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四环医药怎么了的马l来l酸l桂l哌l齐l特有啥好?

烟酰胺,熊果苷,甘草次酸,光甘草定,传明酸,曲酸及其衍生物,氢醌,间苯二酚系列,生物酸,α羟基酸,白藜芦醇、阿魏酸、维生素E等等等等,昨天刚刚发了一篇关于美白成分的综述。可以关注专栏:皮肤科学&护肤品。据统计,全球大约有15%的人会购买美白产品,其中亚洲占主导地位。全球行业分析师预测,受亚洲地区特别是印度、日本和中国新市场的推动,到2020年,美白产品的全球市场预计将达到230亿美元。根据siona biochem的报告,2010年以来,亚太地区的人们在护肤品和彩妆品上的花费约为130亿美元。仅在印度就有4.32亿美元花费在美白产品和其他护肤品上。而最近的一项调查也显示,约有80%的印度男性有使用美白膏的习惯,且印度每年使用美白膏的消费者的数量增长了18%。这些皮肤美白产品的作用机制主要是减少黑色素,而黑色素是决定皮肤颜色的主要来源。黑色素是导致人类皮肤、眼睛和头发的色素沉着的主要因素,由表皮黑素细胞与基底角化细胞以1:36的比例产生。在紫外线照射下,黑素细胞通过黑色素生成的过程合成黑色素。黑素体中合成的黑色素被运输到表皮附近的角质形成细胞。在正常生理情况下,色素沉着对人体皮肤的光保护具有有益的作用,可抵御有害的紫外线伤害,在伪装和动物模拟方面也具有重要的进化作用。然而,黑色素的过度分泌会导致皮肤疾病的出现,如雀斑、太阳黑斑(老年斑)和黑斑(6-9岁)以及炎症后黑皮病。此外,持续的紫外线照射会导致DNA损伤、基因突变、癌症、免疫系统受损和光老化。黑色素形成调控机制:黑色素生成是一个复杂的途径,涉及酶和化学催化反应之间的组合。黑素细胞产生两种类型的黑色素:真黑素(棕黑)和褐黑素(红黄),由半胱氨酸或谷胱甘肽结合形成。图1 黑色素生成途径(点击看大图)(本片文章图片需要加水印)黑色素生成过程是由L-酪氨酸通过关键酶-酪氨酸酶(TYR)氧化成多巴醌(DQ)开始的。DQ的形成是黑色素合成中的一个限速步骤,因为反应其他步骤可以在生理pH值下自发进行。DQ形成后,经过分子内环化,产生吲哚、白色多巴产物(环多巴)。环多巴和DQ之间的氧化还原产生多巴色素和L-3,4-二羟苯丙氨酸(L-DOPA),也是TYR的底物,再被酶氧化成DQ。多巴色素逐渐分解为二羟吲哚(DHI)和二羟吲哚-2-羧酸(DHICA)。后一个过程由TRP-2催化,也称为多巴色素异构酶(DCT)。最终,这些二羟基吲哚(DHI和DHICA)被氧化成真黑色素。TRP-1被认为可以催化DHICA氧化生成真黑色素。同时,DQ在半胱氨酸或谷胱甘肽存在下被转化为5-s-半胱氨酸多巴或谷胱甘肽多巴。随后的氧化产生了苯并噻嗪中间体,最后产生了褐黑素。尽管TYR,TRP-1和TRP-2这三种酶都参与黑素生成途径,但TYR才是黑素生成的唯一必需酶。酪氨酸酶及其在黑色素合成中的关键作用:酪氨酸酶(单酚或二酚,氧化还原酶,EC1.14.18.1,syn.polyphenol氧化酶)是一种位于黑素体的膜内,结合的3型多功能含铜糖蛋白。酪氨酸酶仅由黑素细胞产生。它在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内产生并加工后,转运到黑素小体,在黑小素体中合成为黑色素。从结构上看,两个铜离子被三个负责酪氨酸酶催化活性的组氨酸残基包围(图2)。活性部位有三种状态:氧化、氨基化和脱氧形成色素沉着。更具体地说,在活性位点,两个铜离子与分子氧发生相互作用,形成一种高反应性的化学中间体,直接参与单酚对二酚的羟基化(单酚酶活性)和ο-二酚对邻苯醌的氧化(二酚酶活性)。酪氨酸酶还参与催化神经黑素的产生过程中,将多巴胺的氧化产生多巴醌。然而,多巴醌的过量产生会导致神经元损伤和细胞死亡。