龟山岩绿石壁上一家人的合影.看出来了吗

水有志向,因为它“穿山岩,凿石壁,从无惧色”,水的这种品质让你想到了谁?为什么_百度知道
水有志向,因为它“穿山岩,凿石壁,从无惧色”,水的这种品质让你想到了谁?为什么
和顺温柔孔子凝望着泗水的绿波。万物入水,或方或长。水没有一定的形状:“水奔流不息,它好像有志向,意味深长地说,是哺育一切生灵的乳汁,从无惧色,凿石壁,必能荡涤污垢,它好像有情义,它好像有德行。水穿山岩,水是真君子啊,他好像善施教化……由此看来,流必向下
我有更好的答案
我想到了李时珍,他风餐露宿,从不惧怕,尝百草!我想到了陈景润,他历尽风险,破除怪题,出定理!我想到了伽利略,他不顾反对,努力实验,赢天下!
其他类似问题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水有志向,因为它穿山岩,凿石壁,从无惧色,水的这种品质让你想到了课文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_百度知道
水有志向,因为它穿山岩,凿石壁,从无惧色,水的这种品质让你想到了课文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
提问者采纳
而孔子确实是百折不回的宣传他的理念,他老人家一直没有气馁是孔子
颜回似是大智若愚,不善言语,从无惧色”这种品质关系不大吧,尽管情况不容乐观,而且即便是有突出的德行也与“穿山岩
提问者评价
谢谢,希望继续合作。
其他类似问题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罗建民骑车重走长征路,怀捧红土赣水祭奠红五军先烈(之一 红土赣水篇)  追踪报道:张雁滨    上周八一合唱团排练时,有位学妹告诉我,我们62届的同学罗建民已经去走了长征路,是和他的骑友们一起去的,好像还去看了红西路军的牺牲地。于是我想着,过几天一定要去拜访拜访他,听听他漫漫征途上的见闻。  今天,日星期四的下午,我拨通了罗建民的手机,他接听了我的电话,他说,此刻,他正要跨上他的自行车,从他的江西老家出发,骑自行车重走长征路,真的是巧了,他说。也确实是巧了,没有任何人的提示,却在此日此时此刻拨通,好一个完全的巧合!此时是下午三点,已是烈日当头。即刻出发的他停下来,依着自行车听我的电话,他和他的骑友们正要从他父亲当年出征的地方出发,向着那崎岖艰险的道路挺进,与父亲不同的是他不用脚丈量脚下的红土地,而是靠两只车轮子。我们只匆匆交谈了几句,他就开动了,我想不能耽搁了他们一行的旅程,于是放下了电话。待到晚上,天黑下来,我想,他们的车队也该到了宿营休息的时候,我又拨通了电话,他简洁地回答了我的问题,于是形成了以下文字。  为了此行,罗建民做了两面旗帜,第一面红旗上印着毛泽东主席草书的“红军不怕远征难”, 用小杆子竖在车架上。另一面旗是白底红字,写着“红军万岁!”几个大字,下面写着两行小字:“骑行万水千山长征路,祭奠工农红军英雄魂”。 他将沿途寻各地邮局,在这面主题旗帜上盖戳,标示走过的路线。  当年,罗建民的父亲就是从老家江西宁都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开始了二万五千里的长途跋涉,最终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延安的。因此,退休了的他就在今天实践了他早就期盼的重走长征路的夙愿。  临离开父亲的家乡,罗建民取了把红土郑重地包起来,又去滔滔奔流的梅江河取了一瓶水,连同县委送的反映家乡宁都经济发展的光碟,装进行囊,这些将作为祭品,祭奠那些为了美好明天在长征路上献出生命的先烈们。  此行,罗建民有两个目标,第一目标是到甘肃会宁,那是红军会师的地方。第二个目标,他想西度黄河,去河西走廊,走张掖、武威,一直向前,最终目的地就是到高台县,那里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的最后牺牲地,去祭奠那些牺牲了的烈士们。。。。。。。  红五军?很生疏的名称,好像媒体上鲜有这个军的事迹报道,我说。是的,他说,正是因为如此,他才想到,我们今天的人们不能忘记了他们,那些默默奉献生命却没有记入英雄史册的烈士们!你的父亲是红五军的吗?我问。他说,不是,他的父亲是一九三一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一军的老战士,那他为什么要千里万里专程地去祭奠红五军的烈士呢?  为那些全体牺牲了的无名的烈士们!罗建民掷地有声地说。因为有了对红西路军的客观报道,最近几年不断有人去河西走廊的倪家营子凭吊那些西路军的红军烈士们,也有了祭奠红西路军的文章见诸报端,但多是报道红九军和红三十军的,而至今还没有见到红五军的报道。为什么?因为红五军在那次残酷的战争中全体阵亡了!当年,这支部队被强敌围困在高台县,没有援兵,他们英勇奋战绝不退缩,战斗到最后一口气,最终因弹尽粮绝而全军覆没,无人幸存。当地的老百姓将他们的尸体集体掩埋在了一座大墓中。他们为了理想悲壮地全体罹难,他们个个都是铮铮铁汉赤胆英雄,他们不应当被历史忘记!这两三千红五军的将士们原都是在我们老家江西宁都起义的部队,他们都是参加红军经历了残酷的反围剿战斗和长征后奉中央之命去河西建立根据地,最终在甘肃高台县牺牲的,我有义务去看看这些长眠在他乡的先烈们。我们骑友车队大概在九月可以到达那个墓地,届时,我将把从江西老家带去的红土赣水,还有现在家乡巨变的光碟祭奠他们,告慰他们的英灵:他们的鲜血没有白流,请他们在九泉之下安息!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鲜血没有白流吗?只怕气得诈尸。  
  看到现在社会,那些死去的人不后悔吗  
