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字是零的成语静的电影

您好, []|
查看往期回顾
第89期:邓家佳:十年情如茶 愈爱愈浓
第88期:好声音决战夜:等待蜕变
第87期:杰克逊:永远的彼得潘
第86期:华谊兄弟20载 几许美人成凤
第85期:谋女郎:张艺谋打造的嫁衣
第84期:有一种恋爱叫周迅
第83期:港姐:玫瑰待成灰 明月觅芳踪
第82期:清明祭:逝者如斯夫 那一抹最后的印记
第81期:张曼玉:止于唇齿,掩于岁月
第80期:“女文青”张静初不当女神不恨嫁
第79期:李治廷:演戏和音乐我想兼得
第78期:触摸奥斯卡华美戏服和道具
第77期:“陈坤与小伙伴以“行走”之名
第76期:“外来工”何晟铭的团圆夜
第75期:傲骨贤妻刘涛磨砺后的幸福生活
第74期:邵逸夫:一段百年传奇
第73期:风一样的女子与慈祥的老爸
第72期:“好奇宝宝”刘烨的评委生活
第71期:目击刘璇王|婚礼筹备全程
第70期:金马奖评委李冰冰的台北十日
第69期:“新杨过”陈晓:从不怕被比较
第68期:赵薇苏有朋的十六载“还珠”情
第67期:王珞丹,制造快乐的“吃货”
第66期:明星小伙伴是怎样炼成的
第65期:杨幂与唐嫣在纽约的平行时空
第64期:Show Girl风光背后的真实生活
第63期:娱乐圈恋爱阴晴圆缺记
第62期:娱乐圈性感辣妈的成长蜕变
第61期:国际电影节上的华人之光
第60期:那些陪我们长大的童星
第59期:娱乐圈花美男的变“残”记
第58期:酷暑下的娱乐圈 看明星如何抗高温
第57期:娱乐圈老夫妻的新婚礼
第56期:电影里被摧毁的世界地标
第55期:当贵族王子遇上平民公主
第54期:大银幕里的动物情缘
第53期:明星冤家的尴尬同台
第52期:毕业,一场纪念性的成人礼
第51期:揭秘百变大咖的特效化妆
第50期:娱乐圈父爱各不同
第49期:音乐人的双面人生
第48期:制造不可能 揭秘电影特效制作
第47期:娱乐明星贝克汉姆的诞生记
第46期:明星“合伙人”的残酷与现实
第45期:那些导演们的青春印记
第44期:娱乐圈身怀绝技的“特长生”
第43期:天灾下的大爱 我们永远在一起
第42期:那些电影中的恐怖袭击
第41期:名导背后的“丑”媳妇
第40期:张国荣 为你钟情十年未断
第39期:反复诠释的经典角色
第38期:明星委员上两会
第37期:从名著里走出来的影星
第36期:艺考路上的众生相
第35期:百年好莱坞的旖旎风光
第34期:三十年,我们追的春晚女神
第33期:明星夫妻传递爱的正能量
第32期:007邦德与他们的女郎
第31期:回首那些唯美武侠片
年终策划:闪光灯里的青春浮华
第29期:这里,春晚的另一个舞台
第28期:电影里毁灭地球的N种方式
第27期:女明星的尴尬意外
第26期:明星们的复出之路
第25期:内地影人的“金马”瞬间
第24期:岁月是杀猪刀还是美容刀
第23期:为“同性爱”摇旗呐喊的明星们
第22期:无责畅想之“晶刚”豪门婚礼
第21期:体坛明星婚礼大揭密
第20期:“晶刚”八年爱情路
第19期:直击烟火师背后:避孕套做血爆
第18期:“马替”人生:梦想照不进现实
第17期:逝去的好声音
第16期:华人明星的好莱坞“酱油”记
第15期:“消失”的北影厂
第14期:那些豆蔻年华堕入风尘的嫩模们
第13期:朱莉皮特和他们的孩子们
第12期:“伦敦碗”的摇滚一夜
第11期:如果他们来混娱乐圈
第10期:英式娱乐 激情奥运
第09期:谁动了电影译名?
