,占GDP总额的4.9%。 [15]外汇主要来源之一。游客主要来自中国、东盟国家、澳大利亚、印度和日本。主要景点有:滨海湾、圣淘沙岛、植物园、夜间动物园等。 [1] [46]2019年,新加坡旅游业收入276.89亿新元,比上年增长2.8%,是外汇主要来源之一。酒店420家,平均入住率84.7%,平均房价每间晚215.6新元。全年到访游客1911万人次,增长3.3%,前5大客源地依次为中国、印度尼西亚、印度、马来西亚和澳大利亚。其中中国游客363万人次,增长6.1%,占外国游客总数的19%,2019年前三季度中国游客消费额(不含观光、娱乐和博彩)占新加坡旅游业收入的16.8%,为新加坡旅游业收入第一大来源国。 [12]2020年,新加坡旅游业受到重创。全年旅游收入仅有48亿新元,暴跌82.6%。酒店410家,平均入住率56.7%,平均房价每间晚152新元。全年到访游客270万人次,减少85.7%,前3大客源地依次为印度尼西亚、中国、澳大利亚。其中,中国游客35.7万人次,减少90%,占外国游客总数的13.2%。2020年中国游客消费额(不含观光、娱乐和博彩)为6.24亿新元,占新加坡旅游业收入的16.1%,为新加坡旅游业收入第一大来源国。 [15]综述贸易为国民经济重要支柱。2022年对外货物贸易总额约13650亿新元(约合9912.8亿美元),其中出口约7100亿新元(约合5154.4亿美元),进口6550亿新元(约合4758.4亿美元)。主要进口商品为电子真空管、原油、加工石油产品、办公及数据处理机零件等。主要出口商品为成品油、电子元器件、化工品和工业机械等。主要贸易伙伴为:中国、马来西亚、美国。 [1] [25] [32] [38]进出口额2020年,新加坡货物贸易额9691.1亿新元,下降5.2%。其中,出口额5156.4亿新元,下降3.2%;进口额4534.7亿新元,下降7.4%;贸易顺差621.8亿新元。 [15]产品分类2020年,新加坡非石油类主要出口商品为:机械及运输装备(占59.8%),化工产品(占15.8%),杂项制品(占10.6%);主要进口商品为:机械及运输装备(占61.3%),化工产品(占10.0%),杂项制品(占9.9%)等。 [15]对外投资推行“区域化经济发展战略”,大力向海外投资。截至2021年底,对外直接投资累计达1.24万亿新元(约合8985.5亿美元),主要集中在金融服务业和制造业。主要直接投资对象国为中国、印尼、马来西亚、澳大利亚、英国。 [15] [25] [38]吸引外资截至2021年底,新加坡共吸引海外直接投资2.44万亿新元(约合1.77万亿美元),多集中在金融服务业和制造业。主要直接投资来源国为美国、日本、英国、荷兰、中国。 [15] [25] [38]根据英国《经济学人》发布的《2020年全球生活成本调查报告》,新加坡排名第4。此前,新加坡连续6年排名第1,是生活成本最高的城市之一。新加坡日用消费品齐全,主要依靠进口,中国商品较多。多数消费品价格比中国高。 [15]新加坡主要基本生活用品平均价格(2021年6月)基本生活用品平均价格大米(常规)10新元/袋(5千克装)普通白面包2.4新元/袋(600克装)猪瘦肉15新元/千克猪五花肉16新元/千克猪排骨20新元/千克牛肉28新元/千克羊肉25新元/千克鸡肉6.5元/千克常规牛奶3新元/升鸡蛋每10粒3新元食用油7新元/桶(2升装)香蕉2.4新元/千克西瓜2.5新元/千克橙0.9新元/个苹果1新元/个胡萝卜2新元/千克番茄1.8新元/千克马铃薯1.6新元/千克蔗糖1.5新元/1千克装速溶咖啡6.8新元/200克瓶装碳酸饮料3.75新元/6听装啤酒14新元/6听装香烟13.06新元/20支参考资料: [15]新加坡华人祖籍地人数统计图马来语为国语,英语、华语、马来语、泰米尔语为官方语言,英语为行政用语。 [1]新加坡官方使用与中国大陆一致的简体汉字。但在1969年至1979年间曾短暂拥有自己的汉字简化标准,民间以简体字为主但偶尔也会出现繁体字与简体字混用的现象。新加坡的官方文字为英文,因此公函、商务往来和其他经济业务性质的书信通常以英语为主。 [17]新加坡是以华人为主、拥有多民族的城市国家。华族、马来族、印度族等各民族虽风俗习惯各异,但相互间友好相处、团结和睦。华人的传统教育比较严格,伦理道德观念强,重视家祖宗舍,保留着过春节、端午节和中秋节等中国传统节日的习惯。马来族宗教思想较浓,风俗习惯与宗教息息相关,回教法律和苏丹制度维系生活和团结;作为宗教禁忌,马来人不吃猪肉,不喝含酒精饮料,待人接物多用右手;小孩的头被视为神圣,除长辈父母外,他人不可触摸。印度族生活比较简朴,文化也与宗教关系密切,对庙宇建筑十分讲究,大部分印度族家庭设有祭坛或祷告室;印度人视牛为神的动物,不吃牛肉,不能赠送以牛皮革制成的礼品。 [15]新加坡的法定节假日为11天。新加坡实行每周5天工作制,周六、日为休息日。 [1] [12]主要节日节日名称日期元旦1月1日大宝森节泰米尔历的1、2月间华人新年同中国春节复活节3月21日月圆后的周日泰米尔新年4、5月间劳动节5月1日卫塞节5月的月圆日国庆节8月9日哈芝节9月12日蹈火节10、11月间开斋节伊斯兰教历10月新月出现之时圣诞节12月25日参考资料: [1] [3] [12]新加坡提倡宗教与族群之间的互相容忍和包容精神,实行宗教自由政策,确认新加坡为多宗教国。新加坡确实称得上多宗教融汇的大熔炉,这里有着各式各样的宗教建筑,许多历史悠久的寺庙已被列为国家古迹,而且每年都有不同的庆祝活动。新加坡人信仰的宗教包括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印度教、基督教等。佛教是全国第一大宗教,佛教信徒占人口的33.19%,基督教18.81%,伊斯兰教14.04%,道教9.96%,印度教4.96%,其他宗教0.59%,无宗教信仰者18.45%(2015年数据)。 [12]新加坡武装部队组建于1965年。总统为三军统帅。实行义务兵役制,服役期2~3年。新加坡军队主要在国外训练。1971年与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和马来西亚组成“五国联防”。重视全民防卫教育。致力于建设第三代“智能”军队。2022年国防预算163亿新元(约合119亿美元)。 [1] [25]2019/2020年,新加坡总兵力约7.25万人,另有预备役约25万人,准军事部队约10.8万人。 [12]新加坡交通发达,设施便利。是世界重要的转口港及联系亚、欧、非、大洋洲的航空中心。 [1] [46]高速铁路2013年2月,新加坡与马来西亚达成初步协议,将修建吉隆坡至新加坡高速铁路,起点/终点站分别为吉隆坡和新加坡裕廊东车站。2016年7月19日,新、马两国签署谅解备忘录,标志着新马高铁项目正式启动。新马高铁计划全长350千米(其中在马境内335千米,以高架路段为主;在新境内15千米,以地下隧道为主),为标准双轨双线电气化客运专线,设计最高时速350千米,直达列车全程约需90分钟,预计总投资超过150亿美元(其中新加坡段投资约50亿美元)。2018年,马哈迪成为首相后即宣布将推迟新马高铁计划。2018年9月,两国达成协议,新马高铁建设将延后两年。2020年5月两国一致同意将项目再次延至2020年12月31日,双方将继续磋商项目变更和计划。新加坡方面表示这将是该项目最后一次延期。2021年1月1日,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宣布决定取消在两国之间建设一条高速铁路的计划。 [12] [31]轨道交通新加坡地铁及轻轨路线图新加坡地铁有5条线路,分别是东西线(绿线)、南北线(红线)、东北线(紫线)、环线(橘黄线)、市区线(蓝线)。它们互相交叉,连接各交通要道,通往主要观光地。地铁运营时间一般为早上5时30分至凌晨,节日期间通常会延长运营时间。 [13]新加坡轨道交通发达,截至2020年,轨道交通线路总长232.3千米。其中,地铁(MRT)203.5千米,设122个站点(地铁转换站不重复计算),轻轨(LRT)28.8千米,设42个站点。新柔地铁新加坡一侧于2021年1月动工,预计2026年12月通车,建成后可连通新加坡兀兰北到马来西亚新山武吉查卡,全程只需6分钟。 [15]新加坡15%的土地面积用于建设道路,形成以10条快速路为主线的公路网络。截至2019年底,新加坡公路总里程3520千米,其中高速公路164千米,占比4.7%。为缓解道路拥堵,新加坡政府实施车辆配额及拥车证招标制度,并于1998年开始实施电子道路收费(ERP),共设有78个电子收费闸门。 [15]截至2019底,机动车保有量97.3万辆。2011年起,机动车保有量均维持在96万辆左右。截至2020底,机动车保有量97.4万辆。新加坡道路交通规则与中国有所不同,机动车驾驶舱位于右侧,车辆靠左行驶。 [12] [15]新加坡吉宝港口新加坡为世界最繁忙的港口和亚洲主要转口枢纽之一,是世界最大燃油供应港口和第二大货运港口。有200多条航线连接世界600多个港口。2021年港口处理货运总量5.99亿吨,集装箱总吞吐量3750万个标准箱。新加坡港务集团2022年全年在其全球港口项目中处理了9090万标准箱,其中新加坡港货柜吞吐量为3730万标准箱,较2021年的历史高点下降了0.7%。 [12] [15] [25]根据新加坡海事及港务管理局的数据,截至2014年年底,新加坡港集装箱吞吐量上升4%至3390万TEU,名列世界第二位。从燃油销售上来看,新加坡仍是世界第一的加油港,2014年销售的总燃油量达4240万公吨,抵港船舶创纪录则达到23.7亿总吨。 [6]2019年,新加坡港货运量6.26亿吨,集装箱吞吐量3720万标箱,占全球集装箱吞吐量的5%。 [12]2020年,新加坡港口处理货运总量5.9亿吨,集装箱总吞吐量3690万标准箱。 [1]新加坡主要有新加坡航空公司及其子公司胜安航空公司。新加坡樟宜机场连续多年被评为世界最佳机场,2019年航班起降38.2万架次,客运量6830万人次,货运量200万吨。受疫情影响,2020年航班起降降为12.5万架次,客运量降为1180万人次,货运量降为154万吨。2021年航班起降降为10.9万架次,客运量降为305万人次,货运量升至194.7万吨。2022年共接待乘客3220万人次,相当于新冠疫情前的47.2%;起降航班达21.9万次,为疫情前的57.2%。 [15] [25]自1981年运营以来,樟宜机场共获得560多项“最佳机场”奖项,2020年在研究公司Skytrax进行的机场客户满意度调查中名列榜首,这是樟宜机场连续第八年获得第一。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樟宜机场航班数量锐减。 [15]当地时间2018年3月19日,新加坡国会三读通过了航空(杂项修正)法案,让新加坡民航局实行新的机场客容量管理计划,遏制航空公司滥用当局分配给航班起飞和降落的时段,确保客机按时起降,否则将面对最高10万新加坡元的罚款。 [2]华裔馆是南洋理工大学的历史性建筑物新加坡十分重视教育,每个儿童都需接受10年以上的常规教育(小学6年,中学4年)。新加坡的教育制度强调识字、识数、双语、体育、道德教育、创新和独立思考能力并重。双语政策要求学生除了学习英文,还要兼通母语。政府推行“资讯科技教育”,促使学生掌握电脑知识。学校绝大多数为公立,其中包括186所小学、152所中学、22所初级学院和8所理工学院,以及新加坡国立大学、南洋理工大学、管理大学和科技设计大学、新加坡理工大学和新跃社科大学等6所公立大学。2018年,15岁以上国民中具有读写能力的占97.3%。2020财年教育预算132.8亿新元,占预算总支出的15.9%,占GDP的2.8%。新加坡的大学学费一般专业为7650—15300新元/年,法学专业为11000—24000新元/年,医科专业为23000—46000新元/年,生活费约500—700新元/月。 [15]新加坡高度重视科技发展以提升国家整体竞争力。科技创新是新加坡未来经济委员会2017年初制定的七大战略的重要内容。新加坡在生物医药、环境与水技术、互动与数字媒体技术等多个领域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创新成果上居于世界前列,科研人员总数达3.6万人。贸工部下属科技研究局(A*STAR)主要负责促进新加坡科学研究和培养以知识为基础的人才,提高新加坡科技水平。2020年12月,新加坡出台“研究、创新与企业2025计划”(RIE2025),计划5年内投入250亿新元,比之前5年再增加三成,以强化科技创新和研发能力,重点支持领域包括先进制造技术、生物医药、数字经济,以及用于科研机构、企业及人才培养。 [15]2022年,新加坡在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综合排名第13,并跻身亚太城市产业可持续性指数前三。 [28-29]新加坡国大医院(癌症中心)新加坡公民享受良好的基本医疗服务。截至2020年末,新加坡共19所综合性医院、9所社区医院、1所精神病院,1107家牙医诊所和259家药房,共计3.1万张病床,8.7万名医护人员。据世界银行统计,2018年新加坡全国经常性医疗卫生支出占GDP的4.46%,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人均经常性医疗卫生支出2823.64美元。2020年,新加坡人均寿命为83.9岁。新加坡每年6—10月是登革热疫情高峰期,每年有上万起感染。新加坡的医疗保障体制系储蓄基金型,主要通过政府补贴和强制性储蓄积累满足公民的医疗需求,其核心内容为“3M”计划,即保健储蓄计划(Medisave)、健保双全计划(Medishield)和保健基金计划(Medifund)。 [15]电视媒体新传媒8频道“十点新闻”节目现场1963年开播,1974年开始播送彩色节目。新加坡电视机构拥有并经营2个频道,一个播送华文节目,另一个播送英文节目,每天播送24小时。12家电视私人公司经营2个频道,一个主要为马来族和印度族居民服务,另一个主要播送体育及文艺节目。1995年有线电视网开通,用户可接收30多个频道、10余个国家的电视节目。1995年开通卫星电视,有387万用户。2001年5月,U频道和I频道正式启播。 [15]广播媒体1936年开播,1959年1月起以马来语、英语、华语、泰米尔语广播。现有15个波段,每周广播1307小时。新加坡广播电台拥有并经营12个国内电台和3个国际电台。 [15]报纸媒体截至2020年末,新加坡共有15份报刊,其中1份为免费索取报刊,每日发行数目达120万份。主要中文报纸有:《联合早报》和《新明日报》等;主要英文报纸有:《海峡时报》《商业时报》《新报》和《今日报》;马来语和泰米尔语出版的分别是《每日新闻》和《泰米尔之声》等。 [15]网络媒体新加坡的网络媒体有新传媒、海峡时报、联合早报、亚洲新闻台、8视界等。 [15]2022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1.4万新元(约合8.3万美元)。政府统一修建公共组屋,居民住房拥有率达91%。人均寿命83.2岁,识字率97.5%(15岁以上),每万人拥有24名医生,每千人拥有私车110辆。 [1] [32]新加坡的社会治安状况总体良好,是世界上犯罪率最低的国家之一。新加坡无反政府武装组织。新加坡法律规定,私人不得持有枪支。2020年,新加坡犯罪率为每10万人658起,较2019年增加42起。全年共发生暴力犯罪和财产犯罪307起,较2019年增加一倍。近年来,商业犯罪率亦有所上升。2016年,新加坡警方与印尼警方合作挫败了伊斯兰极端分子计划炮击新加坡滨海湾地区的恐怖袭击阴谋,伊斯兰极端势力渗透、以及极端分子利用新加坡过境的风险有所上升。新加坡政府和民众对此高度警惕,根据国内法逮捕、驱逐了部分涉嫌伊斯兰极端主义恐怖活动的人员,并在全社会加强了反恐宣传和演练。2021年,一名16岁印度裔少年计划在3月份对两所回教堂发动恐怖袭击,被当局提前发现并拘捕。截至目前,未发生直接针对中资企业或公民的恐怖袭击及绑架案件。 [15]截至2019年底,新加坡固定电话用户190.58万户,移动电话用户907.67万户,其中4G用户742.56万户。宽带用户1230.93万户,其中无线宽带用户1081.12万户。 [12]截至2020年底,新加坡固定电话用户189.2万户,移动电话用户842.8万户,其中4G用户765.8万户。宽带用户1136.6万户,其中无线宽带用户984.9万户。在5G业务方面,2020年4月29日,资讯通信媒体发展局(IMDA)向电信运营商——由新电信、星和与第一通(M1)组成的联营公司颁发临时执照,并在这些电信运营商完成监管程序后,于6月24日正式颁发5G网络经营执照,上述电信运营商将从2021年1月起推出全国独立5G网络。TPG电信也申请并获颁覆盖特定范围的毫米波(mmWave)频谱段,提供5G区域网络。新电信、星和、第一通在经营执照下,已获颁这个提供区域网络的频谱段。新电信将与爱立信(Ericsson)协商打造5G网络核心,星和及第一通则选择诺基亚(Nokia)为供应商,但星和及第一通也探讨与中国的华为和中兴通讯(ZTE)等打造其他网络元素。TPG电信将会采用华为的先进网络设备,来打造新加坡本地的5G网络服务。计划将在2022年底为至少半个新加坡提供5G网络覆盖率,2025年底则须覆盖新加坡本土约95%。 [15]新加坡发电以火电为主,天然气占95.6%,石油占0.35%,其他能源占4.03%。截至2020年3月底,总装机容量12582兆瓦。2020年全年总发电量530.7亿度。 [15]邓小平出访新加坡,李光耀在机场欢迎新加坡是不结盟运动的成员国,奉行和平、中立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主张在独立自主、平等互利和互不干涉内政的基础上,同所有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但却将自己看作是美国在东南亚地区的主要盟友。新加坡在东南亚国家联盟中发挥重要作用,是该组织的5个发起国之一。迄今,新加坡共与180多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主要外交思路是:立足东盟,致力于维护东盟的团结与合作、推动东盟在地区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面向亚洲,注重发展与亚洲国家特别是中、日、韩、印度等重要国家的关系;奉行“大国平衡”原则,主张在亚太建立美国、中国、日本、俄罗斯战略平衡格局;突出经济外交,积极推进贸易投资自由化。倡议成立了亚欧会议、东亚—拉美论坛等跨洲合作机制。 [12]立足东盟,致力维护东盟团结与合作、推动东盟在地区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高度重视发展同中、美、日、韩、澳关系;突出经济外交,积极推进贸易投资自由化,已与多国签署双边自由贸易协定。