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腺法新针是增强免疫功能的吗是可以选择的提高免疫力的方法吗?

  2020年,注定难以忘怀。突如其来的黑天鹅,开启了全球至暗时刻。面对COVID-19,中国给世界交出了一份有份量的答卷,特别是以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带领下的专家们,以最精湛的技术和最无私的奉献精神,以实际行动向全世界展现了白衣天使的风范、职责和担当,获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尊重和支持!由于没有特效药,新冠患者免疫功能以及免疫调节治疗受到了专家最多的普遍关注,钟南山院士团队在新英格兰杂志发表 COVID-19 临床特征的研究成果显示,淋巴细胞计数减少是 COVID-19 突出的临床特征,为免疫调节治疗提供了理论基础。免疫调节治疗也被明确纳入了国家卫健委的新冠救治方案中。但是,新冠病毒导致机体免疫损害的特点和机制是什么?炎症因子风暴和免疫功能低下在救治中如何兼顾?选择免疫调节治疗应该基于哪些原则?等一系列问题还需要进一步证据和讨论。  随着一线抗疫医生对COVID-19的认识不断深入,在缺乏有效抗病毒药物的情况下,基于之前在脓毒症和重症肝炎等疾病领域的医学证据和临床经验,专家们开始尝试使用免疫调节药物。胸腺法新(胸腺肽α1)在COVID-19防治中得到了广泛使用,其也被纳入了国家卫健委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型、危重型病例诊疗方案(第二版)等十三个共识与方案当中。胸腺法新(胸腺肽α1)为什么能够用于COVID-19的防治?其是否会引起炎症因子风暴?时机与疗程如何?这些问题同样需要总结、讨论和探索。  近期,多篇有关胸腺法新(胸腺肽α1)治疗COVID-19的高质量文章陆续发表,《医师报》携手赛生医药公司组织了线上与线下的多场以“COVID-19的免疫机制与免疫调节治疗”为主题的研讨会,引起了与会专家的广泛讨论,并达成了多项共识,对COVID-19、脓毒症的救治提供了宝贵建议并明确了后续探索的方向。本文就最近发表的文献和感染、呼吸、重症等领域专家对免疫调节治疗的意见和观点做一个综述。  胸腺法新(胸腺肽α1)助力新冠救治-  从基础到临床  近期发表的研究,无论基础还是临床研究都证实了胸腺法新(胸腺肽α1)在COVID-19的防治作用。  第一篇发表在Cell Research上发表的一篇文献(IF=20):为我们提供了适应性免疫损害与重症COVID-19患者相关性的证据:T效应细胞在总淋巴细胞中的比例在重症COVID-19出现显著下降,而B效应细胞在重症患者外周血总淋巴细胞中的比例则出现了一过性的升高;早期干预适应性免疫反应,保护机体的适应性免疫功能,对预防COVID-19患者进展为重症可能是至关重要的。研究发现胸腺法新(胸腺肽α1)能够减少T细胞的过度激活并保护T效应细胞,早期监控新冠患者的T效应细胞变化,对发生了淋巴细胞下降的患者进行胸腺法新(胸腺肽α1)治疗,将可能保护T细胞免疫反应,阻止重症的发生。  第二篇发表在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 (IF: 8.313)的研究发现胸腺肽α1通过恢复淋巴细胞减少和逆转衰竭T细胞而降低重症COVID-19的死亡率。该研究纳入2019年12月至2020年3月武汉市两家医院收治的76例重症和危重症COVID-19患者,其中36例使用胸腺肽α1治疗(皮下注射1.6mg/d,至少连续7天,建议继续使用直到研究结束)。研究结果显示:胸腺肽α1可以显著降低重症COVID-19患者的死亡率;显著改善和恢复COVID-19患者T细胞计数;胸腺肽α1通过促进COVID-19感染期间的胸腺输出来促进免疫重建,同时下调CD8+T细胞PD-1和Tim-3表达缓解T细胞衰竭。  第三篇有关胸腺肽α1的一项多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近期刚刚公布,该研究纳入了武汉、深圳、广州共8家定点医院334例重症或危重症COVID-19患者,其中102例使用了胸腺肽α1(治疗组)(1.6 mg,qd或 q12 h),主要终点为28天和60天死亡率;次要终点是住院天数和总病程天数。该研究发现:胸腺肽α1能显著降低危重症患者28天死亡率(P=0.03),显著改善危重症患者的氧合指数(PaO2/FiO2)(P = 0.036),减轻急性肺损伤。  总之,适应性免疫反应严重失调会导致重症COVID-19,机理和临床研究均表明:胸腺肽α1能够提高淋巴细胞计数,预防COVID-19患者病情进展为重症,显著降低重症COVID-19患者的死亡率、减轻急性肺损伤。  