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见周梦蝶 菩提树下下求姻缘?

菩提树下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172页¥2.99107页¥8.40166页¥2.991页¥0.5017页¥1.00 3页免费13页免费1页免费2页免费2页免费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2页免费15页免费4页免费19页1下载券2页免费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
┊┊┊┊┊┊┊┊┊┊┊┊
查看: 139|回复: 3
性别男情感状态已婚生日1980 年 1 月 1 日精华0居住地山西省 临汾市 尧都区 尧庙镇居住县尧都区日志相册阅读权限70注册时间最后登录在线时间90 小时
初中一年级, 积分 1138, 距离下一级还需 862 积分
帖子可爱币1023 人气值140
摘自《无量香光网文章集锦》
●[海云继梦法师文集]华严经经首 第十六集
华严经经首 第十六集
海云继梦和上
今天我们再看经文,第六页第二行,“身遍十方,而无来往,智入诸相,了法空寂”,我们再看这一句。
前面提到“悉能容受一切世界”,就是一一毛端中,悉能容受一切世界而无障碍,“各现无量神通之力,教化调伏一切众生”。这个部分呢,我们跟各位谈过了,这个也是我们叫做宏观的佛法它所特有的一种特色。
宏观佛法跟微观佛法有明显的差别:微观的佛法就好像个体经济理论一样,它讲的就是厂商理论,供需曲线来确定工厂的经营政策,这是个别的;宏观的佛法,它就好像总体经济学一样,它在研究财政的政策、政府支出,或者是货币政策,在研究怎么样调整利率、汇率、重贴现利率,它为的是整体国家的经济利益,差别在这个地方。这里面它有一个问题就是政策、策略的问题。宏观的佛法它有,它有的是教化众生的政策,教化众生的策略;那么在个体的经济里头,它只有个别的这种策略,那你就要了解到你个人的个性,你个人的专长和缺点,你自己有,那你不用人家教,这是很简单的事,可是整体的所有的众生,是不是每个人都了解呢,那就不一定了。
我相信,每一个人都认为他人格性是最健康的。你知道吗,我告诉你一个很简单的方法,当你认为你的人格性没问题的话,那就是问题。一个身心健康的人,他会常常检讨自己,我哪里出错?我哪里不对?对不对?吾日三省吾身,我常常反省、检讨自己,哪里不对,检讨自己,改进自己。身心不健康的人,他认为自己是健康的,都是别人不对,都是别人错,这是关键,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关键。当你不具备这个条件的时候,你是没办法的。但是个体的这微观的佛法里,它没有办法提这个部分;宏观的佛法就是看到这个地方,因此它才有“教化调伏一切众生”。他在教化调伏一切众生的时候,首先就订立制度来调整,普遍性的调整,提升众生生命质量的水平,怎么样让大家到达修行开始线。
你自己要是会反省和检讨的话,你迟早会走到修行开始的这一个起始点上。你自己要是一直以为,用想当然尔、一厢情愿、自己想的——我想我一开始修就可以怎样,所以一开始修就倒头栽。为什么?因为他弄错了,他完全用他自己想的。这样的话,你修行有困难,而且有严重的障碍,严重的障碍。那个壁垒啊,你是无法翻越的。
