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2O BF3 的成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对

文档贡献者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高中化学学习方法
文档星级:
内容提示:高中化学学习方法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6|
上传日期: 18:14:16|
下载积分: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官方公共微信
下载文档:高中化学学习方法.DOC当前位置: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NH3、CO、CO2都是极性分子B.CH4、CCl4都是..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NH3、CO、CO2都是极性分子 B.CH4、CCl4都是含有极性键的非极性分子C.HF、HC1、HBr、HI的稳定性依次增强 D.CS2、H2O、C2H2都是直线型分子
题型:单选题难度:偏易来源:高考真题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NH3、CO、CO2都是极性分子B.CH4、CCl4都是..”主要考查你对&&极性分子、非极性分子,无机分子的立体结构,元素周期律&&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极性分子、非极性分子无机分子的立体结构元素周期律
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1)极性分子:正电荷中心和负电荷中心不相重合的分子 (2)非极性分子:正电荷中心和负电荷中心相重合的分子 (3)分子极性的判断:分子的极性由共价键的极性及分子的空间构型两个方面共同决定 非极性分子和极性分子的比较:
&非极性分子
&整个分子的电荷分布均匀,对称
&整个分子的电荷分布不均匀、不对称
&存在的共价键&
&非极性键或极性键
&分子内原子排列
&不对称举例说明:分子极性的判断方法:
An型分子(以非极性键结合形成的单质分子)一般是非极性分子(O3例外),AB型分子一定是极性分子。对于ABn型分子是极性分子还是非极性分子,通常有以下判断方法。 1.根据分子的立体构型判断判断ABn型分子是否有极性,关键是看分子的立体构型.如果分子的立体构型为直线形、平面三角形、正四面体形、三角双锥形、正八面体形等空间对称的结构,致使正电中心与负电中心重合,这样的分子就是非极性分子。若为V形、三角锥形、四面体形(非正四面体形)等非对称结构,则为极性分子。比如H2O分子中虽然2个H原子轴对称,但整个分子的空间构型是不对称的:,负电中心在a点,正电中心在b 点,二者不重合,因此是极性分子。 2.根据实验现象判断将液体放入适宜的滴定管中,打开活塞让其缓慢流下,将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液流,流动方向变化(发生偏移)的是极性分子.流动方向不变的是非极性分子。 3.根据中心原子最外层电子是否全部成键判断 ABn型分子中的中心原子A的最外层电子若全部成键(没有孤电子对),此分子一般为非极性分子,如CO2、CCl4等;分子中的中心原子最外层电子若未全部成键(有孤电子对),此分子一般为极性分子,如H2O、 PCl3等。 4.判断ABn型分子极性的经验规律若中心原子A的化合价的绝对值等于该元素所在的主族序数,则为非极性分子;若不等,则为极性分子。如BF3、CO2、CH4、SO3等分子中,B、C、S等元素的化合价的绝对值等于其主族序数,是非极性分子;H2O、 NH3、SO2、PCl3等分子中,O、N、S、P等元素的化合价的绝对值不等于其主族序数,是极性分子。分子中原子的空间关系:分子中原子的空间关系是分子表现出不同的空间构型。&用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确定分子或离子的VSEPR模型和立体构型的方法:
首先计算分子或离子中的中心原子的键电子对数和孤电子对数,相加便得到中心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然后由价层电子对的相互排斥,便得到含有孤电子对的VSEPR模型,再略去VSEPR模型中的中心原子的孤电子对,便可得到分子的立体构型。 1.价层电子对数的确定方法 (1)键电子对数:由分子式确定,中心原子形成的键的数目就是键电子对数。如分子中的中心原子分别有2、3、4对键电子对。 (2)孤电子对数 ①分子中的中心原子上的孤电子对数式中a为中心原子的价电子数(主族元素原子的价电子就是最外层电子);x为与中心原子结合的原子数;b为与中心原子结合的原子最多能接受的电子数 (氢为l,其他原子等于“8一该原子的价电子数”)。以为例,a均为6,x分别为2和3,b均为2(氧原子最多能接受的电子数为2),则分别为1和0,即SO2的中心原子上的孤电子对数为l, SO3的中心原子上没有孤电子对。 ②对于阳离子,a为中心原子的价电子数减去离子的电荷数;对于阴离子,a为中心原子的价电子数加上离子的电荷数(绝对值)。x和b的计算方法及计算公式[中心原子上的孤电子对数=]均不变。2.确定分子(或离子)的VSEPR模型根据价层电子对数和价层电子对的相互排斥,可得出分子或离子的VSEPR模型,其关系如下表。 3.确定分子(或离子)的立体构型略去VSEPR模型中的中心原子上的孤电子对,便可得到分子或离子的立体构型,如上表。 (1)分子或离子中的价层电子对数分别为2、3、4,则其VSEPR模型分别为直线形、平面三角形、正四面体形或四面体形。如果价层电子对数为5,则为三角双锥形;如果为6,则为正八面体形或八面体形。 (2)如果中心原子的孤电子对数为0,则VSEPR模型(及名称)和分子或离子的立体构型(及名称)是一致的;若孤电子对数不为0,则二者不一致。定义:
