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目前的教育培养最优秀的女孩不出优秀公民?

为什么中国现有的教育环境培养不出能获得图灵奖的人才呢?_百度知道
为什么中国现有的教育环境培养不出能获得图灵奖的人才呢?
提问者采纳
过于注重灌输而少启发、健全的机制等,这样才有助于创新人才的成长和知识积累;必须有自由的学术氛围,只能培养出优秀工程师和工匠、良好的物质条件,难培养丁常糙克孬久扼苏出创新性人才中国教育体制下的填鸭式教育很严重
来自:求助得到的回答
其他类似问题
图灵奖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谌卫军:当今中国大学教育之忧思与对策
&  虽然当今中国大学教育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尤其是1999年开始大学扩招,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快速上升,2002年达到15%,2013年提高到30%,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阶段进入大众化阶段。但是&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一直拷问着当今中国的大学教育。清华大学老校长梅贻琦曾说&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当今的主事者却把高楼建设当做大学建设,把经济成就当做教育成就,这是行政思维,而非学术思维;是政绩工程,而非育人工程。正是当今大学定位不清、目的不明,从而造成大学迷失方向,最后造成生产的最终结果是半成品、残品、次品、甚至废品,乃至造成市场拒绝、产品滞销、库存积压。不少学生毕业就意味着失业,很多专业不对口,职场从头来,造成了资源的严重浪费。有的继续深造成为了&精致的利己主义者&(钱理群),目标是出国留学移民海外,以至于清华北大已成为&留美预科班&,造成了人才的严重流失。
  我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采取对策:
  一是合理分流,各得其所。
  一个过度地、向大多数公民诱发梦想的制度不是一个好制度,因为最终是无数人梦想的破碎。人人上大学就是这样一个&中国梦&,造成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很多高考生都是可怜的&陪绑人&,他们的失败是预先注定的,这其实是他们不应该参与的竞争。据说,中国目前企业产品的合格率只有70%,主要原因是工人素质低,技工短缺。说明企业有旺盛的需求,而且有升级的压力,学生为什么不高兴读职业学校呢?主要还是观念和体制的问题。
  从工业的内在逻辑看,技工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机器的寿命,产品的质量,企业的声誉。由于机器和工艺都在发展,雇用低技能、低工资的工人,几乎就是放弃了技术上的发展,这样的企业走上的必然是下坡路。而因为中国工人的工资在全世界都是最低的,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工人要求涨薪的趋势不可阻挡。从低薪低能力向高薪高能力转型是明智的、顺应趋势的选择。作为&世界工厂&不培养自己的技工队伍是荒诞的。而在培养过程中,没有企业的进入,同样是荒诞的,不可思议的。
  经济和教育都发达的国家如美国、德国也不是人人都上大学的,它们的毛入学率在50%左右,不会超过60%。就算达到60%,也还有40%的人上不了大学,为什么就没有高考压力和恶性竞争?因为美国在义务制教育结束后,学生就开始分流了,一部分人根据个人的特长、兴趣和职业目标选择不上大学。剩下的人也不会都选常青藤大学或顶级的大学,比如家庭经济条件不太理想、估计自己又拿不到奖学金的就选所在地的州立大学,学费便宜或基本可免除;不想进一步深造研究的会找实用型的大学;申请失败的学生也会不得已求其次,或者先工作再找机会。德国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是早分流与双轨制,它用实惠置换梦想,并在最大程度上克服了理论与实践的脱节,由职业学校、企业、企业协会&共同制定并实施培训计划,他们还共同决定就业市场上某种职业的具体技能要求&。通常是学生每周在学校上一两天课,在企业接受职业培训三四天。如此精致的职业教育很好地保障了学生就业的便利,甚至吸引了一些可以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因为在就业的道路上高等教育是风险之旅,职业教育更为安全,他们参加竞争先留条后路。这就是合理分流,各得其所。
  职业教育培养专业型人才,就要以市场为导向,真正传授技能知识,而非单纯书面理论,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毕业后快速适应工作环境,让产品马上能够适合需求。社会要给予优秀的技工和蓝领较高的声誉和薪水,取消城乡户籍,就会吸引很多的初中生。
  高等教育培养研究型人才,就要选择有此志向的学生,进行深度的培养教育,作好进一步深造的准备。学习德国,在高中和大学要进行特殊的&精英伦理&教育:必须回报较早获得的社会恩宠,即为社会承担责任,做社会良好风尚的践行者,做社会优秀文化的守护人。
  二是行政放权,大学自治。
  学校,尤其是大学,是传承、生产、创造知识、思想、精神的文化共同体。这个文化共同体,尊师重教,以&育人&为宗旨,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和学生是学校的主人,是学校重大决策的制定者;而管理人员则为教学、教师、学生提供有效服务,是教师、学生的集体意志和学校各项决策的忠实执行者、实施者。世界上(包括民国时期的中国)那些著名的大学,无一不秉持这样一种教育、办学理念。当然这种&教授治校&也有各种问题,但总的来讲,这样行政成本最低,走的弯路最少,学校管理民主公正透明,没有人对教授指手画脚,教授们腰杆直底气足。大学里如果官权太大,教授成为官员的附庸,围着他们的指挥棒乱转,没有尊严和权威可言,大学便成为衙门,如何培养杰出人才?怎样达到世界一流?恐怕只是一个梦罢了。1946年,冯友兰教授撰写了《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文中写道:&联合大学以其兼容并包之精神,转移社会一时之风气,内树学术自由之规模,外获民主堡垒之称号,违千夫之诺诺,作一士之谔谔。&这就精辟地概述了西南联大教授治校的精髓。
  所谓学生自治,就是结成社团,让&大家学习自己管理自己的手续&,养成&自己管理自己的能力&(陶行知)。以准备在走向社会以后成为一个依法自治的良好公民。学生自治,既是社会自治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公民自治的学习和预演,它对于学生的成长、发育是十分重要和有益的。从根本上说,它是学生自我成长的权利,我们的教育不仅不可以伤害它,而且还必须精心而有效地尊重它、呵护它。中国和世界的大学教育的实践证明,从具有学生自治、思想自由意味的学生社团中走出来的杰出人才,代不乏人。
  胡适在美国留学期间,&爱管闲事,爱参加课外活动,爱观察美国的社会政治制度,到处演讲、到处同人辩论&。留美同学中很多人很不以为然,&人或嗤之,以为稚气。&胡适是这样为自己辩护的:&盖吾人所居,即是吾人之社会,其地之公益事业,皆足供吾人之研究。且此种阅历,可养成一种留心公益事业之习惯。则其人他日回国,岂遽尔便能热心于其一乡一邑之利害得失乎?&可见胡适是一个有准备的人,他想养成一种留心公共事务的良好习惯,把自己训练成一个合格的现代公民,以便回国后对祖国的政治进步和社会改良有所贡献。
  三是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蔡元培在《〈北京大学月刊〉发刊词》中阐述过自己对大学精神的理解:&大学者,&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之学府也。&&各国大学,哲学之唯心论与唯物论,文学、美术之理想派与写实派,计学之干涉论与放任论,伦理学之动机论与功利论,宇宙论之乐天观与厌世观,常樊然并峙于其中,此思想自由之通则,而大学之所以为大也。&在&兼容并包&的精神下,北大吸引了中国的各路学术精英。以文科为例,从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钱玄同、刘半农、周作人、鲁迅,到辜鸿铭、刘师培、黄侃,大师云集。各种文化社团风起云涌。而那种&师生间问难质疑,坐而论道的学风&,那种民主自由的风气,从那时开始形成,成为北大异于其他大学、吸引后来一代又一代学子的独特传统。
  美国经济学家科斯认为,思想市场的缺位是中国经济创新乏力的根本原因。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的教育改革,尤其是高教改革的失败,给中国的思想市场雪上加霜。中国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博士产出国,却不能回答&钱学森之问&。科斯认为,&在严格的政府控制下,中国大学越来越善于迎合教育部,而不是提供创新性的研究和教育项目,这种情况与改革前的国企没有什么本质区别。&创新能力薄弱是中国企业产业升级不如人意的缘由。只有具备自由的思想市场,中国才会真正有创新的能力,才能保持经济发展的可持续。而更重要的是,通过与多样性的现代世界相互作用和融合,这能使中国复兴和改造其丰富的文化传统。假以时日,中国将成为商品生产和思想创造的全球中心。中国的奋斗就是全人类的奋斗!