大乘的菩萨他了解这一点,众生你跟他讲没用,因为他就是会自以为是,通通是别人不对,你再教他,他还是说你不对。这个时候怎么办呢?他要拟定一些制度。他拟定制度的这个时候啊,就是慈悲,他要把他的经验来教化、传承给众生,众生能不能接受,这个就是智慧。你假如连这么一点能力,接受人家教化的能力都没有的话,那根本没用了,你根本没用,你没有办法学佛,你怎么学啊,人家讲,你不听啊,你还学什么,你只有在社会上去冲撞,因为你自己想的。可是这些人你会发现,他在社会上他有严重的挫折感,他才会要想到要改变自己,要改变他自己是对的,是好的,但是你必须接受人家的指导,你不接受人家的指导,你自己来,那你还是一样,你会跟在社会上一样,所有的遭遇会再出现,这个是你要留意的。所以人家在讲,你有没有在听,还是他一讲,你就说“哦,对,我就是这样,我就是这样。”那你就完了,你就不是这样,你要好好地去检讨、去反省。
那么历来——现在是工业时代不讲了,以前在农业时代的时候,那种文盲时代,那种封闭的时代里,那么祖师们他们创造哪些制度来帮助大家呢?你要知道,他所帮助的那一套制度在古代和现代是不一样的,你现在必须要改变,但不否认他们那个时代那些方法的正确性,因为那些方法都是当时所拟定的政策,是针对农业时代,文盲的广大群众,以及封闭时代的需要。
现在已经不一样,现在是个开放的时代,大家都受高等教育,你再用他那个方法,你就没有用了,没有用。所以你会发现现代人诵经,会比速度,《地藏经》三十五分钟就可以诵完了,很快。你可以保证,他绝对是三句经,他说“不,我是一字一字念下去”,绝对是一字一字念下去,嘴巴是一字一字念下去,脑袋里只有三句,从“如是我闻”就不见了,一片空白,然后到“信受奉行”结束了,就三句,就只有三句而已。为什么?因为你识字,你能赶速度,古代人不识字,他赶不来,他一定要看着那个字形啊,好像懂又好像不懂,似懂非懂的情况,他一句一字,一字一句,他慢慢这样念过去。现在你认识字了,所以你会快,古代人不认识字啊,他很慢。所以你能不能想把你现在的心调过来和古代人的心一样,你先想想看,能不能?你要能调到跟古代人的心一样,这个经文拿起来,就是慢慢读,慢慢读,你有没有这种闲情逸致?没有啊,一看剩下半个钟头,我赶快一点就可以把它诵完。《华严三品》那样一本,三十五分钟,够了。然后还没坐好就开始诵了,有半熟半不熟这样子很快,都是三句经,都是三句,你熟了就变成这样,这样的话就不对了。
那么你现在已经发心,成为大乘的菩萨,普贤乘的普贤行者,那你自己要先调自己。有没有过?诵经的时候,熙怡自在,怡然自得,一面读啊,一面摇个扇子,有没有?你不来这一套啊,你说这样不恭敬,可是像骑马一样地冲过去,这样恭敬吗?这不恭敬,为什么?因为你心里一点都没有留下来,一滴都没有留下来,那怎么叫恭敬呢?所以我劝各位,你最好是慢慢念,慢慢念。
经本发给你是方便,你最好是用这一种,我们这个大本的,这个字写得很好,不是我写的,这是王教授写的,印的很好给你,你都不会用。你每天打开,每一次,这个经文你读的时候,就这样慢慢以欣赏的立场——欣赏,你仔细地这样看过去,仔细,慢一点,以同样的时间,你缩为三分之一的量。《净行品》,我这样诵完,四十分钟,或者一个钟头,不要紧,你不要《净行品》诵完一定要十五分钟,你赶得那么快干嘛,这个又不是工厂在赶生产量,说按件计酬,不是,你打开,慢慢的一句一句念过去,你将会在每一句每一段,甚至于每一页当中,发现很多的宝藏。
印这个就是给你用的,你为什么不会用,对不对?好,我们都放在那里,你一看,知道《华严三品》,却说:“这个‘品’怎么写错了,一个口在上面,两个口在下面,你怎么两个口在上面,一个口在上面?”不会欣赏,你要懂得欣赏,经文以欣赏的立场进去,你会改变你的生命,尤其《华严经》的经文,文辞那么华美,你感受得到吗?你在读诵的时候,你的心境会被它转化,你才会发现读华严多富贵!
