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辈说错话是该怎么办? 写一件事情离职证明丢了怎么办

上海市张堰中学责任教育校本教材修
发表时间: 12:44&&&&
浏览次数:2 次&&&&
字号:&&&&
上海市张堰中学责任教育校本教材
高中阶段是人生的黄金时期,也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重要时期。高中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强烈的责任意识会产生强大的精神动力,使高中学生将自己成才、个人命运与社会、国家的需要有机结合起来,把自己培养成为受社会欢迎的合格人才。但是由于高中学生自身意识发展水平,社会变革及社会、家庭、学校教育等综合因素的影响,他们往往缺乏实干精神,重视自我需求、自我发展,却很少关心社会、关心他人。近几年来,高中学生责任意识呈现出低于其角色职责要求的弱化倾向。而当今的高中学生,思想敏锐,勇于进取,对责任心的理解有着一定的认识,如果对他们的责任心教育还仅仅停留在&训导&、&灌输&等方式上,注定要失败。因此,培养高中学生责任意识这一课题在当前公民道德建设和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中是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案例描述:
(1)最美教师张丽莉:日晚,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正当佳木斯市第十九中学一群学生准备过马路时,一辆客车突然失控冲了过来,与前方停在路边的另一辆客车追尾相撞,被撞客车猛烈冲向正要过马路的学生。危险瞬间,本可以躲开逃生的女教师张丽莉,奋不顾身去救学生,自己被卷入车轮下,双腿粉碎性骨折,高位截肢。张丽莉的事迹迅速传遍佳木斯市、黑龙江省、全国各地,她的伤情也牵动着人们的心,人们通过各种方式为这位&最美女教师&祈祷、祝福。
(2)感动中国女孩孟佩杰:命运对孟佩杰很残忍,她却用微笑回报这个世界。
& &&五岁那年,爸爸遭遇车祸身亡,妈妈将孟佩杰送给别人领养,不久也因病去世。在新的家庭,孟佩杰还是没能过上幸福的生活,养母刘芳英在三年后瘫痪在床,养父不堪生活压力,一走了之。绝望中,刘芳英企图自杀,但她放在枕头下的40多粒止痛片被孟佩杰发现。&妈,你别死,妈妈不死就是我的天,你活着就是我的心劲,有妈就有家。&
& &&从此,母女二人相依为命,家中唯一的收入来源是刘芳英微薄的病退工资。当别人家的孩子享受宠爱时,八岁的孟佩杰已独自上街买菜,放学回家给养母做饭。个头没有灶台高,她就站在小板凳上炒菜,摔了无数次却从没喊过疼。后来孟佩杰考上大学,就带着母亲上大学,直至毕业。
在&感动中国&颁奖词中这样写道:在贫困中,她任劳任怨,乐观开朗,用青春的朝气驱赶种种不幸;在艰难里,她无怨无悔,坚守清贫,让传统的孝道充满每个细节。虽然艰辛填满四千多个日子,可她的笑容依然灿烂如花。
(3)三位故意杀人的青少年:今年7月,黑龙江省鹤岗市三名不满16周岁的少年赵刚、陈明、李响(均为化名)手拿凶器抢劫50岁的邬某25元钱,后再抢别人,因为抢不到钱又折返杀死邬某。记者在看守所看到呆了十多天的三位少年,幼稚的脸上,眼睛有些红肿,但是眼神里没有一丝惊慌。与记者有如下对话:&你们知道抢劫杀人是犯法的吗?&&知道。&&那你们为什么还要这么做呢?&&没有钱了!&回答得干脆利落。
1、责任、责任教育的定义
所谓责任,是指份内应做的事,是个人或群体组织根据自身社会角色属性所应承担的职责、任务和使命。人类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肩负着或多或少、或大或小的责任。是一种职责和任务。它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出现而出现,有社会就有责任,身处社会的个体成员必须遵守的规则和条文,带有强制性。责任有个人的责任和集体的责任。个人的责任指一个完全具备行为能力的人(成年人)所必需去履行的责职。集体的责任指一个集体必须去承担的一种职责。
责任教育是指通过一定的教育内容、途径、方法,培养责任主体的责任素质,以使其对承担的职责、任务和使命加以确认、承诺并履行的教育。
2、责任教育提出的背景
(1)时代、历史的必然
责任是道德的核心。中国历来重视对年轻一代进行责任教育。孔子的&当仁不让&,孟子的&舍我其谁&,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无不彰显着对国事民生的崇高责任感。教育发展的方向之一,是使每个人承担起包括道德责任在内的一切责任,我们提出旨在教人&学会负责&的责任教育,是历史的必然、时代的需求。
(2)现实的必要。
现实社会中司空见惯的责任丧失则使我们的责任教育变得刻不容缓。即使不能完全否认我们在道德上已经取得的效果,但也必须指出:社会公德失落、职业道德下滑、家庭道德混乱、生态观念淡漠却是不争的事实。
长期以来,我们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在应试教育这根指挥棒的指导下走入了误区,不少&恨铁不成钢&的教师和&望子成龙&的父母心目中&好学生&、&好孩子&的衡量标准就是学习成绩,只注重了智育,而忽视了思想品德、道德素质的教育。在教育过程中,只注重了道德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对学生情感、意志、行为的培养,忽视了对学生内心世界的塑造和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能力的培养。因而,责任教育势在必行。
3、责任教育的目的
(1)责任教育是学校德育的首要目标
责任是道德的核心。责任教育是道德教育的首要目标。学校的责任教育,就是在学校中进行的各种有目的、有计划、以培育和发展学生责任感为目标的教育活动过程,包括与责任相关的理论知识、责任规范和道德责任实践的引导。因此,增强和发展学生的责任感与责任能力是学校德育工作的根本所在。
(2)责任教育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
人的社会化过程,就是培养道德责任感的过程。人生的价值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二是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在这两个方面中,前者居首位,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和源泉,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学校教育首先是将每个学生逐渐塑造成社会上的一个合格公民,德育工作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如何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公民意识,它包含了公民的权利、义务的一致性,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公民的权利义务观念,来源于他的责任感,只有能够对自己言行负责的人,才能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当今社会上存在的种种违法犯罪行为和消极现象都与人缺乏责任感有关。学校教育必须以责任教育为基础,教育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3)责任教育是实现我校办学特色及办学目标的重要途径。
当今社会,要想在他将来的本职工作和学习中做出成绩,在他所处的环境中获得成功,他都必须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因此,在我们的办学理念中必须强调强化学生的责任教育,教育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做一个有责任感、有道德素养的人。同时,我校实施责任教育实践与研究,也是实现让学生满意、家长满意、社会满意,&办人民满意的学校&办学目标的具体体现。学校责任教育的最终目标,就是使学生作为一个自然人逐步向社会人过渡,具备社会人各方面的综合素质,成为一个爱自己、爱他人、爱集体、爱家庭、爱社会、爱国家的人,能够成人成材,最终走向成功,实现学校教育的真正价值,赢得社会的尊重和信赖。
4、目前高中学生存在的责任意识弱化的具体表现:
我曾对我校60位学生做了责任教育现状调查,结果显示:目前高中学生的总体责任品质较好,但仍有相当部分学生的责任品质存在欠缺,主要表现在:
(1)对自己的健康、学习不负责,不能自我克制不良习惯。
一个对自己都不负责任的人不可能承担其他责任。我们对高中学生的学习及生活目的、态度和习惯的调查表明,部分学生不能对自己负责,表现为:①生活态度消极,没有追求。10.5%的学生否定&我觉得活着真好&;对询问人生理想的开放题,10.8%的学生作了否定或消极回答。②不能克制不良生活习惯。12.5%的学生承认&我作息时间没规律&;13%的学生反映&同学们聚餐时,常有人喝醉酒&。③不能认真、踏实地学习。对学习负责既是中学生当前的职业责任要求,也是他们对自己未来负责的体现,然而很多学生的学习行为缺乏自控自律。35%的学生不能&制定学习计划,合理安排学习时间&;38%的学生承认抄过作业。
(2)自我意识浓重、个人责任淡化
一些学生平时以自我为中心,只考虑自己,不乐于助人,只求权利,不尽义务,希望别人尊重自己,却不能以礼待人,对社会要求过高,对自己要求低;以个人为主体,注重个人奋斗、个人发展,集体和协作观念、服务和奉献精神不足。在社会活动中,愿当主角,而不愿当配角,不愿做重复性、输出性工作,总担心自己被埋没、被大材小用、把个人得失看得过重。曾有学者作过抽样调查,18.5%的学生赞同&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又有11.4%的学生认为:&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是天经地义&。
