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的厨房水管井掉进井里了,五十米深啊!怎样弄出来?

专家称济南排水设施欠账太多 50米管道挖出25吨垃圾
来源:济南日报
关键词:城市内涝 济南 排水管道 垃圾
[提要]排水工作人员表示,济南市民有意、无意破坏排水设施的现象仍存在。有关人士表示,由于济南城市防汛基础设施欠账太大,城市洪涝治理工作进展跟不上城市发展速度。
  今年入汛以来,受局部高强度降雨影响,我国多座城市出现内涝。积极探索有效防治措施,努力根治城市内涝,已成为和谐社会建设的一项重要课题。近年来,济南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城市防汛工作,多措并举提高防洪除涝能力。通过不断加大城市防洪除涝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实施城区河道综合整治等工程,济南市道路行洪、立交道积水、低洼地区内涝等状况得到明显缓解,有效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昨天,济南市市政公用局组织防汛专家、市民代表、媒体记者等开展城市防汛体验日活动,进一步征求各界对城市防汛工作的意见建议。
  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济南市将结合自身实际,在不断加强工程措施的同时,转变城市防洪除涝理念。通过源头减量、强化下渗、蓄滞结合、多措并举的方式,探索政府统筹谋划,部门协调一致,社会积极参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新思路,共同破解城市内涝问题。今后,我市将加快探索雨洪水利用,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高度,共同推进城市雨水统筹管理,努力化害为利,变废为宝。同时引导社会各界自觉爱护城市排水设施,努力营造社会协同、全民参与氛围,共同提高城市防洪除涝能力。
  部分河道防洪标准达100年一遇
  低洼地区内涝明显缓解
  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大城市防洪除涝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通过城区河道综合整治等工程的实施,进一步提高城市防洪除涝能力。全面道路行洪、立交道积水、低洼地区内涝状况得到明显缓解,有效保证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城市防汛工作,不断加强组织领导。2007年,我市专门成立市城市防汛指挥部,不断调整完善成员单位,强化对城市防汛工作的组织领导。市政府组织专家学者结合实际提出&上游缓蓄,中游分洪,下游疏泄&的防洪治洪方略,制定《济南市城市防汛应急预案》,并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完善预案内容。2009年编制完成《济南市城市防洪规划》,为我市城市防洪工程建设和城市防汛工作提供强有力指导。
  按照&下游疏泄&方略,全市投资近百亿元实施小清河综合治理工程,使城区小清河干流防洪标准从20年一遇提高到100年一遇。按照&中游分洪&方略,实施腊山分洪工程,拦截小清河上游的兴济河等支流部分洪水导入玉符河,减轻小清河干流洪水压力,提升市区防洪能力。2005年以来,我市累计投入约16.5亿元,对护城河、兴济河、全福河等城区河道进行整治,同步建设谷坊、闸坝拦蓄雨洪水。河道行洪能力显著提升,部分河道防洪标准提高到50年至100年一遇,昆仑小区、白马山等低洼区域积水问题得到一定缓解。