这表明酪氨酸酶可能在人类大脑神经黑色素的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并与帕金森病和亨廷顿病相关的神经退行性变有关。酪氨酸酶还与果蔬采后和处理过程中的褐变有关。酪氨酸酶在昆虫蜕皮过程中也有进一步的作用。因此,通过抑制酪氨酸酶来调节黑色素合成是防止色素沉着的主要方式。图2 酪氨酸酶高分辨晶体结构酪氨酸酶抑制剂:因为酪氨酸酶是通过黑素细胞生成黑色素的关键酶,因此直接抑制酪氨酸酶催化活性是最突出、最有效的靶点。市面上大多数化妆品或美白剂都是采用酪氨酸酶抑制剂。由于酪氨酸酶仅由黑素细胞产生,所以靶向酪氨酸酶的抑制剂可以特异性抑制细胞内的黑素生成而无副作用。许多酪氨酸酶抑制剂如对苯二酚(HQ)、熊果苷、曲酸、壬二酸、L-抗坏血酸、鞣花酸、氨甲环酸等已被用作美白剂,但也存在一定的缺点(图3)。图3 各种抑制酪氨酸酶活性美白剂的化学结构对苯二酚(HQ)除了可以诱变哺乳动物细胞,还有一些不良反应包括接触性皮炎、过敏、暂时性红斑,灼烧,刺痛感,白斑病,栗点指甲,色素不足和褐黄病。熊果苷,一种对苯二酚的前体药物,是一种天然成分,减少或抑制酪氨酸酶活性从而抑制合成黑色素。然而,熊果苷的天然形态在化学上是不稳定的,可释放对苯二酚,分解为含苯代谢物,对骨髓具有潜在的毒性。由于曲酸的致癌性和贮存过程中的不稳定性,其在化妆品中的应用受到限制。L-抗坏血酸对热敏感,易变质。鞣花酸不溶于水,因此生物可利用性差,而对氨甲环酸而言,其抑制黑素生成途径仍未确定。因此,迫切需要开发具有药物性质的新型酪氨酸酶抑制剂。本综述整理了近年来直接参与酪氨酸酶催化活性和功能抑制的酪氨酸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包括实验室合成方法、天然来源、虚拟筛选和基于结构的分子对接研究。在本综述中,抑制剂评价主要分为蘑菇酪氨酸酶类和人酪氨酸酶类两大类,并根据其化学功能进一步分类(图4),我们认为这一观点将为研究者提供黑色素生成抑制剂的累积证据,并进一步了解抗黑色素生成化学方法。图4 酪氨酸酶抑制剂的分类蘑菇酪氨酸酶抑制剂:蘑菇双孢菇酪氨酸酶是一种以酪氨酸酶为靶点的皮肤美白物质,常被用作体外酶学模型。由于蘑菇酪氨酸酶(mTAR)的商业可利用性,大多数研究都是用这种酶来操作的。在化合物的筛选中,常用的美白剂如曲酸、熊果苷、对苯二酚等会被作为阳性对照。因此,近年来,从天然和合成来源中发现了许多蘑菇酪氨酸酶抑制剂。抑制强度用IC50值表示,IC50值是在试验条件下抑制一半酶活性所需的抑制剂浓度。Ki值反映了配体与酶的结合亲和力。Ki值越低表示结合亲和力越高,而Ki值越高表示结合亲和力越低。非竞争性抑制剂的Ki值基本上与抑制剂的IC50相同,而竞争性抑制剂的Ki值大约是IC50数值的一半。在体外分析中,通常使用B16细胞,因为B16细胞比较容易在体外培养,并且与正常人类黑素细胞的黑素形成机制相同。查尔酮和黄酮类酪氨酸酶抑制剂:查尔酮是一类广泛分布于水果、蔬菜、香料、茶叶、大豆等食品中的天然成分,对具有不同生物活性的酪氨酸酶有抑制作用。研究者合成了一系列新的4-(苯基脲基)查尔酮(1)衍生物,并且评估了它们对香蕉酪氨酸酶二苯酚酶活性的抑制作用(图5(a),1a-1j)。图五 (a)查尔酮抑制剂的化学结构,1a-1j,2a-2d,3a-3b,4a-4b,5a-5b和6a-6c结果表明,化合物1a-1j对酪氨酸酶有抑制作用,尤其化合物1e和化合物1i能够有效抑制酪氨酸酶活性,其IC50值分别为0.133μM和0.134μM。此外,查尔酮这类成分的机理是竞争性抑制。在另一项研究中,以L-酪氨酸为底物,评价从南方桑属中分离的查尔酮2a-2d对蘑菇酪氨酸酶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与标准化合物熊果苷相比,这四种查尔酮衍生物都是非常有效的的酪氨酸酶抑制剂(图5(a),2a-2d)。