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网校如何建立文海小学班级主页页

建国实验小学特色学校创建方案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建国实验小学特色学校创建方案
作者:佚名&&&&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3771&&&&更新时间:
――宜宾市翠屏区建国实验小学特色学校创建方案  
【指导思想】  
A、市、区领导寄望翠屏教育,指出“建特色学校,打造精品文化,就是为翠屏教育添置内涵,丰腴躯体,为可持续的科学发展之路输送能量、注入活力。”我校在顺利完成“普九”达标任务,成功创建“宜宾市义务教育示范学校”的背景下,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乘势而上,通过突出学生特长,教师特技,学校特色,“提等升位”,承袭学校传统优势,立足学校校情,主动提升自己,不断满足宜宾市南岸人民对教育均衡、和谐、多元、个性教育等日益增长的文化和教育需求,全面提高学校办学品位和办学水平。  
B、响应党的十七大“弘扬传统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乐园”的号召,挖掘学校独特人文素材――“红色文化”,积极创建“红色校园”。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有效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切实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质,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提高文化素养和道德素质,努力提升教育品质,激起全校广大师生的自豪感,扎实推进全校素质教育发展。  
C、建国实验小学64年建校历史,使她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底蕴,其书声、书香,影响了一代代人。“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书香气”浓缩了这所老校的文化精髓。走内涵发展之路,营造“书香校园”,构建“学习型学校”,是我校独具魅力的特色的教育品牌。  
D、随着宜宾教育大形势的高速发展,教育竞争越来越激烈,传统老校面临着新的挑战,未来几年,我校所在地区的教育格局将发生重大变革,教育重组,“优胜劣汰”是教育发展的必然。全力打造现代化、充满人文气息的显性文化、配合“红色校园”“书香文化”的隐性文化,是我校从实际出发,作出的一种具有远见的战略决策。  
【组织机构】  
1.领导小组  
组长:陈春贵  
副组长:曾先玉& 牟正香  
成& 员:王& 勇& 杨志刚& 黄& 敏& 蔡平生& 郑& 强  
2.办公室  
领导小组下设“学校特色创建”办公室。  
主& 任:郑& 强  
成& 员:王& 勇& 刘荟蓉& 黄& 敏& 李& 薇& 赵永强& 吴 艳& 张& 莲  
【特色创建的“双核”】  
A核心一 ――红色文化主题:  
红色,是我校不变的主旋律,红色精神的传扬,我们按照“梯级发展、螺旋提升”的总体思路进行。我们需要寻觅一个又一个学生喜闻乐见的载体,对我校可贵的红色资源进行良好的传承与提升,于是我们拟定了 “唱响红色――红歌传唱篇”;“红色的追忆――校史诵读篇”、“红色的叙述――精彩故事篇”、“红色的传承――感悟展示篇”四个篇章。活动目的是让校广大教职工、少年儿童在红色系列活动中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建国实验小学的博大精深,汲取立身做人的精神食粮,通过“四能够”(能吟唱、能诵读、能理解、能践行),达到“两提升”(提升文化素养、提升教育素质)的目标。  
一、“红色校园”创建目标及实施要点  
(一)“唱响红色――红歌传唱篇”  
广泛传唱红色经典歌曲,帮助广大师生回顾党的奋斗历程,聆听历史前进的足音,激发爱国主义精神,铭刻革命英雄主义痕迹,继承和发扬优良革命传统。  
1.学生能熟唱《国歌》、《歌唱祖国》,《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  
2.学生每人每期至少唱会1―2首红色经典歌曲。如《党啊、亲爱的妈妈》、《我的中国心》、《中国,中国鲜红的太阳永不落》、《歌唱祖国》、《今天是你的生日,中国》《沂蒙山小调》、《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我的祖国妈妈》等。小学1―3年级每期唱会一首,4―6年级唱会两首,并能表情达意。  
3.校园内每天要充满歌声,每天保证5分钟以上的班级集体唱红歌,每年举行一次师生集体红歌演唱会。  
4.每年利用重大节日举办一次全校性歌咏比赛。  
5.学校利用红领巾广播站每天播放红歌10分钟,使校园充满积极阳光、昂扬向上的气氛。  
(二)“红色的追忆――校史诵读篇”  
&以官众仆先生所著《大江东去》为蓝本,引导全校师生走进建国实验小学光辉的建校历程,了解陈尚芳、韩秉炀等进步人士和革命烈士的生平事迹。广泛阅读古今中外经典,引导广大师生走进烈士生活、了解烈士、热爱烈士,发挥诵读的“增长知识、启迪智慧、陶冶情操、提振精神”的功效,提高生命的知识含量。  
1.保证各班配置一本《大江东去》。  
2.每月组织一次学生诵读、熟记,理解其深刻含义,感受其内在精华和人文精神。  
3.在校内开展师生诵读活动。  
4.不定期开展主题班队会  
5. 组织全校性主题大队活动。  
(三)“红色的叙述――精彩故事篇”&&&&   
开展讲故事主题活动,引导广大师生走近历史、了解时代、热爱家乡、热爱学校,活动,按照“突出主线、着眼长远、重在育人、贵在坚持”的总体思路,坚持“传播主流价值、培育学校精神、提高教育素质”的基本原则,与唱红歌读校史活动结合起来。  
1.用好《大江东去》,放在班级图书角里,由学生自行阅读、传讲,低年级学生可以由教师读讲。  
2.组织师生自编故事。一是从《大江东去》故事中选择素材创编;二是收集整理有关建国小学历史、人文、发展的故事和典故;三是编写教育故事,四是编写自己的故事。  
3.学生每人能讲1―2个《大江东去》中的革命故事。小学1―3年级学生能知道国旗、国徽、国歌的由来,小学3―4年级以上学生会讲国旗、国徽、国歌的故事。  
4.组织学生每天在校园红领巾广播站、电视台讲故事。  
5.召开班级、校园故事会,每月组织一次班级故事会,每期举行一次校级故事会。  
6.开展 “我讲我的故事”活动,设校长篇、班主任篇、教师篇、学生篇。  
(四)“红色的传承――感悟展示篇”&&&&   
广泛收集、传播古今中外革命志士的格言警句、经典语录,创编符合传统美德、社会公德,体现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弘扬真善美、鞭打假恶丑,对师生学习、生活、工作有益的励志箴言。  
1.创编红色短信。教师、大队干部、中队长、班长参与。每人每期创编1-2条,学校择优整合,开展相应主题活动。  
2.收集整理红色励志短信,可以是名言、警句、箴言,教师全员参与,并组织学生开展主题活动。  
3.传播红色励志短信。一是学校网站每天向发布一条红色短信;二是学生收集摘录红色短信,开展摘录评比。  
二、创建保障:  
(一)领导重视,加强管理,形成常态  
1.成立“唱、读、讲、传”红色系列活动领导小形成常态组,成立办公室,落实专人负责,具体开展活动。  
2.要使“唱、读、讲、传”红色系列活动成为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有效载体,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二)营造氛围,形成特色  
1.利用教师大会、升旗仪式等集会进行布置,宣讲“唱、读、讲、传”红色系列活动的意义。  
2.用多种方式营造氛围。  
3.定期向校内师生展示学校活动的进度和成果。  
4.利用学校各种宣传阵地,结合校园文化建设、班级文化建设,通过黑板报、学习园地、校刊校报、红领巾广播站等传播中华经典诗文、优秀故事、箴言。  
5.结合学生家庭作业的布置,开展“唱、读、讲、传”系列互动活动。可以布置学生回家讲故事给家长听;和家长一起唱红歌、诵经典,和家长一起传箴言等。  
(三)搞好几个结合  
一是与学校的办学理念相结合;二是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三是与学科德育相结合;四是与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相结合;五是与各种庆祝活动相结合。使“唱红歌、读校史、讲故事、传箴言”活动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  
B核心二――“书香文化”主题  
一、“书香文化”的建设原则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所构建的新课程体系,在课程功能、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评价等方面都较之以前有很大突破和创新,它要求教师不仅要做课程的实施者,更要做课程的研究者和发展者,它要求学校不仅仅是“教育机构”,更应该是师生员工的“生命生存的场所”,是“生命的乐园”。新课改的核心理念就是“以人为本,关注人的发展”。  
于是,我们把目光锁定在阅读上。阅读,关注的就是人的发展,阅读,就是为了学习与传承人类经典文化。在阅读人类文化的优秀文本中,与古今中外优秀人物展开对话,促进阅读个体、阅读群体的批判性思考,获得审美体验,在阅读中活出生命意义,最终达到身心和谐发展――师生伴着新课程改革一起成长。由于阅读具有思想重构的作用,因此,它对于学校的管理理念、办学理念、校风、学风都有着重大的影响。在“书香校园”理念的引领下,学校势必会伴随着新课改的层层深入而发生质的飞跃,凸显办学特色,体现优质教育,形成教育品牌,走出一条新课程改革校本化的成功之路。  
