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帮宝适和好奇哪个好用这是做什么用的?

这篇文章我一年前开始做激光祛斑的时候,就有计划要写了。一方面我也很好奇医美到底有多大的效果,期间一直在记录自己的变化,另一方面,不管它是智商税还是万金油,我交了的学费总要砸出点声响,成功就分享经验,失败就分享教训,我一人掏钱,大家集体受益。好在现在来看一年的对比,这钱是花值了。2019年3月/2020年3月请各位微商老板美容院姐妹医美小编,高抬贵手不要盗我图,点开头像看看我的账号,免得真撕逼起来说我欺负人。不推荐医院,不推荐医生。我是遗传性的斑,我妈也有,她治得早,我光记得我妈每次做完脸回来,两颊都是血痂子,后几天还得敷药,让我对祛斑一度非常恐惧,以为是拿砂纸在脸上磨掉。初中的时候我两颊的斑已经有硬币大小,等到我大学毕业的时候,两颊的斑已经扩散到巴掌大小了,我才知道原来这玩意会长大。治疗前有被自己的素颜原图直出丑到,请大家记住我的另一副面孔,这张才是拿来见人的脸。这个斑让我没法再素颜出门,远远就能看到我整张脸肤色不均,别人颧骨打高光,我颧骨像打了两坨阴影。在工作有了一定积蓄后,我还是决定把它做掉,以后可以坦坦荡荡素颜出门。在找医院之前,我做了两件事1. 去找了皮肤科医生 @陈语岚,咨询了我的斑的种类,如何治疗,如何选择医院等问题。我运气比较好,是褐青色痣,不复发也不反黑的一种斑,做调Q激光就能去除,没什么后续烦恼,褐青色痣的姐妹,攒够钱就赶紧做了吧,一了百了。如果是雀斑和黄褐斑(蝴蝶斑),有较高的反黑和复发概率,而且怀孕会让黄褐斑加重。这三种斑比较好区分褐青色痣:先天的皮肤色素性疾病,黑色素聚集在真皮层,呈小色块状,颜色深、集中在颧骨褐青色痣黄褐斑:后天形成,日晒跟激素影响较大,黑色素聚集在表皮层,呈不规则形状的大色块状,颧骨和全脸都能长,颜色较浅黄褐斑雀斑:有家族性,遗传和光照是主要成因,颗粒小,零星散布另外两种斑也不是没得治,大家可以去医院咨询医生的意见,我不能在这信口开河给你们治疗方案。2. 找了我护肤领域的好基友姐妹花 @光光是颗小太阳,咨询目前是否有针对我的斑的有效护肤品,答案是无。因为褐青色痣的位置在真皮层,能否有效渗透到这个位置对护肤品来说已经是个高门槛了,而且大多数的护肤品只能做到淡斑,对颜色浅的还有点用,对于色素沉积最深的褐青色痣是没法彻底根除的。这两位朋友都是各自专业领域的大忙人,祛斑的相关事宜我都会在这篇文章里尽量为大家解答清楚,如果实在有不明白的先留言问我,他们的咨询都是需要收费的。下决心要通过医美解决后,我就开始找医院了。激光祛斑这种操作难度不高的手术,不太吃医生的水平,比较看医院的水平,仪器都还挺贵的,一台要上百万,美容院就别考虑了,出了事1818黄金眼见。以下三种医院可以选择:三甲医院,专门的皮肤医院,专业的整容医院(我选的是这个)。价格分两种:1. 按面积和次数收费如果是小面积且颜色不深的斑,恭喜你省钱了,这种做两三次就好了,根据医院和城市消费水平,几百到上千不等,价格都很透明,问医生就好,没有额外的收费项目。2. 两年包干跟陈医生聊的时候,她就说我的斑起码要做七八次,而且面积大,按面积和次数都不划算,刚好医院也有两年包干的套餐,两个月去一次能做12次,费用是1.2万,没有额外收费项目。(你们要确定会在那个城市待两年)姐妹们在选择的时候,谨遵医嘱,按照你的斑的面积,和要做的次数来选择方案,别根据预算选方案,预算不够先去存钱。花了钱却没治疗好才是浪费钱。治疗的原理也没有我想象得可怕,我之前以为是把有斑的那块肉挖掉或者磨掉,再等它长新肉出来,生怕以后恢复不了脸上留疤。结果把医生逗乐了,激光祛斑是利用光致爆破的原理,用特定波长的激光通过表皮和真皮层,到达色素沉积区,只对色素颗粒起作用,可谓隔山打牛,精准打击不伤无辜,伤不到皮肤表皮,自然也没有疤。接下来只要等自身的新陈代谢把打散的黑色素运出去就好了,所以祛斑的疗程要反复做几次才能去除干净,就是一个反复的打散跟运出的过程。跟医生沟通完治疗方案,交完钱后,助理会记录下我的信息,往后我来复诊,提前电话预约,去了医院之后,报手机号就会有人接待我。之后就是两个月去一次,我的疗程才进行到一半,这效果已经足够我素颜出门了,所以马不停蹄就想来和大家分享。