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力受损如何恢复在哪些环境更易受损?

一般认为40分贝是人类正常的环境声音,高于这个值就有可能会产生一些危害,包括影响睡眠和休息、干扰工作、妨碍谈话、使听力受损,甚至引起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等方面的疾病,噪声对人的危害基本上可以归纳出以下几类:干扰睡眠 噪声会影响人的睡眠质量和数量,出现呼吸频繁、脉搏跳动加剧、神经兴奋等,第二天会出现疲倦、易累,影响工作效率,长期下去会引起失眠、耳鸣、多梦、疲劳乏力、记忆力衰退等症状,在高噪音情况下,这种病的发病率可达到50%—60%。实验证明,噪声影响睡眠的程度大致与声级成正比,在40分贝时,大约有10%的人受到影响;在70分贝时,受影响的人则上升至50%。突然一个响声将人惊醒的情况也基本上与声级成正比,40分贝的突然噪声一般将10%的睡眠者惊醒;60分贝的突然噪声则通常会惊醒70%的睡眠者。在强噪声下,还容易掩盖交谈或者危险警报信号,分散人的注意力,导致意外事故的发生。损伤听力85分贝以下噪声不至于危害听觉,而超过85分贝的声音可能对听力造成损伤,但是这种伤害只是暂时的,只耍不是长期生活在这种高噪音条件下还是可以恢复的;人在强烈的噪声下呆一段时间后,会引起一定程度的听觉疲劳,听力变得迟钝,经过适当休息之后,听力会逐渐恢复。但是,如果长期在比较强烈的噪声下工作,听觉疲劳就不易恢复,并会造成内耳听觉器官发生病变,导致噪声性耳聋,这种情况通常称为职业性听力损失。如果人们突然暴露在高强度噪声(140-160分贝)下,就会造成听觉器官急性外伤,引起鼓膜破裂流血,双耳完全失听。在战场上发生的爆炸声浪就很容易产生这种爆震性耳聋。对人体的生理影响噪声会引起人体的紧张反应,刺激肾上腺的分泌,引起心率改变和血压上升。噪声可使人的唾液、胃液分泌减少,胃酸降低,从而易患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据观察研究,在强噪声的影响下,可能诱发一些疾病。已经发现,长期在强噪声下工作的工人,除了耳聋外,还常常伴有头晕、头痛、神经衰弱、消化不良等症状,从而引发高血压和心血管病。更强的噪声刺激内耳腔前庭,使人头晕目眩、恶心、呕吐,还会引起眼球振动、视觉模糊以及呼吸、脉搏、血压等发生波动。对儿童和胎儿的影响在噪声环境下儿童的智力发育缓慢,有研究表明吵闹环境下儿童智力发育比安静环境中的低20%。噪声还会对母体产生紧张反应,引起子宫血管收缩,以致影响供给胎儿发育所必需的养料和氧气。(来源:长沙市环境保护局)
1、各种噪音。不要长时间呆在KTV: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人们的生活压力越来越大,为了缓解压力,很多人喜欢在KTV里唱歌,但是随着次数的增多,你会发现你的听力在下降,我们都知道,KTV的声音贝数完全超过了我们的耳朵承受分贝。 长期处于噪声环境下,容易导致听力老化。如果营造一个较为安静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就能减少噪音对听力的不良影响。 2、避免发脾气。情绪波动过大可引起全身毛细血管的痉挛、收缩,造成内耳听血管血流的严重减慢,发生微循环障碍,从而使内耳听神经缺氧,导致突发性耳聋。3、乱挖耳朵。 平时不要随便用不洁的小木棒、发夹等挖耳止痒,以防损伤耳道深处的鼓膜,引起外伤性鼓膜穿孔和化脓性中耳炎等病变,造成不同程度的听力减退。4、使用耳毒性药物。 如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奎宁及其衍生物等,以免发生药物中毒性耳聋。婴幼儿更要禁用这些药物。5、耳周高气压的影响。 如参加游泳、跳水等运动时,注意不要让耳朵先接触水面;遇到燃放鞭炮,应距现场3米以外或用手捂住耳朵;不能用手掌击人耳部等。所有这些,都是保护耳内鼓膜不受气压的刺激而发生外伤性耳聋。6、高脂肪食物。 血中胆固醇的浓度过高,造成血管壁的粥样硬化,血管硬化使得内耳血液供应减少,听觉器官营养不良,导致听力减退或发生耳聋。7、感冒。因为感冒能影响耳咽管(从咽部到中耳腔的管道)的通气程度。另外,如用力不当擤鼻涕,会使鼻涕中的病菌不小心进入中耳腔,容易引起中耳化脓感染,影响听力。8、长时间使用“随身听”。高音量的音频声对听觉器官造成疲劳、损伤,从而导致听力下降,甚至发生耳聋。9、耳朵进水 游泳爱好者,在下水之前可用浸有消毒凡士林油膏的棉花塞住外耳道口,防止污水浸入耳内。10、常用一只耳朵接听手机:人们接打手机都习惯固定用一只耳朵接听,这样手机的声波就会长时间对一只耳朵造成震动损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听力受损如何恢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