我希望各位一人一套带回去,在家里,早上一本,下午一本,刚好,早上一本,早课嘛,下午一本,晚课,看你是怎么样用功的。读诵完毕一品,那你就十六洪名,歌咏赞叹,唱个一百零八遍,可以吗?慢慢唱,不要又赶速度了,这个给大家,这个时代,一拿到手上,大家就拼命的往前冲,不要赶。修行就是陶冶嘛,养成自己心性的一种稳定的习惯,然后把经文的那种感染力啊,把它摄受进来,这就是制度啊,你要怎么样去进行?我也希望我们这里啊,大殿里诵经也不用赶,大家在早课、晚课都来参加,都养成不赶的习惯。
像你刚才拜忏,不是拜得有够慢吗,我看有人拜下去都忘记起来,为什么?慢,可以陶冶,拜下去,不是拜下去就等着“锵!”才起来,不是等,拜下去,你就放下,放下,肩膀有没有放下,臀部有没有放下,有没有压下来?全部都放下,你全身的肌肉就像没有神经一样全部都瘫下去,能不能放下?要那么慢,你就慢慢放下嘛。你说我肚子太大了,压不下去,肚子压下去,头就翘起来。慢慢地去训练,把自己那僵硬的身材给柔软化,我想比胖瘦更重要。柔软你就要慢来,慢慢来,透过这种韵律陶冶自己,调养自己,这就是修行啊。你不要以为说,我们现在在拜愿,哎呀,早知道不要那么早来,来了进去拜,才刚吃饱,不进去拜,在外面又不知道干什么。就是要你们每一个人来,都先消消业障,大家来参加,讲课之前,早到的人有福报,多拜几拜,晚到的人,没福报,你拜不到,对不对?即使要消业障,你也消不到,这是什么?这就是制度,这个就是政策,订定政策来教化调服大众的心性,关键是在这里!
那在微观的佛教里就没有了,它主要是讲你要怎么做,你自己(要怎么做)。你必须要懂得,每个人之间是不一样的,法的那一串是一致的,中轴线是不变的,可是每一个人的性格是不同的,那你要去调整。大乘佛法也就是宏观的佛法里,它是要帮助众生,它先做调整众生的部分,所以你在大乘里头,会有很多地方在修行,在小乘里头你找不到,因为那是出家人的权利,就变成这种文化的氛围会出来。所以各位在这里要了解到,宏观的佛法有它的特殊性,但是你要懂得运用,假如你还是一直以意识形态照着过去的方法,这样来运作的话,你是不能成就的。
我们要的是你现在的心境,能不能调到古人的心境去,你去看这一点,古人在不认识字的前提之下,要诵经,他要怎么诵?你现在认识字了,那你的心境能不能调到和他一样,你用这种方法来,那你就会跟古人一样,你又回到正法的时代了,你在修行上啊,会自得其乐,安然适泰。要不然呢,你会觉得,啊,我怎么业这么重,诵那么多都无效。不是无效,是很好笑,你每次诵呢,地藏王菩萨就在那边就笑到弯腰,哪有这种人呢?就像大家,每次上游览车就睡,下游览车就尿尿,尿完了就又上车,上车又再睡,这叫观光,这个叫旅行?天天都这样赶,那有用吗?没有用,照了很多相片回来一看,这个好像在哪里,好像看过了,你心根本都不在,你诵经要是跟这种观光旅行一样啊,根本就没用,根本就没用。
所以先跟各位谈的是,大乘的基础里它有这种教化的力量和教化的方法、教化的政策,也因为有这样的政策,它能够普及,这个普及的力量就是功德,它在协助众生。各位你也都在进行这种功德,你要知道,为你未来的法身、为你未来的慧命成就而努力,这是一份荣耀!除了自修以外,你更可以广植福德因缘,那善根福德因缘你就都能具足!所以我们一向都是以一种欢喜心,喜悦的心情,那种荣耀的心态,来投入,来参与。那你就要用心,善用其心地去把这件事给完成,这个才是重点。不是我被点到了,有够衰,又叫到我,那你就修不到功德,你会越修越苦瓜。不是,你以一个荣耀的心态,喜悦的心境,来参与,那一定会有很好的这种善根福德因缘。你既然在宏观的佛法中要来修行的话,那么这个部分呢,你就应该这样发愿。
因为有这样的情况,你要记得,你参与政策,参与这种方法的推动,而政策可以饶益十方众生,可以饶益尽未来际的所有众生,那就这里讲的“身遍十方”,对不对?自己有没有去呢?不一定去,“而无来往”,你制度下去,政策下去啊,它自然就推动出去,就是指这个部分。这个身就是法身,他遍十方,其实也是卢舍那佛的报身,圆满报身,所以他遍十方,而自己应化身实无来往,对不对,你注意看看。
