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宪法颁布的背景和意义我国颁布了什么宪法?


  宪法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大法,历史上看,中华人民共和国先后颁布了四部宪法,分别是1954年、1975年、1978年和1982年制定的。1982年宪法是我国的现行宪法,这部宪法的部分内容分别于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和2018年进行了五次修改。
  一、1954年宪法:新中国第一部宪法
  新中国成立之初,由于不具备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宪法的条件,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是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会议代行的,全国政协第一次全体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则具有临时宪法的作用。
  1952年,全国范围的大规模军事行动已经结束,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国民经济恢复的任务也顺利实现。在这种形势下,中共中央决定领导人民向社会主义过渡。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制定宪法的问题也纳入中共中央的统筹考虑之中。1953年1月,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把制定宪法的任务提上日程,成立了以毛泽东为主席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起草委员会。1954年1月9日,宪法起草工作正式开始。经过近两个月工作,形成了宪法草案初稿。之后经过多次研究讨论和大规模征求意见,6月14 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讨论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并通过决议交付全国人民讨论。在两个多月时间里,全国有超过1.5亿余人参加讨论,提出118万多条修改、补充意见和问题,几乎涉及《宪法(草案)》每一个条款。
  1954年9月20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出席会议的1197名代表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进行表决,结果得赞成票1197票——新中国的第一部宪法以全票赞成而诞生,世称“五四宪法”。宪法除序言外,分总纲、国家机构、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以及国旗、国徽、首都共四章106条。
  这部宪法贯彻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原则,确定了新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首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充分反映了国家根本要求和人民真正当家做主、建设社会主义的共同愿望。
  二、1975年宪法:“文革宪法”
  1956年,我国已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在阶级关系方面,我国最后一个剥削阶级——即民族资产阶级,已经不再存在。原来的地主阶级分子和官僚资产阶级分子的绝大多数也早已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条战线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人民民主专政空前巩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不再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应该是进一步发展生产力,以不断满足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的需要,社会主义国家应当不失时宜地把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通过不断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的经济和政治制度,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这样,1954年宪法的部分条款已不适用,它已经不能反映社会生活发展的需要,应该进行修改了。
  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彻底打乱了正常的社会秩序。1967年“一月风暴”引发的夺权使国家机构处于一片混乱状态,宪法与法律在国家的政治生活中已不起任何作用。夺权的成果——“革命委员会”和各项“左”的政策却需要以根本法的形式固定下来。这样,1975年1月17日,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我国的第二部宪法,即1975年宪法。这部宪法,把“文化大革命”中的许多错误理论和做法加以法律化、制度化,使之成为国家生活的最高准则。不过,在确定国家与政治制度的社会主义性质方面,继承了1954年宪法关于国家性质、政权组织形式等的基本规定和基本原则,因而仍不失为一部社会主义宪法。
  1975年宪法除序言外,有总纲,国家机构,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以及国旗、国徽、首都共4章30条。它的结构过于简单,不可能概括国家生活各方面的内容,从而也必然影响到它的完备性。这部宪法的指导思想是贯彻所谓“党的基本路线”,强调“继续革命”、“全面专政”等极左的东西。指导思想上的错误必然导致宪法在内容上的严重缺陷。
  总之,1975年宪法是我国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它在历史上只存在了3年多,由于“四人帮”蔑视法制,因而它在实践中也并没有受到重视和得到认真贯彻,没有起到多少作用。
  三、1978年宪法:过渡宪法
  1976年10月粉碎了“四人帮”。1977年8月召开了党的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宣布“文化大革命”结束,要求动员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在本世纪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伟大的社会主义强国而奋斗。为了清除“四人帮”强加进宪法中的“左”的流毒,恢复被破坏的民主与法制原则,适应新的历史时期的需要,适时地向全国人民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任务,必须对1975年宪法进行修改。1978年3月5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1978年宪法,体例仍与1975年宪法相同,恢复了“五四宪法”的一些基本原则和基本条文。条文由原来的30条增至60条,扩大了公民权利的范围,增加了“保障公民权利”的规定。而最大的改变就是恢复了检察机关——人民检察院的设置,取消了1975年宪法由公安机关行使检察权的规定。
  1978年宪法在一定程度上纠正了1975年宪法中一些“左”的条文。但受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未能彻底清理“文化大革命”期间“左”的思想影响。所以,在其通过并公布实施后不久就进行了两次局部修改,即,1979年7月五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正《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若干规定的决议,决定在县和县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设立常务委员会,改地方各级革命委员会为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将县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改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上下级人民检察院由监督关系改为领导关系。1980年9月,五届人大三次会议又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十五条的决议,取消了条文中关于公民“有运用‘大鸣、大放、大辩论、大字报’的权利”的规定。
