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流行哪种短发种香菇挣钱吗

畲女门前试验田地栽香菇巧赚钱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地栽香菇因为肉质厚、菇形好,又反季节销售,每公斤能卖9元,比按传统模式栽培的香菇每公斤多卖2元。”雷春花高兴地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地栽香菇因为省时省力,光人工费就省了一大笔钱,加上市场价格不错,产量又高,估计利润会比传统栽培多出30%。
■记者王元锴通讯员叶宇楠康琳文/摄本报讯 说起香菇栽培,很多人的第一印象就是菇棚里那一层层的菇架。如果告诉你香菇也可以直接种在地里,且产量比利用菇架栽培更高,你相信吗?在罗源县飞竹镇塔里村,地栽香菇已经成真,而实现这一“创举”的,正是利用自家门前试验田做实验的畲女雷春花。7日一早,记者来到雷春花的菇棚,映入眼帘的香菇菌棒并不像传统香菇栽培那样竖着摆在菇架上,而是横着栽到地里。“塔里村海拔比较高,这种栽法省工、省时、省力,生长出的香菇肉质厚、菇形好,颇受消费者青睐。”雷春花自豪地说。“她是我们畲寨里最经常搞试验田的人。”塔里村村支书雷福钟介绍,村里的反季节蔬菜、新品种水果都是雷春花率先试种的。雷春花告诉记者,她以前栽培香菇用的是传统方法,香菇产量低且菇形不好,卖不出好价钱,除去人工费后几乎没有利润空间。这样的窘境让雷春花很发愁,她开始努力寻求新的香菇栽培技术。2010年,雷春花在网络上看到香菇居然可以地栽,好奇的她立马进行试种。没想到,菌棒刚埋到地里几天就出现了大面积的腐烂和虫害,最后以“全军覆没”收局。第二年,不服输的雷春花到屏南学习先进的香菇栽培技术,引种4万袋进行试种并获得成功。在对香菇菌棒的日常管理过程中,雷春花深深体会到了地栽香菇的好处:每天上两三次水,利用微喷,开关一拧就行;到了夏天收成季节,只有松过土,菌棒才会出菇,这样就可以根据采摘能力进行控制,不用担心大面积的出菇导致来不及采摘。如此一来,雷春花夫妻俩就能把活儿干了,省去了不少人工费用。“地栽香菇因为肉质厚、菇形好,又反季节销售,每公斤能卖9元,比按传统模式栽培的香菇每公斤多卖2元。”雷春花高兴地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地栽香菇因为省时省力,光人工费就省了一大笔钱,加上市场价格不错,产量又高,估计利润会比传统栽培多出30%。“现在栽培技术成熟了,销路也没有问题,明年就可以扩大规模,成立合作社,让更多乡亲一起挣钱。”雷春花信心满满地说。
[责任编辑:robot]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11/16 08:34
11/16 08:14
11/16 07:54
11/16 07:45
11/16 11:18
11/16 09:16
11/16 09:16
11/16 09:16
11/16 09:16
11/16 09:16
11/14 09:28
11/16 08:47
11/15 10:31
11/15 10:31
11/14 09:28
09/07 09:38
09/07 09:38
09/07 09:39
09/07 09:39
09/07 09:39
11/16 10:47
11/16 10:47
11/16 10:47
11/16 10:47
11/16 10:47
凤凰财经官方微信
播放数:6424595
播放数:6298170
播放数:5866462
播放数:3163230
48小时点击排行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 >> 文章内容
最美农妇王桂兰:诚信农家女湖畔扎根四年 养鸭挣钱替乡亲还贷
来源:中国文明网&&&&&&责任编辑:邓娟&&&&&&日期:日
  如果说父债子还,那叫天经地义;如果说自己有钱,看着别人因生活穷困欠下外债救济去还,那叫扶困济世;那么,自己没钱,却要肩担风雨,挣钱去为别人还债,那叫什么?&