第08期:聚光灯背后的T台
第07期:Lady Gaga 不一样的怪猛
第06期:摇滚果儿:疯狂标签与精神存在
第05期:记者卧底横店体验群演生存
第04期:戛纳,红毯之外
第03期:范冰冰红毯沉浮 时尚进化论
第02期:戛纳光影64年(下)
第01期:戛纳光影64年(上)
【导语】在一众当红女星中,张静初算是个特别的存在。她不像很多女明星,时刻站在闪光灯下,身上永远有很多的爆点。她作品不断,却远算不上高产,就算是面对公众,也永远像是隔了一块若以若现的纱布,你以为看到的是真实的她,实则她又会给到你另外一面。和张静初接触,你似乎能看到她身体里藏着两个小儿,一个在银幕上“自虐”,不能容忍自己留下遗憾;另一个认为“心里爽不爽挺重要”。她以走一段“人生长跑”来调整节奏,储存能量,她说:“疯狂地红几年,大赚一笔然后嫁人,这一定不是我的路。”
  见到张静初,是在化妆间里――穿着简单的黑外套,头发松松的挽着,坐在镜子前,安安静静的样子。她说话的语速很慢,声音也不大,加之她的瘦,很容易给人留下“弱不禁风”的第一印象。但接触多了,你会发现,她一点都不弱,甚至很强。只不过她的强,不是强势,而是强大。强势,有可能是咋咋呼呼的虚张声势,但强大,没点发自内心的底气,还真是玩不转。
  化完妆,张静初整张脸越发精致。有人说张静初越来越像舒淇,但她觉得自己“可以美也可以丑,可以少也可以老,可以艳丽也可以清淡”。张静初说她最喜欢的还是电影里自己素面朝天的样子,因为电影里能触摸到自己真实的内心,有自己都没有想象过的瞬间,“我还是喜欢这样真实却又不一样的自己”。
  虽然对化妆还蛮有心得,但张静初说自己生活中很少化妆,出门的时候顶多是上个简单的BB霜,再画个眉毛“让自己稍微看起来精神一点就行了”。即使不爱化妆,女孩的爱美天性还是少不了,张静初喜欢在衣服上花时间倒饬,“最喜欢白衬衫和牛仔裤,还是靴子控,不过不喜欢穿高跟鞋”。
  出道以来,张静初给人的感觉一直是很瘦弱。但她却说自己生活方式真的很健康,多年来自己一直都在坚持锻炼,“每天会做15分钟做仰卧起坐或者平板支撑这样的腰腹练习,即使在片场拍戏也会坚持,每周还至少会做两个小时有氧结合无氧的运动”,“我还特别喜欢泡澡和蒸桑拿”。
  工作中的张静初,神采奕奕。她说自己喜欢“挑战”这个词,“工作是我精神状态最好的时候,我特别不喜欢麻木的感觉,就像自己不存在一样。尤其是拍戏时剧烈的情绪和体验,有一种浓缩人生命力的感觉,让人觉得活得特别有精神。”
  拍完片,张静初和摄影师交流着自己对角度和光线的感受。张静初表示自己生活中喜欢旅行,也非常喜欢拍照:“我喜欢北方,因为那里四季分明,春天一到,枯树发芽,院子里的青蛙开始叫了,都是多么生动美好的画面。”
  中午时分简单的工作餐,两份蔬菜,一点牛肉,张静初吃得津津有味。别看她瘦,吃得可一点都不少,张静初说她对吃的要求很简单,“能垫饱肚子就行”。唯一特别的就是喜欢喝汤和不带味精不油腻的食物,因为比较喜欢食物本身的味道。
  拍摄空隙,窗外一只温顺的猫咪意外的闯入了张静初的视线,她一边温柔地逗着,一边拿出了手机给猫咪拍照。喜欢养宠物的她因为工作忙碌一直没能得偿所愿,张静初说虽然猫很可爱,但最想养的还是狗“因为忠诚的品质比较喜欢”。但如果用一种动物来形容自己,她说自己像马,有耐力,温良,不开心也会偶尔发发脾气。
  生活中的张静初喜欢拍照,也享受一个人的独处。她说:“我觉得自己不是一个特别适合待在风口浪尖的人,我只想找到自己的节奏。我会有计划地逃离,但同时也会保持理智的节奏。”不过她也承认,不能完全消失,不然这个行业很快就会把她忘记,“必须要在自我和现实中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在不少人的印象里,张静初多多少少有点“励志姐”的影子,有资料里说,张静初从小家境清贫,寒窗苦读成就了一番事业,用当下流行的话形容就是“潘勘渖戆赘幻馈薄U啪渤跣ψ懦吻遄约撼錾谛】抵遥有【兔挥腥鼻母拍睿醯们换托小R虼思幢憬胝飧鋈ψ樱庵肿匀稀肮涣司托小钡母鲂砸裁挥腥盟乇鹑フ」裁唇巧俺恕犊兹浮罚蟮南范际亲远疑衔业摹!