“智入诸相,了法空寂”,智啊,是智慧,智慧是本体;相啊,是一切有为法;一切有为法都以智为引导的话,那你当然知道法法皆空,这就很清楚了。那么在这种状况中你会发现,菩萨为什么不执着,菩萨为什么会平等平等饶益众生呢?因为他用制度推下去,他就一定平等嘛,对不对?那差别在众生的根器啊,菩萨是不分别的,所以他平等平等,对吧?他为什么穷尽?因为政策下去谁都可以用啊,所以他能穷尽。这就是大乘,宏观佛法的特殊性,所以他明白到一切相皆是虚妄,众生,谁的根器好,谁的根器不好,不是从表相上看的,这完全不一样的。可是人呢,容易执着,都自以为是,那你就麻烦了。
所以我们常跟各位讲说,你从微观佛法的立场来讲,那你必须庄敬自强,你必须自己努力,做给人家看。做给人家看,不是爱现、爱表达,不是,你自己有办法做出来,做出什么?实力来!你要做给人家看,譬如今天晚上,师父讲完,我做给人家看,那你就拜佛拜到明天早上,对不对,这个才叫做啊,不是一直讲给人家听我多厉害,没有用。从今天开始,每天晚上叩完钟,大家都去睡觉,那我就开始拜,拜到明天早上,大家都起来叩钟,那我就接着做下去。厉害吧,你就做给人家看嘛。我就做给人家看,你们去做早课,我去睡回笼觉,那就不是了,要拿出你的实力来。这是从微观的立场——自修去达到成就的目标。
从宏观的立场,那就真的是培养善根福德因缘,是在帮助众生的时候自己在成长。你要知道,帮助众生的时候,自己在成长,那个成长就是法身。法身不是自己捏一捏——用纸粘土捏一个叫法身,不是那个。法身你要体会它,是从你在帮助众生的时候,你自己有所感受的那个觉受,那个就是你法身在成长的时候。假如你在帮助众生的时候,一直在苦闷中,那叫业力,那就是你的业了;你必须有所觉受,那觉受一定来自喜悦,不会来自苦,你留意哦。你有没有在帮助众生,协助众生,你自己看看。
所以我常跟各位讲说,维那我们是开放的,香灯也开放,引礼也开放,在家众都可以来学。就是说一个功课做下来,你就要想啊,因为我的参与,那么大众有没有更喜悦,你这样去想就好了。大众有没有喜悦,有两个地方可以看,譬如我当维那,大家是不是唱的很高兴,或者只有我一个人唱。只有你一个人唱,显然是不对的,因为大众没学到,对不对?你要怎么唱,大众可以合音,可以一起唱。有的人是很高音,唱得他很高兴,大家通通倒嗓子了,因为你唱就好,别人都不要唱了。你要留意到,你的声音能够引起大家来参与,不是我一唱,人家通通……不是孟姜女哭倒长城。你起音,大家会很喜欢唱,你去学这个,你的法身一定成长嘛,你去留意看看。我执法器,我这法器要执得大家很喜欢。给你一用法器,大家都听你敲,看你在那边表演就好了,那就不对了。你怎么做到令大众欢喜,那从众生的反应你就看到了,这是现场的情况。那么过一段时间,你会发现,我早课、午课、晚课,都这样做,越做人越少,这一定是弄错嘛!你在做,你会发现,怎么人那么多,人山人海挤不进来,那就是你成功了。因为你在带领的时候,他们一再一个加一个,一个加一个,一直加,“这里我喜欢,我喜欢”,大家来,那就对了。那你看看你在修行吗?每一件事,不是说要做什么,你在做这件事……
在大寮的也是一样,我煮饭大家有没有很喜欢,我们一用功煮饭呢,大家都吵起来了,“你们人来那么多,我们煮的不够大家吃”。要不然你要怎么样嘛,你煮饭还怕人家吃啊,来吃的人越多就表示你成功嘛。结果我们这里不是,人一来多了就嫌啰嗦,要煮那么多饭,累死了,这个叫造业。你在大寮,欢迎大家吃,俗语讲的“开餐厅的还怕人家吃”,对不对?人家要吃,不是很好吗?那你在五观堂负责,那当然是人家来的越多越好,一看,怎么一堆人来,马上问,吃饱了没,还没,大寮!再开一个炉灶,这个饭煮来不及,自己用手炒,就硬炒也要炒到熟,够人家吃。你有没有这种精神?没有啦,那不行。这个使你在这个地方就会产生一种成功的喜悦,那一个喜悦啊,就是令你法身成长的地方。
诸恶莫作 众善奉行 自净其意 是诸佛教
诸行无常 一切皆苦 诸法无我 寂灭为乐
一切有为法 如梦幻泡影 如露亦如电 应做如是观
性别男情感状态已婚生日1980 年 1 月 1 日精华0居住地山西省 临汾市 尧都区 尧庙镇居住县尧都区日志相册阅读权限70注册时间最后登录在线时间90 小时
初中一年级, 积分 1138, 距离下一级还需 862 积分
帖子可爱币1023 人气值140