  市政公用部门积极开展积水点改造,实施&定点消除&。自2008年以来,有计划地对市民反映强烈的百余处低洼位置积水点实施改造,提升小范围区域排水管网收水和排水能力,缓解道路低洼位置雨时积水现象。同时,采取动态管理模式,随时关注随着城市建设发展变化而新出现的积水问题,制订计划实施排水改造。市政公用局还对生产路、北关北路铁路立交道实施客水截流、分流改造工程,改造部分排水泵站,提高泵站排水功效,缓解立交道积水问题。今年7月份启动雨、污分流第一批工程,重点对历山路及护城河周边排水管线进行改造,完善城市排水系统。
  有关人士表示,由于我市城市防汛基础设施欠账太大,城市洪涝治理工作进展跟不上城市发展速度。城区上游缓蓄设施和下游滞洪区尚未完全建成,加之城市排水设施不完善,工业南路、解放东路、二环北路以及历山路铁路立交道等低洼路段或区域,遇强降雨时还会发生积水现象。
  二 南路与北园大街高差近百米
  特殊地势易致低洼区域内涝
  城市内涝是指因降雨使城市长时间大范围积水,引发交通中断、地下通道淹没、房屋破坏和财产损失并可能造成不同程度人员伤亡的现象。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对全国351个城市进行的专项调研,2008年至2010年,有62%的城市发生过不同程度的内涝,积水深度超过50厘米的占74.6%,积水时间超过半小时的占78.9%。由此可见,防治城市内涝已成为全国各地普遍面临的重要课题。
  有关专家表示,受我市地形特殊等原因影响,我市低洼区域或部分道路也易出现雨后积水现象。济南城区南部山丘地势较高,北端为地上&悬河&黄河,中部偏北的北园大街、小清河周边区域地势低洼,胶济铁路东西向横穿城区中部。以英雄山路&纬二路&天成路&济泺路沿线路面高程为例,二环南路处为海拔120米,长途汽车总站处为海拔23.6米,黄河大坝泺口处坝顶高程为海拔36.4米。从二环南路至北园大街长度10公里,高差96.4米,道路平均坡降接近10&,坡度很大。
  遇有强降雨时,南部降水迅速向北部汇集,往往疏泄不及,且受胶济铁路阻碍,极易形成内涝。小清河是济南城区唯一的外排河道,坡降不足万分之一,济南市区河段虽已按百年一遇防洪标准实施整治,但由于济南城区以外的下游河段并未整治拓宽,防洪标准依然偏低,有可能影响济南市区洪水及时外排,导致济南低洼区域内涝。
  &雨岛效应&易引发短时强降雨
  部分河道被挤压或侵占
  有关专家表示,城市化&雨岛效应&,导致济南城市中心暴雨频发。由于城市气温高、空气中粉尘大,热气上升,形成周边气流向城市汇聚的运动。一旦上升热气流遭遇高空强对流冷气团,就会形成暴雨,使城市更容易成为暴雨袭击的中心,即所谓城市&雨岛效应&。&雨岛效应&往往引发短时强降雨,且暴雨中心一般在城市上方,雨量集中,给城市防洪除涝带来较大压力。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路面硬化面积加大,不透水面积增加,透水面积减少,一方面减少渗水量,另一方面增大雨水行洪速度。大雨时,地势低洼处易出现内涝情况。回顾济南城市发展进程,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济南城区北部(现北园大街以北)曾是大片的荷塘湿地,起到很好的蓄滞洪水和调节气候的作用;经十路以南、二环路以东是大量的农田林地和众多的农耕蓄水小塘坝,可缓蓄和下渗大量雨水。近些年,我市建成区面积迅速扩大,1999年约为116平方公里,2010年达到300余平方公里,增加近200平方公里。据测算,农田林地大约能下渗一半甚至更多的雨水,且雨水在其表面上的流动速度较慢;水泥柏油地面几乎不能下渗雨水,且雨水在其表面上的流动速度较快,降雨时洪峰形成的时间大大缩短,洪水总量和流速大大增加,形成类似山洪的街道洪水并在短时间内对城区形成冲击,地势低洼的北部城区极易内涝。
