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费师范生未来前景咋样就业如何?

由于现在就业形势越发严峻,越来越多的考生在填报志愿的时候都会选择师范类的院校和专业。对于有意向报考师范院校及专业的考生来说,弄清楚公费师范生与非公费师范生的区别是非常重要的,这对考生将来的就业有着直接的影响。有的同学想知道公费师范生和普通师范生工作时工资待遇区别大吗?两者免试认定教师资格一样吗?一:公费师范生和普通师范生的主要区别同学们首先要先了解什么是公费师范生,公费师范生指的是报考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之后有条件地接受免费师范教育的学生 。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一共有六所,分别为以下这几所:北京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西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简单来说,公费师范生不仅免学费的、住宿费,而且毕业后会由学校安排就业。但是公费师范生也有相对应的义务需要履行。而普通师范生则与之不同,普通师范生是需要交学费的,而且毕业后学校不分配工作。二:公费师范生和普通师范生工作时工资待遇一样吗?不能一概而论。普通师范生虽然毕业后不包分配,也不能直接入编。但也有很多优势,最明显的地方就是就业这方面。普通师范生就业灵活,而且就业范围也很广,除了当老师,还可以考公务员、考研、私立学校任教或者做讲师等等。公费师范生毕业后会由国家分配工作,一毕业就成为公办教师、拥有事业编制。但是公费师范生毕业后需要回到中小学任教,履约为期6年的任教服务,在这期间需要服从国家的安排,不能做其他的工作,否则需要赔偿违约金。因此,公费师范生在就业方面比较有局限性,需要同学们自己权衡利弊。关于教师的薪资问题,需要考虑的因素有很多。比如地理位置这方面的影响也很大,如果在一线城市的名牌中学任教,那薪资待遇一般都相当不错。如果是在乡镇学校任教,那么工资一般会比较低。此外,教师待遇还和学历、教龄等因素有关,不能一概而论。三:公费师范生和普通师范生免试认定教师资格一样吗?不一样。曾经师范生是不用参加教师资格证考试,就可以直接认定教师资格证的。但是2015年之后,这项政策有了改变,即使是师范专业的学生也需要和其他非师范专业的学生一样,必须通过考试才能得到教师资格证。最近教育方面的改革有了进程,随着国常会的召开,会议决定公费师范生将具备免试认定教师资格的机会。不过对于普通师范生来说,还是得参加教师资格证考试的。这就是公费师范生和普通师范生这两者之间的不同。相信同学们看到这里,对公费师范生和普通师范生的区别有了一定的了解。最后,希望同学们可以根据自身情况来综合考虑哪种比较适合自己。

近日,公费师范生违约的多条新闻,在网上引发热议。
据悉,这些违约的公费师范生,不仅要退还和缴纳10万元以上的费用,违约行为也将被记入人事档案和社会信用体系。广东省还规定,各地在公开招聘教师时,不得违规招录这些违约人员。
近些年,“上学不花钱、录取就有编、毕业就有岗”的公费师范生,广受考生与家长青睐,报考热度逐年升温,分数线碾压一众“985”,直逼清北。
与此同时,公费师范生的违约现象却也逐渐增多。资料显示,截至2021年底,广东某大学公费定向培养教育硕士毕业生120名,违约63名,超过半数。
报考的人挤破头,毕业的人半数却违约——公费师范,好像变成了一座围城。
这些公费师范生最初因何狂热报考?又为何在毕业时,宁愿违约也义无反顾地扔掉“铁饭碗”?
在了解公费师范的一体两面之后,如何能让选择不再盲目、违约不再成为常态,让教师这一职业理想不再虚幻、教师行业良性发展?
2020年,河南考生小言(化名)以文科614分、全省第2635名的成绩,被华中师范大学的历史专业录取为公费师范生。
当时自信的她还不知道,自己这么优异的成绩,在三年以后,竟然远远够不到录取线。
因为2023年,华中师范大学的公费师范生,在河南省文科的最低录取位次,已经跃升至第1861名。
竞争愈发激烈,公费师范究竟为何有这么大吸引力?
