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驾造成交通事故学院驾证22期王树同

《企业门户:构造企业的信息平台》 科林·格雷戈里, 戴伟, 王树同【摘要 书评 试读】图书
iPhone/iPad/Mac
Android手机或平板电脑
请输入您的手机号码或电子邮箱,获取Kindle阅读软件的下载链接。
通知出版社:
没有Kindle设备?,或者下载免费 。
出版社: 中国金融出版社; 第1版 (日)
平装: 132页
语种: 简体中文
22.6 x 18.2 x 1.2 cm
品牌: 中国金融出版社
ASIN: B001V7QZ6O
亚马逊热销商品排名:
图书商品里排第2,404,535名 ()
目前还没有用户评论
查找其它相似商品
查看产品详情页面完毕后,在此处了解返回您感兴趣的页面的方式。联系我们--王树同|||-||山东寿光--山东省寿光市茂源包装制品有限公司
山东省寿光市茂源包装制品有限公司
主要业务:木制工艺品,礼盒包装等包装制品
联系人:王树同
&您现在所在位置: > 联系我们
产品导航搜索产品
联系我们 联系人:王树同
手机:电话:邮箱:
工礼网宣传
公司名称:&&山东省寿光市茂源包装制品有限公司
联&系&人:&&王树同&先生&(市场部&经理)
手&&&&机:&&
电&&&&话:&&
邮&&&&箱:&&
地&&&&址:&&山东寿光
公司网站:&&
&&(&&&&&&技术支持:)
主营业务:
木制工艺品,礼盒包装等包装制品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现象、原因及对策--《中国高等教育》2001年Z2期
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现象、原因及对策
【摘要】: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G645【正文快照】:
教育作为一种人力资本投资,它能给受教育者个人及其家庭带来较高的回报。但教育经济学的这一基本假设是以受教育者能找到适宜就业单位为前提的,否则,投资教育就不一定是件合算之事。最近几年我国的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发展很快,但与此相伴的是,一些地区和高校的毕业生就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周晓平;[J];鞍山科技大学学报;2005年Z1期
郑洁;[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李志;宋赟;李丹;;[J];青年研究;2007年02期
张凤美,徐雪萍;[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2期
赵宏斌,陈平水;[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宁继红;[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李兆燕;[J];医学教育探索;2005年04期
韩振兰;[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兰兰;;[A];2004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二)[C];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雪岩;[D];中南林学院;2002年
李宏祥;[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和俊民;[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马莉;[D];昆明理工大学;2005年
冯海萍;[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龙鹏举;[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陈杰;[D];重庆大学;2006年
任柯;[D];西安理工大学;2006年
孙蕾;[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张荣;[D];吉林大学;2007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潘柳燕;[J];广西高教研究;2001年06期
黄敬宝;;[J];江苏高教;2007年01期
杨峻,刘亚军;[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2期
罗省贤;;[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陈晓宇,陈良焜,夏晨;[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年02期
白韶红;;[J];重庆社会科学;2006年09期
乐志强;高鹏;;[J];高教探索;2007年05期
查显友;丁守海;;[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6年01期
岳昌君;;[J];经济学(季刊);2004年S1期
倪清燃;;[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周劲松;[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邓岳敏;[D];厦门大学;2007年
刘莉莉;[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范明;[D];河海大学;2003年