  目前,我市部分河道仍被挤压、侵占,断面缩减,部分沟渠藏污纳垢。城区东部的龙脊河被侵占、棚盖现象突出,多处河段基本失去河形,河道最窄处仅有1.4米,泄洪能力严重不足。这条承担方圆48平方公里泄洪任务的河道,是我市东部城区的主要泄洪除涝河道,在穿越胶济铁路时,仅有3根直径1米的管道。汛期来临时,水流通过能力严重不足。而胶济铁路至工业南路段原有河道更是基本消失,极大制约东部城区排水能力,致使工业南路济南炼油厂段、飞跃大道西段、殷陈铁路立交桥、济钢铁路桥等多处积水严重。
  人为破坏排水设施现象不断
  50米排水管道挖出25吨垃圾
  排水工作人员表示,市民有意、无意破坏排水设施的现象仍存在。主汛期来临之前,市排水管理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对部分排水管道进行清淤,在清理某路段直径1米的管道时,仅仅清理某段50米长的管线就挖出25吨垃圾,整个排水管道约一半被垃圾挤占,严重影响城市排水能力。部分市民和单位保护城市排水设施的意识不高,甚至人为破坏、占压、损毁排水设施。个别施工单位直接将水泥或泥浆水排入城市排水管道,易造成板结,导致管道堵塞。部分沿街餐饮饭店将含油废水或泔水等直接排入雨水管道,污染城市环境,板结的油污还会堵塞管道,影响城市排水。
  有关人士表示,按目前标准看,老城区已建成多年的雨、污水管网设计标准已偏低,雨、污合流现象严重,易形成雨时冒溢进而导致道路低洼点及铁路立交道积水。此外,城市排水基础设施建设主体众多,协调沟通难度大,建成的排水设施缺乏统一性。再加上受地方财力制约,我市每年用于河道、排水管网维护经费不足2000万元,远远低于约1亿元的定额测算标准,导致城市排水设施维修养护难以按标准进行,部分管道淤积严重甚至堵塞,严重影响排水效果。副标题
  要给水留有足够栖息空间
  雨果在《悲惨世界》中写道:&下水道是城市的良心。&山东建筑大学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院长张克峰认为,雨果的这句名言,在今天仍有深刻的现实意义。防洪除涝能力体现城市&责任心&,它关乎民众福祉和城市发展。
  张克峰认为,气象条件、城市所处地貌条件以及排水标准过低等都是导致城市内涝的重要原因,此外,城市建设侵占蓄水区域,使得雨水栖身之地减少,大面积硬化地貌造成雨水下渗量减少,从而容易造成城市内涝。不解决人水争地的矛盾,城市内涝就不会根本上解决。而解决人水争地的最有效办法,就是要滞留调蓄雨洪水,为水留下足够栖息空间。
  为应对严峻的城市内涝灾害,要按照水体运行规模,将城市中自然水体与人工水体进行合理有效的规划组合,推广雨水渗透系统,做到排与蓄的有效结合。这是抑制城市内涝,促进雨水利用,实现人水和谐的长效防范机制。应充分发挥河道、湖泊、洼地的排水与调蓄功能,及时清淤疏浚城区内的排洪沟道,拆除违章占压的建筑,整治侵占行洪河滩行为。
  在校园、工厂、住宅楼之间的空地部位,可以设置地上或地下多功能蓄水池。地下空隙是城市最大的储水调蓄库,应强化入渗减少硬化,发挥&土壤水库&的调蓄功能。
  根治城市内涝须更新观念
  走综合治理之路 人与水和谐共处
  多年来,人们总是试图通过工程措施,提高城市排水能力,以解决伴随着城市地域扩大和地表硬化面积增加所带来的积水问题,但其结果往往事与愿违,城市内涝问题仍未得到根本解决,究其原因是采取的治涝措施单一,未来应走综合治理之路。
  有关专家认为,城市雨水排放一直在一个怪圈里徘徊:人们总是试图通过加大城市的排水能力来缓解伴随城市地域扩大和地表硬化面积增加所带来的积水问题。其结果往往是事与愿违,不断加快的城市化规模总是领先于城市排水能力的更新,原本已不堪重负的城市排水管网只能是超负荷运转。大多数城市运用的雨污合流制为主的排水模式,更使得这种情况雪上加霜。