  如今的娱乐圈喜事不断,张静初已经34岁,早已到了被催婚的年纪。对此,她有些无奈地说,目前的感情状态是空白,但一个人也过得很快乐,虽然期待爱情,但并不恨嫁,尽管现在仍然没有遇到真爱,但拥有“去爱别人的能力和决心”。至于另一半,她更倾向于选择圈外人。
  拍片过程中小露性感,张静初很敬业的配合着镜头。张静初说自己工作没有尺度的担心,尤其在拍戏中,只要尺度是对塑造需要有帮助的,她应该不会拒绝。至于对性感的看法,她认为女人在专注和放松的时候最性感。
  简单的黑框眼镜,淡淡的妆容,随意挽起的头发,白领模样的张静初让你很难将她和将荧幕上的各类“问题女人”联系在一起:《孔雀》里的神经质的姐姐、《A面B面》里的忧郁症患者、《证人》里的神经质律师、《门徒》里的吸毒女、《红河》的智障。张静初坦言,相比生活中的平淡,歇斯底里的状态她更享受“我相信没有中规中矩的生活,我害怕在真实的生活里麻木,很想把人生不能经历的疯狂,在戏里都经历一遍。”
  一部《孔雀》让张静初声名鹊起,在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她像个女战士一样不歇不停――跟冯小刚、尔冬升、许鞍华、林超贤、陈木胜等众多导演有过合作,文艺片和商业片双管齐下,斩获多个电影大奖,在很多人眼里,她是个企图心强的女星。但她把事业定义为“无规划”,“如果有规划的话,我应该比现在发展得更好、更有条理吧。大家老问我要不要去好莱坞发展,不少明星都去了好莱坞,但我想,我在《尖峰时刻3》的时候就已经迈出了这一步呀。”
  生活中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张静初用了四个字“童心未泯”来形容,“不熟悉的人面前比较拘着,但是在熟悉的人面前,就特别随意,哈哈大笑,素面朝天,女神两个字被扔得老远”。
  张静初说自己其实没有特别多的时间当宅女,但一旦有机会,还是特别享受宅在家的感觉。有时间的话,会一个人开着音响,听着电影原声乐,在音乐中回味一些经典电影情节,或者听着美国七十年代的老歌,彻底把自己放空。
  拿起游戏机,张静初兴高采烈地回忆起自己的童年时光“小时候我家周围都是一些神奇的东西,我记得周围的山上都是闪闪发光的石头,像水晶一样,我经常和哥哥跑上山去捡石头。”从小就有点"野丫头"的感觉,张静初给自己的评价是“冒冒失失”,“虽然叫静初,但我小时候一点也不静”张静初笑着给自己做总结。
  导演章家瑞这么夸过张静初,“她是个知识女性,爱看书,与别的女演员不同。”张静初确实非常爱看书,她觉得好书可以让她拥有心灵的安定,这足以抵消生活带来的负面影响。至于爱看的种类,张静初说自己的喜好很杂,经典名著,悬疑小说都爱看,最近则在看东野圭吾的《白夜行》。
  很多人把张静初归为“文艺女青年”的类型,对此她表示,如果“文艺女青年”只是指象牙塔里的人,空有一腔热血,那么这个名称就只是一种概念。“如果文艺女青年指的是有点坚持的人,做着自己愿意做的事情,那我就愿意大家这么称呼我。”
  张静初13 岁时就离家到福州学习,她说从小父母就从未在她身上展露过一点儿女情长,小小年纪去离家百公里外上学,父母打来的第一个电话只是简单提醒:“别把50 块的钱当10 块的花了。”父母教育她独立,多年来独立打拼让她对内心理想始终坚持。张静初说:“我是被迫要坚强的人,其实哪个女孩心里都想当小绵羊。”
  聊到电影,张静初说她想起了自己在纽约的游学时光,那半年非常惬意,像度假,像游学,又像生活。她住的公寓没有遮光帘,天气好的时候,一早就有微光渗透进来。她早上6点多就起床,做早饭,打扫卫生,去公园跑步。下午有时上课,没课时就去看展览,晚上几乎都消耗在看戏和看电影上。
