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小的iic隐形助听器的助听器比挂在耳朵上的效果好吗?

常说的隐形助听器 IIC深耳道式助听器,可以完全不被人看到。发现不了他是隐形助听器吗?只要不爬在耳朵上看就看不到一个小白点(手柄)。没有它取太困难了。可是这个需要考虑到听力程度,能做也得考虑耳道足够大,功率足够用,机器放的足够深。中耳正常没有中耳问题,油性耵聍不过多分泌,爱清洁干净,咬合时下颚骨耳道骨部变形不大。只要有条件允许还是可以做的。但是-功能会大大减弱,现在最实用的技术蓝牙直连还做不了那么小。当听力下降,自己不经意察觉,往往都是他人先发现,碍于面子不能说。有时候不是必要的隐藏,mini Ric的耳道机也适合,小巧,功能全,价格选择大,只是耳朵上有一根细线。但是有些职业必要需求还是需要做成IIC或更深的耳道机,但必须越早干预才会越好。最后提一下。越深越小价格越高。浓缩都是精华。隐形助听器只有懂得效果,合理期望,必要需求才做,怎么也是塞在耳道呢,适应周期,舒适感这些都是需要考虑的。还需要考虑这个听力中心能不能取出你的耳部模型等等问题。
一直从事助听器一线验配工作,我能明显感觉到,这十几年选择验配助听器的老人越来越多了。这些老人年龄从60多到90多的都有,各种听损程度的也都有:有的老年人听力损失比较轻,简单环境正常交流问题不大,主要是多人、嘈杂环境下有时候听不清;有的老人听力损失比较重,需要大声讲话才能听到,很多时候还需要别人重复;还有的老人听力损失非常重,大声讲话也不一定能听到了,日常只能通过比划,甚至书写才能交流......这些老人中,大多数都可以通过助听器获得帮助,不同程度地改善听力。1、为什么越来越多的老人愿意戴助听器了?首先是意识的觉醒。助听器在国内的普及也就是这二、三十年,实际上很多人之前并不知道有助听器的存在,或者对助听器并没有正确的认知。另外,很多人,尤其是老一辈的,以前会觉得生老病死、器官老化衰退都属于正常情况,不需要干预,听不到就听不到,又不是什么大问题。现在,他们意识到听力损失背后潜在的危害以及干预的重要性。近年来随着助听器行业的遍地开花,以及佩戴助听器的人越来越多,很多老人认识到助听器,并愿意尝试。再者就是对生活质量的追求提升了。以前,老年人生活比较单一,平时可能也很少和外人交流,一般都是和老伴生活在一起,听见也行、听不见也行,反正就是吃饭、睡觉这些事,不用交流,甚至一抬手都知道对方表达的啥意思。所以耳朵聋不聋的也无关紧要。可是现在是信息化时代,很多时候子女都不在身边,平时都是靠电话联系,听不见或听不清就很可能阻断了他们与子女的联系。同时,现在老人的晚年生活也丰富多彩起来。很多老人也玩起了智能手机,还有些老人退休后培养起了自己的业余爱好,唱歌、跳舞、乐器、画画等。甚至还有部分退休的老人仍然被单位返聘,继续在岗位上发光发热。一旦有听力问题后,不去干预并及时佩戴助听器,那么根本就没办法享受高质量幸福的晚年生活,更没有办法发挥余光余热继续奋斗在岗位上。最后是助听器的效果好。有一部分老人开始不愿意配助听器,是因为听到过别人说助听器没有用,所以对助听器的初印象不好。早些年的盒式助听器和模拟式助听器,确实效果很差,戴了又吵又听不清楚。但现在主流的数字式助听器完全不一样,使用效果好,戴着又舒适。很多老人到专业验配中心试戴过数字助听器后,就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原来听得到、听得清是如此美妙的一件事,恍如盲人重获光明一般,豁然开朗。又可以和亲人、朋友畅言无阻的交流,又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并没有道听途说的难受、噪音,真有些相见恨晚的感觉。如此,他们当然愿意佩戴助听器了。2、哪类老人佩戴助听器的效果好?一般发生听力损失的时间短、听力损失程度不是很重、听力图相对平坦的老人佩戴效果比较好。还有,就听损性质来说,是传导性的好于混合性的,混合性的又好过于神经性的。3、老人选配助听器时需要注意哪些?首先,发现听力下降后,及早干预,适合佩戴助听器的及早验配助听器。越早验配,言语识别率退化的越少,佩戴效果就越好。其次,听力损失很重、手脚不灵活的,尽量选择耳背式助听器或体积较大的定制式助听器。其一是功率够大,可以很好地补偿听力损失;其二是佩戴助听器、换电池比较好操作。然后,大部分老年人都是感音神经性耳聋,通常是听得到、但听不清,所以尽量选择多通道、降噪好的助听器,达到更清晰的聆听效果。最后,道听途说不如亲身体验,只有亲身体验才知道助听器到底有没有用!不过这个亲身体验是指选择到专业、正规的验配中心去试听助听器,而不是在网上随意购买。我是国家高级听力师张艳艳,在听力康复指导和助听器验配领域有20多年的从业经验,如果大家想知道更多助听器知识,哪里有靠谱的听力机构和验配师,都欢迎在留言区或者私信问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最小的iic隐形助听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