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现青年向上,爱国歌曲100首有哪些

李筱峰個人網站
兩蔣威權統治時期「愛國歌曲」內容析論李筱峰
原載《文史台灣》創刊號(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出版)2009.10.
本文以蒐集到的315首兩蔣威權統治時期的所謂「愛國歌曲」的歌詞內容為文本,分析其內涵,進一步從中了解兩蔣政治的本質。
經分析結果,得知兩蔣威權統治時期的「愛國歌曲」具有以下內涵:一、揭櫫「反共抗俄」「消滅共匪」;二、鼓舞戰鬥意志;三、對蔣介石的個人崇拜;四、大中國的國家認同、中華民族主義的宣揚;五、對中國大陸舊山河的眷戀;六、「工具論」的台灣歌頌;七、標舉三民主義;八、對孫文的歌頌;九、對青天白日滿地紅旗的歌頌;十、標榜「革命」;十一、透過情歌的置入性宣傳;十二、宣揚中國歷史文化,歌詠歷史人物或中國古詩詞;十三、外交挫敗後的鼓舞;十四、宣揚保密防諜;十五、純粹勵志,激勵進取、開朗、樂觀。
從以上的特色可以窺見蔣氏政權的性質,完全符合法西斯主義的充分條件。
關鍵語: 愛國歌曲、禁歌、蔣介石、中華民族主義、法西斯主義、革命
1949年底,國民黨政府在中國全面潰敗,撤退入台。翌年三月,原已下野的蔣介石復出(當時稱「復行視事」),重掌政權。台灣從此進入俗稱的「威權統治」的時代,經過蔣氏父子掌政前後歷時卅八年。
歷時卅八年的蔣氏威權統治,支配著行政、軍隊、司法、立法、教育等國家機構,同時也支配包括金融、交通、能源、造船、鋼鐵、建築、傳播媒體等國營、省營、黨營企業的黨國機器,形成黨國合一的體制。
這個黨國體制,不僅靠「動員戡亂」與「戒嚴」兩大體制來支撐,也透過教育、傳播媒體來建立其統治的理論基礎,以鞏固其政權。因此,教育的方向與內容,反映蔣氏政權的本質;蔣氏政權的本質,也決定教育的方向與內容。
從廣義的教育而言(包括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歌曲是其重要的教育內容。尤其是威權統治者透過其教育與文化政策所試圖散播給國民的歌曲,必然與政權當局有著函蘊關係。誠如蔣介石所言:「音樂足以表現民族盛衰與國家之興亡。我們在這反共抗俄戰爭與革命建國事業中,一定要培養民族的正氣,鼓舞戰鬥的精神,以發揚滔厲的氣概,篤實光明的風度,貫注到音樂與歌曲,來糾正頹廢的音樂和淫靡的歌曲。」& 。
在兩蔣威權統治時期,有以「健康」、「淨化」形容的所謂「愛國歌曲」,透過學校、電子媒體、軍隊,散播、推廣於莘莘學子及社會大眾。
戒嚴時期國民黨政府對於演藝工作人員採取證照限制。為加強所謂「民族精神教育」,遏制「不良歌曲」的蔓延滋長,曾進行對歌曲的查禁。& 例如,日臺灣警備總司令部通令全國,查禁國語歌曲257首流行歌曲。這257首禁歌核訂過程,是警備總司令部會同內政部、教育部、交通部、國防部總政治部、國立音樂研究所、中華民國音樂協會、臺灣省警務處等有關機關,共同審查核定。 警備總部和國防部總政治作戰部還印製「愛國歌曲」目錄,發給各歌星人手一冊,旨在鼓勵歌星們演唱「愛國歌曲」,以鼓舞民心士氣。當時不配合演唱「愛國歌曲」的歌星,政府就不發給證照,也就無法從事公開演出。試以1980年代高雄市政府教育局所印製的〈高雄市政府教育局申請歌星演員證須知〉為例來了解,其中第12條規定「歌唱演員演出時,除應演唱淨化歌曲外,每場至少演唱愛國或藝術歌曲一首,並不得演唱查禁歌曲。」& 行政院新聞局不但大量禁唱流行歌曲 還提倡「淨化歌曲」,規定三家電視台每個綜藝節目必須演唱三分之一的「愛國歌曲」或藝術歌曲。所以,諸如〈中國一定強〉、〈桃花舞春風〉、〈藍天白雲〉之類的歌曲,在同一天之內由不同歌星演唱五六遍,乃常有之事。可以想見,這些「愛國歌曲」對於台灣人民的國家認同、社會心理、價值觀念,必然產生相當程度的影響。
有關兩蔣威權統治時代的「愛國歌曲」的研究,在學界方面曾有以下的論文觸及:
徐玫玲的〈音樂與政治─以意識形態化的愛國歌曲為例〉一文,論及蔣介石時代的「愛國歌曲」,舉〈反攻大陸去〉一曲做為說明其意識形態化之例 。
許瀛方在《台灣日治至戒嚴時期愛國歌曲之國家認同意識研究》的論文中,以專章〈戒嚴時期官方觀點論述下之愛國歌曲與國家認同〉,探討此時的「愛國歌曲」產生的背景,並指出1950、60年代「愛國歌曲」有五種不同訴求:(一)反共的主張、(二)懷鄉的思緒、(三)主義、領袖與國家的歌頌、(四)台灣復興寶島的形象歌頌、(五)中華文化的發揚。
廖珮涵在《政治性歌曲民主化意涵的詮釋》論文中,以一章的篇幅討論威權時代的「愛國歌曲」,舉26首歌曲為例來分析說明。&
以上研究,有其開創性的貢獻,惟意有未盡,故本論文擬進一步就兩蔣威權統治時代的「愛國歌曲」作全面性的採樣與分析。
威權統治時期國民黨政權透過教育、媒體,所散播推廣的這些「愛國歌曲」,到底具何屬性?蘊含哪些內容?深藏何種意識型態?本文主要的研究目的,即在探討這些「愛國歌曲」的內容,分析其意涵,並透過其內容,進一步了解兩蔣政治的本質。
貳、採樣及文本
本論文所謂「愛國歌曲」,係以兩蔣統治當局的用詞與標準為本。台灣解嚴至今已廿餘年,當年的「愛國歌曲」如今已大部分不再傳唱。本文據以分析的「愛國歌曲」,乃根據當年官方編訂印行的「愛國歌曲」集本,和國民黨黨部所編印的歌本,做為採樣的依據,同時參照民間編印的歌集。這些採樣的根據,主要包括如下:
一、台灣省教育廳印行的《中華愛國歌曲全集》 。
二、教育部文化局編印,《愛國歌曲選集》(第一集) 。
三、中國國民黨中央文化工作會編印,《心聲組曲》 。
四、蔡益彬編,《愛國歌曲時代新聲》 。
此外,並佐以當年坊間所印行的歌本 做為參照。
根據以上的史料,蒐集得到的「愛國歌曲」總計有315首歌曲(詳見本論文第肆節)。
再者,為了避免當時在社會上被普遍傳唱的「愛國歌曲」有所掛漏,本論文特進行簡易的口述採訪,訪問題目為「請回憶戒嚴時代常聽到或印象深刻的愛國歌曲」,採訪的對象包括:1970年代的著名歌手紫蘭(本名林秀鳳)、曾獲得台灣省歌唱比賽冠軍的林俞伶及其夫婿業餘歌手黃金萬、對台灣歌曲素有研究的台視「五燈獎」節目衛冕者孫德銘,以及兩位喜愛唱歌,分別出生於1947年和1956年的女士李素珍和杜惠慧。訪問結果,各人所列出印相深刻的歌曲如下:
紫蘭(林秀鳳):〈藍天白雲〉、〈凱旋歌〉、〈熱血〉、〈中國一定強〉、〈梅花進行曲〉、〈桃花舞春風〉。
林俞伶、黃金萬夫婦:〈長城謠〉、〈滿江紅〉、〈中國青年反共救國團團歌〉、〈領袖頌〉、〈反攻大陸去〉、〈家在山那邊〉、〈台灣好〉、〈我現在要出征〉、〈杯酒高歌〉、〈杜鵑花〉、〈春風春雨〉、〈熱血〉。
孫德銘:〈做小兵〉、〈熱血〉、〈出發〉、〈台灣好〉、〈反共抗俄歌〉、〈凱旋歌〉、〈柳條長〉、〈龍的傳人〉、〈前程萬里〉、〈杯酒高歌〉、〈還我河山〉、〈白雲故鄉〉、〈家在山那邊〉、〈中國一定強〉、〈中國父母心〉、〈桃花舞春風〉、〈光明的國土〉、〈梅花進行曲〉、〈中華民國頌〉、〈誰都不能欺侮他〉、〈甘蔗與高粱〉。
李素珍:〈中國一定強〉、〈反攻大陸去〉、〈反共抗俄歌〉、〈領袖頌〉、〈中華民國頌〉、〈國家〉、〈龍的傳人〉、〈我愛中華〉、〈四海都有中國人〉、〈梅花進行曲〉。
杜惠慧:〈中國青年反共救國團歌〉、〈中國一定強〉、〈反攻大陸去〉、〈領袖頌〉、〈熱血〉、〈國父紀念歌〉、〈藍天白雲〉、〈團結就是力量〉、〈反共抗俄歌〉、〈總統蔣公紀念歌〉、〈桃花舞春風〉、〈杜鵑花〉。
以上訪問所得的歌曲,除〈做小兵〉一首之外,都在本論文所蒐集的315首歌曲當中,足見此研究的採樣有足夠的信度與效度。
此外,由於蔣氏統治當局要求歌星演唱時每場必須演唱起碼數量的愛國歌曲,因此在審查歌星的試唱指定歌曲當中,列有比例極高的「愛國歌曲」。茲以1980年代〈歌唱演員試唱審查指定歌曲〉 來比對,其中台北市、高雄市的指定曲如下:〈友情〉、〈母親〉、〈熱血〉、〈鳳陽歌〉、〈台北頌〉(北市專用)、〈天倫歌〉、〈凱旋歌〉、〈莫等待〉、〈藍天白雲〉、〈前程萬里〉、〈國恩家慶〉、〈白雲故鄉〉、〈阿里山之歌〉、〈我要上戰場〉、〈中國父母心〉、〈光明的國土〉、〈中國一定強〉、〈梅花進行曲〉、〈新生活運動歌〉、〈誰都不能欺侮它〉、〈這兒是觀光的好地方〉。以上21首指定曲當中,就有15曲屬於本文所蒐集臚列的「愛國歌曲」;台灣省各縣市的指定曲如下:〈祈禱〉、〈上山〉、〈友情〉、〈母親〉、〈熱血〉、〈滿江紅〉、〈凱旋歌〉、〈前程萬里〉、〈藍天白雲〉、〈阿里山之歌〉、〈我要上戰場〉、〈光明的國土〉、〈中國一定強〉、〈梅花進行曲〉、〈命運靠自己創造〉、〈教我如何不想他〉、〈誰都不能欺侮它〉、〈這兒是觀光的好地方〉等共計18首,其中也有12首屬於本文所蒐集臚列的「愛國歌曲」。至於「女聲專用歌曲」3首:〈柳條長〉、〈杜鵑花〉、〈桃花舞春風〉,以及「男聲專用歌曲」3首:〈出發〉、〈還我河山〉、〈黃埔男兒最豪壯〉,以上6首指定歌曲全都在本研究所蒐集的「愛國歌曲」名單當中。
叁、歌詞內容分析
本論文所蒐集的315首歌詞,即本論文進行分析的基本文本。經詳加研析,其內容所涉之意涵、意識形態、價值觀念或國家認同,概可分別從以下數項來了解。各項內容並非互相排斥,而是多元並具的。亦即同一首歌可能同時具有多項內容性質。
一、&揭櫫「反共抗俄」「消滅共匪」
由於1950年代美蘇兩大國際集團的對立,台灣成為圍堵共產世界的防線上的重要戰略位置。撤退到台灣的蔣氏政權以「反共抗俄」為基本政策,獲得以美國為首的國際陣營的支持。
由於中共在建黨及建國的過程中,得力於蘇聯俄共甚多,蔣氏政權遂視中共為「甘做蘇俄帝國主義之鷹犬」的「漢奸」。因此,在1950年代到60年代的台灣充斥著以「反共」及「抗俄」為基調的政治標語與口號。這些標語的句型,除了「反共抗俄」的基本句型之外,還有『消滅共匪 驅逐俄寇』、『反攻大陸 解救同胞』、『殺漢奸』、『殺朱拔毛』、『消滅朱毛漢奸』、『打倒蘇俄帝國主義 消滅朱毛匪幫』&不一而足。& 表現在此時的「愛國歌曲」也同樣出現許多這類型的歌詞。最具代表性的歌曲,莫過於以下兩首在50年代家喻戶曉的歌曲─
〈反共復國歌〉 :「打倒俄寇反共產,反共產!消滅朱毛殺漢奸,殺漢奸!收復大陸,解救同胞,&」
〈反攻大陸去〉 :「反攻,反攻,反攻大陸去。&大陸是我們的國土,大陸是我們的疆域。我們的疆域,我們的國土,不能讓毛賊盡著盤據,不能讓俄寇盡著欺侮。我們要反攻回去,把大陸收復&。」
其他仍多不勝舉,例如部隊裡面人人上口的〈我有一支槍〉 ,其中歌詞唱道:「誓把共匪消滅盡,高凱歌還故鄉」;電視節目名曲〈杯酒高歌〉 經常透過亮麗的歌星高歌:「洒熱血,抗敵人。反攻復國勇戰爭,」;〈勇敢的青年〉 也高唱:「&偉大責任在雙肩,誓把共匪殲滅,誓把大陸重建。」;幾乎每一位大專青年都會唱的〈中國青年反共救國團團歌〉 也是要:「驅俄寇,殺朱毛,誓復國仇救同胞」;〈宣誓歌〉 這樣宣誓:「消滅共產匪黨,打倒俄國強盜,倘有三心二意,定遭天誅地滅」;〈共匪暴行歌〉 指責:「共匪暴政,滅絕人性&滅共匪,莫等待,從頭收拾舊河山」;〈時代青年〉 高歌:「一切為勝利,一切為國民,把萬惡的共匪徹底肅清。」;〈光明在望〉 :「萬惡的共匪啊!殺害了同胞的父母兄弟。&中華兒女團結起來,消滅共匪救同胞」;〈反攻動員進行曲〉 :「反攻的號角響了&浩浩蕩蕩如潮湧,要把匪俄一掃光,一掃光要把匪俄一掃光!」;〈滅共救國曲〉 :「只有消滅共匪才能救我大中華」;〈祖國之戀〉 :「團結奮起誓死反抗,我們萬眾一心,消滅匪黨」&。
在本論文所掌握的315首「愛國歌曲」當中,出現有這類型「消滅共匪」、「反共抗俄」、「殺朱拔毛」、「反攻大陸」、「驅逐匪寇」等用語的歌曲,計有100首。特別在蔣介石主政時代,這些歌曲可說是「愛國歌曲」中的主打歌。
二、&鼓舞戰鬥意志的
雖然前述內容的歌曲,在本論文所掌握的315首「愛國歌曲」當中,計有100首,但是尚有更多的歌曲是在強調抗敵、滅敵的戰鬥意志,雖然沒有直接揭示「消滅共匪」、「反共抗俄」、「殺朱拔毛」、「反攻大陸」、「驅逐匪寇」等用詞,但仍有異曲同工的意味。例如─
在軍隊中最常教唱的〈出征歌〉(又名〈出發〉) 這樣唱著:「槍在我們的肩膀,血在我們的胸膛。我們要捍衛祖國,我們齊赴沙場。統一意志,集中力量。衝破了一切惡勢力,粉碎了奸匪的陰謀,驅逐那侵略的強梁。抱定殺身成仁的決心!」
〈勇士進行曲〉 也是每個服過兵役的人都耳熟能詳的歌:「男兒立志在沙場,馬革裹屍氣豪壯。金戈揮動耀日月,鐵騎奔騰撼山崗。頭可斷,血可淌,國家疆土不能喪&」。
經常在電視歌唱節目出現的〈柳條長〉 ,其中一段歌詞謂:「上戰場,士氣旺,士氣旺,敵難當,敵難當我打勝仗。」
