溴氰.敌敌畏msds防治什么虫害

您当前的位置 :&正文
&林业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技术
  (一)林木病虫害   1、榆兰金花虫
  榆兰金花虫属鞘翅目,叶甲科,对榆树危害严重。近几年,由于除治得力及害虫天敌的增多,基本上控制了该害虫的发展和蔓延。该害虫在我县一年发生2代。第1代成虫从4月上旬开始上树取食,下旬产卵,5月初开始孵化至5月中旬,初龄幼虫剥食叶肉,2龄后将叶吃成空洞,6月初幼虫老熟开始停食化蛹,中旬开始羽化,有成虫飞出产生第二代。第二代幼虫危害在6月下旬至7月,7月中下旬成虫羽化,经取食后于8月陆续越冬。
  防治措施:
  (1)成虫越冬场所明显并群居,可进行捕杀。
  (2)初龄幼虫群集危害,害状明显,可集中消灭。
  (3)老熟幼虫群集化蛹,组织人员扫蛹消灭。
  (4)成、幼虫取食期,用药剂喷50%杀螟松乳油、90%敌百虫晶体倍液;25%溴氰菌脂乳油800-1000倍液;40%氧化乐果乳油2000倍液等。
  (5)用50%久效磷乳油或40%氧化乐果等制成毒纸环在树干胸径部,剥去外皮,绑上毒纸环防治取食幼、成虫。
  2、光肩星天牛
  光肩星天牛属鞘翅目,天牛科,主要危害杨、柳。该害虫在我县90年以前少量发生,近几年发生呈上升趋势,该害虫在我县一年一代,以幼虫在树干内越冬,3月底4月初开始取食,5月初在蛀道上端化蛹,6月上旬开始见成虫羽化,成虫飞出后啃食叶柄,枝干嫩皮,2-3天后开始产卵,7月中旬为产卵高峰期,初孵幼虫取食产卵刻槽内腐坏的韧皮部,排出褐色粪便;2龄幼虫取食健康树皮和木质部,排出褐色粪便及蛀屑;3、4龄幼虫进入木质部,蛀道先横后向稍弯曲,后向上钻蛀。
  防治措施:
  (1)人工物理防治:成虫期人工捕捉成虫杀死;幼虫期用钢丝钩杀幼虫,卵期可用小铁锤人工击卵,或向树干涂石灰、硫磺水的混合液(比例为16:20:40)以防成虫产卵。
  (2)药剂防治:成虫期向树干、树冠喷洒常用药剂500-1000倍液;幼虫期可用毒签插于孔内。熏杀幼虫或用敌敌畏、灭害灵、氧化乐果、速杀灭丁、久效磷、杀螟松等向虫孔注射,将天牛幼虫杀死;也可在根茎部打孔注药或埋呋喃丹;卵及初孵幼虫可用一些具有渗透性的农药直接杀死。
  (3)仿生制剂防治:在成虫高峰期前向树干和树干分叉处喷绿雷1号,相隔一个月再喷一次,防治成虫。
  (4)生物防治:利用生物农药白僵菌乳剂防治卵及初孵幼虫;保护利用天牛天敌,招引啄木鸟,在靠近水源的有虫林地,可人工筑鸟巢,招引啄木鸟。
  3、春尺蠖
  春尺蠖(春尺蛾)属鳞翅目,尺蠖蛾科。在我县地区以危害榆树为主,又称危害枣树、国槐、水果等,又称枣尺蠖、槐尺蠖。该害虫在我县一年发生一代。
  防治措施:
  成虫期:采取涂胶阻杀的办法。即在树干下部涂一胶粘环,可粘捕上树雌蛾;或在树干上绑以5-7c宽塑料薄膜带,阻止无翅雌蛾上树产卵,并及时杀死。
  2、4月上、中旬幼虫孵化时期,采取药剂防治,第一次喷药时对低龄幼虫和成虫可应用常规喷雾:即80%敌敌畏乳油800-1000倍液,75%辛硫磷800-1000倍液,也可喷50%杀螟松乳油倍液等。喷药时间应抓紧在早春芽期。5月中、下旬仍需喷药或人工捉拿残留的老龄幼虫以减少下年虫源。
  4、榆毒蛾
  榆毒蛾又名榆黄足毒蛾,属鳞翅目,毒蛾科,危害榆树,该害虫一年发生两代,4月下旬越冬幼虫开始活动取食。6月中旬老熟幼虫于树叶背面或树下灌木、杂草上吐丝连缀毒毛结茧化蛹。蛹期10天左右,6月下旬出现第二代成虫,有趋光性。卵产于叶片背面或幼嫩枝条上,成串排列。卵期12-16天。7月中旬第一代幼虫孵化。初龄幼虫只食叶肉,残留表皮及叶脉,以后则吃成孔洞或缺刻,严重时将叶片吃光,8月中旬化蛹,8月下旬第一代成虫羽化产卵,9月中旬第二代幼虫孵化以幼虫越冬。