  面对全球日益严重的洪涝灾害,人们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不可能完全控制洪水,洪水风险始终存在,人类不应单纯与洪水抗争,更应在保证生命安全的前提下,科学合理地调整人与洪水的关系。在今后一段时期,应进一步转变防洪除涝理念,从无序、无节制地与洪水争地转变为有序、可持续地与洪水协调共处,实现从&控制洪水&到&管理洪水&、&利用洪水&的转变,最终实现人与水的和谐共处,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源头减量,强化下渗,蓄滞结合
  雨洪资源关乎城市可持续发展
  开展雨洪水利用,就是尊重城市原有地理和生态因素,缓解人、水争地矛盾,推动城市协调可持续发展。
  源头减量,拦蓄南部山区洪水。广大的南部山区是济南市地下水的补给区。有关专家认为,可以采取拦蓄下渗补源工程措施,开展雨洪水利用,以增加地表水资源量,涵养地下水,补充各大泉群。同时,可以考虑在二环南路以上进行梯级拦蓄,汛期拦蓄洪水下渗,枯水期利用上游水库放水下渗补充地下水。另外,大力植树造林,提高南部山区森林和植被覆盖率。
  强化下渗,减小城区地表径流。绿地是最好的渗透设施,渗透能力强,植物根系能对雨水径流中的悬浮物、杂质等起到一定净化作用。为此,可&见缝插针&,利用一切可利用空间定量地调控降雨径流、蒸发、存储和入渗。另一方面,还可考虑对有条件的露天停车场进行透水性改造,加大雨水渗透量。
  蓄滞结合,充分利用雨水资源。在雨季通过对降雨的集流、存贮,可跨季度、跨年度地进行合理调用,提高雨水资源化程度,缓解雨水供需错位的矛盾,提高城市雨水资源利用效率。
  此外,还可结合城区山体的地形地势,设置鱼鳞坑、小型塘坝等蓄水设施,有效减少地表径流,为周边绿化提供水源;也可将屋面、庭院及停车场等作为集水面,通过导流渠道将雨水收集输送到贮水设施进行有效利用;还可逐步研究利用城市已有雨水管网体系,结合城市地形走向,建立综合性、系统化的蓄水工程设施。
  &渗滞蓄用排&多措并举
  山东大学土建与水利学院副院长贾超认为,造成部分城市内涝的原因不少,既有共性原因,也有个性原因。无论哪种原因,单纯依靠提高排水能力行不通。现在看来已经标准较低的排水管道,在建设之初是能完全满足当时排水需要的。
  有的人问,为何不着眼于&百年大计&提高设计标准,在贾超看来,之所以无法按更高标准提前建设,一是受制于资金投入,二是受制于当时的技术水平,三是受制于地下空间。
  贾超认为,破解城市内涝难题,可以通过&渗、滞、蓄、用、排&5个字来实现。&渗&是指回归雨水的自然属性,让雨水降落之后尽可能渗入地下,这种方式最能促进雨水、地表水、土壤水及地下水之间的转化,维护城市水循环系统平衡;&滞&主要是通过建设湿地等各种手段,减缓洪峰形成时间,减少洪峰峰值,尽可能避免大的洪水出现;&蓄&是指利用低凹地、池塘、湿地、人工池塘等收集雨水,既能减轻防洪压力,还能改善城市小气候;&用&主要是指丰富雨水利用范围,可以用来灌溉、洗车,还可以用在景观、道路清扫、冲厕、消防等领域;&排&主要是指畅通排水管道和河道,让雨水能顺畅地排出城区。
  因地制宜 见缝插针
  济南雨洪水利用潜力大
  有关专家认为,济南雨洪水利用刚刚起步,潜力巨大,可因地制宜、见缝插针展开。济南可利用低凹地、池塘、湿地、人工池塘等收集调蓄雨水。雨水汇入调蓄池之前先进行必要的截污处理,再充分利用调蓄池内的水生植物,如 芦苇、菖蒲、睡莲水葱等和其他生物资源,对集蓄雨水进行净化处理,防止水质恶化。
