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乾坤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大什么意思

经过广泛征集,反复斟酌,我校的校训“厚德 弘毅 求是 笃行”终于新鲜出炉,可喜可贺。  粗览校训,虽然字数不多,但寥寥八字,充分体现了浓郁的儒家文化色彩,充分汲取了儒家文化的营养精髓。堪称国粹的儒家文化始终贯穿在泱泱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之中。作为中国的学校教育,亦一直继承着儒家文化的优良传统,儒家文化强调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就一直与学校教书育人的宗旨相一致。所以,弘扬儒家文化精髓,赋予校训现实启迪,自觉意味深长。  近日,翻阅相关文献资料,反复细品学校校训,尤感其内涵之丰富。现略述一二,以利共享。  “厚德”,出自《易经o坤卦》:“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从词语上解释,“厚”谓之“深、重、多、重视、推崇”等;“德”谓之“道德、品行、操守”等,它是一个人或社会的内在品格和价值观。“厚德”谓之“深厚的恩德、施以厚泽”等。  “厚德”,关键在“德”。什么是“德”?从儒家文化的传承中,对“德”的阐述甚多,如《荀子o非十二子》:“不知则问,不能则学,虽能必让,然后为德。”就是说一个人要做到“问”、“学”、“让”才能算是有“德”。在作为儒家文化重要内涵的“礼乐文明”中,“德”是核心,包括忠、孝、仁、义、温良、恭敬、谦让、勤朴古健、果断敢为、居安思危、心胸宽广、不计得失、重公轻私、善始善终等,这些都是对德的最好总结。古时即有以“男女八德”为做人的规范(男子八德是: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女子八德是:孝、顺、和、睦、慈、良、贞、静)。由此可见,古人非常重视“德”,他们把“德”看成是和天地乾坤一样的大事情。  《易经》“乾卦、坤卦”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天(即自然)的运动刚强劲健,相应于此,君子应刚毅坚卓,奋发图强;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古代中国人认为天地最大,它包容万物。没有天地便没有一切。天地就是宇宙,宇宙就是天地。所以八卦中乾卦为首,坤卦次之;乾在上,坤在下;乾在北,坤在南;天高行健,地厚载物。然后从对乾坤两卦物象(即天和地)的解释属性中进一步引申出人生哲理,即人生要像天那样高大刚毅而自强不息,要像地那样厚重广阔而厚德载物。  厚德载物作为中华美德的一种概括,历来成为志士仁人崇尚的最高道德境界。我们今天提倡“文明修身”,“德”依然是其中的核心内涵。大学承担着培养人才的重要任务,特别要强调一个“德”字。做人,离不开“德”,身正为师,德高望重。无伦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应将“厚德”视为“修身”最重要的一环。  “弘毅”,出自《论语o泰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从词语上解释,“弘”谓之“大、扩充、使光大、胸怀宽广”等。“毅”谓之“坚决、果断、不动摇、意志坚强”等。“弘毅”谓之“宽宏坚毅、抱负远大、意志坚强”等。  《论语o泰伯》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他说的意思就是:士不可以不弘大刚强而有毅力,因为他责任重大,道路遥远。把实现仁作为自己的责任,难道还不重大吗?奋斗终身,死而后已,难道路程还不遥远吗?  作为孔门弟子、儒家思想最得力的继承人与传播者,曾子提出的为士标准最为后人称道。在儒家眼里,士是理想人格的典型楷模与儒家社会理想的坚定执行者。“士不可以不弘毅”中的士,就是指以实现仁为己任、死而后已的人,推而广之,是有抱负、有作为的人,故其任重而道远。   曾子认为,要想成为士,必须具有两种涵养,即“弘”和“毅”。关于这两个字的解释,朱熹有过这样的注解:“弘,宽广也,毅,强忍也,非弘不能胜其重,非毅无以至其远。弘而不毅,则无规则而难立,毅而不弘,则隘陋而无以居之。弘大刚毅,然后能胜重任而远道。”朱熹又在《朱子语类》中说:“所谓‘弘’者,不但是放令公平宽大,容受得人,须是容受得许多众理。若执著一见,便自以为是,他说更入不得,便是滞于一隅,如何得弘?须是容受轧捺得众理,方得。”“毅是立脚处坚忍强厉,担负得去底意。”这就是说,作为士人,应该心胸宽广,有容人之量,更有容物之量;不偏执己见,不自以为是,目光远大,见识高超。这是弘的含义。