  防治措施:
  (1)成虫期,利用其趋光性进行诱杀。
  (2)幼虫期喷洒90%敌百虫活5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或50%杀螟松乳油800-1000倍液。
  5、杨扇舟蛾
  杨扇舟蛾属鳞翅目,舟蛾科,全国各地均有分布,为害杨、柳。
  (1)发生危害现状:该害虫在我县发生危害较轻,每年在新植幼树和未成材杨树桑少量发生,但由于该害虫繁殖快,易造成局部危害严重。近几年我县随着农业结构调整速生杨育苗和栽植面积逐年加大,其发生危害面积不断增加,严重地区,树叶被吃光,影响苗木和幼树生长,甚至死亡。
  (2)形态特征:(成虫):体长13-20mm,翅展23-42mm,体灰褐色,前翅有灰白色横纹4条,顶角处有一个暗褐色扇形大斑,外横线外方斑内有黄褐带锈红色斑一排,约3-5个不等。内方有一个较大的黑斑,后翅灰褐色,(卵)半球形,初产时橙红色,近孵化时变紫褐色,(幼虫)体长32-48mm,头部黑褐色,体背灰黄绿色,两侧有灰褐色,腹部第2、8节背面中央各有一个枣红色的肉瘤,瘤基部边缘黑色,两侧各伴有一个白点,每节有环形排列的橙红色小瘤8个,全身被白色细毛。(蛹):体长13-18mm,褐色,臀棘端分叉。茧椭圆形,灰白色。
  (3)生活习性:该害虫在我市范围内一年3-4代,以蛹在薄茧内,树皮粗裂枯枝落叶或土内越冬。次年4月份羽化成虫,5月份卵孵化,6月上旬第一代成虫开始羽化,第二代成虫出现于7月上中旬,第三代成虫在8月上、中旬。成虫夜间活动,趋光性强,交配后当天产卵,每雌虫产卵100-600粒,产于叶背,初孵幼虫即在卵块附近群栖,剥食叶肉。2龄后缀叶成苞,在苞内啃食叶肉,3龄后分散取食全叶,严重者将叶啃食殆尽。
  (4)防治措施:人工清除越冬蛹和消除卵块,根据初龄幼虫吐丝结苞群集习性及时摘除虫苞。灯光诱杀成虫。幼虫期喷洒90%晶体敌百虫,50%杀螟松,80%敌敌畏乳油倍液。卵期可释放赤眼蜂,幼虫期可喷白僵菌等生物杀虫剂。加强苗木检疫,提高苗木质量。
  6、美国白蛾
  美国白蛾又名秋幕毛虫。属鳞翅目,灯蛾科。该害虫食性杂,繁殖量大、适应性强、传播途径广、危害猖獗,是举世瞩目的世界性检疫害虫。主要危害果树、行道树和观赏树木等阔叶树以及农作物等。我县今年首次发生美国白蛾,主要危害白腊、椿树、泡桐、果树等。该害虫在我县一年发生三代,4月下旬开始羽化,3代成虫发生期分别在4月下旬至5月中旬,7月上旬至7月下旬,8月中旬至9月上旬;幼虫发生期分别在5月中旬至6月下旬,7月中旬至8月下旬,9月上旬至11下旬。成虫对紫外光有趋光性,喜夜间活动和交尾,交尾后产卵于叶背,卵单层排列成块,覆盖白色鳞毛。幼虫孵出几个小时后即拉丝结钢,3-4龄时网幕直径可达1米以上。
  防治及预防措施:
  (1)开展虫情普查,对公路、铁路、河道、田间防护林、城镇、村庄、庭院、工厂、企业绿化树木及果园、大田、园田树木、植物等多种美国白蛾善食植物进行全面普查,及时发现疫情及时除治。
  (2)加强检疫工作,严格检疫检查从发生区运出的林产品及应实施检疫产品和货物包装物、铺、垫材料等,预防美国白蛾的传入和传出。
  (3)加强对发生区除治灭疫工作,主要采取以下措施:蛹期:发动群众人工挖蛹。模拟化蛹场所,诱杀虫蛹。释放天敌灭蛹。
  成虫期:利用黑光灯或性幼剂诱杀成虫。人工捕杀成虫。
  卵期:人工摘除卵块。
  幼虫期:四龄前幼虫除治办法:剪除卵块和网幕,集中烧毁。喷洒灭幼脲、杀螨、卡死克等防生农药,或生物农药Bt乳剂。树干注药或树根埋药。四凌后幼虫除治办法。树冠喷洒速效类药物。截杀下树幼虫。释放小蜂类天敌。
