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相机三脚架是一个条形激光水平仪仪,平行于俯仰手柄,档我通过调节俯仰达到激光水平仪后,就必须固定俯仰手柄

&&|&&责编:高卓鹏
1没有附件也能拍 — 你是神吗?&&&&&对于很多刚刚购买单反/微单的朋友来说,他们首先体验到的就是新相机在画质上给他们带来的冲击,不过在这种冲击随之而来的就是一个疑问:我为什么拍不出好的照片。一部分人会把这个理由归结到自己的技术不够,然后就会迎来好好学习等后续工作。不过事实上远没有这么简单,因为结果并不是靠学习就能解决的,因为其中一个重要的答案就是——你没有买足够多的相机配件。没有附件也能拍 — 你是神吗?&&& 好吧,相信看完了前言之后的绝大多数人一定会抱着一种心态来看待笔者,那就是“这个不知道天高地厚的小子究竟在发表什么扯淡的言论”,不过当你真的认真拍过几年照片之后,相信你会有不一样的想法,因为很多时候一张照片拍摄的成败完全就在于你能否提供齐全的附件体系,而不是你的相机能有多好,所以笔者今天的目的就是简单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些附件的价值所在。大炮都手持的才是真正的爷们&&& 这些附件包括以下几类产品:三脚架、闪光灯、竖拍手柄、备用电池、快门线、遥控器、水平仪、摄影包、滤镜、显示器。笔者会在文章当中详细分析每一类附件存在的价值,以及什么样子的对应人群最需要购买这类产品。产品:
2一切稳定的根本 — 三脚架一切稳定的根本 — 三脚架&&& 首先我们来讲讲三脚架,毫无疑问三脚架应该算是所有配件当中最为重要的产品,而且如果把三脚架的类别说的大一点,那就是支撑系统。支撑系统都有一个很明显的共性,那就是以移动性换稳定性,越稳定的三脚架运动起来就越不方便,而越轻便的三脚架对应的就是越不稳定。优秀的三脚架不仅稳固 造型也很有美感&&& 三脚架的最大用途在于使你的相机本身不再晃动,也就是说使用三脚架之后你可以使用比安全快门还要低很多的快门速度。当然需要注意的是,三脚架只能制止你相机的晃动,但是并不能让你的被摄物体静止,所以并不是说我们有了三脚架世界就清晰了,当然如果你想尝试拍摄一下夜景或者暗光环境下的景色,三脚架是绝对必备之物。云台是直接与相机连接的根本 光是脚架好并不足以保证稳定性&&& 虽然我们总说三脚架很重要,但是三脚架并非人人都需要的产品,不过由于三脚架的用途实在广泛,所以笔者在这里就不谈推荐购买人群,而是说说什么人不需要购买。由于三脚架(或者相关支撑系统,比如独脚架)会严重制约相机的移动性,所以对于四处行走经常拍摄人文的摄影师来说,三脚架显然是一个并没有太大用处却会增加不少负重的产品,并不推荐购买。&&& 主要用途:极大程度的增加相机自身的稳定性&&& 推荐人群:除了经常行走以外的所有人产品:
3随处用光的艺术 — 闪光灯随处用光的艺术 — 闪光灯&&& 然后来说说闪光灯,闪光灯可以说是目前所有必备的小东西,而我们也能看到所有专业新闻摄影记者无一例外都佩戴了非常专业并且庞大的外接式闪光灯。即使对于完全不懂摄影的人来所,他们也能明白闪光灯可以让你在很暗的环境下清晰的拍摄出主体。优秀的原厂闪光灯最大的优势就是自动化程度非常高&&& 实际上闪光灯的最大价值就是可以轻松的改变画面内的光比,如果你熟练使用闪光灯可以让画面需要亮的地方亮起来,需要黑的地方黑下去(当然不包括远景)。不过对于初学者来说更多的只是把闪光灯安装在机身上方,然后依靠闪光灯的自动测光和闪光补偿来控制闪光灯的功率输出。无线引闪功能是原厂闪光灯最好的扩展&&& 说点简单的话吧,对于初学者来说购买闪光灯最大的价值就在于拍摄人像照片的时候可以保证人脸可以维持在一定的亮度,尤其是在拍摄美女的情况下让皮肤显得更加白皙,而且使用闪光灯可以轻松捕捉暗光环境下的瞬间。不过闪光灯并不是万能的,如果使用不善会明显的破坏照片本身的气氛,所以说这个东西的适用范围远没有我们想象中的广泛。&&& 主要用途:提亮相机前方不远处的物体&固定暗光环境下的移动物体&&& 推荐人群:经常在夜晚捕捉瞬间的用户 希望能够随时补光的用户产品:
4更耐用也要实用 — 竖拍手柄更耐用也要实用 — 竖拍手柄&&& 然后我们来说说手柄,对于单反相机来说,除了最高端的旗舰机机种(例如-、)剩下的相机都没有内置庞大的竖拍手柄。虽然说竖拍手柄在很长一段时间历史内都是作为卷片器的身份存在,不过进入数码时代时候竖拍手柄最大的用途就是提供多几个按键以及多一节电池空间。胶片时代手柄更多的作用是提供更快的卷片功能&&& 虽然说竖拍手柄还保留了延长续航时间这么一个非常重要的职能,但是实际上这是以严重损害携带性作为代价的,如果真的想要追求续航时间直接多带几节电池显然是最为实际的打算,手柄虽然优秀但是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浪费。时代旗舰机采用了一体化手柄设计 主要是为了保证强度和性能&&& 不过相机手柄目前仍然热销,理由显然不是因为竖拍的时候能让你的手放置的更舒服一点,更大的原因在于无论多么普通的相机,在安装了竖拍手柄之后都会显得特别特别的威猛,这种主观心理需要形成了竖拍手柄的主要销售理由,不过他真的具备什么实际价值吗?这可难说了……&&& 主要用途:提供竖拍环境下更好的持握感 提供第二电池仓&&& 推荐人群:不怕沉重 追求竖拍持握手感 追求长续航能力 追求相机威猛程度的用户产品:
