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这个咋看,以岭药业未来成为世界级企业在科技创新方面有什么优势?


2023-04-26 16:52
来源:
红星新闻发布于:四川省
4月25日晚间,以岭药业披露2022年年度报告。报告显示,以岭药业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125.33亿元,同比增长23.88%;实现归母净利润23.62亿元,同比增长75.75%;实现归母扣非净利润23.23亿元,同比增长83.68%。
作为中药科技创新龙头企业,以岭药业已经实现营收连续8年正增长,2018年至2022年的营收复合增长率为27.02%,归母净利润复合增长率为40.92%,公司业绩呈现出稳健增长的态势。
2022年业绩表现下,4月26日开盘,以岭药业盘中涨幅达5%;午间收盘价为30.93元/股,总市值516.75亿元。
企业财务状况较好,持续高研发投入
以岭药业成立于1992年,2011年7月A股上市,主营业务是的专利创新中药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按产品板块划分,以岭药业主要包括心脑血管类产品、呼吸系统类产品、其他专利产品和其他类产品。
收入方面,财报显示2022年,以岭药业营收125.33亿元,同比增长23.88%。其中心脑血管类产品与呼吸系统类产品分别实现收入41.78亿元与68.72亿元,占企业的总营收比分别为33.33%与54.83%。
净利润方面,财报显示2022年,以岭药业实现属归母净利润23.62亿元,同比增长75.75%。2022年以岭药业净利润增速明显大于营收的增速,说明企业盈利能力较强。
研发投入方面,以岭药业近年来在研发投入方面保持持续增长态势。财报显示,2022年以岭药业研发投入8.95亿元,占营业收入比例7.15%。2018年至2022年研发支出复合增长率为25.83%,远高于同行业企业水平。
渠道方面,以岭药业2022年年报显示,其产品在全国10万余家医疗终端,30万余家药店终端形成了规模销售,企业渠道布局完善且丰富。
资产方面,财报显示,公司报告期内,期末资产总计为163.36亿元,应收账款为17.27亿元;现金流量方面,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4.88亿元,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为138.43亿元。企业财务状况较稳定,经营效率较高。
对于企业2022年各业绩的较好变现,以岭药业在2022年度董事会工作报告中表示:“报告期内,公司管理层带领全体员工,紧密围绕着年初制定的年度经营计划目标,贯彻董事会的战略部署,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稳健经营,不断深化营销网络改革,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组织优化协调内部生产要素,提升生产效率和保障能力,并在严控产品质量、强化品牌建设、加强成本控制等多方面开展各项工作,不断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强化内生增长动力,实现了公司经营业绩的稳步增长。”
心脑血管板块,推动创新中药成果转化
众所周知,以岭药业的重点布局在于中医药板块的研发管线。
在络病理论指导下,企业重点围绕心脑血管病、糖尿病、呼吸、肿瘤、神经、泌尿等发病率高、市场用药量大的六大类疾病,开发系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中药,逐渐形成产品布局优势。
目前以岭药业在心脑血管和感冒呼吸系统疾病用药领域已经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其中在心脑血管疾病领域,在目前老龄化社会,生活方式改变等因素影响下,企业该业务板块也受到较大关注。
公开资料显示,心脑血管疾病多发于50岁以上中老年人和动脉硬化者,具有高患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即使应用目前最先进、完善的治疗手段,仍有50%以上的脑血管意外幸存者生活不能完全自理。
根据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2018年心脑血管患病率为6.19%,仅次于高血压;2020年因心脑血管疾病致死的病例占比达45.86%,位居首位。