已加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和《全面和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协定》(CPTPP),同新西兰、智利发起《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倡议成立了亚欧会议、东亚—拉美论坛等跨洲合作机制。积极推动《亚洲地区政府间反海盗合作协定(ReCAAP)》的签署,根据协定设立的信息共享中心于2006年11月正式在新成立。共与193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24]同中国的关系习近平访新加坡“奠定未来发展基础”中国和新加坡于1980年6月14日签署互设商务代表处协议,次年9月两国商务代表处正式开馆。1990年10月3日两国正式建交。自建交以来,两国在各领域的互利合作成果显著,签署了“经济合作和促进贸易与投资的谅解备忘录”,建立了两国经贸磋商机制。双方还签署了“促进和保护投资协定”、“避免双重征税和防止漏税协定”、“海运协定”、“邮电和电信合作协议”,并成立中新投资促进委员会等。2008年10月,中新两国签署了《中国—新加坡自由贸易区协定》,2009年1月生效,新加坡成为首个同中国签署全面自由贸易区协定的东盟国家。2019年10月,在中新双边合作联合委员会(JCBC)第15次会议期间,韩正副总理与新加坡副总理王瑞杰共同宣布中新自由贸易协定升级议定书于当月16日生效。2015年11月7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对新加坡进行国事访问,双方发表联合声明,宣布建立“与时俱进的全方位合作伙伴关系”。2016年9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杭州会见出席G20杭州峰会的新加坡总理李显龙。2016年9月,李克强总理在老挝万象会见出席东亚峰会的新加坡总理李显龙。2017年6月27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大连国际会议中心会见来华出席2017年夏季达沃斯论坛的新加坡副总理尚达曼。2017年7月6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德国汉堡会见新加坡总理李显龙。2018年4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海南省博鳌国宾馆会见来华参加博鳌亚洲论坛的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年内新加坡副总理张志贤、尚达曼也分别访华。2018年9月,韩正副总理访问新加坡,11月李克强总理、王岐山副主席访问新加坡。2019年4月,新加坡总理李显龙访华并出席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5月,新加坡总统哈莉玛访华出席亚洲文明对话大会;5月,新加坡副总理兼财政部长王瑞杰访华;6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吉炳轩受邀访问新加坡;7月,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在泰国曼谷出席中国-东盟外长会并会见新加坡外长维文;9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重庆市委书记陈敏尔应邀访问新加坡;10月,韩正副总理在重庆会见新加坡副总理王瑞杰并共同主持中新双边合作联合委员会(JCBC)第15次会议;2020年受疫情影响,中新间往来受限,2月,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在老挝万象出席中国-东盟关于新冠肺炎问题特别外长会并会见新加坡外长维文。2020年2月,韩正副总理同新加坡副总理王瑞杰就新冠肺炎疫情通电话。1月、3月、4月,王毅国务委员兼外长先后3次同新加坡外长维文就合作应对新冠肺炎疫情通电话。 [12]2023年3月27日至4月1日,新加坡总理李显龙正式访华并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23年年会开幕式,习近平主席同其会见,宣布将两国关系提升为“全方位高质量的前瞻性伙伴关系”。 [37]中新建有4个副总理级的双边合作机制,分别是涉及两国各领域合作的双边合作联委会(JCBC),以及苏州工业园、天津生态城和(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三个政府间合作项目的协调理事会。 [23] [38-39]新加坡是中国在东盟国家中第五大贸易伙伴,2013年起中国连续10年是新加坡最大贸易伙伴国。2022年,中新双边贸易额为1151.3亿美元、同比增长22.8%。其中,中方出口额为811.7亿美元,同比增长47.8%;进口额为339.6亿美元,同比下降12.5%。2023年1-7月,中新双边贸易额642.3亿美元,同比增长8.1%,其中中方出口额461.2亿美元,同比增长20.2%,进口额181.1亿美元,同比下降14%。 [47]2013年起新加坡连续10年是中国最大新增投资来源国。2022年4月,新加坡首次超越日本,成为中国累计最大外资来源国。截至2023年3月底,新加坡累计在华实际投资1348.3亿美元,中国累计对新加坡投资812.4亿美元。 [26] [33] [38-39]2023年12月7日,新加坡副总理表示将通过30天互免签证安排加强与中国人员往来。 [45]同美国的关系1966年4月4日,新加坡与美国建交,重视同美国的关系。美国长期以来都是新加坡最大的服务贸易伙伴和外资投资国。美资银行在新加坡开设的分支机构多达30多家。2000年11月,新加坡与美国宣布展开双边自由贸易协定谈判,经过近两年的谈判磋商,2002年11月宣布达成实质性协议。2003年5月6日,美国总统布什与新加坡总理吴作栋签署双边自由贸易协议。这是布什总统自2002年夏天获得“贸促授权”(TPA)以来第一次签署双边自由贸易协定,也是自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签订以来美国签署的最大的自由贸易协定,同时也是美国与亚洲国家签订的第一个自由贸易协定。该协定于2003年7月先后获得美国国会参众两院通过,并经布什总统签署,于2004年1月开始生效。 [12]同日本的关系1966年4月26日,新加坡和日本建交,同日本关系密切。日本是新加坡第三大贸易伙伴。进口方面,日本是新加坡的最大进口国。同时,日本是新加坡外来投资的主要来源,投资重点是化学和电子业。 [12]同马来西亚的关系1965年9月1日,新、马两国建交,新加坡重视同马来西亚的传统关系。新加坡是马来西亚第六大国外投资者,仅次于美国、日本、中国台湾地区、法国和澳大利亚。 [12]景点介绍图片新加坡环球影城新加坡环球影城坐落于圣淘沙岛,拥有东南亚的环球影城主题公园、全球最大的海洋生物园、赌城、各类娱乐演出以及六家风格各异的星级酒店等。影城内包含了7个主题区,分别为:好莱坞、纽约、科幻城市、古埃及、迷失世界、遥远王国及马达加斯加,都是以好莱坞卖座电影设计出的精彩游乐项目。其中包括:变形金刚3D对决之终极战斗、史瑞克4D影院、马达加斯加:木箱漂流记、侏罗纪河流探险等。新加坡环球影视城圣陶沙圣淘沙(意思是平静而安详),是新加坡最为迷人的度假小岛,占地500公顷,有着多姿多彩的娱乐设施和休闲活动区域,被誉为欢乐宝石。岛的南岸有长度超过2千米的海滩,西面安置着二战英军留下的西罗索炮台、两个高尔夫球场及7间酒店。当中包括圣淘沙名胜世界、新加坡环球影城、蝴蝶馆、海豚世界、昆虫王国等。圣淘沙克拉码头克拉码头位处新加坡河畔,昔日是个繁忙的货物起卸岸及贸易中心,在改造计划下,悉数变作餐馆及酒吧。原来的60家仓库和商店经发展已成为200家商店、餐厅、酒吧和娱乐场所。驳船码头在克拉码头的下游,旧时的仓库已经改头换面,这里至少有35家风格各异的酒吧和餐厅,也是市区沿河最具吸引力的娱乐场所之一。克拉码头新加坡金沙娱乐城位于滨海湾的新加坡金沙娱乐城设有赌场、歌剧院、艺术科学博物馆、会议中心与展览设施、零售商和多样化的餐馆等,共6大建筑系列。在高达55层楼的酒店内,拥有2561个房间。为酒店冠上荣耀之光的,是位于第57楼的金沙空中花园,这座占地一公顷的空中绿洲将汇集葱茏的绿荫、雅致的花园,甚至一座无边泳池。新加坡金沙娱乐城新加坡植物园新加坡植物园坐落于克伦尼路,占地74公顷,以研究和收集热带植物、园艺花卉而著称。园内有2万多种亚热带、热带的奇异花卉和珍贵的树木,可分为热带、亚热带常绿乔木、水生植物、寄生植物和沙漠植物等。植物园也有专门种植胡姬花的花圃和研究所,里面有四百多个纯种和两千多个配种的胡姬花,总数达6万多株,主要有蝴蝶兰、兜兰、石斛兰等姿彩夺目的“兰花家族”令人目不暇接。新加坡植物园鱼尾狮公园每年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专程造访市区的鱼尾狮公园与鱼尾狮拍照留念。鱼尾狮塑像的设计灵感来自《马来纪年》的记载。14世纪时一位印尼巨港王子乘船至此,他一登陆就看到一只神奇的野兽,随从告诉他那是一只狮子。他于是为这座岛取名狮子城。至于塑像的鱼尾造型,浮泳于层层海浪间既代表新加坡从渔港变成商港的特性,同时也象征南来谋生求存,刻苦耐劳的祖祖辈辈们。