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最好的医院如何治?有没有专业的医疗机构和医生推荐?治疗方案是怎样的?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三级甲等
综合医院
公立
本院拥有
136
个科室,
1142
位医生,电话:010-114(预约挂号),010-83572211(北大医院总机),010-66551056(院办),010-83228989(男科中心),010-66551531,010-6655153
医院地址:西什库大街8号西门
医院简介: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简称“北大医院”)位于北京老皇城内,是距离中南海最近的医院,是一所融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是中央保健基地医院。  北大医院创建于1915年,是我国最早创办的国立医院,也是国内首批建立的临床医学院之一。北大医院前身为民国教育部批准北京医科专门学校设立附属诊察所;1946年随北京医学院与北京大学合并,由此得名“北大医院”;此后经历院系调整,2000年北京大学与北京医科大学两校再次合并,医院随之更名为“北京大学第一医院”。2008年成为中央保健基地医院。  百余年来,我院拥有着一批国内的首创专业学科以及在我国率先开展的诊疗技术,如国内首创儿科教研室(1929)、泌尿外科(1946)、肾脏病专业(1950)、综合医院心血管病房(50年代)、儿科神经专业(1961)等;在国内率先开展改进静脉麻醉(1951)、先心手术(50年代)、肾移植(1960)、引进人工晶体植入术(1983)、冠心病介入性治疗(1986)、第一台自体血液回收机(1997)、微创切口肺移植(2005)、经皮心室重建术(2013)等,为我国的医学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北大医院设有36个临床科室,16个医技科室,6个研究所;共有64个病房,1574张病床。日均门诊量1万余人次,年收治病人8.6万余人,手术4.4万余例。医院在职职工3500余人,其中正高级职称260余人,副高级职称350余人,我院泌尿外科郭应禄教授于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我院学科齐全,综合诊疗水平高,拥有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临床重点专科项目19个,国家级重点学科牵头单位和参与单位共12个和国家药品临床研究基地。我院是医疗保险A类定点医院,为全市近2000万参保人员提供医疗保障服务,同时,我院还承担着全市6万余人的公费医疗,以及占北京八分之一的干部保健任务。在我院的就诊患者中,有1/3是来自全国各地的疑难病患者。  作为北京大学历史最悠久的附属临床医学院,近四十年来我院累计培养本科生3100余人,研究生近3300人,其中包括硕士1700余人,博士1400余人,博士后近70人。目前我院每年承担着大量的教学任务,其中包括医学部8年制临床专业学生同期在院280余人,研究生同期在院580余人,护理专业同期在院370人左右。同时,我院还承担着繁重的继续教育任务,每年在我院参加各级住院医师培训、进修、继续教育项目及各类考试的人员共计4万余人次。  我院的科学研究水平多年来一直位居国内的领先地位,近十年来,我院累计发表论文1.3万余篇,SCI(即《科学引文索引》)收录论文2600余篇,其中部分发表在包括New Engl J Med、Lancet、Blood、Am J Hum Genet等国际期刊上。获批国家级、部委级、市级、校级、院级、横向课题2300余项,获批经费9亿余元。获国家、教育部、北京市、中华医学会等科技成果奖70余项,其中2016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一项。  北大医院有着百余年的悠久历史和文化底蕴,秉承“厚德尚道”的核心价值观,在“做医疗卫生服务的水准原点”的愿景指引下,通过全体职工的辛勤劳动,努力把我院建成“员工工作的乐园、人才培养的沃土、科学研究的殿堂、医疗服务的圣地、国际交流的中心”。随着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作为“国家队”的北大医院也紧跟时代步伐,“顺应医改、精细管理”,竭尽全力改善医疗卫生环境和方便人民群众就医。全体北大医院职工也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懈奋斗,走向卓越”,构建和谐医患环境、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医院详情
专家团队
2629条患者评价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三级甲等
综合医院
公立
本院拥有
136
个科室,
863
位医生,电话:021-64041990(总机)、021-64041990-2577(咨询台)
医院地址:本部:上海市徐汇区枫林路180号;延安西路分院:上海市长宁区延安西路1474号
医院简介: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委属事业单位,是复旦大学附属综合性教学医院。医院开业于1937年,是中国人创建和管理的最早的大型综合性医院之一,隶属于国立上海医学院,为纪念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孙中山先生而命名。解放后曾称上海第一医学院附属中山医院和上海医科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01年改用现名,沿用至今,是上海市第一批三级甲等医院。  经过80年的发展,中山医院本部目前占地面积9.6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5.8万平方米,核定床位2005张。年门急诊就诊量达400多万人次,出院病人超15万人次,住院手术病人近10万人次。全院职工4000余人,有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高级职称600多人。  医疗  医院科室齐全、综合实力雄厚。心脏、肝脏、肾脏和肺部疾病诊治是医院的重点和特色,诊治水平始终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医院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18个:消化科、检验科、麻醉科、心血管内科、内分泌科、胸外科、心脏大血管外科、临床护理、中医脑病科、呼吸内科、肾病科、普通外科、重症医学科、肿瘤科、医学影像科、器官移植科、急诊医学科和神经内科;国家疑难病症诊治能力提升工程1个:心脑血管疾病;上海市临床医学中心(重中之重)3个:心血管疾病、肝脏肿瘤和肾脏疾病;有8个上海市临床质量控制中心挂靠:院内感染、超声诊断、呼吸内科、心血管内科、胸心外科、普通外科、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和血液透析。  医院拥有先进的医疗设备,包括螺旋断层自适应放疗系统(Tomo)、PET-CT、320排640层超速螺旋CT、全数字平板式心血管造影机(DSA)、直线加速器、3.0T磁共振断层扫描仪、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仪(SPECT)、数字化X线成像系统(DR)、重症监护系统和远程医疗教学系统等等。建设并完善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临床信息系统,自主打造“数字化医院”,是上海市首家通过HIMSS EMRAM(美国医疗卫生信息与管理系统协会电子病历应用成熟度模型)6级认证医院。  积极承担各项公益性任务。受国家卫生计生委委派,自2011年开始,每年组建国家医疗队,远赴新疆、云南、青海、四川、安徽等省、市、自治区的老、少、边、穷地区开展巡回医疗工作。先后对口支援新疆喀什地区第二人民医院、云南省富源县人民医院、西藏日喀则地区人民医院、云南省曲靖市第二人民医院、西藏察雅县卫生服务中心,全面援建工作取得良好成效。每年组织各类大型义诊、咨询等活动,品牌活动“中山健康促进大讲堂”至今已有600多位专家登上“讲台”开展健康讲座,受益听众25万余人次,发放医学科普资料42万余份,深受群众欢迎。  科研  拥有国家重点学科13个,省部级工程研究中心3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5个,上海市“重中之重”临床医学中心3个,上海市重点学科2个,上海市“重中之重”临床医学重点学科2个,上海市医学重点学科2个,上海市重要薄弱学科4个,上海市公共卫生重点学科6个,上海市研究所8个,复旦大学研究机构13个。  自2007年以来,医院获得科技部973计划、863计划、国家支撑计划、重点研发计划及重大专项课题68项,教育部创新团队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创新研究群体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00余项,各类省部级人才培养计划218项。年均科研经费超过1亿元。SCI论文数量和质量稳步上升,2017年共发表SCI论文602篇,总计影响因子3398.0097分。  