  7、樗蚕
  蚕又名乌桕蚕蛾,属鳞翅目,大蚕蛾科,在我县主要危害臭椿、泡桐。该害虫在我县一年发生2代。发生4月底开始羽化,成虫有趋光性,飞翔力强。第一代幼虫于5月中下旬孵化,初龄幼虫群集取食,3-4龄后分散取食在树叶由下而上,昼夜取食,并可迁移转树危害。6月下旬老熟幼虫在树干上缀叶结茧化蛹,8月至9月第一代幼虫羽化,产卵第二代,此期危害相当严重。
  防治措施:
  (1)成虫期,利用黑光灯诱蛾捕杀。
  (2)幼虫期,可人工捕杀,可喷洒苏云金杆菌制剂或白僵俊,初龄有期,可喷洒90%敌百虫倍液,或80%敌敌畏倍液,或2.5%溴氰菌脂1000倍液和速灭杀丁倍液。
  (3)冬季可人工采摘虫茧回收烧毁。
  8、泡桐丛枝病
  泡桐丛枝病,分布于我国泡桐栽培地区,以河南、山东、河北、山西、安徽等地区最为常见。我县栽植泡桐的乡镇都有个别单株或多株发生此病害。此病在枝、干、根、花、果等各个部位上均可表现症状,但常见的则为丛枝型,即幼树多大树发病,多从局部枝条开始,腋芽和不定芽大量萌发,生出许多细嫩小枝,节尖变短,叶序紊乱,叶片黄而小。病枝上的小枝有又可抽出小枝,如此重复数次,导致枝叶丛生,状似鸟巢。由于小枝多直立,因而在冬季落叶后呈扫帚状。一年生苗木发病,表现为全株叶片皱缩,边缘下卷,叶片发黄,叶腋处丛生小枝,发病苗木当年枯死。
  防治措施:(1)从无病树上采根繁殖,或用种子及实生苗根繁殖培育优质壮苗。(2)及时修除病枝,抹除病芽,挖除重病苗木和幼树。(3)在泡桐展叶前,在病枝基部进行环状剥皮,宽度为所剥部分枝直径的1/3左右,以组织类菌质体在树体内运行。(4)用1万ppm的四环素或土霉素5%硼酸钠溶液,于树干基部髓心注射和断根吸收方法治疗。(5)加强苗木检疫杜绝带病苗木造林。
  9、杨树腐烂病、溃疡病
  杨树腐烂病、溃疡病为杨树的主要病害,该两种病害在我县地区范围内,危害较为严重。发病以农田防护林、行道树等大片林地,大树为重,以干部危害为主,造成树皮破裂、下陷,严重的树皮脱落、树木死亡,新植幼树发生危害较少,多以带病苗木栽植传染而发病较多,易造成幼树死亡。腐烂病病菌上弱寄生俊,产生子囊孢子和分生孢子。在病皮上过冬,次年借风雨传播,由断枝、冻皮、伤口周围的死皮或半死的树皮侵入,渐深入活皮内使其发病,当年有多次重复侵染。树木生长衰弱和伤口是病菌的侵染途径。旱涝、冻害、虫害、机械损伤都是造成树势衰弱的因素。防护林和片林的边行立木易感染。城市绿化修剪过度感病易重。溃疡病于4月开始发生。5月底至6月为发生病高峰,7-8月底病势减缓,9月份再次出现高峰,10月以后逐渐停止发展。一般林分密度小的病害严重,移苗发病严重,未移栽的发病很少,树势强的病害少,树势弱的病害多。
  防治措施:
  腐烂病:(1)栽植时应因地制宜,适地适树,选择良种壮苗,保护根系,栽植后加强抚育管理,初冬进行枝干涂白,以防冻裂、日灼。(2)对患部进行治疗时,先用钉板或小刀将病源刺破。然后涂药剂。施用10%的碱水或10%蒽油乳剂,或25倍多菌灵托布津,5度石硫合剂,在涂药5天后,如在病斑周围涂50-100ppm赤霉素可促使产生愈合组织,病斑不易复发。
  溃疡病:(1)适地适树,随起苗随栽植避免假植时间过长,减少路途时间,最好就地育苗就地栽植。起苗、假植、运输、定植时尽可能减少伤根和伤干,栽后及时灌水。(2)加强抚育管理,培育壮苗,提高抗病力,病苗应截干,并清除病枝干。(3)药剂用1:1.5:100波尔多液或其他杀菌剂浸苗。发病前于4-5月及8月初,在主干喷洒药剂,防止病菌侵染。药剂可用2:2:100波尔多液,7%甲基托布津湿性粉剂100倍液或40%多菌灵悬浮剂50倍液。
  (二)果树病虫害   枣树   1、桃小食心虫