(3)不能主动承担对家人及家庭事务的责任。
对家庭尽责,是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基本前提。然而很多高中学生不能主动友好地与家长沟通,不体谅家长。19%的学生不能&主动与家长沟通&;12.3%的学生不能&体贴父母辛苦,主动承担家务&;&当家庭遇到困难时&,17%的初中生不能&为家长分忧&。
(4)个人责任与社会责任错位
遵守公共秩序、维护公共卫生、爱护公共财物和资源是高中学生能够也应该履行的社会责任行为,是他们对社会尽责的主要方式和表现。但调查显示他们这些方面的行为还很欠缺。58.9%的学生常看到&同学乱扔废弃物&;33%的学生 &常看到很多同学不遵守交通规则&。教师们反映学生违反交通规则的行为较多,对公共财物的毁坏严重,主要是毁坏本班以外的学校公物和街道上的公共设施。
另外,不能把社会责任和个人责任统一起来,缺乏社会责任意识,过分强调自我的人格缺陷,导致青年学生责任意识的狭隘和近视,摆不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认为好心不得好报,于是个人自扫门前雪,哪管他人瓦上霜,不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对人对事都比较冷淡,自私自利。当二者发生利益冲突时,更多的强调自我需要,忽略甚至抛弃社会责任,表现出个人责任和社会责任的严重错位。
5、高中学生责任意识缺失的原因
(1)社会环境无疑是造成很多高中学生不负责任的第一位原因
转型时期相应法制、道德建设的滞后和市场经济对效益的最大化追求,造成了社会的功利趋向。一些人钻法律的空子,靠制假售劣、偷税漏税等不负责任的手段迅速致富,有的还借助媒体的不当炒作迅速成名,这些实例极易诱导识辨能力不高的中学生选择不负责任的错误行为。致使中学生有时根本不清楚自己的责任。初建阶段的网络秩序混乱和道德缺失加剧了他们现实生活中的责任迷失。这一切给中学生造成了价值混乱,使他们中的一些人在利益面前漠视责任或逃避责任等。
(2)家庭影响也是目前高中学生责任品质不高的主要原因
现代家庭子女的减少,尤其是独生子女家庭的增多,使许多具有为子女无私奉献传统美德的中国父母,更是爱子心切到了溺爱的程度。有的家长几乎包办了学生除学习以外的所有事务。学生们在心安理得的享受这些&优待&的同时,根本不知晓,或者知道之后又日渐淡化以至遗忘了自己应负的家庭责任。就如访谈中许多教师所言,&他们认为父母对他们好是应该的&。有的教师还指出,个别学生的漠视、推卸和逃避责任行为是家长&教的&。这些家长因为担心自己的孩子&吃亏&,不仅不培养其良好责任品质,有时还&教&孩子推卸、逃避责任,如帮助他们逃避班级卫生活动,指导、袒护他们在与同伴发生争执冲突后推卸责任等等。
(3)学校责任教育乏力是中学生责任品质不高的重要原因
我国博大精深的儒家文化曾成功地培育起了古代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全面责任。但随着高考指挥棒的挥舞,越来越多的学校注重学习成绩,使原本就依赖灌输片面的以政治责任为主的社会责任教育也形同虚设。当老师问道&责任&的涵义、以及学生应该承担哪些责任时,有的中学生一脸迷惑,反问&我能有什么责任啊?&有的思索片刻后回答:&真有的话就是学习,除了学习没有别的责任。&老师分析学生中存在的最大问题也是&不知道为人处事应该怎么做。&种种迹象表明,当代学校责任教育乏力也是造成中小学生责任品质不高的重要原因。
二、责任教育遵循的原则
1、坚持发展性原则:21世纪的教育突出特点是着眼于个体的健全发展,包括使他们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这一趋势决定了责任教育的目标: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发展,将来能立足与生存于社会的品质;培养学生的个人责任感和社会使命感。
2、坚持科学性原则:任何一种发展目标的制订都要有科学性,责任教育的目标和要求的制订要遵循教育规律和人的发展学说的理论,遵循学生的发展规律,符合学生的发展需要。对学生提出的责任教育目标,都要遵循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科学规律,符合学生发展的要求。
3、坚持循序渐进原则。责任教育的内容安排要体现层次性和连续性,要有梯度,不能简单重复,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阶段特点,做到由浅入深、由近及远、循序渐进。
4、坚持渗透性原则:即对学生的责任感的培养,不能停留于口头的说教,而应渗透于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中,渗透到学校管理中,渗透到平时的思想品德教育和课堂教学中,渗透到学校开展的活动中。
三、责任教育实施细则
(一)&六负责&基本内容
1、对自己负责:
珍爱生命、刻苦学习、文明守纪
2、对他人负责:
团结互助、理解宽容、诚信交往
3、对家庭负责:
尊老爱幼、生活节俭,承担家务
4、对集体负责:
维护荣誉、乐于奉献、参与活动
5、对社会负责:
遵守公德、关爱社会、扶贫帮困
6、对祖国负责:
维护尊严、关心国事、立志成才
(二)&六负责&具体细则要求
1、对自己负责:
珍爱生命、
刻苦学习、
(1)珍爱生命,学会自我保护,注意交通、用水、用电等安全。
(2)爱惜名誉,抵制不良诱惑,不做有损人格的事。
(3)认真预习、复习,主动学习,按时完成作业,考试不作弊。
(4)上课专心听讲,勤于思考,积极参加讨论,勇于发表见解。
(5)举止文明,不说粗话脏话,不涉足未成年人不宜的活动和场所。
2、对他人负责:
团结互助、
理解宽容、
(1)平等待人,与人为善,尊重他人的人格及习惯。
(2)同学之间互相尊重、团结互助、理解宽容、真诚相待。
(3)谦恭礼让,尊老爱幼,理解帮助弱势群体。
(4)学会理解接纳他人,富有爱心与合作精神。
(5)诚实守信,言行一致,答应他人的事要做到,做不到时表示歉意,不弄虚作假,知错就改。
3、对家庭负责:
尊老爱幼、
生活节俭,
(1)尊老爱幼,关心家庭成员,学会为长辈分忧解难。
(2)生活节俭,不互相攀比,不乱花钱。
(3)经常与父母交流生活、学习、思想等情况,尊重父母意见和教导。
(4)对家长有意见要有礼貌地提出,讲道理,不任性,不耍脾气,不顶撞。
(5)体贴帮助父母长辈,主动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4、对集体负责:
维护荣誉、
乐于奉献、
(1)自觉维护集体荣誉,不做有损集体利益的事。
(2)认真做好值日生工作,保持教室、校园整洁优美。
(3)不在教室和校园内追逐打闹喧哗,维护学校良好秩序。
(4)乐于奉献,积极为学校、班级发展出谋划策。
(5)具有主人翁精神,积极参加学校、班级的各项活动。
5、对社会负责:
遵守公德、
关爱社会、
(1)遵守社会公德,自觉维护公共秩序。
(2)爱护公用设施,公共场所不喧哗。
(3)见义勇为,敢于斗争,坚决抵制社会不良行为。
(4)关爱社会,讲爱心与奉献,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5)扶贫帮困,积极参加社会、学校的各项捐赠、义卖活动。
6、对祖国负责:
维护尊严、
关心国事、
(1)维护国家尊严,与外国友人交往时要不卑不亢,言行得体大方。
(2)尊敬国旗、国徽,升降国旗、奏唱国歌时要肃立、脱帽、行注目礼。
(3)遵守国家法律,不做法律禁止的事。
(4)关心国家大事,平时多读报、多看新闻。
(5)树立远大理想,刻苦学习,立志报效祖国。
四、责任教育的实施方法
责任不仅是一种意识,也是一种理性和行动,但是中学生责任心的生成不是靠灌输,而是靠培育,即在外在教育的引导下,由学生自主地构建并逐步内化的过程。下面是在我校实际工作中通过尝试和实践,总结出的几种方法。
1.任务分配法:将班级管理的全部内容分成若干板块,由每个班干部和团干部各负责一块,分工明确,各自设计记录表格,责任到人;对普通学生,将他们分成若干小组,分属于不同的班干部管理,鼓励学生勇于承担任务和责任,实现自我价值,做到人人有事可做,有责可负,体会&承担责任&的酸甜苦辣,在平常细小的班级工作中培养责任意识。
2.集体活动法:责任的履行不仅是靠理性认识能完成的,它需要在行动中去体验和发现意义,形成一种自觉的责任意识;责任又是一种实践能力,它保证责任行为的自然发生和积极有效。因此,发挥班集体优势,多组织学生参加集体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解决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完成任务与执行任务的矛盾,在强调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个人行动服从团体行动的前提下,逐步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同时,学生在集体活动中也学会了关心、协作及自我管理。
3.主题班会法:主题班会是对学生进行责任教育的主阵地之一,围绕一个主题可以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如小品、讨论、视频片段,报告,学生表演等,一是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集体意识和主人翁意识,克服以自我为中心,依赖思想及对他人、对集体不关心的冷漠感。二是在主题班会的组织过程中,大家分工协作,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设计能力、交际能力、动手能力、表达表演能力等,强化学生的知责、尽责、负责的优秀品质。