“书香文化”的发掘与推行,是深入贯彻语文课程标准,落实素质教育的需要。《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和《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及语文实践活动都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和要求,“书香校园”创建工作的开展有助于更好地贯彻和落实新课标的精神,探索小学课外阅读和语文实践活动能力的评价原则、评价方法和机制及其有效的组织形式,并形成相应的评价体系,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人文精神和科学素养,并使其掌握一般的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行为习惯,具备独立阅读和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的能力,同时进一步更新教师的教育理念,锤炼一支教科研教师队伍。  
二、“书香校园”的创建目标及实施要点  
第一阶段:  
1、树立“晨诵、午读、暮省”全校性共识。  
2、学校拥有足够的适合广大师生阅读的优秀图书。  
3、争取资金改造现代化的阅览室,为师生提供良好的读书环境,并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让校园成为伴随师生阅读生命成长的乐园。  
4、上好阅读指导课,并建立班级读书会,广泛进行阅读交流。  
5、通过“家长学校”等形式,对家长进行广泛宣传,争取家长和社会的大力支持。  
第二阶段:  
1、全面推进“晨诵、午读、暮省”这一形式,持之以恒,内化为老师的意志品质。  
2、全校师生进一步重视学习与传承人类优秀文化,倡导“个性化阅读”,倡导书香班级文化的建设,并形成博学、尚德的核心内涵。  
3、“书香校园”教育品牌对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区文化建设产生深远的影响,逐步由“书香班级”、“书香校园”延伸到“书香家庭”,并发展到“书香小区”“书香南岸”和“书香宜宾”。  
三、“书香校园”建设与发展的推进策略  
1、创设必备的阅读资源和良好的阅读环境  
(1) 学校将通过政策建议、舆论宣传,形成全社会都来关心校园图书建设、师生读书状况的良好氛围。  
(2) 加强学校图书馆、阅览室建设。投资建立一个100平方米左右的阅览室,添置6000册图书,建立一个小型的电子阅览系统。接受民间团体、个人捐赠。阅览室定期向师生开放,并在班级建立开放式的图书架。进一步完善学校图书借阅制度。  
(3)重视超文本图书馆的建设,依托学校网站 辟出专版设立“书香校园”空间,利用学校网上论坛,实现校长、教师、家长、学生的阅读互动,利用各班级博客阵地等充分开展网络阅读。  
(4)构建学校与社区合作的阅读和交流平台,倡导家庭和社区共建学校图书馆。鼓励建设家庭图书架,形成“书香家庭”  
(5) 以校本课程设置的方式,在各年级开设阅读课。学校提供专门的、保量的阅读时间给师生。   
2、广泛开展读书活动,使读书活动制度化、经常化。  
(1)继续以校园“读书节”为载体,广泛开展读书活动  
学校将继续以校园“读书节”为载体,广泛开展讲故事、诗文朗诵、课本剧表演、读书笔记交流、读书小报评比以及“跳蚤书市”等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并定期组织汇报表演、评比竞赛和表彰,以促进并引导阅读活动的正常有序开展。  
(2)建立“班级读书会”,将之作为师生开展读书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其职能是:组织指导各班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为各班读书活动提供导读、评价等服务;促进班级读书群体之间的交流和联谊。  
(3)充分利用校园宣传阵地,广泛开展主题读书活动。如:通过校园广播台,分层次、分类别地举办读书报告会、专题讨论会、演讲比赛等活动。  
3、重视对学生的阅读指导  
要对学生进行有效的阅读指导,教师自身也应是个爱阅读的人,这样才能在学生中起到示范作用。为此,学校将建立“教师读书会”。在此基础上,教师应充分利用阅读指导课等校本课程和语文等学科课程,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指导。将教师的指导和学生自主阅读相结合。教师的作用不是用各种问题去考学生的阅读效果,也不是强性要求学生应读什么,不应读什么,而是通过各种方式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和思考,如组织小组讨论、向学生推荐书籍、引导交流学生的读书笔记等;同时教师也要和学生分享阅读的乐趣。  
4、重视读书活动的评估,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1)为学生建立一个影响终身成长的阅读档案  
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一个人的成长史。我校在前两年的“亲近母语”课外阅读实验期间,便为学生研制了《阅读记载簿》,今后,我们还将对此进一步完善,为学生建立《阅读成长手册》。  
《阅读成长手册》将尊重学生阅读的自主权,尊重学生对于文本的自主评价,鼓励学生基于个人背景的独特的审美体验,包括他们的审美感知、对文本的解读以及批判性思考。  
(2)建立和完善读书的评价机制,充分调动全校师生的读书积极性,并设立“读书专项基金”,为读书活动的推广和深入提供一定的物质保障。  
【班级创建――特色形成的主阵地】  
学校特色的凸显,主要来自于班级特色,班级特色文化具有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它是学生受教育最直接、最重要的影响源之一,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决定着学生素质的发展。而构建班级特色文化将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的张扬,有利于整个学校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在班级特色文化的建设省,我们将班级特色文化建设重点放在“把班级还给学生”上,树立、培养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以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提高创建实效。  
一、形成学校特色班级目标管理考核方案  
(一)评价内容及办法  
1、综合评价:  
围绕学校特色“双核”,班级目标管理评价方案从环境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特色活动开展、四个方面对班主任工作13个小项,将“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具体量化,用量化计分形式进行考核评估。   
2、特色班级评价:“红色班级” 、 “书香班级”  
(二)评选条件  
(三)考核办法  
1、过程评价:  
学校特色创建领导组根据班主任对班级管理、特色文化显现情况工作进行过程评价。期初、末对班级文化、计划制定、特色活动的开展进行评估。  
2、综合评价:  
主要根据班主任工作笔记的记载和平时检查评估相结合进行考核。采用班主任自评,科任教师评比,学校特色创建领导组综合评估。结果按一、二、三等级对班级作出综合评定。  
(四)要求和奖励办法  
1、开学时,班主任制定出具体的特色班级文化建设实施计划对平时做的工作认真做好记载,积累数据,用事实说话。  
2、领导组平时客观公正地进行要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并做好记录。  
3、评为特色班级、文明班级的班主任评优、晋级在同等条件下优先。  
附:学校特色班级目标管理考核评价表  
&&&&&& 内&&&&&&&&& 容  
二、扎实搞好班级特色文化建设活动  
(一)成立学校班级特色文化建设活动领导小组。&&&&&& (二)各班制定各具特色、切实可行的班级特色文化建设活动方案。&&&&&& (三)班级特色文化建设活动的 实施、检查、评比、总结。&&&&&& 1、 塑造特色班级。如:“健康快车班”、“七彩阳光班”、“快乐创新班”、“小蜜蜂班”等。&&&&&& 2、设计班训。不求大而空,力求小而实。如:“诚实守信,勤俭节约”;“锻炼身体,讲究卫生”;“自觉守纪、乐学善思”、“尊师爱班,勤学互助”;“团结、诚信、进取”; “让书香伴我成长”等。&&&&& &3、 教室环境布置特色加美化。&&&& (1)&发动学生用自己种的花草或手工制作、手抄报、美术、书法、科技作品来点缀教室。&&&& (2)开辟“红色园地”、“书香雅阁”、“雏鹰争章园地”“图书角”等。将学生好的作品在真我风采园地中展示;将每周在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表现出色的学生在“星空”中展示、闪耀;将每周小组竞争取得的一枚枚达标章、守纪章、文明章、爱心章闪烁在雏鹰强健的翅膀上。&&& (3)&让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制作的黑板报期期做到图文并茂,并且进行评比。&&& (4)&张贴标语。如:“红色伴我成长”,“让我们扬起风帆起航”等,以激励学生学习、成才。&&& (5)张帖建校名人画像。让学生自己购买、搜集有关名人画像,再拿到班级中讨论交流为什么自己选择这些名人画像,然后张帖上墙,让伟人不平凡的一生,伟大的业绩、崇高的品格和光辉的形象激发学生的敬仰之情,从而使学生对照典范严格要求自己。由于美化了教室的环境,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陶冶学生的情操,,倡导了健康向上的班风,极大地增强班级的向心力、凝聚力。同时,各班各具特色,百花齐放。&&&& &4、 开展特色主题班队会,联系本班实际,挖掘教育资源。如;“我爱红色”、“红色对我说”、“寻找生活中的红色”“夸夸咱们班”、“我爱读书”、“弘扬民族精神,争做文化传人”、“名言激励我成长”等。&&& & 5、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内外活动。如;校史文化兴趣小组活动、红色月活动、书香基地活动读书月活动等。&&&&& 6、期末各班撰写班级特色文化建设活动总结。总结成绩,找出不足,不断完善,努力开拓创新项目。&&&& 8、学校班级特色文化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对各班工作每月进行检查、记载、评比,并收集相关资料与图片。期末根据总分评选文明班级和先进班级。  