1970年代經常在電視節目間的公益廣告出現的〈唱得百花遍地香〉,也有這樣的歌詞:「&三軍強大敵膽喪,復國勝利成功已在望」。
〈女青年之歌〉 高唱:「掃蕩!掃蕩!為我河山重光!」
〈赴戰場〉 也堅決要「速整裝,赴前方,投筆從戎效命戰場!先烈心血建河山,怎容奸逞猖狂!」。
〈誰都不能欺侮他〉 在七○年代的電視節目上唱遍台澎金馬,其中說:「快快備好戰馬,這場勝戰要打,不惜任何代價」。
〈復仇〉 一歌最後這樣結尾:「齊奮起,雪奇羞,浩氣如虹貫斗牛。破釜沉舟憑此舉,揮戈同進莫回頭。」
總計在本論文所掌握的315首「愛國歌曲」當中,內容出現強調戰鬥意志,或呼籲殺敵滅敵者(其中一部分兼有上一節內容者),共計160首,幾佔半數。如果再將其內容包括有一或二者合計,則更多達188首。易言之,在兩蔣威權統治時代的「愛國歌曲」之中,有近達五分之三的歌曲,其歌詞或強調反共抗俄、消滅共匪,或鼓吹戰鬥意志,或兩者兼而有之。
三、&對蔣介石的個人崇拜
古今內外所有個人威權政治,無不配合「個人英雄崇拜」的統治巫術來進行。蔣氏政權的「反共抗俄」的政治迷思,也是與蔣氏的個人英雄崇拜相輔相成。蔣氏以民族命脈之所繫自況,而中共既然被視為「出賣民族的漢奸」,因此,為了國家民族,為了解救同胞,就必須「效忠領袖﹐消滅共匪﹐打倒俄寇」。以是,蔣氏的個人英雄主義,遂與國家主義、民族主義互為表裡。蔣政權退守台灣的前十幾年間,為了鞏固蔣介石的個人統治威望,教育系統和大眾傳播媒體經常要塑造其英雄形象,渲染其領袖魅力,甚至予以神格化。因此,「愛國歌曲」也出現許多專以歌頌蔣介石為主旨的歌曲。
最典型的歌曲,可以經常是大專院校合唱比賽的指定曲的〈領袖頌〉 (又稱〈領袖萬歲歌〉),為代表,全歌歌詞如下:「領袖,領袖,偉大的領袖!您是大革命的導師,您是大時代的舵手!讓我們服從您的領導,讓我們團結在您的四周。為了生存為了自由,大家一起來戰鬥!中華民族發出了反共的怒吼,鐵幕裡的同胞再也不能忍受。為了生存為了自由,人人須要戰鬥,人人須要領袖。我們要在您勝利的旗幟底下,打倒朱毛,驅逐俄寇,把國家民族拯救。領袖萬歲!領袖萬歲!我們永遠跟您走,我永遠跟您走!」
此外,還有許多以頌蔣為主旨的歌曲,其歌名及局部歌詞舉例如下─
〈歡呼〉 :「歡呼,歡呼!歡呼民族救星蔣公,連任中國大總統。歡呼偉大革命領袖,繼續領導反共。&海內海外大陸敵後,萬民齊聲歡呼!歡呼時代巨人蔣公,領導世界進大同。」歌詞最後這樣結尾─「歡呼蔣大總統萬歲!」
〈效忠領袖〉 :「我們追隨時代的巨人&偉大東方民族的領袖,鼓舞軍民奮發圖強」。
〈團結在領袖身邊〉 :「領袖,偉大的領袖,您是人類的救星,時代的巨人。完成了革命,拯救了人民。&您是舵手,指引我們方向,我們永遠跟隨您,前途一定光明。領袖萬歲!萬歲!領袖萬萬歲!我們永遠團結在你身邊,赤膽忠心,爭取勝利來臨!」。
〈團結力量大〉 :「&領袖就是工程師,工程師&跟隨領袖大團結呀,大團結」。
〈總統誕辰歌〉 :「萬民鼓舞歡欣,齊祝總統誕辰。願我偉大領袖,永如松柏長青!&人人效忠領袖,中華民國復興!」
以上所舉的歌曲,係以歌頌蔣氏為主旨的歌曲,此外,還有不完全以歌頌蔣氏為主旨,但在歌詞中帶入對蔣氏的頌揚。例如─
〈唱得百花遍地香〉 歌詞中出現:「自從總統到台灣,春風化雨甘霖降,三民主義福音四海揚&」;〈中華民國萬萬歲〉 全歌只有兩句話,「中華民國萬萬歲」及「領袖萬歲萬萬歲」。以輪唱的方式完成;〈光明的國土〉 從「美麗的台灣」唱到「蔣總統,您是英勇的表率,至高無上的偉人,我們敬愛您,我們崇拜您。」;以鼓舞海外華僑為主旨的歌曲〈懷念祖國〉 ,其中歌詞就提到「我們要回到祖國懷抱,向領袖致敬」;憲兵小型康樂的舞曲〈鐵衛雄風〉& 也提到「衛護領袖」;全首歌只有八個音節的〈中國青年〉& ,也放入「效忠領袖」的歌詞;〈時代青年〉 歌詞有「服從領袖,報效國家」;〈歌頌中華〉 一曲也同時「歌我領袖萬萬歲」&不勝枚舉。當時所謂「領袖」,即蔣介石的代名詞,其詞性非「類名」,而是專指蔣氏個人的「個名」。
日蔣介石總統病逝。自此,頌揚蔣氏的歌曲遂轉變成紀念歌,最具代表性的歌曲如下─
以〈總統 蔣公紀念歌〉為歌名,就有三個版本 。茲以李中和作曲、張齡作詞的版本來看,全歌歌詞如下:「總統蔣公!您是人類的救星,您是世界的偉人。總統蔣公!您是自由的燈塔,您是民主的長城。內除軍閥,外抗強鄰,為正義而反共,圖民族之復興。總統蔣公!您不朽的精神,永遠領導我們,反共必勝,建國必成,反共必勝,建國必成。」
另一首〈蔣總統紀念歌〉謂:「總統蔣公,領導革命,服膺國父,北伐東征,八年抗戰,實行憲政,中興復國,功業彪炳,我們要秉承遺訓,光復大陸國土,我們要復興文化,堅守民主陣容,反共復國,日新月盛,毋怠毋忽,矢勤矢勇,國民革命,日新月盛,毋怠毋忽,矢勤矢勇。總統蔣公,領導反共,拯救世界,萬民推崇,國家統一,民族復興,建設台灣,樂利民生,我們要秉承遺訓,光復大陸國土,我們要復興文化,堅守民主陣容,反共復國,日新月盛,毋怠毋忽,矢勤矢勇,國民革命,日新月盛,毋怠毋忽,矢勤矢勇。」
此外,有些歌雖非直接以紀念蔣氏為主旨,但於歌詞中仍會提到「領袖遺訓」等詞句,例如〈學生軍訓進行曲〉 歌詞有「遵循領袖遺訓」語。
總計這些歌頌蔣介石個人的歌曲,計有39首。且其中數首透過學校教育與媒體的散佈,深入人心。
四、&大中國的國家認同、中華民族主義的宣揚
所謂「愛國歌曲」,必然涉及國家認同,亦即愛的國是何國?兩蔣時代的「愛國歌曲」,所指謂的國,當然是指中華民國,而其國家範圍,是包括全中國大陸(含蒙古)在內。而且「中華民國」與「中華民族」往往互通並用,概念混一。鼓吹中華民族主義、強調大中國認同,是此時期「愛國歌曲」的一大特色。
首先,顧名思義,僅從歌名即可知其強調中華民族主義及大中國認同。例如─
〈中國一定強〉、〈中國人站得牢〉、〈中國父母心〉、〈中國青年〉、〈中華大地〉、〈中華兒女〉、〈中華兒女氣如虹〉、〈我所愛的大中華〉、〈重建大中華〉、〈偉大的中華〉、〈新中國的主人〉、〈歌頌中華〉、〈我愛中華〉、〈我是中國人〉、〈中華民國頌〉&。試舉其中數首歌詞內容來觀察─
軍隊裡面晚點名時必唱的歌曲〈我愛中華〉:「我愛中華,我愛中華,文化悠久,物博地大。開國五千年,五族共一家,中華兒女最偉大。為民族,為國家,奮鬥犧牲絕不怕。我們要消滅共匪,復興中華民國。」按中華民國於1912年開國,但歌詞中卻說「開國五千年」,足見其將「中華民國」與「中華民族」概念混合為一。
