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夜度山村无人线穿针歌词是什么歌好听

远去的乡音——合川传统婚嫁习俗之“坐歌堂”_胡中华的文字与影像_天涯博客
今日访问:
总访问量:
开博时间:
博客排名:第7060位
(444)(2)(5)(73)(11)(52)(58)(68)(19)(15)(106)
(4)(5)(10)(3)(2)(14)(30)(15)(26)(16)(18)(12)(8)(23)(37)(35)(39)(15)(1)(1)(1)(1)(1)(1)(2)(3)(1)(1)(1)(1)(1)(1)(1)(1)(2)(1)(3)(1)(1)(4)(7)(1)(2)(1)(3)(2)(7)(7)(1)(2)(3)(6)(5)(6)(5)(8)(23)(6)(3)
&&&&&&&&&&&&&&&&&&&&&&&&&&&&&&&&&&&&&&&&&&&&&& &远去的乡音
&&合川传统婚嫁习俗之&坐歌堂&
&&&&&&&&&&&&&&& &&顾德维
&&&&&&&&&&&&&&&&&&&&&&&&&&&&&&
合川位于重庆北部,嘉陵江、 涪江、渠江纵贯境内,毗邻华蓥山脉。区域内有古战场遗址钓鱼城、涞滩古镇等著名历史旅游景区。城区位于三江汇合之口,古称合州。合川水陆交通发达,自古以来因是水陆码头而商贾云集,具有地域特色的悠久民间文化传承源远流长。
&当地传统婚嫁习俗中的&坐歌堂&,就是极具地域特色的一项民俗传统文化活动。其活动在历代传承中形成了一整套内容丰富、风格独特、形式多样的系列歌曲(哭爹妈、陪歌、陪十姊妹等)。这类歌曲的传承都是以老人(当年的新姐)口授(特别是曲调)为主,代代相传,歌词、仪式程序有一定文字记载(手抄本)。据当地老人回忆,当年(清末民初)周边地区有姑娘要出嫁的人家很多都到合川来学唱&陪歌&,合川地区&坐歌堂&的流行度与影响力可见一斑。
姑娘在出嫁前夜,一般都会邀请新人(俗称新姐)的闺蜜们 (以姑娘同乡、同龄、同学及要好的女友为主),聚集到新人家里。在堂屋中摆上多张桌椅,大家围桌而坐,为新人出嫁而举行唱歌娱乐活动,大家畅叙情谊,送上祝福,俗称&坐歌堂&。
这种婚俗仪式一般在农闲和传统节日的夜晚举行,特别是在金秋时节居多。秋收之后的山村,秋高气爽,气候宜人。有物质,有时间,有桂花,有月光,是一年辛劳之后的人们养生休憩,以及办理各类喜事的好时节。自然,&坐歌堂&就大多在这个时节举行。
&坐歌堂&当夜,宾客欢聚一堂,歌堂设置在新姐儿家的堂屋内。根据来宾的多少,里面搁一张或数张方桌,桌上摆满糖果、瓜子、花生、胡豆等小吃和茶水。大家围坐桌前,你来我往,边唱边聊,大有现在才艺比赛的阵势。甚至耍闹个通宵。 &座歌堂&所唱歌曲,都是祖辈传承下来的《陪歌》之类 (现在有的地方&座歌堂&也加入现在流行的歌曲)。当年的闺蜜们就是用&座歌堂&这种热闹雅致的歌唱方式,陪伴新人度过做女孩的最后一夜&,用歌声祝福新人出嫁后生活美满幸福。
&& &坐歌堂&场面十分热烈喜庆,歌堂里烛灯闪烁,歌声笑语不断,往往挤得水泄不通。当夜会请一位女主持人(或临时推选),根据主人家的意思,宣布歌堂的规则,根据具体情况,调节歌堂的气氛,掌握歌堂仪式的各项进程。&座歌堂&仪式程序大致有:&迎灯&、 &起歌堂&、&歌堂赛歌&(含&骂媒&)、&撤歌堂&送灯&。