  和荧幕上的“强势”不同,生活中张静初显得有些迷糊和可爱。她把自己迷糊的性格归咎于星座。“可能水瓶座的人想得比较多,关于生死的课题,别人要到半百才开始思考,但水瓶座二十多岁就已经萦绕脑海。我承认我活得比较抽象,别人觉得累,我觉得挺梦幻的,那种飘啊飘的感觉我很喜欢!”多亏了这股自得其乐的迷糊劲儿,在演智障者,神经质,忧郁症患者等“很难出戏”的角色,她都不容易“走火入魔”。
  闲时,张静初喜欢看碟,碰到好看的电影,就一个人关起门来看个天昏地暗。电视看得不多,但总会等更新完了,再一气呵成看完。职业使然,张静初在看的时候如果碰到特别精彩的演出会忍不住赞叹,也会去琢磨别人的演技,想象着自己去演的话,会演成什么样。
  坐在沙发上,张静初拿起手边的台词本开始温习。对演戏这件事,她说自己特别严苛,“我太了解自己,如果我没努力,没有做到百分百,我会很纠结,会觉得对不起这次机会,对不起别人费心来找我。”她也不断勉励自己,“不能太过懈怠,不要觉得理所当然,否则这就是你最后一个机会。”
  张静初的绯闻不多,性格也比较内敛。关于张静初走打星路线、走国际化路线的传闻不少,但她从未真实确定表达过自己有这样的意愿。张静初说一直在反复提醒自己别忘了最初的梦想,“我要求自己做一个有品质的人。拍好电影,跟有意思的人合作,做有意思的作品,那么我在这个过程中就能得到满足了。”
  和张静初接触,你似乎能看到她身体里藏着两个小儿,一个在银幕上“自虐”,不能容忍自己留下遗憾;另一个认为“心里爽不爽挺重要”。她以走一段“人生长跑”来分配时间、调整节奏、储存能量,她说:“疯狂地红几年,大赚一笔然后嫁人,这一定不是我的路。”这才是张静初,一个清楚知道自己要什么、怎么做的聪慧女人。
  在一众当红女星中,张静初算是个特别的存在。她不像很多女明星,时刻站在闪光灯下,身上永远有很多的爆点。她作品不断,却远算不上高产,就算是面对公众,也永远像是隔了一块若以若现的纱布,你以为看到的是真实的她,实则她又会给到你另外一面。面对面接触张静初,你会发现她很瘦小,很上镜,看似柔柔弱弱,身体里却永远绷着一股子劲儿。
  2003年,一部《孔雀》让张静初声名鹊起,在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她像个女战士一样不歇不停――跟冯小刚、尔冬升、许鞍华、林超贤、陈木胜等众多导演有过合作,文艺片和商业片双管齐下,斩获多个电影大奖。而有限的绯闻对象,也是围着几个导演打转。于是,她被大家认为是个企图心强的女星。
  尤其当她用一口内地女星少见的流利英语敲开好莱坞大门的时候,你会很笃定,她的野心在国际。这个时候,张静初却用停工游学一年来宣告自己从不愿意做风口浪尖的人。张静初说,她去了美国,因为前几年的演员工作让她身心疲惫。在纽约,她用了一年的时间找回了自己。
  很多人把张静初归为“文艺女青年”的类型,对此她表示,如果“文艺女青年”只是指象牙塔里的人,空有一腔热血,那么这个名称就只是一种概念。“如果文艺女青年指的是有点坚持的人,做着自己愿意做的事情,那我就愿意大家这么称呼我。”
  张静初常常被身边人叫做“仙女儿”――别以为这是对她相貌气质的正面评价,其实这是熟人对她脱线思维的一种调侃。有个段子说,她和谢霆锋合作《证人》时,闲来无事两人找话题聊,张静初问谢霆锋:你的女儿最近怎么样?谢霆锋惊诧:啊,是儿子!张静初只能连声说“对不起”,场面一度尴尬。她对自己的评价是:“我只能说我很二,某些事儿我还真不关心。”