再如流行於1980年代的〈中華民國頌〉 透過電子媒體,傳遍台澎金馬:「青海的草原,一眼看不完,喜馬拉雅山,峰峰相連到天邊,古聖和先賢,在這裡建家園。風吹雨打中,中華民國,中華民國,經得起考驗。只要長江黃河的水不斷,中華民國,中華民國,千秋萬世,直到永遠。」歌詞中也有「聳立五千年」的形容,也是將「中華民國」與「中華民族」概念含混。
在五○年代的國民小學音樂課曾教唱這首〈可愛的中華〉 ,歌詞如下:「中華,中華,可愛的中華!世界上沒有一個國家比你更偉大。江山如錦繡,名產出絲茶。北起薩彥嶺, 南至中南沙。你是世界上文明昌盛的國家。」把大中國的領土範圍都唱入歌詞中。
同樣這首〈偉大的中華〉 也是這樣強調地大、物博、人眾:「中華中華,雄立在東亞。歷史悠久,文化發達,物產豐富,領土廣大。人口四萬萬,五族共一家。海外開基業,僑胞滿天下。啊!中華中華,誰有你偉大?」
客家發音的〈イ崖係中國人〉 也強調:「雖然離家千萬里,萬代不忘イ崖係中國人!萬代不忘イ崖係中國人!」
〈重建大中華〉 :「你打鐵呀,我打針呀!烈士創民國,開遍自由花;五族成一家,建設大中華&共匪賣國賊,快快打倒他。又出錢呀,又出力呀!萬眾合一心,重建大中華。」
〈中國的眼睛〉 :「中國的眼睛 多如天上星星,在最黑暗的時候放光明。中國的眼睛,顆顆黑白分明,在是非不分的時候看的清。每一雙眼睛,連著一顆中國的心。每一顆中國的心,期盼那長夜後的青天與黎明。」
以上係歌名標明「中華」或「中國」的例子,至於歌名沒有直接標明「中華」或「中國」,但其內容仍在表達大中華主義、大中國認同者,為數更多。舉例觀之─
〈成功嶺上〉 最後的結語是:「個個都是中華的好兒郎」;〈大忠大勇〉 歌詞出現:「我們是掌握中國命運的一群,是再造中國命運的一群。」;〈出征歌〉 謂:「發揚中華民族之榮光。」;歌頌女兵的〈巾幗英雄〉 ,最後結尾是「我愛他,我愛他,我愛我的中華。」;〈山河戀〉 結尾也是:「顧我大中華,萬世康強。」;家喻戶曉的〈梅花進行曲〉 :「梅花梅花滿天下,越冷她越開花,堅忍象徵我們巍巍的大中華&」;另外還有一首〈梅花〉 ,全歌歌詞如下:「梅花品格高,比不得桃花妖豔,整天迎著那春風兒笑,梅花品格高,比不得楊花水性,一生隨著那春風兒飄,梅花的心事無人知,沒人曉,經過了風雪冰霜,你才明瞭,可憐的梅花,她等待你的同情,讓她消一消心頭煩惱,消心頭煩惱。」歌詞之中雖然沒有直接出現「中華」「中國」的字詞,但因係歌詠中華民國國花,一樣可視為發揮中國認同的作用。
再者,以人口數的表達,也灌輸大中國的意識,例如〈唱個愛國歌〉 歌詞出現「我們同胞七萬萬人一條心」;〈熱血〉 也有「四萬萬同胞啊!」的呼喚;〈誰能忽視我們的力量〉 也有「放在我們肩頭,是八億中國人的希望」。
以上此類在歌詞中出現「中國」或「中華」的歌曲,總計有128首。至於其他沒有直接使用「中國」或「中華」,但仍具有大中國認同及中華民族主義意識的歌曲,尚未計算在內。足見,兩蔣時代的「愛國歌曲」在灌輸台灣人的中國認同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
五、&對中國大陸舊山河的眷戀
伴隨著對大中國的認同,以及「反共復國」的呼籲,這些「愛國歌曲」當中,有許多歌曲是在抒發對中國大陸舊山河的眷戀,或以中國大陸的山川景物為敘述對象。以下歌曲可視為代表曲─
〈黃河的水〉 :「黃河的水呀你有多少怨恨多少仇,從此再也不回頭。黃河的水呀帶著多少嗚咽和祈求,朝著藍藍的大海向東流。不知多少人的淚已經化作黃河中的水。不知多少人的苦黃河爲他在傾訴。河水雖然無盡頭,又能載得幾多愁和一片恨悠,悠,悠。我願意帶著春天的風來到你源頭,讓黃河的水不再愁。我要撒下一片細雨落在你四周,讓黃河的水更溫柔,找回古老的笑容 洗去你的羞。」
〈長江的水依舊在流〉 :「長江的水依舊在流,洶湧的流,朝朝的照耀,夜月的垂。光風的衝襲 雨的奔潑,沙江日暖,巴山夜雨,江漢煙雲,江水東流。千萬年的歲月,億萬人的血汗。民族的光耀,匯合了洪流。撥去那雲翳,清洗那血腥,重見那青峰。」
〈還我河山〉 的歌詞一開頭就唱著:「長江大河,浩浩蕩蕩。五湖七澤,莽莽蒼蒼。巍巍長城,峨峨太行&」
〈長白山上〉 :「長白山上的好兒郎,吃苦耐勞不怕冰霜,伐木採參墾大荒,(呀嘛)老山林內打獵忙,(呀嘛)哼唉嘿喲,哼唉嘿喲。長白山的東鄰藏猛虎,長白山的北邊兒有惡狼,風吹草低馳戰馬,萬眾一心槍上膛,掃除妖孽重建家邦,掃除妖孽重建家邦。」
〈山河戀〉 更細數許多故國山河:「&那長白積雪,那北海畫廊,那廬山五老,那西子遊舫,那浩蕩的洞庭,那燦耀的敦煌,我憶起了長城黃河,我憶起了五獄三江&」。
從長江、黃河,逐漸唱到塞外邊疆,例如─
〈玉門出塞〉 :「左公柳撫玉門曉,塞上春好。天山溶雪灌田疇,大漠飛沙旋落照,沙中水草堆,好似仙人島。過瓜田碧玉叢叢,望馬白浪滔滔。想乘槎,張騫定遠班超,漢唐先烈經營早。當年是匈奴右臂,將來更是歐亞孔道。經營趕早,經營趕早。莫待碧眼兒射西域盤。」
〈祖國之戀〉也頌遍南北到塞外:「我日夜嚮往那生長的地方,山川壯麗物富民康,南國秀美北地雄壯,塞外牧野蒼茫,是世界脊樑。」
青海民歌〈青海青〉也透過電視、音樂課本,讓台灣人耳熟能詳:「青海青,黃河黃,更有那滔滔的金沙江,雪皓皓,山蒼蒼,祁連山下好牧場。這裡有成群的駿馬,千萬匹牛羊。馬兒肥,牛兒壯,羊兒的毛好似雪花亮。中華兒女,來吧來吧!拿著牧鞭,騎著大馬,馳騁在這高原上,瞧這偉大的崑崙山。」按青海住民本以藏族為主,還有回、土、蒙、撒拉、哈薩克等族,古為羌遊牧地,很長的時期是屬於吐蕃(即圖博,又被稱為西藏),與之連為一體。具有如此歷史背景的領域所產生的民歌,被撤退在台灣的蔣氏政權冠上「中華」的符號,編成「愛國歌曲」,來向台灣人民教唱,足見其「後設建構」的意味。
以上所舉的這類睠懷中國山川的「愛國歌曲」,再配上非屬「愛國歌曲」但仍以中國山川名勝景點為敘述對象的歌曲,如〈憶江南〉、〈西湖春〉、〈鍾山春〉、〈太湖船〉、〈杭州姑娘〉、〈康定情歌〉&在廣播電視媒體上風行,雖不盡然有政治語言,但這些中國大陸的景點,讓台灣人民經由歌唱而增加印象,必有「制約反應」之效,在增進中國認同上,也必有作用。