续-《●[海云继梦法师文集]华严经经首 第十六集》
摘自《无量香光网文章集锦》
& & 修行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做大寮也做不好,做大殿也做不好,什么都做不好,人家一问,都是别人错,只有你对,那你法身绝对不会兑现,你只有业识身。留意哦,从这个地方去看,这个都是生活中可以处理的很好的,你在家里也是一样。这个从我们华严的行法中来讲,这个叫法供养。你在做任何一件事,尤其出家众,都在供养啊,我执法器也在供养啊,那怎么供养呢,我有没有“不舍菩萨业供养”,我有没有“勤修善根供养”,我有没有“如说修行供养”,我有没有“教化众生供养”,对不对?我有没有“不离菩提心供养”,就在这个地方。我为了使大家弄好,我要修得很痛苦,练习练得很辛苦,人家在睡觉我在练习,这“代众生苦供养”,对不对?我为了使大家很高兴来参加,我要准备很多东西啊,那就是“代众生苦供养”。你为什么不修啊?我只听到说“我很累”,你知道吗,很累又怎么样,累到死哦,累到死再讲嘛,代众生死有什么不行?真修行啊,不怕!可是呢,你现在不是在修行,是在计较,没有用,这个都是法供养啊,法供养。
& & 所以我们在修行的时候,以修行人的立场来看,你真的是用心把制度、把组织给架构起来,那就是“身遍十方”,你就有办法“智入诸相”。你不一定要为自己怎样,只是这样去做,很自在,这个叫“了法空寂”。这不是讲投资报酬率,我投资多少,我收入多少,我这么辛苦,你们都没看到。看到叫报酬,这么辛苦叫投资,是吗?这样的话就不对,所以在修行中我们看到。这是第一个部分。
第二个,“三世诸佛所有神变,于光明中靡不咸睹”,三世,过去、现在、未来一切诸佛,这些佛他们的这个“神变”。这个“神变”呢,当然一般讲是神通变化,“神”是指智慧的运用,“变”是定力的运用,这传统这样讲,那么这种讲法不太好用,现在对你来讲不太好用。
我们从昨天跟各位谈的这种行法中,我再讲一遍,给各位去感受一下。昨天我讲了,我想大家都没有整理这个重点、这个纲要。我们跟各位讲,这个叫普贤乘,华严不叫华严乘,叫普贤乘,或者叫一佛乘。普贤乘它称为不共别圆,这个不共别,跟法华的共同圆不一样。共同圆是会三归一,你记得这一个,会三归一,就是大中小三乘,会到它这边来。那么,大乘也好,中乘也好,小乘也好,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色,都是在这娑婆成就的,这个娑婆成就的叫可思议解脱境界。它把这个三乘汇通过来,在法华的圆教里头完成,所以叫做共同圆,你把这个弄清楚。这个事实上,我们可以这样讲,在这个大地上,虽然有大中小三乘不同,但是法华天台宗把它圆融起来,叫做会三归一,事实上它还是完全用大脑,可思可议的修行方法得到解脱,只是这一个大脑所得到的解脱,有大、有中、有小,但是在法华里头,全部可以融通,全部可以接纳。差别在这里啊,这是一个重点,你先把这个可思议解脱境界弄清楚。当我们这样讲,你会觉得说我们都把人家给贬低了,不是贬了,这是说明状况。
& & 普贤乘是不可思议的解脱境界,它跟三乘完全无关,完全无关。所以基本上来讲,法华行法叫做圣解脱道,是圣解脱道,或者叫做圣解脱次第道。这个我们在前面跟各位讲过,它是佛陀最大的遗产,因为它告诉我们佛法与其它的修行法截然不同的地方,所以是佛陀给人类最大的遗产,其它宗教做不到的,佛教在这里做得到。这是天台宗所代表的这个系列。法华是这样,华严不这样,这个就麻烦了。华严到底怎么样呢?华严我们用另外一个名词,叫做普贤圆融道,或者叫圆融道,它不是圣解脱次第道,不一样,它是圆融道,它不用大脑在大地上成就,你留意到这一点——不用大脑在大地上成就。
& & 法华以前,法华是圆教没有错,但是它共同圆,它会三归一到它这里来,它是这样的情况。这两个性质是完全不一样的。华严在讲的这个“不用大脑在大地上成就,不用大脑在大地上解脱”,它是怎么来的,这就牵涉到我们跟各位讲的不一样的地方,所以它叫不共别圆。不共相对于共,别相对于同,所以法华是叫做共同圆教,我们是不共别圆——一乘不共别圆的圆教,跟法华一乘共同圆的圆教不一样!