  罗建民骑车重走长征路,怀捧红土赣水祭奠红五军先烈(之二 红军万岁篇)  追踪报道:张雁滨  晚9点36分  今天晚上,长征车队在江西大余县邓方镇落脚,这一路他们参观了梅岭古道,望着苍茫的山道,罗建民不由得想起陈毅元帅写的梅林三章中的诗句:“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此去泉台招旧部,军旗十万斩阎罗。”当年,陈毅在此一带打游击,遭遇敌人的反复围剿,敌人发誓要逮捕陈毅,要砍他的人头,他几次遇险都差点被敌人抓住杀头,在与敌人的激烈搏斗中,他的腿被打伤,在那样艰难险恶的环境中,陈大元帅依然保持着饱满的革命激情。和平的今天,在梅岭观景忆情,更令人感受到红军精神的伟大。  下午,去参观了大余县刘伯坚烈士陵园。  罗建民说,我此次去重走红军路,实际是在为我们的红军老爸们创造的崇高精神价值做点事,因此我做的事就是我们大家共同的事。这一点,我走在路上有了更切实的感受。当我到镇政府为红旗盖章的时候,遇到了三个人,刚开始,此三人看见我这个老头子穿着运动衣、鞋,戴着头盔、手套、护膝的怪模样,他们的表情很是好奇,目不转睛地盯着我,很有些看西洋镜的劲头。他们以看热闹的眼神注视着我的每一个动作。可是,当我打开主题旗帜,展现“红军万岁”几个大字的时候,他们顿时惊呆了,这一刻,异常地安静,仿佛空气凝固了,他们的表情一下子变得肃穆,好奇的眼神不见了。他们问我,此行终点是到哪里?我说,去找红五军殉难的地方,到那里去祭奠他们。他们认真地听着,眼睛开始湿润,其中一个人竟然扑簌簌地掉下了热泪!我们沉默着,我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才好,那个人当时就要我留下来,请我喝茶,要跟我说话。他们说,要谢谢我,我奇怪他们为什么要谢谢我。我看到了他们发自内心的眼泪,我真切地感受到了与这些陌生人的共同的真挚感动,为了那面印着“红军万岁”的旗帜。。。。。。。
  罗建民骑车重走长征路,怀捧红土赣水祭奠红五军先烈  (之三
姑妈篇)  追踪报道:张雁滨    为了节省文字,以下将用罗建民的第一人称“我”字描述他们的旅程。  今天从大余县出发,先到达了江西的崇义县,这里是当年毛泽东带领红军长征来过的地方,井冈山红四军团长王尔琢就牺牲在崇义的山里。我们一行打着红旗路过此地,看见路旁的山地里有一位年轻的和一位中年的山民,这两人向着车队的红旗走过来,他们看清了这面迎风招展的旗帜上的草书大字,就向着我们高声建议说,你们应该去看看王尔琢的烈士墓!他们的声音里毫不掩饰地洋溢着自豪,显然王尔琢的名字在他们的心中有着多么崇高的地位。王尔琢的时代迄今已超过了半个多世纪,可是,他的名字还扎扎实实地活在当地老百姓的心中。  过了崇义县又向着湖南的汝县进发,我们到了古亭镇住下。这一天下来,我们骑行了九十多公里,看这一路上的景色还真有那种五岭逶迤的感觉,我们行驶在蜿蜒的盘山公路上,还被大雨淋了个落汤鸡,可是,我们却丝毫没有感到沮丧,反而有一种说不出的高兴,这种特殊感觉是住在城市里的人体会不到的痛快,骑着自行车爬山能很好地锻炼腿力。  这一路所到之处,不断有人情不自禁地向我们竖起大拇指,这些人有市民、农民、老板、工人。。。。。。男女老少什么人都有,我切切实实地感受到了老百姓的感情所在。令人难忘的是在大余县为旗帜盖章的经历,实际我们不是在县政府盖的章,我们没能进去那个门,那里毕竟是个忙事的地方,是武装部的人拉着我们,请我们去吃了餐饭,给我们的旗帜盖了章,对他们的热情款待我们心存感激。  说到我们的车队,我们一共三人,两男一女,我们都是武汉中老年自行车俱乐部的成员。说到这个自行车俱乐部,我还是这个俱乐部的主任,第一把手呐。我的这个俱乐部主任可不是自封的,那可是大家实实在在一票一票选出来的!我为什么能够通过民主选举高票当选,那可能是因为我这个人蛮傻,蛮叉,又喜欢认认真真地管闲事的吧。这次行动我们来了三个人,这个团队应该叫老年车队,我今年六十三岁,那位女同志叫周金仙,今年六十四岁,还有那个男同胞叫徐兴国,他是武钢的退休干部。我们三人团结很紧,都很有决心坚持到底,一定齐心协力把赣南的红土,梅江河的水带到目的地,祭奠在先烈们的墓碑前。  我们带的红土,不是一般地上的土,这丕红土是有意义的,它取自我姑妈的坟头。为什么要从我姑妈的坟头上取?因为我的姑妈,她具有代表性,她一个老百姓女人家,能代表谁?你听我说:  当年,我父亲跑出去参加红军的时候,家里只剩下了我的奶奶和姑妈。除了她们两个女人,再没有一名男丁。在那个父权夫权当道的封建时代,家里没有了男丁就等于没有了天,没有了当家的人,谁都会来欺负她们。在这种封建势力当道的环境下,奶奶和姑妈几乎活不下去。老家的村子有祠堂,祠堂的族长硬说是我们家没有了男丁,要将祖宗牌位封掉。从此,凄风苦雨笼罩着这个破败的家,这个家像是被社会抛弃了,族长强行在外村给奶奶找了个毫不相干的“孙子”,以此逼迫奶奶,夺走了家里的土地,判给了外村人,奶奶和姑妈只好忍气吞声去给人家打工。那个时代,女子到了十六岁必须出嫁,如果不能极早嫁人,就被人们看不起。可是,如果姑妈出了嫁,家里只剩了奶奶孤苦伶仃的一个人,怎能活得下去呢?姑妈为了奶奶,也为了家里穷得没有分文钱,谁还敢娶她?她只好守着奶奶相依为命。到了姑妈二十几岁的时候,在那个时代,这个年龄的姑娘不仅是剩女,亦然被认为是老得嫁不出去了。  此时,她们收到了父亲寄来的书信,这封信在路上传递了两个多月才到达她们手里。那是从山西寄来的。父亲在外当了八路,但是,不敢在信中直白地告诉她们,就说他现在外地做生意,和他一起做生意的人有一万二千之多,这是指父亲所在的八路军一一五师。奶奶不识字,请了个村里的落魄秀才给念的信,奶奶听罢嚎啕大哭,她们那么艰难地等呀等,终于等来了信,才知道父亲还活着!为了和奶奶一起等父亲回家,姑妈一直都守着奶奶,没有出嫁,艰难困苦地度过了她的青春年华,终于等来了太阳东升的日子。我的父亲终生都感激我的姑妈,因为没有她牺牲自己的一切照顾奶奶,父亲怎能无牵无挂地献身于国家工作?  因此说,我们中国工农红军的根是深深扎在百姓的泥土里的。老百姓和红军根本就是一家人。我所以要取我姑妈坟头上的红土,就是姑妈代表了老百姓,最深层地说,我们的工农红军是老百姓养育成长的,我们的军队依靠的就是老百姓!  我家的经历是大多数红军家庭的缩影,所以我们途经红军的故乡,老百姓跟红军的心才贴得这么近。  解放后,到了一九五二年,我父亲的工作安定下来,就派人将奶奶和姑妈接到广州佛山一起住。派去接奶奶的两个警卫员到了江西老家,他们到了那个破旧的陋屋里,对奶奶说,你就捡几样值钱点的东西带着吧,其余的都不要了。奶奶只抱着一条黑棉絮从黑屋子里出来,从东北来的警卫员接过这床被烟熏得黑呼呼的烂棉絮,十分感慨,抱着棉絮出发了,当他们一行人走到河旁,警卫员随手就将烂棉絮扔进了河水里,奶奶对着沉没在水中的棉絮大哭一场,就是这床烂棉絮陪着奶奶和姑妈经历了多少个严寒酷冬啊!这床黑棉絮里渗满了她们辛酸苦涩的泪水和汗水,教她们怎么能忘记呢?  两个警卫员望着痛哭的老人家直发愣,他们好言劝说,说呀,大妈你快别哭了,那破棉絮丢了有什么舍不得的,到了广州呀,可有好被子盖呀,我们缴获了好多美国的鸭绒被呀,还有罐头呀,好东西可多着那!他们哪里知道老太太为什么为了一床破棉絮这般地恸哭呢?  到了广州,奶奶看见了自己的大孙子,她那个欢喜就没法说,这辈子就是因为家无男丁吃尽了苦头,心疼孙子自然是无与伦比,而对孙女的态度就大大逊色了,她受够了只有女孩子的窝囊气。奶奶和姑妈因为生活在歧视妇女的岁月里,形成了她们对男女性别的敏感态度,那是时代强盖在她们心灵上的烙印。  