【晨诵、午读、暮省――书香校园的诗化载体】  
(一)晨读――与黎明共舞  
新教育实验认为,晨诵的目的主要不在于记忆未来可能用到的知识,不是为了进行记忆力的强化训练,而在于丰富儿童当下的生命,在于通过晨诵,既养成一种与黎明共舞的生活方式,又能习诵、领略优美的母语,感受诗歌所传达的感恩、优美及音乐感。所以,新教育实验开发的晨诵,是一个结合了古典诗词、儿歌与儿童诗、晨间诵诗的复合课程。词句优美、儿童在吟诵时可以感受与理解、传递人类美好的愿望与情愫,这是新教育晨诵的三个基本特点。而所谓晨诵,其实并不一定局限于“晨”这个时间上,这只是根据这个课程的特点采取了一种形象化的说法而已。  
(二)午读――经典的恒持  
午读――坚持每天中午20分钟的午读。诵读强调记忆,默读关注理解。中华经典在于诵记,西方经典适合默读。在固定的时间读书,有利于学生养成读书习惯。要好读书,更要读好书,读高品位的书。学生读书重在共读,读指定和推荐的书,比如:中华诗词经典,《三字经》、《论语》、《道德经》、《大学》、《弟子规》等。便于互相交流,有了交流,才产生效果。  
学校每天中午安排20分钟时间让学生阅读,师生共读与自由阅读相结合,每月安排3节读书指导课、导读课、交流课。一二年级教师读书给孩子听,每人一本同样的书,教师读,学生指着书在心里跟读。高年级教师拿着一本书,坐在讲台固定的位置和学生一起默读,给学生做出榜样和示范。  
学生午读的时间,学校应视为一个神圣的时间,任何人不许侵占,任何活动不去侵犯。不允 许 老师利用这段时间让学生做作业,即使寒假和暑假前的复习考试也不得侵占。先作哑巴后读书。这个时间,校园里应该是静悄悄的,教室里应该是安静的。学校的其他教师、行政后勤人员,学校每一位领导都坐在办公室同时阅读。  
简单的一个20分钟的午读,持之以恒并非易事。老师要有激励和关注的办法,可以在墙上画上一张进度表,贴上小红星。要让学生读书,老师必须喜欢读书。老师应该手中捧着一本书,站到学生的前面,坐在讲台上,做出一个读书的模特姿态(榜样)。老师要真正走进童书,和学生一起交流探讨,一起讨论和分享。读书贵在坚持,日读5-10页,每月1本,6年为成,坚持形成。  
(三)暮省――相互编织有意义的生活  
暮省,指的是学生随笔、日记,以及师生通过日记、书信等手段,相互编织有意义的生活。用日记记录成长,亲子之间、师生之间用词语相互激励、抚慰,成了新教育实验重要的组成部分,以及日常的生活方式。  
教师不必以作文的要求来评价学生的随笔,而应将之视为共同生活的一种方式。期待随着时间的推移,有越来越多的教师自觉地引导学生把随笔与日记视为“三省吾身”的生活方式,并提笔参与学生的成长,利用师生共写随笔引领儿童走向自主与成熟。而学生随笔,也逐渐地丰富为心灵独白(保密日记)、相互倾诉(共写日记)、观察日记、班级共议日记、童话文学创造等多种形式。而在低段儿童,这种写作则是与父母联合,并与绘画与文字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的。  
晨诵、午读、暮省,将“书香文化”教育回归到一个朴素的整体,它既是对学科课程的补充,同时也是对过早精细化的学科课程进行一种矫正。新教育实验认为,素质不是知识与能力的拼板,而是一个人的完整的理解力与创造力。通过一种整合的生活方式,并结合学科课程的学习,新教育有望实现素质教育提出的教育理想。  
&&&&&&  
【师资保障――特色创建的坚强基石】  
一、高度重视,制度保证,督促指导  
1、成立领导组,加强对培训工作的领导。  
组& 长:陈春贵(校长)&   
副组长:曾先玉(分管副校长)  
成& 员:郑& 强 (特色创建办公室主任)  
&2、督促指导及时,确保过程管理有效性。  
分管副校长,根据学校和班级创建计划,按时布置阶段性作业题目,并注重作业的多样性。辅导教师做到认真听每个专题讲座,保证收听的时间,认真评阅教师作业、对教师的交流文章及时评价,同时发表交流文章4篇,培训中每周在教师会通报学习情况,及时督促教师按时保质完成学习任务。  
二、班主任积极参加学习,培训确保实效性。  
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班主任工作基本规范、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班级活动设计与组织、班级管理、学校安全工作、心理自救心理援助。七个模块的学习中教师们处理好了工学矛盾,都能积极主动认真参加学习,大部分老师学习专题超前,自觉完成了全部学习内容。交流园地是交流们学习展示的平台,讨论激烈,老师们发表评论跟帖,一次次思想碰幢,让学员在学习中共同成长,提高班主任理论水平,增强了工作责任心和信心。  
三、全员参与,网上网下交流讨论,落实针对性。  
根据《建国小学远程培训实施意见》,为了实现网上网下交流研讨,形成双网合一、立体研修的全新学习方式,学校抓住班主任远程培训的契机,开展专题交流讨论,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  
要求全体教师学以致用,开展主题班会展示活动。按要求参与专题讨论,结合校情,提升育人理念。班主任网上培训,学习形式方便新颖,交流快捷,成为教师吸取营养的场所,交流展示的舞台,砺志成长的摇篮,充实拓展的天地,是一种有效的途径和载体。专家的讲座,名师的指导带来老师育人理念的一次次碰幢,也引发了新的思考和启迪,班主任网上学习,往下交流讨论,必将提升班主任育人理念。  
【广拓渠道――特色创建的有效保障】  
一、以主题活动为载体,彰显特色校园文化内涵。  
以主题教育活动为载体,以生动活泼的各项活动教育人,&以重大节庆为契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每月确定主题,开展丰富的教育活动。  
1、举行别开生面的开学典礼和散学典礼。  
新学期开学典礼“我于祖国共奋进”、“与文明同行,为成长喝彩”、“国风诵读经典”等别具一格的主题大队活动继续坚持。学校领导致辞致辞,对老师和同学们在新学期提出新的希望,围绕主题,潜移默化传达到每名师生心中。  
2、使主题活动成为特色。九月 “弘扬民族精神月”,开展了如“加强思想道德教育,育新时代文明学生”的启动日活动、“民族精神代代传”主题活动、“民族音乐欣赏会” “寻找英雄足迹,肩负复兴重任”主题班会;十月“爱国主义教育月”利用建队节开展“少先队知识竞赛”、 “红领巾颂祖国”、十一月开展“法制安全教育月”,开展警校共育活动,请法制副校长并举办了学校法制安全教育主题、开展 “我是消防小卫士” 、“安全文明伴我行”交通小卫士活动;十二月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月活动” 举行“快乐成长”、“知心姐姐” 报告会, 二月“行为规范教育月”活动,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诚信教育活动,举行“讲礼仪行规范”组织礼仪竞赛活动,三月开展“学雷锋活动月”,开展“三五学树活动”文明礼仪知识竞赛“、四月“校园读书节活动月”,我们开展了有益的读书活动,精选一些对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有价值的传统经典读物,组织学生品读,“经典美文诵读“、”美文集体诵读展示“、组织课外阅读、 “好书伴我行”主题队会, “知荣辱、树新风”的征文比赛、演讲比赛与区关公委和街道、社区开展的“迎奥运、知荣辱、树新风”老少同乐活动,五月“公民道德教育、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开展了“公民道德教育启动日”活动、“五小公民道德建设”活动,感恩教育等,通过主题班会竞赛活动,征文比赛等教育学生从小就存有一颗感恩的心,感谢父母、感谢学校、感谢老师,进而培育了学生的民族精神。六月“艺术教育活动月”、等丰富多彩的活动,等,将学月主题与“双核”特色校园文化内涵紧密结合,与时俱进,常抓常新。  
3、开展特色中队主题活动、主题班队会观摩、竞赛,红色文化、书香文化进社区实践活动,  
二、拓展工作渠道,构建传创建的社会化网络。  
1、成立家长委员会,开办家长学校。家委会定期对学校特色创建工作提出建议,在学生和家长之间架设了一座桥梁。,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和科学的育人方法,讲解儿童和青少年生理、心理发展特点,为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创造了家庭环境。坚持每年评选优秀家长。  
2、我们还将开设“教学开放日”“红色文化开放日”等形式 ,邀请家长委员会成员和优秀家长到场观摩。使家长们能更积极主动地参与我校的教育、管理中,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参与德育工作的新格局。  
3、充分利用好教育阵地,把“校园烈士胸像”“烈士陵园”、“消防中队”、“赵一曼纪念馆”作为红色教育基地,把“市图书馆”、“卫星观测站”、“科技馆”等作为学生的“书香教育基地”。精心组织社会实践活动,拓宽学生道德体验渠道。利用节假日和寒暑假组织学生进行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比如开展助老扶幼、助困扶弱、保护环境、公益宣传等;在活动过程中让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社会公益教育、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传统文化教育、励志勤学教育等。  
&4、聘请校外辅导员,聘请法制副校长,市武装部、驻宜部队指战员对学生进行国防知识教育方面的知识讲座和相关教育。  
三、加强阅读建设,助推 “书香文化”氛围  
(一)加强硬件建设  
在特色学校的建设中,我校应充分发挥图书室作用,切实抓好图书室的“建、配、管、用”工作,加强图书室的管理和建设,发挥图书室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的特殊育人作用。也通过每年的“校园读书节”活动,营造浓浓的“书香校园”氛围,彰显了“书香校园”的特色。  
大力改善图书室硬件建设,投入资金改扩建教师阅览室和学生阅览室。选购书籍,使得藏书数量达到50000册,添置图书室有陈列柜、阅览桌椅、报刊架、计算机、打印机、刻录机等设备。设立专兼职图书管理员两名,图书室藏书做到了规范分类,制度健全。  
(二)努力发挥图书室的功用。  