5一次拍摄更持久 — 备用电池一次拍摄更持久 — 备用电池&&& 备用电池这种附件可以说几乎所有电子产品都存在,不过是否应该购买备用电池一直是一个需要讨论的问题,除去少数具备投影或者无线分享功能以外,绝大多数相机的主要功能只是记录,并没有后续的内容,所以说是否需要备用电池很多时候要看拍摄习惯。旗舰机相机往往拥有容量非常高的电池 以保证长时间高强度拍摄的需求&&& 至于拍摄习惯我们可以用几个数字简单的衡量一下,那就是“一次拍摄照片数量”、“存储卡能储存多少张照片”、“一节电池能拍摄多少张照片”,如果前两者远大于最后的数字,很显然你应该购买备用电池了,如果最后一个数字远大于前两者,那么备用电池其实是个很浪费的东西,锂电池可以随用随冲,自然不会存在这方面的问题。使用AA电池的相机可以随时随地购买到替用品 不过开销却是相当的数字&&& 其实备用电池还有一个作用,那就是给你忘记充电的时候一个很好的弥补,毕竟两节电池同时没有电的概率还是非常小的,而且在一节电池出现故障的情况下另外一节电池也可以发挥它的作用。相比拍摄不了照片里说,一节电池的代价真的非常渺小。&&& 主要用途:提供更长的续航时间 提供忘充电或者电池故障时的保障&&& 推荐人群:拍照强度较高 对于电池需要保障的人群产品:
6不需折腰的惬意 — 快门线不需折腰的惬意 — 快门线&&& 然后我们来说说快门线,快门线实际上也是一种极为常见的配件,尤其在工作室等地方出现的非常频繁,事实上快门线也分为简单的快门以及非常复杂的多功能快门线,前者只是将快门按键以某种形式延伸出来,而后者更多的是通过其自带的辅助功能拍摄更加复杂的画面。简单的快门线也可以实现轻触对焦以及B门锁定&&& 当然了使用快门线就必须要使用类似三脚架的辅助支撑装置,所以说快门线对于平时很少使用脚架的朋友来说属于挺没用的东西。使用快门线最大的好处有两个,一是进一步减少手触摸带来的震动,另一方面则是在已经确定取景范围的情况下我们可以更加直接的拍摄画面,尤其是配合实时取景模式和翻转屏不再需要任何的弯腰动作,可谓是十分方便。更高档次的产品则可以实现定时拍摄等功能&&& 如果你购买的是更高档的快门线(比如TC-80N3、MC-36),使用这类产品可以非常简单并且直接的实现延迟拍摄、间隔拍摄、计时T门以及长曝光秒显示等功能,对于拍摄星空以及想要通过照片合成视频的朋友来说,这类东西是绝对不可或缺的利器。&&& 主要用途:延长快门按键&提供特殊功能&&& 推荐人群:经常拍摄需要长时间拍摄同一画面的朋友产品:
7自拍有我更快乐 — 遥控器自拍有我更快乐 — 遥控器&&& 然后我们来说说遥控器(无线遥控设备),其实遥控器和快门线可以算是一类东西,都是把快门延长出来,不过遥控器的用途与快门线还是有着明显的区别,因为遥控器本身没有太严格的距离限制,所以在某些特定场合尤其是自拍环境下方便甚多。一般都拥有标准的红外接口和通讯协议 随便一个遥控器也许都有效果&&& 当然了如果你是拍摄一些严肃的照片,使用遥控器带来的无线方面的优势其实并不是那么的明显,只有当你被迫远离相机的时候才可以。毕竟这里边涉及到一个很严肃的技术问题,那就是我们能购买到的绝大多数遥控器使用红外方式连接,而红外具备很强的指向性,如果距离很远的话瞄准会变成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使得无线遥控器变成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幸好这一类产品向来都是非常便宜,否则购买者能有多少呢?2.4GHz无线快门线还属于一个很新鲜的东西 尚未得到普及&&& 不过目前也存在一些非常罕见采用2.4GHz频段的无线遥控器产品,这类产品具备传统快门线半按快门对焦以及比较简单的拍摄模式调整功能,不过暂时我们还买不到这类原厂产品。这类带有较为完整功能的无线遥控器相比普通快门线的确更加实用,不过还是让我们期待更多此类原厂附件的出现吧。&&& 主要用途:提供远离相机操控快门的能力&&& 推荐人群:需要远离相机进行拍摄的朋友(比如自拍)产品:
8精确构图我很行 — 水平仪精确构图我很行 — 水平仪&&& 然后我们来说说水平仪,相信绝大多数朋友都会给出笔者一个很统一的疑问,那就是现在的普遍内置水平仪,我们又有什么道理需要去单独购买水平仪吗?这无疑是在浪费金钱不是吗?从某些角度上这是肯定的,相机内置的双轴水平仪无论是左右倾斜还是上下俯仰都可以提供精度小于1°的矫正,对于只是随便拍拍的用户来说完全不成问题。相机内置的水平仪甚至可以直接在光学取景器内显示&&& 不过对于需要接片或者一次调整水平拍摄多张照片的朋友来说,相机的水平仪有时候就不能作为唯一的评判标准了,这个时候我们可能需要更多的水平辅助装备来实现,不过这类水平装置更多的是与脚架云台融为一体的,而并不是单独存在的。独立的水平仪很多情况下更加实用&&& 所以说水平仪这个东西购买的价值在一般情况下还是很小的,而起在目前主流相机全部内置水平仪的大潮流下,这样的配件存在的价值就显得非常渺小。当然了如果你使用的是那些非主流的设备,而且经常拍摄风光尤其是城市风光类照片,水平仪是你必备的附件。&&& 主要用途:保持相机始终处于水平状态&&& 推荐人群:经常拍摄城市风光或者相关类型的用户产品:
9征战四处的行囊 — 摄影包征战四处的行囊 — 摄影包&&& 然后我们来说说摄影包,如果你的从来不离开市内,摄影包显然是一个无关紧要的东西,但是显然绝大多数人购买相机不是为了在家供着或者自己搭个影棚自娱自乐,更多的还是要带出去拍拍,所以这个时候摄影包就显得比较重要了。对于微单这种相机来说选择小皮套才是最为实在的的&&& 不过这并不代表你一定要购买摄影包,比如你只是经常拿着一台小巧的微单,从不更换镜头,从不带额外的附件,在这种情况下你最多只需要购买一个内胆包即可。事实上如果你追求相机随手拿起就拍,笔者认为这样的你可以完全放弃摄影包这种累赘,轻轻松松的挂在手上享受拍摄的乐趣不好吗?庞大的摄影包可以装下很多器材 但是你真的需要背着他出门吗&&& 当然相对应的反过来,如果你手里拥有大量设备(其实不需太多,只要1台相机,2个镜头即可),还想同时带着他们出门,那么购买一个摄影包就成为了自然而然的事情,当然了至于购买什么样子的摄影包这是个很复杂的问题,笔者认为有一个非常简单的原则,就是买那些恰好能装下你出门要带东西大小的包裹往往是正确的。&&& 主要用途:让你可以同时携带更多摄影器材出门&&& 推荐人群:经常需要携带大量器材出门的朋友产品:
10效果要从拍摄出 — 滤镜效果要从拍摄出 — 滤镜&&& 然后我们来说说滤镜,当然首先确定一点今天要讲的滤镜并不包括保护类滤镜,保护滤镜其实是一个你心疼就买不心疼就不买的东西,就是这么简单,唯一要说的就是如果你真的打算买保护类滤镜千万别买太便宜的,他会严重影响画质。使用偏振镜去除偏振光之后可以取得非常优秀的效果&&& 然后回归我们的主题,绝大多数滤镜的目的都是为了创造更加绚丽的效果,不过在我们现在的内、电脑内我们都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滤镜效果存在。而且我们可以看到这些滤镜重合度非常非常的高,而且使用光学滤镜带来的画质损失往往比后期处理要大,这就让这些滤镜的存在显得非常尴尬。计算机后期处理可以说颠覆了整个产业&&& 所以说大量光学效果滤镜已经被数字化大潮所淹没,后期处理无论是经济成本,成品效果都要好得多。不过还是有一些滤镜是后期处理无法替代的,比如偏振镜和减光镜,前者可以非常好的去除掉反光,有效增加饱和度,后者则可以有效拖长快门速度,在强光下开大光圈,只有这类滤镜才是不可被替代的。&&& 主要用途:创造出各种各样的画面效果&&& 推荐人群:由于数字化后期已经非常完备 所以只推荐经常拍摄风光的朋友购买偏振镜和减光镜。产品:
11一切后期的开始 — 显示器一切后期的开始 — 显示器&&& 最后就死显示器了,其实很多人在这里肯定很想喷笔者了,显示器和拍照有个毛关系,事实上如果你对于摄影的理解仅仅在拍摄上,那么购买显示器对你来说的确是一种极大的浪费,直接把照片导入iPad自己看着爽就OK了,何必要在这里多花一分钱呢?专业显示器最大的优势色彩的准确程度&&& 显示器对于摄影最大的价值就在于让你把自己对于色彩的理解原封不动的传递给别人,也就是说一台优秀的显示器是你进入摄影人这个圈子的必备条件,因为传达出来的色彩很容易被显示器所曲解,而曲解的色彩能给你多少交流的空间呢。相机屏幕就算优秀到 这种程度 依旧距离显示器很遥远&&& 所以说无论你是想跟优秀的摄影师交流,如果你想要让你修出来的片子洗出来仍然是你想象中的色彩(当然这里边也涉及了更多色彩管理的东西),你想要你心中的色彩不被别人所曲解,那么一台颜色准确的显示器非常重要。当然了除非你对于色彩的态度是非常宽容的,觉得颜色实际上很无所谓,态度本身并无对错,只不过这是一条很多人都走过的路而已。&&& 主要用途:保证色彩在传递过程中不被曲解&&& 推荐人群:希望更深刻介入摄影流程 希望自己对于色彩的理解可以传递给别人的朋友产品:
12没有附件真能拍 — 只是自由!没有附件真能拍 — 只是自由!&&& 最后我们来说说,笔者给大家推荐了这么多东西,总说这个有用那个有用,那是不是脱离了这些东西我们就完全没有办法拍照了呢?事实显然不是如此,仅仅是拍摄的话我们只需要一台就足够了,哪怕完全没有这些附件我们也可以拍的很开心不是吗?巨型三脚架的确沉重无比 但是却能带给你无比的稳重&&& 那么附件的价值在于哪呢?在于让你拍的更加精彩更加漂亮,摄影可以是快乐的,可以是幸福的,也可以是严肃的,可以是优雅的。是否应该购买附件实际上更多的取决于你的拍摄方式,附件的存在可以说是一种负累,但是同时也会用更加精彩的影像回馈你,会让你体验到摄影更深层次的魅力。这张图可以很好的说明一个优秀的摄影人到底需要什么&&& 此时此刻的你是否觉得自己应该再多买点附件或者别的东西呢?如果你过去是个非常随意的拍摄者,不妨尝试一下通过一些小附件改变自己的拍摄方式,如果你过去是个非常循规蹈矩总要背负三脚架快门线才能拍摄的朋友,不妨尝试一下非常随意的拍摄手法。不断尝试改变才能让你体验摄影个更深层次的乐趣。投票区域:你认为什么附件值得购买(点击预览可查看效果)&&& 最后的最后还是投票,笔者想问问你,你觉得什么附件最值得购买呢?&在人手一台单反的时代,玩器材,最后的落足点一定是摄影附件上。很简单,拍日出,你需要脚架来稳定,需要渐变镜来平衡光比,还需要快门线来减少震动,没有这些附件,你最多只能获得一张ISO上万、满屏幕噪点的糟糕照片。我个人更偏爱闪光灯,因为摄影,说白了玩的就是光,闪光灯会让我变的更加自由。
产品类型 传感器尺寸
下载中关村在线Android 客户端
下载中关村在线 iPhone 客户端
下载中关村在线Windows8客户端
成为中关村在线微信好友
4¥43005¥96006¥44007¥199008¥31009¥810010¥3900
立即登录,签到赢金豆~
登录后即可查看通知,和作者互动自定义商品单元
热卖商品排行榜
水平仪(一珠 二珠 三珠) &
排序方式:
排序方式:
诚信保证计划
关注拍拍 惊喜多多
Copyright &
广东省通管局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主题:【色而不淫】谈怎样选购三脚架、云台——菜鸟入门篇
&[ 主题管理员: 色而不淫 ]
泡网分: 122.316
帖子: 28795
注册: 2002年03月
三脚架云台讨论群,欢迎加入!
欢迎@俺的微博:
主流市场来说,捷信绝对是最好的三脚架品牌!——但是,谈三脚架,必称捷信,这是一个很不好的误区!一支捷信三脚架,至少是2000多以上,再加上般配的云台,总投入至少是5000起。试问整个无忌,到底有多大比例的色友在用捷信和2000以上的云台呢?——俺没有统计过,但是俺敢说,绝对不超过5%。
是不是所有的影友都在用尼康D3、佳能1DS III?是不是大家手中全是金圈、红圈镜头?既然相机和镜头也就大几千块、1万出头。何苦去追求动辄5千以上的高档三脚架和云台呢?既然三脚架非捷信而不能用,那么先把你们手中的非顶级机身和镜头全部扔掉吧!