  在桓仁满族自治县沙尖子镇秋皮沟村的金龙湖畔,就有这样一位年已六旬的女党员,自2010年开始扎根在湖边,养鸭挣钱替乡亲还贷,书写了一名共产党员诚实守信、勇于担当的大爱情怀……她就是王桂兰。
  在风景秀美的金龙湖畔,王桂兰送走了一个又一个单调而又孤寂的晨昏。任风吹雨打、任蚊虫叮咬、任雪霜侵袭,王桂兰与鸭群相伴,日夜拼命劳作,终于还清带领乡亲致富落下的2万元贷款“欠单”,并依靠诚信敲开了致富的大门,现在的王桂兰正带领着乡亲们共同走上一条养鸭致富路。
  每天,王桂兰和丈夫都忙在金龙湖的水面上放鸭。资料图片
  缘起:妇女主任四处奔波&&要带领姐妹们种蘑菇发家致富
  坐落在桓仁东部山区浑江下游金龙湖畔的秋皮沟村是一个典型的两山夹一沟的东北小山村,交通闭塞、人均不到2亩的山坡地,使这个村的经济一直徘徊在全县下游水平,到2007年,该村人均收入才只有2000多元。如何让村民富裕起来,成为了村班子成员思虑的头等大事,时任村妇女主任的王桂兰更是把富民当做她的一份责任。2008年冬天,王桂兰四处奔波取经学习致富技术,她终于在桓仁南路乡镇联系上了一家生产、加工销售香菇的企业,决定利用山区良好的环境和资源优势发展袋装香菇,走一条生产香菇的致富之路。&
  对长年在庄稼地里种着“大路货”的秋皮沟村民来说,种蘑菇挣钱,是个新鲜事。王桂兰要领大家种香菇发家致富,当时大家都当做天方夜谭,一时听着新鲜,可要自己家投入去生产却个个不敢涉水,怕干不好赔了本不划算。面对乡亲们迟迟疑疑的样子,急于改变村民生活的王桂兰急在心里,她知道,秋皮沟的乡亲们穷怕了,只有把大家领出去看看,才能从脑子里改变乡亲们的想法。带着这样的认识,她专门领着一些姐妹到发展香菇成功的村子去看,用现实撬动村民的僵硬思维。同时,又求县里的科技人员来村里为村民讲课,使乡亲们增添了生产香菇的信心。&
  当年的蘑菇大棚承载着王桂兰和姐妹们的幸福梦。图片截自视频《王桂兰的诚信人生》
  在大家有了发展香菇积极性的基础上,她又引来一家当时在县里比较有名的香菇收购企业到村里,自己带头并带领20户村民同企业签订了生产、收购合同。并向镇里信用社求救,为每户贷了一万元贷款作为启动资金,加上和其他乡亲们借的十几万元钱,开始了香菇生产的准备工作。&
  2009年,在王桂兰和20名姐妹的辛勤努力下,21个大棚、10.5万袋香菇生产基地在她们手中建了起来。到2009年4月,香菇开始齐齐刷刷冒出来,长到5月份,她们收下了第一茬香菇,每袋5斤,一下就丰收了几万斤香菇,挣了几万块钱,乐得姐妹们成天脸上光采采的。&
  波折:收购方倒闭&&让姐妹们没挣钱反欠债&这成了王桂兰的心病
  天有不测风云,第二茬香菇产下来后,签合同的香菇销售公司以各种借口拼命压价,大量的香菇只收入了不到3万元钱。到秋天,到了大份香菇下来的季节,该公司更是不见一个收购香菇的人影来到村中。眼看着大堆的香菇就要烂掉,王桂兰急了,一个人坐车长途找到公司,却发现大门紧闭,没有一个人。跟当地人一打听,原来是公司经营不善破产了。听到这个消息,王桂兰顿时脑中天旋地转,她觉得天塌了。&
  回到村里后,一路悲伤的王桂兰已经没有了一滴眼泪,她知道,她和20名姐妹只能面对现实。&
  那一年,王桂兰和她的姐妹们是在秋风中划上了种植香菇的句号。可除了19家借钱还上了香菇的贷款,还有张丽、何荣荣两家实在拿不出钱来还贷,这成为了王桂兰的一块心病。&
  当年一起种蘑菇的姐妹何丛荣说起当时种蘑菇的遭遇,用了“全军覆没”来形容。图片截自视频《王桂兰的诚信人生》&
  王桂兰眼里没有泪,并不是她心里没有痛。她的痛,不是因自己种香菇赔了钱,而是她觉得是自己把姐妹们带进了一个生活的死胡同,愧对她们的信任。还有张丽、何荣荣两家还不上的贷款,让她心里难安。她常常一个人站在寒冷的院子里,望着茫茫辽东飘雪的大山,望着一片白雪茫茫的金龙湖面,一呆就是大半个小时,她感到,自己仿佛和那飘飞的雪花一样,不知道心往哪里飘摆,不知道脚要往哪里去落。&
  转机:自己累死也不能让姐妹们吃亏&王桂兰湖边养鸭为姐妹还贷