  简称桃小,以幼虫蛀食枣果,是影响我县枣树产量和效益的主要虫害。本地区一年发生2代,第1代幼虫7月上旬开始蛀果,7月中旬进入蛀果期,第二代于8月下至9月上旬为蛀果盛期。因此喷药防治的时间要抓住蛀果前的最佳时机进行。具体防治方法如下:
  (1)挖茧或扬土灭茧&春季解冻后至幼虫出土前在树干根茎部挖拣冬茧,尤其注意树皮裂缝处。也可在晚秋幼果脱果入出作茧之后,把枣根颈部的表土(距干约30cm以内,深10cm)铲起撒于田间,并把贴于根颈部的虫茧一起铲下,使虫茧长期暴露,经过冬春的风吹、日晒和冰冻死亡。
  (2)拣拾落果或脱果幼虫,7月下旬或8月上旬拣拾落枣煮熟做饲料或深埋。如及时拣拾,消灭果内幼虫可达80%以上。8月至9月可在树下拣拾脱果幼虫(树干基部最多),尤其雨后脱果幼虫更多。
  (3)树下培土,阻止幼虫出土,利用幼虫在树下越冬的习性,于5月底之前,在树干1m范围内堆高约20cm土堆,并拍打结实,可有效地阻止越冬幼虫出土。利用第一代老熟脱果幼虫多在树下根颈部作茧的习性,于8月中旬可用同法土堆1次,以阻止成虫出土。
  (4)药剂防治&越冬幼虫出土前1周内,地面喷洒50%地亚农或25%辛硫磷胶囊,并浅耕地耙一次毒杀越冬幼虫;6月下旬至8月下旬产卵蛀果盛期,每半年喷洒1次2.5%溴氰菊脂4000倍液,20%速灭杀丁乳油3000倍液,甲胺磷乳油1500倍液。防治时最好利用性幼剂进行测报,在成虫高峰期过后5天打药效果最好。静海县林业局,近年来采用此方法,只需2次药防治效果就可达到98%以上,一般第一遍在6月底至7月初进行,第二遍在8月20日前后进行。
  2、枣瘿蚊
  又名枣叶蛆,以幼虫为害尚未展开的嫩叶,被害嫩叶呈浅红或紫红色,肿皱的筒状,不能伸展,质硬而脆,最后干枯脱落。防治方法:
  (1)地面防治&在枣芽萌发期,树下地面喷洒1.5%1605粉剂或25%辛硫磷胶囊,每株25-50g,撒后轻耙,毒杀越冬出土幼虫。
  (2)树上喷药&幼虫为害期树上喷洒50%对硫磷(1605乳剂)1000倍液,80%敌敌畏800倍液,50%杀螟丹1000倍液,40%氧化乐果1000倍液,杀死卷叶内的幼虫。施药时期以春季发芽展叶期效果最好,此时虫态整齐,喷1-2次即能收到良效。
  (3)注意保护天敌。
  3、红蜘蛛
  为害枣树的红蜘蛛有截形叶螨和朱砂叶螨两种。从6月中下旬开始为害,7-8月达到高峰。枣叶被害后,由绿变黄,进而枯落。造成落果重、产量低,重灾树绝收。防治方法:
  (1)人工防治&秋末早春刮树皮,翻刨树盘,消灭越冬螨,同时在发芽前,向枣树上喷3-5度石硫合剂以杀死越冬螨。
  (2)化学防治&五六月以后,当虫口密度达到平均每片叶0.5头时,及时喷洒杀螨药物加以除治。可喷40%三氯杀螨醇1000倍液,50%久效磷乳剂2000倍液,50%甲胺磷1000倍液,20%螨死净800倍液,20%哒螨灵2000倍液。
  4、龟蜡蚧
  枣树龟蜡蚧以受精雌成虫在枣树的1-2年生枝条上越冬。第二年5月份虫体开始膨大,5月底6月初开始产卵,6月下旬至7月上旬是龟蜡蚧的孵化盛期(在我县,一般年份6月23日为孵化盛期),但今年雨水多,气温较常年偏低,孵化盛期较常年晚几天,各枣园应根据田间观察抓住孵化盛期进行喷药,隔5-7天,连喷2-3天。常用药剂有2.5%的蚧杀速杀1000倍液,2.5%的蚧虱净2000倍液。
  5、黄刺蛾
  又名扒角子,刺毛虫。以幼虫在7月中旬至8月下旬发生为害。将叶片食成缺刻,仅剩叶柄和主脉。防治方法:
  (1)人工防治&冬春季人工掰虫茧,或将枝上虫茧打碎,或结合修剪把虫茧剪破。注意保护被黄刺蛾天敌寄生的茧不被破坏。识别方法是茧顶部有一褐色小洼坑。