  调蓄池可建成与市民生活相关的设施,如利用凹地建成城市小公园、绿地、停车场、网球场、儿童游乐场和市民休闲锻炼场所等。这种雨水调蓄设施多数时间处于无水状态,可以用作多功能场所。从整个水循环系统看,它还可以有效地削减水土流失,补充地下水。
  通过屋面雨水收集系统,可将屋面雨水集中引入绿地、透水路面,或引入储水设施蓄存利用。屋面雨水收集系统适用于较为独立的住宅或公共建筑,在屋面雨水收集系统沿途中还可设置一些拦截树叶等大的污染物的截污装置或初期雨水弃流装置。由于屋面雨水污染程度比较小,通过截污或弃流装置后的雨水可收集到地下贮存池或地面贮存桶中,然后将雨水用于冲厕、洗车及绿化用水等,节约自来水用水量。雨水不进入城市雨水管网,能大大减轻城市防洪排水和处理系统负荷。副标题
  社区雨水&零排放&将展开试点
  雨洪水利用技术在多个小区开始探索
  市市政公用局副局长罗卫东表示,我市在雨洪水利用方面已做了一些有益探索和尝试。山东建筑大学积极开展&济南市雨洪控制与利用&研究,形成初步研究成果和方案建议。市市政公用局结合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同步建设谷坊缓蓄、透水路面等设施尝试雨洪水利用。结合行政审批工作,市政公用局对部分新建住宅小区提出建设下洼式绿地的建议,并在国华经典、林景山庄等部分小区进行雨洪水利用技术的相关探索。
  据悉,市市政公用事业局近期将开展社区雨水&零排放&试点。市节水办将组织高等院校开展雨水收集利用试点,研究制定再生水利用鼓励机制。同时,推进建筑项目雨水收集处理系统配套建设,扩大雨水在景观、绿化、道路清扫、洗车、冲厕、消防等领域的使用范围。
  相比德国、美国、日本及国内的北京、深圳等地,我市还有较大差距,仍处于雨洪水利用的研究摸索阶段。有关人士表示,我市开展雨洪水利用还面临四大缺失:一是法规缺失,二是管理缺失,三是标准缺失,四是社会参与缺失。
  有关人士表示,我市应加快研究相关政策,提高对雨洪水利用工作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保证相关法规及时跟上。有关部门应尽快出台公园、楼顶、绿地等区域雨洪水利用标准,制定政府管理和经济激励并重的城市雨水管理政策,借鉴先进城市经验,加快试点建设雨洪水利用示范工程,并加强宣传引导,有序推进雨洪水的综合应用。
  小目标要服从防洪除涝大目标
  济南市市政设计院副院长聂爱华认为,济南市有一些涉及雨洪水利用的法规和政策,比如,要求社区开发时建设一定面积的绿地,同时建设一些再生水回用设施等,但因为各种原因,这些法规和政策在落实时,被打了折扣。聂爱华认为,任何单位在开展建设或其他事项时,都不能破坏城市防汛设施,也不能占压河道,侵占河滩,任何单位和个人的小目标都要服从全市防洪除涝的大目标。
  目前,全市地下排水管道长达2000多公里,指望短期内全改造一遍显然不现实。聂爱华认为,城市排水体系标准的提升是一个较为缓慢的过程,需要较长时间。
  按照现有的城市排水设计标准,重要地区按照3-5年重现期设计,只要超过5年重现期的暴雨,必然会导致管网排水能力不足。此外,排水标准不可能无限提高。
  要改善城市防洪除涝能力,一是开展河道综合整治、排水管道清淤等各种工程和行动,增强城市排水能力;二是增加雨水渗入量,减少雨水行洪量,并努力利用好雨水。只有让城市雨水自然通道畅通,才能使城市彻底摆脱内涝的梦魇。
  雨洪水是上天赐予的宝贵资源
  变废为宝意义重大
  有关专家认为,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充分认清自身特点,在不断加强工程措施的同时,转变城市防洪除涝理念已势在必行。济南必须通过源头减量、强化下渗、蓄滞结合、多措并举的方式,探索政府统筹谋划,部门协调一致,社会积极参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新思路,共同应对城市快速发展带来的内涝问题。