因为对奶奶和姑妈的无比敬重,父亲此生就最痛恨不尊重妇女的人和事。  中国革命虽然出现过各种偏差和错误,但是从根本上看,有一个方向真是太正确了,那就是将中国几千年腐朽落后的制度和思想彻底击垮,建立一个新的社会和思想体系,虽然这个体系还不够完美,还需要继续革新完善,但是,我们中国工农红军已经走出了摧毁旧世界的一大步。这就是我为什么要在主题旗帜上印上“红军万岁”几个大字的原故。  从开征以来,我们已经走了一千多里路,途经宁都、瑞金、余都等地,所到之处,只要老百姓看到了我们红旗上的字,总有当地的土生历史学究主动前来找我们攀谈红军的历史,他们谈得兴致盎然头头是道,红军的历史故事就是这样在百姓的口口相传中流传至今。红军是百姓心中的太阳,温暖着百姓的心田,无论文革如何对红军的历史贬损,都冥灭不了红军在老百姓心中的位置。回头看文革,当年闹得多么嚣张,场面多么沸腾,但是,距那时不远的现在,还有多少老百姓能清楚地记得那时的人和事?而红军的事迹距今已有近百年,却牢牢地铭刻在了广大老百姓的心底!  为了节省长途电话费,我只有停止对罗建民的唠叨了,临结束谈话,他对我说,他们车队将去达维。因为我的父亲曾参加了达维的战斗,记得我曾经对他说过我想去达维看看的想法,但那时因病至今也不能成行。他说,一到达维,他将在第一时间通知我,顿时引起了我内心的激动,是的,我盼望自己能亲身去看达维!我等待车队到达那个神奇地方的好消息!
  罗建民骑车重走长征路,怀捧红土赣水祭奠红五军先烈  (之四
  罗建民骑车重走长征路,怀捧红土赣水祭奠红五军先烈  (之四
恩情篇)  追踪报道:张雁滨    今天在莽莽苍苍的大山之间骑行了九十多公里,我们来到了汝城以西的领秀瑶族山寨。山路很难骑,今天体力消耗很大。  明天将到湘南的门户宜章县,那里可是当年共产党很活跃的地区,在广东、湖南和江西的交界处,毛主席诗词的“五岭逶迤腾细浪”里的五岭中的第一岭,就指的是这个地方。    我们今天到达了湖南的南大门宜章县,参观了1928年1月朱德、陈毅率领的工农革命军湖南年关暴动纪念馆,展示了我们“红军万岁”的旗帜,照了集体相。受当地自行车协会的邀请,我们到宜章县革命烈士陵园拍摄了宣传片。  今天也跑了将近九十公里。  当我们骑车快进入宜章县,经过里田乡时,我们去路旁的一个小商店门前买水喝,店老板看见我们的红旗就告诉说,他家小店后面有一条石板小路,那可是当年红军走过的路。我们过去看到了那条小路,都是一尺五那么宽的石板铺起来的,延伸到二十几米外就掩盖在一片新盖的瓦屋之中了。店老板说,这条路可是当时中央机关走过的地方,前些年还有些来这里考察历史的人走过的喔。  店老板的女婿约莫有二三十岁,他插嘴说,从这里下去,那边山上有个小村庄,我们这里一直都有个传说,就是红军在那个山顶上的小村子里宿营的时候,有个女房东,她家里只有三个鸡蛋,她煮了要拿给那些红军吃,她上了那个山,进了那个屋看到有十几个人,可是,鸡蛋呢只有三个,怎么办呢?那个时候,屋里有好多领导,这些领导有博古、张闻天、周恩来,好多,毛泽东还不是领导,但是,这个女的却没有把鸡蛋给别人,进了屋就直接走到毛泽东的面前,把那三个鸡蛋都给了他一个人,到了半夜这些人就都出发走了。你说这事蹊跷吧,那个时候毛泽东还不是领导,就给了他一个人。怪不怪事,要我看那个女的一定是个间谍,要不是她怎么知道只拿给毛泽东的。年轻人一本正经地评论着这个流传了半个多世纪的传说。  现在许多人都在说“胜者王,败者寇”,历史是当朝的人写的。而历史从来都有两大部分书写方式,一是官方史学家的叙述,一是百姓中的流传。而最主要的是由老百姓的口传心授。写这个历史要参入老百姓的视角,历史是有感情的,站在老百姓的角度诉说的历史甚至会具有诡异的色彩,但是,这是老百姓对历史感情的真切表达。我认为历史最重要的是感情元素,是老百姓对他们心目中英雄的感情抒发,这种抒发更见百姓的人心相背,真情所在。而历史学者往往忽略甚至歪曲感情因素,因此抽去了历史内在的精髓。其实,感情是人类社会文化发展的基础。古往今来,文人墨客最好的作品往往是他们最真实感情宣泄的结晶。而最真切地表达真善美价值观的历史真谛总是保存于草根阶层之中,所谓“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为什么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只有中华民族的历史比较完整地保持了下来,就是在与社会和自然的斗争中,我们民族的情感深深植根在百姓心中才得以源远流长。这是我一路走来,群众在看见我们车队和红旗时,他们那种发自内心的感情表达,才给了我们切身的感受。  为什么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高喊“人民万岁”?因为确实有道理,其实是人民安排了历史的框架,史学家书写历史,如果没有注入人民感情的框架,历史就是废纸一张!我们说到历史观,有人说是英雄创造了历史,有人说是人民创造了历史,还有人说是英雄和人民共同创造历史,而实际历史是人民选择了他们的英雄,从而使其引申而向前发展。现在社会企业都在进行感恩教育,我们共产党最需要的就是感恩教育,我们感谁的恩?我们要感老百姓的恩,如果没有老百姓人民群众舍生忘死的支持,红军根本就渡不过湘江,共产党也早就被消灭了!  在骑行长征路的这些日子里,我们最大的收获就是直接接触最基层人民群众,是他们让我们懂得了什么才是“让历史告诉未来!”  听了罗建民的一通慷慨激昂,我觉得他跟我的想法非常一致,我们的国家和共产党无论怎样发展,都必须牢牢记住老百姓的恩情,是老百姓养育了共产党,老百姓是共产党的再生父母,是共产党的皇天后土,共产党与老百姓应当是骨肉连筋,鱼水之情。共产党是船,老百姓是水,水能载舟也能覆舟,有道是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这是古往今来颠覆不破的真理!因此共产党人永远都不能脱离人民群众,紧密依靠人民群众,像尊重父母一样尊重老百姓,悉心倾听百姓的心声,想百姓所想,急百姓所急,解百姓所难,永远为绝大多数人民群众谋利益,谋幸福,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依靠人民群众为人民利益而英勇奋斗是红军留下的传家宝,是我们国家发展永远都不能丢的根本法则!  说到与罗建民同行的周金仙和徐兴国,他们都有着与这崎岖山路一样不平的人生经历,他们意志坚强,心灵纯洁,所以他们才能在花甲之年克服精力和体力的困难,这样一路战高温斗酷暑,同甘共苦,坚定不移地走向遥远的长征之路。