  (2)生物防治&黄刺蛾的天敌无齿青蜂和黑点小蜂,多寄生于越冬茧内,为了防治害虫又保护天敌,可将虫茧采回饲育。具体方法是将虫茧放入饲育笼中,注意笼子的网孔要比刺蛾成虫的胸部小,这样既防止刺蛾成虫钻出,又可使寄生蜂钻出继续繁殖,利于寄生蜂防治害虫。
  (3)药物防治&在幼虫为害盛期喷药除治,常用的药物有20%速灭杀丁5000倍液,90%敌百虫800倍液,50%敌敌畏800倍液。50%杀螟丹800倍液,青虫菌800倍液。
  6、绿盲椿象
  (1)被害状
  以成虫和若虫刺吸为害枣树幼芽、嫩叶和花蕾。被害幼叶呈双卷筒状,先出现枯死小点,随幼叶伸展,小点变成稠密不规则的孔洞,俗称“破叶疯”。被害枣吊不能正常伸展而呈弯曲状,故也称“烫发病”。花蕾受害后停止发育而枯落,受害严重时,树上几乎无花开放,濒于绝产。
  (2)发生规律及习性
  天津地区一年发生3-5代,以卵在苜蓿、蚕豆、豌豆、木槿等寄主植物的枝内或树皮内过冬,有时也可在附近的浅层土壤中越冬。翌年三四月尖,平均气温达到10&以上,相对湿度在65%以上时开始孵化,湿度为80%-90%的天气最适其大量孵化。孵化后若虫在树下作物、杂草上为害。枣树发芽后开始上树危害,结果枝展叶生长期为为害盛期。枣叶停长后,树上虫口减少,迁至其他寄主上为害,5月上旬开始出现成虫,成虫飞翔力较强,喜食花蕾,成虫寿命长,一般30-50天。非越冬卵多散产于嫩叶、嫩茎、嫩蕾等组织内,卵期一般7-9天。
  (3)防治方法
  消灭越冬虫卵&秋冬季节清除枣园和四周的杂草,翻刨土壤,消灭虫卵。
  药剂防治&早春越冬卵孵化后,对越冬作物喷洒50%敌敌畏乳剂1500倍液,或50%甲胺磷乳油1000倍液,20%二溴磷1000倍液。
  7、炭疽病
  (1)发生及为害,在雨季早、雨量多的年份或成熟期高温高湿时易引起大发生。
  在枣树上主要侵害果实,也可侵害叶片、结果枝等绿色器官。果实受害后,果面最易出现淡黄色水渍状斑点,以后逐渐扩大成形状不规则的黄褐色斑块,中间凹陷,病斑继续扩大后连接成片,色泽加深红褐色,边缘仍有黄褐色隐痕。病果着色早,容易早落,潮湿条件下病斑后期常出现许多黄褐色点状突起,即病原菌分生孢子盘,突起开裂溢出粉红色带黏性的分生孢子团;病部果肉味苦,半干后呈外大里小漏斗状粉红色病块,果核变黑,重病果晒干后只剩枣核和菌丝结的果皮。叶片发病初期出现灰色斑块,以叶缘、叶尖部位为多,后病斑变成褐色,形状不规则,周围呈淡黄色,半月后病斑中心组织坏死,叶缘干枯忡黄褐色,其他部分褪成黄褐色,病叶容易早落,或呈褐色焦黏状残挂枝上。结果枝发病部位焦枯,前端枝叶随之枯死。病叶病枝在高湿环境下,也能长出轮纹状排列的黑色点状的分声孢子盘和粉红色分生孢子子团。
  (2)防治技术
  选栽抗病品种&主要栽培品种中,抗病性较强的有圆铃新1号、圆铃新2号和长红系(如大马牙、小马牙、早熟长红等)以及冬枣、孔府酥脆枣、疙瘩脆等闲事品种。二灵宝大枣、灰枣、骏枣、临猗梨枣的抗病性较差,因此,异地引种需格外注意。
  (2)加强枣园管理&认真作好枣树冬季季节的修剪和夏季修剪,使树体通风透光。实行枣粮间作时,一定要选择矮杆作物,同时加强枣园的土肥水管理,使树体生长健壮。
  (3)改进红枣加工方法&采用炕烘干燥或采用沸水浸烫处理,杀死枣果表层病菌后再晾晒制干。
  (4)药剂防治& 7月下旬-8月中下旬,连续2次喷洒200-300倍液石灰多量式波尔多液或75%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
  8、缩果病
  (1)症状:高温、高湿及阴雨连绵使其大发生的主要环境条件。果实发病后逐渐委缩,未熟脱落,病果味苦无食用价值。被害果白熟期末,梗洼着色变红时开始显现病症,最初果皮出现淡黄色晕环病斑,环内略微凹陷,以后病斑转呈水渍状,边界不清,疏布针刺状圆形褐点,进而全果果肉转土黄色,质地松软,果皮暗红色。失去光泽,果柄逐渐变黄色。病果因逐渐失水而皱缩变软,果肉渐呈浅褐色海绵状,味苦。病果从出现水渍状病斑到果肉皱缩极易脱落。
