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选择“肺炎13价”疫苗时,进口和国产和进口13价肺炎疫苗的区别之间有何差异?

-13价肺炎疫苗有那么好吗?为啥有的人专门带宝宝去香港打?-我娃都1岁多了,还要不要打13价肺炎疫苗?-想带孩子去打13价肺炎疫苗,可是医生不给打怎么办?……为了解答大家对13价肺炎疫苗的疑惑,豆苗妈邀请了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中心免疫服务与评价室主任郑景山,和大家聊聊关于“13价肺炎疫苗”的那些事儿~什么是肺炎疫苗?肺炎疫苗可以用来预防肺炎球菌感染所致的肺炎。国内已上市的肺炎疫苗共3种:7价肺炎结合疫苗(已停用)、13价肺炎结合疫苗、23价肺炎多糖疫苗。疫苗的价数代表什么?所谓“几价”,就是疫苗能预防几种血清型的肺炎球菌感染。7价肺炎结合疫苗、13价肺炎结合疫苗、23价肺炎多糖疫苗能预防的肺炎球菌型别:价数越高,疫苗越好吗?疫苗价数越高,预防的肺炎球菌感染的范围越广。23价肺炎多糖疫苗虽然覆盖的病毒类型最多,但与13价、7价肺炎结合疫苗在生产工艺方面有很大区别。前者是「多糖」疫苗,后两者是「结合」疫苗。「结合」与「多糖」,有何区别?多糖疫苗只含肺炎球菌荚膜多糖抗原,不含载体蛋白。由于多糖为T细胞非依赖性抗原,因此2岁以下儿童对此疫苗缺乏有效的免疫应答,其适用人群为2岁以上的高危人群和老龄人。结合疫苗由肺炎球菌荚膜多糖抗原与白喉类毒素载体蛋白结合构成,为T细胞非依赖性抗原,能够有效刺激婴幼儿免疫系统,产生足够的保护性抗体,并具有免疫记忆,对2月龄以上的孩子就能起作用;23价肺炎多糖疫苗虽然病毒覆盖范围较广,但它刺激婴幼儿产生抗体的能力差,推荐用于60岁以上老人,以及2岁以上高危特殊人群接种。13价肺炎结合疫苗的接种程序目前上市的13价肺炎疫苗主要有2种:进口和国产。这两种疫苗在适用年龄上有区别,这里列了一张对比表,大家可以仔细对比:13价肺炎疫苗,国产和进口怎么选?进口和国产13价肺炎疫苗的主要区别在于接种年龄范围不同。总体来讲,家长选择时主要以孩子的年龄作为依据(以接种首针为标准):①如果你的宝宝<6月零,那么两种疫苗随便选。②如果你的宝宝已经超过6月龄还没有接种过13价肺炎疫苗的话,只能接种国产13价肺炎疫苗!接种13价肺炎结合疫苗后,就不会再得肺炎了吗?任何疫苗预防不是100%,但WHO(世界卫生组织)将肺炎球菌性疾病列为需极高度优先使用疫苗预防的疾病之一。因此,为了宝宝的健康,有条件的可以接种肺炎疫苗。宝宝得过肺炎,还需要打吗?即使宝宝得过由肺炎球菌引起的肺炎,病好之后,仅对已感染过的肺炎球菌血清型别有免疫力,而对其他血清型的肺炎球菌还是没有免疫力。所以,还是建议得过肺炎的宝宝接种13价肺炎结合疫苗。
昨天晚上,小编发现了一件很“有意思”的事。一则关于13价肺炎疫苗的“科普”动画,突然出现在了某些自媒体内容里。视频里并没有明确提到“我是谁”,却暗戳戳将国产13价疫苗踩到了尘埃里,一味以“进口”评优,贬低国产13价疫苗。目前全中国的进口13价疫苗唯有一支独苗,到底是谁所发,不言自明。如此的错漏百出、进退失据的“科普”内容,让小编感到诧异。这不是恰恰说明,国产疫苗的崛起,让这些“进口疫苗”在大陆市场的种种傲慢,已成了昨日黄花吗?“国产必劣于进口”这样的糟粕思想,都2021年了,仍被进口友商反复“老调重弹”,作为抬高自己的卖点。是因为面对国产疫苗的进步,实在找不到其他的产品优势了吗?作为疫苗同行,我们无意纠缠于同行抹黑的无意义行为反复拉扯。在这里,我们仅仅想对视频中某些说法做一个纠正,以免中国家长们被其中的某些错误信息误导,耽误了中国宝宝的免疫保护。一、关于甲醛载体甲醛脱毒影响免疫原性?目前,甲醛是全球疫苗生产的主流灭活剂之一,灭活剂量福尔马林终浓度一般在1∶2000~1∶8000,或者是甲醛200~500μg/ml。很多我们常见的疫苗,如破伤风疫苗、白喉疫苗、脊灰疫苗等制作流程中,都需要用到甲醛灭活,使其丧失感染性和毒性,只保留其免疫原性制作疫苗。过量摄入甲醛绝对会影响身体健康,甚至是威胁生命,但重点在于一个“量”字。要知道,人体本身就可以自然产生甲醛,它还是人体在构建DNA和氨基酸过程中所需的重要基础物质。