治疗前治疗半年治疗一年治疗一次的过程也比较简单,加上等待的时间,2小时就够了。1. 去皮肤科报手机号码,小助理安排你进入等待区2. 小助理带你去清理,帮你卸妆、洗脸。(所以去医院就不用化妆啦,反正都要卸的)3. 洗干净后,去摄影房拍照存档(照片我一直没见过,估计是疗程结束后会给我)4. 两颊敷麻药,等待二十分钟。5. 被医生带到治疗间,擦去麻药,准备开始操作。(麻药是外用的,并不会让你的脸完全失去知觉,只是降低脸的敏感度,手指摸脸的时候像是戴着厚厚的手套在摸,所以治疗过程还是会有点疼)6. 先打第一种激光,用于打散黑色素,这种激光的疼还能忍,就跟蚂蚁咬你一口一样,而且频率之快让你来不及回味上一针的痛感,就开始偷偷闻起来空气中烤肉的焦香味。7. 打第二种激光,用于加速黑色素的排出,这个巨疼,敷了麻药还跟针扎一样,幸亏时间短,我都是咬牙忍着,被医生夸我好勇敢,不知道有多少小妹妹在这台激光下哭过。8. 打完后立马用冰袋敷脸,脸冻木了也就没什么痛感了。9. 敷冰半小时左右,跟前台拿个口罩回家。10. 48小时内,两颊不要碰水。如果医生下手比较狠,给你打得密集的话,当天晚上就会有小血点渗出来。我都希望她狠一点,我好得快。做完当天/隔天隔天小血点会变成小血痂,三到五天就恢复正常了,这期间戴口罩就行。心大如我都是直接露脸去公司,还能给我同事安利,做个斑嘛,又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就跟你用了立竿见影的护肤品想立马拍下对比照给闺蜜看一样。医生每次给我打完都会叮嘱我注意防晒,配合用一些针对黑色素的产品,巩固效果。所以我的肤色也比之前亮了一些,嘴角长痘的一些色素沉积也没了。困扰了我好几年的问题,通过医美手段轻松解决了,如果我还一头扎在护肤品里,企图找到什么灵丹妙药来祛斑,不知道还要在这上面缴多少智商税。这次经历让我对医美另眼相看,而且这治疗效果不得不服,从前我都把医美和整容联系起来,觉得做医美是不自信的表现,不能接纳天然的自己,才要去迎合别人的审美。可遵从天然的结果就是,我的遮瑕总是用得很快,素颜也不能坦然出门。我的三庭五眼比例一点都不完美,塌鼻子短脸小龅牙,放在当下流行的审美模板里,这些都是需要矫正的缺陷,但就是因为这些不标准的差异,让我成为了独一无二的存在。祛斑对我来说,是擦拭掉我这块小钻石上覆盖的浮尘,让这张脸能够干干净净、完完整整得被看见、被记住。如果想要尝试医美,希望你已经做好了三个准备:经济独立,医美不会对你造成经济负担,不影响你的其他开支。清楚自己的缺陷,想要改善是因为它已经给你带来了很大困扰,而不是因为想长成抖音网红那样。自信,不自信的人很容易被面诊的医生忽悠你做很多套整容模板的项目,把你的脸批得体无完肤。爱自己,才能在医美之后更爱自己。不爱自己,做完医美只会更上瘾。
2022年,抗肿瘤治疗领域,什么技术汇聚了最多的目光?别的不敢说,在肺癌,肯定是ctDNA-MRD技术。或许有人会有不同意见。为什么不是打开围术期免疫治疗的Checkmate 816和Impower 010?为什么不是打开早期肺癌意向性肺段切除术的JCOG0802?当然不是,因为这些技术,临床一直在用。以上这些数据的披露,只是让我们在临床实际应用时,可以更有信心而已。但是,ctDNA-MRD不是。这个技术,过去并没有。在传统时代,我们依据分期给患者预测预后,依据分期给患者评估治疗决策有效性,用5年不复发来设定临床治愈标准。所有的评估和决策,都是基于临床可评估病灶进行。直到ctDNA-MRD技术出现。如果说,2021年<临床癌症研究(Clinical Cancer Research)>上的LUNGCA1,带我们领略了术后MRD检测在肺癌的有效性,燃起了ctDNA-MRD在肺癌领域的星星之火。PET/CT都看不见的复发病灶,它却能发现。早期肺癌手术以后的ctDNA-MRD检测,价值到底在哪里?那么,最近由广东省人民医院吴一龙教授团队带来的这一项研究,势必将这把火烧得更旺,直至燎原之势。那这是什么研究?话不多说,我们直接进入正题。研究分享2022年5月,<癌症发现(Cancer Discovery)>上线了吴一龙教授团队针对肺癌ctDNA-MRD的前瞻性临床研究。