4.情境创设法:高中各学科中都有很多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素材,各学科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激发学生的联想,引导学生在感知、感受、感动的全过程中产生情感上的共鸣,领悟。教师也可以根据某一主题的需要,与学生们一起拍摄一些录像片段或借用多媒体教育录像片,创设生动形象、声情并茂的教育情境,通过直观的画面,和谐的音律刺激学生感官,使学生产生情感体验,感化自我责任心,感知具有一颗责任心所带来的成功喜悦。
5.榜样示范法:英国著名教育家斯宾塞说:&野蛮产生野蛮,仁爱产生仁爱,这就是真理。&教师对学生要奉献一颗爱心,努力营造出一种良好和谐的文化氛围,让学生在这种氛围中体验到幸福和爱的力量,从而激发学生的自尊、自信、自强,让学生感受到被关爱的同时,也以同样的感受去关爱别人,以内化学生的责任心。因此,教师在与学生谈话时,特别要注意语言上要真实可信,言之有物,言之有情,要以公正、无私、普遍、持久之情来深化学生的责任意识。
6.心理辅导法:学生责任意识较弱或责任教育实践中出现问题很大一部分缘于心理原因。诸如有的学生认为做一个有责任心有道德的&君子&就是吃亏,做一个无德的&小人&反而得利,于是,他们不做&君子&也就感到心安理得。再如有的学生情绪问题较重,对改正缺点缺少毅力和信心等等,对于这样一些心理问题,只有采用心理辅导的方法,才能得以解决。
五、责任教育具体课程
1、对自己负责:
珍爱生命、刻苦学习、文明守纪
案例描述:一位美国心理学家到一位中国人家中做客,主人两岁多的小宝宝在客厅里跑动,不小心被椅子绊倒,大哭起来。当妈妈的赶紧跑过来抱起小孩,然后一边用手打椅子一边说:&宝宝不哭,妈妈打这个坏椅子,妈妈打这个坏椅子。&心理学家见此情景不禁有些狐疑,过了一会儿,她对这位母亲说:&这跟椅子没关系,是他自己不小心绊倒了椅子,是他自己造成了这样的结果而并非是椅子的错。你应当让他知道,如果是他做错了什么事,责任就应当由他自己来负。这样他长大后就会慢慢懂得,在他与这个世界发生关系时,他所应负的责任是什么?&
走好人生之路,重要的是我们要勇于承担自己肩负的则任,不要推卸责任.这个世界除了你自己,没有人能帮的了你,因为无论什么时刻,只有你是与自己同在的,所以我们要学会坚强,学会独立,学会不奢望。
(1)珍爱生命,学会自我保护,注意交通、用水、用电等安全。
据了解,我国每年大约有1、6万名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中小学生因安全事故、食物中毒、溺水、自杀等死亡的,平均每天有40多人,也就是说每天将有一个同学在&消失&。同学们,生命只有一次、健康不能重来。生命安全就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
交通规则人人都懂,但我们有些同学就是不肯自觉遵守。我们经常看到,有些同学放学后三五成群在路边甚至在马路中间逗留,有些同学在车流中骑自行车也不老实,或骑车带人,或勾肩搭背,或闯红灯,或脱手耍酷,或拉扯嬉闹,甚至戴个耳机边骑车边摇头晃脑陶醉在音乐中。这些都是十分危险的举动,潜在的是生命的危险。一桩桩血淋淋的交通事故惨案提醒我们,务必集中精力骑车、走路,放学后按时回家,严格遵守交通法规。预防交通事故的发生。
&&& 另外,珍爱生命还包括:如何善于面对困难、挫折,近些年我区也发生多起因各方面原因而自寻短见的学生,心理过于脆弱。要学会自我调整,否则将来走上社会面对更多困难时,将寸步难行。学会面对各种危险时的自救:如面对火灾、水灾、校园或社会伤害时,先要自救,并及时报警。学会自觉抵制社会上的不良习惯:如吸烟、酗酒、吸毒等。
(2)爱惜名誉,抵制不良诱惑,不做有损人格的事。
自重是做人的保证。陆九渊说:&教小儿,须发其自重之意&。他提倡的&自重&是辩证地强调人要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作用,同时还将&自重&引申到自尊、自信、自强、自省等诸多方面。在《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的第一部分就强调&自尊自爱&,要求中学生要从穿着、思想、言行等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做一个文明、自重的人,并在第六条中明确指出:&爱惜名誉,抵制不良诱惑,不做有损人格的事&。
自尊是做人的灵魂,自尊是自信、自强的支撑点。自尊心是一种美德,是促使一个人不断积极向上发展的一种原动力。丧失了自尊心的人,是一个没出息的人,就难拥有真正的幸福。要做到自尊,首先要认识你自己,走自己的路。生活中常常看到人们往往赞不绝口地夸奖别人的优点和成绩,却常常忽略自身的许多优势,其实,你也可以通过自己的勤奋努力去获得一份属于你自己的荣誉。要做到自尊,就不能妄自菲薄。要看清自己的实力,不可以因一时的失败就一蹶不振,自暴自弃。
自爱不是自私。自爱,前提条件是自我悦纳,对自己身上先天的所有特点和属性,如相貌、身材、家庭背景等,不管是喜欢不喜欢的,都要怀着愉快的心情接受下来,而不要排斥和嫌弃。只有内心悦纳了自己,才能产生对自己的认同感和自信心,否则,便会产生自我厌恶情绪,从而也就不可能自爱。
其实,没有什么比自己关心自己更实在。自尊和关心自己的形式是多样的,小到遇寒加衣,遇病求医,搞好个人卫生,积极维护自己的仪表和身体健康,大到严格约束自己的行为,不让自己做任何有损礼仪、道德和法律规范的事情等等。有的同学把我行我素,不守规则,不讲礼仪当成是一种&潇洒&和&前卫&。其实,这都是不自尊不自爱的表现。
(3)认真预习、复习,主动学习,按时完成作业,考试不作弊。
(4)上课专心听讲,勤于思考,积极参加讨论,勇于发表见解。
一、预习习惯
基本要求:按教师或教材要求做好课前预习,寻找听课重点、难点,提高课堂听讲的有效性。
1、提前预习课程,每天晚上和上课前,都要对将要学习的课程做简要的预习,了解课程的知识点、重点、难点,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2、预习时遇到不懂的地方要通过查字典、查资料寻找答案,也可以向同学、家长询问,仍然没有解决的问题要标记出来,以便在课堂上有重点地学习。
3、预习时要学会用笔在课本上做不同的标记,如:重点内容在文字下面标△,有疑问的地方在文字下面画线并在旁边写上&?&等,以便在课堂学习时多留心。
4、预习时要精力集中,培养自己一丝不苟的学习习惯。
二、听课习惯
基本要求:课堂上认真听讲,积极主动地参加各种课堂教学活动,踊跃发言,遵守课堂纪律,积极思考。认真做好课堂笔记。
1、课前做好准备,自觉检查课本、课堂练习本,必须的文具按要求放好。
2、课堂上认真接受教师指导,专心致志地参与探索,全身心地投入学习。
3、有疑难问题时,及时举手发言。
4、要善于合作学习,在进行分级实验、动手操作、课外游戏等活动时互相帮助,共同提高。
三、复习习惯
基本要求:及时复习功课,加深对所听课的理解和记忆,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对当天学习的内容要及时复习巩固,需要记忆的字词句篇、概念、公式以及单词、语句、名人名言等理解深刻,记忆准确,提高学习效率。
四、作业习惯
基本要求:认真独立完成作业,专心细致,认真审题,书写规范,按时上交,及时更正。
1、当天的作业要当天完成,在做完老师布置作业的前提下,有余力的学生要养成自主设计和完成作业的好习惯。
2、独立、认真、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各类作业,不抄袭别人的作业。没完成作业主动向老师说明理由,并及时补上。
3、做完作业后及时整理书包,使学习资料在书包中分类放置有序。
4、当作业本、练习本、试卷等发下之后,首先查看老师的批改,对老师指出的错误必须及时改正,不放过一个错字或错题。
五、阅读习惯
基本要求:多读好书,每天阅读课外读物累计不少于30分钟,读书姿势正确。倡导做读书笔记。
1、每天课外阅读时间累计不少于30分钟,每周背诵古诗文不少于2首。
2、自己订阅的报刊应及时阅读。摘抄课外读物的精彩句段,或在精彩处圈点,记上自己的阅读体会,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3、边读边思考,敢于质问,不懂的地方向他人请教或查工具书解决。
六、探究习惯
基本要求:培养独立思考、细心观察的能力,善于质疑,勇于实践,形成主动探索的习惯。
1、勇于实践,积极参与各学科综合活动,学习调查、访问、搜集整理文字图片资料、撰写活动报告等实践方法。
2、培养独立思考、细心观察的能力,及善于质疑、形成主动探索的习惯。
七、计划习惯
基本要求:学会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制定个人的学习计划,按计划合理安排学习,提高课内外学习效果。
1、在家长、教师指导下制定生活、读书、活动计划,制定切合实践的每周、每月、每学期学习目标、学习计划。
2、认真执行计划,学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相应的调整,合理安排学习活动,提高课内外学习效果。
八、考试习惯
基本要求:认真复习迎考,遵守学校考试纪律,诚信考试。禁止手机等通讯设施进入考场。
(5)举止文明,不说粗话脏话,不涉足未成年人不宜的活动和场所。
礼仪是人类文明的标尺,礼仪是美好心灵的展现。人生活在社会里,注重仪表形象,养成文明习惯,掌握交往礼仪,融洽人际关系,这是我们每一个人人生旅途中必修的一门课程。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华民族素来是一个温文尔雅,落落大方,见义勇为,谦恭礼让的文明礼仪之邦。一个人的举手投足、音容笑貌,无不体现一个人的气质与素养。荀子云:&不学礼无以立,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 文明礼仪是我们学习、生活的根基,是我们健康成长的臂膀。
一个不懂文明的人是很难进步的,而一个不懂文明的民族是很难真正获得解放的。所以,我们理应从自身做起,担负起一份自我改良的责任,让文明常存于我们一言一行中。因为拥有文明,也就拥有了美好的一切!