元素的性质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变化的规律叫元素周期律。
元素性质随原子序数递增呈现周期性变化是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
元素周期表中主族元素性质递变规律:
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
&1.单质跟水或酸反应置换出氢的难易程度(或反应的剧烈程度):反应越容易,说明其金属性越强。 2.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强弱:碱性越强,说明其金属性越强,反之则越弱。 3.金属间的置换反应:依据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金属甲能从金属乙的盐溶液里置换出乙,说明甲的金属性比乙强。 4.金属活动性顺序按 Au顺序,金属性逐渐减弱。 5.元素周期表中,同周期元素从左至右金属性逐渐减弱;同主族元素从上至下金属性逐渐增强。 6.原电池中的正负极:一般情况下,活泼金属作负极。 7.金属阳离子氧化性的强弱:阳离子的氧化性越强.对应金属的金属性就越弱。
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1.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随核电荷数的增加,非金属性增强;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随着陔电荷数的增加,非金属性减弱。 2.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酸性越强,其元素的非金属性也越强,反之则越弱。 3.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稳定性越强,非金属性越强。 4.单质跟氢气化合的难易程度:越易与H2反应,说明其非金属性越强。 5.与盐溶液之间的置换反应:非金属元素甲的单质能从非金属乙的盐溶液中置换出乙,说明甲的非金属性比乙强。如,说明溴的非金属性比碘强。 6.相互化合后的价态:如,说明O 的非金属性强于S。7.其他:如CuCl2,所以C1的非金属性强于S。&
微粒半径大小的比较方法: 1.同周期元素的微粒同周期元素的原子或最高价阳离子半径随核电荷数增大而减小(稀有气体元素除外),如半径:Na&Mg &Al,Na+&Mg2+‘&Al3+。 2.同主族元素的微粒同主族元素的原子或离子半径随核电荷数增大而增大,如半径:3.电子层结构相同的微粒电子层结构相同(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微粒半径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减小,如半径:(上一周期元素形成的阴离子与下一周期元素形成的最高价阳离子有此规律)。&4.同种元素形成的微粒同种元素原子形成的微粒半径大小为:阳离子& 中性原子&阴离子;价态越高的微粒半径越小,如半径:。5.核外电子数和核电荷数都不同的微粒可通过一种参照物进行比较,如比较的半径大小,可找出与A13+电子数相同,与S同主族的氧元素的阴离子进行比较,半径:,且元素周期表中的几项重要规律相等规律:
发现相似题
与“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NH3、CO、CO2都是极性分子B.CH4、CCl4都是..”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303720352338380217306267344101345771文档贡献者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谈谈高中化学学习方法(一)
文档星级:
内容提示:☆谈谈高中化学学习方法(一)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1|
上传日期: 03:36:42|
下载积分: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官方公共微信