叶忠;[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徐林清;[D];暨南大学;2004年
詹一虹;[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宋旭峰;[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阳荣威;[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应松宝;[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谢玉成;[D];武汉理工大学;2004年
王淑霞;[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段蕙琴;[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林建;[D];西南大学;2007年
蒋友梅;[D];中南大学;2005年
王素霞;[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郭冬青;[D];中国石油大学;2007年
汪国琴;[D];浙江大学;2002年
张莹;[D];昆明理工大学;2003年
周劲松;[D];湖南师范大学;2001年
【二级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吴孟;;[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经济论坛);2006年05期
纪文元;;[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郑晓涛;李旭旦;相正求;;[J];高等教育研究;2006年08期
柏林;;[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年12期
白雪飞;;[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赵宏斌,王树同;[J];江苏高教;2005年03期
蓝洁,唐德海;[J];大学教育科学;2005年05期
黄中庸;周建民;马俊;;[J];辽宁教育研究;2006年07期
寇学臣;耿永志;李抒梅;;[J];辽宁教育研究;2007年01期
丰晓芳;丁雪华;刘相飞;;[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邓丽红;[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年
应松宝;[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周雅娟;[D];山西大学;2005年
肖云;[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陈方红;[D];广州大学;2006年
王小媛;[D];辽宁师范大学;2006年
高明华;[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郑会霞;[D];郑州大学;2006年
张建伟;[D];郑州大学;2005年
潘嵩;[D];河海大学;2007年
胡思旭;[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冯小芳;[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高胜民;;[J];新课程学习(中);2011年06期
张天韧;;[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李亚;;[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0年03期
陶蕊娜;纪晓艳;;[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年04期
聂勇军;;[J];涉世之初;2006年11期
白金明;;[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年12期
刘智;;[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0年22期
何婷;;[J];技术与市场;2011年06期
涂清华;;[J];学周刊;2011年07期
周乃武;陈垣君;;[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0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邱桂平;张利锦;;[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常雪亮;侯志瑾;;[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沈杰;;[A];青年就业问题与对策研究报告——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4)[C];2004年
李露;赵发旗;;[A];2007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叶忠;;[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赖德胜;吉利;;[A];小康社会:文化生态与全面发展——2003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C];2004年
左鹏;;[A];“十一五”与青少年发展研究报告——第二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6)[C];2006年