& & 不一样在哪里?我们昨天讲了,我再进一遍,讲这个是要给你对照的。你要真发菩提心,这是一个关键!这真发菩提心就好像交流道,你真发菩提心你就上了交流道;你不发菩提心,不是真发菩提心,你没有上交流道。你说我发了,怎么没上去,那你叫团团转,你看到交流道都是这样子绕圈子转,那你自己也在操场这样绕圈子,你在操场转不叫上交流道,不算。交流道要怎么上,真发菩提心要怎么样?
& & 发菩提心有两个前提,叫做有理有事,理,对三宝具足信根,以普贤菩萨为本尊。你弄清楚这个定义:对三宝具足信根,以普贤菩萨为本尊。你不要再开其它特例,就这么很简单的定义,这是理。第二个呢,事,事啊就要尽形寿行菩萨道,尽形寿行菩萨道。你要选一个,理是法界一体,没有别的,事可以因人而不同。你怎么发愿,怎么去做?发愿尽形寿去做以后,可能因为我们的能力、我们的智慧、我们的福德不够,所以会有挫折、有困厄,有逆境、有毁谤,全部承受下来,承受以后呢,回到普贤本尊这里来忏悔!一切荣耀归三宝,那么一切挫折我们忏悔。就这么样三件事情,你这样去做。
& & 事一定要有,尽形寿要做什么?所以我们跟各位讲说,你来听经了,来听经不要光坐着,这里有些事要你做,你可以发心,投影可以吗,可以来发心嘛,有时间可以早一点来,我们能不能打打字,把图表输上去,师父讲的时候把它跑出来啊,这个都可以啊,可以做的事很多了。那我只要在这里发心,要来听经,我就可以做一点,做一点嘛。
& & 那么你要想尽形寿行菩萨道,那很多菩萨道可做啊,那你总要在事修上定下来,这关键就在这里。当你这样事、理具足以后,你的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定了,这一定那就产生很大的变化——生死轮回的那个业识身就开始产生分离作用,(业识身它分三个:一个业力,一个识性的作用,一个就是这个色身的身缘,身的因缘。)它就开始产生作用了,这个身还在这个世界,当然过去所造的身口意三业的业因,你要随缘受报,但是你的业力已经转到法界了,那个事刚好在你的色身和业力之间起作用。原来你的事是在你的大脑里头作用,现在你就转变了,这一转变呢,你就可以不用大脑。你现在在想你不用大脑,是不可能的,你只有这样定位以后,你才会发现,很多事我不要用大脑处理,因为用大脑不会更好,用大脑常常会怎样呢?我都准备好了,到现场,啊!已经弄好了,哇!这没用!用大脑,你真的定位就会产生这种情况,都产生这种情况。唉,我看这个不行,我要用大脑推理,好,把它准备好,啊!你弄好了,这不是多余的吗?几次以后你就知道,根本不用用大脑,但是你没有这样发菩提心,你没有这种感受,你不会有这种感受。很多人说,发菩提心以后生命改变,是改变,但是你不真发菩提心,你还真不知道,为什么呢?因为你的色身在这个世间,你还是按照这种基本的物理现象和社会现象在运作,没有错,但是你的业只要现前的时候,在法界里的业力啊,它就开始跟净土里头的诸佛菩萨的愿力相交织。这个时候,法身已经开始在成长了,法界你已经得到了,但是你不知道。它这个关键就开始起作用,而这个识性在运作的时候,它只有一种状况,它只有送过去,不从那边接回来。你知道,我们的识性是在那边往来,往来你就很痛苦,但是你只要这样来的话,你的识性只去不回,换句话说,你会业尽情空,因为你只有输出没有进入,所有的事都是污染,那这个事啊,只要送到法界去就不见了,送到法界去就不见了,因为它是把业力送过去,它只出口不进口,这个污染就一直不见,会一直不见,同时成就了法身,也成就了法界。但是告诉你,这个不是用大脑在这个大地上所成就的解脱境界,这个是你真正用法身在法界,所成就的不可思议的解脱境界,你知道吗?我想各位都很认真听,听到入定了都不知道。
