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孟山那一年的梦想出生的,

任孟山:读周其仁《改革的逻辑》
&  《改革的逻辑》之书名看上去好像是讲改革遵循着一套既定的逻辑规则,其实不然;假若如此,不至于产生改革过程的曲折与风险,以及当下继续推进改革的艰难。由是,著名经济学家汪丁丁在这本书的&跋&中写到:&改革的逻辑,与前不久张维迎一部作品的标题&市场的逻辑&,两相呼应。&&这两部作品的标题所称&逻辑&,是口语意义上的类比,并非学术意义上的自洽体系。&也就是说,无论是&改革的逻辑&,还是&市场的逻辑&,都与学术意义上的逻辑无关,基本上可以算作是出版社卖书的噱头。因为,严格来讲,改革没有逻辑,或者说,改革没有既定的逻辑,大抵只有邓公所说的&摸着石头过河&。
  &摸着石头过河&是一件相当有风险的事情,因为不知道石头会有多小,行进过程中还能否摸得到,也不知道要过的河有多深,会不会突然出现大风浪。换言之,在这种背景下的改革,并不知道往哪里改和怎么改。在某种意义上讲,改革是一种向死而生的行动,是不得不做出的举动,所以邓小平讲&不改革开放只能是死路一条&。只不过在经过多年的改革之后,人们开始得出各种各样的结论。周其仁先生总结出的是,&中国改革的出发点,是如何解决国民经济的决策权力过于集中,计划命令的信息成本过于高昂,以及个人、家庭、单位和地方的工作积极性过低的问题。&
  这是对推进改革多年之后人们回望改革的解释,符合经济改革层面的彼时情景。正如周先生发明且常常提及的&超级国家公司&概念,即计划命令体制实际上是把整个国民经济作为一家超级国家公司来处理,意味着下达命令者能够知晓并掌控国民经济运行的所有信息,审时度势地以命令调整其中的所有细节,但实际上,这完全超出了任何一个人或者所有人的经验,是不可能完成的事情。结果就是,改革之前的短缺经济另国民备受煎熬,必须推进&摸着石头过河&的改革,来改变一个大国的窘状。
  《改革的逻辑》由于是一本论文集,虽然算得上都是与改革相关的文字,但其中涉及的领域并非只是宏观意义上对改革的论述,还包括重新界定产权、土地制度改革、货币制度改革、私人资本与国资转让等具体议题。难得的是,即使这些让普通读者看上去很专业的问题,周先生还是说得深入浅出,不会有经济学学院派文字的艰涩和令人眩晕的模型。看过他另一部著作的朋友,应该不会反对我这样的看法。那本著作的名字叫《病有所医当问谁》,讨论的是有关医改的问题,是几十篇专栏文章的结集,是基于可观察经验事实的分析和解释。当时专栏连载的时候,我就基本每篇都读过,对一个经济学家下这么大气力去研究和讨论这样的具体问题而且又写得颇有意思,很是感到服膺。后来阅读到周先生的人生经历,才明了他有勇气身居象牙塔却不甘专做高深学问的原因。
  在上山下乡的那个年代,周先生在考入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系之前,曾在黑龙江完达山狩猎七年。这种人生体验形成的对现实问题的关注,日后深入其治学骨髓,并使其乐在其中,正如他自己所言:&我对在想象的约束下表现高超智力的学问没有什么兴趣,虽然那差不多是美国当代经济学的主流&,原因是&我们这一辈人,先深入了社会,有了很多观察和思考,倾向于到书本知识以外的世界里求解。&也正因如此,周其仁在公众中的知名度超过了很多在专业更有建树的经济学家。
  学者选择远离社会专心治学或治学同时介入社会,哪种方式更具价值或更有意义,是自大众媒体产生以来就被争论的一个话题。比如,在中外都曾热烈讨论过的&知识分子与报纸&、&知识分子与电视&,等等。报纸遵循的是版面逻辑,无论你是多长的文章,版面上只能呈现三五千字,其他的都得删掉;电视遵循的是时间逻辑,无论你有几个小时的宏论,电视只能给你五分钟的画面,其他的只能割舍;其中的矛盾一目了然。知识分子与大众媒介接触就要冒被断章取义的风险,这也是我们为何经常会看到媒体上爆炒某某教授如何出惊天之语。其实,细读之后,可能发现题目与内容南辕北辙。实践发展的结果就是,有人躲在象牙塔,不与媒体结缘;有人愿冒风险,与媒体熟稔。我曾在媒体工作,现又在大学教书,我尊重每一种选择的知识分子:这个世界总要有人玩点高智商的艰深学问,也总要有人愿意通过媒介给公众提供比一般人高明的解释。周先生显然是后者,而且做得相当好,这也是我为什么愿意写像周先生这样的人所出著作的书评。
  由于周先生是位经济学家,《改革的逻辑》主要讨论的是经济领域的改革,或者从经济出发旁涉到其他领域的改革。比如,政治体制改革。他的观点是&国家权力不上轨道,私人产权很难上轨道&,&要国家权力及官员的行为上轨道,就离不开政治约束条件和机制,这就离不开政治体制的改革。&自转型中国的宏观视角而言,历经30余年经济与社会领域的改革之后,中国必须直面继续为经济与社会改革提供动力的政治体制改革。在这个意义上讲,我完全同意汪丁丁先生所言&我喜欢更直接的表述:妨碍中国经济继续增长的关键环节将要主要是政治的而不再主要是经济的&。当下中国所面对的问题是在政治领域并延伸至其他所有领域的限权与分权,这就是世人看到习近平总书记强力推进反腐和李克强总理高喊&法无授权不可为&的现实逻辑与理论逻辑。
| 来源日期: | 责任编辑:张白烨
关注共识网微信和微博
关注共识网微信,我们一起来看历史教科书的背面,一起来听主流媒体上沉没的声音,一起来思考至今没有答案的问题:“中国往何处去?”欢迎扫描二维码来加入我们。
微信号码:igongshi
对本文发表看法,请电邮:,部分评论会被选进读者来信栏目并获赠图书一套。
凡本站转发文章,如刊发媒体不同意的,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凡注明来源“共识网”文章的,转载请注明出处。
把文章分享到:
------分隔线----------------------------
王明是一个漂亮的中共人物,讲话煽动有力,人极机警灵敏,他说话的时候,全场自始至终...