  罗建民骑车重走长征路,怀捧红土赣水祭奠红五军先烈  (之五 三官堂篇)  追踪报道:张雁滨    今天到了湖南蓝山县新圩镇,一天下来骑行了一百零五公里,中午还休息了一会儿。天很热,路况坑洼不平,处于修路状态,车走这样的路很是辛苦。好在我们三人都还经得起这样的颠簸。周金仙老师虽是女同胞,但她很能吃苦耐劳,她下过乡,当过工人,后来才当了干部。徐兴国年龄最小,今年六十二岁,也是花甲老人了,好奇的路人每每问到我们的年龄,我们都将年龄倒过来回答:我们是四十六,三十六,二十六,看看像不像?有人就说周老师二十六岁不太像,说到前两个年龄,嗨,还真有人半信半疑的呢!呵呵呵。    又是一个高温的天气,一路从蓝山县出来,过宁远县城,到达了道县,这里的民风有些奇异,男女老少说话的口气都比较恶燥,可能是燥闷天气所致。我们挥汗如雨,只留下个热燥的印象。    离开道县,我们到达了广西泉州县的石塘镇。    从泉州到兴安县,途经界首镇,这是当年中央红军纵队渡湘江的地方。那里坐落着红军渡江指挥部《三官堂》。当地老百姓很愿意义务给我们介绍,他们很有意思地说,这个《三官堂》的三个官咧当然就是指毛泽东、朱德和周恩来啦。显然他们说得不准确,那个时候毛泽东还不是主要领导人呢,当时最高指挥小组的领导人是李德、周恩来和博古。在这里还修了很大的“红军湘江战役烈士纪念碑”。刻有石雕群像。    到达兴安县溶江镇,翻越老山界时,这里的山道特别的陡峭,几乎骑不动车,我们就是咬着牙也得翻过这个坡去。有大约十二公里的陡坡,此坡多处塌方,有的地段塌下来的土有几米厚,没法骑车,只有提着车,往上爬着过坡。下山更是惊险,下坡路又陡又烂,有许多处塌方,骑车不能停,一口气冲下去好多公里路,一路上道路狭窄,身旁就是深深的大峡谷,湍急的河水怒吼着,翻腾着青白色的急浪奔涌而下,我们必须全神贯注地骑车,稍不留神就会斜冲进那峡谷的激流里去喂鱼了。此情此景真是惊心动魄!这一路的景色壮美得不可言状,只可惜不能分神去照些个像。  我们跑到了广西的龙胜县,在温家村住下了。    今天出发跑了一百多公里,走国道绕到湖南通道县,只能这样转着走了。还没有到县城我们就跑不动了,住在了通道县的陇城镇,这里的居民是侗族人,很有意思,他们的田茂茶很好喝,这里的侗族人已经汉化,没有穿侗族的服饰,只有他们的大木屋还保留着浓郁的侗族特色,很有气势,木屋的每层都有一百多平米,看来,这里老百姓的生活还的确不错,要比起从前来,真是好得很多了。
  罗建民骑车重走长征路,怀捧红土赣水祭奠红五军先烈  (之六
廊桥篇)  追踪报道:张雁滨    我们一行到了靖州县,一路被雨水淋得透湿,从十四号就开始下雨了,一连几天就在大雨中行驶,下雨,下雨,明天还有雨!我们就是前进,前进,明天继续前进!  我们走到了侗族的地域,侗族是个很喜欢修廊桥的民族,这里青山绿水,河流很多,在这些大大小小的河流上,架着各式各样的桥梁,这些桥大都盖有走廊,人们不仅可以在长廊里走车通行,还可以聚会休闲娱乐,真是一举多得。当地侗族群众有修桥的习惯,修廊桥是大家聚会活动的好机会,人们热衷于这种集体劳动。由于这种集体修桥的传统和热情,政府就将其列入一事一议的内容,每当组织修路、修水库、修水塘都与群众讨论。  我们走到靖州县马口村,这里的多条河流上修了几座桥,每座桥的长廊都很精致,有飞檐、雕栋、亭子等等,极尽装饰。每座廊桥还都取了很好听的名字,吉祥桥、富贵桥等等,还修了座红军桥。据说,那里原来有座小木桥,传说是红军帮当地老乡修的,这座小桥年代久远,已经塌了。修这座红军桥,群众集资了一部分,政府很支持,也投入了一部分资金,所以桥修得非常漂亮。红军桥提升了马口村的名气。  历史上红军的确来过这里,但是在这里呆的时间非常短暂。当年肖克和王震带部队在遂宁遭到突然袭击,吃了两次败仗,他们经过这里一共没有三天时间,而且,到这个马口村可能还只有一天的时间,又不断在打仗,红军还抽空给当地老乡修桥,也实属不易。红军呆的时间那么短暂,而且已经过去了那么多年,当地的老百姓依然记得红军,为什么呢?  红军长征在漫长的中国革命史上是很短暂的一段时间,但是,对改变中国的命运却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力,老百姓对因此而发生的生活变化都放在心里。是老百姓将这些凝结着重要历史的精华信息紧紧地捏在自己的手心里,是人民群众将这些精华百般呵护在自己的双手中和心坎深处,“红军桥”就是这样坐落在了青山绿水间的侗族山寨里,成为他们生活中的一部分。  中国的革命道路就像这崎岖的山路,充满曲折和磨难,不可避免地出现各种偏差和错误,但是,中国工农红军至始至终都有一个不变的口号,就是“人民万岁!”  我们还遇到了野战部队的人,解放军的圈子离我们最近,很自然,他们与我们一起照了相。我的体会是,与基层群众的接触感触最深,作为群众的一员非常渺小,小若草根,但是,草根一族却漫山遍野乡村城镇千里万里直至天涯海角。  从这里出发,再走五百里,就到遵义会议的原址了。
  回作者:中年鲁迅 回复日期: 10:34:06  回复
  看到现在社会,那些死去的人不后悔吗  ------------------------------------------------------  ============================================  我认为他们不会后悔,因为他们见证过苦难的旧中国,兵荒马乱的岁月,他们一代人付出鲜血和生命就是为了后人的幸福和平安。  我们的国家在发展中虽然出现很多不可理喻的事情,但是,我们毕竟是前进了,毕竟中国的老百姓基本温饱解决了,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我想回能够逐步解决的,只要我们大家都有真正的公民意识,将自己看成国家的主人而不是被统治者,人人拿出自己的意见和主张,正常表达,逐步促进国家的改革,我们的国家是有希望的。
  回作者:永不上当2011 回复日期: 09:00:56  回复
  鲜血没有白流吗?只怕气得诈尸。  ----------------------------------------------------------------  =======================================================  老一辈人肯定是不能容忍现在的腐败乱象的,就是为了他们的鲜血不白流,所以我们不能忘了他们曾经的牺牲,我们这些后人有责任去维护他们当年为天下百姓过上幸福生活的理想,不要让人少数人贪天下之功,偷梁换柱,为少数人谋利益!真正的共产党是为了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是谁偷梁换柱,再将他纠正过来!天下是老百姓大家的天下,岂能让少数腐败分子瞒天过海地忽悠老百姓!所以只有弘扬老一辈的理想,积极参与思想和改革,我们添砖加瓦吧!!