鱼尾狮公园新加坡裕廊飞禽公园新加坡裕廊飞禽公园位于西部裕廊,占地20.2公顷。园内养有400多种飞鸟,约5000只,其中有29种受威胁鸟类。园内广泛搜罗了世界各地的鸟类,有来自西班牙的红鹤、来自几内亚的食火鸡、还有色彩艳丽的椋鸟和来自冰天雪地的南极企鹅等,其他主要景点包括飞禽知识馆、非洲瀑布鸟舍、彩鹦谷、东南亚鸟舍和备受赞誉的非洲湿地。在这里游客还可以参观园内幕后的日常运作,看工作人员如何照顾濒临绝种的雏鸟和被遗弃的鸟卵。新加坡裕廊飞禽公园新加坡动物园新加坡动物园坐落在万礼,占地28公顷,收罗了315种哺乳动物类、鸟类和爬虫类动物,总数接近2530只。这里以“开放式概念”,让游客有机会置身于丰富多彩的动植物世界。动物园展示来自世界各地的珍禽异兽,包括北极熊、长鼻猴、金丝猴、科摩多龙、东非的狮子、犀牛、白老虎以及世界最大的群居人猿。游人还可以欣赏不同物种的动物以及飞禽为游客们呈献的精彩节目。新加坡动物园新加坡佛牙寺新加坡佛牙寺坐落于牛车水硕莪街,楼高五层,全按中国唐代佛寺风格建筑而成。第一层是山门、钟楼、鼓楼、观音殿、百龙殿。第二层是阿兰若藏经阁及展览厅、文殊殿,夹层楼是莲芯茶坊、地藏殿、法堂、戒光堂、诸山长老德像纪念馆。第三层是普贤殿、龙华院—佛教文物馆。第四层是灵光殿、佛牙舍利金塔。第五层顶楼有万佛阁、毗卢遮那大光明经咒转经轮藏、万福光明灯和胡姬花园。新加坡佛牙寺博物馆新加坡拥有四家国立博物馆。新加坡国家博物馆主要以展示新加坡历史为主,该博物馆将现代科技融入历史展览品中,并通过视觉、听觉和触觉来传达历史信息。亚洲文明博物馆分为两个馆,设在道南学校旧址的,是以“峇峇娘惹”生活点滴以及文明为主题的展览馆,设在皇后坊的第二馆,除了有中国文明精品展览馆,还展示了以东南亚等地为主题的文化遗产。新加坡美术馆则专门收藏以及展示20世纪新加坡与东南亚近现代美术品。新加坡国家博物馆美食介绍图片鸡肉沙爹香味四溢的鸡肉沙爹是新加坡著名的马来美食,一只只鸡肉串经火炭一番烧烤后,再配上饭团、切片鲜黄瓜和洋葱,就是一道可口美味的马来小吃。沾上精心调制的黄梨花生酱,称得上美味,是本地人和游客的最爱美食之一。 [7]鸡肉沙爹海南鸡饭海南鸡饭是新加坡早期移民的菜色。做法简单:鲜嫩多汁的白斩鸡搭配油光黄澄香鸡饭,配生抽或者老抽和特制辣椒酱及姜蓉。烹调海南鸡饭的每一部分都必须一丝不苟,方能做出美味无比的佳肴,是新加坡美食之选。 [7]海南鸡饭咖喱鱼头咖喱鱼头是最具新加坡风味的美食代表之一,这道香辣的印度佳肴以一大块石斑鱼头或红鲷鱼头为主,盛在一大碗热腾腾的咖喱汤中上桌,汤味辛辣香浓,鱼头鲜嫩美味。 [7]咖喱鱼头叻沙叻沙为典型的娘惹或土生华人菜肴。汤料以椰浆、香料和辣椒为主,香浓辛辣,配以粗米粉,再加上虾蛤,是新加坡的特色美食之一。 [7]叻沙椰浆饭椰浆饭虽然是一道传统的马来族佳肴,但它也是民众喜爱的早餐选择。椰浆饭得名与其烹饪方法,用椰浆烹煮米饭,再用一点香兰叶略微调味,为米饭赐予扑鼻的香味。这一经典美食可分为两种类型,传统的马来式加入江鱼仔、坚果、黄瓜和鸡蛋。而另一种则是中式做法,里面的丰富配菜包括炸鸡腿、鸡肉香肠、鱼饼、以及午餐肉等。 [7]椰浆饭荣誉称号播报2018年10月,第十七届“全球城市竞争力排榜”发布,新加坡排名第六。2018年11月,GaWC发布2018年世界级城市名册,新加坡位居世界一线城市第八位。 [8]2019年7月11日,新华—波罗的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指数发布,新加坡位列全球第一。2019年11月12日,新加坡位列“2019年全球城市经济竞争九力20强”第三位。 [9]2019年11月12日,2019年全球可持续竞争力二十强,新加坡排名第一。 [18]2019年12月26日,新加坡位列2019年全球城市500强榜单第八名。 [19]2022年3月24日,新加坡位列第31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第六名。 [11]2022年3月,新加坡入选“全球最具未来感十大城市榜单”,排名第三名。 [21]2023年4月,新加坡入选世界十大最富城市,排名第五。 [27]
新冠“肺炎”并非呼吸系统疾病,而是一种血管疾病;新冠病毒会攻击血管,所以人体里凡是有血管的地方都可能会成为它攻击的目标。作者:观雨大神经/来源:观雨大神经过去近三年来,新冠疫情大流行引发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全球抗击新冠疫情运动。企业停工、患者隔离、边境关闭…在新冠疫情发生后,数以亿计的资金在短时间内投入到相关领域,我们也发现了这个被称为“新冠肺炎”的病毒,往往在患者的其他部位也会出现各种其他稀奇古怪的症状,甚至在肺部以外的其他器官里也能发现病毒。今天主页君就用这篇文章就为你讲清楚:这个病毒到底是个什么玩意?新冠病毒已经折腾了人类世界三年,到现在也没有收手的意思。而在这些与病毒博弈的日子里,人们逐渐发现了一些奇怪的现象:这个病毒引发的疾病虽然被称为“新冠肺炎”,但病患身上往往还会出现各种其他稀奇古怪的症状,甚至在患者体内除了肺部以外的其他器官里也能发现病毒。这不免让人产生疑问:这个病毒到底是个什么玩意?面对这个诡异的病毒,人类一直没有停止研究的步伐,今天就让我们根据最新的研究成果,重新梳理一下对新冠病毒的认知。1、人体地图炮现在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表明,“新冠肺炎”并不是一个单纯的“肺炎”。因为科学家发现新冠病毒并不是只盯着人类的肺部进行攻击,肺炎只是新冠病毒造成的众多病症中的一种而已。根据美国华盛顿大学流行病学教授Ziyad Al-Aly的研究报告我们可以得知,新冠病毒没有什么“精准打击”的概念,它进入人体后会随机攻击人体的任意器官,包括脑部、心肺、肾脏、消化道、凝血系统、肌肉骨骼等,俨然一门地图炮。所以新冠病毒造成的后果非常复杂,包括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提升,神经系统以及神经认知方面失调(如脑雾、痴呆、中风),还影响代谢系统(如糖尿病和肾病)等等。这就是新冠患者在肺炎康复后依然有可能面临一大堆莫名其妙的后遗症的原因。那么这个病毒究竟有什么“魔力”,怎么进了人体后见谁都能“来上一脚”呢?就这个问题,科学家们目前还没有一个定论,但比较公认的看法是因为一个叫“ACE2受体”的东西。ACE2受体,即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我们只需要知道这是一种蛋白,新冠病毒与这种蛋白的结合效率很高,可以通过它进入细胞并在细胞中复制。而这个ACE2受体广泛分布于人体多个器官,包括肺、肾、心、肝、脑、胰等。所以病毒一旦接触到这些器官,就有很大的可能性进行入侵。但是还有一个问题:新冠病毒不是走呼吸道的吗,那顶多接触到肺部就完事了,怎么会接触到这么多器官呢?2021年4月30日,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袁祖贻、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John Y-J. Shyy 等人领导的研究团队在Circulation Research期刊发表了题为《SARS-CoV-2 Spike Protein Impairs Endothelial Function via Downregulation of ACE 2》的研究论文。(https://doi.org/10.1161/CIRCRESAHA.121.318902)该论文证明了新冠病毒可以在细胞水平上损害和攻击血管系统,并揭示了刺突蛋白(S蛋白)损害血管系统的机制,最后得出了这样的结论:新冠“肺炎”并非呼吸系统疾病,而是一种血管疾病。华裔教授William Li的研究也提出了这样的可能性,病毒通过结合人类的ACE-2蛋白进入血管内皮细胞,对血管系统造成破坏。而由于血管内皮细胞遍布全身各个器官,所以理论上新冠病毒进入人体后就可能对各个器官进行侵袭。事实上,对血管内皮细胞的严重破坏和入侵,正是新冠病毒相对于流感病毒最大的不同点之一。作为非专业人士,我们不需要理解太多技术上的细节,只需要明白这样的逻辑就可以:新冠病毒会攻击血管,所以人体里凡是有血管的地方都可能会成为它攻击的目标。在这样的逻辑下,新冠“肺炎”很多奇怪的症状就有了一个合理的解释:新冠病毒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虽然会最先抵达肺部,但并不意味着病毒就此停止了“进军的步伐”。它还有可能继续通过血管进攻其他器官,一旦得手,各种肺炎以外的其他症状就会陆续表现出来。2、心血管灾变美国有一个机构,叫美国心脏协会(AHA)。从名称就可以看出这个机构主要关注的是心血管疾病之类的非传染性疾病,事实上他们在这个领域已经深耕了近100年。不过最近人们却发现他们把大量的注意力放到了新冠这个传染性疾病上面。一个研究了100年非传染性疾病的机构突然跑去关心一个传染性疾病,这是什么意思?蹭热度吗?当然不是,人家也非常无奈,因为大量数据显示新冠患者相对普通人出现中风、血栓、以及其他各种心血管类疾病的概率大幅增加。尤其是那些心血管本来就有点毛病的人群(比如说整天熬夜的诸位大佬)。