同心合力,共谋良策:  COVID-19免疫调节治疗的专家观点与共识  基于以上文章和证据,近期《医师报》举办、赛生公司协办组织了重症、呼吸以及感染领域专家进行了线上与线下多场针对“COVID-19免疫机制以及免疫调节治疗”为主题的多学科研讨会,深入探讨有关胸腺法新(胸腺肽α1)在机制、时机、剂量及疗程方面的观点,为临床提供借鉴和参考。专家就以下观点达成了初步共识:  1、COVID-19患者高炎症状态与免疫抑制状态共存,适应性免疫损伤是核心和主要矛盾:  COVID-19是一个致病机理复杂的疾病,免疫损伤是其共同特点。具体表现为:脾脏和淋巴结病理解剖显示淋巴器官萎缩大片坏死,淋巴细胞计数下降普遍存在;炎症细胞因子水平升高,但升高的幅度不大,和脓毒症感染引起的炎症细胞因子水平大幅升高有显著差异。高炎症状态与免疫抑制状态共存,适应性免疫损伤是核心和主要矛盾,炎症因子风暴可能不是主要原因而是结果。  2、免疫调节的治疗原则:  专家认为免疫调节治疗应该兼顾以下两个原则:抗炎的同时,要保护患者的免疫功能;增强免疫功能,不要激发炎症因子风暴。对于激素的使用,大部分专家都认为在COVID-19患者中使用激素应十分谨慎,要严格注意其使用时机、剂量和疗程。而托珠单抗在各位专家的实际临床使用中效果并不是很突出,其III期临床试验也以失败告终,不推荐使用。胸腺法新(胸腺肽α1)在COVID-19治疗中能增强免疫功能,同时具备免疫调节作用,未发现其导致炎症因子风暴发生,是一种理想的免疫调节剂。  3、胸腺法新的时机、剂量与疗程:  目前胸腺法新在COVID-19领域已经积累了一些临床证据,并且在国家以及各地区的COVID-19诊疗方案中都明确了胸腺法新(胸腺肽α1)作为免疫调节治疗的应用,各位专家在实际临床使用中也有临床经验和感受。会议就胸腺法新(胸腺肽α1)的使用时机、用法用量、疗程等进行了充分讨论,达成一致的共识为:对于轻型、普通型患者,基于上海经验,建议一周2-3次,每次1.6mg,可以提高患者免疫功能,阻止病情重症化,缩短排毒时间有一定效果;对重型、危重型患者,基于若干已发表研究的用法,建议一天1-2次,每次1.6mg,至少连用7天。  4、进一步探索:  虽然胸腺法新(胸腺肽α1)在COVID-19领域已经积累了一些临床证据,但多位专家均表示COVID-19是多器官受累的复杂的综合性疾病,其治疗也是一个系统化的治疗,很多方面还有待探索。为此还需要再次召开专家咨询甚至组织临床或基础研究,逐步形成共识。鉴于中国现在的情况已无法组织关于COVID-19的RCT研究,我们非常期待在美国正在进行的胸腺法新在COVID-19防治的RCT的结果。  专家精彩观点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同济医院陈孝平院士:在没有特效治疗药物的情况下,对于重症COVID-19病人的救治,我提出了“四个平衡”和“四个重要器官功能维护及支持”治疗原则。四个平衡:即免疫平衡,营养平衡,内分泌平衡和水电解质平衡;四个重要器官功能维护及支持:指肺、心、肝、肾功能维护和支持。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管向东教授:这次抗疫给重症专家留下深刻印象之一的就是,较多重症 COVID-19 患者的淋巴细胞持续性下降,而且往往是淋巴细胞下降的程度越重,其疾病程度也越重。以往的研究表明,胸腺法新在细胞免疫功能的调整治疗方面可能发挥一定的作用,但在 COVID-19 的应用,研究数据还不多,值得探索。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王贵强教授:在抗病毒药物疗效不明显或不满意的情况下,应该重视 COVID-19 的免疫功能调节治疗。新冠病毒感染后淋巴细胞下降是预测病情加重和不良预后的明确指标,提升淋巴细胞数量和功能可望改善预后。新疆的抗疫中,应用胸腺法新可提高淋巴细胞数量,其作用值得进一步总结。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协和医院姚尚龙教授:我既是一个麻醉与重症医学的医生,也是COVID-19的患者。在与其斗争的过程中,深刻体会到了胸腺法新作为免疫调节治疗发挥的重要作用。应该重视轻型和普通型COVID-19的免疫调节治疗,阻止其发展为重症COVID-19.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吴健锋教授:COVID-19与其他病毒性肺炎的致病机理既有相同又有其特点。免疫治疗应该遵循两个原则:抑制过度的炎症反应,同时不要损害免疫功能;提升机体免疫力,但同时不要触发炎症因子风暴。胸腺法新既有免疫增强作用(提升淋巴细胞),也有抗炎作用(抑制TNF-α,促进IL-10),是比较理想的免疫调节剂。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周鹏辉教授:早期对适应性免疫反应进行调整和干预,是预防重症的重要手段。由于胸腺肽α1能够减少T细胞的过度激活并保护T效应细胞,早期监控新冠患者的T效应细胞变化,对发生了淋巴细胞下降的患者进行胸腺肽α1治疗,将可能保护T细胞免疫反应,阻止重症的发生。