在心脑血管病领域,以岭药业布局了通心络胶囊、参松养心胶囊和芪苈强心胶囊三个创新专利中药,治疗范围涵盖了心脑血管疾病中最常见的缺血性心脑血管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三个适应症,成为我国心脑血管病临床用药市场的主导产品。
其中,2022年11月6日,通心络携“中国通心络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心肌保护3797例临床循证研究”(CTS-AMI)结果荣登2022年美国心脏协会科学年会(AHA)的LBS 03专场。资料显示,该研究是中药/中成药领域中率先使用临床硬终点作为研究主要终点的研究。
财报显示,2022年,以岭药业心脑血管产品营收达41.78亿元,2018年至2022年的营收复合增长率为10.47%。
市场竞争格局看,目前心脑血管用药市场持续稳定增长。从零售药店端看,中康开思数据显示,2022年零售端心脑血管中成药市场规模近两百亿,同比增长3.85%。零售端心脑血管中成药市场集中度也呈现提升趋势,2017-2022 年 TOP20 市场占有率持续提升。
从零售药店端看,中康开思数据显示看,通心络胶囊、参松养心胶囊、芪苈强心胶囊三大专利中药市场份额由 2017 年的 5.79%增至 2022 年的6.40%。
心脑血管较大的市场空间,加之以岭药业当前的竞争优势;未来,该业务板块对企业的营收贡献或将持续放大,进一步巩固企业赛道龙头地位。
化生药与健康产业齐飞,推动企业第二成长曲线
以岭药业在开展创新中药研发的同时,也在积极布局化生药和健康产业,构建了专利中药、化生药、健康产业协同发展、相互促进的医药健康产业格局。
首先在化生药板块,以岭药业制定了“转移加工切入—仿制药国际国内双注册—专利新药研发生产销售”齐步走的化生药发展战略。
公告显示,企业全资子公司以岭万洲作为公司化生药板块的运作平台,承担着企业化生药的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开发业务,是企业战略发展规划中重要的业务板块之一。
据了解,目前,以岭万洲已经培养了一支熟悉欧美法规及管理理念的高层次生产、技术及质量管理人才团队。
此外,以岭万洲根据化药品种研发需求、市场需求,并鉴于国内环保政策对供应链的影响, 成立了全资子公司万洋衡水制药有限公司,作为化药生产研发基地,瞄准国际国内市场药物研发和市场推广的新领域,涵盖了特色高端原料药及制剂、临床急需的大品种、自主制剂所需的配套原料药。
主要包括心脑血管类用药、抗哮喘用药、抗炎类用药、抗病毒用药、肺动脉高压用药、神经系统类用药、抗肿瘤用药、抗感染类用药,产品将满足销往欧美等国际市场及国内市场的需求。
据悉,以岭药业未来将把化生药板块的重心放在一类新药方面,目前多个化学一类新药研发工作正在顺利推进。年报显示,目前已有4个一类创新药品种进入临床阶段,多个一类创新药处于临床前研究阶段,其中术后镇痛的苯胺洛芬注射液已经完成临床三期,即将报产;治疗急性髓性白血病的XY0206片即将进入三期临床;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XY03-EA片已经进入二期临床;治疗前列腺癌的G201胶囊也开始一期临床。
其次在健康产业板块,以岭药业以子公司以岭健康作为健康板块的主要运营平台,构建健康产业架构——涵盖石家庄地面以岭健康城、以岭健康电商、以岭药堂连锁等业务板块,将健康产品研发销售和服务体系高度整合。
具体来说,以岭健康主要围绕自研核心产品,打造“研发-生产-营销-体验”一体化的产业模式。
依托以岭药业研发优势,以岭健康研发出一系列符合市场需求的专利健康产品。目前,研发上市了系列健康产品,形成了通络降压、调糖、调脂、减肥、排毒、通便的通络护心脑系列产品,抗衰老增强免疫的养精系列产品,缓解疲劳、保护关节的动形系列产品,改善情绪、安神助眠、健脑益智有助于神经系统健康的静神助眠系列产品,以及连花呼吸健康系列产品,有着广阔的消费群体。
在销售方面,国内构建线上拓展电商矩阵,延展新媒体电商-平台电商-私域电商-物联网电商,提高转化效率,此外驱动健康产品进入国外线下代理市场及线上跨境电商渠道,实现健康产品的国内外初步布局,未来该业务板块发展空前同样巨大。
结语:
创新中药处于行业顶尖,化生药与健康产业布局取得积极进展,企业业绩也随之持续保持稳步提升。
随着技术优势的持续放大、商业化成果的持续转化,以岭药业也将带动医药产业持续焕发新机。
