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赫在管延安成功的三个诀窍期间主要做了哪些工作?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乌兰夫、布赫、布小林祖孙三代人,创造了“一门三杰”主政同一地区的佳话,而这种极为罕见的记录,至今都没有被打破。乌兰夫上将在蒙古族民众中享有极高的声望,自17岁投身于革命事业以来,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民族自治运动和祖国统一大业,为内蒙古自治政府的创立和发展,以及提升蒙古族人民的生活质量,做出了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无愧于“草原之子”的伟大称号。抗战胜利之后,乌兰夫受党中央的指派,重回蒙古地区从事革命工作,为实现内蒙古东、西部统一,以及建立蒙古自治政府做出了突出贡献。此后,乌兰夫始终致力于民族事务工作,为少数民族事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在乌兰夫的熏陶和指引之下,他的兄弟和子女也都纷纷走上了革命道路。乌兰夫的长子布赫每当提起自己的父亲时,都会十分动情地说:“他给我们留下了很多精神财富,是我们一生取之不竭的幸福源泉。”在布赫的记忆中,由于父亲乌兰夫长期忙于事业,所以小时候他很难见到父亲的面,但父亲却从来没有忽视过孩子们的教育。他为了让孩子们读书,特地将教书先生请到家里办私塾,布赫、姑姑云清和姐姐云曙碧,在幼年时就开始读书、写字。早在1939年春,乌兰夫曾派人专程回到故乡土默特旗捎话,党中央决定派一批蒙古族青年去延安学习,他希望云氏家族能带个好头。在这种前提下,包括云曙碧、布赫在内的21人,冒着巨大的风险,通过伪装冲过了敌人的封锁线,历时30多天才抵达延安。当时,布赫还是一个年仅13岁的少年,他们一行人被安排进入“陕北公学”读书。期间,不仅让布赫等人大开眼界,而且思想上也得到了脱胎换骨的转变。读书期间,让布赫最记忆犹新的事情,就是听毛主席为他们讲统一战线、抗战和民族平等课程。在延安学习期间,布赫因表现优异,曾当选为学生会主席。课余时间,他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创作诗歌、短文、剧本等,这也为后来他回到内蒙古领导文化工作,埋下了一个十分重要的伏笔。布赫晚年时在谈到他的文艺创作时,曾非常感慨地说:“参加革命多年以来,诗歌就像一位良师益友,始终伴随我不断成长。无论在战火纷飞的年代,还是如火如荼的建设时期,亦或是那段特殊的动荡时期,她都赋予了我极大的工作热忱和拼搏精神。”1946年,在延安学习7年时间之后,年仅20岁的布赫回到内蒙古,他一步一个脚印,从基层做起,再到文工团党支部书记、团长,始终以永不枯竭的工作热忱,将自己的全部身心都扑在了工作上。在那个硝烟四起的年代,布赫带着文工团的演员们开赴前线随军演出。建国之时,布赫又携内蒙古文工团参加了人民政协成立汇演。此后,布赫调任内蒙古文化局担任副局长兼文联主任。在特殊时期,他因受父亲乌兰夫的牵连,受到了很大的冲击,1974年才恢复工作。后来,布赫曾先后主政内蒙古两大城市包头、呼和浩特,并于1982年当选为内蒙古自治区一把手,时年56岁。自1993年开始,67岁的布赫开始担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值得一提的是,他和父亲乌兰夫都担任过这两个要职,但内蒙古云家的传奇故事还没有结束。布赫的女儿布小林,在2016年时当选为内蒙古自治区主席,创造了祖孙三代担任同一要职的佳话。布小林之所以会女承父志,或者说承袭了祖父乌兰夫的民族工作重任,原因就在于自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中央在选拔和任用少数民族干部方面加大了力度,对于有能力又了解民族事务的少数民族干部,予以大力提拔和破格任用。可见布小林之所以能在继祖父和父亲之后主政内蒙古,其背后的原因主要和国家的少数民族政策,以及她个人的工作履历和能力有关。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管延安成功的三个诀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