  罗建民骑车重走长征路,怀捧红土赣水祭奠红五军先烈  (之七
通道转兵篇)  追踪报道:张雁滨    今天到了黎平县,这里是遵义会议的准备地。  从十四号到今天,我们都是在雨中骑行,感觉很不错,空气清新凉爽。这一路走下来,我很有感受,遇到的路人,看起来都不是我们同一个生活圈子的人,但是看到我们的车队和红旗,就总是有人给我们鼓劲,有骑摩托的小伙子冲着我们高喊,加油加油!走在陌生的道路上,我们却与陌生的人们有着那么多的共鸣音,人们对走长征路都采取一致支持的态度,这是我们感触最深之处。  在一个小饭馆点菜吃饭,那个很抠门的老板娘,要钱是分分毛毛地计较,但是临走,她一定要求跟我们合影留念,还一定要把那面写着毛主席题词的红旗展开来照相。路遇田边休息的农人,看到我们的旗帜,听到我们问长征的事,马上就找到了与他们对话的机会,他们会立马跟你侃红军当年到这里发生了这么这么个事。虽然,他们谈的事对学过红军历史的人来说,不会是那样的情况,但是,他们还要这么谈,而且将细节述说得非常详尽,面对他们的热情和透出更深层感情的述说,我们不打断也不纠正他们的故事,他们向我们述说历史,是一种心理的满足吧。  昨天到了著名的通道县,中央红军曾在这里召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生死攸关的会议。这个通道会议为遵义的组织领导做好了准备,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确定了毛泽东的军事战略,通道转兵会议旧址设在古老的“恭城书院”旧址,我们参观了那里,那是个明朝的大书院,专为培养文人学士建造的书院。就在这个书院里,决定了中国革命的命运走向。  红军历史的著名通道转兵的主要过程是这样的:  1934年,在王明冒险主义错误指引下,五次反围剿失败,八万中央红军被迫战略转移,计划从南线突破粤军封锁线,准备与湘西的贺龙、王震肖克的红二、六军团会合。  中央红军冲破了敌人的三道封锁线,渡过潇水继续向湘西挺进。蒋介石急调兵力,投入中央军嫡系部队和湘、粤、桂三省地方军阀部队26个师30万人,沿着湘江构成第四道封锁线:以主力部队布成袋形阵地,且遣有部队尾追我红军。此刻,我中央军委纵队因辎重过多,行动缓慢,后续部队未能赶上红一方面军渡江部队,而痛失良机。湘江潇水二百里江滩顿起硝烟,敌人发动全线猛攻,飞机大炮轰鸣,人吼马嘶,枪声肉搏的杀声震天盖地。这是中央红军生死存亡的时刻。经过五天五夜激战。三军团五师的二个团,自师参谋长以下干部全部伤亡。四师十团团长、红五军团三十四师的大部分壮烈牺牲。全军由八万多人,锐减为三万多人。湘江战役宣告了“左”倾军事路线的失败。  在湘江战役之前,蒋介石早察觉到中央红军欲往湘西与红二、六军团会合的战略意图。红一方面军的强渡湘江,蒋介石就已断定中央红军的行动目标。于是他调集刘建绪、薛岳两部主力近20万人,在往湘西的路上布成一个大口袋,等着红军往里钻。
  在迎击红军的路上,严密布下四道碉堡防线,共计碉堡二百十一座,堵死了  中央红军与二、六军团会合的通道,南面又布下广西军阀的两道追击部队,以断红军南下之路。如若中央红军再按原计划向湘西开进,势必陷入蒋介石布下的口袋,而导致全军覆没。在这样危急的情势下,王明冒险主义者仍不接受湘江战役前曾钻入敌人口袋的惨痛教训,仍企图孤注一掷,强行向湘西突进。  那时的毛泽东正处于逆境,但他已正确分析判断了红军当时的局势和红军走出困境的路线。他在这攸关红军存亡的险峻时刻,积极展开工作,争取和说服党内主要领导同志,他分析蒋介石布下消灭红军的大口袋的危情,指出改变行军路线,不去湘西,折向贵州,让蒋介石口袋阵失灵的具体主张,在王稼祥、张闻天、周恩来和朱德的支持下,红军攻下通道县,在通道原县城县溪镇的“恭城书院”召开了中央军委扩大会议。通道会议采纳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以正确战略转兵扭转了红军前进的方向,决定改变原定向湘西前进计划,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进军。通过通道转兵,解决了红军兵临毁灭的危机,解决了军事策略的大问题,通道会议后,红军立即向贵州前进,一举攻克了黎平,召开了著名的黎平会议。从此红军走出了毁灭的阴影,走向了艰难但是充满希望的前程,为遵义会议奠定了关键的基础。  这就是挽救了中国革命的著名的“通道转兵”。
  罗建民骑车重走长征路,怀捧红土赣水祭奠红五军先烈  (之八
牛瘪篇)  追踪报道:张雁滨    我们到了黎平县,早上参观了黎平会议纪念馆,那里是条老街,老街的小屋建筑很有特点,但是整个都不是真正的老街,而是后来修的,纪念馆原址是历史上的江西商会会馆,中央红军到此地开展活动,开会都在这栋大房子里进行,可是这栋大房子只有一段墙壁是原物。据说是二十世纪中期,不知什么原因,这栋房子被拆了或是失火烧了?总之,只剩了那么一小段残壁砌在新建的墙壁中。黎平的会议旧址建筑群多是复原建筑,不像通道会议旧址,那是完整的书院原貌。  黎平的纪念馆保持的历史资料比较客观,里边还有朱德、秦邦宪、张闻天等当年领导人的塑像。  十点钟,我们从黎平县出发跑到了剑河的南加镇,冒着大雨,我们跑了九十六公里路。大雨连下了五天,这五天,我们被淋得里外透湿,在大雨中行军别有一番感受,值得庆幸的是我们还没有被雨水淋出毛病来。不由得想起了六十年代的一个电影,当时推崇人民英雄形象,电影主人公就是个到侗族地区开展工作的英雄人物,最感人的镜头就是这个人被大雨淋着进入侗家山寨,当地老百姓请他吃当地的菜。我们来到侗族地区也碰到了这个情景,也是淋着雨到了这里,找饭馆吃饭,看到餐馆门口的大招牌上写着几个大字:“牛瘪”,这是个什么菜?进餐馆坐下,老板向我们推荐的招牌菜还就是这道“牛瘪”,这是我从来就没听说过的菜名,但是吃起来味道好极了,就是不知道是什么东西做的。餐后出门看看,这一带的餐馆家家挂出的菜牌子都写着这么个奇怪的菜名。