当夜幕降临,烛光初亮,&座歌堂&仪式就正式举行。开始时叫&迎灯&,数对姑娘(叫&迎灯姐&或&迎灯妹&)手执烛灯(或烛台)走在新姐的前后把头顶红帕,打扮端庄的新姐从闺房迎进堂屋,后面跟着一群女友边走边唱拥到歌堂,大家把新姐按坐在方桌上方(上席)。女友两边围桌而坐,也叫&安坐&。即有唱词:
&& &&&&& &&&&& 一对银灯照四角,轻拉新姐慢唱歌,
&&&&&&&&&& &&&&&姊姊妹妹同唱起,一步一步堂前蹉。
&&&&&&&&&& &&&&&我安新姐上位座,姐妹两旁来唱歌。
一对银灯照粉墙. 欢迎新姐到中堂,
众位姊妹坐两旁,为的今夜坐歌堂。
待坐定,新姐揭掉盖头,致欢迎词,感谢大家来唱歌捧场。然后大家客套一番,安排就绪。 接着姐妹中一个先领唱,叫&起头&也叫&起歌堂&。&起头&唱歌的人先要宣告&座歌堂&进行中的一般规矩。其内容是:要求来的宾客唱多唱少都要唱歌,鼓励大家多多唱歌,但唱歌要讲文明,不要伤和气,以免影响歌堂的喜庆气氛,所订规则的目的就是要营造喜庆,闹热,有趣,又不伤和气的歌堂氛围。其唱词如:
&& &&&&&&&&& 风吹荷花水面乡,姐妹要我主歌堂
我进一言来拜上,热热闹闹唱一堂。
第一和气贵为上,第二又要讲排行。
第三声音要响亮,第四姐妹要开腔。
第五不要唱同样,第六不要断歌场。
&&&&&&&& &&&&&一根丝线绿油油,姐妹要我起歌头,
&&&&&&&& &&&&&歌头歌尾我都有,众人多了难开口。&
&&&&&&&& &&&&& 歌长歌短随便唱。不可唱歌把人伤。
&&&&&&&& &&&&&上席唱来下席接,四方唱起好闹热。
接着,新姐与女友们礼节性对唱,有一些对歌的味道。 新姐唱歌一般叫&哭&,如: &哭&父母,&哭& 兄弟,&哭&姐妹 ,&哭&同学等。 新姐把&唱&改称&哭&,大致是因新姐既要告别父母离家,又要告别自己姑娘生活,以表达留恋惋惜之情,还有对男女不平等(男可以留在父母家,女儿必须出嫁)的不满等。如唱词:
后院苦竹十二根,哥六根,妹六根,
&&&& &&&&& 哥哥六根起学堂,妹妹六根起绣房
&&&& &&&&&哥哥学堂千年在,妹妹绣房不久长。
新姐唱的歌曲内容大致有表达感谢父母等亲人的养育、照顾之恩的,有惜别兄弟姐妹三亲六戚的之情的,有感谢来歌堂的众女友的,也有哭爹怨妈的,还有有骂媒人的等等。
女友们唱的歌曲内容大致是要先齐唱一首夸新姐相貌佳,人品好,知书达礼,心灵手巧,嫁奁气派之类的歌曲。然后,就是轮流唱一些多年友情,祝福未来等内容的歌曲。如:
&&&&&&&& &&&&& 风吹竹叶皮皮青,都夸新姐好人品。
&&&&&&&&&& &&&&&站到如同天仙女,坐到犹如秀观音。
&&&&&&&&&& &&&&& 新姐聪明巧针线,挑花绣朵色色鲜。
&&&&&&&&&& &&&&&画出龙来龙摆尾,绣出凤来凤凰飞。
接着,进入&坐歌堂&最闹热有趣,时间最长的&歌堂赛歌&环节。歌堂里气氛更加热烈,所唱歌曲的内容与形式更加广泛,没有任何乐器伴奏,女友们互相比嘴功,展才艺,嬉笑,打闹,开玩笑,争高低,骂媒人等等,大多是即兴对答,尽情施展自己的歌唱才能。
众女在演唱中,都是随便张口就唱,答腔就来,或领或帮,或分或合,或问或答,或争或抢,有的照本宣科的唱,有的现炒现卖的唱。当然,以不看歌本,现炒现卖,对答如流的歌手为荣耀。女友们通过互相对歌,互相赛歌,互相打趣逗乐,以抒发姐妹之情,手足之谊,烘托歌堂的热闹气氛。虽然规则里不准唱歌伤人,但是争强好胜,斗嘴取笑还是存在。如:
&&&&&&&& &&&&&&&& (甲唱) 螺蛳下滩滚青苔,乡里大姐上街来。
&&&&&&&&&&&&&& &&&&&&&&&&&&头上又把花儿戴,脚下又穿扎花鞋,
&&&&&&&&&&&&&&&&&&&&&& &&&&&唱的歌儿不舒派,想在歌堂显人才。
&&&&&&&&&&&&&&&& (乙答) 姐唱歌儿真好听,好象母猪抽板筋
&&&&&&&&&&&&&&&&&&&& &&&&& 今夜陪你唱一阵,分个高低论输赢。
还有一些集体类演唱的歌曲。如:
&&&&&&&& &&&&&&&& (齐唱)红箱子,十二格。
&&&&&&&&&&&&&&&&&&&&&& &&& 打发幺兄弟,去接小姐姐。
&&&& &&&&&&&&&&&&&&&&&&&& 接起回来过正月。
&&&&&&&&&&&&&& &&&(甲问)正月有个什么节?
&&&&&&&&&&&&&& &&&(乙答)正月有个元宵节。
&&&&&&&&&&&&&& &&&(齐唱)红箱子,十二格。
&&&&&&&&&&&&&&&&&&&&&& & 打发幺兄弟,去接小姐姐。
&&&&&&&&&&&&&&&&&&&&&& & 接起回来过五月。
&&&&&&&&&&&&&& &&& (丙问)五月有个什么节?
&&&&&&&&&&&&&&&& &(丁答)五月有个端阳节。
这样一首歌就可以将一年24个节气唱完,参加唱歌的人也可多可少。类似的歌曲很多,如&十二月绣花&、&十二月采花&等歌曲。唱来非常闹热灵活,更显得夜短歌长。
&坐歌堂&中有趣的内容就是&骂媒&。新姐骂,众姐妹也骂。也许是新姐离开父母,离开姐妹的罪过都是媒人造就的原因(的确有些冤枉的成分)。从资料看, &骂媒&的歌很多。 看来,媒人这碗饭也不是那么好端的,媒人做得好,就有好吃、好喝、好拿,还念你一辈子好。做得不好,那么双方都会把你祖宗八代骂完,还可能长期找你麻烦。&骂媒& 程序形成的原因大致有:一方面是,长期以来媒人工作出的问题不少,才有了&骂媒&这个程序,借以提醒媒人,不要惟利是图而乱点鸳鸯谱;另一方面,按俗传,在&坐歌堂&中对媒人骂得越凶,姑娘出嫁才能够除去霉气,媒人也能交上好运。
大家借坐歌堂的机会,拿媒人出出气,调节歌堂气氛。一来提醒媒人要讲点职业道德。二可借以表达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包办婚姻的不满和对美满自由婚姻的追求。众人把媒人骂够了,还是要给媒人挽回脸面,一般对于做了好事的媒人,还是要谢媒的。如:
砍杉树,搭杉桥,媒人走起闪摇摇
&& &&&&&&&耙在桥上老哇(鹰)啄,耙在桥下螃蟹夹。
&& &&&&&&&夹一嘴,叫一声,哪个喊你当媒人。
你做媒人想穿鞋,树上雀儿哄得来。
你做媒人想喝酒 &$w4%JBZr VJmX, 山上猴子哄得走。
一颗谷子两头尖,我把媒婆当猪牵。&&&&&
青丝帕儿包胡椒,不骂媒人气不消。
但是骂了媒人出了气,还得给媒人消气,谢媒人。如:
我骂媒人不本性,骂了媒人有好运,
媒人遭骂免灾星,伸伸展展好做人。
歌堂骂媒是取笑,姐妹都要讲礼貌。
劝你莫把媒人骂, 穿针引线全靠她。