但仅是这样还不行,还应该坚毅、果敢并具有超强的忍耐力,即苏轼在《晁错论》中所谓:“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弘”与“毅”两者不能偏颇,相互统一,缺一不可。  那么,作为士人,为何要具有这两种素质禀性呢?这是由士人肩负的历史使命与社会责任所决定的。儒家思想的主体是“仁”,其终极目标是实现身修的人格塑造与家齐、国治、天下平的理想社会政治,这种理想目标的实现,若非弘毅之士,实难做到。这种充分体现着儒家强烈的社会历史责任感、坚定不移的价值信仰、坚忍不拔的人格毅力和不改其志的理性自觉、刚健有为、生生不息的主体精神,使得中国士人在生命深处无时无刻不在高唱着以天下为己任的生命赞歌。他们心忧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用生命书写着一曲曲人性的赞歌。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顾炎武于衰朽末世高声疾呼“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林则徐于国难关头自我警醒“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由此,这还不值得我们今日之士继承和发扬吗?!  “求是”,出自《汉书o河间献王传》:“修学好古,实事求是”。从词语上解释,“求”谓之“追求、寻找、谋取、探究”等。“是”谓之“直、真”,《说文》中引申为“真谛、规律、本质”。“求是”谓之探究自然、社会和人本身运动(活动)的奥秘、规律,更指追求真理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  “实事求是”是中国学者对唯物主义方法论基本要求的通俗表达。对此,古人多有阐述,如唐代颜师古解释为“务得事实,每求真是也”;清代钱大昕提出“实事求是,不偏主一家”;汪中自述其治学宗旨是“为古之学,惟实事求是,不尚墨守”;阮元自称“余之说经,推明古训,实事求是而已,非敢立异也”。  实事求是,原指一种治学态度,始于汉代,流行于清代。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对这一古语作了新的解释:“‘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他认为,“是”就是事物的规律,“求是”就是认真追求、研究事物的发展规律,找出周围事物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工作的向导。毛泽东援引实事求是,并给予新的解释,将“实事求是”推入到哲学最高领域,成为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有力的思想武器。从此,“实事求是”成了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概念,直到现在,仍然是我党的核心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正如后来邓小平所说:“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点就是实事求是,就是把马列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毛泽东同志在延安为中央党校题了‘实事求是’四个大字,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就是这四个字。毛泽东同志所以伟大,能把中国革命引导到胜利,归根到底,就是靠这个。”   陶行知先生有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我们党一向倡导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在今天,做人、做学问、做事情求真求是,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无论学校整体,还是学校中的每一个成员,只有求真求是,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笃行”,出自《礼记o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从词语上解释,“笃”谓之“厚实、真实、忠诚、专注”等,有忠贞不渝、踏踏实实、一心一意、坚持不懈之意。“行”谓之“走、做、从事”等。“笃行”谓之“切实履行、专心实行、行为淳厚、纯正踏实”等,意指对事业专心致志、锲而不舍、知难而进、勇往直前,也包含百折不挠、愈挫愈奋的精神。