  为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凤凰网策划纪录片《毛泽东在2013》。在对待毛的问题上,中国社会的思想观念分化呈现出可忧的撕裂与对立,对骂、约架、泼粪不一而足。坚持18年之久的&郑州思想沙龙&也发生了拥毛派打反毛派的事情,一方面是多元思想的碰撞,另一方面是对话规则的缺失。我们正处于大变革时代,希望寻求某些个共识,推动社会某方面进步。需要建立一个自由开放的思想市场,不同背景不同观念的人们坐下来交流讨论,必须有一个公平公正的对话机制与议事规则,为大家所公认所遵守。弘毅读书会举办的公民文化沙龙较为成功,得益于罗伯特议事规则的学习与推广。如在湖南大学法学院举办&杜钢建、林炎平对话儒家宪政与西方宪政&,我们设计这样的流程:一、基本观点介绍,二、辩论:中西宪政差别,三、中西宪政汇通,四、当下公民社会建设及宪政出路,五、自由对话,六、提问及回答。台上交锋激烈,林老师批驳儒家宪政&白马非马&,杜老师回敬林老师&不敢苟同&,场下听众提问踊跃,甚至听众直接发生激烈辩论,这种文化的多元、思想的辩论正是对话所需要的,这也符合儒家&和而不同&的理念,更符合现代宪政宽容、自由的精神。
  总而言之,当今中国大学教育积重难返,非克难攻坚不可,涉及意识形态与既得利益,必有伤筋动骨之处,非庖丁解牛不能。朱清时创办南方科技大学,孤军奋战之艰难可想而知,进入拼爹时代,读书无用论再次响起,中小学辍学率年年攀高,另一方面,各种私塾学堂如雨后春笋纷纷兴起,就是对这种教育体制的不满与冲击。教育自救,此其时也,英强之言,不谋而合。我愿意成为民间办学之一员,当学习先贤同人,投身于教育自救与社会重建之中。
  一是开展文学教育以治其愚。文学是人学,教育是启蒙。形象大于思想,解读等于创造。如我的文学讲座课《叩响缪斯的殿门》,与风帆文学社谈诗歌创作,从意象与诗行说起,在我的发动和鼓励下,同学们产生了写诗唱歌的冲动,他们或仰望星空,或回首童年,或注视街灯,或感悟花雨,从一草一木中洞见宇宙的奥秘,感悟人生的真谛。他们或分行,或分节,或象形,或摹声,从一招一式中把玩语言的魔术,亮出个性的魅力。100多首原创童谣儿歌喷涌而出,在国际华人中小学生文学社团擂台赛和浙江省诗词歌赋创作大赛中获大奖,姚彬钰同学还荣获第二届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叩响缪斯的殿门》荣获&全国语文教师精短文学征文大赛&一等奖,并发表在《名作欣赏》上。又如我的文学活动课《李叔同纪念馆采风游学》为学习设计教学,以活动促进发展,即把课堂搬到纪念馆,让学生来当解说员。由风帆文学社八位社员担任小讲解员,讲解李叔同的生平和成就。这八位学生从参加培训、制订方案、收集资料,再到分工合作、确定讲稿、进行排练、活动拍摄、后期制作,直到最后完成任务,经历了一次极具有挑战性的社会实践活动,从中得到了全方位的锻炼。他们相互配合,协调一致,不仅学会了合作,而且增进了友谊,为自己的中学时代留下了美好的回忆。本课录像荣获杭州市第二课堂DV作品大赛一等奖。由于我所带的风帆文学社荣获杭州市、浙江省乃至全国&十佳&文学社,众多学生的文章获奖或发表,我被推举为浙江省中小学文学社联合会常务副会长,创办了&浙江新人文讲堂&和浙江潮网站。每年策划一次大型活动,纪念巴金读书征文、浙江潮青川情温岭行、辛亥革命百年纪念、中小学读书节、国学知识大赛等,每年组织一次采风游学,去过王阳明故居、黄宗羲故居、王国维故居、李叔同纪念馆、蔡元培故居、章太炎故居、鲁迅故居、胡适故居等,编写了《浙江潮》、《浙江文化少年行》。这些活动因地制宜顺势利导,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三个维度重新思考人之为人的文化精神和行为准则,从模仿走向创新,从文学走向文化,邀请名家和名师,走进校园和场馆,为广大青少年和文学爱好者提供丰盛的文化大餐,并借助新媒体力量广为传播,形成独特风景的&浙江潮&,让&有声音的地方就有浙江潮&(黄亚洲语)。
| 责任编辑:向异
关注共识网微信和微博
关注共识网微信,我们一起来看历史教科书的背面,一起来听主流媒体上沉没的声音,一起来思考至今没有答案的问题:“中国往何处去?”欢迎扫描二维码来加入我们。
微信号码:igongshi
对本文发表看法,请电邮:,部分评论会被选进读者来信栏目并获赠图书一套。
凡本站转发文章,如刊发媒体不同意的,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凡注明来源“共识网”文章的,转载请注明出处。
把文章分享到:
------分隔线----------------------------
不久前,凤凰网《大学问》栏目将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朱苏力、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王振民...
【编者按】中国没有合伙人,只有散伙人。一言不合就分裂,其实有多大的分歧?美国约翰...
愿2014年能有更多的朋友告别自卑病与外国梦 2013年过去了,一如早已远去的八十和九十...
当你无法逃避于这个世界的时候,你连绝望的权利都被剥夺了的时候,这才是真正的可怕。...
摘要:陈小鲁:你要说人家化我们,那是当然,我们还想赤化全球呢。这是对我们国家最大...阅读数:947
最后更新于:
当代中国教育为何培养不出大师?&凤凰卫视7月7日《寰宇大战略》,以下为文字实录:邱震海:《寰宇大战略》,运筹帷幄中。大家好,《寰宇大战略》节目开播到现在已经整整一年半的时间了。谈起所谓的战略,很多朋友们一般可能会认为只是军事战略,只是国防战略,但其实我们认为的大战略是指一个国家未来长期的发展。二十乃至五十年以后的中国需要什么,我们的人才、我们的能源、我们的金融、我们的产业未来包括制度层面如何发展,千秋大业,人的素质如何提高,这才是真正的大战略,所以我们希望《寰宇大战略》节目我们能够站在战略的最前沿也是思想的最高点来审视未来中国长期的发展。谈到这个问题就比较沉重了,我个人认为今天中国所有的问题可能都是人的问题,而人的问题归结到最后那只有两个字就是教育,所以我们今天来谈谈教育,今天到底中国的教育哪些地方出了问题,所以我们今天请到我们的老朋友,香港著名的专栏作家陶杰先生,同时也是老朋友,北京中国人民大学的教授任剑涛先生,陶杰兄怎么看中国今天存在的中国人的问题以及背后的教育的问题?当代中国教育为何培养不出大师?陶杰(香港作家):今天我们说中国的教育出不了大师,我们现在研究为什么以前民国的大学有大师,胡适、蔡元培等等,因为那个时候是五四运动带来的新的思想,尤其是西方引进的思想,那时候清朝刚灭亡,科举结束,那时候中国教育史两千年从未有过的一个自由独立的局面。邱震海:有人把它称之为中国现代史上第一次思想启蒙。陶杰:可以说是文艺复兴,因为人的作用抬头了,知识分子那个时候有尊严了。邱震海:我们先停一下,我们看一张图,今天中国当代教育为什么培养不出大家,我们培养了一大堆读过大学的人,但是真正的第一流的无论在科学还是人文世界里面,今天都没有,在过去你说的民国时代,五四运动时代,我们谈起无论是科学还是人文大家,大家的名字一大堆,但今天中国呢?一个都没有。陶杰:这个竺可桢在美国读气象学、地理学,他说过一句名言,办大学第一培养出来的人才要不畏强权,第二他要寻求真理,这个人格的培养是最重要的,而不是学位,更不能把大学培养成这种政治训练场,今天大学毕业,拿着文凭出去找事做,当时你看民国的时候竺可桢他对教育的人才的要求是什么呢?要求是这个叫不利不阿,就是说不能够像在强权面前当一条哈巴狗,胡适也是一样,有几分证据说几分话,崇尚那种真理的追求。邱震海:看一下我们中国大陆的教授怎么看?任剑涛(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你这个有一种审判我的感觉,在某种意义上作为中国大学的一个从业者,我从教从中学到大学三十的年,确实想到你提出的问题比较沉重,当然一方面是我自己做不成大师,另外要教出大师也非常困难。这是一个综合原因导致的,陶杰兄讲到的政治原因当然非常重要,但是社会的变迁、社会的平面化、整个社会只追求生存状态而不追求发展状态,又没有人格理想,等等等等综合因素,乃至于从今到古,古典的那种教育传统儒学的知识方式都妨碍出类拔萃的人才脱颖而出。杰出人才难以脱颖而出成因多种多样邱震海:但是理论上来说,一个国家,当然五四运动的时候是思想启蒙等等等等,但是从1978年以后中国的改革开放迄今已经整整35年,国家的硬实力在不断的发展,理论上说我们的大师应该倍出,应该比那个时候1978年的时代更多,但是为什么今天?陶杰:第一,发展是硬道理,选读的学科、高度的适用性、官能性,从前学工程、电脑,然后今天是工商管理,有人读哲学吗?美术史吗?