&坐歌堂&一般闹到三更以后要结束叫&撤歌堂&。众姐妹与迎灯姐妹一起,唱一曲送行的歌,把新姐由歌堂送回绣房休息,因为明天清早迎亲的花轿就要到来。如:
歌堂座了大半夜,姐妹来把歌堂撤。
双手推开窗前月,迎灯姐妹忙来接。
送你新姐早安睡,明早花轿要来接。
今晚闹热娘家女,明晚闹热婆家客。
这样,&坐歌堂&的仪式就全部结束了。
合川这样的&坐歌堂&仪式大致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歌堂歌是当地的&女儿歌&。
早先的&座歌堂&是闺蜜们欢聚的场合。不能有男性参加(无论是父兄)。从合川收集到的大量&座歌堂&歌曲都是由女性演唱。资料中没有男性唱的歌,但是,不准男性参加的记载是有的。如:
今夜欢喜姐妹多,哪有男子来听歌。
爬起像个干猴子,座到像个鬼鼎科,
各人回去守狗窝。
只有门坊贴对子,那有门坊爬猴子。
说你三次你不听,一棒打你出朝门。
这些歌词表明,不要说唱歌,男子想到歌堂去听歌看热闹都是不受欢迎。由此可见,早先的&座歌堂&是不欢迎男性参加的。可能发展到后来就没有那么严格了,比较随便,男女老少可以参加,但是男性宾客也只能凑热闹,没有唱歌的资格。
再有,在早期&坐歌堂&中唱歌的都是年轻女性。从资料看,还没有发现有长辈或年长的女性唱的歌曲。虽然姑娘&骂媒&的歌曲很多,替媒人说情的歌也有,但是媒人唱的(答辩)歌曲没有发现。由此看来,&坐歌堂&唱的歌曲应该与当地的&女儿歌&类似,歌曲的内容都是闺蜜之间或与闺蜜有关的内容。
二、歌词(含衬词)自然朴实,内容广泛,但用词文明。
&& &坐歌堂&所唱歌词的形式与内容也显示出独特的艺术魅力。它源于民间,但歌词比兴手法使用娴熟,以物言情,以景喻意广泛使用,山川花草,五谷六畜,运用自如,极具形象感,有着鲜明的地方特色。其言词大多是方言口语,几近口语化的歌词,易记易唱,张口就来。其歌词内容也极其广泛,或歌颂父母的养育之恩,或夸奖新姐人品好, 心灵手巧,或从回顾儿时生活到现在离别之情,或诉说农事生产活动到揭露不幸婚姻,还有一些传统道德观的内容等等。歌词内容也比较健康文明,与其他山歌、小调类民间歌曲相比,基本没有少儿不宜的东西, 所唱歌词内容充满浓烈的乡土气息,既热情伤感,又诙谐幽默,情感跌宕起伏,再加以变形与夸张的描述,极富感染力。
歌词中的衬词也是一大亮点, &坐歌堂&的歌曲里都有衬词,有的歌曲衬词所占比重还很大,歌曲衬词生动丰富,琅琅上口,很多衬词就象是一句话,直接表达了歌曲的主题。 & &&&&&&&&&&& &&&&&&&&&&&&&&&&&&&&&&
三、音乐结构简单、实用,形式多样,音乐曲调丰富多彩,具有地方特色。
&坐歌堂&所唱歌曲音乐结构简单,但歌曲的音乐曲调丰富多彩。歌曲的曲式结构一般为上下两个乐句乐段和起承转合的单乐段体为主,歌曲也有单二部结构的形式, 并且结构里含近关系离调转调性乐段。这种音乐结构既可以便于即兴填词演唱,又可以灵活的变换演唱形式。歌曲音乐可根据歌词内容的不同,在节奏、速度、形式上有所变化,使音调抑扬顿挫,变化无穷,还便于歌曲的自由反复、插入等。
音乐的调式以宫、商、徵、和羽徵交替调式为主。其唱腔以优美欢快为主,也有诙谐、婉转、哀怨 (主要是新姐唱的歌曲)的唱腔。形式分领唱、独唱、对唱、齐唱,同一曲调还可以填不同的歌词演唱。
四、仪式活动以唱歌形式为主体。