为了更好地发挥图书室的功能,为广大师生传递知识和文化,营造“书香校园”氛围,狠抓了图书室的管理开放工作,实现了图书室管理开放目标。  
1、坚持定期开放。每周下午4:30-6:00作为图书室开放的时间,教师全天开放,学生安排课余时间进阅览室。校长经常深入图书室,检查图书室开放情况,检查图书管理情况,图书借阅登记等情况。保证学生的阅读时间。  
2、坚持做好新书、好书的宣传推荐工作。开辟1周1期的新书、好书推荐介绍专栏,每周在专栏上学生推荐一本好书,引导学生阅读。  
(三)“校园读书节”活动推进阅读,让学生在阅读中成长。  
为了促进每一名学生主动到图书室借阅图书,让阅读成为习惯,让书香滋润心田,并从读书中感受到快乐,学校结合实际每年举办一届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学生好读书、读好书的浓厚氛围日渐形成。  
1、读书节活动要营造浓浓的“书香校园”氛围。我校每年开展一次读书节活动。在活动中,根据我校班级多的特点,每天轮流安排班级进图书室借阅图书,班主任组织学生班会、晨会的课余集体阅读,同学们还从家里带书到班级交换书籍阅读。同时还通过开展主题班会竞赛、演讲比赛、手抄报比赛、征集格言、做摘抄笔记等活动,提高活动吸引力,增强学生阅读兴趣,营造浓浓的“书香校园”氛围。  
2、“读好书、捐好书”的活动进一步激发同学们的阅读兴趣。学校每两年开展一次“读好书、捐好书”的征文竞赛活动。学校领导、教师带头捐赠,鼓励家长和学生把自己阅读过的书捐赠到学校供同学们阅读,有效的提高书籍利用率。  
3、寒暑假通过《告家长书》的形式,对学生提出阅读名著要求,并要求家长督促。 4―6年级学生还要求写读后感,开学报名时检查评比。反馈到《学生成长记》中。&&&&&&&&&&&&&&&&&&&&&&&&&&&&&&&&&&&&&&&   
(四)以课题研究为契机,拓展图书室的功能。  
学校课题组有效地利用了学校图书室这一资源丰富的平台,拓展了学生语文学习的渠道,开阔了学生的视野,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学生“小练笔”活动,增强了学生的练笔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1、每天下午图书室开放,要求每班学生每周至少到图书室读书一次。  
2、坚持语文课前三分钟课外阅读。  
语文教师要求学生每天至少安排一次课前3分钟的阅读。可以让学生轮流讲一个小故事、说一个幽默笑话、诵读一首古诗词、积累一条名人名言、讲一个成语故事等。  
3、开展了2――6年级学生课外读书笔记评比活动。  
(1)每位学生准备一个专用课外读书笔记本;  
(2)开展了各种形式的课外读书笔记活动;   
4、每学期开展一次2――6年级学生现场“小练笔”比赛。  
学校每学期组织抽查,各班级组织评比优秀课外读书笔记,每班推荐2本参与学校评比。课外阅读增加学生积累,促进学生练笔能力提高。  
总之,多种形式的读书、竞赛活动的开展,使图书室的育人的重要作用得到了较好的发挥,也极大地调动和激发了学生读书的兴趣和热情,彰显了“书香校园”的特色。  
四、读写巧妙结合,让书香溢满校园。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习作教学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在课内外适时开展学生小练笔可以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不拘形式地表达。  
小练笔,即在学习、生活中,只要有时间,有需要,就可以进行的语言实践活动。写几句话祝福的贺卡,描述一下所见的新鲜的事物,一件随机发生的小故事……都是练笔的绝好时机。短则几分钟,长则一节课,学生基本能够现场完成。因其“小”,所以可以经常进行;因其是“练笔”,故没有许多框框,没有这样那样的要求,没有内容、题目的限制,而是“放手”让学生大胆地写,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学生的心理是松驰的,情绪是高涨的,再加老师的批阅也是采用“松放”的做法,学生不会感到为难,更容易表达。  
著名的教育家赞可夫这样说:“应该打开窗户,让沸腾的社会生活,奇异的自然现象,映入学生的脑海,借以丰富学生的感情经验,激发学生的表达情感。”他十分明确地说明了作文与生活的关系――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只有来源于真实生活素材的练笔,才能触动学生心灵深处的情感。  
1、活用学生的“说”――随心所欲,激发童趣。  
《小学语文课标》对低段写话明确指出“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像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一感想。”它清楚的告诉我们作文教学要从一年级开始。这就要求低年级的语文教师要多给学生创造条件,让他们多听多看,抓住一切机会,练习说话,再紧随说话进行写话练习。因此,我们教师要不失时机的在一、二年级内趁学生智力发展的最佳时期抓紧进行说话、写话能力的培养训练,扎扎实实的打好基础。  
2、活用学生的“爱”――自由选择,释放心灵。  
 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文章,都是教学的范本,值得大家细细品味。在学习中,让学生自由发现,自由选择,看看课文中什么最吸引你,哪怕是几个词,一段话。学生根据喜好,可模仿某一个句子、某一片段写一写,可用喜欢的几个词编一编,以体现学生灵活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3、引用学生的“感”―― 趁热打铁,情动辞发。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在我国发生了5.12汶川大地震后的一两个月的时间里,每天的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都在诉说着一个个真实而感人的事迹,趁热打铁,开展一次以“地震无情,人间有爱”为主题的小练笔。在本次小练笔中我惊奇地发现,一部分学生写出了催人泪下的小练笔,有的描写至真至爱的亲情,有的抒发纯洁无暇的友情……孩子们笔尖流淌的一次次感动,正是来自于人间的真情。  
4、巧用文本的“辞”――展开想象,即兴练笔。  
学生在阅读文本时,教师应能引导学生巧抓关键词语开展“小练笔”,让学生展开想象,将会触发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  
5、善用活动的“趣”――有米下锅,有话可说。  
学生的小练笔设计应该联系他们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活动中寻找素材。教师在活动前布置小练笔任务;在活动中指导观察;在活动后,及时练笔。  
6、借用文本的“法”―― 读写结合、相似迁移。  
即学习作者表达方法,模仿写。  
教师充分利用“读写结合、相似迁移”这条快捷途径,通过向学生提供好的范文引导模仿,让他们在模仿活动中渐渐消化吸收,成为其习作构思时受到启发的“原型”。模仿的对象除教材中的范文外,还要有目的地从课外读物中选择好的范文让儿童“临摹”,甚至可以把教师的“下水”文或班上学生的优秀习作当“范文”,因为“身边的榜样”学生更感亲切、乐于学习。  
7、利用情节,练习补续。  
教材中有的课文言虽尽但意未止,结尾留有想象的余地,让人回味无穷。这也是练笔的大好机会。这时可引导学生按照文章的思路进行合理想象,补续课文。   
8、善于观察,积累练笔素材。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要写出好习作,也像“采蜜”、“炼镭”一样,应当有丰富多彩的素材。指导学生积累习作素材,帮助他们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习作材料仓库,运用观察积累方法尤为重要。  
五、师生同写随笔,助推特色文化建设   
校园特色文化建设从宽泛的概念而言指的是校园的物质文化建设和精神文化建设,在新教育实验施行的今天,我们大力倡导老师们与学生共写随笔走进校园,成为我们校园里不可缺少的精神文化建设内容之一。   
每一天,教师把自己这一天当中感动的或是成功的或是失败的,写下来,回味一下,对于自己的教育教学的意义是非凡的。从自己的博文中,我们能够感觉到自己怎样做才是一个让孩子们喜欢的老师,怎样做才可以是一个有号召力的老师,写下来才可以思考,有了思考才可以有方向,有了方向才可以有了前进的目标。   
作为一个老师,边写边欣赏,欣赏自己一路走下来的风景,这是一件很美的事情。因为有了很多的思考,我们就开始看一些书,以前的时候,觉得工作很忙,书随之也看得很少,有了这种形式,每天都会抽空看上一会,书看了些,看多了,觉得充实了很多,内心充实了,在面对学生的时候也能应付过来。   
随着老师们共写随笔这样一种新的校园文化建设内容的诞生,发展,繁荣,得益最多的应当是是我们整个学校的教师群体,开通依托学校网站“母舰”开通班级博客、教师博客、学生博客,让写博成位老师们的一种很日常的,很常规的,很有想法去做的事情。这使得老师们从先前的只教书到现在的静下心来思考探索,对于每一个人都是一种前进的动力,也使越来越多的老师加入了积极写博的群体中来,写博不应是学校的一项硬性规定,而应当成为教师一种幸福,一种真实,一种自我价值的体现。   
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对击始发灵光。学校也将时刻关注学生生命个体的存在,贴近少年儿童生活组织教育活动,引发他们内心的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的而非虚假的体验和认知,激起孩子们心潮的波澜。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丰富参与的形式,关注参与的快乐程度,用务实的作风精心筹划,不断深入挖掘“ 红色文化”与“书香文化”的内涵,让大家在红色精神的感召下团结拼搏、积极进取,在“书香”文化的涤荡下,享受读书,享受学习。“红色文化”与“书香文化”本分属两个概念,但在我校特殊的校情下,完全可以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共同构成我校整体校园文化的最重要的柱石,学校着力研究二者的协调与配合,使二者互为映衬,相互促进。全面提升学生人文素养,推动学校各方面工作向前发展。  