笔者的英文专著Reinventing Modern China: Imagination and Authenticity in Chinese ...
读茅海建先生的《戊戌变法的另面:张之洞档案阅读笔记》 几年前,在上海跟朋友吃饭,...
我个人对中国当代历史研究的看法很简单,即道理古人已讲完,西人也讲完。我辈所能做的...
由巴黎政治经济学院教授匹克迪(Thomas Piketty)所著的《21世纪资本论》(Capital in...
从根本上说,财产自由和民主政治并非完全一致,就看你想要什么。《二十一世纪的资本》...美利坚杂记之九:无处不在的美国捐献文明_任孟山_新浪
无处不在的美国捐赠文化
刊于日〖华夏时报〗专栏文/任孟山年末年初,纽约市市长布隆伯格发布捐赠3.5亿美元给本人的母校??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他是该校1964年毕业生,自他1965年读研讨生期间给母校捐赠5美元开端,其捐赠额累计超过11亿美元,成为美国历史上向统一所高校捐赠最多的人。超级富翁的捐赠,总会被媒体高度注意,也会被众人津津有味,,一是因为捐赠数额宏大,二是由于捐赠者自己足够有名。正如布隆伯格,这位彭博社的开创人和纽约市市长,xzl,有着不俗的传奇阅历和现世出色。迄今为止仍然每年只拿1美元象征性工资,要不是美国法律有划定,他只能干三届市长,估量市民会让他永久担负。你想,这样的好市长哪找去?只干活,不拿钱。但是,大家不要被富翁的捐赠消息所误导,,认为美国的钱都是富翁捐的。实在,在美国的捐赠之中,真正的主角是普通大众而非富翁。美国每年几千亿美元的捐赠中,80%是个人捐赠,其中70%以上是一般人。而且,如果按捐赠额与收入的比例盘算,穷人比富人更大方。美国的家庭收入分为五个等级,依据2007年数据,低收入家庭捐出了4.3%的收入,接下来的三个旁边收入家庭分辨捐出了2.5%、2.7%、2.0%,最富有家庭捐出的是2.1%的收入。由此可见,捐赠并非都是由于卡耐基所说“在巨富中逝世去是一种羞辱”,而是因为捐赠在美国事一种社会风俗和社会文化,存在十分显明的草根性质。我来到美国后,第一次休会到美国的捐赠文化,是在考取当地驾照缴费时,上面写着你是否乐意捐赠1美元给残疾人。要晓得,这个数字比例不低,因为我考下来驾照的全体缴纳用度是18.75美元。在提醒捐钱的表格上,同时提示你是否乐意成为人体器官捐赠者。有友人告知我,假如你要是认捐,一旦被宣布不治,病院能够无需等候家眷允许就能进行器官移植。我搬到费城西郊纳伯斯小镇之后,陆续收到了当地消防站、急救核心、红十字会等各类组织的募捐信。红十字会的募捐信还好懂得,然而消防部分的募捐信,我看了半蠢才清楚。因为在我的教训中,消防部门属于政府全额拨款单位,怎么能向居民募捐呢?看完好多少页之后才明确,这里的消防站跟海内的性质不完整一样,它居然在一定水平上有民间自救组织的颜色,有政府资金支撑,但是民间捐款占领重要位置。募捐信上有明白的图示,表明全年接警的次数、派出车辆的数目、今年的支出与收入数额,以及近年来来自社区捐款数额的变更。最后写明,消防站是纳伯斯镇的主要组织,为了它的有效运行,你最好捐点钱。我后来查资料进一步懂得,各州轨制不一样,总体而言,消防局是一个与警察局并列的公共机构,但是不谢绝接收捐赠,或者说良多都踊跃募捐。再后来,带孩子去镇上的图书馆,那里也有在国内看不到的募捐方式。图书馆里有story time,给孩子讲完故事之后,讲故事的人(有时候是馆员,有时候是志愿者)向孩子展现一些可以涂写的卡片,1美元1张。你如果要,就算是捐赠;你不要,也无所谓。当然,带孩子去听故事是免费的;借书、借光盘都是免费的。而且,无论你借多少书或光盘,都可以,不数量限度。想到我作为教师在学校图书馆也就只能借20本书,心里有些惊愕。因为我所在小镇的图书馆较小,基础上都是孩子在那里呆着,大人个别借完书就走。美国街坊霍华德&吉布森就先容我去了邻近另一个藏书楼。他陪我一起去的,并且给我做了向导,高低三层,作为社区图书馆,大的让我暗自吃惊,材料上说是该馆有百年历史,现有面积近2400平方米。