特别的是,与熊果苷相比,化合物2a具有700倍的有效抑制作用。构效关系(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简称SAR)分析表明,环A和环B的间苯二酚构建可能是强烈抑制酪氨酸酶的原因。此外,环A的3'号位的取代在增强抑制效力中也起着重要作用。例如,与未取代基的化合物2a相比,化合物2c上环A的空间尺寸比较大的取代基降低了抑制效力,这是由于该结构有利于对铜离子的螯合。有趣的是,化合物2d表现出比化合物2a和化合物2c更强的抑制活性,表明在化合物2d的3’号位上的4-羟基-1-戊烯基团是增强其抑制作用的原因。此外,在产生黑色素的B16鼠黑素瘤细胞中测试了查尔酮对黑色素合成的影响,化合物2a、2b和2d有强烈的抑制效果,并且几乎没有细胞毒性。最近,Radhakrishnan等人研究了以L-DOPA作为底物,氮杂查尔酮系列物对蘑菇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在该研究中研究的化合物,发现两种化合物3a和化合物3b,即吡啶基氮吖嗪的同源物(羰基还原),是比曲酸更强的酪氨酸酶抑制剂(IC50=27.30μM)(图5(a),3a-3b)。此外,动力学分析发现化合物3a和化合物3b都是竞争性抑制剂,Ki值分别为2.62μM和8.10μM。结构功能分析表明,酪氨酸酶抑制剂吡啶骨架中的氮原子可与酪氨酸酶活性位点中存在的铜离子络合。同一研究小组研究了另一种具有肟功能的查尔酮系列,作为黑色素瘤B16细胞中酪氨酸酶和黑色素形成的抑制剂。两种化合物(4a:IC50=4.77μM和4b:IC50=7.89μM)显示出比曲酸(IC50=22.25μM)更强的酪氨酸酶抑制活性(图5(a),4a-4b)。据动力学研究显示,这两种竞争性抑制剂的Ki值分别为5.25μM和8.33μM。在促黑素细胞刺激激素(α-Melanocyte-Stimulating Hormone,简称α-MSH)诱导的B16黑素瘤细胞中,这两种化合物4a和4b抑制黑色素形成和酪氨酸酶的活性,且没有细胞毒性。在SAR分析方面,发现邻甲氧基与对硝基取代基(环B)的存在是有效的酪氨酸酶抑制的原因(4a)。此外,给电子对二甲基氨基环(环B)表现出第二最有效的抑制作用(4b)。在另一项研究中,报告了一系列新的2,3-二氢-1H-茚-1-酮查尔酮样衍生物。其中两个,化合物5a和化合物5b,被鉴定为酪氨酸酶的二酚酶活性的有效抑制剂,IC50值为12.3μM和8.2μM(图5(a))。进一步探索该机制,发现抑制剂5a和5b都是可逆性竞争抑制。Wang等从菲律宾蔓性千斤拨中分离出二氢查尔酮(图5(a),6a-6c)和黄烷酮(图5(b),7a-7c),并研究了它们对酪氨酸酶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它们具有抑制酪氨酸酶的单酚酶(IC50=1.01μM~18.4μM)和二酚酶(IC50=5.22μM~84.1μM)的作用。特别是二氢查耳酮(6c),能有效地抑制酪氨酸酶的单酚酶和二酚酶的活性,IC50值分别为1.28μM和5.22μM。SAR分析非常有趣,因为药效基团与酪氨酸酶抑制无关,并且缺乏大多数抑制剂中存在的α,β-不饱和酮基序。以黄烷酮为例,表明含有间苯二酚基团(7a)的化合物具有竞争性并显著抑制酪氨酸酶的单酚酶(IC50=1.79μM)和二酚酶(IC50=7.48μM)。在寻找新的酪氨酸酶抑制剂的过程中,发现毛杭子梢提取物显示出对酪氨酸酶有抑制的作用。在成功分离和纯化14种化合物后,四种化合物(图5(b),8a-8d)显示出对酪氨酸酶有强效抑制活性。结果表明,大叶千斤拨(即化合物8c)对酪氨酸酶的单酚酶和二酚酶活性的抑制作用最大,其IC50值分别为30nM和500nM。此外,与曲酸(13.2μM)相比,化合物8c对酪氨酸酶的单酚酶活性的抑制效果高400倍。