  (2)防治方法
  加强枣园管理,严防果实虫害&特别是要加强对叶蝉、龟蜡蚧、桃小食心虫等害虫的防治,以减少果面虫口的密度。
  清园&彻底清除病虫果和烂果,集中烧毁或深埋,以减少病源。
  加强树体管理&认真搞好修剪,使树体通风透光。同时,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提高枣树自身的抗病能力。
  药剂防治&根据气候条件,决定防治适期,一般年份7月底至8月初喷1次药,以后每隔10天喷洒1次,共喷2-3次。枣果采收前15-20天是防治的关键期。防治药剂有:对细菌性枣缩果病可用链霉素、土霉素、卡那霉素140单位/ml;对真菌性缩果病,可用75%百军清600倍液,50%枣缩果宁1号粉剂600倍液。
  梨树   1、梨小食心虫
  简称梨小,一年发生3―4代,第1代和第二代分别于5月和6月底至7月上旬产卵,此二代主要为害新梢,第3代和第4代产卵分别在7月中至8月上旬和8月中、下旬,此二代主要为害果实。一般在雨水多的年份为害严重。
  防治措施
  A建立新果园时,尽可能避免桃、杏、李、樱桃、梨苹果混栽的果园内,应在梨小食新虫的重要寄主植物上,加强防治工作。
  B消灭越冬幼虫
  ▲早春发芽前,有幼虫越冬的果树,如桃、梨、苹果树等,进行刮除老树皮,刮下的粗皮集中烧毁。
  ▲在越冬幼虫脱果前(北部果区一般在8月中旬前)在主枝主干上,利用束草或麻袋片诱杀脱果越冬的幼虫。
  ▲处理果筐、果箱及填料,可以消灭一部分越冬幼虫。
  C剪除被害桃梢。这项工作应在5、6月间新梢被害时及时经常进行,剪下的虫梢集中处理。
  D利用黑光灯或糖醋液诱杀成虫,由可以作为测报的方法。
  E药剂防治。目前各地各地在桃、梨、苹果树上广泛使用防治梨小食新虫的药剂有:50%一六0五乳剂倍液;40%乐果乳剂倍液,90%敌百虫1000倍液,敌敌畏乳油1500倍液,50%可湿性粉250倍液,25%滴滴涕乳油250倍液,50%杀螟松乳剂1000倍液,25%西维因可湿性粉200倍液,都有效果。敌百虫和敌敌畏在苹果树上早期不能使用,容易发生药害,尤以金冠、祝光等品种,更为敏感。为了避免红蜘蛛的猖獗,尽可能少用或不用滴滴涕知己。施药的次数及时间,应根据田间虫情消长和药剂残效时间来决定。
  F性诱剂的利用。利用梨小雌蛾性外激素粗提物诱杀雄蛾。
  2、梨木虱
  主要为害梨树,一年发生多代。春季集中于新梢、叶柄为害,夏、秋多在叶背取食,使受害叶片发生褐色枯斑,甚至全叶生长和果实产量。4月中旬是第1代产卵的盛期,此时树上喷药触杀越冬代成虫和第1代虫卵可有效地减少以后多代的发生量,因此此时也是防治的最有利时机。一般在4月中旬前后,喷施50%的“―2000倍液两次。
  3、梨星毛虫
  以幼虫食害芽、花、嫩叶,使叶片凋落,树体营养不足,花芽分化不良,往往造成连年不能结果,防治措施:
  早春刮树皮或在树干周围压土消灭越冬幼虫。在早春果树发芽前,越冬幼虫出蛰前,对老树进行刮树皮,对幼树进行树干周围压土消灭越冬幼虫。刮下的树皮要集中烧毁。
  药剂防治越冬后出蛰幼虫。梨树花芽膨大期是施药防治梨星毛虫越冬后出蛰幼虫的适期。可喷布50%可湿性滴滴涕粉剂,或25%滴滴涕乳剂250倍液,或90%敌百虫1000倍液,或50%敌敌畏1000倍液。防治第一代卵及初孵幼虫,可改用95%巴丹3000倍液。
  在发生不重的果园,可用人工及时摘除被害叶及虫苞,或清晨震动树枝,消灭成虫。
  4、黑星病