下载文档:☆谈谈高中化学学习方法(一).PDF2014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简易通(四川专用)配套课件:第4讲 元素周期律 物质结构与性质&(共104张PPT)&&人教版
下载地址::
资料下载说明::
1、本网站完全免费,后即可以下载。每天登陆还送下载点数哦^_^
2、资料一般为压缩文件,请下载后解压使用。建议使用IE浏览器或者搜狗浏览器浏览本站,不建议使用傲游浏览器。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视频及打包资料为收费会员专用(20元包年,超值!),网站大概需要6万/年维护费。
文件简介::
第4讲 元素周期律 物质结构与性质【考纲点击】1.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1)了解元素、核素和同位素的含义。(2)了解原子的构成;了解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质量数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3)了解多电子原子的核外电子分层排布规律,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1~36号元素的原子及简单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4)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实质;了解元素周期表(长式)的结构(周期、族、区)及其应用。(5)以第3周期为例,掌握同一周期内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6)以ⅠA族和ⅦA族为例,掌握同一主族内元素性质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7)了解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递变规律。(8)了解元素电离能的含义,并能说明元素的某些性质、了解电负性的概念,知道元素的性质与电负性的关系、了解主族元素第一电离能、电负性等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2.化学键与物质的性质(1)了解离子键的形成,能根据离子化合物的结构特征解释其物理性质。(2)了解共价键的形成及其主要类型(σ键和π键),能用键能、键长、键角等说明简单分子的某些性质。(3)能用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推测常见的简单分子或者离子的空间结构。了解杂化轨道理论及常见的杂化轨道类型(sp、sp2、sp3)。(4)理解金属键的含义,能用金属键理论解释金属的一些物理性质。(5)了解键的极性和分子的极性。(6)了解原子晶体的特征、能描述金刚石、二氧化硅等原子晶体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3.分子间作用力与物质的性质(1)了解分子间作用力与化学键的区别。了解分子间作用力的大小对物质某些物理性质的影响。(2)了解氢键的存在对物质性质的影响,能列举含有氢键的常见物质。(3)了解分子晶体、原子晶体、离子晶体与金属晶体的结构微粒,微粒间作用力的区别。【自查自纠】①1s2s2p3s3p4s3d4p5s4d5p6s4f5d6p7s5f6d7p ②共用③自由电子 ④氢键 ⑤sp、sp2、sp31.下列三种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是否正确?为什么?(1)铬原子基态电子排布式:1s22s22p63s23p63d44s2(2)铜原子基态电子排布式:1s22s22p63s23p63d94s2(3)铁原子基态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4s23d6答案 不正确。能量相同的原子轨道在全充满(如p6、d10和f14)、半充满(如p3、d5和f7)和全空(如p0、d0和f0)状态时,体系能量最低,原子较稳定。正确的写法应为Cr:1s22s22p63s23p63d54s1;Cu:1s22s22p63s23p63d104s1,当出现d轨道时,虽然电子按ns,(n-1)d,np顺序填充,但在书写电子排布时,仍把(n-1)d轨道放在ns轨道前面,铁原子基态电子排布式应写为1s22s22p63s23p63d64s2。2.如何判断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还是共价化合物?答案 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离子键,也可能同时含有共价键,融化状态下能导电;共价化合物只含有共价键,不含有离子键,融化状态下不导电。3.什么叫氢键?氢键属于化学键吗?氢键有什么特征?答案 已经与电负性很强的原子形成共价键的氢原子与另一分子中电负性很强的原子之间的作用力,称为氢键,氢键不属于化学键,是一种特殊的分子间作用力,其大小介于范德华力和化学键之间,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饱和性。