NO.1
免学费、有编有岗、免试升硕士:
无法拒绝的吸引力
公费师范生由财政负责在校期间的学费、住宿费,并发放生活补贴。
也就是说,公费师范生几乎不花钱就能上大学。这对于想要当一名老师,并减轻家庭经济负担的小言来说,是再合适不过的选择。
除了费用补助,“确保就业”也是公费师范广受欢迎的重要原因。
在就业形势欠佳、连“985”硕士都担心找不到工作的当下,公费师范却能保证“有编有岗”,给学生的未来许诺了极强的稳定性;“教师+编制”的完美组合,也满足了很多家长对孩子理想的职业期望。
公费师范生工作半年后,经用人单位考核合格,还可以免试申请攻读非全日制教育硕士研究生,具有学历升级的极大便利。
此外,各地对公费师范生还有不同程度的其他政策保障。
比如,福州市就将部属师范大学公费师范生与“双一流”研究生同样在第一批次开放招聘,令其具有先行选择岗位的优势。
丰富强大的吸引力,加上稳定持续的政策撑腰,正在驱使越来越多考生走上这条道路。
从高二起,卢海滢就把考上公费师范院校当作目标。2023年7月8日,卢海滢的第一志愿安阳师范已投档。她在社交平台发了一则消息:18岁,祝贺自己拥有编制。
NO.2
分数线高达670分
报考格外火爆
计划招生名额整体不变,报考的人数越来越多。公费师范这条路愈发拥挤,录取分数线被卷上了天。
在天津,4所招收公费师范生的部属师范院校,今年的分数线普遍在650分以上。华中师范大学的心理学专业最低分更是高达670分,超过同批次在津招生的985高校南开大学、武汉大学,以1分差距直逼浙江大学;
2021年天津提前批A段部分院校投档线中,华中师范大学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录取的最低分为692,仅比北京大学低13分;
在河北,2022年西南大学(公费师范生)物理学专业的理科最低分为619 分,位次较前一年上升了 4004 位。
国家部属公费师范生招录火爆,省属公费师范生的分数也不甘落后。
作为“双非”院校的山东师范大学,2022年公费师范生的录取最低分比前一年高出43分,最低录取位次更是提高了6万余位。
广东、江西、四川……多个省份公费师范专业的投档最低排位都在升高;一些地方的顶尖师范类高校公费师范生,提档线甚至仅次于清华和北大。
图片来源:@网易数读
公费师范生的火爆,从报录比上也可以一眼看出。
2022年,6所部属师范大学在四川省共计招收公费师范生559人,一志愿填报人数高达8460名,报考数与招生数之比约为15:1,足见公费师范生在当下有多吃香。
公费师范生如此吃香,为何违约现象却层出不穷?且违约者不在少数,宁愿缴纳费用、被记录在档案也弃“铁饭碗”不顾?
NO.1
18岁还没想清楚
就进入别无他选的轨道
按照约定,合格的公费师范毕业生必须在教育系统工作至少6年。
部属公费师范生回生源所在省份的中小学任教;地方定向培养的师范生,要到定向的区域就业,大多数岗位在经济欠发达的乡镇。
稳定是甜头,也是枷锁,就业稳定的另一面,是被限制的可能性。
胡珊第一次感到这种限制是在大一。她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参加了文学社,想换到新闻专业,以后进入媒体工作,“但好像没有了选择机会。”
她签署的协议规定,在校期间,若想调换专业,只能限定在师范类的专业间调整,不能转到师范以外的其他专业。
与此同时,公费师范生只能回到家乡,不能在其他城市就业;只能读教育相关的非全日制在职研究生,不得另外考取研究生。
对于一些学生来说,17、18岁盲目选择的那份编制,直接将今后几十年的人生限在既定的轨道,面对终于想清楚选择的自己,一种无力的宿命感与日俱增。
而脱轨的途径只有一条:违约。
据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曾对违约的免费师范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