对于绝大多数影友来说,选购一支合适、够用的三脚架和云台,比不切实际的去YY顶级,更实际可行!
[I]三角架,你可能买到第三个才知道前两个的钱完全是应该省下的。[/I]——其实这句话,对于相机、镜头、摄影包等等所有的摄影器材,都完全适用!但是馒头还得一个一个的吃,直接吃第三个,是不现实的!
很欣喜,俺写的选购三脚架和选购云台的文章,已经被广泛转载了。但是,这两篇文章一直都没有写完,甚至可以说只是写了一个开头。
参考了其他几个长篇的相关文章,俺觉得还是应该写得再入门一些,再循序渐进一些,所以俺有重新整理了一下思路,准备重写。
目前写得是第一部分,面向菜鸟的扫盲版:
说明一:本文不探讨三脚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本文的中心思想是探讨如何选购三脚架;而且本文着重于摄影发烧友对于三脚架的选择,家用DV和DC适用的三脚架不在本文讨论;本文只探讨三脚架——云台和独脚架的问题俺会在另外一篇文字里讨论。
说明二:本文的目的是给初次选择三脚架的影友一个概念性的参考,并非市场纵览和分析,所以文中和回复尽量不涉及具体品牌及具体型号,更不会去比较不同品牌同类产品的优劣,望理解和配合!
本文不探讨三脚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本文的中心思想是探讨如何选购三脚架;而且本文着重于摄影发烧友对于三脚架的选择,家用DV和DC适用的三脚架不在本文讨论;本文只探讨三脚架——云台和独脚架的问题俺会在另外一篇文字里讨论。
简单来讲,选购三脚架要注意五个方面的因素:价格、稳定性、高度、便携性和功能。把这5个因素搞清楚了,三脚架的选择基本就有了方向。
首先是价格,把预算先框一下,明确自己准备花多少钱,备选的品牌和型号基本就缩小范围了,然后买你能买得起的最好的那一款。对于发烧友而言,一般的预算范围是:¥500以下;¥500-¥800;¥800-¥1300;¥1300-¥2000;¥2000-¥3000;¥3000-¥4000;¥4000以上。框定了价格区间,基本上品牌和材质就差不离了。一般来说,¥800以下不要考虑进口品牌;¥1000以下别考虑碳纤维的;¥3000以下别考虑捷信的;¥4000以上直接奔捷信去吧。还有一点建议是,三脚架+云台的投入应该占到你的相机+镜头总投入的10%-15%,即1万元的相机+镜头,至少应该花¥1000来买三脚架和云台;5万元的高档装备,至少应该花¥5000在支撑系统上。
第二个因素是稳定性。稳定性其实第一位的,如果不是为了稳定,何苦花钱费力去整个三脚架啊!一般来说,各个品牌的三脚架都分为大中小几个号儿。以捷信为例,从小到大分为0#、1#、2#、3#、4#和5#,大小号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三脚架三条腿的管径的不同,和整体高度的不同,正常情况下,号儿越大,管径就越大,高度也越高,稳定性也越强。根据捷信的官方推荐意见,结合网友的实际使用体会,0#三脚架适合于较轻便的单反(如D40X套机)、旁轴相机等;1#三脚架适用于普通单反相机,200mm以下,总重不大于2KG的情况;2#三脚架适用于135专业单反相机,300mm以下;轻型120相机;总重不大于3.5KG;3#三脚架适用专业单反相机,300/2.8镜头;或者较重型的120相机;双轨4×5相机;总重5KG以下;;4#三脚架适用于400/2.8、500/4大炮;8×10相机;总重7KG以下;5#三脚架适用于600/4大炮;重型技术相机以及超大画幅相机;总重10KG以下。然而其它品牌并非全是按照捷信这样来排号儿的怎么办呢?那就看三脚架的最大管径:0#=22mm;1#= 25mm;2#= 28mm;3#= 32mm;4#=36mm;5#= 39mm;
另外还要注意的几个参数是:1、节数:一般的三脚架分为3节和4节;少数针对户外旅游特别强调便携性的型号会整出5节来;一般的观念是,节数越多,稳定性越差;2、最细管径:因为各品牌三脚架的管径级差是不一样的,所以即使最大管径一样,节数也一样,可能最细管径也有不同;末节越细,稳定性越差;3、脚管壁厚:一般的壁厚是1.5mm、1.2mm、1.0mm。同样材质情况下,管壁越厚,稳定性越强;4、锁扣形式的区别:现在一般分为套管和扳扣的锁紧方式。一般来说,套管的锁紧力更大,稳定性更好,耐久性也更好。套管越长,稳定性也越强;5、材质:一般的材质是碳纤维和铝合金,还有少量火山石。同一品牌之中,碳纤维和铝合金的稳定性应该是很接近的;火山石的由于材料和结构原因,稳定性稍差;
第三个要谈的因素是高度:对于一支三脚架而言,有三个高度指标,不升中轴的最大高度、升中轴的最大高度和趴下去的最低高度。1、首先我们要关注不升中轴的最大高度,这也是我们常用的工作高度。一般来说,如果是采用眼平取景的话(绝大多数人都是眼平取景),这一高度要=你的身高-10cm(云台的高度)-10cm(机身底部到取景器的距离)-15cm(你的眼睛到头顶的距离),然后再考虑到你不可能是双腿并拢笔直站立,再-5cm——所以一个适合的三脚架不升中轴的最大高度应该=身高-35(或40)cm为宜。而对于腰平取景(哈苏等120相机)而言,不升中轴的最大高度应该=身高-60cm为宜。2、升中轴的最大高度即是这个三脚架能达到的最大高度,极端情况下有用;3、最低高度,在拍摄低角度和微距等题材是很有用,当然是越低越好。这一高度往往受制于中轴的长度,所以某些三脚架的中轴是两截的,可以拧下一截以缩短高度;有些三脚架可以更换短中轴(一般另购)以降度高度。