第二种最有效的化合物是香叶素化的异黄烷酮(即化合物8a)能抑制单酚酶和二酚酶的活性,其IC50值分别为2.9μM和128.2μM,并被鉴定为竞争性和可逆的抑制剂。此外,化合物8a和8c能有效降低α-MHS诱导的B16黑素瘤细胞中的黑色素含量,而不影响细胞活力。从结构上来看,香叶基侧链上取代基的减少提高了酪氨酸酶的抑制活性。图5(b) 黄烷酮抑制剂的化学结构:7a-7c和8a-8d白藜芦醇衍生物:白藜芦醇(3,5,4-三羟基-反式-二苯乙烯,即化合物9),是一种广泛分布的天然甾体,例如存在于葡萄中,通过Kcat(自杀基质)类型抑制的机制,它表现出对蘑菇酪氨酸酶的抑制活性。在α-MSH刺激的B16小鼠黑色素瘤细胞中进行体外分析中,白藜芦醇通过抑制黑素生成相关蛋白如酪氨酸酶,TRP-1,TRP-2和小叶丘脑相关转录因子(Microphthalmia-associated Transcription Facto,简称MITF)的表达来抑制细胞黑色素生成。细胞毒性可达200μM。白藜芦醇的抑制作用已在使用UVB照射的褐色豚鼠的体内模型中得到了证实。在这项研究中,用白藜芦醇治疗被UVB照射过的豚鼠背部皮肤,在视觉上是能减少了色素过度沉着的。图6 白藜芦醇及其衍生物:10a-10f,11a-11e,12a-12d和13a-13g*根据参考文献,白藜芦醇的IC50值为26.63±0.55μM和57.05μg/mL为了提高白藜芦醇的活性,Fenco等人用一系列白藜芦醇类似物进行了研究(图6,10a-10f),其中一个-CH基团被氮原子取代了。在测试的类似物中,4-甲氧基(10a)、4-羟基(10d)或2-羟基(10e)取代的化合物显示出更高的有效抑制作用,表明氮原子对碱性白藜芦醇结构的改变能导致酪氨酸酶抑制作用的增强。此外,还发现对位(10d)的羟基对其抑制效力也很重要。在另一项研究中,Bae等人设计、合成并评价了一系列(E)-N-取代的亚苄基-羟基或甲氧基-苯胺衍生物(氮杂-白藜芦醇型)对酪氨酸酶活性的抑制作用(图6,11a-11e)。具有4-甲氧基-或4-羟基-苯胺基的衍生物(11a-11d)显示出比2-羟基苯胺基(11e)更强的对蘑菇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E)-4-((4-羟基苯基亚氨基)甲基)苯-1,2-二醇(11c)对蘑菇酪氨酸酶显示出最有效和非竞争性的抑制,显示IC50值为17.22μM,并且比曲酸(51.1μM)有效。化合物11a和11c-11e被鉴定为非竞争性抑制剂,而化合物11b属于竞争性抑制剂。本研究通过合成一系列(E)-2-((取代苯基)二苯乙烯基)苯基-4-甲基苯磺酸盐(12a-b)和(E)-2-((取代苯基)二氮烯基)苯酚衍生物(12c-d)进一步拓展研究(图6),表示大部分化合物对酪氨酸酶具有强烈的剂量依赖性抑制作用。特别地是,新化合物(E)-2-((2,4-二羟基苯基)二氮烯基)苯基-4-甲基苯磺酸盐(12b)显示出最佳抑制结果,IC50值为17.85μM。使用L-酪氨酸作为底物的Lineweaver-Burk双倒数图测定表明化合物12b作为一种竞争性抑制剂。此外,化合物12a-12d还能抑制小鼠B16F10黑素瘤细胞中的酪氨酸酶活性和黑色素合成。最近,报告了一系列偶氮-白藜芦醇(13a-13e和13g)和偶氮-氧化白藜芦醇(13f)(图6)。在这些化合物中,化合物13a和化合物13b浓度在50μM时,对酪氨酸酶抑制活性分别为56.25%和72.75%。结果发现,4-羟基苯基对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较强,3,5-二羟基苯基或3,5-二甲氧基苯基衍生物表现出对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优于2,5-二甲氧基苯基衍生物。