自2006年起,医院共获得国家奖8项,其中一等奖1项;省部级奖项55项,其中一等奖16项。自2009年以来,申请专利473项,授权专利286项,国际专利授权8项。  教学  医院教育教学职能包括了医学院校教育、毕业后医学教育和继续医学教育完整的医学教育阶段,设有博士点18个,硕士点21个,复旦大学临床医学博士后流动站1个。现有硕士生导师145人,博士生导师107人。经国家卫生计生委和上海市卫生计生委批准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15个,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28个。是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示范基地、中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精英教学医院联盟成员、首个国家级区域性全科医学师资培训示范基地。每年在院培养各类学员3000余人,举办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学习班逾70期,招收进修医生1000余名,是孕育和培养国家优秀医学人才的摇篮。  近十年来,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上海市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二等奖1项;作为主要研究单位,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上海市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  荣誉  连续30年蝉联上海市文明单位,获得全国文明单位、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医院医保管理先进单位、上海市卫生系统文明单位、全国最受欢迎三甲医院、上海市优质护理服务优秀医院、上海市院务公开民主管理先进单位、上海市志愿者服务基地等重要荣誉称号。  中山医院将始终担负“以病人为中心,致力于提供优质、安全、便捷的医疗服务。通过医疗、教育、科研和管理创新,促进医学事业的发展,提升民众的健康福祉。”的使命,倡导“严谨、求实、团结、奉献、关爱、创新”的核心价值观,以严谨的医疗作风、精湛的医疗技术和严格的科学管理,为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现代化创新型综合性医院而努力。
医院详情
专家团队
2341条患者评价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三级甲等
综合医院
公立
本院拥有
162
个科室,
792
位医生,电话:010-114(预约挂号),010-58269911(总机),010-58266699(咨询台)
医院地址:西区:北京市东城区东交民巷1号;东区:北京市东城区崇文门内大街8号
医院简介: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以下简称“同仁医院”)始建于1886年,是一所以眼科学、耳鼻咽喉科学为国家重点学科的大型综合三甲医院。“同仁”商标是国家商标局认定的国内首家医疗服务业驰名商标。今天的同仁医院分为崇文门院区和亦庄院区,现有职工3600余人。医院设有62个临床和医技科室,开放病床1611张,年门急诊量270余万人次。  北京市眼科研究所、北京市耳鼻咽喉科研究所、北京市糖尿病研究所与医院主体并称“一院三所”,成为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国际交流五位一体的医疗科研联合体。眼科、耳鼻咽喉科为教育部批准的国家临床重点学科,变态反应(鼻过敏)科为原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批准的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中医眼科学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的国家级中医重点学科。首都医科大学北京眼科学院和耳鼻咽喉科学院设在院内。医院设有世界卫生组织防盲合作中心和世界卫生组织防聋合作中心,附设北京同仁眼库(国际眼库协会会员)。  同仁医院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北京学者3名,长江学者1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1名,获国家级、北京市突出贡献专家12名。作为首都医科大学第四临床医学院,医院承担着重要的教学任务。医院现有学位点28个,其中博士学位点13个。硕士生导师114人,博士生导师41人。拥有15个北京市住院医师培训基地。  改革开放以来,医院共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励138项,其中国家级8项,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53项。  同仁医院历经百余年发展,凝练出“精诚勤和”的医院精神。在新的历史时期,同仁人将继承和发扬百年同仁优良传统,弘扬主流文化,苦练内功,精于内涵,团结一致,创新发展,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高效、快捷的医疗服务。
医院详情
专家团队
3878条患者评价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东院)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三级甲等
中医医院
公立
本院拥有
75
个科室,
386
位医生
医院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张衡路528号
医院简介: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是一所沪上的百年老院,三级甲等综合性中医院、位列上海十大综合性医院之一、全国示范中医院。医院拥有东西二部,核定床位1200张,开放床位1320张。西部位于黄浦区普安路185号,毗邻淮海公园,占地28亩。东部位于浦东张江高科技园区张衡路528号,投资6亿元,占地160亩,是融现代建筑与传统特色为一体的园林式医院。成立于2001年的曙光医院集团目前已有10余个成员单位。 2008年被批准成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际交流合作基地”。医院中医特色显著,优势突出,医院现拥有国家教育部“十一·五”重点学科3个:中医骨伤科学、中医内科学、中药学(中药制剂、中药临床药理)。国家临床重点专科2个:肝病科、骨伤科。国家“十二·五” 重点专科11个:肾病科、内分泌科、脾胃病科、心血管科、针灸科、肛肠科、肺病科、妇科、重症医学科、护理学、临床药学。中医急诊科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急诊基地,制剂室是全国中药制剂和剂改基地。医院开设的70余个专病专科各具特色,独树一帜,享誉全国。近年来,医院坚持加强中医内涵建设,相继成立了“名医诊疗中心”、“传统诊疗中心”、 “治未病中心”、“石氏伤科”、“柏氏肛肠科”、“蔡氏书屋”等科室。医院为切实做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思想传承工作,建立了5个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12个上海市名中医工作室。医院拥有多个重症监护室,医疗设施先进,内外科室齐全,已具备了较强的综合救治能力,成为上海市公共卫生防治体系六个重点单位之一、浦东地区三个急救中心之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中医院质量监测中心和上海市中医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也设在院内。2010年医院成为上海世博会定点医院之一,承担了世博会C片区医疗站点的医疗保障任务。医院现有职工总数1800余人,具有正高级职称102名,博士生导师41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11名,入选国家级人才培养项目人员33名,担任全国和上海市专业医学会副主任委员以上的专家100余名。现拥有国家级、省级名中医15名、27名曙光名中医、26名曙光高级中医师,在充分发挥传统医学优势方面,形成了“名中医挂帅、高级中医师当家”的曙光特色。作为全国中医院校中最先成立的临床医学院之一、世界卫生组织传统医学合作中心的临床基地,曙光临床医学院现有教研室17个,博士研究生培养点7个,硕士研究生培养点10个,博士后流动站3个。每年承担800人次以上的各类学生的临床带教工作。医院以“大医德泽 生命曙光”为核心理念,在全国首创“伦理查房”, 开通全国首条免费中医健康热线,锻造具有鲜明特色的曙光文化。近年来,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为实现“建设亚洲中医临床医、教、研中心”的战略目标奠定了稳固的基础。
医院详情
专家团队
11条患者评价