4.配离子[Cu(H2O)4]2+中,Cu2+与H2O之间的配位键是怎样形成的?中心离子、配体、配位原子、配位数各是什么?答案 水分子中的氧原子提供孤电子对,铜离子提供空轨道接受水分子的孤电子对,从而形成一种特殊的共价键――配位键。其中Cu2+是中心离子,H2O是配体,H2O中的氧原子是配位原子,配位数是4。5.单质分子都是非极性分子吗?答案 不是,如O3分子为极性分子。V知识链接考点一 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V知识链接(1)元素、核素、同位素间的关系:(2)同一元素的不同同位素原子其质量数不同,核外电子层结构相同,其原子、单质及其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只是某些物理性质略有差异。V知识链接V知识链接同一周期自左向右(同一主族自下而上)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1)原子半径逐渐减小;(2)金属性减弱,非金属性增强;(3)元素的阳离子氧化性增强,阴离子还原性减弱;(4)气态氢化物稳定性增强;(5)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减弱、酸性增强。V角度发散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V知识链接(1)电离能的变化规律:①同种元素:逐级电离能越来越大,即I11.8,非金属元素;电负性1.7,离子键;两元素电负性差值O>C;根据同周期元素的电负性的递变规律可知,C、N、O三种元素的电负性从大到小的顺序是O>N>C。(3)元素基态原子的最外层有3个未成对电子,次外层有2个电子,则其最外层电子排布式为2s22p3,元素符号为N。(4)元素基态原子的M层全充满,N层没有成对电子,只有一个未成对电子即最外层电子排布式为3d104s1,所以它的元素符号为Cu,其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104s1,其+2价离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9(或[Ar]3d9)。答案 (1)2 (2)N>O>C O>N>C (3)N 2s22p3 (4)Cu 1s22s22p63s23p63d9(或[Ar]3d9)V知识链接1.化学键分为离子键和共价键:考点二 微粒间的作用力与物质的性质V知识链接(1)稀有气体分子中不存在化学键。(2)离子化合物中一定有离子键,可能含有共价键;共价化合物中只含共价键。(3)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不一定都是离子化合物,如AlCl3;只有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不一定都是共价化合物,如铵盐。(4)由阳离子和阴离子结合生成的化合物不一定是离子化合物。如H++OH-===H2O。(5)由两种共价化合物结合生成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如NH3+HCl===NH4Cl。V知识链接(1)形成共价键的原子半径越小,共价键的键长越短,键能就越大,键就越牢固,分子就越稳定。(2)形成离子键的阴阳离子半径越小、阴阳离子所带电荷越多,离子键就越强,对应物质的熔沸点就越高。(3)化学键影响物质的化学性质,如物质的稳定性等;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影响物质的物理性质,如熔、沸点等。V角度发散化学键与物质性质的关系也是重要的命题角度。如离子化合物熔融时可以导电,共价化合物熔融时不导电。V知识链接(1)溶质分子和溶剂分子间形成氢键,溶解度骤增,如氨气极易溶于水;(2)分子间氢键的存在,使物质的熔、沸点升高;(3)有些有机物分子可形成分子内氢键,此时的氢键不能使物质的溶、沸点升高。3.(高考题汇编)下列有关化学键的叙述正确的是( )。A.CO2分子中的化学键为非极性键(2013?安徽,7A)B.氰酸铵(NH4OCN)与尿素[CO(NH2)2]都是离子化合物(2013?上海,2B)C.氯化氢和氯化钠的溶解所克服相同类型作用力(2013?上海,4C)D.PH3分子稳定性低于NH3分子,因为N―H键键能高(2012?上海,4D)[高考印证]解析 CO2分子中含极性键,A项错误;尿素[CO(NH2)2]是共价化合物,B项错误;HCl溶解破坏共价键,NaCl溶解破坏离子键,C项错误;D项正确。答案 D4.(2013?高考试题汇编)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CS2分子中σ键与π键的数目之比是________。(2013?四川,4D)(2)F-、K+和Fe3+三种离子组成的化合物K3FeF6,其中化学键的类型有________;该化合物中存在一个复杂离子,该离子的化学式为________,配位体是________。[2013?全国新课标Ⅱ,37(4)](3)HCHO分子中既含σ键又含π键________(填“正确”或“错误”)[2013?安徽理综,7C](4)H2O在乙醇中的溶解度大于H2S,其原因是________。