  市市政公用局局长贾玉良表示,换个角度看,雨洪水不是人类面临的自然灾害,而是上天赐予人类的宝贵资源。我们应该在积极应对雨洪灾害的同时,科学开展雨洪水利用,使其化害为利,变废为宝。加强雨洪水研究与利用。此举对我市具有重大意义&&&
  加强雨洪水研究与利用是实现节水保泉目标的需要。随着全市城市化进程加快,地面大量硬化,通过降雨获得地下水的补给量逐年减少,每年约3000万立方米雨水白白流失。我市东南部、南部等泉水补给范围内拦蓄降水、涵养水源能力明显减弱,严重影响泉水补给。研究资料表明,泉域内以现有开发方式每占用1平方公里土地,泉水将每年减少29.2万立方米的补给能力。利用雨水补给地下水,较地下水回灌等措施对保泉和供水更具操作性,雨洪水利用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投资规模小、投资分散、运行成本低,既可减少地下水开采量,又能有效增加雨水下渗量,涵养回灌地下水源,从根本上增大泉水喷涌量。
  加强雨洪水研究与利用是提高防洪减灾能力的需要。通过全面推广雨洪水利用技术,能有效增加城市上游雨水下渗量,有效缓蓄洪水,减少地面径流量,延缓洪峰形成时间,削减洪水总量,减少成灾几率。上游雨洪水的调蓄和利用,能够有效减轻我市洪涝灾害。
  加强雨洪水研究与利用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需要。推广雨洪水利用技术,可以有效增加土壤含水量,增加空气湿度,减小城市热岛效应,将雨洪调蓄回用塘坝等打造成水体景观,可提升城市品位,改善居民生活质量,营造良好的城市生态环境。
  加强雨洪水研究与利用是减轻财政资金压力的需要。通过推广雨洪水利用工作,可以在保证城市防洪除涝能力的前提下,适当减少防洪设施建设资金投入,减少洪涝灾害损失和救灾抢险投入,减轻财政资金的压力。
  充分用好雨水 力求&零排放&
  西方发达城市做法可供借鉴
  西方国家发达城市在城市发展进程中,同样遭遇过城市内涝问题困扰。经过多年探索,他们及时转变思想观念,将人与洪水、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充分纳入到城市建设体系中,有效解决城市内涝问题。
  美国雨水利用常以提高天然入渗能力为目的,很多城市建立屋顶蓄水和由渗池或渗井、草地、渗水地面组成的地表回灌系统。美国不仅重视工程措施,还制定相应立法对雨洪利用予以支持。针对城市化引起河道下游洪水泛滥问题,美国很多州制定雨洪管理条例。这些条例规定,新开发区的暴雨洪水洪峰流量必须保持在开发前的水平。所有新开发区必须实行强制的&就地&滞洪蓄水。滞洪设施最低容量,均能控制5年一遇的暴雨径流。除制定雨洪管理条例外,联邦和各州还采取一系列政策,鼓励采用新的雨洪处理方法。
  20世纪60年代,日本开始收集利用路面雨水;70年代修筑集流面收集雨水;80年代开展对城市雨水利用与管理的研究,提出&雨水抑制型下水道&并纳入国家下水道推进计划,制定相应政策;90年代初有10多个城市推广雨水综合利用系统,建有专门雨水库以供利用。日本的雨水利用技术以多功能调蓄设施为特色。例如,在调洪池内修建运动场,雨季用来蓄洪,平时用作运动场。日本于1963年开始兴建滞洪和储蓄雨水的蓄洪池,还将蓄洪池雨水用作喷洒路面、灌溉绿地等城市杂用水。这些设施大多建在地下,以充分利用地下空间。近年来,各种雨水入渗设施在日本得到迅速发展,包括渗井、渗沟、渗池等,这些设施占地面积小,可因地制宜修建在楼前屋后。日本还要求,城市新开发土地每公顷应附设500立方米的雨洪调蓄池,广泛利用公共场所,降低空地高程蓄洪。