邱震海:那更多的是一种职业培训。陶杰:对,你看民国的时候,那个时候胡适是读哲学的,朱光潜是读美学,闻一多到美国芝加哥是读美术的,冰心、梁实秋这个不用说,文史哲的人,那个时候念这些学科到美国、英国去念很多,今天没有。邱震海:既然这样我们就来看看今天中国的知识,无论科学还是人文,到底缺失什么,我们看一下,这是我们的一个总结,可能是有所不同的认识。第一我们认为今天中国的教育穿透力严重不足,中国古人说写文章也要力透纸背,总要透过一些东西,透过一些厚厚的无论是金钱还是权力,还是茫然的、蒙昧的那堵墙,看到后面的本质,今天中国好像没有。第二,我们的教育里面严重的缺乏批判的能力,那种跟所有的东西保持审慎距离,那种批判能力,没有了穿透力,没有了批判力,怎么能够产生创造力,我不知道陶杰兄是不是认同?为何教育缺少穿透力、批判力和创造力?陶杰:这个穿透力就是说要通过现象看本质,要把本质要大胆的说出来,这个没有一个学术的自由,那这个光有穿透力,不敢把本质说出来,也是一个惘然。批判力我觉得有,上纲上线,这个批判力非常的发达,创造力就欠缝。邱震海:陶杰兄用黑色幽默的话讲了今天中国也有所谓的批判力,这个当然是一种情绪的批判力,在中国无论是古代、现代史上从来不缺,但是我们缺的就是一种理性,理性的能力,理性的穿透力。解说:对,政治批判不能替代知识批判,我们说大学教育出大师,主要是知识批判能力,知识就是力量,我掌握知识对所有人来说我有力量,因此我即使见着你政治权势人物,我可以用知识来把你解构了,我们指的这种知识就是力量的感觉没有为整个社会和当权者所接受,所以整个大学里并不认为我掌握了知识我就能够独立进入社会,我就能够成为独立社会阶层的代表。邱震海:你刚才讲的那句话也许隐含了某种要批判,至少要质疑的东西,所有的这些东西没有为当权者所接受,那意思是说只有当权者接受了我们的知识,我们的知识界,才能显示出它的价值,为什么知识本身不能显示出它的批判力和创造力,乃至逼迫任何的金钱,乃至政治权利向知识低头?任剑涛:这不是说要政治家接受,我们强调的政治家必须接受的这个客观理由,而不是说政治家选择的主管理由,就是说我高风亮节,我站在国家民族发展的立场上来看问题,我尊重知识,不只是如此,就政治家本身也用知识来论证,知识来从政,你比方说美国大学里头,大学教授就可以直接担任国务卿、直接担任外交部长,那我们基本上不能用知识去直接操作政治,不以政治所压服。邱震海:怎么样能够让金钱和政治都能够匍匐在知识的脚下,我认为这是中国也许几千年希望未来几百年不是一个问题。不管怎么样,我们看看当代中国的教育存在哪些利和弊,我们也不能完全批判当代中国教育,看看我们的优点。学生应试能力比较强,基础知识比较扎实,机会相对比较公平,知识传授有系统,缺点很严重,忽视人格的培养,强调服从权威,教育工具化,最后是一个创新能力差,这是一个我们是一个让全体中国人感到非常沉痛的问题,这当然未来还有很多问题,这个我们等一下有时间一一再讲,今天的中国教育模式还面临着很多的转型,我们只是简单的罗列一下,从应试型向素质型转,从知识型向创造型转,从技术型向发明型转,坦率的讲这个说说都很容易,每个人都明白,每个教育官员,大学校长都明白,但是要真正做到难上加难,最主要的关键在哪里?陶杰:刚才我就说了,这个最关键就是大学里头培养独立的人格,培养批判的精神,培养能够挑战权威的那个勇气,这个批判或者是创造,或者说穿透,没有这个独立自由的学术气氛是搞不定的。邱震海:这个里面刚才二位似乎过多的把这个东西归咎于政治,归咎于制度,这当然一部分原因是有的,但二位不觉得这里面也有中国自古以来传统教育的原因吗?陶杰:这个还有就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那读书为的什么?这个完全是政治问题,优则仕是什么?当皇帝身边的谏官,或者当皇帝身边的奴才,当谏官还是当奴才呢?就看你自己,看什么朝代是旁边的那个是什么皇帝,皇帝的素质跟品德。所以从来读书教育跟中国当官政治。邱震海:中国的读书人生来几千年以来似乎就没有这种独立的基因,凡是读书,最后的出路就是要做官。任剑涛:作为一种社会阶层的规定性来讲,这不能够单纯怪读书人,因为我们只有一条社会向上流动的渠道,我不这样流动的话,那我就永远居于社会下层,所以读书能力改变身份,就使得读书屈从于权力,我们现在要改变读书屈从于权力,使权力和读书脱离,那么这样我们对知识的纯粹追求就可以建立起来。邱震海:但是二位刚才谈的更多可能在人文领域里面,我们要批判,我们要独立,我们要独立的人格,有了独立的人格似乎我们就有一切,摆脱政治所有的一切,但是我们还是不能回答问题,为什么在科学领域里面我们不能创新,你可以政治上没有自由,你可以在人格上不独立,但你至少给我好好做个科学家,钱学森中国导弹之父,临终去世之前提出一个钱学森之问,为什么今天中国发展起来没有一个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而来办学,为什么今天中国还是出不了第一流人才。陶杰:科学研究发明要基金,要钱,更重要需要实践。邱震海:那今天中国有了,今天中国350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放在那里。陶杰:但是中国人现在的追求是急功近利,都要看眼前的,你要教什么科研,结果报告,像搞房地产,要马上要看见利润,这如果是这样的话,再加上大学里头要追求利润,不能亏本的话,那你把钱,无穷无尽的放到一个不一定有成果的项目上,这就亏了。邱震海:好,我们看看今天中国最沉重的一个问题就是创造力严重缺失,今天中国出不了第一流的人才,诺贝尔奖跟中国人似乎是无缘,到底原因是什么,刚才二位讲的比较多的是体制的问题,包括今天教育行政化的问题,很多大学校长都以副部级为荣,也有中国传统教育的问题,这些问题我们可以罗列出很多问题,能解决吗?陶杰:很难,你要盲目追求GDP增长,你现在房地产我只要投一块儿地,两个月就赚这么多钱,我还搞什么实业呢?开什么工厂呢?这个就是舍难取易,这不是一种,整个社会,但是是全世界一种潮流。邱震海:好,你说到全世界的潮流,这个当然从大的格局上说,我们个人无法改变,但从每个教授,包括中小学的老师,每个个人,包括每个学习者个体有没有办法认识到这个问题,从自身来做出改变?任剑涛:从职业责任来讲,我相信中国大陆的从小学一直到大学的教授们、教师们都已经认识到自己职业身份的尴尬和完成自己职业使命的无能。在某种意义上他们在自我审判,但是要改进,就需要复杂的社会综合条件,政治的、行政的、社会的、教育的。邱震海:不要把原因都归结于综合原因,你的原因是什么,你任剑涛。任剑涛:对我们来讲,我们每个人希望把自己落在职业的平台上,我们要有职业精神,以学术为职业,马克思威伯当年说出了这个理想,应当成为我们每个人的理想,假设每个人都有这样的理想,我相信中国的大学创造性教育时代就会来了。邱震海:好,作为一个学习者,假如说我是一个中学生,假如说我是一个大学生,我应该注意什么?任剑涛:大学生当然是首先学好你的专业,即使是知识概预,即使是快餐的知识教育,你首先也得学好,问题在于我们的知识教育和知识快餐教育我们都还没有学好,因此在某种意义我们的知识垫底就已经严重不足,而知识基础上的社会穿透力和批判力当然也严重不足。邱震海:你说的这种学好专业知识只是在理解,而有没有多少挑战的成分在里面?任剑涛:需要首先理解,然后批判,我们不能超越,没有学爬不能学飞。邱震海:你同意吗?陶杰:以前唐君毅香港中文教授有位教授说,做学问有四个阶段,第一就是信,先接受灌输,年纪太小,八九岁的时候不要质疑,第二就是疑,敢怀疑,到17、18岁的时候,你要敢提出问题,第三就是悟,通过怀疑然后我悟出了这世界上真理并不一定在书本里头。到最后是通,把悟出来的东西融汇,那通那个时候就是学问,就是一个智者,要经过这四个阶段。邱震海:二位谈了很多,很批判也很尴尬,也不知道未来的路在哪里,不管怎么样,中国未来的教育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中国未来的教育一定要走出目前的尴尬局面,出路到底在哪里,不要走开,广告之后我们继续讨论。(广告)邱震海:欢迎回来,您现在收看的我们《寰宇大战略》节目是谈中国的教育,谈中国教育我们谈创新二字,中国坦率的讲现在读过大学的人,相对于三十年前多了很多,但是中国现在大师似乎可能后面话有点尖锐,一个都没有,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假如说中国为了要号称要追赶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信息,在一个没有大师的国家,怎么能够持续的成为世界的一流的一个经济体,所以在如此沉重的问题,我们请出两位大家会跟我们讨论,同时也有三位战略观察员会加入我们的讨论。