我充满好奇,特别想知道,这道好吃又奇怪的牛瘪菜究竟是什么东西做的?  应罗建民的要求,我在网上查到了这款奇怪又好吃的菜肴,简介如下:  牛瘪和羊瘪,是黔东南非常奇特的一种食品,不少外地人难以接受,实际是卫生、科学、可口的菜肴。它是在宰杀牛羊时,将其胃液取出并过滤干净,在烹制牛羊肉将熟时,放入适量。烹制好的牛瘪和羊瘪是黄绿色,入口微苦,有健胃、祛热和助消化的功效,被黔东南少数民族视为待客上品。  牛瘪到底是什么呢?  牛瘪(羊瘪)是黔东南的地道特色菜,这个名词是自造的吧。这道菜是贵州省黔东南人的一道深受喜爱的菜,特别是侗族同胞的喜爱。就牛瘪羊瘪可以健胃,对人体健康有好处的说法正确与否,无从得到权威的医疗机构的解释,因为专家们就根本不知道有这样的吃法。难怪外地人来吃不了这东西,对我这个东南西北的菜都吃得来的人来说倒也没有什么。感觉是:未煮之前臭草味,正煮之时牛粪味,入口之初微苦味,饭后才知菜香味。不管对身体有没有好处,我想我们的少数同胞吃了这么多年都没有不良反应,至少可以说明没有坏处。就不去追究了吧,觉得香就多吃点,实在吃不来,就顺其自然吧。    从剑河县的南加镇出发,我们沿着清水江水库的山边骑行,一路上下坡、拐弯,无平地。到了晚上,我们跑了九十四公里路,住在了柳川镇。这一天的路况非常复杂,上坡下坡太多,一路吼着喘气,精神非常紧张,要好好休息一下了。
  罗建民骑车重走长征路,怀捧红土赣水祭奠红五军先烈  (之九 吊脚楼篇)  追踪报道:张雁滨    从贵州剑河县柳川镇的山里出来,去了号称天下第一苗乡的台江县的老屯乡。就是不停地爬山,很累的感受。苗家话听不懂。这里的服饰已经汉化,只是吊脚楼的元素没有改,盖起了新式吊脚楼,那些楼盖得很有特色,外观很美,全木结构,用桐油上漆,一般的楼都有两三层,还有四层的楼,瓦是机制的红瓦,也有上了红釉的琉璃瓦。楼内每层都很宽阔,一间约有八十到一百米,从当地人的住房来看,老百姓的生活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这里也实现了全面合作医保、社保。相对来说,生活标准与城市相比还是较低的。最出彩的是小学校,盖得相当漂亮,很现代,但是没有了苗家的建筑风格。  现在我们正在吃饭。吃的是炒菜米饭,有豆腐白菜、黄瓜肉丝、西红柿炒鸡蛋和红烧茄子辣椒。我们三人一共五十四块钱。路上住宿一般是一人三十元以内,早饭十元,中饭晚饭各二十元以内,每人一天的花销约在一百元左右。    今天到了贵州的施秉县,我一路都在感叹黔地老话:“地无三尺平,天无三日晴,人无三分银”,前两句还是老话,我们天天都淋在雨里爬坡,当然路肯定比以前好走了,后一句则发生了很大改变。印象最深的是这里到处大兴土木盖房子,房子都盖得很有民族特色,非常漂亮。这里的人口以侗、苗、瑶族为主,由于村村都通了水泥路、泊油路,解决了交通问题,山里人不再闭塞,服饰与城里人没有多大区别,生活明显改观,大部分的人都会说汉话,语言交流比较方便。  我们虽然天天淋雨,但是还不至于没有衣服换,我们的衣服都是速干型的,晚上洗凉,早上就干了。我们都是花甲老人,所以不蛮干,量力而行,有控制地使用体力,因此,我们的耐受力和体力是平衡的,这样才能坚持骑行走完长征全程。  今天我们走了七十多公里,中午找了个小酒店吃饭休息,休息好了再走,好在我们都没有心脑血管疾病,这是我们的身体保障。此次远征,了啦我们的心愿,在大自然中行走,心情特别舒畅,自由自在的感觉真是很好,退休了,不用再上班了,这是生活方式的转折,以前上班得全神贯注,工作不能有半点马虎,精神总是处于紧张状态,现在什么都不用耽心了,尽情享受大自然的恩赐,又没有媒体的干扰,真是太棒啦!
  罗建民骑车重走长征路,怀捧红土赣水祭奠红五军先烈  (之十 乌江篇)  追踪报道:张雁滨  (1)  今天,我们从施秉县出发骑行了七十五公里,到达了余庆县的龙溪镇,这里是当年红军强度乌江的主要渡口之一,当时的乌江沿岸有四个地方发生了战斗。包括任弼时、王震和肖克领导的六军团,他们率部在这一带强渡乌江,就在这个龙溪镇打过三次战斗,还有红四团政委杨成武和团长王开湘,也参加了这里的战斗,王团长牺牲了。据《星火燎原》回忆录中记载,第一个突破乌江天险的是红一团杨得志带领的部队。七十年后,这些人又来到这里寻找当年的战场遗迹,这里已经修了座水电站,变成了一个大水库,库区的水位上升了近二百米,淹没了当年的渡江口岸原址。唯有龙溪镇还留有红军的遗迹,镇上到江边要走三五里路,我们准备明天就去江边,可是要走一段距离的路程呢。  现代建设已经极大地改变了渡江遗址的景观。现在的公路修在了半山腰,接着公路架桥,这座桥的起点就很高,成了高架桥,桥面离河岸的高度约一百多米,站在桥上,看不清桥下岸边的景况了。今天也过了小乌江桥,还能看到原来的景观,站在桥上可见到桥下的峡谷和石壁,但是小乌江水也只有三十几米宽,还不能称险。真正的天险那是大乌江,如今的大乌江上架起了一座特大的桥,桥面和水面的距离有二三百米的高度,气势宏大啊,真是沧海桑田的变迁啊,那些离我们远去的战场,早已湮没在这浩渺的大水之中了。虽然,我们看不到当年渡江的遗迹,明天,我们还是要去那里照相留念的。  在公路旁的石壁上,有大幅的手绘壁画,画的是《红军三战乌江图》,绘画水平虽然不那么高,人物的比例和动作都不怎么对头,但是故事的内容和意境都表达得很明白真切。侗、苗、瑶这些少数民族的老百姓,很擅长用绘画、歌谣和口授来传承历史,这些壁画就是他们对历史的记忆和书写。我为这些红军题材的壁画拍了照,将带回来制成图片留念。
  直接输入图片链接即可插入图片,限5个链接罗建民骑车重走长征路,怀捧红土赣水祭奠红五军先烈  (之十一