做文明的人是一种无所失落的选择,是对宇宙秩序与人类的深刻理解。因为文明本身就是轻松、洒脱、实在,&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撑起地球!&文明有时就像这位伟大的科学家所说的那样不可思议。
我校比较强调学生的仪表仪容,每月都会检查学生发型、服饰,要求不留长发、怪发,女生不得染发、化妆,不得穿奇装异服。
另外禁止学生进入未成年人不宜的活动和场所,如网吧等一些娱乐场所。这些场所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负面影响较大,不利于思想教育,有碍于学习进步。
2、对他人负责:
团结互助、理解宽容、诚信交往
案例描述:
(1)2011年10月,广东佛山发生了一件令人心痛的事,一个两岁的女童小悦悦先后被两辆车碾过,有18个路人从孩子身边走过但却悄然无声,最后是一位拾荒阿姨看到并救起了悦悦。但小悦悦终因伤势过重而去世。对于小悦悦的悲剧,我们需要追问,究竟是什么原因让那么多的过路人对躺在地上的小悦悦熟视无睹?出现最多的词语就是&冷漠&,因为这是很多人给那个等待救援的小生命的答案;最引人深思的话题就是&责任&,因为此事件中出现的&旁观者心态&折射出的正是责任意识的缺失。
(2)2012年5月,杭州&最美司机&吴斌在高速路上被不明铁片击中腹部,用尽最后力气把车停稳,因伤重不治去世,24名乘客无一受伤。当时车子正以每小时90公里的速度行驶在高速路上,不料一块数斤重的铁片从天而降,在击碎挡风玻璃后直接刺入大巴司机吴斌的腹部,导致其整个肝脏破裂、多根肋骨折断。虽剧痛难忍,吴斌却仍完成了靠边停车、拉手刹、打开双闪灯等保障安全的动作,最后还挣扎着站起来对乘客说:&别乱跑,注意安全。&24名乘客无一受伤,年仅48岁的吴斌却在6月1日因伤势过重而去世。发生在5月29日中午高速路上的这一幕感动了数百万网民,吴斌被赞为&最美司机&。
(1)平等待人,与人为善,尊重他人的人格及习惯。
懂得人格平等的涵义;理解平等与社会进步的关系;能够做到平等待人,不凌弱欺生,不因家境、身体、智能等方面的差异自傲或自卑;正确认识现实中的差异和不平等,培养认识社会,全面看问题的能力。
体验尊重他人、平等待人才能建立真诚互信的人际关系,也能使自己获得尊重与肯定。反之,歧视和不尊重不仅会给他人带来伤害,也会造成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和敌意,恶化人际关系;社会不平等则会加剧社会矛盾,导致社会冲突;认识人人具有天赋的平等权利,人与人之间的歧视与压迫是不公正不合理的,而不尊重他人、歧视他人是不道德的;树立人格平等的观念,培养尊重他人、平等待人的意识和态度,形成与人交往中不卑不亢、实事求是、不以贫富贵贱智愚论人的品质。
(2)同学之间互相尊重、团结互助、理解宽容、真诚相待。
同学间要做到:真诚相待交好友,宽容理解享和谐。
尊重:不仅在生活上,在工作上和思想上,尊重应成为风格习惯。
理解:理解人无完人的事实。既要欣赏对方的优点和做的好的地方,更要理解对方主观和客观的失误。
宽容:两个人的想法一致的时候少、分歧的时候多,这里不需要每一件事都要弄个谁是谁非,争个高下。当自己认为对方做错事、说错话的时候,即使是事实已经证明了的,只要不是原则问题,都应该采取宽容的态度。因为如果对方确实做错、说错了,你的宽容会让对方更加严于律己。
求同存异:同是暂时的、相对的,分歧是绝对的、永恒的,要善于平衡不同的理念和思维方式。多做、多说对方希望你做、说的事情;少做或者不做对方不愿意、不希望、不喜欢你做的事、说的话。
生活中人们常用感同身受这个词来强调对对方的同情和理解,其实这个感同身受的感觉就是换位思考的一种表现。所谓换位思考就是站在对方的立场揣摩、感受对方的心情、心态和喜怒哀乐,从而就会想象假如此刻自己是对方会做出何种反应,如此就会做出折中的也是较为稳妥、让各方都可以接受的反应。
当对方受到委屈时,你不能要求对方以正常的方式、适度的情感表达自己对某些问题的感知,因为一个人的理智是受心情和情感状态支配的,心情的不正常势必造成表达的不准确。而所谓的出乎自己的意料,就是对方的表达超出了自己的预期,当然这些预期与你此刻的心情情感状态也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心情愉快、情感状态正常的情况下,对对方可能的超出预期表达的承受度会比心情差、情感状态差的时候要大。因此,每当你对对方产生不满、或对对方的言行不能理解时,请设身处地的站在对方角度考虑一下:如果此刻是我,对方会如何表现?无论是埋怨、争执还是赌气,换位思考一下,也许会消除很多误会。
(3)谦恭礼让,尊老爱幼,理解帮助弱势群体。
谦恭不是一种姿态,而是一个人内在品德和修养的高度表现。它不因学问博雅而骄傲自大,也不因地位显赫而处优独尊,相反,谦恭者学问愈深愈能虚心谨慎,地位愈高愈能以礼待人。同时要做到尊老爱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学生如何帮助弱势群体,主要是帮助弱势群体让他们懂得自立,让他们有自信变得坚强,而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施舍。要明白他们的自尊心比我们更我们更强,所以很容易受到伤害。要想真正地帮助他们,首先需要你对他们进行充分的了解,用真心去和他们沟通,先和他们成为好朋友,这样就可以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对他们给予帮助。
(4)学会理解接纳他人,富有爱心与合作精神。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情感世界,都希望得到别人的理解,也希望理解别人,假如你真诚地理解别人,会意外地发现你得到的理解要比过去多得多,而只希望别人理解自己,而不会理解别人的人,永远不会如愿以偿。因为理解是爱,爱是真诚而且是相互的。理解人无完人的事实。既要欣赏对发优点和做的好的地方,更要理解对方主观和客观的失误,以此来接纳他人。
如何在竞争激烈的中学时代培养学生的爱心与合作精神呢?首先要巩固他们心中的集体观念,具体的办法就是尽量让学生参与班级管理,让他们在老师的指导、帮助下真正地当家作主。在让学生自我管理的过程中,应注意分工明确、群众监督,力求让集体中的所有学生都找到自己在集体中的地位。
同时要在思想品德教育中渗透求同存异的思想。现在的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在家里都是被照顾、被包容的珍宝。特别有一些家庭环境比较好或有家庭问题的学生,由于有优越感或对周围的人缺少信任感,更不容易做到宽容待人,团结同学。所以要让他们认识到集体中各人有各人的长处和缺点,只有取长补短、团结合作才能取得最好的成绩。接受不同个性的同伴,也更能接受自己不同于别人的特点,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对集体也自然而然地产生一种归属感和自豪感。当自己的集体要参与竞争时,就会把尽自己的一分力当作是理所当然的事。让集体更具向心力和凝聚力,让集体中的成员自觉、有效率地合作解决问题、完成工作,这正是团队合作精神的实质所在。
(5)诚实守信,言行一致,答应他人的事要做到,做不到时表示歉意,不弄虚作假,知错就改。
中国古代哲人要求言行一致,《礼记&中庸》曰:&言顾行,行顾言。&切不可&自食其言&、&面诺背违&、&阳是阴非&,所以朱熹认为&信是言行相顾之谓&,要求&口能言之,身能行之&,这才是&国宝&;如果&口言美,身行恶&,那是&国妖&,是君子所不取的。孔子说过:&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意思是说,从前我对于人,只要听了他讲的话,就会相信他的行为;现在我对于人,当听了他讲的话后,还要观察他的实际行为。在这里,孔子肯定道德实践是评价诚信品格的标准。
对于一个国家、一个社会而言,&诚信&可以说是立国之本。国家的主体是人民,国家的主权也归于人民。中国自古就有&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的明训,这些话至今仍然是至理名言。&诚信&就是取信于民、团结人民的人文精神和道德信念;对于一个社会单位、一项社会事业而言,&诚信&可以说是立业之本。&诚信&作为一项普遍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是建立行业之间、单位之间以及人与人之间互信、互利的良性互动关系的道德杠杆;对于每个社会成员而言,&诚信&是立身之本,处世之宝。&诚信&精神是培养人的高尚道德情操、指引人们正确处理各种关系的重要道德准则。
3、对家庭负责:
尊老爱幼、生活节俭,承担家务
案例描述:
&大学毕业生失踪两个月&追踪
南京林业大学毕业生陈金军大学毕业后,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后来他离家出走,现在已有两个月了,他的父母为了找他,变卖家产走遍了十余个城市。这则消息见报后,不少市民致电讨论陈金军出走一事。陈的两位大学同学也打进新闻热线,回忆陈金军的校园生活。
在大学里,黎小华和陈金军是很好的朋友,两个人在一起几乎无话不谈,陈曾说自己想自杀。黎小华说,陈金军性格内向,很少和其他同学打交道,并且对自己缺乏信心。陈金军很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不是很熟悉的人,不能开他的玩笑。&他在大学里有两个爱好,一是喜欢旷课,有时一个星期才在课堂上见他一次;另外一个就是喜欢买彩票,他曾有次与500万大奖失之交臂。当时他在头一天把所有的数字都猜中了,但因为没敢买,后来后悔了好几天。&&我不相信陈金军失踪了。&在新疆工作的赵自英说。他和陈金军虽然平时有交往,但并不十分了解,现在只希望陈金军早点回家。