刚才第一部分二位好像非常尖锐,很批评,但是比较多的是把问题指向体制,但是除了体制之外,坦率的讲,有多少是中国传统教育,因为体制也来自于传统,有多少传统教育导致了弊病,传道授业解惑似乎在我们的传统教育当中,从来就没有一种挑战让学生脑子开动起来的这么一种精神。陶杰:这个就是儒家思想的问题了,从前我们讲五轮,天地君亲师,这个老师学生是五轮之一,情同父子,还有父子就是君臣及那么这个教育在科举这个制度,这个为时太长了,八股文或者是考据、训诂这些都不容许一个读书人有独立的思想。中国所以说历代有很多的读书人,有很多文人,但是产生不了第一知识分子,你必须要有足够的知识分子才能够在里头有足够的,有一定比例的大师跟创造者。邱震海:你所谓的知识分子是什么定义?陶杰:有独立的人格,敢质疑,不会有体制、权威,比方讲今天我可不可以有一个容许,一个学生说巴金、朱自清写的东西是垃圾,不能看呢?那你敢这样说,你有什么理据呢?你为什么说他那个文笔不好呢?他的缺点在哪,我想这个学生一提出一个论文,即便他里头有很多的观点,肯定是乱棍子打死,你凭什么批评这些前辈啊,你比他强吗?邱震海:好,你现在结论不要下太早,先来看看我们剑涛兄,就从北京过来,今天中国大陆如果有学生,一个21世纪的21岁的中文系的小伙子说巴金写的东西是垃圾,或者说你任剑涛写的东西是垃圾,整个的今天中国的教育的自由度容忍度能够容许这么一个怪才奇才出现吗?任剑涛:其实这恰恰是中国教育的问题,在某种意义上刚才陶杰兄说的很正确,你说巴金写的书是垃圾,理由何在。陶杰:为什么你这么说。邱震海:一种理性的批判。陶杰:不是因为他的思想,不是因为他的意识形态,你要提出个学术观点。学校考量人情练达胜过追求知识任剑涛:就不是一种知识上挑战权威的态度,而是知识上挑战权威的能力、理性能力,而这种理性能力确实对我们中国人来说是严重不足的,因为传统教育着重于在道德人格上去进行培养,着重是在人情世故上去进行培养。(00:16:35)人情练达即文章,所以人情练达的问题考虑太多,那么知识上考虑的就太少,所以不说是体制问题,就是施教者和受教者在人情练达上达成的高度一致,也就使得知识创造成了退而求其次的问题,这个时候当然就出不了大师。邱震海:听你这么一说,我的脑子当中出现了三类人,几乎今天中国只有三类人,一种是盲目的服从权威,权威可以是他的老师,可以是政治,可以是经济,他没有任何挑战的能力,一种是他的极端,盲目的造反的,今天中国古代中国不缺造反能力的,中间一类就是人情练达即文章,很会做人的,很会考虑自己的利益的人,这三部分中国人组合起来,是不是今天中国的全部,也许我露了很多有识之士,但是这三部分人可能是今天中国相当部分,都是中国教育出来的,到底中国的教育在哪里出了问题,怎么会早就这三类。陶杰:为什么你造反的现在都是说吸眼球,自己上位呢?一看有很多敢批判权威的人,年轻人在网上乱骂,他不是没有这个勇气,而是他没有这个学问、逻辑的基础,为什么没有?也不怪他,他可能胆子很大,也有才华,但是他得到的知识跟资讯不够,他光是听到这方面的一面之词,另一方面他从来从小没有接触过,所以变成了理据没有,或者是提出了那种谩骂很可笑。所以我刚才说,这个是一个是要独立,办学要独立,第二这个环境要自由,自由的话就前几个月,我们听了一句话很流行,把权力装进笼子里去,什么是权力,干扰学术的权力,就是说或者是在学校里头公报私仇的权力,比方讲我有这个权力我不是学者,我看见你这个教授不顺眼,或者三十年前我跟你有什么私怨,今天我拥有这个权力,我用各种各样的办法给你穿小鞋,不给你升迁。邱震海:当然中国今天大学系统里面可能是教育行政化、教育政治化导致的产物,这个除此之外,除了这部分教育行政化已经严重的束缚了今天教育的发展之外。任剑涛:除了教育组织的行政化以外,教育组织本身也有问题,教育组织里面有施教者、受教者及其互通关系是属于基本的关系,那么施教者进行的是知识传授而不是进行方法传授,方法就是一种创新的方法,一种路径的提供,一种道路的开辟,而老师基本上教完知识就算了,并没有给学生一个批判方法,而作为受教者只是接受知识,比如说PPT时代来到的时候,那么我们每一个人都看PPT,然后抄下了大纲,然后考试得到了高分又得到了奖学金,鼓励大家机械的作为一个受教者,那么施教者不讲方法,受教者对方法不感兴趣,因而大家一起陷入了一个知识的泥潭里面,那么这样的知识就是传授,就是学习,就是消化,就是接受,那么创造在哪里呢?施教者、受教者实际上都不约而同把它掩盖起来。邱震海:你说起PPT让我想起一个个人的故事,我在各地经常做一些讲课也好、演讲也好,我发现PPT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东西,学生或者我的学员或者听课者已经明显的已经依赖于PPT了,如果没有PPT他们不知道你的架构在哪里,因为他们不知道如何去抄笔记,所以这种可能是甚至于我们每个人中国人血液深处的那种学习的方法出了问题。任剑涛:所以它这个实际上就是中国人从古至今的机械学习方法,你老师有什么东西,师道尊严,我尊敬你。学生拘泥学习方法缺乏思考能力任剑涛:先把你想的记下来,至于老师之间这三点有什么逻辑结构,三点里头有什么深刻的文化内涵,三点后有什么独特的知识考虑进入,学生都不关心,只要我把你记下来,就是最诚恳的理解。邱震海:你作为大教授,你怎么教育你的学生的?假如说课堂最后还有10分钟,你说现在允许同学们提问,你允许同学提,只是提理解性的问题,还是允许提挑战性的问题,我以前的老师只允许我们提(00:20:44英文),理解性的问题,从来不能够容忍我们提挑战的问题,师道尊严是不得了的事。任剑涛:对我来说,我当然是鼓励我的学生提挑战性的问题了,但问题在于我经常面临尴尬是什么呢?我跟学生也开玩笑,一当我提问题,每个学生就慌忙的去翻书。学生不敢提出自己见解依赖标准答案任剑涛:然后脑袋就趴下去,我说不要我提问题,你们就做思考,平常思考是不是更好一点,现在需要我们面对面讨论,(00:21:10英文),但是这个时候恰恰我面对的是一头黑发,整个教师里几十号人都脑袋趴下去了,可能会三五分钟根本没有人理睬你的问题。邱震海:好,那我跟你讲一个我20多年前,我到德国去学习的例子,我们当时进去,我们(00:21:26英文)十几个人围坐一圈,教授是坐在我们中间的。东方与西方教学理念存在巨大差异邱震海:他说该教授是学习过程当中的寓言,教授把论文往桌上一放,说是我最近写的论文,啪啪一二三三个观点说出来,那些十七八岁的学生就开始挑战这个观点是错的,那个观点不对。当然也许西方教育的模式,它有挑战不足,像东方这样的挑战过足,知识根基不足的原因,但是东方人恰恰是反过来,我们看到的是一头黑发全都是钻在下面,真的是没有办法来自己思考。任剑涛:这个是没有办法,对于东方人来讲,我们知道比较流行的主流人格叫权威主义人格。权威主义人格主要是接受型的,权威一到现场,那么大家就变成服从的。东方教育传统强调服从权威任剑涛:被权威所支配的对象,所以这种人格结构里头,它就是有缺陷的。你比如我拿出一篇东西来,我拿出这篇东西的时候,可能就想接受赞美,我的心理预期就不是想接受批评,那么其它的一定很滑头,当然也就来表扬你。邱震海:你讲的,不知道陶杰兄有没有观察到,我观察到大家去看看电视里面,我们的官员们只要一出来基本上就在做笔记。我接触的很多官员,局长讲话的时候,处长一定要记笔记,处长讲话,科长一定要做笔记,科长讲话的时候,科员不记笔记那是大逆不道的。你的老板在讲话的时候,你有没有认真在听他讲话,我想说的是在所有这么一种我们的文化基因,我们的学习基因,我们的政治文化基因当中,我们还有创造的土壤能够成长起来吗?中国传统文化是否缺乏创造基因邱震海:不要把责任推向于什么政治化、行政化,先看看我们的基因里面有没有?任剑涛:我相信大家首先要肯定我们中国人是聪明睿智的。邱震海:那当然。任剑涛:否则我们的文化就没有那么有创造力,不管是1949年前,还是1911年前,但是长期以来,我们被政治、被行政、被社会、被文化、被组织、被自我都压制住了。中国人的创造力遭多种因素压制任剑涛:如果我们还要继续想我们这个民族恢复创造力的话,要把这些所有的限制条件统统打掉。邱震海:统统打掉打得掉吗?五四运动也没有打掉。陶杰:那要看人民的意志强不强,要看基层,多一点像教授这样的人格的知识分子。邱震海:我们先休息一下,这个要做广告了,休息一下,看看我们的观察员到底是不是同意我们教授的意见,不要走开,广告之后马上回来。好,欢迎再次回来,你现在收看的现场电视讨论只有两个字,那就是教育。谈教育听上去很容易,谈教育很沉重,今天所也的问题都来自于人,人的问题都来自于教育,但到底怎么改变?有人把问题推向机制,有人把问题推向传统,我认为体制传统都有原因,但是怎么从我们个体的文化基因上改变我们的习惯,也许这是下面我们讨论的问题,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在现场听听我们观察员的意见,苏扬?