特别是在4-羟基苯基中引入羟基或甲氧基后,蘑菇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减弱且明显减弱。在合成的偶氮化合物中,偶氮-白藜芦醇(13b)对蘑菇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是最强的,其IC50值为36.28μM。结果表明,偶氮白藜芦醇具有较高的Log ρ值,用在开发增白剂和药物治疗色素沉着方面应该优于白藜芦醇。香豆素衍生物:香豆素属于苯并吡喃酮化合物的大家族,来源由天然和合成的,具有不同的药理活性。在最近的研究中,很少量的香豆素就被证明可以抑制蘑菇酪氨酸酶,其中还发现七叶皂苷和伞形酮抑制酪氨酸酶活性的能力更强。在经过Matos等人的不断努力中,已经研究了一系列香豆素-雌激素-对照杂化化合物,3-苯基香豆素在支架的不同位置发生羟基或烷氧基和溴取代基(图7)。在该系列中,在3-苯基香豆素结构(即化合物14)中具有溴原子和两个羟基的化合物被鉴定为最佳酪氨酸酶抑制剂,其IC50值为215μM。该化合物是非竞争性酪氨酸酶抑制剂,Ki值为0.189mM。图7 香豆素衍生物的化学结构:14,15a-15b,16a-16d和17a-17d在另一项研究中,研究了一系列伞形酮类似物对蘑菇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具体来说,是具有3,4-二羟基和3,4,5-二羟基苯基支架的化合物15a和15b显示出对蘑菇酪氨酸酶活性更有效的抑制活性(图7)。Asthana等人证明了一系列羟基香豆素(16a-16d)(图7)。SAR研究表明,香豆素上羟基取代基的位置在酶抑制中起作用;具有芳香族羟基化的化合物6-羟基香豆素(16c)和7-羟基香豆素(16d)被发现是酶的底物。特别是,7-羟基香豆素浓度在0.3mM-0.9mM的范围内能强烈抑制多巴色素的活性。在7-羟基香豆素最大浓度下,抑制率可达到88%。作者发现这种现象是由于L-酪氨酸转化的特异性抑制而导致的。另一方面,具有吡喃酮羟基化,3-羟基香豆素(16a)和4-羟基香豆素(16b)的化合物不是酪氨酸酶的底物。发现3-羟基香豆素(16a)抑制酪氨酸酶而不是具有4-羟基香豆素(16b)的化合物,表明吡喃酮环不能被酪氨酸酶羟基化。近年来,筛选了一系列硫代膦酸二酰胺的酪氨酸酶抑制活性。结果表明,C-5连接的取代基和两个立体中心(C-5和磷原子)的立体化学对酪氨酸酶的抑制具有重要作用(化合物17a-17d)。具有未取代的苯基的非对映异构体对酪氨酸酶(17a和17a′)没有显示出任何抑制活性。相反,具有取代苯基的化合物显示出对酪氨酸酶活性的各种影响,例如,化合物17b,对氯苯基化合物,对酪氨酸酶就有中度抑制作用(80.65%酪氨酸酶抑制效果),但对其非对映体17b′作用不明显(16.5%酪氨酸酶抑制效果)。化合物17c(58.54%酪氨酸酶抑制效果)和17c′中含有对甲基苯基(61.80%酪氨酸酶抑制效果)表现出良好的酪氨酸酶抑制作用。发现化合物17d由2-吡啶基(97.40%酪氨酸酶抑制效果)片段组成,该片段是上述研究中最有效的酪氨酸酶抑制剂。具有β-苯基-α,β-不饱和羰基功能的抑制剂:近年来,据研究称,亚苄基乙内酰脲(化合物18a),苄基-去甲吡咯烷二酮(化合物18b)和亚苄基噻唑烷-2,4-二酮(化合物18c)衍生物可作为潜在的酪氨酸酶抑制剂(图8(a))。在体内研究实验中,该类化合物被证明是一类有效的皮肤美白剂,因为它们表现出比曲酸和熊果苷还要强的抑制酪氨酸酶活性的能力。事实上,化合物18a是通过代替酪氨酸酶底物(L-酪氨酸和L-多巴)的化学结构而设计的。SAR研究表明,化合物18a(乙内酰脲)的1号位上的酰胺(-NH)具有与酪氨酸酶活性位点的氨基酸形成氢键的能力。此外,化合物18a的亚氨基基团还可以替代底物的羧酸基团。