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插补算法中,插补算法频率

连续小线段前瞻插补算法的设计与实现--《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硕士论文
连续小线段前瞻插补算法的设计与实现
【摘要】:在一些不平滑的曲线及复杂型面加工中,通常采用连续小线段来拟合。对于连续小线段的加工,容易出现机床振动,插补过切等严重问题,从而导致加工的效率较低,加工精度不高。在该领域,国外已有大批学者从事该方向的研究。而国内,在该方向的研究起步较晚,技术实力非常有限。本文中从二维角度出发,研究平面连续小线段插补算法,并将该算法应用到运动控制卡中。对于完善运动控制卡的插补功能,提高其应用领域,发展民族工业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
在理论研究上,本文将连续小线段插补划分为三大块内容。首先,通过对S形曲线速度规划和其它速度规划的优缺点研究及对小线段插补速度规划特征的深入研究,本文提出并建立了非对称S形曲线速度规划的算法模型。而且针对插补过程中遇到的超短线段,采用本文提出的非对称S形曲线速度算法,能获得更高的插补最大速度。从实验验证中得到采用本文的非对称S形曲线速度规划可以得到更高的插补效率。其次,通过对常用过渡方法的优缺点及拐点过渡的研究。本文在理论上提出了一种新的拐角过渡方法,即复合型过渡法。在该过渡法的基础上实现的小线段插补能在高精度范围内获得更高的拐角过渡速度。再次,通过对前瞻控制的研究,本文将该控制方法应用到连续小线段插补中。它通过预读小线段来发现并处理危险点,有效平衡了效率和精度的矛盾关系,使得连续小线段的插补效率得到很大的提高。
当算法移植到运动控制卡中调试时,通过本文设计的NC译码器来处理原始G代码信息,将其转换为前瞻插补能够识别的信息。本文在软件系统中设计FIFO缓存器用来实现预处理信息的存储。插补系统采用粗插补与精插补相结合的方法来提高插补精度,软件实现粗插补,即时间分割法插补。
最后通过仿真验证,得出结论:与非前瞻性控制连续小线段插补方法比较,前瞻控制提高了连续小线段插补的精度和效率。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12【分类号】:TG659【目录】:
摘要4-5Abstract5-9第1章 绪论9-15 1.1 课题背景9-11 1.2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11-12 1.3 连续小线段前瞻插补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12-14 1.4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14-15第2章 非对称 S 形曲线速度控制15-27 2.1 引言15 2.2 非对称 S 形曲线速度规划算法的意义15-16 2.3 对称 S 形速度规划研究16-17 2.4 非对称 S 形曲线速度控制17-19 2.5 非对称 S 形曲线速度控制算法实现19-24
2.5.1 超小直线段处理19-20
2.5.2 非对称 S 曲线算法实现条件20-24 2.6 算法分析24-26 2.7 本章小结26-27第3章 拐角过渡建模及衔接速度研究27-40 3.1 引言27 3.2 拐角过渡模型的意义27 3.3 拐角过渡处理模型建立27-35
3.3.1 第 I 类型夹角过渡模型28-29
3.3.2 第 II 类型夹角过渡模型29-31
3.3.3 第 III 类型夹角过渡模型31-35 3.4 拐角最优速度求解35-36
3.4.1 最大加速度限制35
3.4.2 曲率和弓高误差限制35-36
3.4.3 最优拐点速度确定36 3.5 线段长度对拐角速度限制36-37 3.6 算法分析37-39 3.7 本章小结39-40第4章 LOOK-AHEAD 控制及其插补器的设计40-48 4.1 引言40 4.2 数据缓存器设计40-42 4.3 NC 译码器设计42-43 4.4 插补器设计43-45
4.4.1 粗插补43-44
4.4.2 精插补44-45 4.5 Look-ahead 控制实现流程45-47
4.5.1 Look-ahead 控制的顺序运算45-46
4.5.2 Look-ahead 控制的逆运算46-47 4.6 本章小结47-48第5章 连续小线段前瞻插补实验及分析48-58 5.1 引言48 5.2 Matlab 仿真实验48-57
5.2.1 实验一:四段式连续线段插补实验验证48-52
5.2.2 实验二:连续小线段拟合小蜜蜂图案插补实验52-57 5.3 本章小结57-58结论58-59参考文献59-63致谢63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叶伟;王小椿;;[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曹宇男;王田苗;陈友东;魏洪兴;;[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7年05期
张得礼;周来水;;[J];航空学报;2006年01期
郭新贵,李从心;[J];机床与液压;2002年05期
郑金兴;张铭钧;;[J];机床与液压;2007年01期
吕强;张辉;杨开明;石川;卢华涛;;[J];机床与液压;2008年04期
梁文胜;王清阳;裴海龙;;[J];机床与液压;2008年12期
许海峰,王宇晗,李宇昊,胡俊;[J];机械工程师;2005年04期
胡建华,廖文和,周儒荣;[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1999年06期
叶伟;王小椿;;[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叶伟;王小椿;;[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周学平;王丛岭;张军兆;;[J];兵工自动化;2011年04期
曹宇男;王田苗;陈友东;魏洪兴;;[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7年05期
王琦魁;李伟;陈友东;王田苗;;[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9年09期
张伟;闫启亮;;[J];电子工业专用设备;2011年10期