苏扬(战略观察员):我是想说其实基础教育,就是家长对孩子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因为现在小学从从小就开始上各种培训班,其实跟家长对于这种社会教育的这种竞争压力下,然后要孩子上各种的培训班,然后去什么小升初,然后去一些国际学校,我觉得这是学生他忽视了这种世界观和人文观。学生从小缺乏世界观和人文观薰陶苏扬:当国外的孩子都在去接触大自然,然后去上各种对心灵有价值课程的时候,那我们的小学生都在干什么呢,都是在上一些什么画画班,可能他们自己并不感兴趣的事情。邱震海:苏扬你很批判,你旁边就坐了一个家长,不巧透露了你的身份。高珊(战略观察员):其实我非常赞同苏扬的观点,我觉得首先是中国的教育评价体制有问题,它靠什么来评价?靠分数。学校不应凭分数来衡量学生的能力高珊:从小到达衡量一个孩子的成长学的好不好,不是看别的,他有没有创造能力,而是看他的分数,而这个分数现在是完全以继承传统陈旧的这些文化知识,然后看你的能力来进行一个分数的评价,然后看你能不能上大学,现在的家长,比方说作为我,一个家长我也在思考这个问题,我的孩子今后要怎么读书,要怎样去学习?他是不是一定要上非常好的学校?上非常好的学校就要有非常好的分数,怎么才能得到非常好的分数,那就要打掉所有的选手,如何能把这些其他的竞争选手给比下去,那么从小就要有比别人更高的分数。苏扬:而且我发现其实家长还有一个错误的观点,就是说他们觉得现在很多社会上比较好,容易找工作那些热门的专业,就不管孩子对这个有没有兴趣。两难抉择:就业几乎VS学生兴趣苏扬:比如说我表弟,他其实写作文学很感兴趣,但是我的姑姑就说男孩子就一定要学理科,所以就逼着他转到了什么物流专业,就是现在当今社会比较热门结果现在毕业了,其实他自己都不知道他自己将来会干什么,所以这样的话,中国怎么培养一流的人才。邱震海:所以谈起教育,素来就有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两部分,家庭教育一定是先于学校,但你问问每个家长,每个家长也很无奈。陶杰(香港作家):无奈,你说的非得要学理科物流,那小孩为什么你逼着他学钢琴呢,那小孩四五岁学钢琴为什么?高珊:其实换句话说,也就是家长,我作为家长从我小时候受到的教育,就影响到了这一批家长,当然像我们现在是80后,已经成熟了,接受了各个方面的资讯和知识,也意识到这种教育是不对的,是不正确的,但是我们没有办法去打破。邱震海:好,停一下,到目前为止,你已经认识到问题的存在了,但你又再把问题延续到你的孩子身上。高珊:没有。邱震海:从你开始能不能(00:26:57)说我让我的孩子去挑战了。高珊:没有说我要把它延续下去,而是我现在陷入了一个思索,就是说那我的孩子该怎么办,如果按照咱们现在所谈的这些去大自然、人文,包括做实验、去接触,我的孩子的分数呢?、因为现在大学不是看你的创造或者看你的实验水平,这个论文水平,看的就是你语数外这些分数高不高,是不是一样高,哪怕你偏科了都不能上大学。陶杰:所以家长逼着小孩学钢琴,为什么?因为重点的学校、优秀的中学有很机械的这个要求。强迫学生学钢琴并不理性陶杰:我学二胡行不行,学吹中国笛子行不行?不行,非得要钢琴,里头这个理性在哪,为什么你考是钢琴可以考英国音乐、皇家音乐学院那个文凭有公信力,你学二胡没有,而且再加上人人想说不定我的孩子成了郎朗、李云迪,将来还可以赚大钱,他们知道。苏扬:但是不大同意教授的观点,因为我从小就学钢琴,但我觉得其实钢琴对来我说是一种,就是在学习过程中是一种放松,而且我真的是非常喜欢这个乐器。陶杰:那是你自己有悟性,你妈妈会这样教你吗?对不对?苏扬:但是到现在我都部后悔说当年我爸妈把我送去学钢琴,我觉得还是有一门这种特长,在今后的社会上还是有益处的。邱震海:如果你妈妈当时没让你去学这个钢琴,学一种比如说你最痛恨篮球,非让你去学篮球不可?苏扬:那我肯定就不干了。陈世超(战略观察员):我觉得中国的教育,就是每一个学生她自己是有她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的,而这个东西呢,就是为什么中国教育缺乏创造力,是因为不管家长,还是学校都没有调动这个学生他本身的兴趣到底在哪里,没有去做这个引导。兴趣不能得到发挥学生难有创造力陈世超:你比如说小学生,他的人生就被填鸭式的教育给填满了,他根本就没有时间去思考自己的兴趣在哪,大学,像哈佛大学的本科生的教程,它可以教你自由、时间,有这样的一些基础科让你认识这个世界是怎么样的,所以这些学生他哪怕毕业以后,他的工作,他的专业很难就业,但是他能找到他的人生兴趣在哪里,我觉得这个是中国的教育最缺失的。邱震海:好,其实我们谈了很多似乎都是恶性循环,学校教育说问题来自于家庭教育,家庭教育说我家长80后,我小时候也是这样成长起来,现在我明知道要改,但是改也改不了,因为社会的评功体系是这样,这样是一种恶性循环,让我看不到任何尽头任剑涛:在某个意义上来说,教育出不了大事,就是恶性循环的结果,但是要打破恶性循环,从起点到终点上都要重新来一个建设性的塑造。重新塑造教育起点和终点打破恶性循环任剑涛:但是当家长期望我们的孩子不要输在起点上,而对整个国家和社会在终点上,我们一定要有大师,实际上这类问题的提出都是非常功利的,在某种意义上,我们扎扎实实的去改造我们的教育体系,不要让我们的小孩在国内失败的情况下,都去国外读书。我们回过头来观察我们自己的教育,看看我们的体制究竟出在哪里,看看我们的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去努力的改造中国的教育体系。高珊:我不赞同你这一点,我觉得中国的起点不是在家长,中国目前的准确是终点在家长,其起点在上面,上面怎么说,我们怎么做,我们怎么做再教孩子怎么做,我们是终点,所以我个人认为还是上面。任剑涛:你说的终点是指铲除这个小孩教育的结果,我说的起点是什么呢?我们从幼儿园一定要给他上钢琴班、跳舞班、知识班、奥数班,然后到结果我们说有没有大师,实际是这个结果对吧。那么在这个结果上,我们每一个人都承担做某种中国人的羞耻心。那我们这么大的民族,14亿人,有这么悠久的历史,有这么庞大的高等教育的盘子,但结果没有一个大师。当代教育培养不出大师整个民族都要反思任剑涛:不仅是我自己感到很惭愧,我来上这个节目,我都感到不好意思,而是整个民族都有的压力,所以这个时候我们怎么去办呢?不是一个宏大的问题,我们去描述和解决,而是回过头来踏踏实实改造每一个环境。邱震海:时间永远是不够的,最后还有一两分钟,我们大家能不能为中国的教育开点药方,一二三到底怎么做,切实可行的。陶杰:从人格培养做起,从真理的是探索做起,从独立的自由,独立自由的环境里头培养起,这才有希望,不然像赵丹当年说管的太具体,文艺希望,这是赵丹最后的遗言,这个文艺这个也可以改正教育。邱震海:这就体制方面而言,但是这个体制也解决不了妈妈的问题。苏扬:我们可以借鉴一下德国的这种教育制度,为什么在欧债危机下,德国反而它的失业率才低与8%,远远低于西班牙等国家,是因为他们国家崇尚这种教育是双轨制教育。德国双规制教育之的中国借镜苏扬:就它不仅是有大学的高等教育,是培养这种高素质的、高精英人才,它还有一种教育就是说那些可能,就是它对其他感兴趣的学生,他可以上那种技工型学校,技术型学生,所以就是通过这两种双轨式的教育,可以让学生得到更全面的发展,而不至于说我们现在面临将近700万的大学生都找不到工作。邱震海:陶杰兄刚才提到的是一个教育的哲学、教育的理念,你提出的是二规制的一个教育,但是如何从家庭教育到中小学教育到高等教育,培养那种真正能够挑战的、创造的人才,作为一个母亲的角度,你觉得你能够培养你的孩子去挑战幼儿园的老师吗现在?高珊:这是绝对不可能的目前来说,但是从上而下来看的话,我希望中国的教育体制能用一句话改一下,叫不拘一格选人才。教育应该发掘学生各种才华高珊:不要专门选那些全才,如果有偏才,能够提供那些偏才或者说双轨教育,能够他有一条生路可走,中国的教育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苏扬:对。邱震海:世超?陈世超:我觉得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家长本身去激发孩子的兴趣,你自己本身对什么感兴趣,这个功利性可能整个社会,包括全世界的潮流趋势都是这样子,每个人的能力有限,那大家能做的就是尽可能的去找到孩子本身的人格特质在哪里,让他将来能够形成一个独立的人格,在这个社会上自己生存。邱震海:我们谈了很多,谈中国教育表面看去只是一个教育,但是其实我们涉及到方方面面,涉及到了传统,涉及到了体制,涉及到整个中国的可能是每个家庭,甚至于我们每个人骨子和血液深处的,我们称之为那种文化基因的东西,希望我们今天的讨论对您个人有所启发和引发你更多的思考。非常感谢各位的关注,也感谢各位收看这一期的《寰宇大战略》,我们下周同一时间再见。
共获得金币 0
王贵成的系列博文:美国顶级名校为何拒录中国高考状元