北京协和医院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三级甲等
综合医院
公立
本院拥有
210
个科室,
2038
位医生
医院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帅府园一号
医院简介:北京协和医院是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三级甲等医院,是国家卫生健康委指定的全国疑难重症诊治指导中心,最早承担干部保健和外宾医疗任务的医院之一,也是高等医学教育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国家级示范基地,临床医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国家级核心基地。以学科齐全、技术力量雄厚、特色专科突出、多学科综合优势强大享誉海内外。在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两次排名第一,在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公布的《中国医院排行榜》中连续十二年名列榜首。
医院建成于1921年,由洛克菲勒基金会创办。建院之初,就志在“建成亚洲最好的医学中心”。一百年来,形成了“严谨、求精、勤奋、奉献”的协和精神和兼容并蓄的特色文化风格,创立了“三基”、“三严”的现代医学教育理念,形成了以“教授、病案、图书馆”著称的协和“三宝”,培养造就了张孝骞、林巧稚等一代医学大师和多位中国现代医学的领军人物,创建了当今知名的10余家大型综合及专科医院。在总结近百年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创新性提出了“待病人如亲人,提高病人满意度;待同事如家人,提高员工幸福感”的办院理念;提炼出了“学术、品质、人文”的百年协和内涵;贯彻落实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深入推进医疗服务体系、人才培养体系、科技创新体系、精细管理体系、开放协作体系、党建文化体系等“六大体系”建设。
目前,医院共有4个院区、总建筑面积61万余平方米,在职职工4000余名、两院院士3人、临床和医技科室60个、国家级重点学科20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29个、国家级科研平台5个、博士点32个、硕士点26个、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基地6个、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专业基地20个、国家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试点基地8个。开放住院床位2000余张,2020年手术量36697人次、年出院病人7万余人次。获“全国文明单位”、“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中央国家机关先进机关党组织”、“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等称号。同时,医院还承担着支援欠发达地区、国家重要活动和突发事件主力医疗队的重任。
协和人以执着的医志、高尚的医德、精湛的医术和严谨的学风书写了辉煌的历史。今天的协和人在迈向百年的新征程中,将始终秉承“以人民为中心,一切为了患者”的办院方向,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向着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医院”的宏伟目标奋进。
医院详情
专家团队
8833条患者评价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三级甲等
综合医院
公立
本院拥有
634
个科室,
2503
位医生,电话:0371-67966266, 0371-67966262
医院地址:河南省郑州市二七区建设东路1号
医院简介: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始建于1928年9月,其前身为原河南中山大学医科。1930年医科改为医学院。1931建立省立河南大学附设医院。1942年更名为国立河南大学附属医院。1952年更名为河南医学院附属医院。1958年从开封迁址郑州,更名为河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1985年更名为河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0年原郑州大学、郑州工业大学、河南医科大学三校合并,医院正式命名为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2年成为省部共建医院。2017年临床医学成为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医院是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为一体,具有较强救治能力、较高科研水平和国际交流能力的三级甲等医院,先后被评为全国文明单位、全国“百佳医院”、全国卫生计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医院信息化建设先进单位、全国县级医院帮扶示范基地、中国PTC突出贡献团队奖、全国优质护理服务优秀医院、全国医院后勤管理先进集体、全国医院文化建设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在中国最佳医院排行榜(复旦大学)中,我院综合排名位居全国19位,科研排名全国第4位;全国医院自然指数综合排名全国第11位。
目前,医院有河医、东院区、北院区和南院区4个院区,实行一院多区差异化发展、同质化管理、标准化建设和规范化运行。医院有河南省口腔医院、河南省眼科医院、河南省基因医院,郑大一附院儿童医院、肿瘤医院、心血管病医院、脑血管病医院、生殖与遗传专科医院、耳鼻喉医院、器官移植中心、消化病医院、肾脏病医院13个院中院,总占地面积871亩,临床医技科室120个,病区279个。河医院区占地237亩,建筑面积35万M2,病区133个。东院区占地345亩,建筑面积78万M2,病区86个。北院区占地100亩,建筑面积1.9万M2,病区17个。南院区占地面积189亩,规划建筑面积40万M2,目前在用建筑面积35万M2,病区43个,拥有地下停车位3100个。
全院有在职职工14341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2330人,正高级职646人,副高级职称1308人,中级职称6484人,具有博士学位的职工2057人,硕士3443人。有院士1人、特聘院士18人、长江学者2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国家杰青1人、千人/百人计划专家3人,中原学者3人、中组部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6人,省优秀专家28人,省级厅级学术带头人53人、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7人、中原名医16人、中原基础领军人才2人、中原科技创新领军人才8人、中原青年拔尖人才6人、博士后人才1人。目前,医院有在省级以上学术团体担任常委以上职务300余人。其中,中华医学会专业分会前任主委2人,主任委员1人,候任主委1人,副主任委员7人,青年副主委8人,常委17人。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专业分会主委3人。其他国家级学术团体主委6人(含会长),副主委(含副会长、副理事长)24人;国际学会专业分会委员3人。河南医学会各专业分会主委58人,候任主委7人,副主委124人;其他省级学术团体主委(会长)48人(含名誉主委6人),候任主委3人,副主委(含副会长)47人。在国内外杂志担任编委以上职务的有300多人。
医院临床医学是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是河南省优势学科,食管癌防治是河南省特色学科。医院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20个,有河南省重点学科29个,河南省特色骨干专科2个;国家疑难病症诊治能力提升工程1个,河南省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工程15个,河南省医学中心7个,河南省质控中心16个。医院坚持瞄准国内外医学科技前沿,砥砺进取,开拓创新,以心、脑、肺、肝、肾、耳鼻喉、眼、妇产科等优势学科为支撑的大器官疾病综合诊治技术始终处于全省领先地位,达到国内一流水平。近年来,一大批具有国内国际领先水平的新技术在我院得到应用,其中应用“等位基因映射识别MaReCS技术”精准阻断染色体平衡易位向子代传递健康婴儿在我院成功诞生,“基于配型的人胚胎干细胞来源的神经前体细胞脑内移植手术”成功实施,填补国际空白。应用单细胞SNP微阵列技术进行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试管婴儿诞生,应用体外激活休眠卵泡及卵巢组织自体移植技术治疗卵巢早衰试管婴儿诞生,亨廷顿舞蹈症应用“核映射及SNP芯片”联合诊断技术进行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双芯试管宝宝”诞生,“韩新巍式血管可回收支架”的临床应用,同卵双生活体供肝肝移植手术、肥厚型心肌病子代遗传阻断、内镜下胃成形术等填补国际国内空白。肾脏活检与肾脏病理6000余例,居国内医院第一位。具有肝、肾、肺、小肠、角膜、皮肤等移植能力,其中肝肺移植数量居国内医院前列,小儿肾移植例数连续五年居国内医院第一位。3D打印技术已在多个临床学科中成功实施。我院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已成功开展泌尿、妇科、肝胆、胃肠、胸外等各类手术,标志着河南外科手术进入“机器人”时代。