(唐浩)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中国品牌价值100强企业——以岭药业,始终坚持市场龙头、科技驱动的创新发展战略,创立“理论-临床-科研-产业-教学”五位一体的独特运营模式,遵循中医药学科规律,建立起以中医络病理论创新为指导的新药研发创新技术体系:中医络病理论学术创新赋予公司科技中药以良好疗效和学术内涵,成为公司差异化竞争的核心要素,河北以岭医院(三级甲等中医院)与公司开展新药临床合作,作为公司的临床基地之一,拥有一百多种院内制剂,形成向新药转化的有力储备品种支撑;河北以岭医药研究院已形成围绕中药新药不同研发阶段的产品集群。公司在新药研发中所体现的优势特色与2021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中提出的“建立中医药理论、人用经验、临床试验‘三结合’的中药注册审评证据体系”完全吻合,成为公司专利产品快速进入市场并取得商业化 突破的不竭动力。公司核心竞争力体现在以下八个方面:一、络病理论体系优势络病理论作为中医药学术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司的专利产品均为络病理论指导下研发的新产品,专利新药因络病理论指导的组方特色、疗效特色而具备确切的临床疗效。络病理论创新研究是以院士为首席科学家的科研团队,在基于络病防治临床实践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络病理论研究的“三维立体网络系统”,系统构建“络病证治”“脉络学说”“气络学说”理论体系,以脉络学说为指导,干预目前高发的血管病变,阻抑心脑血管发病事件链,在应用通络药物保护血管内皮、抑制动脉硬化、稳定易损斑块、改善冠脉痉挛、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无再流以及整合调节心律失常,标本兼治慢性心衰等方面取得一批研究成果。同时,创新研究对于糖尿病并发微血管病变、脑中风等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开辟了心、脑、肾从微血管病变防治的新领域,进而阻断重大疾病发生发展的有效新途径。在络病理论指导下研发的国家创新药物通心络胶囊、参松养心胶囊、芪苈强心胶囊等均在我国心脑血管病的防治中发挥着重大作用,显示出了创新络病理论的巨大临床价值。以气络学说为指导,围绕流感、感冒、急性气管-支气管炎、2型糖尿病、肿瘤、前列腺增生、失眠、抑郁症,先后 研发了连花清瘟胶囊/颗粒、连花清咳片、津力达颗粒、养正消积胶囊、夏荔芪胶囊、益肾养心安神片、解郁除烦胶囊。新药上市后与国内相关领域专家合作开展系列基础实验研究和符合国际循证医学标准的 临床循证研究,创立了“理论+临床+新药+实验+循证”一体化的中医学术创新与转化新模式,将中医传统理论创新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产生重大原创成果,为中医药传承与创新发展做出了示范。基于上述科技优势,公司先后主持完成两项国家“973”计划项目,2017 年延续两项“973”项目研究成果,再次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医药现代化研究重点专项,先后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4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1项,“中医络病诊疗方法”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二、产品优势公司以络病理论创新带动中医药产业化,运用现代高新技术研发科技中药和化药,研发国家专利新药十余个,覆盖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肿瘤、糖尿病、神经系统、泌尿系统疾病等重大疾病领域,产品布局完整,梯队合理,为公司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公司主导产品均为独家产品,组方独特,在心脑血管口服中成药领域占有独特的学术地位和市场地位。公司六大专利产品通心络胶囊、参松养心胶囊、芪苈强心胶囊、连花清瘟胶囊、津力达颗粒和养正消积胶囊均进行了随机、双盲、多中心大样本的循证研究,部分研究结果发表在国外权威杂志,在国内外医学界产生重大影响。截至目前,公司共有 13个专利中药品种,其中 10个列入国家医保目录,5个列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为公司在未来继续保持持续快速增长打下了良好基础,提供了强大动力。公司专利产品以其卓越的临床疗效陆续进入多个临床专家共识或诊疗方案,为产品学术推广创造了有利条件。公司专利产品通心络胶囊、参松养心胶囊、芪苈强心胶囊、津力达颗粒等产品多次被临床指南、专家共识收录并推荐,为公司产品更好的服务于临床奠定良好的基础。