更让我吃惊的是,第一次去的那天,门口有块牌子,细心看完,说的是在本县还有好几个图书馆比这个图书馆更大或更好,所以须要大家持续捐赠,等明天将来再次扩展本图书馆。本来,这个图书馆刚经由了两年半的装修扩建,很多钱是居民捐的。孩子所在的小学,也是相似的捐赠如斯。学校常常有活动,每次运动之前,都会发邮件给家长,或者提前发纸质的宣扬资料给家长,提醒家长可以捐钱、可以捐食品,当然,你也可以成为志愿者。不外,不必定有机遇,因为家长报名当自愿者的太多,有时候得抓阄决议。记得有个家长在一次意愿者报名中没被学校“录取”,气得给邮件列表中所有家长发信表白恼怒。看得我和家人尽不住乐了。另外,学区也会在某些节日前发信给咱们,进行劝捐。看来,美国社会每年宏大的捐献额,跟上述无处不在的捐赠细节或者捐献方法密不可分,它是浸透到美国日常生涯的常态方式跟行动模式。不夸大地讲,馈赠是一种社会文明,而且与社区相关、与教会相干、与理念相关。数据显示,12%的捐赠者是想让社区变得更美妙,信教者年均捐款4倍于非信教者。同时,美国人感到许多都不是政府该做的事件,政府也做不好,不如捐赠给各种专业性的社会组织加以操作。(作者系中国传媒大学副教学、宾夕法尼亚大学拜访学者)任孟山:安全标准停滞显示制度压力缺失_新闻中心_新浪网
任孟山:安全标准停滞显示制度压力缺失
.cn 日03:10 华夏时报
  中国的安全技术标准有些行业没有完整的安全标准,急需制定;有些行业安全标准十多年没有完善补充,急需修订。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毅中指出,目前中国安全技术标准建设已大大滞后于安全生产工作的需要。
  安全技术标准的水平高低,意味着工作流程与安全检测的严格程度,不仅关系到行业生产,更重要的是关乎工作人员与普通百姓的生命与安全。正如李毅中举出的中石油吉林
石化分公司双苯厂爆炸事故一例,在现有安全标准缺乏规定的前题下,事故发生后石化公司的地面水仍然可以排入松花江,这显然会给松花江沿线的城市居民带来严重危害。不仅如此,某些行业安全技术标准停滞不前,还会给工作带来安全隐患。煤炭开采就是如此,因为安全技术标准落后,使得一些小型煤矿可以轻易跨过安全检查的关卡,给事故的发生埋下了许多隐患。
  安全技术标准的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为过。但是,为什么诸多行业根本没有将这个问题放在心上?缺少监管部门督促之下的懒政行为,是形成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是行政管理部门永远的法则,缺乏制度形成的压力,使得有关部门可以得过且过、蒙混过关。“责任追究制”的长期空白,造成没有标准更新也不会有人为此负责的非正常状况。中国每年发生无数、人员死伤惨重,有关部门可以将原因归结到工作流程操作不规范、矿主黑心让矿工加班等方面,但是,与德国每年大约制定1500个安全技术标准相比,我们似乎可以得到另外一些启示。
  需要指出的是,对生命关怀的缺失也是没有标准或标准陈旧的重要原因。人命关天固然是中国的传统思想,但是某些地方在事故发生之后,试图以金钱买通家属从而隐瞒事故的做法,却让人看到某些公权力机构对于人命存亡的思维方式。而且,长期以来重管理轻人文关怀的政策思考模式,也对部分制度的制定起到了负面作用。“以人为本”不是锦上添花的社会修饰,而是已经成为国家的重要执政理念。安全技术标准的制定与更新是关涉人命的大事,职能部门应以实际行动的时间表回应社会关注,废弃那些陈旧的安全标准,让它们不再是生命的威胁。作者:
&【】【】【
【】【】【】
/ 00:14:55 / 17:26:00 / 10:03:36 / 03:22:46 / 03:22:04 / 03:06:55 / 02:20:54 / 02:20:29 / 00:21:51 / 00:21:51
 电话:010-   欢迎批评指正
Copyright &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那一年的梦想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