医院是河南省培养高级医疗卫生人才的临床基地,实行三个“院系合一”管理,临床医学系、医学检验系和口腔医学院与医院合一管理,承担着郑州大学临床医学系、医学检验系、预防医学系、口腔医学系及医学影像系的本科,硕、博研究生和留学生的教学任务。医院是全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是河南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示范基地,是河南省专科医师培训中心,在院规培人员2000余人。临床医学和护理学是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涵盖所有二级学科,有博士生导师138名,硕士生导师834名,年培养硕士、博士700余人,留学生200余人,年接收省内外进修人员2000余人。
医院科研平台日臻完善,有院士工作站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个,国家级实验室2个,分别是互联网医疗与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和省部共建食管癌防治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分中心8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1个,省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2个、省级工程技术中心13个、省级工程实验室13个、省级国际联合实验室17个,厅级重点实验室43个,校(院)内研究机构21个,省级、高校、市级、院内科技创新团队70个,院内跨学科博士创新团队30个,青年创新基金项目988个。近年来,医院科研立项和获奖总数稳居河南省卫生系统首位,先后承担包括国家科技惠民专项、国家高新技术研究发展项目(“863”计划)、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在内的省部级科研项目2000余项,获科研成果300余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1项,河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8项。其中,《肾脏病科普丛书》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实现河南省西医和科普领域“零”的突破。
医院信息化建设实现了“四个院区”的互联互通、数据统一、标准统一。实现了全院级的HIS、LIS、PACS,移动查房,移动护理、电子病历、临床路径管理、门诊“一卡通”就诊等,以无纸化电子病历为核心的信息化建设达到国家六级水平,国家医疗健康信息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测评四级甲等,居国内前列。设在我院的国家远程医疗中心省内覆盖全省18个市、25家省/市中心医院、170余家县医院、200余乡镇/社区医疗机构。省外直接联网100余家医疗机构,涵盖新疆、四川、山西、山东、贵州、云南、福建、辽宁、河北、青海等。中心还与美国、俄罗斯、赞比亚等国家医疗机构实现了互联互通,开展常态化、规模化远程医疗业务。
医院设施先进,设备齐全,医疗设备在数量和质量上位居国内前列,有国际顶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仪(PET/CT)2台、回旋加速器1台、高端螺旋CT 22台、核磁共振(MRI)22台、达芬奇手术机器人3台、TOMO刀1台、直线加速器7台、模拟定位机2台、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仪(SPECT)5台、C型臂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23台、罗氏全自动生化分析仪10套等,以及海扶刀1台、全自动酶免分析系统8台、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316台等。还拥有国内一流的现代化生命支撑系统,ICU、CCU、NICU、RICU、PICU,CT复合手术室、磁共振复合手术室、DSA复合手术室和骨髓移植中心设备均属国内领先。
近年来,医院不断加强国内、国际间交流,定期派出科技人员到国外学习深造,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来院讲学,先后与美国、德国、日本、加拿大、英国、瑞典、挪威、丹麦、澳大利亚等国家建立了技术合作交流与人才培养协议,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高层次人才。
近一个世纪以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一代又一代人秉承着“厚德、博学、精业、创新”的院训,执著追求,努力拼搏,为人民群众的健康保健做出了不懈努力。今后,这所具有深厚文化积淀的历史名院必将为河南省卫生事业的腾飞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医院详情
专家团队
866条患者评价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三级甲等
综合医院
公立
本院拥有
177
个科室,
688
位医生,电话:021-23271699(总院总机),021-58702208(分院总机),021-114(预约电话)
医院地址:总院:上海市黄埔区制造局路639号;浦东分院:上海市浦东新区严镇路166号
医院简介: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的前身“伯特利医院”创建于1920年。1952年更名为上海第九人民医院,1964年正式成为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以下简称“九院”),2005年上海第二医科大学与上海交通大学正式合并,九院改名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以下简称“九院”)。九院是经上海市卫生局核准登记的政府主办的非营利性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医院地处上海市中心城区黄浦区。医院承担本市部分基本医疗,主要从事急危重症和疑难疾病的救治,也是上海市120的定点医院,上海市口腔干部保健定点医院。九院是一所以口腔、整复外科、骨科和眼科为特色的内、外、妇、儿各科齐全的三级甲等综合性教学医院。医院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坚持公立医院公益性办院,近年来九院在援摩、援滇、援疆和支持市郊奉城医院的医疗工作中,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九院连续十一届评为上海市文明单位。2012年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院公布的《2011年度中国最佳医院及最佳专科声誉排行榜》我院排名全国第21名(100家医院);整复外科荣获《中国医院最佳专科声誉排行榜》第1名、口腔医学荣获第3名,骨科、眼科分别获得全国最佳专科提名。截至2012年12月,九院占地面积61亩,总建筑面积17.3万平方米。核定床位数1000张,实际开放床位1019张。口腔综合椅位260张,临床科室37个,医技科室10个。全院职工近2400人,医疗专业技术人员占80.8%以上。现拥有3位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整复外科专家张涤生教授、口腔颌面外科专家邱蔚六教授、骨科专家戴尅戎教授。“十二五”以来九院学科建设水平不断发展。医院现拥有3个上海市临床医学中心(口腔临床、整复外科、关节外科)和2个上海市临床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口腔医学、医学美容)。