孟蕾;;[A];首届农林院校教育管理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9年
钟云华;应若平;余素梅;;[A];2006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周明宝;;[A];“十一五”与青少年发展研究报告——第二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6)[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本报记者 王世鹏 实习生 王莹;[N];联合日报;2009年
张潇潇;[N];四川政协报;2010年
冯幸耘;[N];天津教育报;2009年
黄威娜;[N];团结报;2009年
州委党校教授
向荣;[N];恩施日报;2009年
程晖;[N];中国经济导报;2009年
上海社会科学院青少年研究所研究员
曾燕波;[N];解放日报;2009年
谢靓 见习记者
徐梓;[N];人民政协报;2010年
本报实习生
唐闻佳;[N];文汇报;2009年
王智勇;[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杨爽;[D];吉林大学;2010年
刘艳茹;[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杨雅婕;[D];苏州大学;2011年
姜世健;[D];南开大学;2010年
柴国俊;[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王燕玲;[D];吉林大学;2009年
何亦名;[D];暨南大学;2007年
李朝军;[D];复旦大学;2007年
孙泽厚;[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夏星;[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纪春梅;[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马新英;[D];苏州大学;2007年
李兴华;[D];吉林大学;2008年
周志博;[D];厦门大学;2009年
陈玲珍;[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郭建锋;[D];浙江大学;2002年
商雪梅;[D];山西大学;2011年
李佳;[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边静;[D];西北大学;2011年
张莹;[D];昆明理工大学;2003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为什么中国现在的发展要淡化GDP指标_百度知道
为什么中国现在的发展要淡化GDP指标
提问者采纳
  从流量到存量:中国经济高增长中的低经济福利问题  王树同/赵振军  原载《河北学刊》2005年第4期  「作者」  「作者简介」  王树同(1972—),男,河北省徐水县人,经济学博士,河北师范大学商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宏观经济研究。河北,石家庄,050091  赵振军(1955—),男,河北省徐水县人,《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副编审,主要从事经济学研究。  「内容提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在二十多年的高速增长中一直伴随较低的经济福利转化,表现为社会发展支出占GDP 比重低,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大量重复建设和银行巨额不良贷款。其根源在于产权不清以及过分注重经济增长速度。  「关键词」经济增长/经济福利/重复建设/产权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历经二十多年经济高速增长。据统计,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年均增长率从改革前()的6.1%,提高到改革期间()的9.4%;人均GDP增长率由改革前的4.0%,提高到改革期间的7.8%或8.3%。2003年,中国GDP为11万亿元,人均GDP 超过1000美元,排在美、日、德、英、法之后,经济总量居世界第六位。如此高的经济增长速度已经成为世界舆论关注的焦点。尽管对中国经济统计数据仍存在一些争论和疑点,但是在更多的是感受到经济增长骄人业绩的同时,却忽略了自改革开放以来就被忽略的经济增长中的经济福利问题。笔者认为,结合经济福利水平来讨论经济增长,比单纯探讨经济增长数据的可信性更有现实实际意义,因为经济增长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全社会的福利水平。  一  (一)经济增长和国民收入核算体系  讨论一定时期内经济增长问题通常要包括以下内容:经济增长的速度,投入和产出,消费和积累等问题。这些内容可以通过国民收入核算体系(SNA )的一系列指标体现出来。  国民收入核算体系是一个完整描述经济总体运行过程及结果的核算框架,包括国内生产总值(GDP )、国内生产净值(NDP )、国民收入(NI)和个人可支配收入等。这些指标既相互联系,有各自所代表的具体的经济含义。GDP 是计算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总和,是一个流量概念;流量是在一定时期内发生的变量,是相对于存量而言的。GDP 通常有两种计算方法:支出法和收入法。