再者,有一些歌曲純粹以「懷鄉」的內容或形式表達,沒有明確表明中國舊山河(如長江、黃河、中原等)的具體內容,儘管如此,仍然可以意會出其所懷之鄉,是指中國大陸的故鄉。而且這些歌曲的內容有一共同特色,亦即故鄉已經遭逢變故,淪入敵手,以致如今家人離散。這類歌曲的目的,無非是要遊子在懷鄉思親的同時,激發鬥志,打回故鄉。以下所舉的五首懷鄉之歌可做為取樣代表─
〈家在山那邊〉 :「我的家在山的那一邊,那兒有茂密的森林,那兒有無邊的草原,春天播種稻麥的種籽,秋天收割等待著新年,張大叔從不發愁,李大嬸永遠樂觀,我的家在山的那一邊,張大叔失去了歡樂,李大嬸失去了笑靨&親友們失去了自由,拋棄了美麗的家園。 / 自從窟洞裡鑽出來狸鼠,一切都改變了&朋友,不要因一時歡樂,朋友,不要貪一時苟安,要盡快的回去,把自由的火把點燃,不要忘了我們生長的地方,是在山的那一邊。」
〈思鄉曲〉 :「月兒高掛在天上,光明照耀四方,在這個靜靜的深夜?,記起了我的故鄉。一夜?炮聲高漲,火光體滿四方,我獨自逃出了敵人手,到如今東西流浪,故鄉遠隔至重洋,旦夕不能相忘,那兒有我高年的苦命娘,盼望著遊子還鄉!」
〈白雲故鄉〉 :「&群山浮在海上,白雲瀰浸山旁。層雲的後面,便是我的故鄉。&,我卻望不見故鄉。血沸胸膛,仇恨難忘。願祖國的同胞團結一致,莫讓敵人擾我鄉邦。」
〈甘蔗與高粱〉 :「高粱高來甘蔗長唷,甘蔗和那高粱一模樣唷&看到了甘蔗想起來高粱,因為生長高粱的地方有我慈祥的爹和娘唷。&生長高粱的地方有我美麗的田和莊唷。&星星阿!月亮唷!是誰拆散了我的爹娘?」
〈春風春雨〉 :「又是一年春風,吹白了多少少年頭,多少遊子,為著故國愁&,一年歲月如流,卻也流不盡家恨國仇。」
以上這種挑動「家恨國仇」的歌曲,透過電視歌唱節目的散播,即使世居臺灣的住民也產生對中國的「思鄉」情懷。
總計這類眷戀中國舊山河或遊子懷鄉的「愛國歌曲」,計有76首,佔「愛國歌曲」總數的四分之一強。
六、&「工具論」的台灣歌頌
在兩蔣威權統治時代的「愛國歌曲」當中,對於中國大陸舊山河的眷戀有相當的分量,已如前述。此外,也有對台灣寶島的歌頌。不過,這些歌頌台灣的內容,多另有他圖,亦即視台灣寶島為「反共堡壘」、「復興基地」、「中興復國的根據地」。因此,與前項內容相較,前項對中國大陸的眷戀屬「目的論」性質;此項對台灣的歌頌屬「工具論」性質。試舉數首這一類型的歌曲為例─
〈臺灣好〉 全首歌歌詞如下:「臺灣好,臺灣好,臺灣真是復興島。愛國英雄,英勇志士,都投到他的懷抱。我們受溫暖的和風,我們聽雄壯的海濤。我們愛國的情緒比那阿里山高&。我們忘不了大陸上的同胞,在死亡線上掙扎,在集中營裡苦惱。他們在求救,他們在哀號&我們的血湧如潮,我們的心在狂跳。槍在肩,刀出鞘,破敵陣、斬群妖。我們的兄弟姐妹,我們的父老,我們快要打回大陸來了,回來了,快要回來了。」這首歌歌頌台灣之所以「好」,不是她可以建立一個新而獨立的國家,而是因為她是個復興島,可以用來「打回大陸」。
在軍中普遍教唱的〈光明的國土〉 全歌歌詞如下:「美麗的台灣,光明的國土,充滿著喜悅,充滿著希望。美麗的台灣在領袖蔣總統領導下,全體國民為您效忠。蔣總統,您是英勇的表率,至高無上的偉人,我們敬愛您,我們崇拜您。美麗的台灣光明的國土,美麗的台灣光明的國土。」這首歌之所以歌頌台灣是「美麗、光明」的國土,是要她接受蔣介石的領導,人民為他效忠。歌頌台灣的結果,是在歌頌蔣介石個人。這種工具論性質至為明顯。
〈巍巍阿里山〉 一開頭就這樣唱:「巍巍阿里山,浩浩太平洋,高舉青天白日旗,反共保民上戰場。先越大庾嶺,再下揚子江&」也有明顯的具有工具論性質,「阿里山」、「大庾嶺」只是過程,「揚子江」才是目的地。
再如這首〈我愛台灣〉 :「太平洋中有個島 風景美麗又富饒。英明政府在領導,人人團結又勤勞。&」雖然全首歌是在頌揚台灣,但明顯看出,那是「英明政府在領導」的成果。此處所謂「英明政府」,即蔣氏政權的政府。
不過,除了前述的「工具論」性質的對台灣的歌頌之外,也有極少數純粹歌頌台灣局部景點的歌曲,計有〈陽明山上〉 、〈天池歌〉 、〈玉山還是玉山〉 ,全歌未出現有顏色的政治語言,只是純粹的歌詠,在「愛國歌曲」中所佔比例微乎其微。此外,1960年代、70年代在電視高節目出現率頗高的〈台灣小調〉和〈美麗的寶島〉,也是純粹歌頌台灣,沒有前述工具論性質,但此兩首歌沒有被本論文所根據的「愛國歌曲集」收列其中。
七、&標舉三民主義
蔣介石以孫文繼承人自居,因此,孫文所提倡的「三民主義」,成為蔣氏政權標榜的政治符號。在中國大陸時代,即將「三民主義」載入《中華民國憲法》之中。來台之後,繼續揭櫫「三民主義」的大旂,中學課程中也列有必修的《三民主義》課程,且為大專聯考必考科目。因此,在「愛國歌曲」當中,也必然出現「三民主義」「總理遺教」「國父遺教」的內容。
在本文所掌握的315首「愛國歌曲」之中,以「三民主義」為歌名者,計有〈三民主義光芒萬丈〉、〈三民主義歌〉兩首。
試舉〈三民主義歌〉 為代表來看,全歌歌詞如下:「三民主義是王道,是真理,合乎國情,行之自易。天下為公,平正不倚。為中華文化所繫,為世界大同之基。大家信仰到底,大家信仰到底。/民族主義為平等,為獨立。打破強權,維護公理。迎頭趕上,智能齊一。恢復固有德性,團結民族為一體。永遠保持獨立,永遠保持獨立。/民權主義為組織,為管理。運用四權,發揮民意。五權憲法,權能分立。培養自治能力,以服務為目的。奠定民國根基,奠定民國根基。/民生主義為社會,為經濟。節制資本,合作盡利。平均地權,耕者有益。發達國家資本,著重國民生計。達到養民目的,達到養民目的。」
此外,歌名雖沒有出現「三民主義」,但在歌詞中提及「三民主義」或「總理遺教」者。例如─〈中國童子軍歌〉 歌詞中說:「我們是三民主義的少年兵」;〈中國青年反共救國團團歌〉 出現有「重建三民主義新中華」字句;〈革命的洪鐘在響〉 ,歌詞有「三民主義的社會,是自由的天堂」;〈創造光明的未來〉 在結尾的歌詞說:「朝向三民主義的目標,創造光明的未來」
這種提及「三民主義」或「總理遺教」的歌曲,在「愛國歌曲」當中計有26首。
八、&對孫文的歌頌
孫文被蔣氏政權尊稱為「國父」。蔣介石並以「國父」的繼承者自居。為了奠定蔣介石在民眾心目中的「國父繼承人」的地位,因此在教育上極力頌揚孫文,大專院校甚至列有《國父思想》的必修課程。在「愛國歌曲」中,除了出現上述前項的內容,也必然出現對孫文個人的頌揚。