  看着神情恍惚的妻子,一辈子相濡以沫的丈夫张运福更是难受和心疼,他知道,老妻是愧意乱了心,这病因善起,因善积,不是几句劝就能解了的。没办法,他只得在一个人忙完家务活后,默默地陪着老伴站一会儿,陪伴,是他帮妻子疗伤的最好药方。就这样,他们从冬天一直挨到天暖,直到2010年春天,金龙湖畔的冰化了,几声远方来的野鸭子的鸣叫,忽地惊醒了王桂兰,她说,“金龙湖、金龙湖,鸭子,鸭子……”&
  此时,王桂兰的脸上绽放了笑意,她对丈夫说:“我要到湖上养鸭子挣钱,替两姐妹还贷。”&
  看着妻子坚毅的目光,丈夫张运福心中升满了敬佩。一辈子和妻子风风雨雨地走来,他心里最清楚老伴是怎样的人。自打王桂兰嫁到张家,就用她的贤惠孝顺先后赡养送走了公公、有病的大伯子2位老人,帮着身为老大的他为3个弟弟娶上媳妇,至今80多岁的婆婆、78岁的娘家妈还得靠她伺候。这样的老伴,一辈子心中都装满善良,你让她眼看着姐妹们因为相信她发展香菇欠下贷款钱还不上,她心里能安吗?因此,张运福决定和妻子一道,用两人的肩膀担起替姐妹还贷的担子。&
  王桂兰的老伴是她最大的支持者。图片截自视频《王桂兰的诚信人生》
  2010年清明节一过,王桂兰老俩口就在江边几亩自家的自留地里干了起来。提起那年的辛苦,王桂兰至今想起来都是酸酸地,那叫一个累呀。每天天刚亮,夫妻俩就在江边清房场,直到忙活到上午九点多种,王桂兰一个人回家做饭,为两位老娘梳洗打扮,夫妻俩简单吃一口饭,再回到江边继续干。王桂兰说,每天干活累得直不起腰、迈不开腿,更不能容忍的是,江边蚊子多,一天一个人身上被蚊子要咬几十个大包。就这样,在夫妻俩的日夜拼命劳作下,他们盖起了660平方米的塑料大棚和一个可供两人居住的20平方米的小窝棚。接着,他和老伴又向乡里的信用社贷款3万元钱,在朋友的介绍下,专程坐车到辽阳的灯塔县,以每只5元钱的价格,买下了2400只金锭鸭,开始了养鸭为姐妹还贷的日子。&
  希望:养鸭路通了&替姐妹们还了贷&&带乡亲们致了富
  两个月后,鸭子开始产蛋了,每天1500多只蛋,又使夫妻俩发愁了,这么多的蛋往哪里去卖呀?没办法,夫妻俩只得跑乡里、县城去推销,看着人们不认,又降低价格以每只1元钱的价格卖给市场。到冬天,王桂兰终于获得了收成,当年她们共收入10万元钱,扣除本钱5万元,夫妻俩还剩5万元红利。那一天,王桂兰把5万元钱一张张摆在家中的土炕上,养香菇失败时没流一滴眼泪的她抱头大哭,她以此种方式,慰藉自己和丈夫一年的辛劳。&
  第二天,她和丈夫坐车赶了5里山路来到乡信用社,郑重地还上了张丽、何荣荣两家种香菇欠下的2万元贷款和自己养鸭贷的3万元贷款。还完贷款走出信用社,王桂兰感到心里轻轻松松的,她觉得,让姐妹们在人生中卸下不良贷款记录,是她此生最大的宽心事儿。
  帮着姐妹还上贷款,王桂兰脸色挂满了笑容。资料图片
  王桂兰和丈夫金龙湖边养鸭致富后,不仅帮姐妹们还上贷款,更让她看到养鸭致富是湖边百姓致富的好路子。为此,她买来大量的书籍,不顾老眼昏花开始钻研养鸭技术,通过刻苦摸索和自己反复实践,夫妻俩掌握了一手经验丰富的养鸭知识。在此基础上,她又在县工商局的帮助下,申请并注册了“金哨湖”鸭蛋的商标,使自己的鸭蛋有了响当当的品牌。&
  每天不管多忙,王桂兰都抽出时间学习养鸭技术。资料图片
  王桂兰帮助乡亲养鸭还贷的事,在金龙湖四处流传,同时也载誉着诚信二字在县内外赢得客户的青睐。如今,她家的鸭蛋不用出门就被客商收购一空,产品顺畅地走俏北京、沈阳、大连等市场,每年产值10万多元。&
  王桂兰富裕了,她心里还惦念那些没有摆脱贫困的乡亲们,只要是村民真心实意想跟她学养鸭的,她就毫无保留地传授她的一整套养殖技术。有两户贫困户看见王桂兰养鸭致富,想养鸭但又没有钱买鸭雏和饲料。王桂兰知道后,二活没说,村民没有饲养资金,王桂兰就将自己繁殖的鸭雏和饲料供应给他们,不懂技术,王桂兰就将饲养技术教给他们,还帮助他们销售鸭蛋,销售后再还鸭雏款和饲料款,帮助他们一个个走上致富之路。为了更好的服务于养鸭的乡亲,王桂兰从鸭场的选址、规划、设计到鸭舍建设和后期种鸭养殖、种蛋孵化等知识,加大培训工作力度,做到所有养殖户实现健康养殖,科学管理,确保养殖户一次性成功。在王桂兰的带领下,沙尖子的养鸭业已初具规模,50多户乡亲走上了致富之路。
  王桂兰靠诚信求得了生存之路,靠科技求得了发展之道,不但赢得了当地百姓的广泛好评,也赢得了广大客户的信任,用自己的实际经历再一次彰显了诚信的力量。&