浸润红色溢书香  
――宜宾市翠屏区建国实验小学特色学校创建方案  
【指导思想】  
A、市、区领导寄望翠屏教育,指出“建特色学校,打造精品文化,就是为翠屏教育添置内涵,丰腴躯体,为可持续的科学发展之路输送能量、注入活力。”我校在顺利完成“普九”达标任务,成功创建“宜宾市义务教育示范学校”的背景下,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乘势而上,通过突出学生特长,教师特技,学校特色,“提等升位”,承袭学校传统优势,立足学校校情,主动提升自己,不断满足宜宾市南岸人民对教育均衡、和谐、多元、个性教育等日益增长的文化和教育需求,全面提高学校办学品位和办学水平。  
B、响应党的十七大“弘扬传统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乐园”的号召,挖掘学校独特人文素材――“红色文化”,积极创建“红色校园”。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有效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切实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质,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提高文化素养和道德素质,努力提升教育品质,激起全校广大师生的自豪感,扎实推进全校素质教育发展。  
C、建国实验小学64年建校历史,使她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底蕴,其书声、书香,影响了一代代人。“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书香气”浓缩了这所老校的文化精髓。走内涵发展之路,营造“书香校园”,构建“学习型学校”,是我校独具魅力的特色的教育品牌。  
D、随着宜宾教育大形势的高速发展,教育竞争越来越激烈,传统老校面临着新的挑战,未来几年,我校所在地区的教育格局将发生重大变革,教育重组,“优胜劣汰”是教育发展的必然。全力打造现代化、充满人文气息的显性文化、配合“红色校园”“书香文化”的隐性文化,是我校从实际出发,作出的一种具有远见的战略决策。  
【组织机构】  
1.领导小组  
组长:陈春贵  
副组长:曾先玉& 牟正香  
成& 员:王& 勇& 杨志刚& 黄& 敏& 蔡平生& 郑& 强  
2.办公室  
领导小组下设“学校特色创建”办公室。  
主& 任:郑& 强  
成& 员:王& 勇& 刘荟蓉& 黄& 敏& 李& 薇& 赵永强& 吴 艳& 张& 莲  
【特色创建的“双核”】  
A核心一 ――红色文化主题:  
红色,是我校不变的主旋律,红色精神的传扬,我们按照“梯级发展、螺旋提升”的总体思路进行。我们需要寻觅一个又一个学生喜闻乐见的载体,对我校可贵的红色资源进行良好的传承与提升,于是我们拟定了 “唱响红色――红歌传唱篇”;“红色的追忆――校史诵读篇”、“红色的叙述――精彩故事篇”、“红色的传承――感悟展示篇”四个篇章。活动目的是让校广大教职工、少年儿童在红色系列活动中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建国实验小学的博大精深,汲取立身做人的精神食粮,通过“四能够”(能吟唱、能诵读、能理解、能践行),达到“两提升”(提升文化素养、提升教育素质)的目标。  
一、“红色校园”创建目标及实施要点  
(一)“唱响红色――红歌传唱篇”  
广泛传唱红色经典歌曲,帮助广大师生回顾党的奋斗历程,聆听历史前进的足音,激发爱国主义精神,铭刻革命英雄主义痕迹,继承和发扬优良革命传统。  
1.学生能熟唱《国歌》、《歌唱祖国》,《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  
2.学生每人每期至少唱会1―2首红色经典歌曲。如《党啊、亲爱的妈妈》、《我的中国心》、《中国,中国鲜红的太阳永不落》、《歌唱祖国》、《今天是你的生日,中国》《沂蒙山小调》、《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我的祖国妈妈》等。小学1―3年级每期唱会一首,4―6年级唱会两首,并能表情达意。  
3.校园内每天要充满歌声,每天保证5分钟以上的班级集体唱红歌,每年举行一次师生集体红歌演唱会。  
4.每年利用重大节日举办一次全校性歌咏比赛。  
5.学校利用红领巾广播站每天播放红歌10分钟,使校园充满积极阳光、昂扬向上的气氛。  
(二)“红色的追忆――校史诵读篇”  
&以官众仆先生所著《大江东去》为蓝本,引导全校师生走进建国实验小学光辉的建校历程,了解陈尚芳、韩秉炀等进步人士和革命烈士的生平事迹。广泛阅读古今中外经典,引导广大师生走进烈士生活、了解烈士、热爱烈士,发挥诵读的“增长知识、启迪智慧、陶冶情操、提振精神”的功效,提高生命的知识含量。  
1.保证各班配置一本《大江东去》。  
2.每月组织一次学生诵读、熟记,理解其深刻含义,感受其内在精华和人文精神。  
3.在校内开展师生诵读活动。  
4.不定期开展主题班队会  
5. 组织全校性主题大队活动。  
(三)“红色的叙述――精彩故事篇”&&&&   
开展讲故事主题活动,引导广大师生走近历史、了解时代、热爱家乡、热爱学校,活动,按照“突出主线、着眼长远、重在育人、贵在坚持”的总体思路,坚持“传播主流价值、培育学校精神、提高教育素质”的基本原则,与唱红歌读校史活动结合起来。  
1.用好《大江东去》,放在班级图书角里,由学生自行阅读、传讲,低年级学生可以由教师读讲。  
2.组织师生自编故事。一是从《大江东去》故事中选择素材创编;二是收集整理有关建国小学历史、人文、发展的故事和典故;三是编写教育故事,四是编写自己的故事。  
3.学生每人能讲1―2个《大江东去》中的革命故事。小学1―3年级学生能知道国旗、国徽、国歌的由来,小学3―4年级以上学生会讲国旗、国徽、国歌的故事。  
4.组织学生每天在校园红领巾广播站、电视台讲故事。  
5.召开班级、校园故事会,每月组织一次班级故事会,每期举行一次校级故事会。  
6.开展 “我讲我的故事”活动,设校长篇、班主任篇、教师篇、学生篇。  
(四)“红色的传承――感悟展示篇”&&&&   
广泛收集、传播古今中外革命志士的格言警句、经典语录,创编符合传统美德、社会公德,体现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弘扬真善美、鞭打假恶丑,对师生学习、生活、工作有益的励志箴言。  
1.创编红色短信。教师、大队干部、中队长、班长参与。每人每期创编1-2条,学校择优整合,开展相应主题活动。  
2.收集整理红色励志短信,可以是名言、警句、箴言,教师全员参与,并组织学生开展主题活动。  
3.传播红色励志短信。一是学校网站每天向发布一条红色短信;二是学生收集摘录红色短信,开展摘录评比。  
二、创建保障:  
(一)领导重视,加强管理,形成常态  
1.成立“唱、读、讲、传”红色系列活动领导小形成常态组,成立办公室,落实专人负责,具体开展活动。  
2.要使“唱、读、讲、传”红色系列活动成为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有效载体,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二)营造氛围,形成特色  
1.利用教师大会、升旗仪式等集会进行布置,宣讲“唱、读、讲、传”红色系列活动的意义。  
2.用多种方式营造氛围。  
3.定期向校内师生展示学校活动的进度和成果。  
4.利用学校各种宣传阵地,结合校园文化建设、班级文化建设,通过黑板报、学习园地、校刊校报、红领巾广播站等传播中华经典诗文、优秀故事、箴言。  
5.结合学生家庭作业的布置,开展“唱、读、讲、传”系列互动活动。可以布置学生回家讲故事给家长听;和家长一起唱红歌、诵经典,和家长一起传箴言等。  
(三)搞好几个结合  
一是与学校的办学理念相结合;二是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三是与学科德育相结合;四是与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相结合;五是与各种庆祝活动相结合。使“唱红歌、读校史、讲故事、传箴言”活动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  
B核心二――“书香文化”主题  
一、“书香文化”的建设原则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所构建的新课程体系,在课程功能、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评价等方面都较之以前有很大突破和创新,它要求教师不仅要做课程的实施者,更要做课程的研究者和发展者,它要求学校不仅仅是“教育机构”,更应该是师生员工的“生命生存的场所”,是“生命的乐园”。新课改的核心理念就是“以人为本,关注人的发展”。  
于是,我们把目光锁定在阅读上。阅读,关注的就是人的发展,阅读,就是为了学习与传承人类经典文化。在阅读人类文化的优秀文本中,与古今中外优秀人物展开对话,促进阅读个体、阅读群体的批判性思考,获得审美体验,在阅读中活出生命意义,最终达到身心和谐发展――师生伴着新课程改革一起成长。由于阅读具有思想重构的作用,因此,它对于学校的管理理念、办学理念、校风、学风都有着重大的影响。在“书香校园”理念的引领下,学校势必会伴随着新课改的层层深入而发生质的飞跃,凸显办学特色,体现优质教育,形成教育品牌,走出一条新课程改革校本化的成功之路。  
“书香文化”的发掘与推行,是深入贯彻语文课程标准,落实素质教育的需要。《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和《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及语文实践活动都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和要求,“书香校园”创建工作的开展有助于更好地贯彻和落实新课标的精神,探索小学课外阅读和语文实践活动能力的评价原则、评价方法和机制及其有效的组织形式,并形成相应的评价体系,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人文精神和科学素养,并使其掌握一般的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行为习惯,具备独立阅读和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的能力,同时进一步更新教师的教育理念,锤炼一支教科研教师队伍。  