《礼记o儒行》——“儒有博学而不穷,笃行而不倦”、宋o陆游《陆伯政山堂稿序》——“伯政家世为儒,力学笃行,至老不少衰”、章炳麟《<革命军>序》——“乃如罗、彭、邵、刘之伦,皆笃行有道士也”中的“笃行”,皆含此意。  源于《礼记o中庸》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乃为孔子所云,它是儒家所倡导的学习五法,说的是为学的几个层次、几个递进的阶段。“博学之”意谓为学首先要广泛猎取,培养充沛而旺盛的好奇心。好奇心丧失了,为学的欲望随之而消亡,博学遂为不可能之事。“博”还意味着博大和宽容。惟有博大和宽容,才能兼容并包,使为学具有世界眼光和开放胸襟,真正做到“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因此博学乃能成为为学的第一阶段。越过这一阶段,为学就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审问”为第二阶段,有所不明就要追问到底,要对所学加以怀疑。“慎思”为第三阶段,问过以后还要通过自己的思想活动来仔细考察、分析,否则所学不能为自己所用。“明辩”为第四阶段,学是越辩越明的,不辩,则所谓“博学”就会鱼龙混杂,真伪难辨,良莠不分。而“笃行”则是为学的最后阶段,就是既然学有所得,就要努力践行所学,使所学最终有所落实,做到“知行合一”。只有有明确目标、坚定意志的人,才能真正做到“笃行”。“行”是最重要的一方面。只有“行”,优秀的品德、学到的东西,才能显现出来。“行”,是我们“学”的目的和归宿点。这在传统上一直被注为“诚之目”,是达到“至诚”境界的行为指南。此五法即为必须广博地学习、审慎地询问、慎重地思索、明晰地辨析、踏实地履行,才能真正达到理想的学问境界和人生境界。它是中国传统儒家文化治学的根本方法,也是现代大学实现学行协调和通才教育理念的有效途径。  由上所述,学校校训全然融儒家文化于其中。然确定校训,重要之处则在于扬传统精神而后发。回顾学校办学近七十年的历史,所传承的传统精神亦融汇于校训之中。近七十年来,我们学校有着历史的厚重、传统的光荣、人文的朴实、精神的奋发。一代代南邮人奋斗不已,一切为了战争、一切为了建设、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为了发展。南邮人传统风格的体现,在于“勤奋、求实、肯干、能干”,南邮人精神风貌的弘扬,在于“进取、创新、励志、自强”。可以说,八字校训正是学校教风、学风、校风的集中体现。归结而言,“厚德”乃根本,“弘毅”当传承,“求是”悟真谛,“笃行”方作为。  校训,是一个学校的灵魂,是一把办学的标尺,同时也是一种校园的文化。它的作用不可估量,对于激励广大师生弘扬光荣传统、培养优秀校风、彰显精神风貌、继续奋发向上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愿学校校训“厚德、弘毅、求是、笃行”铭刻在我们每个人心中!
(来源:&&&&作者:)
论坛精华&&&&&&&&&&&&&&&&&&&&&&&&&&&&&&&&&&&&&&&&&&&&&&&&&&&&&&&&&&&&&&&&&&&&&&&&&&&&&&&&&&&&&&&&&&&&
&&&&&&&&&&&&
&&&&&&&&&&&&有容乃大是什么意思_百度知道
有容乃大是什么意思
提问者采纳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意思就是说,大海接纳了江河,因为自己有肚量,才成就自己的万里波涛。也就是说,一个人要有气量才能成大事。有容乃大不是个贬义词,你不会是问老郭的那个有容乃大的段子吧? 没有那个意思吧,有容乃大的本意就是说人的胸怀气量的。我就是知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万仞无欲则刚。这是林则徐的一副自勉联。说的就是人要像大海一样,有广阔的胸怀。那没办法啊,这对我来说是固定的知识了,所以,我真的无法肯定你的意思。
其他类似问题
按默认排序
其他1条回答
有容乃大是指大海可以容纳千百条河流,因为它这样广阔的胸怀所以是世间最伟大的度,致使你可以得到提高,达到一定境界。
有容乃大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有容乃大,什么意思_百度知道
有容乃大,什么意思
“有容乃大”语出《尚书-君陈》,双句勉励待人接物应仿效海洋,以宽大的胸襟和宽容的态度去接纳不同的人事地物.
其他类似问题
按默认排序
其他2条回答
通常是指:一个人胸怀宽阔,(这也是一个人有修养的表现.。)出自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就是说要豁达大度、胸怀宽阔,有容乃个人理解为有那豁达的胸怀。非得拆开弄嘛?
有容乃大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