支出法计算的是在一定时期内消费者、投资者、政府购买的最终产品的价值和国外进口的本国商品的净值,可以表示为:  GDP=C+I+G+(X-M )  收入法核算的国内生产总值计算的是期内的要素(劳动、资本、土地等)收入,可表示为:  GDP=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  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总”字,意味着在计算各个生产单位产出时,未扣除当期的资本耗费,是通常所说的“毛”值,而非“净”值;如果扣除掉资本耗费,即是国内生产净值。因此,国内生产总值不反映资本耗费量。这样,在一定时间内就有可能出现较低的国内生产净值和较高国内生产总值并存的状况,而较高的国内生产总值有可能是较高的资本耗费的结果。因此,国内生产总值不一定和经济福利同方向变动,因为资本耗费量越大,居民所得到的经济福利就越少。  国民收入(NI)是指按生产要素报酬计算的国民收入。从国内生产净值中扣除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加政府补助金,即可得到一国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提供的生产性服务所得到的报酬,包括工资、利息、租金、利润的总和意义上的国民收入。  相对于总体意义上的国民收入(NI),个人可支配收入(DPI )表示的是交纳个人所得税以后的个人收入,即人们可用来进行消费和储蓄的收入。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以GDP 为核心指标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一种适应市场经济运行、以量化指标为特征的指标体系。它体现了在核算期内,经济总体中各单位、各部门及其之间的经济关系,如产出、投入、效益之间的生产关系,收入分配与再分配关系,消费与积累的关系,储蓄、实物投资与资金融通的关系,资产、负债及净值之间的变动关系等。这些指标密切相关、相辅相成,构成完整反映国民经济运行的指标体系。  然而,现实中存在的问题是对中国国民经济运行的度量。由于种种原因,并未使用这一完整的指标链,而是在大多数情况下主要使用了GDP 指标作为衡量经济活动的标准。单凭GDP增长来衡量经济活动是片面的,并不足以说明经济发展的有效程度,不能说明生产单位GDP所耗费的资本量的多少。如果不结合资产的数量及其结构变化,就会失去对增长成因的深入分析,不利于增长中经济福利的有效形成。  (二)经济增长和经济福利之间的关系  经济福利是一个存量指标,指经济增长过程中财富的持续积累。每一年的经济增长成果都有一部分国民收入沉淀下来,成为居民所享有的经济福利。它包括居民所能够使用的社会公共产品和由于个人可支配收入的增加所带来的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等。经济增长和经济福利相辅相成,密切联系。没有稳定而持续的经济增长,就不会有持续的福利转化,也就不会有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只有整个经济福利不断提高下的经济增长才是可持续的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手段,经济福利提高是目的。因此,如何实现国内生产总值这一流量有效率地向经济福利存量转化是任何一个国家经济发展中面临的关键问题。  片面地使用GDP 指标来衡量经济总体活动,把GDP 增长速度的快慢和经济福利提高等同起来是中国经济发展中长期存在的误区。在实践中导致由于过分注重经济增长速度,以速度指标代替福利指标,GDP 数字的高低成为衡量发展业绩的标准。然而,经济增长并非总是和经济福利同方向变动的。新中国成立之初的20世纪50—70年代,由于经济发展战略的偏差和“超英赶美”等冒进思想的指导,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比较高,但是经济福利和人民生活水平未有大的改善,不少地区还呈现下降趋势。即便二者是同方向变动的,变动的幅度也不相同,一定量的经济增长可以转化成不同量的经济福利;反之,一定量的经济福利则完全可以在不同的经济增长速度下取得。因此,经济增长并非完全等于经济福利的提高。  二  横向比较来看,中国经济增长的福利转化水平是比较低的。虽然中国经济总量已经超过了一些发达国家,但是这些国家的民众从经济增长中所得到的福利相比中国要高许多。究其原因,这些国家的经济存量比较大,数百年前经济增长所带来的福利存量(表现为店堂馆所、堤坝、公路、房屋等一些公共设施)仍然为现在的民众所享用。因此,尽管这些国家的经济年均增长只有2%左右,但是并不会对居民生活有明显的不利影响。中国则不然,经济高增长带来的经济福利存量一直很低;如果经济低增长,经济福利就更低。因此,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一直是中国政府追求的主要目标之一。中国经济增长的福利转化度可以通过以下方面表现出来。  (一)社会发展支出占GDP 的比例  社会发展支出是指用在文教、卫生、体育、科研等的事业费用和投资,这部分投资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一国居民所能享受到的福利的多少,因此,每年GDP 的一部分应该用来进行社会发展投资。正常情况下,经济增长速度越高,用来进行该部分投资的费用也应该随之增加,这样,广大居民从经济增长中获得的福利存量就会随之增加。从表1可以看出,社会发展总支出的绝对额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与经济发展相比较,比例很低;而且,从“五五计划”一直到2002年,基本都保持在4%~5%左右,最高时的2002年也不超过6%。