&坐歌堂&是以唱歌形式为仪式主体的传统民俗表现形式,连伴奏乐器都不需要。在长期传统意识为主的社会长河中,姑娘们能在此活动中自由的一唱为快,尽情表达展现各自的内心世界,表演才艺。 所以,&座歌堂&在当时是姑娘难得的欢聚场所,她们推心置腹,心心相印,可以根据个人的不同爱好需求,认识朋友,沟通思想,增加亲情友情,了解外面世界。从资料中看到,当时新姐出嫁而请众多姐妹&坐歌堂&,不以多收礼金为目的。姐妹们互相送的礼是歌,互相还的礼还是歌(互相&坐歌堂&)。来的宾客记性好的就带上张嘴, 记性不好的就带上手抄本,嘻嘻哈哈,唧唧喳喳,高兴而来,尽兴而归。从歌曲里可以深深地体会到当年闺蜜们的追求与&时髦&。如:
桂花香,月儿黄,我陪新姐坐歌堂。
一来没有送你礼二来没有添你箱,
三来没有帮你忙,只有陪你坐歌堂。&&&&&&&&&&&&&&&&&&&&&
今晚唱歌走得忙,歌本忘在绣花房。
心想转去拿歌本,路又远来歌又长。
上席大姐借一本,不等三更还给你。
我歌晓得谢你恩,为学姊妹请接声。
由此看来,&坐歌堂&能在民间相当长的时间里流行,说明其在当时是一种既很&时髦&,又很适合当地民情的婚嫁习俗。&坐歌堂&是姑娘们送新姐的&欢送堂&,也是当时姑娘们欢聚的&赛歌堂&。 这种婚嫁习俗在当时既有现实生活的实用性,也有很健康丰富的娱乐性,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是深受当地人们欢迎的民间音乐活动。
&坐歌堂&所传承下来的歌曲,生动记录了当时的社会生活,是了解、研究合川社会风土人情、伦理道德、价值观念、民间语言、民间音乐等的重要资料,更是创作文艺作品的重要源泉,其歌曲多首收入国家民歌集成卷,以此为素材创作的文艺作品也多次搬上舞台,获得行家好评,深受群众喜欢。刘三姐全集歌词——姐妹二人梭对梭、花针引线线穿针、眼望青山难出笼、刀切莲藕丝不断
上河涨水水推沙,下河鱼儿摇尾巴,打得鱼来街前买,换得油盐换得茶。拿起镰刀会割禾,拿起竹签会织箩,如今遇上渔家妹,手攀鱼网学穿梭。花针引线线穿针,男儿不知女儿心,鸟儿倒知鱼在水,鱼儿不知鸟在林,看鱼不见莫怪水,看鸟不见莫怪林,不是鸟儿不亮翅,十个男儿九粗心。长长短短一下砍,哪个带了尺来量。 砍柴莫砍岭上松,小小松树有大用,有日松树撑天起,敢挡东南西北风。 入山莫怕虎狼多,下海莫怕蛟龙恶,剥下龙鳞当瓦盖,砍来虎头垫柱脚。多谢了,多谢你这好心人,谢你拦路刀一把,谢你捆人绳一根。多谢你的好茶饭,三姐不吃富家宴,多谢你的好绸缎,是人谁把狗皮穿。这点傲气你没有,你是财主桌下狗,亏你生来牙齿利,能啃几根剩骨头。这里原是老虎口,这里原是野狼窝,仁义道德好门面,杀人宰房不见血。 画眉困在八角笼,八角笼门锁重重,八角笼门重重锁,眼望青山难出笼。日头出东月落西,行人要谢五更鸡,鸡叫一声天亮了,狼虫虎豹藏行迹。 妹不忧,浪大也有打鱼舟,手把舵秆稳稳坐,哥呀,哪怕急浪打船头。刀切莲藕丝不断,斧砍江水不不离。山中只见藤缠树,世上哪见树缠藤,青藤若是不缠树,枉过一春又一春。竹子当收你不收,荀子当留你不留,绣球当捡你不捡,空留两手捡忧愁。
&&最后修改于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有什么歌好听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