[2013?江苏,21(A)(3)](5)ZnCl2与氨水反应可形成配合物[Zn(NH3)4]Cl2,1mol该配合物中含有σ键的数目为________。[2013?江苏,21(A)(5)](6)碳和硅的有关化学键键能如下所示,简要分析和解释下列有关事实:①硅与碳同族,也有系列氢化物,但硅烷在种类和数量上都远不如烷烃多,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SiH4的稳定性小于CH4,更易生成氧化物,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13?全国新课标Ⅰ,37(5)]解析 (1)CS2的结构式为S===C===S,σ键与π键的数目相等。(2)在K3[FeF6]中K+与[FeF6]3-之间是离子键,[FeF6]3-中Fe3+与F-之间是配位键,Fe3+是中心体,F-是配位体。(3)由HCHO的结构式知,分子中含3个σ键,1个π键。(4)在乙醇中的溶解度H2O大于H2S是因为H2O与乙醇能形成分子间氢键。(5)[Zn(NH3)4]2+中Zn2+与NH3之间以配位键相连,共4个σ键,加上4个NH3的12个σ键,共16个σ键。答案 (1)1∶1 (2)离子键、配位键 [FeF6]3- F- (3)正确 (4)水分子与乙醇分子之间形成氢键 (5)16(6)①C―C键和C―H键较强,所形成的烷烃稳定,而硅烷中,Si―Si键和Si―H键的键能较低,易断裂,导致长链硅烷难以生成 ②C―H键的键能大于C―O键,C―H键比C―O键稳定。而Si―H键的键能却远小于Si―O键,所以Si―H键不稳定而倾向于形成稳定性更强的Si―O键3.(2012?全国,6)下列有关化学键的叙述,正确的是( )。A.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离子键B.单质分子均不存在化学键C.含有极性键的分子一定是极性分子D.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应用体验]解析 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离子键,可能含有共价键,如NaOH,故A项正确、D项错误;单原子分子如稀有气体分子中不存在化学键,但双原子或多原子分子中一定含有化学键,B项错误;含有极性键的分子也可能是非极性分子,如CH4、CO2等,C项错误。答案 A4.请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肼(N2H4)分子可视为NH3分子中的一个氢原子被―NH2(氨基)取代形成的另一种氮的氢化物。①肼可用作火箭燃料,燃烧时发生的反应是N2O4(l)+2N2H4(l)===3N2(g)+4H2O(g) ΔH=-1038.7kJ?mol-1,若该反应中有4molN―H键断裂,则形成的π键有________mol。V知识链接考点三 分子结构与物质的性质V知识链接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说明的是价层电子对的立体构型,而分子的立体构型指的是成键电子对的立体构型,不包括孤电子对。a.当中心原子无孤电子对时,两者的构型一致;b.当中心原子有孤电子对时,两者的构型不一致。V知识链接[高考印证]答案 (1)sp2杂化 sp3杂化 (2)sp3 (3)正四面体 CCl4或SiCl4等5.请按所给的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肼(N2H4)分子可视为NH3分子中的一个氢原子被―NH2(氨基)取代形成的另一种氮的氢化物。NH3分子的空间构型是________;N2H4分子中氮原子轨道的杂化类型是________。(2)H+可与H2O形成H3O+,H3O+中O原子采用________杂化。H3O+中H―O―H键角比H2O中H―O―H键角大,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应用体验]解析 (1)NH3的空间构型是三角锥形,N2H4分子可看作两个NH3分子脱去一个H2分子所得,氮原子采用sp3杂化方式结合。(2)H2O、H3O+中的O原子均采取sp3杂化,孤电子对对成键电子对具有排斥作用,而孤电子对数多的H2O中孤电子对成键电子的排斥力大,键角小。答案 (1)三角锥形 sp3杂化 (2)sp3 H2O中O原子上有2对孤电子对,而H3O+中O原子上只有1对孤电子对 H3O+中成键电子对比H2O中的成键电子对受到的排斥力较小V知识链接晶体类型及其构成微粒和微粒间的作用力:考点四 晶体结构与物质的性质V知识链接晶体类型的判断方法:(1)依据组成晶体的微粒和微粒间作用力判断。(2)依据物质的分类判断:金属氧化物、强碱和绝大多数的盐类是离子晶体;大多数非金属单质、气态氢化物、非金属氧化物(除SiO2外)、酸、绝大多数有机物(除有机盐外)是分子晶体;常见的原子晶体有金刚石、晶体硅、晶体硼、SiC、SiO2等。(3)依据晶体的熔点判断:离子晶体的熔点较高,常在数百~1000℃;原子晶体熔点很高,常在1000℃以上;分子晶体熔点低。(4)依据导电性判断:离子晶体熔融时能导电;分子晶体和多数原子晶体熔融时不导电。V角度发散依据晶体的类型判断晶体的熔沸点的高低。V知识链接1.