第四个因素是便携性:其实这个因素跟价格和稳定性同样重要!太贵了,买不起;不稳的还不如不用;太大太重没办法背出去的,也只能丢在家里当摆设。如果你有车有助理有跟班儿,你尽可以买最大最重最稳定的三脚架;如果你还得亲自背,那么请权衡一下你的体力极限。影响便携性的指标主要有两个,收合长度和重量。1、收合长度可能比重要更要紧些,一个过长的三脚架会很难携带,摄影包外边也不好挂,也容易东磕西碰的,上飞机会要求办托运。一般的三脚架的收合长度在50-60cm之间,如果再加上云台的高度,携带长度就达到了60-70cm;一般来说,三节的要比4节的长8cm左右。前面也说了,节数越少越稳定,所以这是很多发烧友在选择3节还是4节的时候要挠头的原因——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啊。目前市面上有少数采用反折设计的旅游型三脚架,增加了节数(达到4节或5节),把云台高度隐藏在脚管之间,稍稍降低三脚架的最大高度,从而可以把整体(含云台)收合长度控制在40cm以内。当然跟传统三脚架相比,稳定性稍逊,但是便携性提高很多,这也将是今后的一个热点。2、重量,当然越重越难带啊。碳纤维会比铝合金的轻20%-30%,但是价格要贵一倍多;过轻的自重也可能是减小脚管直径和壁厚的结果,这对稳定性也是不利的;中轴底部的挂钩可以加大三脚架的自重,但是实在太细太轻的三脚架,哪怕挂100斤大米在底下,也是不稳的。
最后一个因素是功能。三脚架的功能,无外乎以下几点:1、中轴横置或偏转。这个功能对于拍摄微距或翻拍比较有用。全方位偏转比简单的横置要猛。2、中轴倒装的功能很简单,基本上大家都有;3、绞齿中轴:比快速中轴要精确要稳定。4、脚钉:有固定橡胶钉;两用脚钉;可更换型金属脚钉,这对于适应不同地面条件有帮助。5、某些三脚架可以拆出一条腿来当独脚架,这个功能很有趣儿;6、某些三脚架的云台承载板可以更换,可换为无中轴承载板或绞齿中轴;
以上说的是几个参数和指标的选择,下面再谈一下选购三脚架时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主流市场里排名第一的三脚架品牌无疑是GITZO捷信,享受高品质的同时,也必须接受他的高价格。在一些小众市场,比如大画幅领域,木质三脚架比较受欢迎,备选的品牌有德国BERLEBACH巴里贝克、德国WOLF狼牌、美国RIES;如果是重型的金属制三脚架,曼富图的要比捷信的品种更多、品质更好。美国RRS也出顶级三脚架,价格比捷信还高,不差钱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
除了上诉品牌之外,其他品牌基本上在第二档次了,主要包括大批的中国品牌和几个日本品牌。
需要特别提醒入门用户的是:那些所谓的“尼康牌三脚架”、“SONY牌三脚架”、“禄来牌三脚架”,基本上都是国内中、低端工厂代工的。
三脚架的材质有碳纤维、铝合金、火山石、不锈钢、木质、塑料等材质。主要的选择就是碳纤维和铝合金,这两种材质各有利弊,但是最主要的区别在于,碳纤维材质比重更轻;不过由于材质上区别比较复杂,所以不能简单的去评价碳纤维和铝合金哪种稳定性更好、更耐用。各品牌之间,同样标称为“碳纤维”材质,其内在成分和材料特性也是千差万别的。
3、指标和参数:
三脚架的指标参数里,只有管径、高度、长度、自重这几个指标是属于“客观指标”,而诸如“最大承重”就属于各自为政的“主观”指标了,因为对于三脚架的最大承重,行业内并没有形成统一、客观并通行的检测流程和标准,简单来说,就是A品牌标称的8KG和B品牌标称的12KG根本没有可比性!因为他们的测试标准是完全不同的。所以,在选购三脚架时,最好多关注客观指标,而最好忽略那些主观指标。
OK,先写这么多吧,错误和遗漏是不可避免的,请大家多提意见,指出俺的错误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可能你看了之后明白了一些问题,也可能你看完之后更加糊涂了,呵呵,不要紧,稍后有时间了,俺再来把几个问题展开来讲讲清楚吧。也欢迎大家跟俺探讨,争取把这篇文字写得更好些。
关于云台的选购比三脚架要难写得多!因为云台涉及太多的类型和特点,所以在写的时候不得不提到具体的品牌和具体的型号,这也增加了写作的难度,和引发口水仗的可能。
一直想写一篇关于云台的文字,给广大色友提供一个尽可能完整、清晰、系统的参考,希望能够给广大色友合理选择和正确实用云台,提供一些有益的帮助和建议。但是种种原因,造成很久以来都是在心里打了一个腹稿,而未能真正写下去。俺这人比较拖拉,不给自己一点儿压力,可能这篇文字永远都写不出来。奥运会都快开了,俺也不能再拖了,先来开个头,不断补充吧,争取今年内能够完稿。
关于云台,会涉及到众多的品牌和具体型号,俺尽量挑选比较常见的品牌和型号来谈,也兼顾谈一些小众的和特殊的型号,也算给大家长长见识。文中尽量图文并茂,同时尽量不涉及具体品牌和具体型号的优劣对比,尽量比较中性的去谈一些客观指标和特点,这样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和尴尬。因为文中可能会涉及到二十多个品牌,数百个型号,以小色一人之力,很难搜集齐全,也真诚希望无忌上的各个品牌代理和商铺能够提供样品(图片或者文字也可),也欢迎各位色友批评指正,提供意见和建议!也热烈欢迎和殷切希望各位色友提供图片、文字或相关信息,帮助小色完成这篇关于云台的文字。
小色的联系方式:139-;
《谈谈云台:兼谈如何选择云台?如何使用云台?》
& & 什么是云台?在网上能够搜索到的大多是关于摄像机用云台的定义。这里就不严格的下一个定义了。简单来说,云台就是用于连接相机与三脚架(或独脚架),并能进行角度调节的支撑装置。按照大的用途来分,可分为摄像机用的云台和照相机用的云台,还有望远镜用的云台、监控摄像头用的云台等。因为小色个人的局限,以及本文针对的局限,在这里只讨论照相机用的云台(以下提到的云台,都是指照相机用的云台)。
& & 云台的分类,普遍是按照不同的调整方式及锁紧方式来区分的,比较常见的是分为球形云台和三维云台,此外还有两维云台、齿轮传动云台、旋臂云台等特殊的类型,各个类型之间还存在一些交叉,所以很难明确的给出全部的分类。