在2002年,全国1.7667万亿元的基建投资中,用于社会发展的基本建设投资仅有1643亿元,占总投资的9.3%。长期以来,社会发展与经济建设投资比例平均保持在1∶13左右,经济建设的投资规模远远超出社会发展支出规模,经济和社会发展呈现不协调的状态。  (二)高经济增长过程中的大量重复建设  一个经济体本期创造的财富总会有一部分用来进行投资,形成一定的生产能力,以便为未来居民消费服务;投资越多,居民当前消费也就越少。如果投资是重复投资,意味着居民创造的价值的浪费,是一种福利损失。  1.重复建设的含义和类型。重复建设是一个动态过程,它包括业以形成的重复建设存量、即将形成的重复建设增量和重复建设项目与合理建设项目的动态转化。重复建设大致可以分为两类,过度市场竞争型重复建设和政府主导型重复建设。在这两种重复建设中,第二种重复建设造成的福利损失要高于第一种。竞争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常态,过度竞争虽然可以在一定阶段内造成资源的浪费,但是最终那些没有利润或低利润的企业会从该行业中退出,是市场经济自身的一种调整过程,对消费者造成的福利损失不大,甚至还会提高消费者福利。政府干预型重复建设则不然,由于政府可以为已经是重复建设的项目进行融资,并且获得这些资金的企业存在预算软约束,没有还贷的压力和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动力,可以在没有正常利润或者低利润的情况下继续存在下去。  2.重复建设是一系列的事。说重复建设是一系列的事,是指由于中国经济增长过程一直存在着内需不足,一旦出现新的经济增长点,即新的国内需求,由于存在地方市场分割,就会出现一哄而上的情况,很快在该产业形成过剩的生产能力。如果该产业是下游产业,那么上游企业也相应出现过剩的状况。以汽车产业为例,中国目前存在着严重的汽车产能过剩——汽车整车制造业已经达123家,27个省市生产汽车,17个省市生产轿车,23个省市建成轿车生产线;作为上游企业的钢铁业,也相应地形成重复建设。房地产业过热,就会在钢材、混凝土等建材的生产上出现重复投资。当前,中国存在重复建设的行业除汽车外,还有机械、冶金、电子工业、医药、食品、纺织等,重复建设的范围较广。  3.重复建设的结果:一方面表现为经济增长的高速度;另一方面表现为较大数量的资源消耗。以2003年为例,国民经济增长达到8.5%以上,GDP 总量达到11万亿元人民币,而在这个增长过程中,所消耗的钢材是世界该年消耗量的1/3,所消耗的水泥占世界水泥消耗量的1/2,所消耗的煤炭占世界煤炭消耗量的30%,用电量为世界用电量的13%;而11万亿元的GDP 还不到世界经济总量的1/30[1].经济增长过程中重复建设导致的资源浪费,不仅是居民当前福利的损失,而且还是未来福利的损失。  (三)高经济增长、高储蓄率和巨额银行坏账并存  在每年的经济增长中,居民将收入的一部分存入银行,中国的储蓄率不仅大大高于发达国家,而且也大大高于许多发展中国家。截至2003年8月底,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已经超过10万亿元人民币,接近国民生产总值。从跨期消费的角度来看,假定当前利率水平为r ,居民通过牺牲当前1单位的消费可以获得未来(1+r )单位的消费,是一种福利的增加。在这一过程中,金融中介银行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银行能够通过贷款的方式将资金投向有经济效益的生产项目,那么,一方面居民能够在未来获得(1+r )单位的收益;另一方面可以将现在的经济剩余转化为未来的生产能力,保证使消费者持续获得经济福利,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将经济流量转变为存量的过程。只有这个过程进行的顺利,居民才可能在将来得到更多的经济福利;否则,人们牺牲了当前的福利也未能得到未来的福利,这便成了净福利损失。中国国有商业银行贷款活动中形成的大量不良贷款即是经济流量向经济存量转变受阻的表现。银行不良贷款的数量规模即意味着居民福利损失的程度。根据中国官方的统计,四家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比例为25.37%。其中实际已形成的损失约占全部贷款的7%左右[2].  三  高增长和低福利带来的直接后果是投资饥渴症,主要表现为固定资产投资的迅速增加。固定资产投资从2000年开始加速,增长率由1999年的5.1%上升到10.3%;2001年上升到13%;2002年又升至16.1%;2003年前8个月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2.2364万亿元,比2002年同期增长32.4%[3],是近十年速度最快的时期,直接导致固定资产投资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明显上升。固定资产投资的年均增长率也高于GDP 的年均增长率,年间,固定资产的年均实际增长率高达14%,而同期的GDP 的年均实际增长率仅约10%[4].  靠大量投资带动的经济增长很容易陷入恶性循环。由于福利转化率低,社会必须以高于正常的经济增长速度来得到正常的、或者低于正常的福利改进;维持高增长需要更高的投入;由于导致福利转化低下的根本原因没有得到解决,于是高投入变成了高浪费。如此循环往复,造成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  造成高增长低福利的深层原因源自于不合理的产权制度安排,它主要体现在地方政府、银行和企业三个层面上的产权约束上。  随着中国改革的深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央政府控制下的可配置资源不断减少,地方政府配置资源的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政府面临的约束条件是现行的政绩考核制度,包括任期内的经济增长速度、招商引资情况、财政收入等指标。