AHA在其官网上已经发表了大量与新冠相关的论文(经过翻译后的网页截图):https://www.ahajournals.org/coronavirus根据Al-Aly教授团队的一份研究报告《新冠病毒感染症的长期神经系统不良结局》统计的数据显示,对于新冠患者来说:缺血性中风相对风险增加50%,绝对疾病负担增加每千人每年3.4人次;出血性中风相对风险增加119%,绝对疾病负担增加每千人每年0.21人次;脑静脉血栓相对风险增加169%,绝对疾病负担增加每千人每年0.05人次;而来自英国医学期刊BMJ的一项研究则显示,因新冠而住院的患者(在住院的8个月内)面临重大心血管问题的风险是未受感染的人的3倍左右。BMJ的另一项研究发现,在感染后的4个月里,新冠患者患上充血性心力衰竭的风险比未感染的人约大高出2.5倍。最近澳大利亚研究人员还在新冠患者的心脏样本中发现了与DNA损伤和修复相关的组织变化,这意味着新冠病毒很可能是直接对心脏的DNA产生影响。此外我们在国外还能看到很多因血栓而被截肢的案例:2022年8月16日,JAMA发表了美国宾大医学院的研究报告,该报告显示新冠住院患者发生静脉血栓的风险比流感住院患者高60%-89%。新冠病毒这种随着血管到处作乱的特性最终会把它们引到一个终极的攻击目标上。3、复阳之谜2022年6月29日,美国首席流行病学专家福奇在外交政策全球健康论坛上介绍了自己的复阳经历:“在服用5天Paxlovid(辉瑞的抗新冠“特效药”)后,我为了再次确定,又进行了一次检测,结果我复阳了。”福奇还说,他的症状要比“比第一次服用时严重得多”10月31日,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DC)发布声明称,该机构主任沃伦斯基在使用了一个疗程的辉瑞公司“特效药”Paxlovid后复发,新冠病毒检测结果再次呈阳性。于是沃伦斯基成为继美国总统拜登、白宫首席医疗顾问福奇之后第三位使用“特效药”Paxlovid治疗后依然复发的重要政府官员。Paxlovid这个药在我国的售价是2300人民币一盒,在美国被拜登政府官员推动广泛使用。不过随着使用量的增加,越来越多美国新冠患者报告:在完成5天的疗程后新冠症状再度出现。美国诺斯威尔医疗保健集团公共卫生和流行病学负责人布鲁斯·法伯(Bruce Farber)表示,目前与Paxlovid有关的症状复发患者约为10%。考虑到不是每个遭遇复阳的患者都会去检测,所以现实中的复阳概率很可能会超过10%。这就很奇怪了,本来在体内已经不见的病毒又突然出现,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我们来看一下这个在《Viruses》发布的研究报告:https://www.mdpi.com/1999-4915/13/1/132这个研究在对小鼠进行新冠病毒实验时发现了这么一个现象:在实验的第1天就可以观察到小鼠的肺部病毒水平升高,然后在第3天达到峰值,并在感染后的第5天和第6天下降。相比之下,第1天并没有观察到小鼠的大脑中存在病毒,不过在第3天后开始出现,在感染后的第5天和第6天,所有小鼠的大脑中都检测到了非常高水平的病毒,最高病毒滴度比肺部高 1000倍。于是该研究提出了这样的观点:相比于肺部,病毒更喜欢大脑里的“生活环境”。也就是说病毒有一定概率躲在大脑里等待东山再起。而因为大脑里的病毒会更晚才被测出来,所以就出现了“复阳”的现象。当然,不是每次病毒对大脑的攻击都能造成如此严重的后果,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新冠病毒能够攻进大脑里。病毒想要攻进大脑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我们人体中有一个叫“血脑屏障”的结构。血脑屏障是指由脑毛细血管壁与神经胶质细胞形成的血浆与脑细胞之间的屏障,以及由脉络丛形成的血浆和脑脊液之间的屏障。我们只需要知道这个屏障的作用就行,它的作用就是阻止某些物质(多半是有害的)由血液进入脑组织。能够突破血脑屏障的病毒不多,很不幸,新冠病毒就是其中一个。那么这跟本节开头提到的几个大佬复阳案例有什么关系呢?他们不都已经服用了“特效药”了吗?咋没把这些病毒杀干净呢?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医学和流行病学教授Timothy Brewer博士就针对Paxlovid的问题做出过解释:Paxlovid无法穿过血脑屏障,因此无法消灭大脑里的病毒。这并不奇怪,血脑屏障太过强悍,超过98%的小分子药物都无法穿过它,辉瑞的“特效药”不过是其中之一而已。不过这就造成了一个尴尬的局面:病毒去得了的地方,药去不了。假设病毒真的杀进了那些大佬们的脑子,那么他们服用Paxlovid后依然复阳的结果就非常合理了。当然了,就算大脑受到了攻击也不是世界末日,人类毕竟是一种强大的生物,我们拥有着一套完善的免疫系统。所以我们可以依靠自身的免疫力将病毒最终杀灭,只是这整个感染的过程就难免会对大脑造成损伤了。4、被蹂躏的中枢一项由德国、法国和西班牙科学家进行的新研究发现,新冠病毒会杀死脑部的内皮细胞,导致大脑血管受损,从而损害认知功能。Al-Aly教授团队的研究报告《新冠病毒感染症的长期神经系统不良结局》显示了这样一组数据,新冠患者:记忆问题相对风险增加77%,绝对疾病负担增加每千人每年10.07人次;阿尔兹海默症相对风险增加103%,绝对疾病负担增加每千人每年1.65人次;类帕金森综合征相对风险增加50%,绝对疾病负担增加每千人每年0.89人次;除此之外,新冠病毒对大脑的攻击套路还非常丰富,它破坏大脑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可能会直接攻击某些脑细胞(比如星形胶质细胞、脑部内皮细胞);可能触发某些伤害脑细胞的(自身)免疫机制;也可能通过损伤脑部微血管减少脑部供血量。2022年3月的《自然》期刊上线了英国牛津大学纳菲尔德临床神经科学系Gwenalle Douaud研究团队的一篇题为《SARS-CoV-2 isassociated with changes in brain structure in UK Biobank》的研究文章。在这项研究里,牛津大学研究人员通过对比新冠感染者和未感染者的脑部扫描结果,发现新冠患者的脑部出现了三个明显变化:一是大脑整体萎缩程度更大,脑容量明显变小。二是与嗅觉、记忆相关的区域灰质明显减少,尤其是嗅觉区域的灰质减损情况更严重。三是执行复杂的脑力任务更困难。这个研究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成果:发现新冠病毒对大脑的“破坏行为”并不仅存在于住院的重症病患中,在未住院的轻症患者中也依然存在。这说明新冠病毒对轻症患者的大脑同样具有破坏性,可以导致轻症患者与嗅觉、记忆等相关的大脑区域发生退行性变化。嗅觉测试:这个结论有些违背我们的直观感觉,现实中大多数轻症患者并没有感觉到自己的大脑有什么问题。这其实和我们大脑的运行机制有关,因为脑细胞是不可再生的,所以大脑一开始就为你这辈子准备了大量富余的脑细胞。也就是说在你人生的大部分时间里,本来就用不到这么大的脑容量,所以即使有部分受到攻击,只要损失不是太大,你就不会有什么感觉。但随着未来衰老的来临,受过攻击的大脑会比正常大脑更早进入到“脑细胞不够用”的状态中。上述研究论文的主要作者,牛津大学神经学副教授格温纳勒·杜奥德(gwenalle douaud)表示:随着年龄增长,大脑中与记忆相关区域每年一般正常会减少0.2%到0.3%的灰质。但通过此次研究可以发现,新冠患者的灰质损失相比未感染者多出了0.2%至2%。正常人的大脑灰质每年仅损失0.2%,如果不幸在一次疫情中就损失了2%,这就相当于大脑一下老了10岁。《柳叶刀-精神病学》发表的一项包含超过125万名患者健康记录的观察性研究表明,与其他呼吸道感染相比,感染新冠后两年内发生部分神经和精神疾病的风险要更高,这里面就包括了精神病性障碍、痴呆、“脑雾(brain fog)”和癫痫发作。而且按照该论文的主要作者英国牛津大学Paul Harrison教授的说法,感染奥密克戎与德尔塔变异株后患神经和精神疾病的风险相似。那么面对来势汹汹的病毒,我们自身强大的免疫系统还指望得上吗?能指望,但又不能完全指望。5、小号艾滋今年9月份的时候,处于疫情风暴中心的台北市市立联合医院整合医疗科主治医师姜冠宇披露了医疗界发现的一个现象:新冠患者如果经历多次感染,其免疫力可能会变差,变得更容易感染其他疾病,同时C型肝炎患者的慢性控制也会变差。美国梅奥诊所(全球最大的综合、非盈利、集团式医疗机构)有这样一份报告,提到了儿童多系统炎症综合征(MIS-C)和新冠病毒的密切关系:“儿童多系统炎症综合征(MIS-C)是一种似乎与新冠病毒相关的严重疾病。”根据梅奥诊所的说法,MIS-C的确切病因尚不清楚,但似乎是与新冠病毒有关的过度免疫反应。许多MIS-C儿童患者(3-12岁之间)的抗体检测结果都呈阳性。MIS-C症状之一:手脚发红或肿胀很多专科医生认为MIS-C是新冠病毒的并发症。如果没有早期诊断及适当的管理和治疗,MIS-C可能导致重要器官(如心脏、肺或肾脏)出现严重问题。https://www.mayoclinic.org/zh-hans/diseases-conditions/mis-c-in-kids-covid-19/symptoms-causes/syc-20502550台湾省这边的数据是这样的:从2022年1月1日到9月20日,12岁以下儿童重症累计220例,31例脑炎、23例肺炎、3例败血症、11例哮吼、140例MIS-C、1例心肌炎、3例共病(脑肿瘤、癫痫)及8例到院前死亡。在这个时间段里的儿童新冠死亡人数达到了33人。很多人仅凭新冠疾病患者的一些表面症状就给这个疾病安上了一个“大号流感”的名号。