57.2%在大学学习过程中发现自己不适合或不喜欢做老师;52.6%认为协议中的履约年限太长;51.5%的受访者认为报考时对政策了解不足。
西南大学的邓豫因为不想违约,只能放弃了考研。她说,如果重新选择,她一定不会读这个专业。
NO.2
以为的确定中
存在的不确定性
按规定履约的公费师范生,原本期待着“稳稳的幸福”,却在即将就业时发现,这条看似确定的道路,竟然也充满了不确定性。
小言近来一边忙着实习,一边辗转于郑州和洛阳,参加各个中学的招聘。
作为部属院校的公费师范生,小言要通过和学校“双向选择”的方式才能获得工作。按小言的话说,事情朝着她不可预计的方向发展——
某市属高中的招聘群里,已经进入了将近200个公费师范生。而该高中今年的招聘名额,只有可怜的个位数。
眼看着进群的人越来越多,原本信心满满的小言越来越失望,“已经觉得轮不上我了”。
好机会的竞争,就是这样激烈。随着报考师范专业、考取教师资格证和参加教师编制考试的人数大涨,以及高学历名校生考教职成为常态:
公费师范生就业的竞争不仅来源于群体内部,还来自非公费师范生里各类履历惊人的对手。
而在人口结构变化、生源减少的背景下,教师的需求量似乎不复往日。
《2022年全国教育事业统计发展公报》显示,2022年全国普通小学及初中数量相比上一年分别减少了5162所、391所。
学校数量大幅减少,教师缩编或成趋势,僧多粥少,竞争的境况更趋激烈。
面试接连受挫后,李淼联系了自己的生源所在地,重庆长寿区一所幼儿园。这是部属公费师范生的就业“兜底”政策。不过她被告知,经过一轮招聘后,家乡的幼儿园也没有空余编制了。
NO.3
当职业理想和现实碰撞
作为学校公费定向师范生的一名班主任,广州大学粤港澳大湾区社会发展与教育政策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谢爱磊教授表示:
虽然占比不大,但违约人数有明显的上升趋势,“工作后才违约的情况比较常见”。
不少公费师范生本来怀揣教书育人的神圣理想走上工作岗位,最终在各式各样的现实面前选择离开。
其一就是公费师范生就职后的教学内容,可能与所学专业相差甚远,无法发挥专业所长——想教的科目教不了,不感兴趣的任务反而异常繁重。
大学学音乐的朱文文,到了乡村学校任教。在校领导的提醒下,每周两节的音乐课变成了一节。朱文文感到自己的音乐技能,无用武之地。
她是一年级的班主任,教语文、音乐,还有四年级英语,工作量是普通老师的三倍;学校人手不够,朱文文成了生活老师,有时下课也得和学生寸步不离;行政岗的老师离职,还得接替她,完成行政工作……入职一年,朱文文“每一天都像在打仗”。
更现实的问题是薪资待遇低,杨辉记得很清楚,工作第一个月,工资仅有1900元。一年下来他的收入不到5万块,年终绩效6000元,还是经常加班的结果。工作后,杨辉一直和村里的父母住在一起,买不起房,也给不了女友成家的承诺。
一份对广东省硕士层次公费师范生的研究显示,某221名校的毕业生就业情况普遍较好,许多普通教育硕士可以在珠三角地区寻得高薪岗位;
这就使同校毕业、在粤东西北地区就业的公费定向师范生产生了巨大的心理落差,一定程度上引发了该校公费师范生就业后的高违约率。
而且很多师范大学的课程设置具有较强的“城市倾向”,与乡村教育需求相脱节,使一些要到乡村任教的公费师范生,很难落地实践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
此外,教学压力增大、家校矛盾激化、个人发展和成长空间受限……都是近些年教师群体面临的普遍性问题。
当职业理想撞上现实,合约里的六年,对公费师范生来说显得那么漫长,那么难以坚持。
2021年,朱文文在农村任教4年后,向当地教育局缴纳4万元违约金,辞去了编制内公职,她的人事档案也留下了失信记录。
走出学校,朱文文发了条朋友圈:“填报公费师范生志愿时,脑子里有多少憧憬,毕业后就会流多少泪。”
一个硬币总有两面,公费师范生也不外如是。
在厘清优势与约束的基础上,我们如何让报考不再盲目、违约不再成为常态,让教师这一职业理想不再虚幻、教师行业良性发展?