这样的约束条件就决定了地方政府为了缓解地方就业压力、增加财政收入、表现干部政绩等目标,往往以扭曲的价格将一些重要的生产资源廉价提供给企业。比如,作为经济发展的主要资源——土地近两年被大量征用并廉价转让给私人投资者,被称为中国式“圈地运动”;或者将征来的土地用于搞形象工程,修广场,建办公楼等,使得稀缺资源的配置完全按照地方政府的意愿进行,而非按照市场的运行规律进行。由于政府对资源的配置没有成本的概念,导致投资不以未来收益为标准而失去了合理性。  对于银行来说,其产权也是不清晰的。银行一直存有大量不良银行贷款,降低不良贷款数量是现有银行行为的约束条件。正常情况下,银行可以通过减少对效益差的企业贷款来减少不良贷款数量;但是,由于国有商业银行的产权不清,缺乏真正的所有者,在对银行行为监督成本很高的情况下,银行行为失去约束,银行不是减少贷款的数量,反而是增加贷款的数量。因为贷款数量增加后,不良贷款在贷款总量中的比重就会下降,银行的管理者还可以在贷款的活动中获得一定的租金收益。  从企业的角度来说,在投资收益给定的条件下,投资规模决定于贷款和一些重要的生产资源比如土地的成本高低。由于国有企业产权不清,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企业,不以追逐企业最大利润为目标,扩大企业的盘子是企业管理层获得收益的渠道。因此,国有企业一直存在投资最大化的倾向,而这种倾向在地方政府和银行的鼓励下变成现实。  这样,地方政府、银行、企业的行为逻辑达成一致:地方政府在政绩的约束下,向企业低价提供重要的生产资源;银行有做大分母减少不良贷款的需要;企业的最优选择是理所当然地增加投资。这就必然出现上面所论述的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现象,结果表现为较低福利水平的高速经济增长。  GDP 的增长是一种流量游戏,其增长完全可以建立在资源的低效使用、重复建设上;重复建设和过度投资虽然可以在短期内创造出很好的宏观数据,但是微观层面上的经济福利则很难得到保证。因此,从宏观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淡化GDP 指标,注重投资质量和效益;从微观上进一步完善市场经济体系,建立产权清晰的现代企业制度,是中国经济走出高增长、低福利的关键环节,也是贯彻实施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  「参考文献」  [1]姚景源。三大问题困扰中国经济进一步增长[J].财经界,2004(2)。  [2]聂庆平。我国银行不良贷款与银行改革政策建议[J].经济科学,2003(3)。  [3]李善同,刘云中。对当前经济形式的判断和展望[N].中国经济时报,.  [4]秦朵,宋海岩。过度投资需求和效率损失[J].经济学季刊,第2卷4期,2003.  除特别声明外,本站不拥有文章版权。如引用,请注明原始出处。  please quote the original source if you are going to use this paper  文章来源:原载《河北学刊》2005年第4期希望采纳
提问者评价
其他类似问题
按默认排序
其他6条回答
GDP不能准确反映经济情况。比如说外资企业在中国创造的产值会被记录在中国的GDP里。GDP计算不考虑成本。GDP计算不会考虑成本,比如拆掉一个旧小区在原址建新,GDP只算新建小区的价值而不考虑被拆掉的房子造成了多少损失。
gdp 很有趣的东西 按理说是啊 但是每一样东西都可以注水 gdp也一样 中国的gdp 听说水分不少 额听说过房地产吗 听说过炒房族吗?
不然中国政府搞个什么gdp含金量排名!虽然遮住一点!但还是能看出来的!GDP应该是现在测量一个地区发展最好依据吧!说实话GDP越高地区发展的越好,我还真没看出来 我去的地方不算少 长春跟厦门比 gdp可是厦门的两倍左右 但你说谁好! GDP涨得越高不是说明我国发展的越好吗?一般是这 !“可中国为什么要下降GDP?”瞎说 中国精神支柱什么能说下降就下降!还有好多地方政府还要靠它生活,靠它养家糊口,靠它升官发财!这不是要断人家财路嘛!没看人家外国都在说世界“复苏”要靠中国!中国没有要下降gdp 只是要下降gdp的增长率 政府嘛! 什么说,嗨就这么理解他要让gdp“名副其实”吧!
因为发展太虚了,一味追求GDP,而忽示了很多其他的矛盾,若继续强化GDP,为了追求经济的增长,社会的矛盾就会被推向激化和暴发的边缘,是不利于稳定性的,答案你知道的。
第一,GDP只是经济量的指标;第二,GDP不能准确反映经济实力,
1.统计数据总是不全面的;
2.经济实力直正体现在生产能力。
详细一点的
GDP是全民生产总值,不能说是国家经济的最佳指标,只能说是国家经济最直接明显的指标,中国的全民生产总值是上去了,但中国人口众多,人均生产总值与发达国家有很大差距!
gdp 很有趣的东西 按理说是啊 但是每一样东西都可以注水 gdp也一样 中国的gdp 听说水分不少 额听说过房地产吗 听说过炒房族吗?
不然中国政府搞个什么gdp含金量排名!虽然遮住一点!但还是能看出来的!GDP应该是现在测量一个地区发展最好依据吧!说实话GDP越高地区发展的越好,我还真没看出来 我去的地方不算少 长春跟厦门比 gdp可是厦门的两倍左右 但你说谁好! GDP涨得越高不是说明我国发展的越好吗?一般是这 !“可中国为什么要下降GDP?”瞎说 中国精神支柱什么能说下降就下降!还有好多地方政府还要靠它生活,靠它养家糊口,靠它升官发财!这不是要断人家财路嘛!没看人家外国都在说世界“复苏”要靠中国!中国没有要下降gdp 只是要下降gdp的增长率 政府嘛! 什么说,嗨就这么理解他要让gdp“名副其实”吧!
gdp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醉驾造成交通事故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