在此研究背景的基础上,Kim等人,合成并评估了一系列具有β-苯基-α,β-不饱和羰基支架的5-(羟基/烷氧基取代的亚苄基)硫代乙内酰脲衍生物。其中,三种化合物19a-19c表现出比曲酸或白藜芦醇高的抑制活性(图8(a))。特别的是,他们发现2,4-二羟基亚苄基-2-硫代乙内酰脲,即化合物19c(IC 50 = 1.07 μM)是本研究实验中的最佳抑制剂。此外,化合物19c具有抑制B16细胞中的酪氨酸酶的活性,且没有任何显着的细胞毒性。图8 (a).具有β-苯基-α,β-不饱和羰基官能团的抑制剂的化学结构:18a-18c,19a-19c,20a-20c,21a-21b,22a-22c。在继续研究的过程中,他们合成了具有线性β-苯基-α、β-不饱和羰基支架的化合物(E)-2-苯甲酰基-3-(取代苯基)丙烯腈(一种BPA衍生物),并且评价其为潜在的酪氨酸酶抑制剂。其中,发现20a-20c这三种化合物能有效地抑制蘑菇酪氨酸酶的活性(图8(a))。特别是化合物20c能明显抑制黑色素的合成,抑制B16细胞内酪氨酸酶活性而不影响细胞的活力。SAR分析显示,以上所有活性化合物在苯环上具有4-羟基,并且发现在3位或3、5位的Br取代与强效酪氨酸酶抑制活性有关。最近,同一研究小组继续探索3-(取代苯基)丙烯腈的结构-活性关系,发现一系列具有线性β-苯基-α,β-不饱和羰基支架的(E)-2-氰基-3-(取代苯基)丙烯酰胺衍生物显示出对蘑菇酪氨酸酶的抑制活性。在这些化合物中,化合物21a和化合物21b对蘑菇酪氨酸酶具有抑制活性(图8(a))。特别是化合物21a显示出优异的抑制活性。在B16细胞中,化合物21a以剂量依赖性方式显着抑制酪氨酸酶活性,而没有任何细胞毒性作用的影响。从结构的角度来看,“线性”β-苯基-α,β-不饱和羰基支架通过直接抑制酪氨酸酶活性而显示出抗黑素生成的作用,起着重要作用。人们早就知道肉桂醛能够抑制蘑菇酪氨酸酶对L-多巴的氧化。最近,Cui等人研究了一系列肉桂醛衍生物的α-取代衍生物。经SAR研究表明,α-溴肉桂醛(化合物22a),氯苄甲醛(化合物22b)和α-甲基肉桂醛(化合物22c)降低了酪氨酸酶的单酚酶和二酚酶的活性(图8(a))。化合物22a-22c的IC50值在单酚酶上分别为0.075 mM、0.140 mM和0.440 mM,在二苯酚酶上分别为0.049 mM、0.110 mM和0.450 mM。此外,有人提出,与肉桂醛相比,α-取代的肉桂醛衍生物更有效。图8 (b).具有β-苯基-α,β-不饱和羰基官能团的抑制剂的化学结构:23a-23b和23c-23g近年来,硫代/巴比妥酸盐在酪氨酸酶抑制剂领域引起了关注,因为它们具有吸引人的结构单元“β-苯基-α,β-不饱和羰基支架”,其具有抑制酪氨酸酶的功能。在相关文献中表示,少数在苯环的4-位具有羟基取代基的5-亚苄基(硫代)巴比妥酸盐具有优异的抑制活性,例如,化合物23a和化合物23b的抑制浓度IC 50值分别为13.98 μM和14.49 μM(图8(b))。受到这项工作的启发,Chen等人也研究了硫/巴比妥酸盐的构效关系,强调羟取代基的位置和数量对酪氨酸酶抑制活性有影响。于是,他们研究出了一系列羟基/甲氧基取代的5-亚苄基(硫代)巴比妥酸盐对蘑菇酪氨酸酶的二酚酶活性具有明显抑制作用。结果表明,与曲酸相比,化合物(23c-23g)具有有效的酪氨酸酶抑制活性(IC 50 = 18.25 μM)。特别是,具有3,4-二羟基取代基化合物23e被认为是最佳抑制剂,其IC50值为1.52 μM。经SAR研究表明,巴比妥类药物的药效优于硫代巴比妥类药物,苯环上3,4-二羟基使其作用增强。此外,这些抑制剂被发现是可逆的。未完待续...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四环医药怎么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