& & 这个不是理论,这是普贤乘行法的特色,所以叫做一乘不共别圆,它的修法跟前面完全不一样,跟圣解脱次第道完全不一样。圣解脱次第道它一定要按照次第来,从净识到初果,到二果,到三果,到四果,你看初果是一信,二果向是二信,二果位是三信,三果向是四信,三果位是五信,四果向是六信,四果位是七信,破我执无明证七信位,然后开始要破法执无明的时候是八信位,破了法执无明是九信位,然后一分保衽十信满心才进法身初住位。有没有?好,那下面再过去通通是《梵行品》上面的位次了,一直到等觉、妙觉位。
& & 那我们用这一法,不是圣解脱次第道,你直接就用不思议解脱的圆融道来修的时候,你一发心就变异生死,入缘起法界,一直到缘尽,这个最后生的分段生死一走,你马上进极乐世界,得第二法身慧命。马上就进入法身,最起码圆教初住位,那就不是一般所讲的,什么九品往生了,你最少十品以上的位置了,不只九品而已,你已经变成法身大士了,你的色身已经转为法身了,因为分段生死了,那法界你早就进去了。这下子就从这最后生的分段生死以后,你的缘起法界尽了,你已经进入到性起法界了,不一样。
那你假如要用圣解脱道来修行的话,也可以到第二世界,然后再经过修行到第三世界,再修行,由第三世界转第四世界,你假如乐意也无妨,只要能解脱都没关系,这是每个人的性格,性格不同。但是我们告诉你普贤乘的部分,事实上你可以这样做,尤其年纪大的人这个是更好。年轻人呢,你可以从另一个方向,一方面圆融道,一方面圣解脱道,同时都可以进行,圆融道保证你无忧,没有副作用。圣解脱道呢,可以很踏实地满足你求知、求行,实事求是的这种愿望,这个就是普贤乘修行的一个特色。所以你透过这样的训练,你就可以感觉到这个地方——当你变异生死,你一定位,把业力交给缘起法界,色身在这个世间随缘前进,已经是随缘前进了,因为你不会用大脑去追求目标了,你只是随缘前进,就在这样的一个时空中,你的业力在缘起法界跟诸佛菩萨的愿力相交织的那个时候,愿力如何摄受你的业力,来锤炼你的法身性德的时候,那个工作,那一项工程,那一套工程,就是这里所讲的“神变”,“所有神变”,“三世诸佛所有神变”,是指这个部分。 愿力如何锤炼我们的业力成为性德,这个就是“三世诸佛所有神变”。
那我们的大脑,挟持着我们的色身,在这个娑婆世界,那不是神变,那是魔的业力,魔咒跟你的业力在锤炼,打造你三恶道的无敌铁金刚,让你可以进阿鼻地狱,就是这样啊。因为你在这个地方想要挣扎,确实有很大的困难,习气、环境……你在挣扎的过程当中一定会造业。
各位现在生活都很幸福,你没有以前那种三餐不继的生活。你看三餐不继的人,他如何活下去?有没有?有没有去捡过火车来的时候拖着木材从阿里山,宜兰那边是从太平山拖下来的木材,木材都有树皮啊,有吧?对不对,火车一停啊,这7、8岁的小孩子,一大群就拥上去,所有树皮通通剥下来,为什么,回家要煮饭,那算不算犯盗戒,根本就是盗戒,树皮是火车上的,你去把人家剥下来,那火车站的那些员工不知道多大,那时候我们7、8岁,什么也不懂,人家一来赶,就赶快跑,人家没赶,就尽量剥,整个大木头的树皮通通给你剥下来,你知道造多少业吗?