三、学术营销优势目前已形成四级络病理论研究体系,从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络病专业委员会,到每年一届的国际络病学大会、再到省级络病学会、地级络病分会,完善的四级络病理论研究体系,为络病理论学 术推广搭建了良好的平台,有力推动了相关疾病领域中西医结合。近年来,络病理论研究成为热潮,络病学会组织蓬勃发展,吸纳了一大批认可通络药物的医师群体,一年一度的国际络病学大会吸引了众多 国内知名院士专家和学者的参与,充分彰显了公司的络病理论学术影响力,而且通过权威专家的学术交流,进一步推动了络病学科向现代化和国际化迈进。针对公司已上市产品,相关研究机构开展了多项临床研究,提供了丰富临床推广证据。循证医学研究是建立在客观、科学研究结果基础上,获取高质量证据来支持临床决策。随机对照试验作为近年来兴起的高级别临床证据研究方法,能够反映出药物的客观疗效,筛选出让医生和患者信赖的临床药物。公司通心络、参松养心、芪苈强心、连花清瘟、津力达、养正消积等已经完成多项上市后的临床研究,为产品的临床推广奠定了坚实的证据基础。目前还有多项针对已上市品种的循证医学研究正在进行中。完善的销售渠道和终端网络。公司建立了覆盖全国的销售渠道和终端网络,成为保证公司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保障。公司通过经营理念的引导、企业文化的熏陶、营销模式的完善、专业培训的开展 等,不断巩固和强化学术营销团队的专业性、稳定性、提高学术营销业务水平,打造卓越、专业、敬业的学术销售团队。产品在全国 10万余家医疗终端,30万余家药店终端形成了规模销售。四、产品和技术研发优势公司坚持以科技创新促进企业快速发展,建立了以中医络病理论创新为指导的新药研发技术体系,具备复方中药、组分中药、单体中药各类中药新药研发能力,技术成果在国内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公司始终致力于技术创新提升中药高科技内涵,通过承担和实施国家重大技术创新项目,建立了中药超微粉碎(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超临界萃取及超声逆流提取(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大孔树脂纯化、薄膜蒸发、带式真空干燥/冷冻干燥、固体分散等中药粉碎、提取、除杂、浓缩、干燥和制剂技术,建立了多成分快速定量检测、快速定量指纹图谱、超高速液相-液质联用、薄层色谱快速成像等技术体系,形成了中药研发关键技术、中药质量控制及标准制作技术、药理及安全性评价三个技术平台,实现了新药从药材资源到制剂的全面质量控制及数字化在线监测,构建了具有系统性、成熟性、先进性的企业药物集成创新技术体系,为创新药物的研发和产业化奠定了基础。公司设立医药研究院作为研发主体专职从事新药研发和创新研究,设有中药分院、化药分院、健康分院、新药评价中心、新药临床中心、国内注册中心、国际注册中心等职能部门,通过短期、中期及 长期的研发规划和投入,布局公司未来研发创新驱动力。公司积极建设各类创新平台,报告期内拥有的平台主要包括:国家企业技术中心、络病理论创新转化全国重点实验室、通络药物研制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国家科技部中医药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国家高新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成果产业化示范基地以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络病重点研究室、河北省络病重点实验室等。五、公司产品知识产权优势鉴于国家针对创新药物的保护方式多样化和管理部门的不同,为切实加强公司知识产权保护,公司组建了专业的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制定了有关知识产权、公司科技秘密的管理制度及维权应对方案。随着对公司产品的研究深入,公司针对研究内容从产品处方、制备工艺、质量控制、新用途等方面申请了多项发明专利,分处初审、实质审查、授权等不同阶段。每一项申请都是对研究成果的体现,也是对产品保护的加强。截止2022年底,公司有效专利810 项,《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第 42条规定,发明专利权的期限为自申请日起 20年,因此获授权的专利会对公司产品的生命周期给予延长。随着公司对已上市专利品种进行持续不断地深入研究,还会有新的研究结果产生新的发明专利,从而不断延长公司专利产品的生命周期。