较常见的是球形云台和三维云台。
& & 先来说球形云台:球形云台业也称为万向云台,其主要特点是:活动主体是一个(或两个)球体,通过一个或几个旋杆来控制球体的活动与紧固。球台的种类很多,可以按照锁紧旋杆的个数来分,有一个、两个、三个;可以按照包裹球体的金属块是否密闭来分,有密闭式,和两片式;可以按照球体的形状来分,有正圆球体,和椭圆球体(也成为非线性球体);可以按照球体锁紧方式,分为环状锁紧,和点状锁紧;此外还有一些其它区分,是否有快装板,是否具备水平旋转功能等。
提纲草稿:
一、常见的几个系列的球台云台:
1、密闭环状球托的几个系列;
2、开合式球托的几个系列:金钟**;
3、1个锁紧纽的:
4、2个锁紧纽的:
5、3个锁紧纽的:
6、关于非线性球体:
7、偏心球台:
8、双球体球台:
9、关于水平旋转功能:
10、关于阻尼调整:
11、关于快装板:
12、关于水平仪:
13、关于非线性球体:
14、偏心球台:
15、双球体球台:
二、常见的几个系列的三维云台:
1、最常见的几款三维云台:
2、曼福图的齿轮系列:
3、捷信的低重心系列:
4、关于快装板:
5、关于水平仪:
1、全景云台:
2、旋臂云台:
3、微距云台:
3、介绍几个国外的品牌:
4、关于41MM燕尾槽标准:
5、关于云台的材质:
四、关于选择的几点建议:
1、& & & & 关于XGP类镜头的建议;
建议使用带有快装板系统的中心球形云台,带阻尼调整更加;不建议使用三维云台;详情待续……
2、关于微距摄影的建议;
建议使用曼福图三维齿轮传动云台,如410、405等;其次是高品质三维云台和球形云台;详情待续……
3、关于大炮摄影的建议;
建议使用悬臂云台,见Wimberley温布利(美国)和KING COBRA眼镜王蛇(美国);其次是高品质大型中心球台;详情待续……
4、关于全景摄影的建议;
建议使用专用的全景云台及附件,如曼福图303;详情待续……
5、关于大型重型设备的建议;
建议使用大型高品质三维云台,如曼福图405、400;金钟PH-285;捷信G1570M;大型座机建议使用RIES(美国);详情待续……
6、关于极轻便系统的建议;
建议使用小型球形云台;详情待续……
以上刚刚开了个头,大量文字和图片待续!!!
备注:在本文正式完稿之前,请勿转载,以免其中的错误产生误导!
1、球形还是三维,这可能是第一个问题:
大部分色友刚准备买云台的时候,都会有这样一个疑问:是买球形云台还是买三维云台呢?从国内市场的历史来看,三维云台似乎是先入为主的,甚至有些老的影友把三维云台称为“云台”,而把球形云台划作云台以外。
选择三维还是球形,这取决于你的摄影器材以及你的摄影习惯和要求。因为这2种云台因其结构的不同,而具备不同的特点,从而适应与不同的摄影器材和拍摄要求。
首先来说说三维云台,最出名的一款三维云台就是曼富图的141RC。这款云台应该是10年前国内市场曼富图190和055系列三脚架的标配云台,销售量极大。很多老的影友使用的就是这款,国产伟峰以及其他品牌也有多款仿制的产品。141RC有三根独立的调整手柄,分别控制左右摇摆、前后俯仰、水平底座旋转。
《三维,还是球形?这是一个问题!》
长期以来,选择云台的焦点都会集中于是选择三维云台?还是选择球形云台?要搞清楚这个问题,首先要弄清楚三维和球形云台的各自特点,以及他们不同的适用范围。
很多人会简单的概括为:三维精确稳定、球台方便快捷——不完全对,也不完全错!
从便携性来说,三维云台因为多了三根长长的调节手柄(极少数没有长手柄),所以在便携性上远不如球台方便;
再看稳定性,在主流市场里,最稳固的云台应该还是属于三维云台的。你看那些用重型技术相机的,8*10及以上的,基本都在使用三维云台或者是二维云台;使用400/2.8或者600/4大炮拍体育或拍鸟的,偶尔有使用球台的,但是更多的应该是在使用特殊的悬臂云台,这个暂时不再本文的探讨范围内。以上比的是最稳固的云台。但是对于大多数影友来说,远没有达到那么高的承载要求,一般大家使用135系统,相机加上镜头的总重应该都在3KG以内,那么对于这个重量范围内的需求,三维和球台哪个更稳固呢?俺实物对比过市面上主流的多款三维和球形云台,在同等云台自重的前提下,如果单纯比较极限锁紧力的话,应该是球形云台占优。简单来说,由于结构的原因,球形云台可以在较小的体积和自重的情况下,提供更大的锁紧力。所以大家广为传播的“三维云台更稳定”只适用于大型设备和特殊用途,对于135的主流市场来说,应该是球形云台更稳定。但是这里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大家在选购云台的时候,往往过分看中极限锁引力,把云台锁紧后用很大很大的力量去扳动云台,看它可以抵挡多大的外在力量。这个现象很常见,而且更多的是出现在选购球形云台的时候,如果你对一只三维云台这样搞,店家一定会断然喝止的,因为这对云台的内部结构是有害的。所以球形云台往往都接受过极限检验,而三维云台一般都能逃过此劫——这也可能是造成误会的原因之一。一只云台要有足够的锁紧力,但是极限锁紧力并不等同于稳定性!(这个问题暂时不展开来谈了,稍后单独写篇谈谈。)