王贵成/文眼下正是中国各大高校的招生旺季,正当中国的顶级名校清华北大为如何才能一网打尽各地高考状元而挖空心思酣战不休时,却传来了北京高考状元再次被美国名校拒绝录取的新闻。高考状元,这是一个令无数国人无比钦羡的东东,是高考场上的英雄,美帝居然敢把我们英雄的状元拒之门外,太伤害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了,自然引起了网络舆论的一片热议。我这才知道,北京高考状元遭美国顶级高校拒录已经不是大姑娘上轿头一遭了,2010年北京的高考理科状元李泰伯就曾遭到11所美国名校拒录。我们的高考状元被一所美国名校拒录是可能的,也能被我们的民族感情接受,但遭到11所美国名校拒录,这就让一部分国人接受不了,觉得太不正常了。有人分析认为,这绝不是我们的状元本身的才识达不到美国名校的录取标准,这可能是美国的大学大也有&政审&, &李泰伯的班长,学生会主席,都是中国官方体系的一部分,他的社会活动均在官方背景之下,这个孩子显然不符合西方的自由主义标准。&&&政治上不可靠,这才是李泰伯被拒的原因。呵呵,有意思,几十年前中国人玩&政审&玩的上了瘾,认为美国大学对中国学生也搞&政审&,这是想当然的以中国人之心度美国人之腹。再看看高考状元自己的看法,在谈到外因时认为这是&美国的问题,美国人的问题&,他是这样说的,&曾经有人安慰我,如果你想被美国名校录取,要么你家有钱,要么你家有人,要么你是女生。这当然有些言过其实,不过它传达的精神或许值得我们品玩。&我不禁纳闷了,这是状元的水平吗?把美国也想象的如我们自己一样乱七八糟,这种阴暗心理,这种认识问题的思维,谁能说美国名校拒录他是错误的呢?虽然后来他也认为这&有些言过其实&,却又说&不过它传达的精神或许值得我们品玩&,这种酸葡萄心理,让我的心里也是酸酸的,非常不是滋味。当然这位状元也反思了申请失败的原因,主要有:一是自己起步晚,作出申请留学的决定是在高二上学期,比别人晚很多;二是SAT分数不够高;三是美式竞赛AMC-AIME系统成绩不算最好;四是不了解很多信息和包装手段;五是全部申请了全额奖学金。乖乖!反思了半天,我们的状元还是天纵英才,美帝的名校没录取他那是狗眼看人低。不知内省于己,一味责怪他人,真不愧是中国特色教育培养出来的高考状元啊!还是让我们听听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刘乐宁是如何说的吧。刘教授在介绍哥伦比亚大学时表示,高考头名被拒这很正常,因为想申请哥伦比亚大学,本科要比硕士难很多,特别是哥伦比亚大学的文理学院在全美国也是难度最大的。据这位教授介绍,能否被录取除了托福成绩和SAT(美国高考)成绩要完美以外,主要看学生的综合素质、领导力以及潜力,因此学生在申请时提交的材料必须能体现这三方面的能力,事实上,SAT成绩在录取时只作为参考。用北京学美留学公司执行长张恒瑞的话来说:&对美国名校来说,他们更看重学生内心世界里最真诚、最有兴趣的部分。美国学校会看学生是否真心投入某件有意义的事,而不是有计划有目的性的参加。美国名校对看得出人工操作的痕迹者,都不会录取。&这样看来,北京的那位状元反思的一点也不到位,他之所以没被录取,主要还是综合素质、领导力以及潜力方面的原因。 可能有人就要义愤填膺地说了,北京高考状元的综合素质、领导力以及潜力还不够高吗?不但总分703分,而且还是班长、学生会主席、校模拟联合国主席、三次全国数学竞赛冠军&&表面上我们状元的素质确实一流,可一细加分析就发现了问题。&数学竞赛冠军&外国人是不会太在意的,因为我国的很多&冠军&是靠拼了命地&专业&竞赛训练才获得的,&人工操作痕迹&的嫌疑,这位状元同学是在所难免。那么多的学生职务,是需要付出时间去&锻炼&的,可惜在中国行政化一统天下的校园里,这只是迎合揣摩学校老师和领导意图的&锻炼&,对真正领导力以及潜力的锻炼起不到多大的作用。以为状元分数高就代表着素质高,这可能是我们一厢情愿的狭隘看法。高考状元只是一次偶然的分数高,让这些状元再考一次,还能是状元吗?要知道,状元并非是中学里分数最高的学生,高三年级里那些平日分数第一的同学,在高考时很可能成了十几几十,而那些平时不怎么起眼的同学,有可能一跃而上,成为所谓的状元。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这些一跃而上的状元就具有深厚的潜力,状元之所以成为状元,主要得益于我国目前考试制度对学业能力评价的不确定性,也就是说我国目前的考试从命题到评价实际上很难正确说明学生的学业水平。状元们以后的发展就更能说明问题。他们虽然上了清华北大,但毕业以后的职业发展很少&出类拔萃&者,事业成就远低于高考分数出来时的广泛社会预期。再说状元们的个性品质并不是想象中的那样非同凡响,实际上,一些状元也是十几年如一日承受应该教育不良后果的可悲牺牲品。生活在应该教育的榨汁机中,许多生命的鲜活与快乐都被压榨殆尽,变得心智不全,更不用奢谈什么人格品质和个性魅力了。有调查表明,中国状元上大学时大都集中在那些名牌大学的热门专业上,实际上大都选择了与&钱&(经济)有关的专业,&而另外一些有利于未来职业发展和国家大局的高校及其潜力专业往往不受考生的重视&。这说明状元们考虑未来职业发展时非常现实,都是在为个人的&钱&程着想啊!这未必就没有什么不对,只是堂堂状元如果都这样鼠目寸光急功近利,状元的境界和品位就大有问题了。其实,对美国世界一流大学纷纷拒收中国的高考状元,我们也不必痛心疾首大加责伐。这样的事情多了,新闻报道说,美国名校已拒收了六成中国高考状元的求学申请。这很好理解,美国名校招收的是&全面发展的&、&有优秀品质的&,&兴趣广泛的&,&有独立人格的&、&分数不一定太高的&人,人家肯定不知道中国一张考卷考出来的&状元&是什么东东,拒录他们就是自然之事了。我们的状元是应试教育怪胎下的蛋,我们的清华、北大、港大对他们还是情有独钟,不把他们抢到手是誓不罢休的。可话又说回来,我们还是应该从这件事里面长点见识,美国名校的那套选拔标准,对中国教育还是很有借鉴意义的。&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如果我们真正借鉴实施了这些有意义的东西,美国名校就会抢着录取我们的状元。只是到时候,可怜的清华北大在招生时就没有状元可抢了,这让爱状元一往情深的中国一流大学情何以堪啊!清华北大为何培养不出一流人才
王贵成/文不管清华北大在世界大学之林中处于什么地位,毋庸置疑的是,这两所大学是中国当之无愧的一流大学。然而,让这两所一流大学尴尬的是,1949年过去都60多年了,除了培养了一些国家领导人外,却难以培养出真正的一流人才来。按照仙逝没有几年的大科学家钱学森的说法,中国大学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很明显,清华北大也包括在&中国大学&之内。善良的人们不禁要问了,清华北大为什么就培养不出一流人才来呢?其中原因肯定不少,但人们常说的是,由于清华北大的师资队伍中缺乏一批世界大师级学者,故而就缺乏一批世界领先水平的学科,培养不出一流人才来就是理所当然之事。而据我这个在应试教育苦海中垂死挣扎了十几年的老九来看,虽然教授们逃脱不了责任,但更主要的是,清华北大招收的学生压根就不是一流人才胚子。由于招生录取制度的单一浅薄,中国的大学只会通过单一的考试分数选拔所谓的人才,在如何发现识别选拔优秀人才方面还缺乏起码的经验。可能清华北大里的各路状元和培养出状元们的各路名师就急的要骂娘了,且慢&&先听我把话说完再骂也不迟。清华北大每年几乎把全国各省市的状元一网打尽了,可惜这些状元只是应试分数了得,其它方面则未必了得,而后者才是成为一流人才的决定性因素。中国的学生只是被迫接受了一种填鸭式的应试教育,而说不上已经接受了良好的基础教育&&包括国民教育或者叫公民教育。良好的教育绝不是学生具有唱歌跳舞弹钢琴的特长,更不只是获得了比较高的文化课考试分数,它还要求学生要有正确的价值观和良好的道德判断力,具有辨别是非的能力和强健的体魄。这将为学生上了大学乃至毕业以后人生和事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可惜我们的各级学校除了最爱的分数以外,其他的什么价值观、道德判断力,辨别是非的能力和强健的体魄,就都顾不上了,能在课堂上照本宣科进行大而无当的说教,就已经是在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了。要想成为一流人才,就必须具备进一步发展的潜力。在这个快速变化的全球一体化时代,科技进步日新月异,未来世界变幻莫测。今天人们在大学里学习的不少知识,很快就会变成明日黄花,无法应对日益复杂的未知世界。