长方体(正方体)晶胞中不同位置的粒子对晶胞的贡献:2.非长方体(正方体)晶胞中不同位置的粒子对晶胞的贡献视具体情况而定。如正三棱柱形晶胞中:V角度发散判断某种微粒周围等距且紧邻的微粒数目。[高考印证](2)NH4Cl固体的晶体类型是________。[2013?四川化学,8(1)](3)BF3与一定量的水形成(H2O)2?BF3晶体Q,Q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R:晶体Q中各种微粒间的作用力不涉及________(填序号)。a.离子键 b.共价键 c.配位键 d.金属键 e.氢键f.范德华力[2013?福建理综,31(3)①](4)利用“卤化硼法”可合成含B和N两种元素的功能陶瓷,右图为其晶胞结构示意图,则每个晶胞中含有B原子的个数为________,该功能陶瓷的化学式为________。[2013?山东理综,32(2)](5)F、K和Ni三种元素组成的一个化合物的晶胞如图所示。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Ni的配位数为________。[2013?全国新课标Ⅱ,37(3)]答案 (1)a、b、d (2)离子晶体 (3)a、d (4)2 BN (5)K2NiF4 66.晶体的结构解密对科技有了长足发展。(1)X、Y可形成立方晶体结构的化合物,其晶胞中X占据所有棱的中心,Y位于顶点位置,则该晶体的组成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金刚石、碳化硅、晶体硅的熔点由高到低为:________。[应用体验](3)晶体中每一个重复的结构单元叫做晶胞。如下图为NaCl晶体。请回答下列问题:①在NaCl晶体中,在每个Na+的周围与它最接近且距离相等的Na+共有________个。②CaO与NaCl的晶胞同为面心立方结构,每个CaO晶胞中含有________个Ca2+和________个O2-。V知识链接书写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和电子排布图的易错点(1)在写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图时,常出现以下错误:(2)当出现d轨道时,虽然电子按ns、(n-1)d、np的顺序填充,但在书写电子排布式时,仍把(n-1)d放在ns前,如Fe:1s22s22p63s23p63d64s2正确,Fe:1s22s22p63s23p64s23d6错误。(3)注意对比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简化电子排布式、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式的区别与联系。如Cu的电子排布式:1s22s22p63s23p63d104s1;简化电子排布式:[Ar]3d104s1;最外层电子排布式:3d104s1。1.A、B、C、D、E、F代表6种元素。请填空:(1)A元素基态原子的最外层有2个未成对电子,次外层有2个电子,其元素符号为____________;(2)B元素的负一价离子和C元素的正一价离子的电子层结构都与氩原子相同,B的元素符号为________,C的元素符号为________;(3)D元素的正三价离子的3d能级为半充满,D的元素符号为________,其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防范演练](4)E元素基态原子的M层全充满,N层没有成对电子,只有一个未成对电子,E的元素符号为________,其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F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式为nsnnpn+1,则n=________;原子中能量最高的是________电子。(3)D元素原子失去2个4s电子和1个3d电子后变成+3价离子的3d能级为半充满状态,则其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64s2即26号元素铁。(4)根据题意要求,首先写出电子排布式:1s22s22p63s23p63d104s1,该元素为29号Cu。(5)s轨道只有1个原子轨道,故最多只能容纳2个电子,即n=2,所以元素F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式为2s22p3,由此可知F是N元素;根据核外电子排布的轨道能量顺序,可知氮原子的核外电子中的2p轨道电子能量最高。答案 (1)C或O (2)Cl K(3)Fe 1s22s22p63s23p63d64s2或[Ar]3d64s2(4)Cu 1s22s22p63s23p63d104s1或[Ar]3d104s1(5)2 2pV知识链接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的判断方法: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非金属元素不可能组成离子化合物 ②构成分子的粒子一定含有共价键 ③共价化合物中可能含有离子键 ④离子化合物中可能含有共价键 ⑤NaHCO3、HCOONa均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A.