黄大贵;金振林;冯代伟;王强;;[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8年05期
章永年;赵东标;刘凯;陈盛;;[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4期
于淼,郭宏;[J];电气传动;2005年09期
侯伯杰;周云飞;李小清;;[J];电气传动;2010年11期
张得礼;胡育文;;[J];锻压装备与制造技术;2010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宝仁;王婕;史大光;;[A];先进制造技术论坛暨第二届制造业自动化与信息化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3年
陈光黎;钟震宇;张严林;林丽娜;;[A];广州市仪器仪表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沈洪垚;[D];浙江大学;2010年
杨林;[D];山东大学;2011年
乐英;[D];华北电力大学;2011年
张威;[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姬俊锋;[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刘清建;[D];天津大学;2010年
何均;[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张忠松;[D];吉林大学;2011年
孙一兰;[D];东北大学;2009年
赵巍;[D];天津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公旺;[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张慧敏;[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刘卫红;[D];湘潭大学;2010年
刘凉;[D];天津理工大学;2010年
刘剑文;[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饶华铭;[D];暨南大学;2011年
徐东;[D];广东工业大学;2011年
冯高洁;[D];广东工业大学;2011年
卿朝廷;[D];广东工业大学;2011年
郑云华;[D];中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熊俊良;[J];兵工自动化;2004年06期
李建刚;张婷华;李泽湘;刘冠峰;;[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8年10期
张得礼;周来水;;[J];航空学报;2006年01期
钟庆,李季,黄树槐;[J];华中理工大学学报;2000年03期
吕强;张辉;杨开明;石川;卢华涛;;[J];机床与液压;2008年04期
游有鹏,王珉,朱剑英;[J];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2001年10期
彭芳瑜;何莹;李斌;;[J];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2006年05期
冷洪滨;邬义杰;潘晓弘;;[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08年02期
许海峰,王宇晗,李宇昊,胡俊;[J];机械工程师;2005年04期
彭芳瑜,穆海华,周云飞,周济,瞿坦;[J];机械科学与技术;2003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吴海,李鹤九,黄胜,朱国力;[J];机械制造;1999年03期
李友如,阎春平,刘飞;[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10期
李莉;冯志永;;[J];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2009年07期
周海安;赵玉刚;吕晓倩;;[J];机床与液压;2007年10期
叶伟;王小椿;;[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徐绍华;田新诚;方磊;;[J];机电一体化;2007年06期
黄序,周祖德,周云飞,朱国力;[J];自动化学报;1995年02期
马朝阳;张承瑞;;[J];机床与液压;2008年03期
陈守年;王硕桂;;[J];现代制造工程;2009年10期
张伟;[J];机械;2002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袁海岩;;[A];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第一届教学设计创新论坛论文集[C];2011年
刘杰;游有鹏;何均;;[A];2010年“航空航天先进制造技术”学术交流论文集[C];2010年
赵巍;王太勇;李宏伟;万淑敏;;[A];先进制造技术论坛暨第二届制造业自动化与信息化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3年
刘兆甲;张文明;焦万才;王滨;;[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肖海荣;周应兵;周风余;苏学成;李贻斌;;[A];2001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1年
蔡红健;袁成荣;;[A];2009全国木材加工技术与装备发展研讨会木工机械数控新技术培训班论文集(会刊)[C];2009年
郑振华;郭庆;胡锦泉;;[A];2009全国虚拟仪器大会论文集(二)[C];2009年
杨涛;葛邦;高殿斌;王朝纲;;[A];第十七届玻璃钢/复合材料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孙希威;张飞虎;董申;栾殿荣;;[A];2005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5年
翟桂英;任甫;席焕久;张光霞;宫磊;;[A];中国解剖学会2011年年会论文文摘汇编[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N];大众科技报;2000年