口腔临床医学、整复外科与组织工程学、外科学(骨科)现为国家重点学科,心血管内科为国家重点学科组员单位(牵头单位瑞金医院);口腔基础医学现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骨科、口腔颌面外科、牙体牙髓科、牙周科、口腔修复科和眼科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口腔医学、整复外科学、骨科学为教育部“十二五”“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口腔黏膜病科列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组织工程学为上海市“重中之重“学科,口腔颌面外科为上海市重点学科(优势学科),口腔修复生物材料学为上海市重点学科(特色学科),口腔基础医学和眼科学为上海市第三期重点学科。修复重建外科入选上海市“重中之重”临床医学中心,眼科为上海市“重中之重”临床重点学科,骨科为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眼科、麻醉科、泌尿外科、内分泌科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重点学科。九院也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血管病诊治中心、疝与腹壁外科疾病诊治中心单位。“十二五”以来九院学科临床综合实力逐年提升。整复外科现为国际上规模最大的整形外科医学中心和国内最大的整形外科医教研中心。口腔颌面外科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牙体牙髓病科、牙周病科、口腔粘膜病科、口腔修复科、口腔正畸科、儿童口腔科、口腔预防科、口腔种植科、口腔综合科等各类牙科诊疗达到国内领先水平,部分国际先进水平。骨关节外科和脊柱外科处于国内优势地位。眼整形眼眶外科、眼肿瘤治疗全国领先,眼科、辅助生殖科临床规模和诊疗水平达到长三角地区领先地位。心血管介入治疗、钬激光前列腺剜除治疗、周围血管疾病治疗、疝与腹壁外科疾病诊治、病理性肥胖手术治疗、脑卒中介入治疗等方面,处于本市领先水平。现任临床医技科主任近60%为博士生导师。九院已成为一所特色鲜明、临床科技创新核心竞争力强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2012年医院门急诊人次数 243.86万人,年门诊手术人次数6.62万人次;年住院人次数5.16万人,年住院手术人次数3.62万人。平均住院日8.12天,床位周转率50.69床/次,床位使用率111.03%。截至2012年12月,硕士生导师111名,博士生导师71名,设有3个博士后流动站,15个博士点、20个硕士点。医院现有1个组织工程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数字医学工程研究中心,上海市组织工程重点实验室、上海市口腔医学重点实验室和上海市骨科内植物重点实验室。拥有上海市整复外科研究所、上海市口腔医学研究所、上海市生物材料研究测试中心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眼科视觉研究所。上海市科技功臣1人,上海市十大科技精英2人。有中国工程院院士3 人,国家973首席科学家1人,国家杰出青年3人,长江特聘/讲座教授4人,中组部“千人计划”1人、新世纪百千万工程国家级人选2人、教育部跨世纪人才计划4人、卫生部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4人、上海市领军人才7人,以及上海市科委学科带头人、启明星(后)、曙光计划、医学领军人才等市级以上人才培养计划近100人次。九院现为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2011年11月上海市卫生局、上海市医务工会主办的首届上海市卫生系统住院医师岗位技能竞赛九院参赛队获得全市第一名。九院是上海交通大学口腔医学院、上海交通大学九院临床医学院教学基地,拥有27个教研室。医院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加强临床医学教育,积极推进教学改革。“十一五”期间医学院获得国家精品课程3项、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项。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国家级11项。担任全国高等院校口腔医学专业本科规划教材主编6人次。获得全国高等医药院校优秀教材奖3项,人民卫生出版社课件教学建设-医学大讲堂主讲名师1项,人民卫生出版社课件教材建设4项。口腔医学还获得上海市高水平特色建设项目、上海市本科教育高地第三和第四期建设项目和085工程项目资助。医院重视国际对外交流。2008年成功主办了第12届国际口腔癌(ICOOC)大会暨ICMFS第24届年会(与会国内外代表500余名);2009年成功主办了第19届国际口腔颌面外科会议暨第8次中国口腔颌面外科会议(参会国内注册代表1500余名、国外75个国家和地区1000余名)。医院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希望之链’在楚雄——中法专家赴滇救治边远山区贫困患者”荣获2006年度市科教党委系统文明创建十佳项目;“白内障贫困患者免费实施复明手术”实事工程项目荣获“2007年上海市人民政府实事工程项目先进集体”称号;“微笑列车’让唇腭裂儿童绽放笑容”项目荣获上海市科教党委系统2007年度精神文明十佳好事提名奖,上海市医务工会2007年度文明十佳好事;2009年在日喀则地区开展进藏“情系藏区,点燃光明”医疗帮扶活动。九院还充分发挥公立医院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和应急处置中的作用:2006年3月我院确诊了上海首例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2008年“5?12” 四川省汶川县特大地震灾害中,我院全力以赴派遣医疗队和收治灾区伤员,圆满完成支援抗震救灾工作;2009年全球暴发甲型H1N1流感疫情,医院确诊1例甲型H1N1流感重症患者(治愈康复出院);2010~2013年间落实市委市政府要求,分别派遣医疗队对口支援摩洛哥、新疆喀什地区第二人民医院、云南省祥云县人民医院,以及支持中华口腔医学会“西部行”志愿者活动;2010年圆满完成了世博定点医院医疗保障任务;2011年全力救治“9.27”地铁 10号线事故批量伤员。医院加快基本建设,2007年总建筑面积41009平方米的口腔整复外科综合大楼改扩建项目投入使用;2008年内科病房大楼改建投入使用;2009年完成了院容院貌改造工程;2010年总建筑面积43000平方米的新门诊医技综合大楼改扩建工程启动(2012年11月结构封顶,预期2014年初投入使用)。医院在不断完善HIS、LIS、PACS等基本信息应用系统基础上,大力推进医院信息化集成平台建设和移动医疗发展。医院加强管理队伍建设,提高科学管理水平;完善制度建设,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不断深化内部绩效管理,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加强总务后勤管理,建设平安医院,绿色医院;节能减排,开源节流,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稳步增长。2010年获得全国无烟医院单位。2013年是中国共产党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开局之年,是上海按照中央要求在全国率先实现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攻坚之年,也是我国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继续推进本市公立医院改革的关键之年。面对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风险挑战,我们九院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坚持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方向,认真按照卫生部和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牢牢把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和上海“创新驱动、转型发展” 的总方针,牢牢把握坚持公益性、保持高效率的工作目标,更加注重改善民生,更好服务人民群众健康。医院要坚持稳中求进,更加注重内涵发展,不断提升医疗服务和医学科技创新能力。一方面,要持续改进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改善就医环境,优化服务流程,加强行风建设,做好对外宣传和交流工作,提高医院精细化管理水平,推进内部绩效考核和分配制度改革,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另方面,加强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进一步凝练学科发展方向,优化学科布局,提升学科人才和医学科技创新能力,增强医院综合竞争力。九院人将解放思想,锐意改革,凝心聚力,攻坚克难,争取医、教、研、管理各项工作取得新突破、新进展和新成效,为确保上海市民健康水平继续领先全国、保持发达国家水平,为开创上海卫生工作新局面,也为实现九院“十二五”发展目标——为把九院建设成为国际知名的现代化医院而努力奋斗!