在经过一系列生产程序后,走出产品线的合格疫苗都有严格的国家标准保驾护航。其中残留的那点甲醛,还不到我们日常啃一个苹果、吃一块奶酪的甲醛摄入量的零头,根本无需担忧。过量摄入食盐还能引起高血压呢,我们能够就由此推定人生必须“粒盐不进”吗?另外,根据Ⅲ期临床报告显示,在随机、双盲、阳性对照的非劣效试验中,无论全程基础免疫(3剂)还是加强免疫(第4剂)后,试验组(国产本品)13个血清型的IgG抗体阳性率与对照组(某进口疫苗)均无明显差异。各年龄组全程免疫后IgG≥0.35μg/mL ,受试者百分比接近100%。用数据说话,国产疫苗的免疫效果一点都不比进口货差。另外,载体蛋白脱毒是PCV疫苗的生产过程中较为成熟的工艺环节。所以说,某洋牌子口中“载体甲醛脱毒蛋白质变性影响免疫原性”的说法,乍一看没毛病,实则却是在利用人们对甲醛的不了解意图误导大众。抛开条件看问题,撇开标准谈危害。医药企业本应用在实事求是搞科研上的心思,全被友商花在了文字游戏上。二、载体选择载体是一个无足轻重的选择?目前进口PCV13疫苗是采用CRM197作为载体,19年上市的国产PCV13疫苗采用的是TT载体,二者同为单载体。2021年的新国产PCV13疫苗——维民菲宝,开创性的采用DT和TT两种蛋白载体与多糖进行结合。双载体的直接结果,就是用更少的多糖抗原,实现了更好的免疫效果,大大提高了疫苗的安全性,这无疑是一项巨大的进步。在维民菲宝Ⅲ期临床报告中显示,国产本品在13个血清型中的12个,抗体GMC都要比进口疫苗高,这就是最有力的证明。视频中采用春秋笔法的手段,避开国产疫苗的诸多优势不谈,一味引导偏见,实属可笑。从正确的科学角度来讲,评论一种PCV的免疫原性,不但与载体蛋白的选择有关,更重要的是与多糖分子量的大小、结合模式的选择、结合物多糖/蛋白质比值等因素有关。国产疫苗作为后来居上者,除了采用双载体蛋白,有效的避免了单一载体可能发生的免疫应答干扰这一短板之外,还在生产工艺上做出了诸多创新。比如采用了多糖物理降解的方法,不需要额外加入其他化学试剂(如高碘酸钠),更安全、无残留。更重要的是,其降解后的多糖分子大小均一,可以最大程度保留多糖的免疫原性,可谓是亮点满满。国家在发展,科技在进步。国产疫苗迎头赶上并超越进口疫苗的时代已经来临。三、疫苗安全唯有大规模数据才能代表安全?这则“科普”视频称,进口PCV13疫苗有20多年的使用经验,临床经验多,所以足够安全。作为疫苗的先行者,进口疫苗的临床使用数据自然会更充分一些,这确实是事实。但是,这种说法搞反了顺序关系。中国所有的疫苗,都要经过同样严格的审查程序,和同样严谨的临床试验论证后,才能取得上市资格,根本不存在“没有大规模接种就会有风险”的说法。简单来说,就是要首先确认安全才能上市。而不是视频中所谓的由“上市后的临床数据来断定安全”,人命岂可儿戏?如果按照视频中的逻辑,一种疫苗上市时间长临床数据多,就可以当作否定后来者的证据的话,那本就处于后发奋起的中国疫苗产业,恐怕都会被扼杀在摇篮之中。四、关于接种6月龄以后接种没有意义?视频中还提到,年龄越小,携带肺炎球菌的概率就越小,越小年龄接种就越有效。这是一句多么正确的废话啊。疫苗作为预防疾病的有效武器,在任何规定的年龄段接种都不晚,尽早接种只是其中最理想的一种状态。国产疫苗验证不同的接种方案,尽力扩展宝宝的接种年龄范围,就是为了响应国家免疫规划的号召,力求让更多的中国宝宝能够得到免疫保护。这是中国企业不能忘记、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这一点,进口友商恐怕难有共鸣。看看过往,进口疫苗的接种窗口期仅有短短的四个月,接种高峰,家长们一针难求,无数宝宝就在等待中错过了一生中“唯一”的接种机会。这种场面实在令人痛心不已。所以说,我们为什么需要国产疫苗?因为我们要让中国宝宝都打的上、打得起、打得更安全。“创造更好疫苗造福人类健康疫苗科普基地点击“在看”
转发分享一起懂苗苗,打苗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国产和进口13价肺炎疫苗的区别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