最典型的歌曲,莫過於全台澎金馬的學生都朗朗上口的〈國父紀念歌〉 。全歌歌詞如下:「我們國父,首倡革命,革命血如花。推翻了專制,建設了共和,產生了民主中華。民國新成,國是如麻,國父詳加計劃,重新改造中華。/三民主義,五權憲法,真理細推求。一世的辛勞,半生的奔走,為國家獻身奮鬥。國父精神,永垂不朽,如同青天白日,千秋萬世長留。/民生凋敝,國步艱難,禍患猶未已。莫散了團體,休灰了志氣,大家要互相勉勵。國父遺言,不要忘記,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
然而,除了〈國父紀念歌〉之外,沒有其他專門以歌頌孫文為主題歌曲,相較於對蔣介石的生前死後的歌頌歌曲,顯然無法等量齊觀。主要原因,或許乃因蔣氏係當下在位的統治者。
不過,「愛國歌曲」中仍有兩首歌曲其中的歌詞出現對孫文的推崇與頌揚,一是〈台灣重回祖國懷抱〉 ,一開頭就這樣唱:「偉大國父是聖雄」;另一首是〈三民主義光芒萬丈〉 ,也以這樣的詞句起頭:「我們國父是世界上的偉人」。不過相較於對蔣介石的歌頌,頌揚孫文的歌曲明顯少很多。
九、&對青天白日滿地紅旗的歌頌
1912年中華民國原先建國時的國旗,是經過當時在南京的中華民國參議院正式通過的「五色旗」(紅黃藍白黑)。1924年6月在廣州的國民黨中央決議將原來的中華民國國旗撤換為「青天白日滿地紅」旗。1949年底,國民黨政權在中國大陸全面潰敗,撤退入台,原先在中國大陸上制定的「青天白日滿地紅」的國旗,只能在台澎金馬插掛。由中國國民黨一黨制定的「青天白日滿地紅」旗,遂成為流亡來台的中國國民黨凝聚台灣人民的認同與支持的重要標記。是故,「愛國歌曲」當中,必然有許多歌頌「青天白日滿地紅」旗的內容。
歌頌「青天白日滿地紅」旗的最典型歌曲,莫過於至今仍在每所中小學升旗典禮時候必唱的〈國旗歌〉,又叫〈青天白日滿地紅〉 。
此外,專以歌頌國旗為主旨,且歌名出現「國旗」者,尚有以下兩首─
〈國旗飄揚〉 歌詞謂:「看國旗飄揚天空,顏色鮮美氣象宏。我國家民族光榮,文化悠長禮樂隆。惟我領導東西安定,才有世界和平。我國家民族光榮,青天白日滿地紅」
〈敬愛國旗〉 :「青天白日,白日青天,我愛你,莊嚴的國旗。青天白日,白日青天,我敬你,美麗的國旗。國旗國旗,莊嚴美麗。中華兒女齊奮起,黃帝子孫莫忘記。大家愛你,大家敬你,國旗國旗,衷心為你,奮鬥到底。」
另外有一首〈旗正飄飄〉 歌詞說:「旗正飄飄,馬正蕭蕭。槍在肩,刀在腰,熱血熱血似狂潮。旗正飄飄,馬正蕭蕭。好難而鮑國在今朝。&」全歌沒有講明此旗是指國旗、黨旗,或是軍旗。
而歌名雖沒有標明「國旗」,全歌亦非以歌頌國旗為主旨,但是在歌詞之中出現有「國旗」或「青天白日滿地紅」者,則更多,例如─
〈凱旋歌〉 一開頭就是:「看國旗風飄,聽歌聲雷動,我們的英雄,戰勝強敵湔雪奇恥,寫成了歷史的光榮。」;〈今年就是反攻年〉 也是以國旗開唱:「國旗飄飄,戰鼓頻敲&」;歌頌中國對日抗戰時的四行倉庫之役的〈歌八百壯士〉 ,也有這樣的歌詞:「我們的國旗在重圍中飄蕩」;〈唱個愛國歌〉 也出現:「青天白日滿地紅高高在飄揚」;〈要和北伐比比強〉 也有「青天白日滿地紅」的用詞。
再者,中國國民黨黨旗係「青天白日」旗,把「青天白日」的黨旗,放在「青天白日滿地紅」的國旗的左上角,造成國旗上面有黨旗,如此「黨國一旗」的結果,經常產生黨旗與國旗幾乎混雜一體、互為取代的印象。例如─前述的〈敬愛國旗〉一曲,歌詞一開頭就說:「青天白日,白日青天,我愛你,莊嚴的國旗。」嚴格而言,只謂「青天白日」而無「滿地紅」,只能說是黨旗,然而此處竟稱之為國旗。無獨有偶,〈金門萬歲〉 也說:「青天白日國旗在天空飄揚」,同樣是黨旗與國旗混同的例子。再如支領國家預算(不是黨預算)的陸軍官校的校歌,一開頭就是:「怒潮澎湃,黨旗飛舞&」,國家的軍校一開頭竟然歌頌黨旗,也是黨國一體的實例。
此外如〈巍巍阿里山〉歌詞也是說:「巍巍阿里山,浩浩太平洋,高舉青天白日旗,」;〈效忠領袖〉也是用「青天白日旗飄揚」,雖未言明「青天白日國旗」,僅說「青天白日旗」,但予人印象也幾乎混同。此外〈飛向白日青天〉 歌詞說:「唾棄污星赤地,飛向白日青天&」,其中「污星」係「五星」之諧音,意指要放棄五星旗,接受青天白日旗。
由於黨旗與國旗幾乎混雜一體、互相取代,因此,在許多「愛國歌曲」當中,經常會以「青天白日」「白日青天」的手筆來表達,形成一種凝聚認同的符號。例如─
〈我是中國人〉 歌詞一開頭就這樣唱:「頭頂著青天白日&」;〈中國青年反共救國團團歌〉最後結尾是:「讓青天白日大地普照」;〈黃埔男兒最豪壯〉 也用「青天白日放光芒」來形容;〈中國童子軍〉的歌詞結尾是「青天高,白日明」。
足見這些「愛國歌曲」經常黨旗與國旗交混使用,黨國不分。
總計這些涉及國旗或黨旗的「愛國歌曲」,計有31首。
十、&標榜「革命」
兩蔣時代的中國國民黨經常強調自己政黨的屬性是「革命民主政黨」。「革命」一詞是蔣氏政權經常標榜的符號,且賦予神聖的色彩。按「革命」一詞,從根本的含義來說,「就是反對已建立的政治秩序,並最終建立起一種與先前完全不同的新秩序」 。所以通常革命者都是被統治者,革命的過程即是推翻統治者的過程。蔣氏政權本身即政治秩序之建立者,因此做為統治者的政權當局,卻一再標榜「革命」,顯然非作原始意義解,而係採「革命」的廣義而言,即「除舊佈新」之意。然而,「除舊佈新」可以用「改革」形容即可,何至於言重為「革命」?蓋經常以「革命」標榜,用以宣示其政權與政策的正當性與神聖性。也因此這個「革命民主政黨」享有異乎一般民主國家的「民主政黨」的特殊優越地位。
在本論文所蒐集的315首「愛國歌曲」當中,以「革命」為曲名的,有如下的歌曲─
〈革命的洪鐘在響〉 全歌詞如下:「革命的洪鐘在響,民族的大旗飄揚。同志們!起來,起來!大澈大悟,貫通思想。不屈不撓,堅定信仰。團結奮鬥,匯力合作,反共抗俄的重責要勇敢承當。收復大陸的責任,在我們肩上。/革命的洪鐘在響,民族的大旗飄揚。同志們!前進,前進!民族獨立,大風泱泱。民權發達,憲政輝煌。民生康樂,共有福享。三民主義的社會,是自由的天堂。天下為公的世界,待我們開創。」
〈革命青年歌〉 全歌如下:「革命的青年,快準備智仁勇都健全。握著現階段的動脈,站在大時代前面。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維護著我們領袖的安全。保衛著國家領土和主權。需應當剛膽沉著,整齊嚴肅刻苦耐勞。犧牲奮鬥,國家長城,民族先鋒是我們。革命的青年,快準備智仁勇都健全。」