陈金军出走一事也引发了不少市民的讨论。武汉理工大学大三学生连强说:&我也来自农村,深知一个农村家庭供养一名大学生要承受很多压力。陈金军离家出走,说明他是一个很没有责任感的人。虽然我还没有毕业,但已经感受到了就业的压力,我经常听到身边的朋友抱怨工作难找,合适的工作更难找。我猜测,陈金军离家出走很有可能是为了逃避就业的压力。&
汉口的张女士认为,陈金军是家里唯一的男孩,可能很受家人的溺爱,以至于他对家庭缺乏责任感。她认为,现在的大学生在学校除了要学习专业知识外,还应当学会做人和处事。学校也应当教导学生学会面对各种挫折和压力,教导学生对家庭、对亲人、对社会有责任感。
(1)尊老爱幼,关心家庭成员,学会为长辈分忧解难。
孝在中华传统美德中,一直与忠相提并论,忠孝是人们一直追求的最高道德境界,一个不忠不孝的人,是为人们不耻、深恶痛绝的人,而究其二者的发展关系,孝在先,忠在后,孝生忠,孝心在不同的社会不同的时代,也有其不同的含义,在新时期的孝心更是具有更深厚的内容,要通过各种道德途径,各种办法,使中学生真正懂得什么是孝心,更深刻地理解孝心。
教育学生要学会关心家庭所有成员,特别是祖辈成员,多与他们沟通、交流。为父母长辈分忧解难,体谅父母的难处。高中生已具备一定生活经验,也算半个成人。因此要不给父母增加经济或精神方面负担,当父母有难处时,要学会安慰父母,为父母排忧解难。
中学生应该关注父母的情绪、神态、身体方面的变化,对父母的情绪、兴趣等有所了解。如果条件允许,中学生应该到父母工作的地方,了解父母的工作状态,体验父母的艰辛。父母累了时要热心照顾,父母生病时要主动端水送药,耐心照料,让父母感受到子女的关心与回报。
(2)生活节俭,不互相攀比,不乱花钱。
勤俭是我的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既是一种优良的生活作风,也体现着一个人的优秀品质。
古人说&俭能养德&,就是指俭朴的生活能培养和增进人的思想品德。有人认为俭朴和奢侈都是个人生活小节,无关大体。其实不然,奢侈浮华必然使人丧失奋斗、进取的锐气,消磨你的精神,精力和意志。国人倡导勤俭,并视为是君子之德,大力弘扬。诸葛亮说:&君子之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孔子的弟子颜回,对&一箪食,一瓢饮&的贫困生活感到快乐,成为百代师法的楷模。
学生是在父母的养育之下生活,更应该体恤的父母的艰辛,由于各个家庭条件的差异,生活上更不能相互攀比。生活上相互攀比危害很大。首先,会给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给父母带来更大的压力。其次,生活上相互攀比,就会使学生贪图享受,不思进取。有的学生整天注重吃喝、打扮、玩耍,把学习的要求都置于脑后,无心学习,严重影响学习成绩。再者,生活上相互攀比,学习成绩不好,学习就会缺乏兴趣,失去动力,学生的注意力和精力就会转向其他方面,有的学生沉迷于恋爱、网上游戏,与学校和老师的要求背道而驰,淡漠学校纪律,无视老师的要求,既不利于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也会影响班纪班风,校纪校风。更可怕者,过分的物质享受会腐蚀学生的心灵,导致学生道德的沦丧。如果家庭条件不能满足学生的要求,这些学生很可能走上邪路,如现在学生中出现的小偷小摸、诈骗等现象,更甚者一些学生走上了犯罪道路。所以,学生中的攀比之风不可小视,老师和家长都要培养学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引导学生形成勤俭节约的习惯。
怎样才能做到不攀比,不乱花钱?首先对自己的父母要有爱心和孝心。作为儿女,父母有责任养育你;作为受教育的学生,要感激父母对自己的养育之恩,要知道父母的艰辛并懂得回报,不能拿自己的父母与别人的父母比,因自己的家庭条件比别人差而抱怨自己的父母。其次,在现代社会,外界的引诱力很大,学生要有较强的克制力。要克制自己,必须把注意力和精力放在学习上,降低对生活的要求。对吃的、穿的、用的东西不要太挑剔,不要讲究名牌,以吃饱、穿暖、好用为原则。有的家庭条件好,父母给孩子的生活待遇很高,比如有的中学生父母给大把的零用钱,有的配有手机,甚至是高档手机,家里对孩子几乎是有求必应:这些做法,对学生都是有害的。
(3)经常与父母交流生活、学习、思想等情况,尊重父母意见和教导。
孝敬父母首先要了解和尊重父母。很多孩子不知道父母亲每天在忙什么,不知道他们吃的、穿的、用的东西是从哪里来的,反而觉得他们吃好、穿好、用好是天经地义的,这自然很难从心底孝敬父母。
现在,大部分家庭中只有一个孩子,父母也很少刻意摆出家长的架子,有些不懂事的孩子就认为父母不需要去尊重。这是很不对的。如果孩子对父母缺乏尊重,孝敬父母也就无从谈起。
应该让孩子认真想一想,父母每天不仅要做好自己的工作,还要费尽心思照料好全家人的生活。即使面临着工作和家庭经济压力,也很少跟孩子提起,实在是很不容易。
父母空闲的时候,可以给他们讲讲工作的情况,让孩子了解他们的艰辛。无论父母从事什么职业,都是靠自己的双手在劳动,都是凭自己的本领在吃饭,都值得孩子敬重。孩子对父母付出的辛劳越了解,才越会从心底里相信和敬重父母,才会真正想着去孝敬父母。
中学生尚未成年,缺少社会生活经验,许多事情需要听从父母的意见和教导。中学生应该经常主动把自己的生活、学习、思想情况告诉父母,让父母随时都了解自己,这样不仅父母可以给自己及时的指点、帮助,而且还可避免家长对自己产生不必要的误解。值得注意的是,有的同学往往不尊重父母的意见和教导,许多个人的事情向家长保密,家长询问时采取回避态度,家长教导时又嫌家长&唠叨&,表现出很不耐烦的样子,结果使家长不知如何是好。
(4)对家长有意见要有礼貌地提出,讲道理,不任性,不耍脾气,不顶撞。
虚心听取长辈的教导,并认真按长辈的教导去做;教育孩子不消极躲避父母的教导,要认真听;长辈批评时不顶撞,不任性;和父母有分歧时,要心平气和,不要以自我为中心;提出要求时,父母没答应,不许耍横、任性。
当然,让孩子虚心听取教导并不是让他们对父母百依百顺。当发现父母的错误后,孩子可以心平气和地指出来,不可随意顶撞父母。
(5)体贴帮助父母长辈,主动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帮助父母减轻负担,是孩子孝敬父母的好方法。如教孩子学会自理。父母总是要看到孩子有了生存能力心里才踏实,否则总有后顾之忧。所以应让孩子平常多参加劳动,学会生活自理。让孩子做父母的帮手。有些活,孩子完全可以干,比如父母做饭的时候帮忙择菜、帮家里取报纸等。多帮助父母干活,孩子才会更懂得父母的辛劳,长大了才会更加孝敬父母。也可以让孩子长期负责一两项家务劳动。如浇花、扫地等,能为父母减轻不少负担,也有利于培养孩子的劳动意识。
当然,学生最能帮助家长的方式是认真学习,让孩子知道学习完完全全是自己的事,不能依赖他人,也不能动不动就埋怨父母。在学校要努力学习,积极上进,遵守学校纪律,尽可能少让父母操心。回到家里,最好能主动向父母汇报他的学习情况和思想情况,不隐瞒学习成绩,实话实说。如果学习上有困难,应该主动向父母寻求帮助,这时父母一定要乐于帮助孩子寻找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
4、对集体负责:
维护荣誉、乐于奉献、参与活动
案例描述:
你听说过&海归派&职业经理人&水土不服&的故事吗?浙江是我国民营企业较为发达的地区,为了提高组织执行力,这几年许多有一定规模的民营企业开始寻找职业经理人。一些曾在GE工作过的经理人就顺应潮流加入这些民营企业。但结果如何呢?他们中的很多人不到半年就离开了。原因很多,但其中一个普遍达成共识的原因是:企业组织成员的团队精神、集体观念太差。无法形成有效的组织执行力。
有一位离开的职业经理人深有感慨地说:&你简直无法想象那里的部门协调性是多么差,每个人都站在自己的立场上考虑问题,习惯了GE的各部门为同一个目标共同努力的环境,我在那里实在是无法忍受。&
比尔&盖茨也认为:&在社会上做事情,如果只是单枪匹马地战斗,不靠集体或团队的力量,是不可能获得真正成功的。这毕竟是竞争的时代,如果我们懂得用大家的力量和知识的汇合来面对任何一项工作,我们将无往不胜。&
(1)自觉维护集体荣誉,不做有损集体利益的事。
教育学生要有很强的集体荣誉感,并自觉维护集体的荣誉,努力为集体添光彩。具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绝不做损害集体荣誉和利益的事。
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更应该体现在自己的实际行动中。懂得关爱集体中的每一个成员;维护集体的团结,增强集体的凝聚力;尽职尽责的完成集体分配的每一项任务;要积极发挥个人的特长,努力做好本职工作,以创造性的劳动和优异成绩,为集体增光添彩。当集体荣誉和利益受到损害时,敢于积极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严重损害集体利益的人应当承担法律责任。
(2)认真做好值日生工作,保持教室、校园整洁优美。
认真做好值日生工作:负责搞好当天教室、寝室,走廊、楼梯以及相关地方的清洁卫生,早上上课前与下午放学后都要对值日区域进行全面清洁。
早上上课前的清洁,要求在不影响其他同学学习的情况下,打扫干净课室和走廊、楼梯的地面,擦干净黑板,收拾整理好讲台上的东西,排列整齐教室里的桌和凳,摆放好课室里的扫帚、拖把等物品,把垃圾清理好。
下午放学后的清洁,除完成早上要做的工作外,还要拖干净地面、走廊,拖后的地面不能有明显的污渍。
当天每节课前,都要擦干净黑板,收拾整理好讲台上的东西,要保证讲台的干净,不能有粉笔灰,便于老师上课。
当天的课间,要注意检查所负责地方的清洁卫生情况,发现有问题的卫生情况,要及时设法清除。
值日生还需多提醒同学注意卫生,要保持教室、校园整洁优美。