医院详情
专家团队
1237条患者评价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三级甲等
综合医院
公立
本院拥有
215
个科室,
682
位医生,电话:021-64369181-8613(预约挂号) 021-64369181(咨询)021-64757781(预约挂号)
医院地址:上海市徐汇区宜山路600号
医院简介: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始建于1904年,2002年成为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医院,是一所三级甲等大型综合性教学医院。医院核定床位1826张,实际开放床位1956张,临床医技科室46个。医院2017年门急诊量399.80万人次,出院病人10.52万人,各类手术11.68万人次。医院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国家973首席科学家1名、国家卫计委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4名、国家自然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项目获得者2名、中组部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1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入选者2名、人事部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4名、国家自然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项目获得者2名、青年长江学者1名。  1958年,周永昌教授等在这里开创了超声医学事业,医院被誉为“中国超声诊断发源地”。1963年,陈中伟教授、钱允庆教授等首创了国际医学史上第一例断肢再植手术,医院被誉为我国断肢再植的摇篮。1978年,于仲嘉教授等研究成功“手或全手指缺失的再造技术”,被世界誉为“中国手”,荣获国家发明一等奖。2003年,项坤三教授因在糖尿病领域的卓越贡献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医院现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6个(骨科、内分泌代谢科、耳鼻咽喉科、医学影像科、运动医学科、急诊医学科),国家重点学科3个(骨外科学、内分泌与代谢病学、心血管病学),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1个(针推伤科),上海市“重中之重”临床医学中心2个(创伤骨科与骨关节疾病临床医学中心、内分泌代谢疾病临床医学中心),上海市“重中之重”临床重点学科1个(医学影像学),上海市医学领先重点学科3个(四肢显微外科、内分泌代谢科、介入影像学),上海市临床药学重点专科1个(药剂科)。在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发布的2016年度最佳医院排行榜中,医院综合排名第25名,骨科第4名,内分泌代谢科第4名,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第7名,超声医学科第8名。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发布的2017年度中国医院科技影响力排行榜中,医院综合排名第35名,骨外科学第1名,内分泌及代谢病学第4名,耳鼻咽喉科学第13名。  医院是全国综合性医院中医示范单位,设有上海市急性创伤急救中心、上海市危重孕产妇会诊抢救中心、上海市脑卒中临床救治中心和上海市传染病专科诊治中心、上海市医疗设备器械管理质量控制中心、上海市病历质量管理质量控制中心。  医院设有上海市糖尿病重点实验室、上海市四肢显微外科研究所、上海市糖尿病研究所、上海市超声医学研究所、中国上海国际四肢显微外科培训中心、上海市医学超声培训中心、上海交通大学六院临床医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创伤骨科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糖尿病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耳鼻咽喉科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影像医学研究所、生物芯片北京国家工程中心上海分中心、医用可吸收生物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干细胞临床研究机构。  医院是上海交通大学博士学位研究生及博士后培养基地,有博士研究生导师92名、硕士研究生导师169名。2017年以第一承担单位获院外纵向课题182项,其中国家级课题78项、省部级课题38项、校局级课题66项。2016年SCI数据库共收录我院论文461篇,其中,Article
Review 425篇,位列全国医疗机构第20位、上海医疗机构第4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第3位。历年来,医院获国家、省部级科研成果奖261项,其中国家发明一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  医院连续五届15年蝉联“全国文明单位”荣誉称号,历年来获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先进单位、全国医院管理年活动先进单位、全国百家优秀爱婴医院、全国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创新服务示范医院等荣誉称号。
医院详情
专家团队
1605条患者评价
中日友好医院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三级甲等
综合医院
公立
本院拥有
625
个科室,
1081
位医生,电话:010-114(预约挂号),010-84205566(总机),010-84205288(咨询),010-84205253(医务处),010-64222969(院办)
医院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樱花园东街2号
医院简介:中日友好医院(简称“中日医院”)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直属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于1984年10月23日开院。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同志、时任全国政协主席邓颖超同志分别题写院名。中日医院现编制床位1610张(含北区、西区),集医疗、教学、科研和预防保健等多项功能为一体,并承担中央保健医疗任务、国家卫生应急救援队任务,附设中日友好临床医学研究所,同时还是世界卫生组织戒烟与呼吸疾病预防合作中心、国家卫生计生委远程医疗管理与培训中心。中日医院是我国在改革开放后首批国外无偿援助项目,是当时中国最富于国际色彩、设施最为先进的现代化医院。自诞生之日起,中日医院就站立在了时代的前列,承载了国家引领医院体制改革、实现医学卓越创新,建设中国最现代化医院的重托。中日医院在三十余载的发展历程中,努力践行科学和人道精神,不断追踪现代医学发展,着力传承中华医学瑰宝,创造了无数个或医院、或地区、或国家的第一。辛育龄、潘孝仁、焦树德、印会河、王国相、晁恩祥等医学前辈的大医风范和所取得的学术成就,在医院的发展史上树起座座丰碑。医院为国担当,2003年,成为集中收治SARS患者的专病医院;2005年,参与印尼海啸救援;2008年,作为北京奥运会首要医疗保障医院,为中国添彩。学术方面,王辰院士等在慢阻肺、哮喘、呼吸系感染、呼吸危重症、间质性肺疾病、肺血管病、戒烟等方面取得突出成就,肺栓塞半量溶栓疗法等多项重要创新进入国际诊疗指南;潘孝仁教授、李光伟教授等历时长达20余年进行的“大庆糖尿病预防研究”,被称为2型糖尿病一级预防的里程碑式研究,是国际医学研究的经典;杨文英教授团队发表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以科学的数据揭示了我国糖尿病防治的严峻形势;王国相教授等在神经遗传学方面的研究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晁恩祥教授等参与研制的金花清感方被确证对新甲流有效,在我国新发呼吸道传染病防治工作中做出了突出贡献。医院的内分泌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风湿免疫科、老年医学科、急诊医学科、胸外科、疼痛科、中医风湿病科、中西医结合肿瘤内科、中医肺病科、肛肠科、临床护理专业等科室及专业被评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中日医院现有副高级技术职称以上人员500余人,硕士研究生学历以上人员1000余人,博士和硕士生导师200余人。