接着看调整的精确度:一只能够精确定位的云台才是好云台。什么叫“定位”,其实包含两层含义,一是能够准确的调整到你需要的那个位置,二是在锁定云台后依然准确的保持在那个位置。主流市场里定最精确的云台都是齿轮传动的三维云台,常见的是曼富图的4系列(410、405、400),更奢侈的是阿卡的C-1(¥15000,俺做过专门介绍的)。上诉都属于高价高档产品,下面主要还是谈谈一般的主流产品。谈定位,其实可以分成水平面定位和俯仰+摇摆面定位两块来说。三维和球形云台的水平面定位功能基本上是类似的,都是通过一个水平面的圆盘来获得360度的旋转,然后通过圆周夹紧,或盘侧单点顶紧的方式锁定。以前一些较简单的球形云台,没有单独的水平旋转底座,所以也误导了不少影友,形成了“球形云台不能水平旋转、不利于拍摄接片”的错误印象。其实,目前的市场上,300多元以上的球形云台,基本上都有独立的水平旋转底座。但是如果你要再垂直方向上接片,那么三维云台具有优势,你可以把摇摆方向调整到水平,然后指移动俯仰方向,而且还可以参照刻度,获得很好的接片效果。再看俯仰+摇摆面的调整,这正是三维和球形在使用上的最大区别。三维云台是各通过一个手柄,围绕交叉方向的两个节点来分别调整俯仰方向和摇摆方向,两个方向单独调整,彼此不受干扰。而球形云台的调整方式是整个圆周的,球体可以在整个圆周范围内做360度的任意偏转,然后通过锁紧扭来锁定球体。锁定时的偏移是三维云台和球形云台都不可避免的问题。可能是结构原因,也可能是加工精度问题,除了几款齿轮传动云台之外,其他所有云台都会有锁定偏移的想象,不过越高档的云台,这个偏移量一般会较小。三维云台相对于球台,有一个特别的好处,就是定位可恢复。很多三维云台的三个调节轴点,都画有刻度,如果三脚架位置没有移动,那么只要你记住前一次调整的三个刻度指示,那么你就可以轻松的恢复到前一个位置。而这点对于球台来说,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
再来谈谈“点头”问题,大家经常谈到点头问题,就是在调整到位,完成构图之后,锁定云台,会发现取景器里的画面会有细微的下沉(偶尔也会有上抬)。点头问题,再使用长焦或微距时,尤其明显。造成点头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结构的缺陷,或者加工精度的不足,造成的云台本身的锁定偏移。这个前面说了,对于三维云台和球形云台来说,都是存在的,并不见得三维的就比球形的问题小些。还有一个大家会忽略的造成点头问题的因素,就是使用方法的问题。首先要清楚,相机机身和镜头都不是铁坨坨,都会有空隙和变形,尤其是相机上的镜头接口处,以及镜头本身,都会有空余量和变形,还有就是快装板与机身或镜头底座的接合,也是有空余量的。如果在你锁定球台的过程前后,施加到机身和镜头上的力量发生了变化,那么都可能出现点头现象。三维云台是通过三根手柄来调节,所以一般手不会直接施力到机身和镜头上,也就不会造成机身和镜头的变形和空隙变化,在锁定时,一般只会发生云台自身原因的锁定偏移。而球形云台就不同了,一般使用时,如果快装板是安装与机身底部,那么左手是托着镜头的,右手是握住机身并且向下用力,这样在镜头接口处就受到一上一下两个力,当你调整到位时,必然有一只手会离开镜头或机身,这样受力情况就发生变化了。如果是诸如XGP、XB之类的带脚架座的镜头,快装板是安装于脚架座上,也是会有一个向上和向下的力施加到机器上。如果大家没有注意到锁定前后,机身和镜头上的施力情况发生了变化,就会看到更大的锁定偏移,而这其中相当一部分偏移量并不是云台原因造成的。要消减非云台自身原因的锁定偏移,就是要尽量减少锁定前后,机身和镜头上的受力变化。还有就是快装板,一些快装板表面覆有橡胶垫或者软木垫,其实这对于稳定性都是有害的。我们观察最顶级的云台上的快装板,都是光秃秃的金属表面,这样才能与机身底部接合到最紧,没有空隙。只要有空隙和弹性的存在,都会对稳定性造成破坏。
再谈谈维护性,三维云台的结构一般都外露而且简单,如果受到水、沙尘的影响,比较容易清洁。球形云台一般是一个密闭的结构,如果有水或沙尘进入里面,用户比较难以自行清洁,而且会对内部结构造成破坏,从而影响正常使用。当然也有一些机构比较简单的球形云台,用户可以自行拆解清洁。但是往往结构越复杂的球台,才能提供更好的手感和锁紧力,所以在使用一些机构精密的球形云台时,要注意防水防沙。
三维云台和球形云台的各自适用性如何呢?俺的观点是,对于一般的135系统,建议使用球形云台。尤其是对于XGP、XB这样的中长焦大光圈镜头,很多的拍摄情况并不需要锁定云台,只是需要提供一个阻尼适中的支撑,然后在移动中完成拍摄。对于微距或者静物拍摄,如果要求较高,建议使用曼富图410、405等齿轮传动的三维云台;如果是328、428、640等大炮,建议使用大型精密球台,或摄像两维云台,以及专业悬臂云台;对于120系统和轻型4*5系统,选择三维或者球台都可以;对于重型4*5和8*10以上的大型技术类相机,建议使用大型三维云台,最好是仙娜、林好夫和RIES的专用云台;
云台品牌串一串,按照英文字母顺序排列。点击品牌链接可看到详细产品介绍页面;某些不太常见的品牌和型号增加了实物图——不断补充中……
很多站点只有英文的,很多中文的站点资料严重短缺,欢迎各位色友纠错和补充!!!
ACRATECH(美国)
ARCA-SWISS雅佳(瑞士)
BENRO百诺(中国)
BENBO(英国):(暂缺)
CAMBO金宝(荷兰)
FAITH辉驰(中国香港)
FEISOL(中国台湾)
FLM(德国)
FOBA科百(瑞士)
GIOTTOS捷特(中国)
GITZO捷信(法国)
Kangrinpoche冈仁波齐(中国)
KIRK(美国)
KING COBRA眼镜王蛇(美国)
LINHOF林好夫(德国)
Manfrotto曼富图(意大利)
MARKINS(韩国)
NOVOFLEX路华仕(德国)
PHOTO CLAM(韩国)
RIES(美国)
RRS(美国)
SINAR仙娜(瑞士)
SLIK竖力(日本)
TRIOPO捷宝(中国)
SIRUI思锐(中国)
VELBON金钟(日本)
Winberley温布利(美国)
本主题不讨论各品牌产品的优劣;也不做具体的产品推荐或建议;
如有这方面的需求,欢迎加入QQ群()交流。
[色而不淫 编辑于
本帖最后由 色而不淫 于
22:22 编辑
&浏览:231187&&回帖:578 &&
泡网分: 0.031
注册: 2014年04月
洗耳 发表于
想弄个韩国产Markins Q3云台,不知道怎么联系?