  悉尼的原地滞留池(OSD)于1980年在悉尼北郊第一次运用。OSD的目的是减缓新建城市化地区径流系数增加对下游地区与骨干排水系统的冲击。具体方法为,各独立住宅业主或各地块开发者,自建小型调蓄池原地滞留、净化雨水。到1995年,悉尼地区中几乎所有的40个行政区都使用OSD。推行OSD是为使开发者对管理和节制雨水径流承担责任。如今,悉尼已设置超过3500个OSD系统。荷兰开发公用设施,开创&水广场&,作为大雨到来时的储水空间。德国采用人工湖、透水砖铺装人行道等措施增加雨水入渗,同时积极倡导小区雨水&零排放&。英国的蓄水地面系统,是把局部地域内收集到的雨水径流,用人工方式贮存起来,成为城市中水道的重要水源,缓解城市水资源危机。比中英国的世纪穹顶就是比较有名的雨水利用建筑。
  社会协同,全民参与
  尽快恢复雨水生态功能
  有关专家表示,解决城市内涝是一个复杂庞大的系统工程,并不是依靠某一个部门或采取某一项工程措施就能彻底解决的,进一步强化雨洪利用,使城市雨水得以回归自然,也就是使得城区雨水的蒸发、径流、入渗各得其所,各行其道。恢复雨水的生态功能是城市雨水的回归之路。
  在进一步加快城市排水基础设施工程建设、强化维护管理的同时,还应充分认识到,城市雨水的收集利用与社会各界和市民的生活习惯、道德意识、主体意识有着密切联系。一方面,各部门应切实摆脱雨水管理边缘化的局面,从各个方面做到协调一致,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高度,共同推进城市雨水统筹管理;另一方面要宣传发动,合理引导社会各界和市民提高雨水收集及利用的积极性、主动性,自觉爱护城市排水设施,强化防汛主体意识和自我防范意识,为解决城市内涝贡献自己的力量。
  完善部门协作的预警机制
  市民代表欣向泉认为,防洪除涝是民生大事。尤其是对具有特殊地形的济南来说,城区南部山丘地势较高,中部偏北的北园大街、小清河周边区域地势低洼,遇有强降雨时,城区南部降水迅速向北部汇集,往往疏泄不及形成内涝。一个城市不仅要有漂亮的高楼大厦,还要有畅通的排水设施。如果说高楼大厦是城市的&血肉&,排水管道等设施就是城市的&血脉&。政府应加大投入,努力提升城市排水能力。对占压河道,随意向河道、井篦子内倾倒垃圾、污水的不文明行为,全体市民都应该制止。
  解决城市内涝是一个复杂庞大的系统工程,不能依靠某一个部门或采取某一项工程措施彻底解决。全市应该形成齐抓共管的氛围,气象、建委、国土、园林、林业、城管、市政、房管等各个部门应通力合作,共同做好关乎民生福祉的防洪除涝工作。
  此外,还应该进一步完善部门协作的城市防汛预警系统,使济南免遭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之痛。目前,济南已经出台《济南市城市防汛应急预案》并结合实际多次进行修订。根据《预案》,市政府成立了由市政公用局、气象局、公安局、水文局等单位主要负责人组成的会商小组,完善了专家咨询机制。今后,要不断完善部门协作的预警机制,不断扩大城市防汛信息,提高重大天气预报、预警能力。
编辑:崔维莉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齐鲁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处理。齐鲁网所转载的内容,其版权均由原作者和资料提供方所拥有。日本下水道深达50米 堪称“地下神殿”-东方时空-凤凰视频-最具媒体品质的综合视频门户-凤凰网
将视频分享给站外好友,或嵌入到博客、论坛
选择成功,请使用ctrl+c进行复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下水管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