先后承担了400余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课题,曾获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科技奖励。医院是北京大学和北京中医药大学的临床医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的教学医院,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国内知名学术机构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与日本、美国、英国等多个医疗机构和大学建立了长期友好合作关系。医院是北京市A类定点医疗机构。国际部被外国人在京协会评为“外国人在京就医国有医院满意率第一单位”,目前已与国内外40余家商业保险公司开通直付业务。医院在党建及精神文明建设方面成绩突出,获得全国文明单位、首都文明单位标兵、国家卫生计生委直属机关文明单位、全国卫生系统创先争优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当前,全院上下秉承“昌明进取,正道力行”的院训和“以教为政,为职工建设良好的事业发展平台”的核心管理理念,以“照护生命与健康”为使命,以“做中国医疗事业先进的思想源和强劲的动力源”为愿景,确立而立之后“一年转观念、二年入轨道、三年开局面”的阶段性发展目标,构建以业务技术管理体系和经济经营管理体系为主要内容的现代医院管理体系,共同创造中日医院更加美好的未来。
医院详情
专家团队
2708条患者评价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三级甲等
中医医院
公立
本院拥有
123
个科室,
483
位医生,电话:010-114(预约挂号),010-52176677(总机)
医院地址:北京市东城区美术馆后街23号
医院简介:北京中医医院始建于1956年,是北京市唯一的一所市属综合性、现代化三级甲等中医医院。承担着北京市中医医疗、教学、科研、预防等任务。医院下设北京市中医研究所、北京市中药研究所、北京市中医国际交流培训中心、北京市赵炳南皮肤病研究中心等。是首都医科大学中医药临床医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教学医院、北京市中医住院医师(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基地。目前,北京中医医院分别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为治未病基地、中医药国际合作基地、中医急诊临床基地、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基地、中医药标准化研究推广基地、全国中医医院信息化示范单位,为北京市基本医疗保险A类定点医疗机构。
医院占地面积2.8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5.5万平方米,编制床位1400张,全年门急诊量220万人次,中医专病门诊80个,开展中医诊疗技术项目88项,配备大型医疗设备近50种。现有职工1698人。拥有国医大师2人,全国名中医2人,首都国医名师24人,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10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27人、北京市新世纪百千万工程市级人选6人、北京市卫生系统“十百千”人才16人、“215”人才22人,北京市中医药人才(125计划)44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35人、北京市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13人、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21个、北京市“薪火传承3+3”工作室站27个。
医院拥有赵炳南皮肤病研究中心、消化中心、肿瘤医疗中心及针灸中心等4个临床诊疗中心。设有中医皮肤科、中医心血管、消化中心、针灸、中医儿科、中医妇科及中医治未病中心7个北京市中医特色诊疗中心。拥有临床科室33个。设有包括捏积、强直性脊柱炎、慢性皮肤溃疡、介入、感冒、抑郁等中医专病门诊,对多种疾病的中医诊疗水平居国内外领先。医院狠抓学科建设和专科建设,积极开展创名院、建名科、树名医活动。目前,医院拥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8个、北京市重点学科5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8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13个、北京市国家中医重点专科辐射工程项目首都核心专科6个。
医院设立有6个医技科室:放射科、核医学科、病理科、医学检验科(包含输血科)、超声诊断科、营养科。配备大型医疗设备近50种:如3.0T磁共振仪、256层极速CT、数字平板血管造影系统、SPECT/CT、超声内镜、双板数字DR、心脏三维标测系统、全自动智能采血系统、全数字平板乳腺摄影系统、聚焦超声肿瘤消融机、数字胃肠造影系统、彩色超声诊断系统、术中CT、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等现代化医疗设备。中药房常备中药饮片近660种,诸多院内制剂来源于名老中医及专家的验方、秘方和科研成果,现有批准文号的院内制剂192种,其中中药制剂164种,丸、散、膏、颗粒、胶囊、洗剂、酊剂、油剂等近20种剂型,70余种为临床常用制剂。病房煎药室始终保留一人一方,直火砂锅煎药的传统煎药模式。
医院承担着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的教学任务, 截止到2017年10月,拥有中医专科教研室19个,拥有学科硕士培养点9个。拥有博士生导师11人、硕士生导师47人。教授、副教授共55人;共获科研成果奖240项,其中省部级以上科研奖95项。
医院对外合作医疗机构65家,涉及包括四川、青海、新疆、宁夏、内蒙古、云南、湖北、山西、山东、河南、河北以及京郊区县等地区,其中,在北京地区对顺义、延庆和平谷三家中医医院进行托管。随着国家对“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的推进,我院已与14家河北省医疗机构建立了技术合作关系。根据中医学术传承特点,我院为上述地区培养骨干人才,名师收徒46人。“十二五”期间,我院向受援单位共派出兼职、挂职医务人员86人,派遣义诊专家共8040人次,专业讲座、讲授健康教育课217次,咨询诊治病人近8万余人次。
医院北京市中医国际交流培训中心开设了中医、针灸、按摩、护理、保健、营养等学习班,为世界各地培训了数千名中医师和针灸师,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数万人到医院参观、学习、交流。近年来承担了国家技术援外项目,举办了多期国际中医保健技术、传统医学管理、中医特色护理等研修班,同时不断派出专家学者赴世界各地考察、讲学、进修、会诊和学术交流,扩大了中医药在国际的影响,加深了与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
医院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坚持公益方向,不断提高服务能力。在防治非典、抗震救灾和抗击甲型流感、援疆援藏等公益事业中,做出了突出贡献,连续十年获首都精神文明单位,先后获得全国医药卫生系统先进集体、人民满意医院等一系列荣誉称号。北京中医医院底蕴深厚、名医辈出、百姓喜爱,已成为区域中医药服务的中坚、青年中医师成名的摇篮!
医院详情
专家团队
197条患者评价
河南省人民医院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三级甲等
综合医院
公立
本院拥有
273
个科室,
1392
位医生,电话:0371-65580014(总机),0371-65580014(昼),0371-65951056(夜)
医院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纬五路7号