〈革命青年〉 :「前進前進,革命的青年前進!大陸沉淪,國脈如縷,是我們奮起救亡的時候。我們的意志,是復興的堡壘。我們的熱血,是反共的洪流。/前進前進,革命的青年前進!&」
從以上三首冠有「革命」一詞的歌詞當中,不難得知蔣氏政權所謂的「革命」的意涵,以及要求於青年的「革命」的事業之指謂。無外乎要完成其政權的目標─「反共抗俄」、「收復國土」、「保衛領袖」、「完成三民主義」等等。
至於歌名未冠上「革命」,但在歌詞中出現「革命」的曲子更多,例如─
〈中國青年反共救國團團歌〉說:「革命的青年,快下決心一齊來!」來做什麼?「反侵略,反殘暴,掀起青年救國的高潮,驅俄寇,殺朱毛,誓復國仇救同胞」;〈陸軍官校校歌〉 有「這是革命的黃埔」;〈前進〉 (:「革命需要青年」;〈萬重一心齊報國〉 有「先烈的熱血如花,革命的熱情如火」的句子;電影「黃埔軍魂」的插曲〈遍地桃李〉,一開頭就這樣唱:「革命陣營裡,我們共生死同相依」;軍中經常教唱的〈我們是英勇的戰士〉最後的結尾:「走向革命最需要的地方」;〈我們都是一家人〉 說:「軍隊是革命的大家庭」;〈迎接勝利之歌〉 高唱:「掃蕩!掃蕩!把革命的障礙掃蕩!」&。
總計這類帶有「革命」字眼的「愛國歌曲」,計有31首。
十一、&透過情歌的置入性宣傳
情歌與愛國歌曲本有不同屬性,但是為何有許多情歌在兩蔣時代被列在「愛國歌曲」之列?因為透過情歌的形式,再配合內定的政治符號或意識形態,可以發揮心理學巴夫洛夫式的「古典制約」的作用。這種類型的「愛國歌曲」,可以說是透過情歌的置入性宣傳。最典型的歌曲,可舉以下數首歌來了解,這些歌曲都流行於1970年代台灣三家電視台的歌唱節目中─
〈杜鵑花〉 :「淡淡的三月天,杜鵑花開在山坡上,杜鵑花開在小溪畔&去年村家小姑娘走到山坡上,和情郎唱支山歌,摘枝杜鵑花,插在頭髮上。今年村家小姑娘走向小溪畔,杜鵑花謝了又開呀!記起了戰場上的情郎。摘下一枝鮮紅的杜鵑,遙向著烽火的天邊,哥哥,你打勝仗回來,我把杜鵑花插在你的胸前,不再插在自己的頭髮上&」。
〈我現在要出征〉 :「&我現在要出征,有伊人要同行,唉!有伊人要同行,你同行決不成,我若是打不死,我總會回家來看你。倘敵人不來欺負,我怎會離開你&」
〈柳條長〉:「柳條兒細,柳條兒長,姐在山坡底下放綿羊。羊兒低頭吃青草,姐兒低頭縫衣裳。&姐縫衣裳為誰忙?丈夫要去打匪黨,著了衣裳溫又暖,勇氣百倍上戰場。&殺俄寇,滅匪黨,奏凱高歌回故鄉,山坡底下大家一同來放羊。」
〈桃花舞春風〉 這樣唱:「一樹桃花千朵紅,朵朵帶笑舞春風。桃花伴著春風舞,歡送哥哥去從戎&/男兒從戎立大功,精忠報國稱英雄,名揚四海好威風&立功回來花下會,一切都在不言中。」
其實以上的歌曲,並非「一切都在不言中」,而是立意甚明,亦即透過情歌的置入性宣傳,鼓勵從軍或是專心於戰場,以便打勝仗回來與情人相逢。同性質的歌曲尚有〈英雄美人誰不誇〉、〈美人要嫁軍人〉、〈寶島姑娘〉、〈入營才能娶她〉。
這類歌曲在本論文蒐集的「愛國歌曲」當中,雖然比重不大,但卻是量少而流廣,透過政權當局所掌控的傳播媒體,這些歌曲在當年都是家喻戶曉,時人多能朗朗上口,顯見其發揮相當程度的indoctrination 的功能。
惟在「愛國歌曲」當中,有一首〈數星問月〉 ,無置入性宣傳的意味,純屬情歌,而列於「愛國歌曲」之列,誠屬異數,順記一筆,以求周延。
十二、&宣揚中國歷史文化,歌詠歷史人物或中國古詩詞
前已述及,兩蔣時代的「愛國歌曲」當中,具有大中國國家意識、中華民族主義的歌曲,占有半數的比重。在宣揚中華民族主義的同時,對於中國的歷史文化的頌揚,也必然伴隨而行。這種以中國為座標的歷史意識影響下的「愛國歌曲」,在歌詞中經常出現對中國「悠久歷史與文化」的吹噓。試舉例來看─
〈我所愛的大中華〉 其中歌詞這樣說:「你的久遠的歷史與文化,給我們無限的驕傲光榮」;〈光復頌〉 一開頭就是:「中華歷史五千年&」;〈出征進行曲〉 也出現「悠久歷史五千年」;〈青年進行曲〉 也說「神聖的歷史火炬,握在我們手中。光輝的中華文化,指引我們行動。」;連歌頌金門的〈金門萬歲〉 也有「五千年歷史文化」之句;歌名就叫〈懷古〉 的歌詞,更是一番對歷史的頌揚:「我們的歷史是這樣光榮&」;而〈反共抗俄總動員 〉的歌則擔心著「五千年文化在毒火中焚燒」。
這類具有中國歷史意識的「愛國歌曲」,也經常出現「炎黃子孫」的用詞。最典型的如〈國旗歌〉的句子:「炎黃世冑,東亞稱雄」。其他例如─〈敬愛國旗〉 有「黃帝子孫莫忘記」的句子;〈領袖萬歲〉的歌詞也出現「你代表炎黃世冑的道統」;〈祖國之戀〉 也說:「億萬的炎黃子孫面臨著絕續存亡&」;〈春回大地 〉也這樣表達:「黃帝的子孫,中華兒女,他們用鮮血和毅力創造了歷史的奇蹟&」。
此外,像〈還我河山〉 有「追懷漢唐」之句,也充滿中國歷史意識。
再者,有一些歌是對中國國民黨的革命歷史的歌頌,例如─〈碧血黃花〉 說:「我們來看神聖的黃花崗,我們來看不朽的黃花崗」;〈黃花頌〉 也是歌頌黃花崗烈士:「黃花開遍黃花崗,黃花碧血,日月童光&」。
也有以過去的戰史來勉勵者,如家喻戶曉的連續劇「風雨生信心」的熱門主題曲〈風雨生信心〉 就有這樣的歷史回顧:「一戰古寧頭,再戰大二膽,同仇敵愾消滅匪黨,光輝的八二三」。
另外有一些歌是以中國歷史人物為主題的歌頌,例如〈詠吳鳳〉、〈鄭成功〉、〈孔子紀念歌〉;有一些則是以著名的中國古詩詞直接入歌,例如〈滿江紅〉、〈涼州詞〉、〈木蘭詞〉。
雖有歷史意識,但對歷史內容朦攏不清者,如風行於1980年代初的〈龍的傳人〉 歌詞最後一段說:「百年前寧靜的一個夜,巨變前夕的深夜裡,槍炮聲敲碎了寧靜夜,四面楚歌是姑息的劍&」此段歌詞在敘述歷史無疑,但即使專業史家看了卻仍不知其所云。
總之,這類具有中國歷史意識、訴及中國歷史的「愛國歌曲」,計有37首。如果連同前已述及具有中華民族主義、大中國意識者合計,則共計178首,幾乎佔「愛國歌曲」總數的五分之三。
十三、&外交挫敗後的鼓舞
1960年代的末期,美國對中國的政策開始有了調整。由於1969年起,美國尼克森政府準備與中國北京方面改善關係,因此國際上接納北京政權的考慮,也開始多起來。以美國為首的「自由世界」對於共產世界所採的圍堵策略,有了轉變。蔣氏政權指摘這種國際局勢的改變為「姑息主義」、「姑息逆流」。在所謂「姑息逆流」之中,蔣氏政權在聯合國的代表席位面臨更大挑戰,終於在1971年被迫退出聯合國,國際外交嚴重挫敗。蔣政權代表被迫退出聯合國。在蔣政權代表退出聯合國之後的一個月內,又有比利時、秘魯、黎巴嫩、墨西哥、厄瓜多爾等國紛紛相繼與北京建交而與台灣當局斷交;連極重要的日本,也於翌年(日與台灣當局斷交。70年代以降,與台灣當局的邦交國逐漸減少。