  正是这么一个迷迷糊糊的张静初,却将荧幕上的各类“问题女人”扮演得入木三分:《孔雀》里的神经质的姐姐、《A面B面》里的忧郁症患者、《证人》里演神经质律师、《门徒》里扮演吸毒女、《红河》里又扮智障。张静初坦言,歇斯底里的状态自己其实很享受“我相信没有中规中矩的生活,我害怕在真实的生活里麻木,很想把人生不能经历的疯狂,在戏里都经历一遍,让我感觉到自己会悲伤、会感动、会同情、会爱。”
  说到爱情,前几天网友爆出张静初出现在民政局,疑似奉子成婚的消息再次将她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而从出道时和顾长卫之间闹得沸沸扬扬的婚外恋,到后来和章家瑞、陆川之间的绯闻,张静初甚至被人冠以“导演控”。对于奉子成婚的传闻,经纪公司已经回应为子虚乌有。而张静初自己在谈及介入陆川,秦岚感情的传闻时,态度也相当坚决“这可能是世界上最荒诞的传言,如果有半点真实的话,那就是天打雷劈”。
  如今的娱乐圈喜事不断,张静初已经34岁,早已到了被催婚的年纪。对此,她有些无奈地说,目前的感情状态是空白,但一个人也过得很快乐,虽然期待爱情,但并不恨嫁,尽管现在仍然没有遇到真爱,但拥有"去爱别人的能力和决心"。至于另一半,她更倾向于选择圈外人。
  和张静初接触,你似乎能看到她身体里藏着两个小儿,一个在银幕上“自虐”,不能容忍自己留下遗憾;另一个认为“心里爽不爽挺重要”。她以走一段“人生长跑”来分配时间、调整节奏、储存能量,她说:“疯狂地红几年,大赚一笔然后嫁人,这一定不是我的路。”
  这才是张静初,一个清楚知道自己要什么、怎么做的聪慧女人。
“双面”张静初:赚钱后嫁人不是我要走的路 /N2ijJS
还能输入140字
听众:482753
Copyright & 1998 - 2014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徐静蕾的两部电影《我和爸爸》《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_光影流情_天涯博客
一年一年,爱的人有增无减.
今日访问:
总访问量:
开博时间:
博客排名:第4015位
(493)(9)(8)(97)(31)(108)(134)(7)(19)(0)
(1)(2)(4)(1)(3)(4)(1)(1)(8)(18)(5)(1)(6)(3)(5)(11)(13)(14)(10)(10)(17)(34)(15)(21)(19)(15)(16)(32)(34)(40)(45)(26)(57)
  徐静蕾导的电影共有两部。《我和爸爸》让我几乎从头哭到尾,《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改编自我最喜爱的作家茨威格的同名小说。也许这也是缘分吧。      看《我和爸爸》是在大二上学期刚开学的时候,刚过完暑假离开爸爸来到北京。在家习惯了与他的冷漠,仿佛真的有他无他都无所谓。直到看到这部电影,我泪如雨下。因为实在是太像了。叶大鹰饰演的爸爸与徐静蕾饰演的女儿之间的情感与爸爸和我简直太像了!从电影里爸爸每个星期陪母女吃一顿饭的出场,我就开始试图寻找这部电影与我的现实生活的印证。一个人物,一个场景,一个手势,一种语言,都把我带回了那仿佛已经过去很久的小时候。那时爸爸也是一个星期才跟我见一面吧,在外面吃顿饭回家,然后他会到凌晨才睡,睡到第二天中午。我跟他名副其实的匆匆一见。叶大鹰饰演的爸爸:一个在社会摸爬滚打几十年已渐渐步入颓势的汉子,一个辜负了两个女人还和好多女人关系暧昧的男人,一个深藏着父爱只在女儿面前唯唯诺诺的父亲。