用户昵称:
在线评论选件用户手册
&&&&请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区市县动态周春光:我种了四个香菇大棚,一天收入5000块钱_农视网
周春光:我种了四个香菇大棚,一天收入5000块钱
近日,在昌邑市饮马镇举行了一场蘑菇培训班,这是怎么回事呢?一起去看看。
中国的食用菌资源丰富,也是最早栽培、利用食用菌的国家之一。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种植户,凭借种植食用菌发家致富。而更多的农民,则渴求着食用菌种植技术。
昌邑市林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针对广大农民的实际需求,开设了食用菌种植培训班,现在第一期已经开班了。
昌邑市林海生物科技公司副总经理孙淼:食用菌种植投资少、见效快、收益高,同时利用了农作物秸秆、下脚料,既环保又节约,给农民带来丰厚的经济效益。房前屋后、闲置厂房、林下都可以种植,是个利国利民的好项目。
林海公司这种企业加种植基地加农户的发展模式,已经带动了周围一大批农民增收致富,周春光就是其中受益的一员。
种植户周春光:&我是2010年10月份来的林海公司,现在承包着四个香菇大棚。林海公司提供优质的菌包和技术指导,我们自己销售。现在我这四个棚一天能采800斤左右的香菇,市场价格每斤6块钱上,一天能收入五千块钱左右。&
农视网 本文链接:
责任编辑:李滟新闻源 财富源
戴建良:小蘑菇撑出“致富伞”
&&来源:&&作者:佚名&&责任编辑:罗伯特
  戴建良,天津蓟县新型职业农民的优秀代表,现任蓟县农广校兼职教师,天津市蓟县中亿建良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多年来一直从事食用菌培训、示范、栽培和技术推广工作。戴建良先后荣获县级优秀共产党员、县级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蓟县优秀科技特派员、天津市农村青年科技兴农带头人等多项荣誉称号。
  目前,合作社种植食用菌3300亩,种植社员1068户,年产鲜菇14000吨,年创纯收入5000多万元,安置剩余劳动力8000余人,食用菌种植成为出头岭镇主要的经济支柱,出头岭镇种植、销售食用菌的火爆场景成为蓟县新农村建设的一道亮丽风景线。联合国计划开发署官员及市、县有关领导多次考察合作社及下属基地,并给予充分肯定、高度赞扬。身份转型,我先行
  几年前,戴建良也和大多数村民一样,每天重复着日出而作日落而归的生活。随着现代物流的发展,南方水果大量涌入北方市场,造成本地水果滞销,价格压低,丰产不增收。在做了深入的调研后,他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如今食用菌的营养价值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能不能把现有的的葡萄大棚进行改造,种植食用菌呢?戴建良决定率先尝试。他找农广校的老师请教咨询,踊跃报名参加农广校计算机培训班,一有空闲时间,就用拿惯锄头的粗手开始笨拙地敲打着键盘,学会了计算机的使用,方便了与专业老师的沟通,也给他增加了种植食用菌的决心。百姓看到戴建良实验成功后,纷纷建起了大棚,和他一起种植香菇。蓟县农广校帮助菇农联系了天津师范大学的食用菌专家郭成金教授,请郭教授到大棚现场指导,提高食用菌的质量和品质,农广校还根据出头岭镇的发展情况,在该镇中裕村开办了农民田间学校,免费为该村配备了电脑、复印机等设备。农广校还在该村举办了农村信息员培训班,教会菌农学会计算机,戴建良担任班主任,因当地香菇质量好,销路顺畅,种植户的经济效益得到了提高了。每个菌棚年收入达到10万元,带动本镇建设食用菌大棚100余座。
  培训先行,富农民