在这个研究中,作者纳入肿瘤最大径大于2cm、I~III期、且接受彻底手术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261例,评估其ctDNA-MRD对预后、复发乃至辅助治疗决策的影响。ctDNA-MRD的检测,被安排在4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术前测一次;第二阶段,Landmark检测(地标检测),安排在术后一个月内进行;如果这个患者将接受术后辅助治疗,则会额外在术后辅助治疗之前再进行一次ctDNA-MRD检测。第三阶段,Longitudianl检测(长轴检测),术后测完即进入这个阶段,每3-6个月测一次;第四阶段,Surveillance检测(随访检测),即复发前6个月的检测阶段。研究旨在回答以下四个问题。Q1 是否存在不释放ctDNA的肺癌细胞在这个问题上,作者进行了一种非常规操作。即选取11名患者,在肺癌手术标本离体后,抽取切除肺组织中的残余血进行ctDNA检测。最终发现有6名患者的肺组织标本中的残余血未能测得ctDNA。这些结果提示,在广大肺癌人群中,不同病灶之间在释放ctDNA能力方面存在差异,甚至可能有一部分患者不释放ctDNA。也就是non-shedding tumor。Q2 ctDNA-MRD对远期复发预测的准确性统计学上,有两种准确性描述,一种叫阳性预测值,一种叫阴性预测值。我简单解释一下。阳性预测值(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 PPV),就是预测阳性的准确率;阴性预测值(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 NPV),就是预测阴性的准确率。PPV,说你行你就行,看看这个准确率;NPV,说你不行你就不行,看看这个准确率。研究分析了Landmark(地标)和Longitudinal(长轴)两个检测结果(MRD阴性或阳性)对复发的预测效能。MRD阳性,最终复发了,或MRD阴性,最终未复发,视为准确。最终,地标检测的阴性预测准确性86.6%,阳性预测准确性81.0%;长轴检测的阴性预测值准确性96.8%,阳性预测准确性89.1%。平均下来,MRD阳性出现时间,比复发时间提前3.4月。生存分析发现,尽管地标检测和长轴检测结果均能很好地预测预后,但长轴检测阴性人群的生存曲线基本没有下降,基本符合治愈人群的生存特点。即便在相对进展的III期人群,持续MRD阴性患者复发率也很低,生存曲线贴近治愈效果。进一步分析中,作者将不同时间段的复发机率进行了统计,并绘制了复发风险趋势图。如下图所示,在肺癌术后直至18个月,复发风险逐步升高,随后逐步下降。Q3 ctDNA-MRD对复发事件的漏诊率ctDNA-MRD技术很好,但并不是没有漏诊可能。那具体是多少?原文以敏感性作为描述,但敏感性稍显晦涩。因此,在本贴中,我将其转化为更容易理解的漏诊率进行解释。分析发现,仅仅Landmark(地标检测)阳性对复发的预测较弱,漏诊率高达63.8%(假阴性率);而Longitudinal(长轴检测)阳性对复发的预测较强,漏诊率仅为12.8%(假阴性率)。但是,ctDNA-MRD检测似乎对脑转移的诊断效能较弱。全组有5名患者在随访阶段出现脑转移,而其他颅外病灶并没有看到转移病灶(即,单纯颅内转移),仅有1名检测发现MRD阳性。Q4 ctDNA-MRD和辅助治疗疗效的相关性全组患者中,55名患者接受了术后的辅助治疗:23名接受术后化疗,26名接受术后靶向治疗,6名接受术后免疫治疗。这部分患者,除了术后1月内检测ctDNA-MRD之外,还会在辅助治疗之前复测一次ctDNA-MRD,两次只要有一次阳性即判定Landmark(地标检测)阳性。最终,针对Landmark(地标检测)的不同结果,辅助治疗表现出完全不一样的治疗反应。首先,在地标检测阳性群体,辅助治疗可以下降约66%的复发风险,效果非常明显。而在地标检测阴性群体,辅助治疗居然会导致复发风险升高2.29倍,可谓触目惊心。即便针对地标检测阴性群体进行配对平衡后,辅助治疗也不会带来任何的生存获益,依然会导致复发风险升高1.59倍。但是,经过临床配对平衡后,辅助治疗导致的复发风险提高的现象,没有达到统计学意义,P=0.482。因此,谨慎起来,可以解读为,MRD阴性人群,给与辅助治疗无法带来任何生存获益。