此外,按照国家药监局发布的《中药注册分类及申报资料要求》 的通告(2020 年第 68 号)中对于“同名同方药”的资料要求,申请人应提供同名同方的已上市中药的相关信息(如上市许可持有人、药品批准文号、执行标准等)以及选择依据,简述与同名同方的已上市中药在处方、工艺以及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对比情况,并说明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则无法做到所要求的安全性、有效性、质量与原研的一致性。公司独家专利中药所用药材的基原、炮制方法,具体的生产工 艺参数、如提取温度、时间、出膏率等信息均属于企业技术秘密。六、资源整合优势公司立足于专利中药的研发、生产与销售的基础之上,将公司的业务板块向化生药和健康产业延伸,建立起线上与线下销售相结合、国内与国际市场相结合、药品销售与健康产业相补充的业务发展模 式,形成了优势资源整合的核心竞争力。七、人才优势公司建立了高素质的科研和管理团队,构成了以院士为学术带头人、以归国专家、外籍专家、博士、硕士等高层次人才为骨干的研发队伍,知识结构合理、年龄梯队科学,多学科优势组合,列入河北省首批“巨人计划”团队,获得“高层次创新团队”的荣誉称号,具备充足的开展创新药物研发的实力。八、品牌优势公司全面实施品牌营销战略,致力于从产品经营到品牌经营的战略转变。始终坚持学术品牌和社会品牌相互促进,共同提升,通过整合企业科技创新、产品质量、社会责任、企业文化等优势资源,不断把科技优势、产品特色、产品质量、社会责任转化为企业社会品牌。经过多年的发展,公司“科技创新+质量保障+社会责任”的品牌建设成效显著,成为在医药界具有较高知名度的科技创新型企业,络病理论创新及其指导下的科技中药影响广泛,现代高新技术及质量保证体系、高科技学术形象与通心络等品牌产品,使公司成为中医药科技创新产业化的代表性企业。

2023-05-21 17:56
来源:
金融界发布于:北京市
中国品牌价值100强企业——以岭药业,始终坚持市场龙头、科技驱动的创新发展战略,创立“理论-临床-科研-产业-教学”五位一体的独特运营模式,遵循中医药学科规律,建立起以中医络病理论创新为指导的新药研发创新技术体系:中医络病理论学术创新赋予公司科技中药以良好疗效和学术内涵,成为公司差异化竞争的核心要素,河北以岭医院(三级甲等中医院)与公司开展新药临床合作,作为公司的临床基地之一,拥有一百多种院内制剂,形成向新药转化的有力储备品种支撑;河北以岭医药研究院已形成围绕中药新药不同研发阶段的产品集群。公司在新药研发中所体现的优势特色与2021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中提出的“建立中医药理论、人用经验、临床试验‘三结合’的中药注册审评证据体系”完全吻合,成为公司专利产品快速进入市场并取得商业化 突破的不竭动力。
公司核心竞争力体现在以下八个方面:
一、络病理论体系优势
络病理论作为中医药学术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司的专利产品均为络病理论指导下研发的新产品,专利新药因络病理论指导的组方特色、疗效特色而具备确切的临床疗效。
络病理论创新研究是以院士为首席科学家的科研团队,在基于络病防治临床实践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络病理论研究的“三维立体网络系统”,系统构建“络病证治”“脉络学说”“气络学说”理论体系,以脉络学说为指导,干预目前高发的血管病变,阻抑心脑血管发病事件链,在应用通络药物保护血管内皮、抑制动脉硬化、稳定易损斑块、改善冠脉痉挛、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无再流以及整合调节心律失常,标本兼治慢性心衰等方面取得一批研究成果。同时,创新研究对于糖尿病并发微血管病变、脑中风等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开辟了心、脑、肾从微血管病变防治的新领域,进而阻断重大疾病发生发展的有效新途径。在络病理论指导下研发的国家创新药物通心络胶囊、参松养心胶囊、芪苈强心胶囊等均在我国心脑血管病的防治中发挥着重大作用,显示出了创新络病理论的巨大临床价值。以气络学说为指导,围绕流感、感冒、急性气管-支气管炎、2型糖尿病、肿瘤、前列腺增生、失眠、抑郁症,先后 研发了连花清瘟胶囊/颗粒、连花清咳片、津力达颗粒、养正消积胶囊、夏荔芪胶囊、益肾养心安神片、解郁除烦胶囊。