淘宝的朱诺_猪猪色影他们家好像是总代理。附上韩国官网链接
泡网分: 0.005
注册: 2007年09月
感谢楼主的帖子。
喜欢摄影,不代表就要发烧;发烧摄影,不代表就要盲目消费!这个是我的摄影人生的信条。
我现在手头的单反是二手D700(买回来时快门只有4500次,真不知哪个冤大头将这么经典的一代名机保存那么好留着等我的?!呵呵)。
我手头的镜头就不多说了,反正是没打算打鸟,最重的也就是920g的中长焦定焦头。而我的添置第二台脚架的目的,主要要求是:1、重量控制在1.2kg左右;2、收纳体型控制在30cm左右;3、承受重量在6-8kg左右。
我之所以不说自己镜头具体型号,是免得又有口舌说什么D700+什么什么牛头,至少得什么什么脚架,云云。
现实生活中,先不提“过度消费”这个,我的第一台脚架就是犯了“过度配置需求”的毛病。所以,我很认同楼主“色而不淫”的说法,添置脚架,除了基本的质量、可靠性以外,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不盲目、不过度消费三脚架与云台的性能、可靠性,才是我们大家摄影爱好者需要坚持的。
泡网分: 13.298
注册: 2008年11月
请教:你介绍里的悬臂云台,与沙雀云台比有什么缺点?
泡网分: 0.004
注册: 2011年05月
色老弟,请教一下偏重于旅游情况下,4节和五节的架子偏重于那,相机为佳能6D
泡网分: 15.609
帖子: 3049
注册: 2007年07月
很好的文章
本帖由安卓客户端发布
泡网分: 1.676
注册: 2011年09月
FLM(德国)不错,价格稍贵,快装板。。。更贵
泡网分: 0.046
注册: 2012年09月
能不能推荐一款云台,之前有一个买捷宝三脚架配的球形云台,我用骑士45HF,镜头使用最长考虑尼康T ED360mm的,谢谢色总了。
本帖由安卓客户端发布
泡网分: 25.998
注册: 2003年09月
色而不淫 发表于
能把G1570M写作“三相低轴心液压云台为拍鸟专用云台”的,也算是无知到家了——俺说过的,G1570大概比较适合拍鸟的标本;当然,你可以把水平旋转手柄和俯仰手柄松掉,然后移动拍摄,但是不管怎么说,G1570M的设计初衷,绝对不是为了拍摄运动的物体的。
捷信云台里,最适合拍鸟的是G1380的油压云台。
目前O记E510 + 70300拍鸟,打算入 Canon 7D2+400/5.6镜头。
按首贴应该选2# 或 3#管脚架,优先考虑油压云台。预算2K,如何配脚架和云台?
泡网分: 25.998
注册: 2003年09月
三脚架管径与推荐承重是否包含云台?
泡网分: 0.563
注册: 2012年11月
好帖子,新手学习的福音,谢谢色总!
泡网分: 0.039
注册: 2008年07月
色而不淫 发表于
看看这个描述吧,唉......态度良好的客服,很可能就是这样的水平啊!
想弄个韩国产Markins Q3云台,不知道怎么联系?
泡网分: 0.039
注册: 2008年07月
三角架云台自己认为好用就行!
泡网分: 0.111
注册: 2014年06月
千元以下三维云台比较有优势,同等价格性能更好,而且耐操,廉价球台故障率太高。
泡网分: 0.004
注册: 2014年07月
泡网分: 0.118
注册: 2013年11月
本帖由安卓客户端发布
泡网分: 0.011
注册: 2014年01月
最近打算入手捷信3系的架子和马小路XB-3R云台,纠结于3542LS还是3541上,请色总指点一下吧! 不好意思上条写错型号了!
泡网分: 0.011
注册: 2014年01月
最近打算入手捷信3系的架子和马小路XB-3R云台,纠结于3542LS还是3531上,请色总指点一下吧!
泡网分: 0.115
注册: 2014年04月
本帖由 iPhone 5c (GSM CDMA) 客户端发布
泡网分: 0.018
注册: 2012年04月
色而不淫 发表于
有所受益就好,不用捶胸顿足!大神啊& &本来正纠结于 百诺C2690TB1这款&&主要用于旅游。 可是很多人劝我说一千多买不到好的碳纤维不如买铝合金的,求大神指点
本帖由安卓客户端发布
泡网分: 0.105
注册: 2011年03月
学习过几遍了,最终选了055XPROB+808RC4,分量能接受,用过朋友的老款055,有心理预期.
包用的是色总家的95包,80稍小,95偏大,还是选了95的,真够大的,要是有85就好了.
泡网分: 122.316
帖子: 28795
注册: 2002年03月
孤胆匪类 发表于
有所受益就好,不用捶胸顿足!
泡网分: 0.018
注册: 2012年04月
本帖由安卓客户端发布
泡网分: 0.201
注册: 2014年03月
好文,真好需要,谢谢
本帖由 Windows Phone_1.0.6.0 客户端发布
泡网分: 16.508
注册: 2006年10月
本帖由IOS客户端发布
泡网分: 3.359
注册: 2010年12月
色而不淫 发表于
肯定矮了!
那么带中轴的三脚架,我选高度多高的合适呢?
泡网分: 122.316
帖子: 28795
注册: 2002年03月
wuhao198411 发表于
请问色总,187cm的身高,捷信2542T适合吗?会不会有点矮?
肯定矮了!
泡网分: 3.359
注册: 2010年12月
色而不淫 发表于
俺说的身高-35到40cm已经充分考虑这个因素了。
[I]然后再考虑到你不可能是双腿并拢笔直站立,再-5cm[/I]
请问色总,187cm的身高,捷信2542T适合吗?会不会有点矮?
泡网分: 0.461
注册: 2011年03月
“还有就是快装板,一些快装板表面覆有橡胶垫或者软木垫,其实这对于稳定性都是有害的。我们观察最顶级的云台上的快装板,都是光秃秃的金属表面,这样才能与机身底部接合到最紧,没有空隙。只要有空隙和弹性的存在,都会对稳定性造成破坏。”---------
谢谢色总!我将快装板底部的橡胶片全部拆除后,点头问题得到了极大的改善------点得小得很多,不是一点点,是好得太多,太多。
泡网分: 0.179
注册: 2009年09月
原来有思锐碳纤维架子,刚又进了个曼富图055XPROB,性价比很高,不考虑捷信了!
本帖由 iPhone3 客户端发布
泡网分: 0.077
注册: 2013年11月
好贴,支持一下啊
&版权所有:&&桂ICP备号&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日本水平仪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