周金仙篇)  追踪报道:张雁滨  (2)  我在电话里对罗建民说,现在同学都很关心你的长征行程,我最近因为去了几天北京,有一个多星期没有报道,许多同学在追问我,为什么这么多天没有看见罗建民的追踪报道了?尤其是刘永德老师还特地进入了我QQ的空间,询问我,这几天都干什么去了?为什么不继续写报道了?显然,我也被追踪督促了,我才意识到,自己说出去的话是要负责任的,同学们都将这件事当事来过问了,我可不敢再怠慢了,在以后的日子里也必须将追踪报道进行到底了。于是,我赶紧拨通电话,向罗建民转达了老师和同学们的问候,罗建民在电话里一再表示,非常非常地感谢老师和同学们的关心,有了大家的支持,他们将会更加信心百倍地走完长征的路程。我还提到,同学们很想知道那个女同胞周金仙的信息。他就讲述了周金仙大姐的故事。  周金仙大姐是1948年生人,下过乡,当过工人,后到了省机械工业厅工作,此单位在改制中被撤销,并入省经委后退休。与她邂逅于偶然的机会,那是在2006年,中央电视台的崔永元办了个节目叫“我的长征”,那时,金仙大姐还有一股子激情,她立即给中央电视台写信报名参加,那一次我也报了名,幸运的是我收到了中央台的回话,通知我参加了面试,“我的长征”节目还播出了几分钟我应试的录像画面,可惜没被录取。而金仙大姐的遭遇比我更惨,她寄出的信如石牛沉海,始终没能等到回复的消息。  她终身未嫁,为锻炼身体她参加了自行车俱乐部的车队活动,在一起骑车的过程中,我们聊起了那个重走长征路的节目,崔永元主持的“我的长征”。我们谈论这个节目的价值,都认为这个节目命题很好,但是并没有起到理想的宣传作用,是因为没有抓住节目的中心思想,忘记了红军时刻都不能离开人民群众的根本,而把注意力转向了拉赞助和宣传个人名气的方面。我说我在那个节目中只露了几分钟的脸,结果无功而返,不能实现跟队走长征路的愿望了,她说,她也为参加“我的长征”写过信,根本就没有人理,她的眼里露着失望。我说,我至今还是有这个愿望,自己骑车重走长征路。她听罢不暇思索地说,我就要跟你一起去走这个长征路!我当她是随口说说的,就答道,我可是真的要去走这个路的,长征可不是闹着玩的!她说她也是认真说的。  为了实现我重走长征路的愿望,从去年起我就开始了体力、能力和意志力的锻炼。我组织了骑友去青海湖的环湖骑行拉练,一转就是七百公里,然后从兰州、天水、宝鸡、西安、洛阳、襄樊骑行转回武汉。为了长征练兵,到了年底,我又带了一拨人车跑去云南,骑行游览了二十余天。这二十余天到后来就玩不下去了,这些骑友多是上了年纪的老人,体力和意志力都明显下降,一些人陆续地因家事或身体状况退出了骑行活动。从武汉到云南这一趟有一千四五百公里,一路的盘山公路,逶迤起伏,需要不停地爬山,没有想到,我是越爬越有干劲,从体力到心志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我感到将来跑贵州更有信心,这趟云南之行没有白跑。  去云南时,周金仙在改造她的住房,所以没有出来,这次走长征路,她是表示坚决要去的。说到武钢来的徐兴国,这个人是打着灯笼都难找的老实人,他听说我要走这个路,他就是非要跟着我去不可的。  周金仙身体不太好,她年轻的时候就切除了一个肾,可能影响了她的生活,终生未婚。她是个很有特点的女性,工作上一直都是个劳动模范,干工作总是争第一,是很出色的人物。她追求完美,但是,她还总是认为自己一辈子都没能干出很成功的事,她认为此次出行,如果能坚持走完二万五千里长征路,能亲自将红土赣水带到高台,祭奠在烈士墓前,就证明了她此生的成功!这么倔强的女性是多么难能可贵,但是,她毕竟已是六十四岁的花甲之人了。而且又是身体较差的女性,体力上不能与我们男同胞相比,尽管她竭尽全力,这些天下来,已经感觉出她的吃力,我们知道她非常地努力,她能这样坚持已经很不错了,我们虽然不好问她的身体情况,还是有所察觉,所以,我们放缓了行进的速度,照顾她的体力,中午休息时多给些时间让她恢复疲劳。要按我的体力,一天跑一百一十公里以上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为了等着她休息好,我们的骑车速度已经降到了七十多公里,这也是为了保护好她的体力,以坚持到最后。  明天,我们就要到贵州的湄潭县了,估计还要跑一百七十多公里就要到达遵义了。
  罗建民骑车重走长征路,怀捧红土赣水祭奠红五军先烈  (之十二
修迁红军墓篇)  追踪报道:张雁滨    今天从余兴县的龙溪镇到了遵义地区的湄潭县,路上途经红军强渡的大乌江天险。乌江大桥的边上就是当年的强渡战场。2009年,在这里又修了一座特大的桥,这座桥又高又长,气势非常宏伟。在此桥的上游二三里的地方,还有一处强渡的遗址。乌江水非常清澈,流速极快,漩涡激荡,浪涛汹涌,遗址江岸的坡度非常陡峭,我们跑到桥上看遗址的地形,真是险峻无比,很难想象当年红军是怎样在这么陡峭的的岸旁放下竹排,又会怎样边打仗边爬上悬崖峭壁的。看到当年的红军是在如此令人无法想象的艰险环境中夺取胜利,我真是心潮澎湃无限感慨!我不由得大喊:“真乃我英雄红军!”  在路上,我们遇到一桩难忘的事。  在快到湄潭县抄乐乡的地方,有个叫山岩坝的小村庄,村里只有八户十户人家。在村庄的附近,离省道旁八米的地方,有座群众修建的无名红军烈士墓。我们到此停车观看,这座墓约有一米五高,两米长,是用水泥抹面,又刷了白泥灰,用绿色琉璃瓦镶边,状如棺形。红军墓碑不是立在墓的正中间,而是在墓的左侧,墓前建有二三米宽的祭拜台。墓碑上没有墓主人的姓名,在碑的左边写着二三十个捐款人的名字,好像是村民和学校的捐款,离这里一二里地有座小学校。  我们在这座无名红军墓前合影留念。  当我们照完相准备离开的时候,迎面走来一位七十多岁的老者,他看我们与这墓地合影,就开口自我介绍说,他名叫陈胜华,今年七十二岁,问我们是干什么的,来自哪里?我们告诉他,我们是从武汉来,要重走红军的长征路,听到我们的话,顿时,这老汉的眼睛闪动着激动的光芒,这样的表情实在难以用语言形容,我想无论谁看到都会跟着动容的。老人动情地对我们说了很多难懂的话,我们勉强听懂了他的意思。他说,这是一座红军的墓,听老辈子的人讲,在1927年的时候(这个年份显然是不准确的,我们并不纠正)红军长征从这里经过,躺在这座坟墓里的这个红军,可能是吃了什么不洁净的东西,拉肚子,倒在了我们村子旁,就在现在这条大路几百米的地方。我们村里人就把这个红军的尸体葬在了村里的坟地里。