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尚游教授:在对重症患者的治疗上,因为患者免疫力低下和炎症因子过度表达同时存在,免疫调节治疗很重要。恢复期血浆主要是有中和抗体,能够使新冠病毒滴度下降,这已经被多项临床研究证实。但是,恢复期血浆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没有明确的说法。所以,使用胸腺法新(胸腺肽α1)应该有一定的价值。  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林洪远教授:COVID-19是一种系统性疾病,需要包括免疫调节治疗在内的多种综合治疗手段,胸腺法新是理想的免疫调节治疗选择。  北京协和医院隆云教授:COVID-19的病理生理过程比较复杂,既有免疫功能低下也有高炎症状态。免疫调节治疗是一个值得探索的有临床意义的课题,目前已发表的胸腺法新的文章虽然还有一定的局限,但已属不易,能够给临床医生提供很好的参考,具有临床借鉴价值。  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姚咏明教授:部分重症 COVID-19患者就是脓毒症,细菌性脓毒症病死率可能与COVID-19不同。胸腺法新有助于降低死亡率,但使用时机、剂量、人群等问题不统一,需要进一步规范。  首都医科大学北京朝阳医院李文雄教授:对于本身免疫状态抑制的人群,轻型就要开始用胸腺法新。监测到免疫抑制状态的时候,可以使用胸腺法新或其他的免疫增强剂。  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卢洪洲教授:基于上海市COVID-19救治经验,疾病早期CD4+T细胞计数越低,清除病毒的时间越长,因此及时提升CD4+T细胞水平有助于尽快清除病毒。胸腺法新在提升淋巴细胞计数、加快排毒、防止病情重症化等方面具有作用。通过病原学和宿主免疫学双重角度分析了新冠病毒感染后的结局,为疾病的治疗和下一步的防控策略提供了科学依据。从新冠感染后宿主的免疫学应答出发,重症患者CD4+ 和CD8+ T细胞呈显著进行性下降趋势,而炎性细胞因子IL-6和IL-8明显增高;并通过康复者长期的随访研究,发现感染了6-7个月后康复者血液中持续存在针对新冠病毒的记忆性T细胞和中和抗体,缓解了人们对感染后免疫力及疫苗预防新冠病毒感染时效的疑虑,增强了完全战胜新冠疫情的信心。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钟鸣教授:COVID-19患者的炎症因子风暴与其他疾病有所不同,其炎症因子水平的升高幅度往往不明显,但病情往往已经很重。粒细胞/淋巴细胞比例对于患者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比值升高意味着预后不佳。此外,COVID-19患者病理解剖显示其免疫器官受损严重,提示免疫调节治疗可起到积极作用。  浙江医院严静教授:从临床应用的角度,哪些患者人群需要免疫调节治疗,最终能获益的,需要考虑临床指标,治疗时机等问题。不管是用评分的方法,还是淋巴细胞计数等简单的指标都需要对人群的选择进行研究。很遗憾目前在中国没有RCT的机会,我们期待赛生公司组织的胸腺法新在美国的RCT临床研究的结果。  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裘云庆教授:本次COVID-19防控是最成功的,抗病毒药物的治疗方面,临床研究基本是失败的。这次COVID-19疫情能够感染科、呼吸科和ICU各司其职,多学科共同合作使新冠患者得到有效救治。现有的临床研究结果已经提示胸腺法新在新冠中的治疗作用,胸腺法新的机制需要进一步研究,并提出免疫纠正剂的概念。找到有效的抗病毒药,以及免疫调节,是新冠治疗的两条腿,希望能在基础和临床上进一步探索。  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宋立强教授:在重症COVID-19 患者常能观察到淋巴细胞计数降低,病毒对免疫系统的直接攻击是重要机制之一,且淋巴细胞计数的恢复预示着良好预后。基于此,在缺乏抗病毒特效药物的当前,理论上对重症患者早期应用胸腺法新是可行的,事实上临床也是这样做的。  6月20日,COVID-19免疫调节治疗高峰论坛  4月5日,COVID-19免疫调节治疗专家研讨会  8月20日:COVID-19免疫调节治疗上海专家研讨会  7月24日:COVID-19免疫调节治疗北京专家研讨会  编辑:李慧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胸腺法新针是增强免疫功能的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