二、“书香校园”的创建目标及实施要点  
第一阶段:  
1、树立“晨诵、午读、暮省”全校性共识。  
2、学校拥有足够的适合广大师生阅读的优秀图书。  
3、争取资金改造现代化的阅览室,为师生提供良好的读书环境,并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让校园成为伴随师生阅读生命成长的乐园。  
4、上好阅读指导课,并建立班级读书会,广泛进行阅读交流。  
5、通过“家长学校”等形式,对家长进行广泛宣传,争取家长和社会的大力支持。  
第二阶段:  
1、全面推进“晨诵、午读、暮省”这一形式,持之以恒,内化为老师的意志品质。  
2、全校师生进一步重视学习与传承人类优秀文化,倡导“个性化阅读”,倡导书香班级文化的建设,并形成博学、尚德的核心内涵。  
3、“书香校园”教育品牌对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区文化建设产生深远的影响,逐步由“书香班级”、“书香校园”延伸到“书香家庭”,并发展到“书香小区”“书香南岸”和“书香宜宾”。  
三、“书香校园”建设与发展的推进策略  
1、创设必备的阅读资源和良好的阅读环境  
(1) 学校将通过政策建议、舆论宣传,形成全社会都来关心校园图书建设、师生读书状况的良好氛围。  
(2) 加强学校图书馆、阅览室建设。投资建立一个100平方米左右的阅览室,添置6000册图书,建立一个小型的电子阅览系统。接受民间团体、个人捐赠。阅览室定期向师生开放,并在班级建立开放式的图书架。进一步完善学校图书借阅制度。  
(3)重视超文本图书馆的建设,依托学校网站 辟出专版设立“书香校园”空间,利用学校网上论坛,实现校长、教师、家长、学生的阅读互动,利用各班级博客阵地等充分开展网络阅读。  
(4)构建学校与社区合作的阅读和交流平台,倡导家庭和社区共建学校图书馆。鼓励建设家庭图书架,形成“书香家庭”  
(5) 以校本课程设置的方式,在各年级开设阅读课。学校提供专门的、保量的阅读时间给师生。   
2、广泛开展读书活动,使读书活动制度化、经常化。  
(1)继续以校园“读书节”为载体,广泛开展读书活动  
学校将继续以校园“读书节”为载体,广泛开展讲故事、诗文朗诵、课本剧表演、读书笔记交流、读书小报评比以及“跳蚤书市”等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并定期组织汇报表演、评比竞赛和表彰,以促进并引导阅读活动的正常有序开展。  
(2)建立“班级读书会”,将之作为师生开展读书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其职能是:组织指导各班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为各班读书活动提供导读、评价等服务;促进班级读书群体之间的交流和联谊。  
(3)充分利用校园宣传阵地,广泛开展主题读书活动。如:通过校园广播台,分层次、分类别地举办读书报告会、专题讨论会、演讲比赛等活动。  
3、重视对学生的阅读指导  
要对学生进行有效的阅读指导,教师自身也应是个爱阅读的人,这样才能在学生中起到示范作用。为此,学校将建立“教师读书会”。在此基础上,教师应充分利用阅读指导课等校本课程和语文等学科课程,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指导。将教师的指导和学生自主阅读相结合。教师的作用不是用各种问题去考学生的阅读效果,也不是强性要求学生应读什么,不应读什么,而是通过各种方式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和思考,如组织小组讨论、向学生推荐书籍、引导交流学生的读书笔记等;同时教师也要和学生分享阅读的乐趣。  
4、重视读书活动的评估,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1)为学生建立一个影响终身成长的阅读档案  
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一个人的成长史。我校在前两年的“亲近母语”课外阅读实验期间,便为学生研制了《阅读记载簿》,今后,我们还将对此进一步完善,为学生建立《阅读成长手册》。  
《阅读成长手册》将尊重学生阅读的自主权,尊重学生对于文本的自主评价,鼓励学生基于个人背景的独特的审美体验,包括他们的审美感知、对文本的解读以及批判性思考。  
(2)建立和完善读书的评价机制,充分调动全校师生的读书积极性,并设立“读书专项基金”,为读书活动的推广和深入提供一定的物质保障。  
【班级创建――特色形成的主阵地】  
学校特色的凸显,主要来自于班级特色,班级特色文化具有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它是学生受教育最直接、最重要的影响源之一,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决定着学生素质的发展。而构建班级特色文化将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的张扬,有利于整个学校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在班级特色文化的建设省,我们将班级特色文化建设重点放在“把班级还给学生”上,树立、培养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以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提高创建实效。  
一、形成学校特色班级目标管理考核方案  
(一)评价内容及办法  
1、综合评价:  
围绕学校特色“双核”,班级目标管理评价方案从环境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特色活动开展、四个方面对班主任工作13个小项,将“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具体量化,用量化计分形式进行考核评估。   
2、特色班级评价:“红色班级” 、 “书香班级”  
(二)评选条件  
(三)考核办法  
1、过程评价:  
学校特色创建领导组根据班主任对班级管理、特色文化显现情况工作进行过程评价。期初、末对班级文化、计划制定、特色活动的开展进行评估。  
2、综合评价:  
主要根据班主任工作笔记的记载和平时检查评估相结合进行考核。采用班主任自评,科任教师评比,学校特色创建领导组综合评估。结果按一、二、三等级对班级作出综合评定。  
(四)要求和奖励办法  
1、开学时,班主任制定出具体的特色班级文化建设实施计划对平时做的工作认真做好记载,积累数据,用事实说话。  
2、领导组平时客观公正地进行要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并做好记录。  
3、评为特色班级、文明班级的班主任评优、晋级在同等条件下优先。  
附:学校特色班级目标管理考核评价表  
&&&&&& 内&&&&&&&&& 容  
二、扎实搞好班级特色文化建设活动  
(一)成立学校班级特色文化建设活动领导小组。&&&&&& (二)各班制定各具特色、切实可行的班级特色文化建设活动方案。&&&&&& (三)班级特色文化建设活动的 实施、检查、评比、总结。&&&&&& 1、 塑造特色班级。如:“健康快车班”、“七彩阳光班”、“快乐创新班”、“小蜜蜂班”等。&&&&&& 2、设计班训。不求大而空,力求小而实。如:“诚实守信,勤俭节约”;“锻炼身体,讲究卫生”;“自觉守纪、乐学善思”、“尊师爱班,勤学互助”;“团结、诚信、进取”; “让书香伴我成长”等。&&&&& &3、 教室环境布置特色加美化。&&&& (1)&发动学生用自己种的花草或手工制作、手抄报、美术、书法、科技作品来点缀教室。&&&& (2)开辟“红色园地”、“书香雅阁”、“雏鹰争章园地”“图书角”等。将学生好的作品在真我风采园地中展示;将每周在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表现出色的学生在“星空”中展示、闪耀;将每周小组竞争取得的一枚枚达标章、守纪章、文明章、爱心章闪烁在雏鹰强健的翅膀上。&&& (3)&让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制作的黑板报期期做到图文并茂,并且进行评比。&&& (4)&张贴标语。如:“红色伴我成长”,“让我们扬起风帆起航”等,以激励学生学习、成才。&&& (5)张帖建校名人画像。让学生自己购买、搜集有关名人画像,再拿到班级中讨论交流为什么自己选择这些名人画像,然后张帖上墙,让伟人不平凡的一生,伟大的业绩、崇高的品格和光辉的形象激发学生的敬仰之情,从而使学生对照典范严格要求自己。由于美化了教室的环境,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陶冶学生的情操,,倡导了健康向上的班风,极大地增强班级的向心力、凝聚力。同时,各班各具特色,百花齐放。&&&& &4、 开展特色主题班队会,联系本班实际,挖掘教育资源。如;“我爱红色”、“红色对我说”、“寻找生活中的红色”“夸夸咱们班”、“我爱读书”、“弘扬民族精神,争做文化传人”、“名言激励我成长”等。&&& & 5、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内外活动。如;校史文化兴趣小组活动、红色月活动、书香基地活动读书月活动等。&&&&& 6、期末各班撰写班级特色文化建设活动总结。总结成绩,找出不足,不断完善,努力开拓创新项目。&&&& 8、学校班级特色文化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对各班工作每月进行检查、记载、评比,并收集相关资料与图片。期末根据总分评选文明班级和先进班级。  
【晨诵、午读、暮省――书香校园的诗化载体】  
(一)晨读――与黎明共舞  