新药上市后与国内相关领域专家合作开展系列基础实验研究和符合国际循证医学标准的 临床循证研究,创立了“理论+临床+新药+实验+循证”一体化的中医学术创新与转化新模式,将中医传统理论创新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产生重大原创成果,为中医药传承与创新发展做出了示范。基于上述科技优势,公司先后主持完成两项国家“973”计划项目,2017 年延续两项“973”项目研究成果,再次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医药现代化研究重点专项,先后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4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1项,“中医络病诊疗方法”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二、产品优势
公司以络病理论创新带动中医药产业化,运用现代高新技术研发科技中药和化药,研发国家专利新药十余个,覆盖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肿瘤、糖尿病、神经系统、泌尿系统疾病等重大疾病领域,产品布局完整,梯队合理,为公司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公司主导产品均为独家产品,组方独特,在心脑血管口服中成药领域占有独特的学术地位和市场地位。公司六大专利产品通心络胶囊、参松养心胶囊、芪苈强心胶囊、连花清瘟胶囊、津力达颗粒和养正消积胶囊均进行了随机、双盲、多中心大样本的循证研究,部分研究结果发表在国外权威杂志,在国内外医学界产生重大影响。截至目前,公司共有 13个专利中药品种,其中 10个列入国家医保目录,5个列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为公司在未来继续保持持续快速增长打下了良好基础,提供了强大动力。
公司专利产品以其卓越的临床疗效陆续进入多个临床专家共识或诊疗方案,为产品学术推广创造了有利条件。公司专利产品通心络胶囊、参松养心胶囊、芪苈强心胶囊、津力达颗粒等产品多次被临床指南、专家共识收录并推荐,为公司产品更好的服务于临床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学术营销优势
目前已形成四级络病理论研究体系,从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络病专业委员会,到每年一届的国际络病学大会、再到省级络病学会、地级络病分会,完善的四级络病理论研究体系,为络病理论学 术推广搭建了良好的平台,有力推动了相关疾病领域中西医结合。近年来,络病理论研究成为热潮,络病学会组织蓬勃发展,吸纳了一大批认可通络药物的医师群体,一年一度的国际络病学大会吸引了众多 国内知名院士专家和学者的参与,充分彰显了公司的络病理论学术影响力,而且通过权威专家的学术交流,进一步推动了络病学科向现代化和国际化迈进。
针对公司已上市产品,相关研究机构开展了多项临床研究,提供了丰富临床推广证据。循证医学研究是建立在客观、科学研究结果基础上,获取高质量证据来支持临床决策。随机对照试验作为近年来兴起的高级别临床证据研究方法,能够反映出药物的客观疗效,筛选出让医生和患者信赖的临床药物。公司通心络、参松养心、芪苈强心、连花清瘟、津力达、养正消积等已经完成多项上市后的临床研究,为产品的临床推广奠定了坚实的证据基础。目前还有多项针对已上市品种的循证医学研究正在进行中。
完善的销售渠道和终端网络。公司建立了覆盖全国的销售渠道和终端网络,成为保证公司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保障。公司通过经营理念的引导、企业文化的熏陶、营销模式的完善、专业培训的开展 等,不断巩固和强化学术营销团队的专业性、稳定性、提高学术营销业务水平,打造卓越、专业、敬业的学术销售团队。产品在全国 10万余家医疗终端,30万余家药店终端形成了规模销售。
四、产品和技术研发优势
公司坚持以科技创新促进企业快速发展,建立了以中医络病理论创新为指导的新药研发技术体系,具备复方中药、组分中药、单体中药各类中药新药研发能力,技术成果在国内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公司始终致力于技术创新提升中药高科技内涵,通过承担和实施国家重大技术创新项目,建立了中药超微粉碎(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超临界萃取及超声逆流提取(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大孔树脂纯化、薄膜蒸发、带式真空干燥/冷冻干燥、固体分散等中药粉碎、提取、除杂、浓缩、干燥和制剂技术,建立了多成分快速定量检测、快速定量指纹图谱、超高速液相-液质联用、薄层色谱快速成像等技术体系,形成了中药研发关键技术、中药质量控制及标准制作技术、药理及安全性评价三个技术平台,实现了新药从药材资源到制剂的全面质量控制及数字化在线监测,构建了具有系统性、成熟性、先进性的企业药物集成创新技术体系,为创新药物的研发和产业化奠定了基础。