医院简介:  拥有114年历史的河南省人民医院——政府举办的公立医疗机构,根植中原大地,秉承“仁爱、博学、严谨、卓越”医院精神,服务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担当人民医院社会责任。在深化现代公立医院改革的进程中,铸造了“人民医院服务人民、百年省医健康福音”值得信赖的品牌形象。  ——历史文化悠久。医院前身是中华基督教内地会1904年创办的开封“福音医院”,1950年更名为“河南省人民医院”,1955年随省政府迁址郑州,1993年获批全国首批“三级甲等医院”,2010年增名“郑州大学人民医院”,2012年被确定为“部省共建”医院,2016年与河南大学合作共建河南大学医学院,2017年一次跨越55个位次,跻身中国最佳医院排行榜100强。  ——学科实力突出。拥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11个,且全部通过国家卫健委临床重点专科总结评估;有河南省医学重点学科(含培育)24个,2016年度复旦大学专科排行榜全国提名5个、华中地区提名21个,河南省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建设项目14个,2017年第一批河南省临床医学研究中心1个,是国家疑难病症诊治能力提升工程项目单位。  ——科研平台一流。有国家卫健委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4个,工程实验室2个,国际联合实验室7个,厅级重点实验室9个,省级创新团队10个,市级创新团队3个,院士工作站9个。国家级培训中心17个,省级质控、诊疗与研究中心42个。  ——人才梯队完整。拥有高级职称专家1021人,博士420人,硕士1795人。有特聘院士9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7人,省管专家58人。国家级学术团体常委以上112人,省医学会、协会副主委以上207人。  ——业务技术领先。成功开展全省首例肺移植手术,全省首例镜面人双肺移植,手术量全国第四;成功实施全省首例心脏移植手术,华中地区首例“人工心脏”植入术;成功实施“ALPPS”手术切除巨大肝癌,处于国际国内领先水平;成功实施全国首例颅内复杂脑动脉瘤的Pipeline血流导向治疗技术,手术直播首秀国际舞台;介入脑血管科24小时全天候双DSA随时抢救2个以上急诊脑卒中患者,达到国际一流水平。  近年来,医院围绕“人才、学科、互联智慧健康服务”工作主线,坚持“多区多院规模适度、重点学科特色突出、内涵发展文化引领、互联智慧健康服务”发展战略,全力构建以多区多院为实体、以互联智慧健康服务为全域功能的医疗健康服务系统。在学科实力、科技创新、服务形象、品牌声誉等多个方面都迈上新的高度,实现了新突破。多区多院发展格局基本形成。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历经5年推动、2年9个月的辛勤筹建,顺利开诊投用;河南省人民医院豫东南分院挂牌运营;河南省人民医院平原医院奠基开工;省直一院、二院一体化整体融合发展迈出实质性步伐;河南省立眼科医院、生殖医院、脑血管病医院发展态势良好。运营管理更加高效。打破传统管理架构,整合管理资源,实行大部制、扁平化管理,省内率先成立运营管理部、患者体验服务部等,管理效能充分释放。站位学科前沿,调整学科结构,推动学科专业细化,学科实力明显增强;移动卒中车、“慧思考”、Mazor等一批智能高端设备落户投用;先后通过电子病历系统功能应用分级评价五级医院、HIMSS(住院)六级测评、互联互通成熟度测评五级乙等。落实医改硕果盈枝。互联智慧健康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形成特色品牌,受到国务院医改办的高度肯定;常态化、全覆盖开展航空医疗救援服务,受到央视新闻联播关注报道;推行预住院、日间医疗服务等一系列控费用、惠民生的医改举措,广受社会赞誉;构建以“尊重、慈爱、关怀、共情”为核心价值的改善患者体验服务体系,“我是省医人,我愿为您服务”深入人心,融入行动。以“七个省医”建设为抓手,注重文化传承,孕育发展文脉,塑造文化品牌;抓文明创建、促共建共享,软实力成为硬品牌。  医院四届蝉联全国文明单位,连续两届荣获改善医疗服务十大亮点医院、改善医疗服务示范医院,被评为全国最佳雇主医院、人文爱心医院,中国最佳医院管理团队众星成城奖等,品牌传播位居全国前三,同比上升21个位次;香港艾力彼中国顶级医院100强排行位列第74位,信息互联HIC100强第22位。满意度调查显示,2017年门诊患者满意度99.76%,医务人员回应性满意度超过98%,位列全国第一,为引领全省卫生计生事业发展、服务健康中原大局做出了突出贡献。
医院详情
专家团队
296条患者评价
上海市中医医院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三级甲等
中医医院
公立
本院拥有
108
个科室,
445
位医生,电话:021-56639828(芷江路门诊咨询),021-62588203(石门路门诊咨询)
医院地址:芷江路门诊:上海市闸北区芷江中路274号;石门路门诊:上海市静安区石门一路67弄1号
医院简介:上海市中医医院创建于1954年,2005年成为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是一所中医特色浓厚、临床科室齐全、医学人才汇聚,集医、教、研为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性中医医院。
医院设有上海市名老中医诊疗所和上海市中医中西医结合专家诊疗所两个专家诊疗中心,云集以国医大师颜德馨为代表的70余位上海中医界最高水平的专家为病人服务。
医院开放床位505张,临床科室设置齐全。医院现拥有卫生部国家临床重点专科2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2个;国家中医重点专科6个;5个上海市中医临床优势专科;2个上海中医药大学临床优势专科;5个上海市中医特色专科及“申康”市级医院中医特色专科建设项目1个。儿科、脑病科、神志病科、肿瘤科、骨伤科、耳鼻喉科、风湿病科、外二科、心病科、脾胃病科、妇科、医学影像学科、康复科等临床科室优势明显。
医院坚持鲜明的中医特色,中药饮片使用在全市中医院位居第一;开设专科专病门诊96个。开展“冬病夏治”、“冬令进补”等中医特色工作。年门急诊人次达175万,年出院人次12900余人。
医院以师承教育为平台,培养新一代中医“名医”。医院有全国老中医传承工作室建设2项(王翘楚、王霞芳),上海市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研究工作室7项 (张镜人、王翘楚、沈丕安、王霞芳、朱松毅、虞坚尔、胡国华);上海中医药大学老中医工作室建设2项,院级老中医工作室5项。医院拥有全国及上海市名中医6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7人,全国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班导师4人,具有正副高级职称146人,博士后合作导师2人、博士生导师6人、硕士生导师71人。医师中硕博比达58.29%、护理人员大专以上学历达84.41%。
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中医儿科研究所设在我院,与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老年病研究所合作成立中医老年病转化医学研究中心、与上海市中医药学会合作成立上海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研究中心,以此和院级研究所(室)为平台,提高中医药科研能力。医院共承担国家自然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教育部等各类各级别科研项目多项,拥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实验室,是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GCP基地。
医院积极探索区域性中医医疗联合体的建设模式,以上海市中医医院为龙头,以闸北区域内其他各级医疗机构为依托,成立上海市中医医院——闸北中医联合体。提升区域中医整体水平,探索解决广大市民“看中医专家难”的问题。为百姓提供优质中医服务。
医院坚持中医药特色,以学科发展为龙头,致力于打造代表上海中医药水平的精品中医医院。
医院详情
专家团队
831条患者评价
1
2
3
4
5
...9
下页
尾页
全国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医院:
上海普瑞眼科医院
上海普瑞眼科医院
浙江省立同德医院
广州科大中医医院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
北京协和医院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
北京华尔医院眼科中心
更多全国相关疾病医院>
全国按科室医生:
曹雁阁
邓生华
肖文毅
颜文伟
姜涛
王若光
黄青
于刚
管梁
蒋子栋
董振华
邵堂雷
姜玉武
蒋宁一
宋学红
韩斐
吴永健
连伟
李红昕
刘迎龙
关凯
倪青
潘凌亚
曾骐
邱伟民
姚焰
曹荣萍
吴倩
闫天生
罗康平
更多全国相关科室医生>
全国按科室医院:
南宁首大医院
青岛市北银康医院
无锡市开源白癜风
深圳鹏程医院
成都博润白癜风医院
南京华厦银屑病专病门诊
三亚国济医院
厦门亚当医院
成都棕南医院
广州脑博仕医院
更多全国相关科室医院>
全国周边医院:
更多全国周边医院>
全国专科医院:
北京爱仁眼科
广州爱尔眼科医院
北京美尔目医院
北京茗视光眼科
上海普瑞眼科医院
北京眼科专科医院
临沂眼科医院
南昌眼科医院
黑龙江眼科医院
益阳眼科医院
更多全国专科医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最好的医院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