只有一个办法,可以让人赶上时代前进的步伐,那就是必须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也就是自学能力,随时根据现实环境的变化而学习,充实完善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自学能力需要学生在十几年的学习期间通过老师的指导训练获得,同时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以及持续不断的求知欲望。可是,在中国的学校里,课堂上老师用的是填鸭式的满堂灌,课后是高强度的题海训练,培养不出自学能力不说,连思维方式也成了僵化死板的条件反射,尽管许多高考分数很高的学生聪明勤奋,但在中学阶段已经被日复一日的机械训练磨钝了求知的激情,早就丧失了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各地的高考状元中虽不能说全是这样的学生,但这种学生为数肯定不少,清华北大招了这样的学生,明明是小家碧玉的宠物猫,却要把它培养成威震百兽的虎大王,这可能吗?要想成为一流人才,还应当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丰富的想象力和旺盛的创新欲望。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涵盖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步的源泉。&是啊,只要有了好奇心和痴迷执著不顾一切的狂热激情,人才才可能为自己即将从事的事业倾注全部的心力,从而作出非同一般的成就。人类文明史上的所有伟大创造,无不是来源于这种想象力和创新精神。这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前进的根本动力。让我们沮丧的是,应试教育在中国已经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为了压榨学生的分数,学校和老师们无所不用其极,经过他们十几年齐心协力的努力压榨,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丰富的想象力早被扼杀殆尽了,旺盛的创新欲望还从何谈起呢?还有一点非常重要,想成为一流人才的学生更应当具有远大的理想抱负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理想抱负不能说学生们没有,但那是一种什么样的理想抱负啊!考上清华北大,将来有一份能赚大钱的工作,这种庸俗的理想比比皆是,而不少学校还把它表扬为&脚踏实地&。 为国家、民族乃至人类的文明进步作出属于自己的哪怕是最微小的贡献,这种雄心壮志已经被广大师生视为可笑的说教弃之如敝屣。清华北大毕业出来的高端学子,不少都漂洋过海,宁愿做高级打工仔,也不愿对生身故国尽一点社会责任,这其中当然有国家的过错,社会责任感的缺失自是一大原因。江山如此多娇,而国家总是多难,一百年了,我们似乎还在原地打转,一流人才如果没有一种&敢叫日月换新天&的豪情和自信,谁还能看出我们这个民族的前途所在呢?要想培养出一流人才,就必须招到一流人才的合格胚子,在这方面,哈佛、耶鲁等世界一流大学就比清华北大强多了,他们绝对具有世界一流的招生眼光。要想被美国的这些顶级名校录取,对学生的要求是非常高的,除学习成绩优秀外,院校一般要求申请者在下述至少两个方面&能力超凡&:音乐、艺术、社会服务、领导才能及体育运动。此外,申请者有无&高贵的灵魂,独特的视角,孤傲的雄心&,也是考察的重点。而且美国的这些顶级名校为了办出自己学校的特色,都有自己的一套招生标准,标准之苛刻,不能通融,让人难以想象。耶鲁大学的招生官员曾讲述了一个真实的故事:有一个中国学生,对历史学非常感兴趣,在中学阶段就通读了《剑桥中国史》和《资治通鉴》,耶鲁大学著名历史学家史景迁的所有中英文著作他如数家珍,还发表了一些历史方面的小文章。这样的学生简直就是一个历史天才,加以悉心培养,将来肯定是杰出人才,如果这个学生参加清华北大的自主招生,被录取上是不成问题的。但耶鲁最后还是拒绝了他,原因不是这个学生的考试成绩不行。这个学生是住校生,面试官就问他:&晚上睡觉前你和宿舍里的同学都聊些什么?&他回答说:&我给他们讲各种各样的历史故事。&面试官却不以为然了,他们美国式的思维认为,一个正处在青春期的男孩子,晚上睡觉前和宿舍里的其他男生聊的不是女朋友就是足球,谁会有兴趣去听你的历史故事呢?这个学生的回答只能说明两个问题,要么他说的是假话,要么他和周围的同学不合群。而这样的学生是不符合耶鲁大学的招生标准,耶鲁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从事公共服务的领袖,一个不能和周围其他人进行良好沟通的人,未来怎么可能率领大家作出巨大成就呢?因此,尽管该学生可能将来会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历史学家,但因为不符合耶鲁大学的招生标准,耶鲁还是没有录取。(日《中国青年报》)这说明世界一流大学在甄别发现选拔潜在性人才方面,确实有它的独到之处。正因为它们有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目标,才在招生时想方设法找这样的人才胚子,进而才能培养出杰出人才。清华北大如果不在这点上下一番功夫,倘若还是在各地高考状元的&掐尖&招生上作无谓的竞争,即使招再多的高考状元,照样还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中国留学生为何抢着去美国留学王贵成/文
我学历不高,与现在动不动就是硕士甚至博士的学历相比,往往要自惭形秽好长时间。尤其是对于从国外回来的&海归&,则更是充满了无限向往之情。穿上真正的西装革履,到大洋彼岸的大学里镀镀金,回国后找上一份体面的工作,就可以潇洒地指点江山激扬天下了。这是多么让人羡慕的一件事啊!想不到今天看了一则新闻,说这些从美国留学回来的&海归&,不少是在美国混不下去才回国的。
据报道,2012年,就有近20万中国学生赴美留学。留美的费用,四年下来每个人大多在150万至160万元人民币左右。回报如何呢?不久前《华尔街日报》一篇文章披露的几个数据耐人寻味:72%的中国留学生从国外大学毕业后,马上回国或短期工作后回国,在美国基本站不住脚。(来源《中国网》)我的妈呀!三分之二多的学生从美国回来,不是说这是正在崛起的中国带来的发展机会吗?怎么竟然是在美国基本站不住脚,走投无路才回到中国的。看起来,这些&海归&们也并不像传说中的那样卓尔不群,我以后就用不着去崇拜他们了。然而,一个问题随即在我的脑海里挥之不去了&&既然在美国站不住脚,那么,为什么还有那么多的中国留学生要抢着去美国留学呢?我不揣愚陋,下面就略作分析。
首先,这是中国教育质量低劣带来的恶性循环。
改革开放几十年来,最大的败笔最大的失误在教育方面,主管教育的官僚们虽然口头上说要实行素质教育,但一直不见力挽狂澜的决心和切实可行的措施,&轰轰烈烈谈素质,扎扎实实搞应试&,成了中国教育最具特色的主旋律。中小学阶段的应试教育,倒行逆施,摧残人性,把一个个极具才华的祖国建设者活生生地扼杀成了唯唯诺诺随波逐流的奴性人物;大学则由研究高深学问的象牙塔,堕落成了培训廉价工人的就业场所。无权无势的小民百姓只能让子女们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中隐忍苟且着,一些财大气粗者就选择了出国上大学,首选地自然是美国。而美国是世界上高等教育最发达的国家之一,且课堂规模小,教授水平高,设施先进,课程丰富,文凭含金量高。初三在读及以上学历即可申请,大专学历及在读学生也可申请学分减免。除接受新托福成绩外,有许多学校也接受雅思成绩,还有部分合作院校可以免托福、雅思、SAT、GRE、GMAT、保证1-3月快速录取。如此发达且灵活的大学教育,正是中国大学教育所缺少的,这些对于那些早就对中国僵化教育不满的学生家长,无疑是极具吸引力的。其次,美国富饶的生活条件,造就人才的良好环境,肯定也是吸引中国留学生的重要因素。去北美论坛网上看一下,就能看到留学生的文章,讲述他们在美国的日常工作生活中,不经意遇到的许多令他们感动的事。美国的不少医院里,进门就能看到前台摆放着一张长卡片,上面写的东西让人终生难忘,翻译出来就是:&不论你是什么种族,不论你有没有钱,也不论你是什么身份,你都有权利在这里得到治疗&。也就是说,穷人,甚至非法移民来治病,医院也不会拒绝治疗。有的非法移民有大病时去医院,一般给个假地址,出院后反正也收不到帐单,医院自然有基金来付这笔费用。美国不少地方最好的学校里,在学校走廊上就能看见一则公告:内容是根据某年某法案,此辖区内所有孩子有权在这所学校受教育,不管你是这儿的居民,或者你是寄居在这儿的亲戚家,甚至你是无家可归者。也就是说,你即使住在这个地区的某个桥洞下,你的孩子仍然可以在这所学校得到免费教育。