但根据目前的研究成果,新冠病毒在破坏人体免疫系统方面倒是颇有点艾滋病的“风范”。我们的免疫系统虽然很强,但架不住这个病毒老在变。它每变异一次,我们的免疫系统就得重新适应一次,这就导致了我们会被这个不停变异的病毒反复感染。在这个反复感染的过程中,免疫系统会遭到持续的破坏。所以新冠疾病与其称为“大号流感”,不如称为“小号艾滋”。事实上现在绝大部分所谓的“新冠特效药”,原本都是治艾滋病的药,包括瑞德西韦,利托那韦(辉瑞口服液Paxlovid前身),还有国产待批的vv116(基于瑞德西韦),阿兹夫定(本来就是抗艾药)等。正因为如此,研究人员就不得不开始研究重复感染对人体造成的影响。2022年9月,英国研究长期新冠后遗症的两个组织“Long Covid Support”和 “Long Covid Kids”联合发表了一篇研究报告《新冠重复感染是如何影响新冠长期后遗症的?》:https://www.longcovid.org/images/Documents/Reinfections_in_Long_Covid_Survey_Report_by_Long_Covid_Support_and_Long_Covid_Kids_080922.pdf根据这个报告的结果,我们可以得知:80%的受试者重复感染新冠后,新冠后遗症的症状会变得更加严重,另有10%受试者重复感染后症状反而缓解;85%的受试者重复感染新冠后,以往的新冠后遗症症状会复发,又或者冒出新症状;另有10%受试者重复感染后症状反而消失或缓解;如果受试者是在后遗症症状消失后再度感染,那么出现后遗症复发的概率是60%。犹他大学医学院最近的论文《血浆细胞因子水平显示 IL-8 和 γ 干扰素在 Long-COVID 中存在缺陷》(发表于耶鲁大学运营的平台)也指出反复感染导致的免疫衰竭确实有可能是新冠后遗症长期化的罪魁祸首。https://www.medrxiv.org/content/10.1101/2022.10.03.22280661v1.full一般来说个人免疫力的好坏是个人自己的事,但如果社会中出现了一大群免疫力低下的人,那么免疫力问题就会变成一个公共事件。为什么这么说呢?这个世界上除了新冠病毒以外还有无数种类繁多的其他病毒,它们也一直对人类虎视眈眈。不过如果人们总体的免疫力水平较高,那么这些病毒就不会有太大的发挥空间,顶多欺负几个身体差的倒霉蛋就完事了。但新冠病毒正在让越来越多的人变成了那个“身体差的倒霉蛋”,在这种情况下,大量原本被压制的病毒就会开始“揭竿而起”,对人类发起大规模进攻。现在美国的专家们已经开始担心今年冬天的“三重流行”。这个三重流行就是同时爆发三种传染病,即流感、RSV(一种好发于婴幼儿的呼吸道融合病毒)、新冠。美国1-10月份检测到生活废水病毒RNA碎片拷贝数:(图片来源:微博“拍帮主”)从这个病毒DNA碎片数可以看到,在新冠肆虐后,流感和RSV都跟着进入了大爆发的周期。流感、RSV、以及其他病毒(图中为新冠)涌入儿童群体,令医生措手不及:到目前为止,美国的此次流感季比过去的13年都严重(2022年10月28日):全美国儿童医院的床位已占用达75%,其中在德克萨斯州、田纳西州、特拉华州、缅因州和罗德岛州等州,90%的床位都已满:目前人们对新冠疫情“助攻”其他疾病的研究还在进行中,到底新冠疫情对近期各种流行病的爆发起到了什么作用,科学家们现在也只能推测。不过就已知的数据而言,可以肯定的是新冠绝对不是什么“大号流感”。美国流感每月死亡数VS新冠每月死亡数(2018年1月-2022年8月):注:蓝色柱体为流感死亡数,橙色柱体为新冠死亡数(数据来源:美国疾病控制预防中心综合数据库)6、后遗症能治吗?上文说过,新冠病毒因其会对人体全身开地图炮的特性,所以会随机导致大量的病症。新冠的长期后遗症就是一种多系统失调、包含多种后遗症表现、并影响多个器官系统的后遗症。英国《卫报》10月12日刊登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的署名文章,警告“长新冠”(新冠长期后遗症)正在“摧毁无数人的生活和生计”。据世卫组织估计,约有10%到20%的确诊者在痊愈数月后仍不能完全恢复,出现疲劳、呼吸困难、认知障碍等长期症状,并且大约15%的患者在至少12个月后仍受这些症状的困扰,而女性更容易有“长新冠”症状。美国疾控中心也有针对新冠后遗症的相关说明:https://www.cdc.gov/mmwr/volumes/71/wr/mm7121e1.htm欧洲疾控中心则在2022年10月31日发布了一个关于新冠后遗症数据的报告:《新冠后遗症的患病率:对队列研究数据的系统回顾和综合分析》https://www.ecdc.europa.eu/sites/default/files/documents/Prevalence-post-COVID-19-condition-symptoms.pdf里面关于新冠后遗症患病率的结论是这样的:翻译:在对普通社区中患者的调查中,新冠后遗症的患病率估计为50.6%;在对住院患者群体的调查中,新冠后遗症的患病率估计为66.5%;在ICU病房患者群体中,新冠后遗症的患病率估计为73.8%。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大多数研究缺乏未感染对照组,这可能导致数据有一定的高估。当然,新冠后遗症的概率目前并没有统一的说法,有些调查甚至会得出80%的结论。新冠长期后遗症是一种会使人虚弱的复杂症状,一般会在急性新冠感染后持续数月到数年。美国疾控中心官网原文:翻译:任何感染过新冠病毒的人,即使病情轻微或没有症状,也可能经历新冠后遗症。新冠后遗症是一系列症状,可能在首次感染后持续数周或数月,也可能在感染后数周出现。那么有什么靠谱的治疗方法吗?并没有,目前新冠后遗症的治疗颇为随缘,医生只能“就症论症”的尝试治疗方案。病人如果最终康复,到底是因为自身的修复能力还是因为治疗的效果也没有定论。因此现实中治疗新冠后遗症的方式五花八门,包括传统医学在内的各种医学理论都会被尝试。帝国理工学院的免疫学家Danny Altmann说:“如果你看一下长期COVID患者当前的治疗处境,就会发现他们正在上演现实版的‘狂野西部’。”不过人类正在努力前行,目前已经有大量的临床试验在测试各种长新冠的疗法。这也是抗疫战争的一个特点:科研人员们总是在不停的前进,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会逐步发展出更好的抗疫技术。人们每多坚持一天,都是在向胜利更靠近一步。目前已经有200多种症状被认为与新冠长期后遗症相关,医药公司正在努力寻找办法,当然这也意味着在这个领域有巨大的利润可图。当我们把目光从病毒研究转移到人类社会的状态时,就会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虽然新冠病毒感染的后果非常危险,但很多国家和地区还是选择了放任疫情扩散,然后他们的生活看起来似乎也没什么大的问题。这种“岁月静好”是怎么做到的呢?7、岁月静好“疫情扩散”和“岁月静好”同时存在,这样的现象确实奇葩,但也不难解释,这里面至少有三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概率尽管新冠造成的后果非常复杂且充满随机性,但真正遭受严重后果的患者在比例上是少数。尤其是在人们对新冠的了解更加深入,且疫苗大量普及以后,目前发达国家和地区的重症率已经不到1%。也就是说感染者中的大部分并不需要面对生死考验,而只是难受几天就过去了。不过这里需要说明一下,各国对新冠“轻症”和“重症”的划分标准其实并不统一,而且即使在同一套标准下,实际操作中的区分也往往不会特别准确。比如说按照日本东京都感染病对策科的见解就是:轻症=不需要住院、中症=需要吸氧、重症=进ICU。也就是说“轻症”还是“重症”跟你的自身感觉没有直接联系,只要没住院,哪怕感觉再难受,也会被归为轻症。这些难受的感觉包括但不限于:高烧、腹泻、头晕头痛、呼吸道灼烧感、咳血、晕厥、浑身疼痛等等。不过除了重症率以外,后遗症率也是个问题。根据上文各方的数据来看,新冠患者患后遗症的概率有20%-50%,这个概率已经足以造成焦虑。只是后遗症概率给人带来的压力肯定不如病死率那么大,而且后遗症本身也有严重和不严重的区别。另外这个病毒对不同人群的攻击强度也不是一概而论,它对老年人的冲击要远大于年轻人。最后,疫情扩散造成的医疗资源挤兑也是影响人们生活的重要因素,但健康的青壮年一年也不见得会去一次医院,更不要说坐救护车了,所以对医疗资源挤兑的感受不会太深。总结下来我们就会发现:如果你是一个健康的青壮年,同时又没有什么老人小孩需要操心的话,疫情扩散对你的威胁确实有限。而如果你的朋友圈也同样是青壮年群体的话,那么对于你来说确实是生活在一个岁月静好的氛围里。第二个原因是阶级这是一个很容易被人们忽略的现象:当一个疾病长期在社会里大范围流行的时候,它就不可避免的受到人类社会结构的影响,进而展现出“阶级性”。在整个社会中,除了身体和运气都不错的青壮年人群外,还有一个群体受到的疫情影响也会比较小:精英阶层。英国国王学院附属中学,英国顶级私立学校之一。和大多数普通学校不同的是,这所学校在疫情期间早早就配置了能减轻新冠病毒传播的空气净化装置(HEPA filters)。2022年7月,UNISON、ASCL、NAHT、NEU、GMB等英国学校教职员工工会一起写公开信给英国教育部长James Cleverly,敦促教育部向学校提供额外资金以改善通风。目前还未得到英国政府的实质回应和行动。英国教育工会表示,在疫情重创学校的大背景下,存在着巨大的教育不平等。