④⑤B.②④⑤C.①③⑤D.①②④[防范演练]解析 ①离子化合物一般是由金属和非金属(或金属与原子团)组成,但有些非金属也能组成离子化合物,如铵盐NH4Cl、(NH4)2SO4等;②稀有气体是单原子分子,它们所构成的分子晶体中没有化学键;③共价化合物中只含共价键(可以是极性键,也可以是非极性键),一定不含离子键;④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存在离子键,对于复杂离子化合物还可能含有极性键、非极性键,如NaOH、Na2O2、NH4Cl等;⑤NaHCO3、HCOONa是离子化合物,均含有离子键,酸根离子中均含有共价键;所以④⑤符合题意。答案 AV知识链接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1)金属活动性顺序表。金属性和金属活动性二者顺序基本一致,但极少数例外,如金属性Pb>Sn,而金属活动性Sn>Pb。(2)金属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置换出氢气的难易程度;(3)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即氢氧化物碱性的强弱;(4)单质的还原性或对应阳离子的氧化性的强弱;(5)金属间的置换反应;(6)原电池反应中的正负极(注意利用原电池原理时,不要忽视介质对电极反应的影响)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1)与H2化合的难易及氢化物的稳定性;(2)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的强弱;(3)单质的氧化性或对应阴离子的还原性的强弱;(4)非金属单质间置换反应。3.(2013?福州质检)下列有关叙述:①非金属单质M能从N的化合物中置换出非金属单质N;②M原子比N原子容易得到电子;③单质M跟H2反应比N跟H2反应容易得多;④气态氢化物水溶液的酸性HmM>HnN;⑤氧化物水化物的酸性HmMOx>HnNOy;⑥熔点M>N。能说明非金属元素M比N的非金属性强的是( )。A.②⑤B.①②③C.①③⑤D.全部[防范演练]解析 ④气态氢化物只能比较稳定性,不能比较酸性;⑤应比较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⑥非金属性的强弱与熔点无关。答案 BV知识链接(1)电离能越小,表示气态原子越易失去电子。而同一周期,自左向右,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呈现增大的趋势,但要注意反常:同周期元素第ⅡA族、第ⅤA族元素第一电离能反常,如:Be>B,N>O,Mg>Al,P>S等。同一主族,自上而下,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呈现减小的趋势。(2)电负性越大,其原子在化合物中吸引电子能力越强。而同一周期,自左向右,元素的电负性逐渐增大。同一主族;自上而下,元素的电负性呈现减小的趋势。4.A、B、C、D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的原子序数依次递增。已知:①D原子价电子排布式为msnmpn;②B原子核外L层电子数为奇数;③A、C原子p轨道的电子数分别为2和4。请回答下列问题:(1)A、B、D三种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数值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用元素符号作答)。(2)四种元素中,电负性最大与电负性最小的两种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学式为________,属于________晶体。[防范演练]解析 由“短周期元素D原子价电子排布式为msnmpn”知,n只能是2,则D为C或Si;B原子核外L层电子数为奇数,则可能为Li、B、N或F;A、C原子p轨道的电子数分别为2和4,则A为C或Si、C为O或S。又由于四种元素原子序数依次递增,故A为C、B为N、C为O、D为Si。(1)C、N和Si中,C和Si位于同主族,则C的第一电离能大;C和N位于同周期,则N的第一电离能大,故三...
亲!请或新用户?
按教材搜资料
版权声明:1、本站资料大部分为网络收集整理、购买、会员上传。如有侵权,请本着友好方式发邮件给我们,我们均无条件删除。无共享精神者,也请勿使用本站资料!2、部分资料为收费会员下载,目的促进资源共享,您可以通过提供原创或自编资料获取。如有任何因为资料搞事者或者勒索本站者,本站将坚决奉陪。
CopyRight&书利华教育网
------E-mail:(#改为@即可) QQ:
旺旺:lisi355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cad成块快捷键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