公司设立医药研究院作为研发主体专职从事新药研发和创新研究,设有中药分院、化药分院、健康分院、新药评价中心、新药临床中心、国内注册中心、国际注册中心等职能部门,通过短期、中期及 长期的研发规划和投入,布局公司未来研发创新驱动力。
公司积极建设各类创新平台,报告期内拥有的平台主要包括:国家企业技术中心、络病理论创新转化全国重点实验室、通络药物研制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国家科技部中医药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国家高新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成果产业化示范基地以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络病重点研究室、河北省络病重点实验室等。
五、公司产品知识产权优势
鉴于国家针对创新药物的保护方式多样化和管理部门的不同,为切实加强公司知识产权保护,公司组建了专业的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制定了有关知识产权、公司科技秘密的管理制度及维权应对方案。随着对公司产品的研究深入,公司针对研究内容从产品处方、制备工艺、质量控制、新用途等方面申请了多项发明专利,分处初审、实质审查、授权等不同阶段。每一项申请都是对研究成果的体现,也是对产品保护的加强。截止2022年底,公司有效专利810 项,《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第 42条规定,发明专利权的期限为自申请日起 20年,因此获授权的专利会对公司产品的生命周期给予延长。
随着公司对已上市专利品种进行持续不断地深入研究,还会有新的研究结果产生新的发明专利,从而不断延长公司专利产品的生命周期。此外,按照国家药监局发布的《中药注册分类及申报资料要求》 的通告(2020 年第 68 号)中对于“同名同方药”的资料要求,申请人应提供同名同方的已上市中药的相关信息(如上市许可持有人、药品批准文号、执行标准等)以及选择依据,简述与同名同方的已上市中药在处方、工艺以及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对比情况,并说明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则无法做到所要求的安全性、有效性、质量与原研的一致性。公司独家专利中药所用药材的基原、炮制方法,具体的生产工 艺参数、如提取温度、时间、出膏率等信息均属于企业技术秘密。
六、资源整合优势
公司立足于专利中药的研发、生产与销售的基础之上,将公司的业务板块向化生药和健康产业延伸,建立起线上与线下销售相结合、国内与国际市场相结合、药品销售与健康产业相补充的业务发展模 式,形成了优势资源整合的核心竞争力。
七、人才优势
公司建立了高素质的科研和管理团队,构成了以院士为学术带头人、以归国专家、外籍专家、博士、硕士等高层次人才为骨干的研发队伍,知识结构合理、年龄梯队科学,多学科优势组合,列入河北省首批“巨人计划”团队,获得“高层次创新团队”的荣誉称号,具备充足的开展创新药物研发的实力。
八、品牌优势
公司全面实施品牌营销战略,致力于从产品经营到品牌经营的战略转变。始终坚持学术品牌和社会品牌相互促进,共同提升,通过整合企业科技创新、产品质量、社会责任、企业文化等优势资源,不断把科技优势、产品特色、产品质量、社会责任转化为企业社会品牌。经过多年的发展,公司“科技创新+质量保障+社会责任”的品牌建设成效显著,成为在医药界具有较高知名度的科技创新型企业,络病理论创新及其指导下的科技中药影响广泛,现代高新技术及质量保证体系、高科技学术形象与通心络等品牌产品,使公司成为中医药科技创新产业化的代表性企业。
来源:证券之星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以岭药业未来成为世界级企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