他是市侩的,甚至是狡诈的,是这个社会既真实又边缘的一类人。但是我从他身上看到了爸爸的影子,感受到了亲切,他们都是没有光鲜外表,却有着在这个社会求得生存的顽强毅力,开朗乐观的人。从他们身上,我看到人性脆弱而伟大的力量。      还记得徐静蕾和爸爸在酒吧里被公安抓那场戏。叶大鹰朝公安怒吼:“那是我闺女!!!她要回家的!!!”头顶血流如注。我终于不顾室友们诧异的目光哭出了声音。我忍不住。那时爸爸也经营着一个娱乐场所,每天跟叔叔阿姨疯狂地玩跑马机和百家乐。但每次在那儿吃完饭,爸爸便催着我回家。每当叔叔阿姨们夸我漂亮的时候,爸爸便很生气又得意地说:“别听你们叔叔阿姨东说西说,快回家做功课吧!”我明白他的意思,哪怕整个世界在他眼里都是昏暗的,惟独我,他的女儿是纯洁无瑕的。      徐静蕾却一直恨着叶大鹰,有来由的恨,没来由的恨。她心里的伤疤是一般人所看不到的,这个父亲,在她的童年几乎没有留下留恋的影子,所以她满怀委屈,所以她把自己当作伤害父亲的武器。所以大学时她故意考上外地的大学,和男朋友同居,要嫁给那个只会嘴上聒噪肩不能抗丑得一塌糊涂却永远成不了大器的愤青。她不是爱他的,只是需要陪伴,生活上的陪伴,她愿意用自己的幸福来控诉父亲曾欠下的。爱之深,恨之切。叶大鹰也是孤独的,人步入老年,多年同居的女人走了,他的生活几乎是困顿的,可他念念不忘的是女儿。这类男人,只能说成熟得比较晚就对了,不是不够圆滑世故的那种成熟,是要老了,才能学会责任和担当。如果说徐静蕾从母亲死后和叶大鹰住在一起只是生活上的接近,直到她和那个注定要离婚的男人离婚重新回到父亲身边,两个人的心灵才终于真正交融。那是一段难能可贵的美好时光,所有观众都和我一样希望他们都重新开始,能有希望有憧憬。想到了高三的那段时光,繁重的学业,家里破产的生意,让我跟爸爸走得史无前例的近。我们终于有时间可以静静坐下来谈天说地,像一对真正的父女。住校的时候,我会每天跟他煲电话粥,向他诉说我学习的进步和困惑。周末,吃完晚饭,他会和我聊天。爸爸从来不强迫我学习,他骄傲地对周围人说我女儿是“三不”-----回家不做功课,节假日不做功课,寒暑假不做功课。在他最困顿的时候,仍然愿意资助我参加海外交流项目。这一切,我都永远记在心上。那一年,在老师眼里聪明却从来不用功的我,竟然在联考中拿了全市TOP1.,又以第一名的身份考上了UIBE。这是一个奇迹,是父爱的奇迹。      可是纷繁芜杂的生活始终要继续,一旦露出曙光的生活却不得不被扼杀在摇篮里。就像徐静蕾和他的父亲,在一家三口其乐融融的欢乐中,悲剧像飓风一样袭来。为了缓解家庭生活的困窘,叶大鹰去赌博了,他的赌运亨通,那些一扎扎的钞票可以供他跟徐静蕾,小宝宝过多久幸福温馨的生活?输红了眼的张元开枪打死了他。几乎没有任何预兆,我们在内心里为他们的幸福祈祷的时候他连生命都失去了。那又怎么可能还有幸福可言?所有的喜剧成为了悲剧,所有的祈祷成为了哀悼,所有的希望沦为了绝望。我们都是生活中的玩偶,我们拼命挣扎着要幸福,命运让你只能哑然一笑,当然前提是我们都只是看戏人。有多少人能承载那样的不能承载的生命呢?所以最后我几乎是很庆幸地拍了拍胸口,我感恩我的爸爸还健在,他就安安稳稳地经营着自己从头来过的生意,真真实实地坐在那里,只要我想念他,我就可以拨个电话,然后一言不发地沉默听他熟悉的声音响起。这一切,是多么好,多么令人感激。      父亲是女儿生命中的第一个情人,他终究要含着泪把女儿扶上情人的白马。这是我钟爱的一句话。      而父亲的另一句话我也从未忘记:爱一个人,就要给他自由,如果他回来了,说明他是你的,如果他一去不复返,说明他从未属于你过。      