宋志明;[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2年
李小华;[N];自贡日报;2010年
王燕京;[N];电脑报;2001年
龙牧;[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3年
宕昌县旧城中学教师;[N];陇南日报;2009年
衢州市柯城区巨化中学 高海霞;[N];学知报;2010年
;[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4年
刘进能;[N];湖南日报;2008年
徐蕊;[N];中国企业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叶伟;[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张威;[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郝永江;[D];天津大学;2011年
王世勇;[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乐英;[D];华北电力大学;2011年
丁国龙;[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陈兴武;[D];中南大学;2010年
宋芳;[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吴继春;[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李茂月;[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田林;[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林荣华;[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张丹凤;[D];东北大学;2009年
韩业宸;[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王涛;[D];山东轻工业学院;2010年
唐月夏;[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9年
李凯灿;[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于桂贤;[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
殷晨晨;[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沈阳计算技术研究所);2012年
霍亚光;[D];长安大学;201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800-810-661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800-810-91813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格式:ppt&&&
贡献者:Sardental
上传时间: 18:12
此文档归属以下专题
暂无相关专题
暂无相关文档
-------------
新增文件夹...
(多个标签用逗号分隔)
&第三章数控机床插补原理
分享到:&&
下载本文档需要登录,并付出相应积分。()
文件大小:1MB
所需积分:& 50
(C) MBA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基于单片机数控系统插补控制设计.doc26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免费全文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文档加载中...广告还剩秒
需要金币:200 &&
广州汽车学院 课程设计说明书
基于单片机数控系统插补控制设计
机电工程系
业 机械工程及其自动化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
课程设计任务书,内容如下: 设计题目:
基于单片机数控系统插补控制设计
应完成的项目:
(1)调研、搜集整理课题的相关资料,确定设计整体方案。
(2)理解并熟悉数控系统插补原理。
根据插补原理,用Visual C++实现其模拟仿真。
单片机开发环境(μVision )下,编程实现插补。
完成设计说明书,准备答辩。
参考资料以及说明:
数控技术。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
Visual C++编程相关资料。
本设计任务书于2010 年11月29日发出,应于2010 年 12月22 日前完成,然后进行答辩。 指导教师
2010 年 11 月
29 日 课程设计评语: 课程设计总评成绩: 指导教师签字:
1.插补的基本概念 5
2.对插补器的基本要求 5
3. 插补器的的分类 5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数控车床凯恩帝系统在编程圆弧插补中W代表什么?_百度知道
数控车床凯恩帝系统在编程圆弧插补中W代表什么?
G03 X26 W1 R1 F100,例,
提问者采纳
Z向正方向走一毫米。R1,逆时针。X26,半径为一毫米的圆弧。,圆弧终点X坐标值。W1,G03圆弧插补,
其他类似问题
圆弧插补的相关知识
其他3条回答
w只是相对的,,指在z轴原有坐标的基础上圆弧向正方向加工一毫米,
增量值指令。表示指令刀具从前一个位置到下一个刀具位置的移动位移量。而你在例题中W代表的就是增量值指令。
W增量方式编程。是说在Z原有的基础上加1。R是圆弧的半径1。
等待您来回答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回答者:回答者: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插补算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