贫穷和富裕的家庭受疫情影响分化巨大,越贫穷的社区的孩子遭受到新冠影响越严重。没错,新冠病毒对人类并不一视同仁,它会“嫌富爱贫”。纽约城市大学科学家Saba Qasmieh发现,以2022年6月份的两周为例,在美国的新冠感染者中,家庭收入在2万美元以下的人口的感染率为33.4%,家庭收入在2万至10万美元的人口的感染率仅为14%。在疫情扩散的社会里,保护自己和家庭靠的是你的“钞能力”。所以对于精英阶层来说,虽然不是一点风险也没有,但总体上比普通人安全得多。因此他们也没有太大的动力去支持国家级别的防疫行动,尤其是这个大规模行动还有可能会占用到他们的资源。这是人之常情,既然自己的安全已经得到保障,自然就不希望本来已经服务于自己的资源因为国家的统一行动而被普通人分走。当然了,他们同时也希望普通人能继续原来的工作生活节奏,不要耽误自己的生意正常运转。那么这会造成什么后果呢?社会的主要话语权大都掌握在精英阶层手里。希望普通人不吵不闹继续老实干活的精英阶层会如何向大众描述疫情下的世界可想而知。而我们看到的大都是经过他们描绘的世界。第三个原因是公共部门粉饰太平在一些躺平国家里,官方对疫情数据的态度颇为暧昧。比如说不设防的新加坡目前已经进入新一波由XBB毒株引发的疫情高峰。这个毒株非常受人关注,因为它是目前免疫逃逸能力最强的一个毒株。对于这个毒株在新加坡的发展情况,该国卫生部门是这么说的:“过去两周的数据表明,与BA.5病例相比,XBB病例的住院风险估计降低了30%。”这样的信息是不是让人很安心?尽管来势汹汹,免疫逃逸能力最强,但似乎毒性比之前的毒株更弱了,需要住院的概率直降30%。然而这里有一个基本的统计常识需要我们知道的,一个人确诊后不会马上住院,得疾病发展到足够严重的时候才会住院,所以从确诊到住院之间有一个延迟(一般是5-7天)。了解了这个逻辑就不难发现,如果在疫情爆发初期去统计同一个时间段的确诊数和住院数的比例,不考虑任何延迟因素,那么所得到的住院率必然是偏低的,因为第一批确诊的人还得再过几天才住进去。正常的操作是等每一波疫情爆发完全结束之后再回头统计住院率和病死率。而新加坡这个住院率就是直接统计2022年10月8日到10月21日这14天里的确诊总数(111166人)和新增住院总数的比(1995人),得出的住院率是1.79%。然后拿这个数跟之前对比,得出了减少30%的结论。但如果我们把从确诊到住院之间的延迟因素考虑进去(假设为7天),用2022年10月1日到10月14日的确诊数对比2022年10月8日到10月21日的新增住院数,就会得到住院率2.22%的结果。新加坡的ICU率、病死率等数据的统计都有同样的问题。另外新加坡卫生部号称从9月下旬到10月下旬这段时间里,“轻/无症状”的概率是99.8%,但正如刚才提到的,他们自己统计出来的那个偏低的住院率都有1.79%,如果按照符合常识的的统计方式,住院率已经超过了2.2%,这跟99.8%的“轻/无症状”率明显矛盾。这只有一种解释:新加坡重新定义了“轻/无症状”,连住院的患者也会被归到“轻/无症状”一类。现实中他们确实也是这么做的,按新加坡卫生部的标准,只要没有到需要吸氧的地步,都算“轻/无症状”。这样的数字游戏在一些发达地区的疫情管理中屡见不鲜,你不能说他骗了你什么,但数据确实是可以引导和操作的。躺平国家的公共机构在公布信息时都有避重就轻的倾向,这很正常,粉饰太平是在放弃义务后的本能选择,因为他们不想承担放弃义务的后果。不过不管他们如何粉饰数据,如果我们去看不太容易进行操作的“每百万人超额死亡数”,就会发现新加坡的这个数字在今年7月份时已经达到600,超过了同期的日本和我国台湾省。所以发达国家和地区之所以现在看起来岁月静好,其原因总结起来就是:概率不大、精英不怕、政府不说老实话。但为什么美国总统拜登还会在10月25日如临大敌般的强调新冠疫情是一场全球公共卫生紧急事件,且入冬后疫情形势会更严峻呢?拜登这样的表态其实代表了很多国家政府的心态:一方面不想承担防控责任,另一方面又希望普通人能自己支棱起来去对抗一下疫情,降低疫情的严重程度。这是因为专业人士们的心里门清,尽管短期内精英阶层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但这个“岁月静好”的背后还是隐藏着几个重要的风险。8、暗流涌动第一个风险是变异随机首先,病毒自身的结构决定了它会持续变异且方向完全随机。在这个过程中,大量变异的毒株又会内卷养蛊,搏杀几个月后就会出现一个一统天下的“蛊王”。那么作为一个毒株来说,要怎么样才能在内卷中脱颖而出呢?就目前看有两个关键的能力肯定是要增强的:一个是传染力,一个是免疫逃逸能力。传染力强才能“扩张地盘”,免疫逃逸能力强才能“站稳脚跟”。奥密克戎能够战胜德尔塔,靠的就是它远超德尔塔的传染力,而近期在奥密克戎家族中脱颖而出的新秀XBB毒株,升级的就是它的免疫逃逸能力。所以尽管变异是随机的,但脱颖而出的毒株在这两个方向上肯定是要变强的。不过毒性的变化则没有这样的确定性,它有可能变弱,也有可能变强,不管怎么变都不会对它的“内卷前途”造成太大影响。这主要是因为新冠病毒的病死率本来并不高,在疫情流行的大部分时间里,全球平均的病死率都在5%以下。2020.1.22-2022.9.2新冠病死率(黄线为全球平均值):在人口密度和流动效率都很高的现代社会环境中,这种个位数的病死率并不能有效阻碍病毒的传播,它变得高一点还是低一点,都不影响这个毒株的“前途”。这也就意味着我们无法预知下一代“蛊王毒株”的毒性是变弱还是变强。所以目前的低重症率和死亡率并不保险,说不定新来个狠角色给你翻个好几倍也不是不可能。格拉斯哥大学传染病学教授艾玛·汤姆森(Emma Thomson )在8月的英国皇家医学会活动上就说过:“我们知道病毒不需要太多时间就会发生变化。通过随机突变,我们很可能会得到更严重的变异株。”https://www.bmj.com/content/379/bmj.o2516第二个风险是概率积累新冠病毒最麻烦的地方不在于它的毒性有多大,而在于它的持续变异会导致人们的反复感染。尽管单次感染所需要面对的重症率和后遗症率都不高,但多次感染就相当于玩起了俄罗斯轮盘赌。新冠病毒家族每隔几个月就会内卷出一个一统天下的新毒株,而且周期越来越短。到了奥密克戎时代,毒株迭代的周期已经从之前的半年左右缩短到了3-4个月,这意味着疫区的人们每年都要玩3次左右的俄罗斯轮盘赌。这种概率积累还导致了一个宏观上的后果:每出现一次新毒株,就会有一批新的长期后遗症患者出现,最终导致整个国家的劳动人口持续下降。也就是说精英阶层虽然可以通过舆论引导让普通人安心上班,但却无法改变越来越多的劳动者因为长期后遗症而失去劳动能力的客观现实。下图是截止到2022年7月31日的英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该数据统计的是英国各行业新冠后遗症人数在各行业中的占比。这张图表清晰的显示了全社会后遗症人数持续增长的趋势。根据以上图表可知,后遗症患者比例风险排名最高的前三位的行业是社会福利行业、教育行业和卫生保健行业。社会福利行业有5.58%的从业者患后遗症,教育行业为4.35%,卫生保健行业为4.3%,注意,这只是7月底的数据。截止到2022年9月3日,整个英国新冠长期后遗症患者的总人数已达到230多万,比起8月份暴增30多万,占到全国人口的3.5%。只要疫情扩散不结束,那么这个数字就只会持续单边上扬,一直到全国无人可用的地步。英国并非个案,11月2日,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近2400万名成年人患有长期新冠后遗症。注意,这只是成年人后遗症的统计。美国的成年人数量占总人口的78%,大致有2.6亿。按这个比例计算的话,美国成年人患长期新冠的比例是9.23%,这对劳动力市场无疑是重大的冲击。美国劳工部数据显示与疫情前相比,今年以来每个月平均多出将近63万人因新冠症状而停工至少一周。另根据布鲁金斯学会8月份的一份报告,预计有400万美国人因患有“长期新冠”后遗症而失业。而根据澳大利亚政府8月份的报告,新冠长期后遗症已经导致澳洲在今年的1-8月份损失了300万个工作日,这使得澳洲的劳动力短缺问题大幅恶化。这些发达国家应对劳动力突然短缺的办法就是加大吸引移民的力度。澳大利亚将本财年永久移民的上限提高至19.5万人,比上财年增加了3.5万人,以缓解企业用工荒的局面。这是澳大利亚10年来首次提高永久移民的上限这种解决方案可以说是发达国家的专属特权,别人学不来。只不过新冠造成的劳动力黑洞并不会因为你引进新的移民而消失,所以这个方法也只能是治标不治本。第三个风险是总数巨大仅看毒性的话,新冠病毒在“地球病毒大家庭”里根本排不上号,但因为其传染能力太强,很快就能将整个国家拉下水,这就导致它能造成巨大的病患数量。于是即使是很小的病死概率,也足以导致庞大的绝对死亡数量。新冠已经连续两年(2020和2021)成为全美第三大死因,排在新冠前面的只有心脏病和癌症。不过这个癌症是包括了所有种类的癌症在内,同时还有部分心脏病的触发和新冠病毒脱不了干系。2021年美国死因排行:美国今年到目前为止的新冠死亡人数已经超过20万。因为新冠疫情的爆发,欧美多国预期寿命70年来史无前例的出现下降,美国干脆降到了几十年来的最低点。他们2021年的预期寿命为76岁,这是1996年以来的最低平均预期寿命,比我国还少2岁。目前全球可证实的新冠死亡病例已超过630万人,而因为大多数国家缺乏足够的检测能力和积极性,实际病死人数只会比这个数字高得多。2022年5月5日,世界卫生组织发布了最新的全球新冠相关超额死亡人数评估数据,他们认为全球由新冠造成的死亡人数被严重低估,按他们的重新估计,仅2020年和2021年全球因新冠导致的直接和间接死亡人数就已经达到1500万。