运煤的、运盐的火车来了,它一停,“咣~咣~”,掉下来白的就是盐,掉下来黑的就是煤,煤也好,盐也好,黑的好,白的好,通通好,一起抓,第一次抓不知道,黑的和白的放一起带回家了。那掉下去是可以捡,因为变成无主物嘛,可是多危险啊,火车什么时候开动,我们都不知道啊,所以那些阿伯就来赶,我们非常气他,可是他一赶你走,火车马上动了,不赶你走,你什么时候掉了手、掉了头、掉了脚,你都不知道,你造多少业啊。捡稻穗,有没有?捡捡捡,捡那个无所谓,捡是捡的嘛,可是人家还没割,你也拔了,拔了就盗了。你都不知道我们造多少业,这个业好像小事。帮人家杀鸡、杀鸭,有没有,杀几只鸡要还几碗血,鸡血,赚鸡毛啊,为了多赚鸡毛,那个鸡头本来用来割的,干脆用剁的,剁成两截,要不然它不死啊,你看你造多少业?现在没了,都只会吃鸡肉,不会杀鸡了,所以你不知道,人在整个奋斗,从低层次到高层次当中,为了生存没错,事实上我们造了很多业,而你不知如何去处置。
所以在圣解脱道的过程里,我们在挣扎,有很多是莫可奈何,等你将来福德善根因缘修成以后,再去受报。你知道吗,你在生存边缘挣扎的,它不会马上叫你报,但是当你福报到的时候,你就要报了,对不对?那你禁得起吗?到那时候你反过来了,不公平!为什么,我才刚赚到钱,还没享受就要我死?这些多了,所以圆融道有圆融道的好处,它可以先给你一个保障,然后呢,你愿意踏踏实实的再修圣解脱道,那你就再修圣解脱道,两方面都可以同时进行,这个是普贤乘最大的特色。
第一个特色是,你一发心就可以转过去了,业力交到法界去,跟佛菩萨的愿力相交织,这是第一个,直接就改变了,然后等分段生死圆满功德。第二个特色就是,我既修圆融道,又可以修圣解脱道。而你在只修圣解脱道的时候,你可能不知道圆融道的殊胜在哪里,这是关键!所以这里所有神变你看不到,它就是因为圆融道才有这种东西——性起法界的菩萨愿力跟缘起法界的众生业力相交织,于“光明中靡不咸睹”,就是在交织的过程所迸出来的火花,当你成就以后就全部看到了。现在我跟你讲,你会想:是这样吗?是这样,又怎样?因为你是半信半疑,你不知道这里面的状况,真到这个时候,“于光明中靡不咸睹”,你就看得很清楚了。这个就是三世诸佛的神变,愿力与业力的交织。好吧!我们休息一下,等一下再讲。
诸恶莫作 众善奉行 自净其意 是诸佛教
诸行无常 一切皆苦 诸法无我 寂灭为乐
一切有为法 如梦幻泡影 如露亦如电 应做如是观
性别男精华18居住地吉林省 通化市日志相册阅读权限180注册时间最后登录在线时间684 小时
帖子可爱币23765 人气值1504
华严经最好是慢慢念,慢慢念。
戏剧人生,天地舞台……
性别男情感状态已婚生日1980 年 1 月 1 日精华0居住地山西省 临汾市 尧都区 尧庙镇居住县尧都区日志相册阅读权限70注册时间最后登录在线时间90 小时
初中一年级, 积分 1138, 距离下一级还需 862 积分
帖子可爱币1023 人气值140
南无妙法莲花经 南无妙法莲花经 南无妙法莲花经
诸恶莫作 众善奉行 自净其意 是诸佛教
诸行无常 一切皆苦 诸法无我 寂灭为乐
一切有为法 如梦幻泡影 如露亦如电 应做如是观
Powered by
Comsenz Inc.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菩提树下演员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