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物质贫乏与物质匮乏越来越发达,人类越来越不幸福?

我们这一代人很幸运,因为我们亲历着这个物质丰富、科技发达、信息便捷的时代。尽管如此,我们潜意识中都会有稀缺心理的残留,这种心理一不留神就会跑出来影响我们的选择和决策。很多人对此不以为然,认为稀缺心理让自己养成了节俭的品格,所以没什么值得特别反思的。但你要是知道这种稀缺心理会使一个人变笨时,你是否会更新对它的认知呢?稀缺心态,让人变笨没有人希望自己变笨,但这事有时不可避免。《稀缺》一书的作者塞德希尔·穆来纳森曾对印度蔗农做过一次调查。调查发现,在收获季节前,也就是他们经济最拮据的时候,蔗农们被眼前最迫切的生计所牵动,终日心事重重。这种状态下,他们总是显得缺乏耐心、目光短浅,无论行动力、自控力、反应速度,还是智商表现都比较差。而在收获季节之后,蔗农有了收入,认知水平和行动能力都会有明显的提升,他们不仅情绪平和,也能规划长远目标并为之行动。研究结果显示:在一定的前提下,贫穷确实会使人变笨,这不是因为贫穷让人能力不足,而是因为贫穷造成的稀缺俘获了人的注意力,进而降低了人的心智带宽。所谓心智带宽,就是心智的容量,它支撑着人的认知力、行动力和自控力。心智带宽一旦降低,人很容易丧失判断力,做出不明智的选择,或急于求成,做事缺乏耐心,难以抵挡享乐的诱惑。每个人的头脑配置都差不多,但短缺压力会让人多一个后台运行的隐藏程序,虽看不见却消耗着大量的心智资源,所以有人会将剩菜剩饭留到第二天继续吃,他们认为这样很节俭;有外债压力的人,更容易在辅导孩子写作业的时候对孩子发火;而终日忧心忡忡的人,也很难静下心来学习。这些现象的出现都是因为当事人心智带宽不足,自己无力考虑长远问题,难以保持耐心和专注,在面临选择的时候不自觉地偏向那个最安全、最能快速见效的选项。不难预见,这些短视行为带来的糟糕结果会加剧稀缺心态:吃剩饭吃坏肚子,在医院的花费会远远超过饭菜钱;对孩子发火会让自己压力更大;而在学习时不停地刷手机,自己会更加忧心忡忡。恶性循环会增强负面回路,让忧者更忧。可见稀缺只是「变笨」的一种诱因,事实上,任何能制造压力的事件都会挤占我们的心智带宽,比如明天的演讲、考试的期限、失业的担忧,等等。只要我们的注意力被某一个巨大的事物吸引,我们就有可能进入稀缺状态,进而降低心智带宽,做出不明智的行为。比如当我们在商场听到「五折优惠最后一天,明天恢复原价 999 元」的推销宣传时,就很可能忍不住掏钱包,生怕错过这个优惠,而事后才反应过来,这东西并非刚性需求。我们也常戏称「恋爱中的男女智商为零」,因为热恋中的他们只能看到对方的优点而看不到对方的缺点,根本原因其实就是他们的注意力被对方完全俘获,心智带宽被占用殆尽。所谓「情人眼里出西施」是对这种现象的另一种表述,但本质上就是稀缺心态导致判断力下降。急于求成,焦虑丛生如今,物质稀缺的影响似乎越来越小,很多人担忧的已经不再是吃不饱,而是吃得太多了。以前奢求的事情,现在随时可以实现:要信息,有搜索;要美食,有外卖;想旅行,有高铁;想学习,有资料……但如果我就此断定:稀缺的问题一旦解决,人们就会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你肯定会表示反对,毕竟扎扎实实的竞争压力就摆在眼前。现代社会虽然给我们提供了更多便利和选择,同时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快节奏,仿佛一不留神就会落在队伍后面,这不由得迫使每个人加快脚步,不自觉地想要更多优势。光是在校学生的焦虑就可见一斑。在前来咨询的读者中,很多大学生都表示自己当前非常浮躁,很难静下心来学习。当我问及他们的目标时,一位大二女生说,她想在短时间内同时学习雄辩术、逻辑学、修辞学、哲学、认知神经科学、教育神经科学、英语、德语、希伯来语、日语、人工智能,还有精神医学……其实她自己也知道这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内心的欲望就是这样强烈,因为竞争压力迫使她想要更多,不像古时候,一个人一辈子只要专注学好一项技能基本上就可以谋生立足了。对这位同学而言,这么多欲望就像多线程任务同时在电脑中运行,心智带宽被占用殆尽,自然就没有心力支撑自己的远见、耐心、行动力和自控力了,最终只能让自己在痛苦中彷徨,甚至做不好当下的小事。当然这只是一例个案,但另一种现象就比较普遍了。首先,我们人类是由两部分组成,一个是精神,一个肉体。其实从哲学的角度来说,我们真正存在只是一个意识,也就是精神世界的存在。而肉体是我们存在于这个物质世界的一个载体,是精神意识跟物质世界的一个连接。也就是说精神世界跟物质世界不是同一个世界,那么物质世界的丰富与否跟精神世界没有太直接的关系。所谓的精神食粮就是书籍和各种思想的交流积累。精神粮食没有让你产生吃饱的感觉,没有很多让你觉得美味的东西。偶尔可能会出现一些能让你非常满足而又无比兴奋的一些绝妙思想,但是这不是常态,常态是一堆平淡,没什么卵用的知识或者鸡汤什么的。物质生活就不同了,你可以比较容易找到美味得让你享受的美食。食物可以让你抵住饥饿,刺激你的味蕾,给你兴奋快乐的感觉,这些感觉比精神粮食更直接更强烈。你可以玩各种各样的游戏寻找刺激;你可以体验各种物品,满足的你好奇和虚荣心;你可以做各种事情满足你的欲望和享受。这些都是在精神食粮里得不到的。在物质世界你可以得到更直接,更强烈,更精彩的享受,那么人们为什么还去找一些干巴巴的精神食粮来啃呢?享乐是人的天性。所以当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的时候,人们醉心于这些物质带来的享受,而忽略了精神世界的需求。自然就会越来越空虚。不知这个回答满意否?
因为人们己经不再满足于食能裹腹、衣能御寒的平淡生活了。无止境的贪欲,也随着社会发展和物质不断丰富,而渐渐的发生变化。人没吃饱,只有一个烦恼;人吃饱了,就有无数烦恼。加上现在贫富悬殊太大,不像过去大家吃穿,劳作都差不多,没有什么好比的。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吃什么都稀罕,看什么都稀奇,现在网络时代,不出门看遍天下,反而觉得没那么容易有幸福感了。
总之,所谓幸福感,就是人们对现实生活的一种感受。是否幸福,人们自己的心态很重要。有词为证:欲壑难填,说的是人的欲望,永远也不可能满足;知足常乐,说的是人只要懂得满足,必是快乐常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物质贫乏与物质匮乏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