刘亚洲有一篇著名文章,题为《 美国真正的可怕之处在哪儿 》,文章中刘亚洲强调自己的一个观点: 美国是由千千万万不爱自己祖国的人组成的国家,但他们都很爱美国。有很多领导人,一边骂美国,一边却把子女往美国送。反差非常巨大!那么美国的可怕之处何在呢?刘亚洲归纳为三点:第一,美国的精英体制不可小觑。他的干部制度,他的竞选机制,能够确保决策者是一批精英。而我们是有思想的人不决策,决策的人没有思想,有脑子的就没位子,有位子的却没脑子。美国却正好相反。第二,美国的大气与宽容。美国人可以把国旗当裤衩穿在身上,美国人可以在大街上焚烧自己的国旗,作者引用一句话说:如果一个国家连自己的国旗都可以烧的话,你还有什么理由去焚烧它呢? 第三,精神和道德的伟大力量。文章用&9.11&事件中发生的三件事来感受美国人的精神和道德力量。
第一件,世贸大楼顶部被飞机撞击之后,烈焰奔腾,形势千钧一发。楼上的人们通过Exit向下逃生的时候,并不特别慌乱。人往下走,消防队员往上冲。互相让道,并不冲突。有妇女、小孩、盲人到时,人们都自动地让出一条道来,让他们先走甚至还给一条宠物小狗让道。刘亚洲感慨:一个民族的精神不强悍到一定的程度,断然做不出这种举动。面对死亡,冷静如斯,恐怕不是圣人也接近圣人了吧。
第二件事,&9&11&的第二天,世界就知道这是阿拉伯恐怖分子所为。很多阿拉伯商店、餐馆被愤怒的美国人砸了。一些阿拉伯商人也受到袭击。这个时刻,有相当一批美国人自发地组织起来,到阿拉伯人的商店、饭馆为他们站岗。到阿拉伯人居住区巡逻,阻止悲剧的进一步发生。这是一种怎样的精神啊。还有,韩国学生在校园开枪杀死26名学生自杀后,校园纪念27个人,老美觉得这个韩国佬一样是受害者,都为自己没有及时拯救其而忏悔。 第三件事,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坠毁的那架767客机,本来是要撞向白宫的。后来机上乘客与恐怖分子搏斗,才使飞机坠毁。因为当时他们已经知道世贸大楼、五角大楼被撞的消息,他们决定,不能无所作为,要和恐怖分子进行殊死斗争。即便是在这种情况下,他们还做了一件事:决定投票通过,是不是要和恐怖分子作斗争。在这么一个生死悠关的时刻,我都不把我的意志强加给别人。后来全体同意,才去与劫机者搏斗。
这样的民族,这样的国家,即使有些人出于反美意识形态的需要,极力丑化它的形象,但大而无当的说教又怎么能阻挡住成千上万留学生对它的无限向往之情呢?刘亚洲说美国的&可怕之处&,其实何尝不是美国的可爱之处呢!正是这些可爱之处,让每年有几十万中国留学生对它有着飞蛾扑火般的痴迷。当然了,在美国站不住脚,中国留学生还要抢着去留学,这可能也是留学变成了一种消费以后带来的恶果。不久前,《纽约时报》一篇报道指出,三分之一的美国大学财政状况比经济危机前差许多。美国的学生越来越难付得起学费,逼着大学纷纷以奖学金的形式给予折扣。在这种状况下,支付慷慨学费的中国学生,自然会成为大家的争夺对象,留美热潮就这样起来了。随着留美热的持续升温,录取标准变得低了,而且&造假&开始盛行。中国学生提交的留学推荐信、高中成绩单等造假,在美国媒体上早已有连篇累牍的报道,大学方面当然也非常明白。一些业内人士透露,即使是常春藤名校,也知道自己接到的中国申请材料大部分是伪造的。但是,许多学校盯着中国学生的学费,对此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就使中国的留美学生素质越来越低,留美变成了一种消费现象。既然留学除了一种消费,而我们中国的不少富豪权贵甚至一些中产人士是舍得大把花钱的,因为&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是我们一贯的信条。在这留美的汹涌潮流中,获得最大利益的是美国人。虽然他们的经济持续不景气,但却用中国留学生的大把金钱,办好了美国教育。这其中可以看出美国人的狡猾之处,虽然他们瞄准了中国留学生的钱袋,但为了让美国的高等教育继续能雄踞世界第一,美国前五十强的大学,除了几所州立大学外,坚决不扩招,大多数每年只招收一两千人。20万的中国留美学生,99%以上和一流大学不沾边。但不要小看这1%的中国留学生,那可是顶呱呱的栋梁之才,已经足够为美国的建设事业添砖加瓦用了。这一举两得的好事,就这样让美国人全占了。不用说,中国的人才&孔雀东南飞&了,是很让我们沮丧的。1978年,中国开启了公派留学生赴西方国家留学的大门,三十年来,赴美国等西方国家的中国留学生已达百万之众,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从1978年到2005年,中国出国留学总人数达93.34万人,留学回国总人数为23.29万人,回国人数只占出国留学人数的两成。在回国的两成人数中,又有相当一部分人供职于在华的外国公司,还有少数领导干部的子女回国并在领导岗位上&为人民服务&着。被中国人津津乐道的清华、北大,如今已经成了美国所需人才的培训中心。百万留学生,就是百万科技大军,到了哪个国家,都是国家腾飞的巨大力量啊!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既然有那么多的青年学子留学美国,而且顺利地过上了&水深火热&的资产阶级生活,那么每年有几十万学生去美国留学就是很好理解的事了。即便媒体再说&72%的中国留学生从国外大学毕业后在美国基本站不住脚&,作用也是微乎其微。不放手一搏,谁能知道那留在美国的28%没有我的份呢?谁又能心甘情愿地认输呢?就算失利了,最后回了中国,那也是香饽饽的美国&海龟&啊!依然还是抢手货。至于有的人谆谆教诲什么,&以后海归会进一步过剩、进一步贬值&&&,那也不怕,反正国内的文凭在一路贬值,美国&海龟&还是非常吃香的。
共获得金币 0
使用(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ltdiv class="color9 link1 mb10" id="toprecommon"&gt热门推荐: &lta title="杭州汽车网" href="/" target="_blank"&gt杭州汽车报价&lt/a&gt &lta title="杭州限牌最新消息" href="/forum-.html" target="_blank"&gt杭州限牌最新消息&lt/a&gt &lta title="杭州婚庆" href="/" target="_blank"&gt杭州婚庆&lt/a&gt &lta title="杭州二手车" href="/forum-122-1.html" target="_blank"&gt杭州二手车&lt/a&gt &lta title="亲子论坛" href="/forum-16-1.html" target="_blank"&gt亲子论坛&lt/a&gt &lta title="杭州招聘" href="/forum-1500-1.html" target="_blank"&gt杭州招聘&lt/a&gt &lta title="杭州优惠券" href="/forum-1945-1.html" target="_blank"&gt杭州优惠券&lt/a&gt &lta title="杭州婚纱摄影" href="/forum-1219-1.html" target="_blank"&gt杭州婚纱摄影&lt/a&gt &lta title="装修论坛" href="/forum-72-1.html" target="_blank"&gt装修论坛&lt/a&gt &lt!--BAIDU_YUNTU_START--&gt
&ltscript id="bdyt-loader"&gt&lt/script&gt
&ltscript&gt
var bd_uri = window.location.href + "";
if(bd_uri.indexOf("forum-32-thread-")&gt0) {
var loader_script = document.getElementById('bdyt-loader');
loader_script.src="http://static./loader.js?t=" + Math.ceil(new Date()/3600000);
loader_script.setAttribute("site_id","");
&lt/script&gt
&lt!--BAIDU_YUNTU_END--&gt&lt/div&gt
热门推荐:
SBS社区平台技术由提供 ICP证:浙B2-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优秀小公民事迹材料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