而且,辅助治疗以后的ctDNA-MRD转变也与远期效果密切相关:辅助治疗后,MRD持续转阴患者效果最好;MRD短暂转阴后期后转阳患者效果居中;MRD持续保持阳性患者效果最差。写在最后郑医生高中时候,非常迷恋一款游戏,叫星际争霸。我很喜欢里面的人族,但是最讨厌虫族。一方面,虫族繁殖能力很强,稍微留下一点种子,就可以迅速地繁衍开来;另一方面,繁殖能力强的虫族,攻击力却不弱。小狗快攻,有多少人体验过这种绝望。在那个单机盛行的时代,每每遭遇虫族,我总会毫不犹豫地在电脑输入明图的作弊指令。让每一个潜藏在地图角落猥琐发育的虫族遗珠无所遁形,彻底消灭以绝后患。工作以后,面对肺癌,我也常常伴随这种无力感。明明很早期的肺癌,明明手术做的很干净,淋巴结清扫的很彻底,但为什么没过多久就会重新长出一个新的肿瘤。我就在想,如果可以给人体内的肺癌细胞也输入个明图作弊指令就好了。这样,既能轻松找到那些遗漏的猥琐发育的肺癌细胞,也可以让那些真正没问题的人不用整日提心吊胆,重新开启全新人生。这个想法很美好,但是现实却很残酷,直到ctDNA-MRD技术的出现。在理论上,ctDNA由肿瘤释放,可以作为肿瘤的完美示踪剂。它的出现,让我们可以完全越过视觉限制,在肿瘤还未充分发育前就提前识别并发现体内残存的肺癌病灶,实现对肿瘤控制状态的准确评估。有问题的,MRD阳性会告诉你,这样可以提前干预上治疗;没问题的,MRD阴性也会转达,这样可以不用整日提心吊胆。想想都好。当然,连我都知道是好东西的新技术,国内肺癌大佬自然也知道。于是,2011年底,知名学府华西医学院的刘伦旭教授带来了LUNGCA1研究。首次基于前瞻性临床研究数据证实MRD技术在预测肺癌预后以及辅助治疗疗效的有效性。随后不到半年,广东省人民医院、国内肺癌顶级专家吴一龙教授团队也基于一项大规模的临床研究,再次证实MRD的有效性。相比LUNGCA1的术后短期MRD结果,吴一龙教授进一步深化了MRD的数据分析,补充了MRD技术在随访中的有效性,发现了一系列有趣而有意义的重要现象:第一,术后的短期MRD检测,确实对辅助治疗疗效有着重要的预测作用。在这个研究中,他们纳入I~III期患者261例,其中辅助治疗55例,囊括辅助化疗、辅助靶向治疗和辅助免疫治疗。最终,辅助治疗的疗效却只在MRD阳性患者中观测到;在MRD阴性人群中,施加辅助治疗,没有带来任何生存获益,甚至可能徒增复发风险。这里面,郑医生其实很好奇辅助靶向治疗的亚组分析结果。因为公认的是,靶向治疗副作用较低,那么针对MRD阴性人群施加辅助靶向,是不是会带来更高的复发风险?第二,相比术后的短期MRD检测,采用MRD的长期随访,更有利于提前发现复发病灶,降低漏诊率,并发现真正的治愈人群。在这个研究中,如果单纯采用术后短期的MRD检测,将会漏诊约63.8%,而如果采用MRD技术进行长期随访,这个漏诊率将会显著下降至12.8%。而且,那些真正在长期随访中持续保持MRD阴性的人群,其远期复发比例低达3.2%,基本贴近治愈状态。即便在III期高危人群中,长期MRD阴性患者,复发事件也是罕见的。这样的数据足以确证MRD随访的价值和有效性。第三,作为一个新兴技术,MRD目前的昂贵价格,给持续的随访检测造成诸多麻烦。在此基础上,吴一龙教授团队进一步分析了术后MRD阳性检测率与时间的相关性,发现在术后1~19个月期间,MRD阳性检出风险逐步升高,而后稳步下降。这无疑给那些,因为自身经济条件欠佳的患者群体,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备选方案,即科学随访19个月,就可以发现绝大多数的复发病灶。在研究结束,吴一龙教授团队针对MRD技术在肺癌中的应用价值进行了一个概括总结。指出,肺癌术后MRD长期随访有助于发现那些真正被临床治愈的患者,而18个月的科学随访或许是性价比最高的方案。所以,肺癌手术以后,担心体内还有残存肿瘤细胞怎么办?别担心、别害怕,除了坐等复发,我们可以用MRD技术长期随访监测。就像给体内残存的肺癌病灶开一个明图作弊指令。让它们无所遁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帮宝适和好奇哪个好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