(3)不在教室和校园内追逐打闹喧哗,维护学校良好秩序。
保持校园内良好的学习秩序,不影响他人学习。课间运动不要太剧烈,不要追逐打闹,避免撞伤或摔伤,要做到文明休息,保持课堂精力旺盛。正确使用体育设施,没有保护措施的情况下不要做一些危险动作,避免摔伤。上下楼梯不要慌张、拥挤,防止地滑摔伤和发生拥挤踩踏事故。课间同学之间发生纠纷,要及时报告教师,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以免造成不良后果。自修课注意养成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习惯,不准讨论,保持教室内安静的学习氛围。
(4)乐于奉献,积极为学校、班级发展出谋划策。
乐于奉献,关心学校建设与发展,为班级建设出谋划策,热心为班集体和同学服务,积极参与学校或班级管理工作,并且在管理工作中做出优异成绩。与同学共同制定班级目标,营造学习氛围。让学生参与班级管理,时时处处体现对学生的最大尊重,有意识地锻炼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组织及参与竞争的意识与能力。比如实行&岗位竞争制&、&大扫除承包制&等,积极引导、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只有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实践证明:学生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有助于充分挖掘和调动学生自我管理的积极性。学生做班级的主人,有了主动权和发言权,对班级的责任感、使命感和集体荣感就被激发起来。
强化学习小组的作用,正确处理同学之间关系。通过班团活动课,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关注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心理状况。与老师、同学为营造共同的精神家园而努力。
(5)具有主人翁精神,积极参加学校、班级的各项活动。
要在班级为学生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要尊重理解他们,宽厚真诚对待他们,让他们感觉到自己是学校、班级的主人。鼓励他们独立思考,敢想敢说,质疑问难,有自己的见地。在活动中,尊重学生的意愿,按自由选择活动的形式,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表现和积极的发展,真正使班级充满活力。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表现和发挥自己的才能,班主任要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参与机会,使良好的参与习惯成为学生的一种素质。
一个良性循环的班级,不仅有良好的秩序、学习氛围和班级凝聚力,更在此基础上致力于培养学生自主开展班级活动的能力。这包括多方面的自主活动:自主管理班级事务、自主组织实施班会、自主开展小组活动等等。学生在这一境界的发展特征是&积极自治&:许多事务性的工作都不必班主任亲自操劳。民主选拔班干部,实现学生自我管理。在充分培养学生民主意识的前提下让学生民主推荐班干部,并实行定期选举制度,让学生评判班干部的管理,让班干部自主组织学生进行民主讨论、制定班级公约。充分信任班干部,放手让班干部自主管理,充分发挥他们在班级管理中的主人翁精神,实现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目标。
5、对社会负责:
遵守公德、关爱社会、扶贫帮困
案例描述:
(1)韩国衣恋公司资助我校60位贫困生,每学期3000元,成立公司社会责任部,专门致力于帮助社会困难人士,公司的经营理念,即企业应创造利润并正确使用利润,工作不单单是为了赚钱,因此公司每年将利润的10%用于帮困助学。
(2)&9.11&事件中,双子大楼轰然倒坍,但道德与友爱的双子大厦却卓然挺立。
美国世贸大厦被撞时,一位坐在轮椅上的妇女正在第86层上。在当时的情况下,像她这样一个靠轮椅行走的人,要从这么高的楼层中逃脱出来,成功率几乎为零。可她竟奇迹般地毫发无损地逃出来了。一位并不相识的逃生者,硬是将她和轮椅从86层一直扛到5层才被人群冲散。在危难时刻,虽然楼梯里挤满了人,但是却紧张而有序。当楼上开始有担架抬下来时,大家又主动让出一条通道,让伤员先走。接着,在大楼里工作的盲人带着导盲犬下楼来,大家也纷纷让路。消防队员背着沉重的消防器材向上冲,尽管大家都很干渴,但人们还是把自己仅有的一点水拿给他们喝&&
危难中,真情传递,让人们感受到了道德的力量。虽然世贸大厦倒塌了,但是,危难中,人们用至爱真情建起了一座道德与友爱的大厦,这座大厦,是无上崇高的,是恐怖主义者永远也摧毁不了的。
&&&《道德的大厦》,《生活时报》日
(1)遵守社会公德,自觉维护公共秩序。
社会公德,是指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公民应该遵守的道德准则。它是维护公共秩序的重要手段。社会公德是一个国家、民族的&窗口&,是社会文明程度的外在表现。社会公德水平的高低,反映出一个民族的整体素质,直接影响着社会秩序、社会风气。
社会公德可以从不同方面加以界定,其内涵主要有以下三种。一是指社会公共生活准则。这些公共生活准则是需要人们在公共生活中共同遵守的基本规则。二是指与私德规范相对应的公德规范。私德是人们在私人生活和交往中应当遵循的道德规范,公德则是人们在公共生活中应当遵循的道德规范。三是指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当遵守的、有着广泛的适用性的制度、守则等。社会公德是指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公民应该遵循的道德准则。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明确指出:社会公德&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在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层面上,社会公德主要体现为举止文明、尊重他人;在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层面上,社会公德主要体现为爱护公物、遵守公共秩序;在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层面上,社会公德主要体现为热爱自然、保护环境。
(2)爱护公用设施,公共场所不喧哗。
对社会共同劳动成果的珍惜和爱护,是每个公民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和义务,这既显示出个人的道德修养水平,也是整个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随着社会现代化程度的日益提高,社会的公用设施得到妥善保护并保持良好状态,是使公共生活有序进行了的基本保证,也有利于每个人的工作和生活。如果每个社会成员都能珍惜、爱护公物,就意味着全社会的公共财物能够物尽其用,用有所值。如果社会公共财物遭到破坏,社会利益就会受到损害。所以,每个有责任心的公民,都应当自觉爱护公共财物。
在公共场所大声地喧哗是一种不文明行为,因为这样会影响别人的休息、正常地交流。这样的人也被认为是没有教养的。所以,在公共场所不大声喧哗,既是对他人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的尊重,是每位文明市民的基本素质。如果大声喧哗,会严重破坏他人和谐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是一种对他人不尊重、不礼貌的行为,吵闹声还极易对人的情绪产生负面影响,甚至引发不必要的纠纷。像图书馆、电影院、商场、公共汽车等场所,都应该做到&说话轻轻&、&走路轻轻&、&举止轻轻&。
(3)见义勇为,敢于斗争,坚决抵制社会不良行为。
见义勇为是社会风气的晴雨表,是社会道德的风向标。如果危难关头人们视而不见、麻木不仁,社会风气必然是江河日下;相反,如果危难关头人人挺身而出、见义勇为,社会风气必然是正气浩荡。最近一个时期涌现出来的&最美教师&张丽莉、&最美司机&吴斌、&最美战士&高铁成、&最美铁警&李博亚等,这些&小人物&之所以给我们带来&大感动&,就是因为他们用自己的爱心和善行、用自己的坚守和执着,在危急时刻做出了英雄壮举、在生死关头展现了人间大爱。他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感动了全社会、感动了全中国,让我们从中发现了人性之美,感受到了社会正气。在他们身上,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热泪盈眶,总有一种精神让我们格外振奋,总有一种感动让我们持久难忘。这种力量、精神和感动,正是当今社会最需要最珍贵的精神资源。要坚持不懈地在全社会积极倡导、大力弘扬见义勇为精神,引导人们坚定崇高的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培养高度的道德自觉,真正做到知荣辱、讲正气、做奉献、促和谐。