  又称雾病;一般在4、5月份出现连续阴雨的年份发生较重,使果实形,最大果粒13克(46×21mm)果顶部尖,果粒顶部紫红色,从顶部到根部为红色、粉红色,形如女士手指,肉脆爽口,非常美观,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7%,9月底成熟。
  和叶片表面产生黑霉病斑,甚至使叶片变成红褐色而干枯、落叶,果实失去食用和商品价值。
  防治措施:一是清除菌源。①秋季清理园内外落叶、落果集中烧毁。②4、5月份人工剪除病梢、枝。春季萌芽前喷硫酸铵50倍液成3度的石硫合剂。二是加强栽培管理。合理修剪,改善树体通风透光条件。三是药剂防治:①4月末至5月初(花后);②麦收前(6月上旬);③雨季前(6月下旬);④7月下旬。前三次以波尔多液为主,第四次喷退菌特或多菌灵。
版权所有: 静海县林业局 技术支持:静海县信息中心
地址:天津市静海县静海镇胜利大街25号 联系电话: 津IPC备浅析菠菜病虫害防治
  摘 要:减少菠菜病害要做到实行2~3a轮作,清洁田园,彻底清除病株残体,运往田外集中深埋;加强田间管理,增强植株抗性,大雨后及时排水,降低田间湿度;选用抗病耐病品种;播种量要适当,合理密植,避免大水漫灌。
  关键词:菠菜;病虫害;防治
  中图分类号:S436 文献标识码:A
  菠菜的病害有霜霉病、炭疽病、病毒病3种。
  1 霜霉病
  1.1 症状
  发病初期,叶片上形成淡黄色近圆形而边缘不明显的病斑,叶背面长出白霉,以后白霉变成灰紫色霉层。潮湿时易引起叶片腐烂;干燥时,叶片变黄枯死。
  1.2 发病条件
  该病为真菌病害。在15~17℃的冷凉条件下,加上多雨、多雾、露水重的天气发病严重。此外,定植密度大,通风透光不良、灌水过多、排水不良、田间湿度大时,发病流行严重。
  1.3 防治方法
  可喷72%锰锌霜脲600倍,或58%甲霜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64%杀毒矾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40%乙磷铝可湿性粉剂200倍液,隔7d交替连喷2~3次。
  2 炭疽病
  2.1 症状
  发病初期,叶片上发生淡黄色小斑,逐渐扩大,后变成灰褐色的病斑,上有同心轮纹,轮纹上生有许多黑色小点。
  2.2 发病条件
  该病为真菌病害。病菌以菌丝体在病株残体、种子内越冬。翌年通过风、雨、昆虫传播。在雨水多、地势低洼、种植密度大、植株生长不良地块发病严重。
  2.3 防治方法
  用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隔7d交替连喷2~3次。最好根据不同药剂特性复配防治。
  3 病毒病
  3.1 症状
  受害植株心叶萎缩呈花叶状,老叶提早枯死脱落,植株卷缩成球形。
  3.2 发病条件
  病毒病是由病毒浸染致病。病毒在越冬菠菜及其他寄主内越冬。翌年靠蚜虫及接触传播。在干旱、窝风、近病毒病严重作物、蚜虫多等情况下易发病。
  3.3 防治方法
  3.3.1 物理防治
  在保护地挂银色布条,可起到避蚜作用。
  3.3.2 综合防治
  3.3.2.1 栽培措施
  选择通风良好,种植时离萝卜、黄瓜地距离大些。如果春季和秋季干旱少雨,增加浇水量,可减缓发病。通过增施肥料使抗病力提高。
  3.3.2.2 清洁田园
  在冬季和早春时将田间、地边及垄沟的杂草清除干净,并彻底清除病株,烧毁。
  3.3.2.3 药剂防治
  及时用药剂防治蚜虫,特别是在菠菜苗期,可在发病前或发病初期喷施20%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的菌毒清水剂300倍液、抗毒剂1号300倍液,增强免疫力。