第四个风险:经济衰败从2020年初到2022年9月26日,日本与新冠病毒相关的破产案件已经达到4121例,预计到2022年底,该年全年的破产案件将到2000例。日本新冠相关破产案件每月发生数:日本的数据非常直观的体系了疫情对正常生产生活的冲击。当然了,现在全球经济处在一个债务出清的周期里,经济不好是正常的,把所有的经济问题都推给疫情肯定不客观。但疫情确实在“经济变坏”的方向上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在疫情扩散的环境下,越来越多的劳动者会无法正常上班,普通人需要花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去照顾家人,人们需要为未知的风险囤积资金、减少不必要的消费,同时观念相对保守的人群在社交活动方面也会变得更加谨慎。一连串行为模式的改变会全面打击从生产到消费的整个经济链条。日本财务省于10月20日公布的贸易统计结果显示,日本今年上半财年贸易逆差达11.01万亿日元,创下有可比统计以来的历史同期新高。这已经是日本连续12个月出现逆差,持续时间同样是历史之最。对于日本这样的外向型经济体来说,长期贸易逆差就等于在持续变穷。日本的发展趋势是众多国家的缩影,大多数躺平国度的GDP增长主要来自于举债,而非经济的实际复苏。即使强如美国,躺平后的日子也不好过。根据一份美国小微企业行业组织的报告,该国10月份有37%的小微企业交不起房租,相比9月份扩大7%;其中餐饮行业是重灾区,交不起租的比例达到了49%,相比9月份扩大13%。当然,躺平国度的经济也不是没有亮点。疫情扩散对于大多数行业来说是灾难,但对少数一些行业来说则是风口。医疗行业自不必说,其中最典型的就是辉瑞这样的医药公司,折合几千块钱人民币一盒的“特效药”,甭管会不会复阳,一旦疫情爆发那必然不愁销路。该公司2022年上半年营收达534亿美元,创了历史新高。还有就是后遗症康复机构,这是一个长期的现金奶牛项目,疫区里的后遗症患者只会越来越多,而且会有长期疗养的需求。甭管疗养方案有没有效,肯定不愁顾客,目前仅日本东京一地就已经开设了多达400多个新冠后遗症门诊。另外核酸检测行业也将在疫情扩散后迎来大爆发。这有点不符合大家的直观认知,因为在我们的认知里,放弃疫情防控就意味着不再有大规模的核酸检测需求,那么为什么这个行业也会大爆发呢?这是因为在国家主导防控行动的时候,核酸检测这个项目的价格是被国家严格控制的,所以数量虽多,但基本没什么利润,维持下去主要国家补贴。我国核酸产业的利润主要来自于新冠检测试剂盒的出口。而“躺平”状态下的国家显然不会把公共资源投入到抗疫相关的项目中,没有国家控制和补贴的核酸检测价格会一飞冲天。冲到什么程度呢?我们现在的核酸价格是5块钱一个混检,15块钱一个单独检验,我国台湾省的核酸价格是折合超过700块钱人民币一次,美国的核酸价格也在100美元以上。躺平国家虽然没有大规模的核酸要求,但不代表出入一些特殊场所不需要核酸,尤其是去医院就医。在100美元以上的核酸检测价格下,相关公司只需要干很少的活就能获得巨大的利润。当然还有一个行业也会迎来利好,殡葬业...美国最大的殡葬业剧透SCI的CEO表示,2020年葬礼数量增加了20%,而与2019年比,2022年的葬礼数量依然保持在高出19%的水平,该公司预计这一趋势将持续5年以上。正是因为有这种经济上的羁绊,所以并不是每个人都会从解决问题的角度去发表言论。不过这些少部分的“亮点”无法抵消社会生产力整体崩塌的严重影响,这也是美国这样的国家一边在官方层面上放弃努力,一边又要求普通人尽量积极防疫的原因。9、结语:兵棋推演国家防控就是通过消耗公共资源在社会层面上建立并维护一条疫情防线。在文章的最后,我们不妨来做一次“兵棋推演”,看看在没有社会防线的情况下会发生什么。放弃社会防线的本质就是公共资源从疫情防控中撤出,这里既包括了资金物资,也包括了人力资源。在公共资源撤出后,采取什么样的防控措施就成了个人与各种机构自己的选择和责任。疫情一旦扩散,首先承压的肯定是医院。此时的医院会面临一个非常棘手的情况:如何应对汹涌而来的大批阳性病患?如果完全不加管控,那么就会出现医护人员大面积感染,病区大面积被病毒污染的情况。这个时候对于医生来说,要不要上班就是个问题;而对于病人来说,敢不敢去医院看病也是个问题。再延伸一下,如果你的孩子读书的班里有同学是医生家属,你要不要建议学校处理一下这个风险?学校没有作为的话你还敢不敢继续送孩子上学?对于这些复杂的问题,每个人的承受能力不一样。有些人可能完全无所谓,但也有人会非常紧张,这种承受力的差别就会造成各种矛盾。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如果医院不采取特别措施,那么随着大量阳性病患的涌入,医院内部很快会变成新冠病毒的“欢乐海洋”,同时医疗资源也会被彻底挤兑。怎么办?我们先来看看日本,为了避免医疗资源的挤兑和医院被病毒占据,日本非新冠定点的公立医院目前采取的措施是这样的:只是接受转诊医疗,也就是说你不能直接来,得先去低级别的诊所,诊所给你介绍信推荐过来,你才能来。如果入院当天有症状或密接,就要延期。住院患者不得离开住院大楼。家属不得探病。新冠患者不得前来,新冠患者需执行联系东京都保健所的新冠咨询窗口。https://reurl.cc/zNOgb7日本的措施非常有代表性,其他地方的办法基本上也都大同小异,比如说我国台湾省的医院就对阳性病患的手术需求进行延后(紧急手术则由医护人员穿全套防护装备在负压手术室里进行)。新加坡则干脆呼吁普通病患尽量不要去急诊。新加坡保健集体、国立健保集团和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组织在10月21日发表联合文告,呼吁包括孩童在内的公众,除非是情况威胁生命,否则不该前往急诊部门。所以各个地区的这些措施总结起来其实就是两个字:拒诊。只要允许医院拒诊,医院就可以勉强维持在资源挤兑的边缘继续支撑。而且只有允许拒诊,医院才有可能留出资源来对阳性病患进行专门的处置。不过医院的病毒防护终究还是会有防不胜防的时候,躺平国家的医护人员不可避免的成为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这就导致医护这份工作变得又累又危险,吃力不讨好。大家都是普通人,等压力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我们不能指望医护人员还能像机器人一样毫无感觉的继续工作。加拿大近期出现了大量急诊室关闭的现象,原因就是大批资深护士的“逃离”。加拿大统计局的最新数据说明了情况的严重性。几乎四分之一的护士表示,他们计划在未来三年内更换工作或离职。现实中甚至有经验丰富的护士宁可去披萨店打工也不继续自己的老本行了。和医护人员不同,普通人不需要天天在前线玩命,但也会受到明显的影响,最直观的感觉就是社会医疗服务的质量明显下降。根据英国NHS(国家医疗服务体系)9-10月份的月度报告:8月份,等待医疗护理的人数仍在增加,已经超过700万人,相当于英格兰人口的八分之一,创历史新高。9月份,29%的急诊患者从抵达医院到入院的时间超过4小时,创历史新高。9月份,超过3万病人从决定入院到住进病房需要等待超过12小时。9月份,C2类紧急情况(包括中风和部分心脏病发作等重症)的救护车响应平均迟滞为45分钟,是规定时限18分钟的2.5倍。NHS的救护车混乱导致了每周230例心脏病死亡:这种时候在社会中有特殊资源的群体就会非常有优势,他们永远可以想办法搞到资源,但大多数人只能自己扛。除了普通人遭遇医疗降级外,一些特殊人群还会被迫承担更大的风险,比如说孕妇、慢性病人、老年人等。据美国疾控中心(CDC)最新数据,截止当地时间8月11日,美国感染新冠病毒的孕妇已达到将近1.7万名,其中37名孕妇因新冠病毒死亡。CDC表示,与未怀孕的女性相比,感染新冠病毒的孕妇病重的概率更高。随着疫情的持续扩散,学校很快会成为第二个集中爆发的场所,学生每次上学都形同冒险。而中国作为一个制造业大国,大量的工厂也不可能置身事外。此时的工厂要么投入额外资源对生产场所进行隔离和动态清零建设,要么就接受疫情在厂里大面积扩散的现实。而疫情一旦在厂内扩散,就会有越来越多的工作人员因为自身或家人的健康问题暂离甚至长期离开工作岗位。最终工厂将不得不考虑裁员的选项。另外,在放弃社会防线的情况下,就不存在公共资源搭建起来的隔离设施,任何场所出现感染者,唯一能做的就是让这个感染者自个回去待几天。他回到家后,整个家庭乃至楼栋都将面临巨大风险。等大家全部感染后,再一起等待下一个变异毒株。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劳动力将持续损失,生产力也会明显下降,最终导致产品减少,于是通货膨胀将变得更加严重。格局大一点来说,如果世界工厂的生产出了问题,那么这个世界的物资就将会更加紧缺(或者更贵),全球秩序只会比现在更乱。在疫情扩散的环境中,普通人能改变的事情很有限,只能尽可能地囤积一些必要物资。尽管所有人都希望病毒能够早日消失或失去威胁,但我们也需要接受这样的现实:病毒不会和人类谈判,也不会迎合人类的愿望,它只会完全按照自己的逻辑去发展。所以人类在病毒面前并没有傲慢的资本,唯有直面困难努力前行,才能真正拯救自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欧加集团旗下品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