新教育实验认为,晨诵的目的主要不在于记忆未来可能用到的知识,不是为了进行记忆力的强化训练,而在于丰富儿童当下的生命,在于通过晨诵,既养成一种与黎明共舞的生活方式,又能习诵、领略优美的母语,感受诗歌所传达的感恩、优美及音乐感。所以,新教育实验开发的晨诵,是一个结合了古典诗词、儿歌与儿童诗、晨间诵诗的复合课程。词句优美、儿童在吟诵时可以感受与理解、传递人类美好的愿望与情愫,这是新教育晨诵的三个基本特点。而所谓晨诵,其实并不一定局限于“晨”这个时间上,这只是根据这个课程的特点采取了一种形象化的说法而已。  
(二)午读――经典的恒持  
午读――坚持每天中午20分钟的午读。诵读强调记忆,默读关注理解。中华经典在于诵记,西方经典适合默读。在固定的时间读书,有利于学生养成读书习惯。要好读书,更要读好书,读高品位的书。学生读书重在共读,读指定和推荐的书,比如:中华诗词经典,《三字经》、《论语》、《道德经》、《大学》、《弟子规》等。便于互相交流,有了交流,才产生效果。  
学校每天中午安排20分钟时间让学生阅读,师生共读与自由阅读相结合,每月安排3节读书指导课、导读课、交流课。一二年级教师读书给孩子听,每人一本同样的书,教师读,学生指着书在心里跟读。高年级教师拿着一本书,坐在讲台固定的位置和学生一起默读,给学生做出榜样和示范。  
学生午读的时间,学校应视为一个神圣的时间,任何人不许侵占,任何活动不去侵犯。不允 许 老师利用这段时间让学生做作业,即使寒假和暑假前的复习考试也不得侵占。先作哑巴后读书。这个时间,校园里应该是静悄悄的,教室里应该是安静的。学校的其他教师、行政后勤人员,学校每一位领导都坐在办公室同时阅读。  
简单的一个20分钟的午读,持之以恒并非易事。老师要有激励和关注的办法,可以在墙上画上一张进度表,贴上小红星。要让学生读书,老师必须喜欢读书。老师应该手中捧着一本书,站到学生的前面,坐在讲台上,做出一个读书的模特姿态(榜样)。老师要真正走进童书,和学生一起交流探讨,一起讨论和分享。读书贵在坚持,日读5-10页,每月1本,6年为成,坚持形成。  
(三)暮省――相互编织有意义的生活  
暮省,指的是学生随笔、日记,以及师生通过日记、书信等手段,相互编织有意义的生活。用日记记录成长,亲子之间、师生之间用词语相互激励、抚慰,成了新教育实验重要的组成部分,以及日常的生活方式。  
教师不必以作文的要求来评价学生的随笔,而应将之视为共同生活的一种方式。期待随着时间的推移,有越来越多的教师自觉地引导学生把随笔与日记视为“三省吾身”的生活方式,并提笔参与学生的成长,利用师生共写随笔引领儿童走向自主与成熟。而学生随笔,也逐渐地丰富为心灵独白(保密日记)、相互倾诉(共写日记)、观察日记、班级共议日记、童话文学创造等多种形式。而在低段儿童,这种写作则是与父母联合,并与绘画与文字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的。  
晨诵、午读、暮省,将“书香文化”教育回归到一个朴素的整体,它既是对学科课程的补充,同时也是对过早精细化的学科课程进行一种矫正。新教育实验认为,素质不是知识与能力的拼板,而是一个人的完整的理解力与创造力。通过一种整合的生活方式,并结合学科课程的学习,新教育有望实现素质教育提出的教育理想。  
&&&&&&  
【师资保障――特色创建的坚强基石】  
一、高度重视,制度保证,督促指导  
1、成立领导组,加强对培训工作的领导。  
组& 长:陈春贵(校长)&   
副组长:曾先玉(分管副校长)  
成& 员:郑& 强 (特色创建办公室主任)  
&2、督促指导及时,确保过程管理有效性。  
分管副校长,根据学校和班级创建计划,按时布置阶段性作业题目,并注重作业的多样性。辅导教师做到认真听每个专题讲座,保证收听的时间,认真评阅教师作业、对教师的交流文章及时评价,同时发表交流文章4篇,培训中每周在教师会通报学习情况,及时督促教师按时保质完成学习任务。  
二、班主任积极参加学习,培训确保实效性。  
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班主任工作基本规范、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班级活动设计与组织、班级管理、学校安全工作、心理自救心理援助。七个模块的学习中教师们处理好了工学矛盾,都能积极主动认真参加学习,大部分老师学习专题超前,自觉完成了全部学习内容。交流园地是交流们学习展示的平台,讨论激烈,老师们发表评论跟帖,一次次思想碰幢,让学员在学习中共同成长,提高班主任理论水平,增强了工作责任心和信心。  
三、全员参与,网上网下交流讨论,落实针对性。  
根据《建国小学远程培训实施意见》,为了实现网上网下交流研讨,形成双网合一、立体研修的全新学习方式,学校抓住班主任远程培训的契机,开展专题交流讨论,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  
要求全体教师学以致用,开展主题班会展示活动。按要求参与专题讨论,结合校情,提升育人理念。班主任网上培训,学习形式方便新颖,交流快捷,成为教师吸取营养的场所,交流展示的舞台,砺志成长的摇篮,充实拓展的天地,是一种有效的途径和载体。专家的讲座,名师的指导带来老师育人理念的一次次碰幢,也引发了新的思考和启迪,班主任网上学习,往下交流讨论,必将提升班主任育人理念。  
【广拓渠道――特色创建的有效保障】  
一、以主题活动为载体,彰显特色校园文化内涵。  
以主题教育活动为载体,以生动活泼的各项活动教育人,&以重大节庆为契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每月确定主题,开展丰富的教育活动。  
1、举行别开生面的开学典礼和散学典礼。  
新学期开学典礼“我于祖国共奋进”、“与文明同行,为成长喝彩”、“国风诵读经典”等别具一格的主题大队活动继续坚持。学校领导致辞致辞,对老师和同学们在新学期提出新的希望,围绕主题,潜移默化传达到每名师生心中。  
2、使主题活动成为特色。九月 “弘扬民族精神月”,开展了如“加强思想道德教育,育新时代文明学生”的启动日活动、“民族精神代代传”主题活动、“民族音乐欣赏会” “寻找英雄足迹,肩负复兴重任”主题班会;十月“爱国主义教育月”利用建队节开展“少先队知识竞赛”、 “红领巾颂祖国”、十一月开展“法制安全教育月”,开展警校共育活动,请法制副校长并举办了学校法制安全教育主题、开展 “我是消防小卫士” 、“安全文明伴我行”交通小卫士活动;十二月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月活动” 举行“快乐成长”、“知心姐姐” 报告会, 二月“行为规范教育月”活动,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诚信教育活动,举行“讲礼仪行规范”组织礼仪竞赛活动,三月开展“学雷锋活动月”,开展“三五学树活动”文明礼仪知识竞赛“、四月“校园读书节活动月”,我们开展了有益的读书活动,精选一些对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有价值的传统经典读物,组织学生品读,“经典美文诵读“、”美文集体诵读展示“、组织课外阅读、 “好书伴我行”主题队会, “知荣辱、树新风”的征文比赛、演讲比赛与区关公委和街道、社区开展的“迎奥运、知荣辱、树新风”老少同乐活动,五月“公民道德教育、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开展了“公民道德教育启动日”活动、“五小公民道德建设”活动,感恩教育等,通过主题班会竞赛活动,征文比赛等教育学生从小就存有一颗感恩的心,感谢父母、感谢学校、感谢老师,进而培育了学生的民族精神。六月“艺术教育活动月”、等丰富多彩的活动,等,将学月主题与“双核”特色校园文化内涵紧密结合,与时俱进,常抓常新。  
3、开展特色中队主题活动、主题班队会观摩、竞赛,红色文化、书香文化进社区实践活动,  
二、拓展工作渠道,构建传创建的社会化网络。  
1、成立家长委员会,开办家长学校。家委会定期对学校特色创建工作提出建议,在学生和家长之间架设了一座桥梁。,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和科学的育人方法,讲解儿童和青少年生理、心理发展特点,为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创造了家庭环境。坚持每年评选优秀家长。  
2、我们还将开设“教学开放日”“红色文化开放日”等形式 ,邀请家长委员会成员和优秀家长到场观摩。使家长们能更积极主动地参与我校的教育、管理中,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参与德育工作的新格局。  
3、充分利用好教育阵地,把“校园烈士胸像”“烈士陵园”、“消防中队”、“赵一曼纪念馆”作为红色教育基地,把“市图书馆”、“卫星观测站”、“科技馆”等作为学生的“书香教育基地”。精心组织社会实践活动,拓宽学生道德体验渠道。利用节假日和寒暑假组织学生进行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比如开展助老扶幼、助困扶弱、保护环境、公益宣传等;在活动过程中让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社会公益教育、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传统文化教育、励志勤学教育等。  
&4、聘请校外辅导员,聘请法制副校长,市武装部、驻宜部队指战员对学生进行国防知识教育方面的知识讲座和相关教育。  
三、加强阅读建设,助推 “书香文化”氛围  
(一)加强硬件建设  
在特色学校的建设中,我校应充分发挥图书室作用,切实抓好图书室的“建、配、管、用”工作,加强图书室的管理和建设,发挥图书室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的特殊育人作用。也通过每年的“校园读书节”活动,营造浓浓的“书香校园”氛围,彰显了“书香校园”的特色。  
大力改善图书室硬件建设,投入资金改扩建教师阅览室和学生阅览室。选购书籍,使得藏书数量达到50000册,添置图书室有陈列柜、阅览桌椅、报刊架、计算机、打印机、刻录机等设备。设立专兼职图书管理员两名,图书室藏书做到了规范分类,制度健全。  
(二)努力发挥图书室的功用。  
为了更好地发挥图书室的功能,为广大师生传递知识和文化,营造“书香校园”氛围,狠抓了图书室的管理开放工作,实现了图书室管理开放目标。  
1、坚持定期开放。每周下午4:30-6:00作为图书室开放的时间,教师全天开放,学生安排课余时间进阅览室。校长经常深入图书室,检查图书室开放情况,检查图书管理情况,图书借阅登记等情况。保证学生的阅读时间。  