  4 菠菜虫害及防治
  菠菜的主要虫害有蚜虫、菜螟和菠菜潜叶蝇。
  4.1 蚜虫
  蚜虫又称腻虫、蜜虫、油虫、菜蚜。蚜虫分有翅、无翅2种类型,体型为黑色,以成蚜或若蚜群集于植物叶背面、嫩茎、生长点和花上,用针状刺吸口吸食植株的汁液,生长失衡,叶片向背面卷曲皱缩,心叶生长受阻,严重时植株停止生长,甚至全株萎蔫枯死。蚜虫危害时排出大量水分和蜜露,滴落在下部叶片上,引起霉菌病发生,使叶片生理机能受到障碍,生长势不良。
  蚜虫的繁殖力很强,1a能繁殖10~30个世代,世代重叠现象突出。以成虫在风障、阳畦菜窖或温室中越冬。第2年以有翅蚜迁飞扩散,从春菜到夏菜、秋菜、冬菜辗转危害。在23~27℃干燥环境下繁殖很快,28℃以上或阴雨潮湿天气对蚜虫繁殖有利。春末夏初和入秋以后有2次发生高峰。蚜虫对黄色有强烈趋性,对银灰色有负趋性。
  防治方法:及时清除杂草及蔬菜的残株枯叶,消灭蚜虫;根据蚜虫对黄色的正趋性和对银色的负趋性,采用黄板诱杀和银灰膜避蚜;保护天敌,蚜虫的天敌很多,有瓢虫、草蛉、食蚜蝇和寄生蜂等,对蚜虫有强的抑制作用,要尽量少施广谱性农药,避免在天敌活动高峰时期施药,有条件的可以人工饲养河释放蚜虫天敌;发现大量蚜虫时,要选择残效短,易于光解、水解的药剂。用50%马拉松乳剂1000倍液,或50杀螟松乳剂1000倍液,或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或2.5溴氰聚酯乳剂3000倍液,或2.5%灭扫利乳剂3000倍液,或40%吡虫啉水溶剂倍液等,喷洒植株1~2次。
  4.2 菜螟
  菠菜菜螟又叫菜心虫、钻心虫,是菠菜成产中的重要害虫。幼虫钻蛀性害虫,钻入菠菜心,吐丝缀叶,取食菜心,重者造成无心或萎蔫死亡,缺苗断垄。轻者取食叶片部分,造成叶片缺刻,产量和品质受到影响。
  菜螟1a发生3~9代,秋季高温干旱年份危害严重。以老熟幼虫吐丝缀合泥土、枯叶结成丝囊越冬。
  防治方法:收获后深翻土地,间苗时拔除虫苗烧毁,适时浇水,增加田间湿度,对幼虫发生不利。药剂防治方法:用1.8%阿维菌素乳油3000倍液喷雾防治,也可用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或50%敌敌畏乳油800~1000倍液。注意各种药剂交替使用。
  4.3 菠菜潜叶蝇
  菠菜潜叶蝇又叫甜菜潜叶蝇、菠菜蛆,冬菜区都有发生,主要以幼虫蛀入菠菜、甜菜、萝卜叶片的表皮下,取食绿色组织,残留上、下表皮,形成块状虫道。常数头蛆虫分散在一张叶片上危害,使整张叶片干枯或残留许多虫粪,失去食用价值。
  防治方法:注意清洁田园杂草和带虫的蔬菜老叶,收获后深翻土地,清除残株落叶,根茬菠菜适当提早收获,可减少越冬代成虫产卵。药剂防治必须在产卵盛期至孵化初期进行,潜叶后喷药效果差,可喷2.5%溴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或21%灭杀毙乳油6000倍液、20%氰戊菊酯乳油3000倍液、40%菊马乳油3000倍液、50%辛硫磷乳油倍液、90%敌百虫晶体1000倍液。各种药剂要交替使用。
  作者简介:孟庆霞(1962-),舒兰市种子管理站,省农业大学毕业,农学专业,副高级农艺师。刘颖(1970-),舒兰市农业技术推广站,吉林省农业大学,农学专业,农艺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虫害防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