  尽管在1978年宪法中存在着一系列的缺陷和不足,但相对于1975年宪法,它仍是一个历史的进步,在中国的民主和法制建设中,仍然占有相当的地位,它的历史作用不容忽略。可以将其视为从“文化大革命”结束向“改革开放”转变时期的一部过渡宪法。
  四、1982年宪法:现行宪法
  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全会果断地决定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这个不适用于社会主义的口号;作出了从1979年起把全党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并且提出了要进一步扩大人民民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的要求。1981年6月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六中全会,全面总结了建国32年来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的经验教训;并充分肯定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逐步确立的适合于我国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正确道路,并且把逐步建设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看作是社会主义革命的根本任务之一,从而完成了全党和全国人民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大大加快了国家生活民主化的进程,国家的领导体制和经济体制的改革已经或即将着手进行;改变过于集权、国家领导干部职务的终身制和限定最高职务的任期问题已经引起了普遍的重视;进一步健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并且要使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设机构成为有权威的人民权力机关;在基层政权和基层社会中逐步实现人民的直接民主等等。经济上实行了“改革、开放、搞活”的方针,重视商品生产和市场调节的作用;扩大国营企业的自主权;改变单一的经济结构,实现以国营经济为主导、公有制为基础的、开放的、充满活力的多元经济结构,等等。整个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人民民主专政得到巩固,一个安定团结、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已经形成。但是,1978年宪法没有也不可能反映现实生活中的这些变化,没有反映社会进一步发展所提出的要求。因此,对1978年宪法的修改势在必行。
  1980年9月,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接受中共中央建议,决定修改宪法,并成立了宪法修改委员会。宪法修改委员会在广泛征求并认真研究各方面意见基础上,于1982年2月提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改草案》讨论稿,经再一次征求意见并进行修改后于1982年4月提交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通过,并决定将宪法修改草案公布并交付全国各族人民讨论。在历时4个月的全民讨论中,广大群众表现了高度的政治热情和积极性,提出了大量的意见。经宪法修改委员会对该草案再次修改后,决定提请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议。开会期间,全体代表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并又作了多处修改之后,于12月4日正式通过并公布实施。
  这部宪法有四个基本特点:一是体现了“人民至上”的原则;二是贯穿了“主权在民”的思想;三是确定了“权力制衡”的体制;四是保证公民享有广泛的自由权利。可以说,1982年宪法是我国实行依法治国的里程碑。1982年宪法由“序言”、“总纲”、“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国家机构”、“国旗、国徽、首都”5章组成,共138条。它以1954年宪法为基础,深入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体现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所确立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党的正确主张和人民共同意志的统一,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适应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的需要。
  1982年宪法在序言中突出明确了宪法作为国家根本大法的地位,宣布“本宪法以法律形式确认了中国各族人民奋斗的成果,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并且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
  1982年宪法,是一部让人感觉面貌一新的宪法。值得一提的是,这次修宪把“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一章置于“国家机构”一章之前,意在表明国家权力来源于人民的委托和授予。在宪法内容上,明确了国家的根本任务,确认了四项基本原则;增加了“民主集中制”的具体内容;恢复了1954年宪法关于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规定;发展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司法制度,增加了基层自治制度的规定;规定了国家领导人的任期制度,废止职务终身制也是1982年宪法的重要贡献之一。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努力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我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一项根本任务。这次修改宪法充实了有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条款。如,1982年宪法规定:国家通过普及理想教育、道德教育、文化教育、纪律和法制教育,通过在城乡不同范围的群众中制定和执行各种守则、公约,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国家提倡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公德……这就是要努力使越来越多的公民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公民,从而树立起新的社会道德风尚。
  1982年宪法还强化了全国人大常委会的职能。将原来属于全国人大的一部分职权交由它的常委会行使。如,规定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立法权,有权制定法律,并在全国人大闭会期间,对全国人大制定的基本法律进行修改或者补充。
  1982年宪法颁布实施后,在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实践证明,1982年宪法是一部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适应新的历史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宪法。