2、坚持做好新书、好书的宣传推荐工作。开辟1周1期的新书、好书推荐介绍专栏,每周在专栏上学生推荐一本好书,引导学生阅读。  
(三)“校园读书节”活动推进阅读,让学生在阅读中成长。  
为了促进每一名学生主动到图书室借阅图书,让阅读成为习惯,让书香滋润心田,并从读书中感受到快乐,学校结合实际每年举办一届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学生好读书、读好书的浓厚氛围日渐形成。  
1、读书节活动要营造浓浓的“书香校园”氛围。我校每年开展一次读书节活动。在活动中,根据我校班级多的特点,每天轮流安排班级进图书室借阅图书,班主任组织学生班会、晨会的课余集体阅读,同学们还从家里带书到班级交换书籍阅读。同时还通过开展主题班会竞赛、演讲比赛、手抄报比赛、征集格言、做摘抄笔记等活动,提高活动吸引力,增强学生阅读兴趣,营造浓浓的“书香校园”氛围。  
2、“读好书、捐好书”的活动进一步激发同学们的阅读兴趣。学校每两年开展一次“读好书、捐好书”的征文竞赛活动。学校领导、教师带头捐赠,鼓励家长和学生把自己阅读过的书捐赠到学校供同学们阅读,有效的提高书籍利用率。  
3、寒暑假通过《告家长书》的形式,对学生提出阅读名著要求,并要求家长督促。 4―6年级学生还要求写读后感,开学报名时检查评比。反馈到《学生成长记》中。&&&&&&&&&&&&&&&&&&&&&&&&&&&&&&&&&&&&&&&   
(四)以课题研究为契机,拓展图书室的功能。  
学校课题组有效地利用了学校图书室这一资源丰富的平台,拓展了学生语文学习的渠道,开阔了学生的视野,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学生“小练笔”活动,增强了学生的练笔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1、每天下午图书室开放,要求每班学生每周至少到图书室读书一次。  
2、坚持语文课前三分钟课外阅读。  
语文教师要求学生每天至少安排一次课前3分钟的阅读。可以让学生轮流讲一个小故事、说一个幽默笑话、诵读一首古诗词、积累一条名人名言、讲一个成语故事等。  
3、开展了2――6年级学生课外读书笔记评比活动。  
(1)每位学生准备一个专用课外读书笔记本;  
(2)开展了各种形式的课外读书笔记活动;   
4、每学期开展一次2――6年级学生现场“小练笔”比赛。  
学校每学期组织抽查,各班级组织评比优秀课外读书笔记,每班推荐2本参与学校评比。课外阅读增加学生积累,促进学生练笔能力提高。  
总之,多种形式的读书、竞赛活动的开展,使图书室的育人的重要作用得到了较好的发挥,也极大地调动和激发了学生读书的兴趣和热情,彰显了“书香校园”的特色。  
四、读写巧妙结合,让书香溢满校园。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习作教学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在课内外适时开展学生小练笔可以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不拘形式地表达。  
小练笔,即在学习、生活中,只要有时间,有需要,就可以进行的语言实践活动。写几句话祝福的贺卡,描述一下所见的新鲜的事物,一件随机发生的小故事……都是练笔的绝好时机。短则几分钟,长则一节课,学生基本能够现场完成。因其“小”,所以可以经常进行;因其是“练笔”,故没有许多框框,没有这样那样的要求,没有内容、题目的限制,而是“放手”让学生大胆地写,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学生的心理是松驰的,情绪是高涨的,再加老师的批阅也是采用“松放”的做法,学生不会感到为难,更容易表达。  
著名的教育家赞可夫这样说:“应该打开窗户,让沸腾的社会生活,奇异的自然现象,映入学生的脑海,借以丰富学生的感情经验,激发学生的表达情感。”他十分明确地说明了作文与生活的关系――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只有来源于真实生活素材的练笔,才能触动学生心灵深处的情感。  
1、活用学生的“说”――随心所欲,激发童趣。  
《小学语文课标》对低段写话明确指出“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像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一感想。”它清楚的告诉我们作文教学要从一年级开始。这就要求低年级的语文教师要多给学生创造条件,让他们多听多看,抓住一切机会,练习说话,再紧随说话进行写话练习。因此,我们教师要不失时机的在一、二年级内趁学生智力发展的最佳时期抓紧进行说话、写话能力的培养训练,扎扎实实的打好基础。  
2、活用学生的“爱”――自由选择,释放心灵。  
 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文章,都是教学的范本,值得大家细细品味。在学习中,让学生自由发现,自由选择,看看课文中什么最吸引你,哪怕是几个词,一段话。学生根据喜好,可模仿某一个句子、某一片段写一写,可用喜欢的几个词编一编,以体现学生灵活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3、引用学生的“感”―― 趁热打铁,情动辞发。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在我国发生了5.12汶川大地震后的一两个月的时间里,每天的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都在诉说着一个个真实而感人的事迹,趁热打铁,开展一次以“地震无情,人间有爱”为主题的小练笔。在本次小练笔中我惊奇地发现,一部分学生写出了催人泪下的小练笔,有的描写至真至爱的亲情,有的抒发纯洁无暇的友情……孩子们笔尖流淌的一次次感动,正是来自于人间的真情。  
4、巧用文本的“辞”――展开想象,即兴练笔。  
学生在阅读文本时,教师应能引导学生巧抓关键词语开展“小练笔”,让学生展开想象,将会触发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  
5、善用活动的“趣”――有米下锅,有话可说。  
学生的小练笔设计应该联系他们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活动中寻找素材。教师在活动前布置小练笔任务;在活动中指导观察;在活动后,及时练笔。  
6、借用文本的“法”―― 读写结合、相似迁移。  
即学习作者表达方法,模仿写。  
教师充分利用“读写结合、相似迁移”这条快捷途径,通过向学生提供好的范文引导模仿,让他们在模仿活动中渐渐消化吸收,成为其习作构思时受到启发的“原型”。模仿的对象除教材中的范文外,还要有目的地从课外读物中选择好的范文让儿童“临摹”,甚至可以把教师的“下水”文或班上学生的优秀习作当“范文”,因为“身边的榜样”学生更感亲切、乐于学习。  
7、利用情节,练习补续。  
教材中有的课文言虽尽但意未止,结尾留有想象的余地,让人回味无穷。这也是练笔的大好机会。这时可引导学生按照文章的思路进行合理想象,补续课文。   
8、善于观察,积累练笔素材。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要写出好习作,也像“采蜜”、“炼镭”一样,应当有丰富多彩的素材。指导学生积累习作素材,帮助他们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习作材料仓库,运用观察积累方法尤为重要。  
五、师生同写随笔,助推特色文化建设   
校园特色文化建设从宽泛的概念而言指的是校园的物质文化建设和精神文化建设,在新教育实验施行的今天,我们大力倡导老师们与学生共写随笔走进校园,成为我们校园里不可缺少的精神文化建设内容之一。   
每一天,教师把自己这一天当中感动的或是成功的或是失败的,写下来,回味一下,对于自己的教育教学的意义是非凡的。从自己的博文中,我们能够感觉到自己怎样做才是一个让孩子们喜欢的老师,怎样做才可以是一个有号召力的老师,写下来才可以思考,有了思考才可以有方向,有了方向才可以有了前进的目标。   
作为一个老师,边写边欣赏,欣赏自己一路走下来的风景,这是一件很美的事情。因为有了很多的思考,我们就开始看一些书,以前的时候,觉得工作很忙,书随之也看得很少,有了这种形式,每天都会抽空看上一会,书看了些,看多了,觉得充实了很多,内心充实了,在面对学生的时候也能应付过来。   
随着老师们共写随笔这样一种新的校园文化建设内容的诞生,发展,繁荣,得益最多的应当是是我们整个学校的教师群体,开通依托学校网站“母舰”开通班级博客、教师博客、学生博客,让写博成位老师们的一种很日常的,很常规的,很有想法去做的事情。这使得老师们从先前的只教书到现在的静下心来思考探索,对于每一个人都是一种前进的动力,也使越来越多的老师加入了积极写博的群体中来,写博不应是学校的一项硬性规定,而应当成为教师一种幸福,一种真实,一种自我价值的体现。   
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对击始发灵光。学校也将时刻关注学生生命个体的存在,贴近少年儿童生活组织教育活动,引发他们内心的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的而非虚假的体验和认知,激起孩子们心潮的波澜。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丰富参与的形式,关注参与的快乐程度,用务实的作风精心筹划,不断深入挖掘“ 红色文化”与“书香文化”的内涵,让大家在红色精神的感召下团结拼搏、积极进取,在“书香”文化的涤荡下,享受读书,享受学习。“红色文化”与“书香文化”本分属两个概念,但在我校特殊的校情下,完全可以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共同构成我校整体校园文化的最重要的柱石,学校着力研究二者的协调与配合,使二者互为映衬,相互促进。全面提升学生人文素养,推动学校各方面工作向前发展。  
建国实验小学特色创建办公室  
&&&&&&   
建国实验小学特色创建办公室  
&&&&&&   
文章录入:糊涂虫&&&&责任编辑:糊涂虫&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班级主页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