在《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里》,我看到了一个女人的放任,等待,守候,却从来没有看到男人的回归。年幼的少女总是这样吧,希望自己能真正爱上一个人,为他等待,为他心碎,为他守候终身,仿佛自己毕生的理想也实现了。年幼的徐静蕾,看到姜文,是生活的偶然,却是徐的必然。这样对自己和别人都残忍的女人是天生的,是注定要守候一个远方男人的。姜文走进她的世界,就像一个臆想的人物走进她的梦境,他承载了她的梦和理想,她借助他在情感世界里自残地翱翔。人都渴望毁灭自己的力量,就像从几十层高楼坠下,欢乐与死亡共舞。所以年幼的徐静蕾只是远远的,冷冷地看着他,隔着距离漫无边际地想象。她走进他的房间,闻到烟的味道,闻到他的味道。其吸引她的,是作家掩盖下的那种生活方式。17岁的我,离现在感觉是好远好远的事。那时正陷入一场遥遥无期又轰轰烈烈的单恋,对象是一个年级的同学,品学兼优的优等生,骄傲而自负。他的自私像玩弄一个伤口,让我在复原与挣破间游走。回望来时的路,真的不是爱他,只是爱上了自己,自己17岁的云淡风轻为赋新词强说愁,爱上了他的骄傲,爱上了青春期里对男人所有极致温暖的美好期望。然后当他告诉我他爱我的时候,我离开了。因为我突然明白,当爱情不是一个人的事时,就成为了一场简单追逐的游戏。俗不可耐。所以徐静蕾愿意一个人承载这一切,成为自己情感的主人,不被左右,不被束缚,让自己从此与爱情绝缘。我甚至怀疑她不是痛苦的,是带着破坏的邪恶的快感的,她掌控着这场爱情发展的进程,连最后也只留给他悬念和无尽的遗憾。就像瓶子里的百合花,再没有人来送了,多么凄美的画面啊。所以她在姜文触碰到自己的身体时是那样欣喜,她的预谋终于得逞了;所以当年轻的军官向她求婚时她那样骄傲地拒绝,她的一生因为这场遥遥无期的感情变得瑰丽异常,从此她可以与庸俗的爱情绝缘;所以她可以控制住自己不去找那个爱的男人,那样淡定地与他交谈共舞,她在心里一定银铃般地坏笑着。没有哪个世俗女人不愿意跟自己真爱的人相守终身,高傲得如张爱玲。      爱一个人,是一个人的事;相守,却是两个人的事;相守一辈子,更不是我们凭努力就能做到的。爱上一个陌生人,被一个陌生人所爱,在曲终人散的时候,读到她的芊芊文字,细诉曾经的过往,时间,爱恨,期望,等待,离别,相逢,生老病死,青春不再,这一切被一个女人设计着,沉醉着。她是要把这一切导演结束后像放电影一样放给他看,让他看着自己参演的戏,做一个哀悼的观众。她成功地设计了自己的一生,尽管也被命运左右着,她得到了她一直期待的生活方式,当她走进作家房间的那一刻,那些令人目眩神迷的小说和曲折离奇的幻想就成就了她的一生。哀婉的琵琶声,一直充斥在背景里,听得我荡气回肠。      徐静蕾终于凭着这两部电影由演员蝶变为了导演,她成功了。这个笑起来清清爽爽的女孩,终于一鸣惊人。在那张纯真的脸下,又有谁知道她有多么大的野心呢?这个在中戏同班里第一个买手机,第一个买房的北京女孩,好强得要命。有与北京女孩不符的南方面孔,却又有着北京女孩特有的尖刻。她与王朔,张元的绯闻如何做解?我们不知道。她是那类表面安静内心汹涌澎湃的女孩的代言人。她不漂亮,但令人嫉妒。她的电影胜在情绪的渲染和感情的到位。只是这部电影的编剧是她让我有些不爽。毕竟,比起原著,她讲故事的能力比茨威格差了好多。分类: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第一个字是零的成语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