NO.1
不盲目随波逐流
一些公费师范生的违约问题,在入学前就已埋下隐患。
据报道,家庭、经济等因素是公费师范生选择报考的主要原因。而不受外界因素阻扰,仅仅因为热爱教育事业而选择的人,只占5%和6.7%。
图片来源:@惊蛰青年
学生报考公费师范生时刚高中毕业,十七八岁,阅历浅、心智也不成熟,而且一些学生报考时也是受到家长的主导,还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就轻易定下了人生道路。
而报考大学和专业可不是小事,公费师范生也不只是人们口中“免学费,包就业”那么简单。
专业门类与转换条件、协议内容和违约惩罚、毕业去向和工作条件怎么样?复合型公费师范生、定向就业、双导师制等又是什么?都需要仔细了解、慎重考量。
而一旦签订协议,公费师范生应具备契约精神,对自己的承诺负责。因为违约不仅消耗了国家的教育资源,也对未能成功报考的人不公平。
NO.2
必要的职业启蒙与规划
不过专业报考的问题,也不单出在考生身上。
在内卷加剧的时代,为了上一个好学校、得一个好学历,很多学生十几年来可能一头扎进书本里,压根没有机会和能力跳出应试的怪圈,审视内心、发掘兴趣、规划未来。
美国职业生涯规划大师舒伯研究认为,0-14岁儿童的主要任务是发展自我形象和对工作世界的态度,并了解工作的意义;15-17岁的孩子们需要认识和考虑自己的兴趣、能力与职业社会的价值,并开始进行择业尝试。
所以,我们的中小学在传授应试知识的同时,也应该加强职业体验教育,指导学生了解个人的兴趣特长,并进行学业与职业生涯规划——
让适合做教师、愿意做教师的学生能够主动选择师范专业;
让对做教师不感兴趣的学生也能遵从本心,报考自己心仪的专业和院校,而不是在就读以后,才悔不当初。
NO.3
公费师范,选择的变与不变
我国的公费师范生源于2007年教育部6所直属师范大学的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
十六年过去了,“免费师范生”改称“公费师范生”,履约任教服务期从10年调整为6年。
人们选择公费师范生的初衷,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这项政策实施之初,很多人因“免费”而报考,这让不少家庭条件较差、成绩不太理想的学子们圆了大学梦。
如今的“网红”教师赖家益,小时候曾因贫困交不起学费而辍学,在老师和政府的帮助下,才幸运地考上公费师范生。毕业后,他回乡反哺任教,为农村孩子“撑伞”。
可是,随着这些年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日益突出,编制成了“香饽饽”,成绩足够优秀的学生才能享受该政策。
小言坦言,自己的不少同学,更多是冲着“稳定”报考,只想混个好编制。
可从教意愿与职业认同,才应是报考师范专业时,最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在报考之前,小言严肃地思考过这个问题。她说,她是真的喜欢学生,想要发掘他们的闪光点,未来希望能在教学上做点成绩,或者是影响到一些人。
NO.4
在法国,师范类学生
是一个让听者肃然起敬的名号
其实,国外也有类似公费师范生的模式。
诺贝尔奖获奖比例世界第一、欧洲最富盛名的教育机构——巴黎高等师范学院就是一个典型。
和国内的公费师范生一样,巴黎高师大部分学生在入学时已经和国家签约,不仅学费全免,还会获得补贴,毕业后要为国家公共单位服务至少六年。
在中国,听到“师范学院”,大概率是一所二本院校。可在法国,这类学校被称为“大学校”,算得上高等教育体系中绝对顶尖的存在。
人们熟知的哲学家萨特和波伏娃,就是巴黎高师的师范生;法国前总统蓬皮杜、文学家罗曼·罗兰等名家,也都毕业于此。
在法国,最顶级的学校,是培养人民教师的;而“师范类学生”,更是一个让听者肃然起敬的名号。
法国对教师培养的重视,以及整个社会对教师的尊崇,让法国的师范院校创造了一个个“传奇”。从巴黎高师毕业的学生,大部分都会做一名教师。
当然,我们对于教师行业和群体的尊重的社会氛围,相关政策制度等,都需要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不过从个体而言,像最近各地陆续迎来高考报名季,对于明年6月的学校和专业选择,家长与考生不妨提前思考。
孩子的兴趣是什么?报考意愿是什么?提前做好职业规划,明确自己真的想要什么,而非盲目随波逐流。
而确定选择公费师范生的同学,需要综合现实考量,也需要想清楚:
最重要的是内心的声音,职业是一生的选择,需要对教书育人心向往之,对教师职业具有强烈的认同感、荣誉感和使命感。
它可能听起来很虚,但却是让每一天的早晨都有盼头,让日常再繁忙也不是机械地上班的重要原因。
参考资料:
[1]半月谈:公费师范生火起来了
[2]光明网:防止公费师范生违约不能只就事论事
[3]惊蛰青年:再怎么骂他们,也救不了公费师范生的尴尬
[4]看天下实验室:在法国,最顶级的学校用来培养人民教师
[5]南方周末:十八岁给我一个编制?公费师范的热捧与远虑
[6]网易数读:分数碾压985,师范大学我高攀不起了
[7]Vista看天下:公费师范生,困于合约
[8]陈伟,吴世勇,易芬云等.省域公费师范生招生培养政策分析——以广东为例[J].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23,43(04):18-27.
[9]冯样洁,王清平,陈彩燕.广东省硕士层次公费师范生政策实施调研及建议[J].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22,42(02):38-48.
[10]胡玉平,陈秀英.ERG理论视域下公费师范生职后发展困境与对策[J].高教论坛,2023(03):50-54.
[11]金香花.乡村振兴背景下地方高校公费师范生培养模式反思与重构[J].高教学刊,2023,9(03):128-132.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公费师范生未来前景咋样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