要大张旗鼓地宣传见义勇为英雄模范和先进事迹,热情讴歌时代楷模的高尚情操,以英雄的事迹感染人、吸引人,以崇高的精神激励人、鼓舞人,让人们从中汲取精神养分、感悟道德力量,着力营造倡导崇尚正义、追求崇高的社会氛围,让见义勇为精神深入人心,,使更多的群众愿意见义勇为、敢于见义勇为。要坚决抵制社会不良现象和歪风邪气,对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等社会冷漠心态和遇难不帮、见危不救等社会不良现象,要加大道德谴责力度,着力形成道德约束力。对侵害群众合法权益、包庇纵容违法犯罪等歪风邪气,要依法打击,切实维护法律的权威和尊严,切实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4)关爱社会,讲爱心与奉献,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教育学生懂得&人是社会的人,社会是人的社会。&平时关心社会,讲爱心与奉献。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这是文明市民奉献社会的重要内容。
社会公益活动是指一定的组织或个人向社会捐赠财物,时间,精力和知识等活动。公益活动的内容包括社区服务,环境保护,知识传播,公共福利,帮助他人,社会援助,社会治安,紧急援助,青年服务,慈善,社团活动专业服务等等。公益活动的参与对象并不应该是一个仅仅一个人或者一个组织,而是通过一个人或者一个组织带动社会全体人员参与的不具有任何功利性的活动。
中学生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可以帮助社会的同时了解社会,同时自己也有获得满足的感觉。对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很有帮助。可以锻炼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亲身体验社会,融进社会生活中去,有利身心健康,提高人生境界。
(5)扶贫帮困,积极参加社会、学校的各项捐赠、义卖活动。
在社会公共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和问题,总有需要他人帮助和关心的时候。因此,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倡导助人为乐、扶贫帮困,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在公共生活领域的体现,也是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基本要求。助人为乐、扶贫帮困是我国的传统美德,我国自古就有&君子成人之美&、&为善最乐&&博施济众&等广为流传的格言。把帮助别人视为自己应做之事,看作是自己的快乐,这是每个社会成员应有的社会公德,是有爱心的表现。正所谓&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中学生应当&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力所能及地关心和关爱他人,在对他人的关心和帮助中获得人生的快乐。
要有&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体现自己的爱心、同情心和牺牲精神,热心投入并踊跃参加&送温暖、献爱心&募捐慈善活动,诸如社会帮困,参加&希望工程&、&义卖&、以救助失学儿童,向遭受洪涝灾害和地震灾害及火灾的灾民捐款捐物、义务慈善募捐演出,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生活困难。
6、对祖国负责:
维护尊严、关心国事、立志成才
案例描述:
今年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中国作家莫言。莫言成为有史以来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举国欢庆。其实,获诺贝尔奖并非第一人,获诺贝尔文学奖也不是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第一人是高行健,加入法国籍后获得。
其他诺贝尔奖获得者多为美籍华人:杨振宁、李政道、丁肇中、李远哲、朱棣文、崔琦等
1957年,李政道和杨振宁因&发现宇称原理的破坏&而被授予诺贝尔物理学奖。
1976年,丁肇中因&发现一类新的基本粒子&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1986年,李远哲因&发明了交叉分子束方法使详细了解化学反应的过程成为可能,为研究化学新领域&反应动力学作出贡献&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1997年,朱棣文因&发明了用激光冷却和俘获原子的方法&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1998年,崔琦与德国的霍斯特&斯托尔默和美国的罗伯特&劳克林因在量子物理学研究做出的重大贡献而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高行健:2000年因《灵山》、《一个人的圣经》等作品获得文学奖。他出生于中国,在中国接受教育,在中国工作,也曾是体制内的人,后因持不同政见逃亡欧洲。加入法国国籍。
钱永健:2008年因研究绿色荧光蛋白获化学奖。大陆媒体报道他的时候,定语除了&华裔&,还要加上&钱学森堂侄&。去年中国媒体采访钱,大意是华裔&又&拿了诺贝尔奖,是否说明中国人很聪明?你叔叔为中国两弹做出了巨大贡献,你是否感到光荣?钱说(大意):我是美国人,在美国受的教育,在美国科研体制下工作,与中国无关。至于那位叔叔,我们全家都很遗憾他回到中国------
高锟:2009年因光纤通信方面的研究获物理学奖。出生于中国,大陆解放前夕全家移民台湾,在香港读中学,在英国读大学,在美国做研究。
1989年,达赖喇嘛获得诺贝尔和平奖。这年3月,达赖集团在拉萨制造严重的流血骚乱事件;6月,在西方某些势力的唆使、支持下,北京发生&六&四&风波,随后西方国家对中国采取了政治孤立、经济封锁等一系列打压手段;10月,诺贝尔和平奖很&适时&地落到了达赖头上。当时的挪威诺贝尔协会会长毫不隐晦地说,&选中达赖喇嘛既是为了影响中国的局势,也是为了承认中国学生从事民主运动的努力。达赖获奖人权问题不是新因素,政治则起了作用&。诺贝尔委员会会长也宣称&表彰达赖喇嘛是对北京政府的一种惩罚&。很显然,达赖获奖是对达赖的政治&犒赏&,是西方势力全面打压、分裂中国的总盘子的一部分。诺贝尔和平奖再次沦为西方一些势力的政治工具。
日,挪威诺贝尔委员会把那年的诺贝尔和平奖授予因犯有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而被中国司法机关判处徒刑的罪犯刘晓波。对此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指出,诺委会把和平奖授予这样一个人,完全违背了该奖项的宗旨,也是对和平奖的亵渎。
1988年,时任香港《解放月报》主编金钟采访刘晓波:&有人对中国人的民族性格提出批评,你以为如何?&刘晓波毫不掩饰地说:&我绝不认为中国的落伍是几个昏君造成的,而是每个人造成的,因为制度是人创造的,中国的所有悲剧,都是中国人自编自导自演和自我欣赏的,这可能与人种有关。&对于金钟问&什么条件下,中国才有可能实现一个真正的历史变革&的问题,刘晓波毫不犹豫地回答:&三百年殖民地。香港一百年殖民地变成今天这样,中国那么大,当然需要三百年殖民地,才会变成今年香港这样,三百年够不够,我还有怀疑。&
(1)维护国家尊严,与外国友人交往时要不卑不亢,言行得体大方。
维护国家尊严和荣誉,主要表现在对祖国的关心、热爱和忠诚、对民族的自尊和自信。维护国家利益,就是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以大局为重,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绝不能为了满足个人或局部的私利而丧失国格和人格,丧失民族气节,做出有损国家利益的事情。
增强法律意识,关心国家安全,国家秘密与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紧密相关,它直接关系到政权的稳固,以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项事业的发展,国家秘密的泄露会直接影响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国家秘密不仅仅是军事和政治方面的秘密,随着国防斗争的复杂化,经济和科技方面的秘密也决不容忽视。如我国景泰蓝生产工艺、生产乌龙茶的土壤成份、龙须草席的生产工艺等曾因被国外窃取,给国家造成严重的损失。
要树立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以自己的行动为祖国增光添色。号称我国&导弹之父&的钱学森,在美国20年,成就卓著,享有盛誉,成为麻省理工学院一位最年轻的教授,而且是终身教授。但是,当他得知新中国成立的喜讯后,冲破美国政府的重重阻挠,历尽千辛万苦,于日踏上归国的征途,为祖国的国防工业和国防科学技术事业,为发展中国自己的火箭和卫星做出了重大贡献。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表彰为研制&两弹一星&作出了重大贡献的科技专家,并授予钱学森等科技专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要增强民族自尊心,同损害国家尊严的行为作斗争。在国际交往中,要自觉维护民族尊严和国家的利益。对待外国友人,要自尊自重,不卑不亢,既要热情友好,又不能低三下四,决不能置国家的利益、民族的利益于不顾,为了满足个人的利益,而丧失民族气节,做出有损国家利益的行为。当国家的尊严受到侵犯时,要勇敢地同亵渎祖国尊严的各种势力做坚决的斗争。维护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是公民的义务。