  为进一步做大做强食用菌产业,给广大农民开辟新的致富门路,戴建良紧紧抓住市场发展机遇,在当地工商部门注册了天津市蓟县中亿建良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合作社实施“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典型示范工程,不仅为社员引进新品种,还与天津市著名大专院校取得联系,每月聘请专家教授举办培训班、为社员进行现场指导、发放技术光盘等,开通了食用菌专家郭成金教授和市场营销专家夏瑛瑄教授主持的24小时服务热线。蓟县农广校和合作社联合开展农业职业技能、实用技术、农村经纪人等各类农民培训5000人次,举办培训班106期,发放技术资料8000多份,发放技术光盘2320个。
  戴建良结合多年积累的种植经验,总结编写了《白灵菇栽培技术》手册并作为蓟县农广校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教材,免费为学员发放。戴建良对白灵菇种植深入研究并申请两项专利:《一种利用已出菇平菇菌棒移栽白灵菇的方法》和《一种使白灵菇高产的方法》,两项专利已由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此两项专利可使白灵菇产量增加30%,优质菇率由50%到95%,能带动合作社成员每年增收12000元,当地种植户增收800多万元。
  戴建良这位普通的农民,正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积极构筑一个职业农民带领群众奔小康的中国梦。杨振兵张秀菊
高清图集赏析香菇基地成快速致富渠道
发布时间:日 11:36 | 来源:云南日报
  日前,在江城县国庆乡洛捷村通过开展“合作股份”种植的香菇基地里,只见一条条菌棒上长满了肥厚的菌朵,正在采收香菇的入股村民们脸上挂着幸福的笑容。这是该村从今年3月开始种植香菇以来,第一拨采收香菇。目前,已采收了4.5吨,销售收入可达5万元左右。这对于产业结构单一、群众增收渠道狭窄、集体经济空白的洛捷村来说,是个充满希望的产业、快速致富的渠道。
  江城县地处中国、越南、老挝3国交界的结合部,国境线长达183公里,是一个集“老、少、边、穷、山、战、农”为一体的国家重点扶持县。
  为顺利实施“合作股份”项目,江城县委组织部设立项目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并在国庆乡政府设立项目实施小组,由洛捷村“两委”班子和下派的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共同负责项目的组织实施。目前,共召开联席会议5次,研究解决困难问题8个,并与6户项目农户签订责任书,建立项目监管责任制、项目公示制。
  国庆乡党委书记冯琼丽介绍,“合作股份”资金来源上,以整合财政、扶贫、农业、科技等涉农资金和党建经费为主,党员群众自愿入股为辅,已投入项目资金62万元。同时,洛捷村与普洱市林鑫食用菌有限公司签订了《国庆乡洛捷村香菇种植合同》,选用适合本地种植的香菇品种种植。据普洱市林鑫食用菌有限公司江城基地负责人王盈介绍:“公司负责香菇菌棒的有偿供给、前期投资资金的部分垫付、种植技术的指导和香菇鲜品的回收。这比公司自己亲自种植要省心省力得多,群众也在减少投资风险的同时学到真技术。”目前,已完成了农地的整理、种植大棚的搭建及其附属设施的建设,完成了56000多包菌棒的投放。
  在保证香菇基地再生产的前提下,合理确定利益分配制度,争取使入股党员群众的利益最大化。本项目净收益的42%作为入股户的分红金,净收益的58%作为村集体经济收入。洛捷村香菇种植投产后,可实现每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60万元,净增收入可达15至25万元。
  本报通讯员 杨丽仙
责任编辑:刘佳华
党务问答排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4挣钱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