38、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它是普通法律的立法根据,与普通法律是相互平等的关系。()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39、在我国,宪法的修改必须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始得启动修宪程序。()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40、宪法的内容具有普遍性和稳定性,一切公权力行为都要遵循宪法,不与宪法相抵触。()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41、城市的土地属于集体所有。()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二、单选题1、我国一共设有(C)级人民代表大会。A、三B、四C、五D、六2、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近代意义的宪法性文件是(A)。A、钦定宪法大纲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C、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D、重大信条十九条3、关于现行宪法结构的表述正确的是(C)。A、序言;国家机构;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旗、国歌、国徽、首都B、序言;总纲;国家机构;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旗、国歌、国徽、首都C、序言;总纲;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国旗、国歌、国徽、首都D、序言;总纲;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国旗、国歌、国徽、首都4、“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的时间是(C)。A、1982年B、1993年C、2004年D、2018年5、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现行宪法明文规定的公民的基本权利(B)。A、宗教信仰自由B、罢工权C、结社自由D、受教育权6、下列各项中,既是基本权利也是基本义务的是(A)。A、劳动权B、纳税义务C、财产权D、选举权7、宪法最核心的价值在于(D)。A、规定国家机构的组织和职权B、使民主制度法律化C、集中体现阶级力量的对比关系D、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8、依照现行宪法的规定,宪法的解释机关是(B)。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C、最高人民法院D、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10、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都缺位的时候,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补选;在补选以前,由(A)暂时代理主席职位。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B、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C、国务院总理D、中共中央总书记11、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监察委员会是(C)。A、中国共产党的纪律检查机关B、不受司法审查的政治机关C、国家的监察机关D、国家的纪律检查机关12、现行宪法规定,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B)的支配。A、敌对势力B、外国势力C、西方势力D、国际宗教组织13、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义勇军进行曲》”写入我国宪法的是(C)。A、1993年宪法修正案B、1999年宪法修正案C、2004年宪法修正案D、2018年宪法修正案14、就其性质而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D)。A、国家机关B、民主党派联盟C、自治组织D、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组织15、我国现行宪法由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于(D)年颁布的A、1954B、1975C、1978D、198216、根据宪法和法律规定,下列有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D)A、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现了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原则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D、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对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负责,并受其监督17、我国公民的平等权是指公民(A)A、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B、事实上平等C、在立法上一律平等D、有相同的权利和义务18、关于我国行政区域的划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A、任何国家不得干涉B、是国家主权的体现C、属于国家内政D、只能由宪法授权机关进行19、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我国民族自治地方不包括(C)A、自治县B、自治州C、民族乡D、自治区20、下列关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叙述错误的是(C)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不同于一般的人民团体,属于重要的国家机关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实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组织形式21、我国选举法规定,由选民直接选举的人大代表候选人,不可以由哪种方式产生?(D)A、人民代表十人以上联名推荐B、各政党、各人民团体单独提名推荐C、各政党、各人民团体联合提名推荐D、选民五人以上联名推荐22、下列关于宗教信仰自由的表述,不正确的是(B)A、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B、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学校应该开设宗教课程C、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和不信仰宗教D、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23、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属于我国公民的(B)权利A、社会经济B、人身自由C、文化教育D、政治自由24、根据我国宪法规定,下列哪一种情况不是公民获得物质帮助权的条件(D)A、公民在疾病时B、公民在丧失劳动能力时C、公民在年老时D、公民在遭抢劫时25、具有我国公民资格的法定条件是(A)A、具有中国国籍B、没有被依法剥夺政治权利C、出生在中国D、获得批准26、我国宪法规定,(D)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以上就是有关全部内容介绍,想了解更多信息请继续关注。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1954年宪法颁布的背景和意义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