(2)尊敬国旗、国徽,升降国旗、奏唱国歌时要肃立、脱帽、行注目礼。
尊敬国旗、国徽,懂得国旗是象征着国家的旗帜,它代表国家的主权和尊严,是国家的标志。五星红旗中的五星,一星较大,代表中国共产党;其余四星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中国人民所包括的四个阶级: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五颗五角星的相互关系象征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大团结。
国徽是国家民族精神的象征,工农阶级的象征,我国人民大团结的象征。国徽呈圆形,圆形的中间上方是璀璨夺目的五颗金星,下方是雄伟端庄的天安门城楼,天安门城楼的正下方是一个金色的齿轮,齿轮两边的稻穗对称地向上环抱,至居中的顶部相合,齿轮的中心又系着两幅红绸,呈弧形伸向两边,而后向下垂挂,使圆形的国徽有了坚定、稳定之感。国徽的基本色彩是红、黄两色,热烈、美丽、崇高、庄严。
升降国旗、奏唱国歌时要肃立、脱帽、行注目礼。会唱国歌,懂得国歌的象征意义。虽然浴血奋战、硝烟弥漫的战火已远离我们,但国旗照耀航程,国歌催人警醒,国歌是代表着中国人民的呼声,代表着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不断反抗压迫,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
(3)遵守国家法律,不做法律禁止的事。
法律是社会行为规范。与道德、纪律等规则相比较,法律具有三个最为显著的特征:一是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二是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三是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国无法不治,民无法不立。人人守法纪,凡事依法纪,则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倘若没有纪律的规范,失去法度的控制,各项秩序就无从保证,人们生存、发展的环境就会遭到破坏,人民群众就不可能安居乐业。
遵纪守法,就要树立宪法意识和法制观念,严格遵守宪法和法律;要在全社会营造依法治国、依法执政和依法办事的良好氛围,自觉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
作为中学生,我们首先应遵守学校的校纪校规,树立和坚持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的荣辱观。而在社会生活中,我们更应该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讲礼貌,守纪律,把法律作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有力武器。
必须学法懂法。国家展开重要的普法教育时,我们必须认真学习,并将其落实到我们的行动上。我们不仅要学习法律,对自身进行规范,也要行使自己的权利,指出和修正违法行为。
(4)关心国家大事,平时多读报、多看新闻。
教育中学生要关心国家大事,了解并关心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懂得关心国家大事是热爱祖国的表现。懂得从小关心国家大事能增长知识,开阔眼界,提高思想认识水平。
关心国家大事,关注时政,并尝试思考时政,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实践,有利于提高我们以后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关心时政做起,养成一种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心国家的意识。关注生活的点点滴滴,发现生活的美好,善于发现,善于关注。学会思考和观察,提高思维能力。课本上给我们的东西是有限的,社会给你的,远远要超过书本。慢慢的将自己的视野放开,与时俱进。
关心时事,胸怀全球,放眼世界。因为无论是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还是面向未来,都已经不能在&孤陋寡闻&的情况下实现。我们要以自信和自强的精神面貌去从容应对全球化的挑战,并在了解国情的基础上,投身于社会实践;我们要了解历史、把握今天,踏踏实实地体验社会,培养现代公民的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很难设想,一个不了解人生、不关注社会的人能对这个社会作出多少贡献,从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所以,每一个有着远大理想和抱负的现代青年必须关心国家大事、关注社会时事、关注自己所处的时代。中学生,即将成为国家与社会的建设者,关心国家时事,是我们成长与成才的内在需要。未入社会而先知天下,可以为我们将来担负起国家建设重任打下良好的基础。我们应该时刻跟上时代的步伐,保持与社会的紧密联系,提高和增强自己的社会适应能力。
(5)树立远大理想,刻苦学习,立志报效祖国。
理想是对未来事物的想象或希望;也有人说,理想是对美好未来的设想。列夫&托尔斯泰有句名言:&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由此,我们看到树立远大理想对一个人的生活是多么的重要。
&志之所趋,无远勿届,容山距海不能限也。志之所向,锐兵精甲不能御也。&理想是一簇火种,能点燃拼搏进取的火焰;理想是一盏明灯,能照亮人生奋斗的历程。理想是我们的强大精神动力,牢固树立远大理想,是广大学生成长和成才的根本保证。
一个人的远大理想只有和踏实奋斗结合起来才更有力量。远大理想植根于现实的土壤之中,真正有理想的表现是知行统一。对于在校学生来说,实践自己远大理想的最好行动,就是刻苦学习,全面提高自己的素质,增强自己将来报效祖国的本领。周恩来同志在年少时说出的那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深深激励了一代又一代学子。
勤奋学习是我们走向成功的基石,也是我们报效祖国的有力武器。没有哪一个成功的人不是因为勤奋得到的。我国当代数学家陈景润,在攀登数学高峰的道路上,翻阅了国内外上千本有关资料,通宵达旦地看书学习,演算研究,最后取得了震惊世界的成就,成为最接近数学王冠上的明珠&&哥德巴赫猜想的第一人。
教育学生认识到:个人前途与祖国命运的关系,从小立志报效祖国,刻苦学习,从而促使自己做一个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有用之人,用自己的文化知识,用自己的行动报效祖国。
六、反思总结
通过几年的高中生责任教育研究与实践,我们深深认识到:
1、必须增强师生对责任教育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思想是行动的指南&,认识不提高,思想不重视,研究难以奏效。
2、责任教育,必须找准突破口和起始点。我们从&对自己负责&开始,要求在行为规范、学习情况等方面对着手提高,一步一个脚印,循序渐进,进而提升到&对他人负责&、&对集体负责&、&对家庭负责&、&对社会负责&、&对国家负责&。
3、要充分认识到责任教育的长期性、艰巨性、反复性。责任教育不能一蹴而就,需常抓不懈,同时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予以保障。
4、学校是学生责任教育的主阵地,但家庭和社会作用也极为重大,然而目前却存在家庭对学生责任教育的普遍忽视和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这一现象,如何推动家庭、社会各方面共同参与,三者如何形成强大合力,有待进一步研究。
总之,责任教育是道德教育的核心,可以说离开责任教育,就谈不上道德教育。责任教育的实施会有力促进教风、学风、班风、校风的全面优化,促进家庭、学校、社会联合育人,达到以学校&责任小环境&带动&社会大环境&的效果。责任以认识为前提,以情感为基础,靠意志来维持,通过行为来体现,需要家庭、学校、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需要我们精心设计、持之以恒。有人说,责任有魔力,人一旦被赋予责任,就马上开始注意自己的影响,并严于律己,开始变得伟大和神圣起来。高中学生责任教育与培养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要把更多的事情交由学生来做,让他们学会承担更多的责任,激发其主人翁意识,做家庭的主人、集体的主人、社会的主人、国家的主人。相信通过我们不懈的努力,责任心之树一定能在他们身上生根发芽、茁壮成长,并在人生的道路上结出累累硕果。
责任编辑:张堰中学
地址:上海市金山区张堰镇留溪路54号
上海市张堰中学 (C)2010 版权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离职证明丢了怎么办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