在退出聯合國的4個月前(1971年6月),84歲的蔣介石總統有感於國際困境的挑戰,提出『莊敬自強、處變不驚、慎謀能斷』的口號來勉勵國人。日,美國宣布與中國建交,與台灣當局斷交。這首〈自由女神哭泣了〉 ,顯然是在譴責美國外交政策的轉向,歌詞說:「阿靈噸的墓園業與瀟瀟,韓戰死亡的英魂含冤呼號。&警長摘下警徽與盜賊言笑,耶穌基督的信徒與魔鬼擁抱&」。
自被迫退出聯合國以後,在面臨一連串外交逆境下,反映在此時期的「愛國歌曲」當中,也出現許多這種「反對姑息」、「自立自強」、「莊敬自強,處變不驚」的內容,用以鼓舞民心士氣。以下所舉的歌詞,都是在蔣氏政權的國際外交挫敗之後產生的─
〈自己最可靠〉 一曲,顧名思義,是在呼籲「自己的命運自己創造」,暗喻依賴美國沒有用;〈中流砥柱〉 的歌詞鼓勵:「在姑息瀰漫的當前,我們永遠站在時代尖端」;〈青年自強歌〉 呼籲:「不怕姑息逆流助紂為虐,我們要步步求生&」;〈團結自強奮鬥〉 :「國策永不變,信心不動搖。任何的打擊我們不曾倒。&冷靜沉著,不屈不撓,路要自己開,國要自己保,任何的打擊我們不會倒!」;〈偉大的中華〉 也高唱:「&莊敬自強,處變不驚,打倒姑息囂張,消滅匪黨!」;在軍隊中普遍敎唱的軍歌〈報國在今朝〉 也讓士兵朗朗上口:「自己的國家自己救,自己的道路自己開。依賴一定死亡,苟安一定失敗。」;另外這首著名的軍歌〈莫等待〉 ,也在此時唱遍軍營角落:「莫等待,莫依賴,勝利絕不會天上掉下來&敵人絕不會自己垮台。靠天吃飯要餓死,靠人打仗要失敗&自己的國家自己救,自己的道路自己開」;〈大風大浪都見過〉 一曲也強調「中華民國最堅強」,國人要反共到底,還是自己最可靠;〈不爭一時爭萬世〉 鼓勵國人要「打落牙和血吞」;而〈風雨生信心〉一曲,透過電視連續劇,幾乎天天在台灣人民的耳邊迴響不止。
誠如《愛國歌曲時代新聲》的編者蔡益彬在序文中所說:「從去年中美斷交﹝按其實是中美建交,美蔣斷交﹞,美匪勾搭開始,我們不知道歷經多少艱難,多少困苦,在局世動盪,舉國沸騰之中,我們這一代的中國人把愛國情操發抒於嘹亮﹝按:應是「嘹喨」﹞的歌聲之中,藉著它,我們的心凝結在一起,借著它我們團結得更加堅牢,我們知道只有在嘹亮﹝嘹喨﹞的歌聲之中,我們才能憤發﹝按:應是「奮發」﹞蹈厲,扭轉乾坤,永遠屹立於三民主義的世界裡,使邪惡的共產主義銷聲匿跡無所隱形。」足見國際外交的挫敗,為當時的「愛國歌曲」的內容投下新的激素。
十四、&保密防諜
從日立法院三讀通過「懲治叛亂條例」開始,日蔣介石明令公布「戡亂時期檢肅匪諜條例」,日國防部公布實施「共匪及附匪分子自首辦法」及「檢舉匪諜獎勵辦法」。直到同月29日臺灣省政府及省保安司令部制定「大家檢舉匪諜」文告,全面張貼,鼓勵民眾檢舉。日行政院通過「戡亂時期檢肅匪諜聯保辦法」。最後在日行政院公布制定「戡亂時期檢肅匪諜給獎辦法」為止,這一連串的法令辦法實施,使得臺灣整體肅殺氣氛儼然形成,此一時期『保密防諜』、『隱瞞匪諜就是犯法』、『檢舉匪諜、保家衛國』、『檢舉匪諜、人人有責』、『不放鬆匪諜、不冤枉好人』、『人人保密、處處防諜』、『提高防諜警覺』、『匪諜自首 既往不究』等標語處處可見。 配合著這種「保密防諜」的政策,在「愛國歌曲」當中也出現一些所謂「保防歌曲」。以下先舉三首歌為例,從歌名即可辨認其性質─
〈匪諜自首歌〉 全歌歌詞如下:「匪諜自首,必得保障。躲藏逃跑,一定滅亡。當匪諜,苦海無邊;快自首,回頭是岸。匪諜害民賣國家,人人有責檢舉他。匪諜快快覺悟,莫作共匪走狗!」
〈檢防歌〉 是鼓勵民眾檢舉「匪諜」的歌:「檢舉大匪諜,有功又有錢。獎金真正多,銀元有六千。你不檢舉他,他要把你害。匪諜最可恨,檢舉末留情。」
〈肅諜歌〉 共分四段,各以七言行文,茲舉首尾兩段來看:「唱歌來勸好國民,匪諜工作切勿為。共產匪幫大漢奸,原是中華大敵人。/&檢舉匪諜有獎金,知匪不報有處分。若要反攻回大陸,消滅匪諜第一功。」
此外,〈向前行〉 一歌歌名雖無保防肅諜用詞,其實全歌仍以保防為主題,其中謂:「人人都防諜,社會享安寧。提高警覺,守口如瓶,檢舉匪諜,不枉不縱」;〈無價寶〉 也是在提醒民眾防諜:「匪諜向你拉交情,甜言蜜語送鈔票。&千萬不要中圈套」;而〈我愛我中華〉 一首,雖然歌名無保防意謂,其實全首歌也是在獎勵檢舉「匪諜」:「啦啦啦啦&請你看我畫張畫,這個故事很好耍,匪諜是壞人,躲在大樹下,偷偷看要塞,想害我國家。舉起手來不要動!拔槍抓住他!啦啦啦,哈哈哈&,兩個勇敢小英雄,看見匪諜告警察,啦啦啦,哈哈哈這張畫兒送給你,保密防諜為中華!」
十五、&純粹勵志,激勵進取、開朗、樂觀
在兩蔣威權統治時代的「愛國歌曲」當中,有極少數歌曲的內容與用詞未有出現明顯的政治語言,而是以寫景、寫意、勵志方式,來表達樂觀,鼓勵進取,呈現開朗的生活態度。這類歌曲,也曾被形容為「淨化歌曲」。以下兩首可以做為取樣代表,曾在1970年代的電視歌唱節目中經常出現─
〈前程萬里〉 :「我們是年輕的一群,有的是熱情和誠懇,打起了藝術的旗幟,展開長途旅行,縱然是遍地的荊榛,也要勇邁前進。呼吸那新鮮的空氣,欣賞美麗風景。平疇綠野都是寫生的藍本,小橋流水都是作曲的模型。/還有那車輪的聲音,也像陪我們歌詠。我們要振作起精神,奔向萬里前程。」
〈藍天白雲〉 :「藍藍的天,白白的雲,藍天白雲好時光,大家手拉手,走向大自然,啦啦啦啦&看那山明水秀景如畫,聽那鳥叫蟲鳴好樂章,吸一口新鮮空氣,歌一曲雄壯激昂,我們心情多愉快,我們心胸多開朗&。」
像這樣沒有政治顏色的歌曲,尚有少數幾首,例如勉勵不怕失望的〈希望之歌〉 ;以曙光、明燈示意光明前途的〈一線曙光〉 ;描寫春光好,要珍惜時光的〈莫待春光老〉 ;鼓勵「克服困難齊出力」的〈三個臭皮匠〉 ,以及以星月藍天入歌的〈晨〉 。
總計這類純屬激勵進取、開朗的歌曲,只有11首。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积极向上的歌曲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