当年百姓生计困难没有条件,所以下葬很匆忙,这里雨水又大,这个红军的坟头就被冲刷得很小,我们这里的百姓每年扫墓的时候,总会有人带来铁锹,为这座坟加土,这个习惯一直保持到解放后。但是,这座坟还是很小,不能跟村里人的坟墓相比,我们这里的小学校的老师就发动学生,每到清明节,每个学生都拾块石头放到红军的坟上去,低年级小孩子搬不动大石头,拿块小小鹅卵石也算数。就是这样,年复一年,以愚公移山的精神为这座无名红军的墓地添砖加瓦,寒暑易节从未间断。远远地看起来,这座墓好像是一堆土豆,怎么都无法跟当地人规整的坟墓相比,我们的心里总觉得不好受。这个红军死了那么多年,都没有家人找来,我们就商量着为他修座像样的墓。于是,我找了全村这八九户的人家,又去找小学校帮忙,发动大家来捐款修墓。大家都很积极。尤其是学校的老师,自己捐款还发动孩子们。孩子们年纪小没有收入,他们捐一元、两毛三毛都是个心意,乡村教师的收入很是微薄,有的老师还将自己一个月的工资都捐了出来,我们就是用这样的捐资买来水泥砖瓦石料,靠我们老百姓自己修好了这座红军墓的,我们这里的人们每年都来这里拜祭这位红军。陈老汉如是说。  我看了看这座墓,在墓碑上用两块石头压了红纸,墓前还有花圈的架子,的确有人来祭拜过。这个习俗与湖北很接近,只是湖北人压的纸是黄色裱纸,而这里人压的是红纸。  陈老汉继续侃侃道来,又说了要迁走红军墓这档子事,目前还处在胶着之中。  山岩坝的老百姓为红军筹款修墓的事传到了县里,县相关部门也要在新修的红军墓碑上落名,没有想到本地老百姓不乐意,说你们先干什么去啦,给红军修墓你们不管,等我们自己募捐,费了那么多力好不容易修好了墓,那是小孩子们几毛钱几块钱这么凑起来的钱修的墓,你们也来落名字,老乡不乐意,就用水泥把那些机关部门的名字用水泥给抹掉了。又过些时,部门领导又来了,说是要将这位无名红军的墓迁到烈士陵园去。陈老汉们又不乐意了,说,这个红军墓是我们大家募捐修起来的,凭什么你们要落名字,又凭什么说要迁走就迁走了,要迁走这个红军墓呀,那也得问我们同意不同意!迁墓的事就这么僵在了这里。  迁墓的事,我们插不上嘴,无论最后如何解决,我都被深深感动。这就是我们的人民群众,当年的红军,就是从这里经过了一下,但是,老百姓知道他们是自己的队伍,他们从老人到孩子就这样维护红军的墓地长达近一个世纪!  临离开山岩坝,我们展开“红军万岁”的旗帜与陈胜华老汉一起合影留念。  一个优秀的政党是怎样被教育出来的?不是靠神仙,也没有什么灵丹妙药,而是靠着千百万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是伟大的人民基因教育才能培育出伟大的党。向全体八一仔们致敬!  明天,还要骑行七十五公里就到遵义了。
  很奇怪,这个题目在网上搜索不见,这是为什么?为什么你们对长征的题目如此忌讳?对谩骂的题目负面的题目那么畅通无阻?真是费解呀!
  @你的好友能给他开传送门^_^,如:@天涯论坛罗建民骑车重走长征路,怀捧红土赣水祭奠红五军先烈  (之十三
虾子镇篇)  追踪报道:张雁滨    今天骑行了七十七公里到达了遵义城。遵义也号称会议之都,遵义会议是中国革命的伟大转折点。  这一路还比较顺利,只是三十三里稀烂的国道令人恼火,实在不敢恭维。真不理解为什么把国道修成了越野赛道。明天,我们将在大名鼎鼎的遵义会议原址参观学习,追思老一辈革命家们的脚步,缅怀红军的经典历史伟绩。  我们途经几个地方都到处找人,为我们的旗帜盖章。印象最深的地方是离遵义三十公里的一座小镇,叫虾子镇。刚看到这个镇的名字时很不以为然,叫什么不好,生猛海鲜的什么的都行,为什么要叫个小虾子?不是太俗了嘛!但是走进去一看,嘿,这个小镇还真的了不起。这是整个黔北地区的辣椒产业基地。走进小镇就像掉进了辣子海,到处是辣椒加工作坊,到处在加工红彤彤的辣椒,空气里充满辣椒的刺鼻气味,我忍不住连连打了几十个大喷嚏。  定睛一看,在这些辣椒加工作坊里劳作的人,百分之九十以上是上了年纪的妇女,她们有的在用机器将辣椒分类,有的纯手工操作,用剪刀按产品要求将辣椒剪切加工。在街道旁还立有一碑,上面写着“热火朝天”几个大字,将虾子镇的辣椒市场渲染得更加火辣辣地热闹。  这个小镇有意思的是吃饭,在这个到处是辣椒的地方,我们特别提醒店家少放辣椒,那厨师一边答应着,一边顺手还是放了不少辣椒,看上去碗里都是红通通的,这顿饭辣得我们是眼泪鼻涕一起流。  店家告诉我们,这个虾子镇已经有几百年历史了,而且一直是叫虾子镇。出门到街道上一看,嗨哟,满街的店铺牌子都是虾子,什么虾子宾馆,虾子酒店,虾子冷库什么的,进了冷库一看,哪里有什么虾子,还都是红辣椒。就觉得怎么这么怪,为什么到处写着虾子,就是看不到虾子,难道过去这里产虾子?,进去出来都没有看到河流呀,虾子养在哪里呢?也许,河流在镇子的背后,我们看不见的地方吗?虾子镇专卖红辣椒?很奇怪的地方,还有奇怪的地方是,这个虾子镇满街干活的都是妇女,偶尔看见几个男子,都是吊儿郎当地坐在店里的古董桌子旁喝茶,一副悠哉悠哉懒洋洋的摸样,看来,这里男女倒置,女人比男人能干活。  前几天,我们经过侗、苗、瑶族的地方,在农田里干活的也都是些妇女,男人们都懒洋洋地到处晃,这也许是这里的民俗吧。在龙溪镇,我们曾遇到个土家族的包工头,他在修高速的工地当领队,挣了很多的钱,后来就搞运输、开饭店、做买卖,日子过得很不错,他跟我们说,他也认为那些地方的男人太懒,土家族的男人就很能干活。他说他曾在那个地区招工人培训修高速,工种很辛苦,都是些挖土方、扛水泥的重体力活,招工几天下来,竟然没有男人来报名,只有妇女报名干这么辛苦的活。到底是什么原因形成了这样阴阳倒置的状况?  从历史看,这个地区在红军那个时代非常穷,从那些历史照片可以窥见当时的社会面貌。老百姓极其穷困,连所谓的地主老财也没有什么像样的家当,,,,
  罗建民骑车重走长征路,怀捧红土赣水祭奠红五军先烈  (之十四
女红军菩萨篇)  追踪报道:张雁滨    今天在遵义市参观了遵义会议旧址,到红军山瞻仰了红军烈士林园。从住地出发到旧址要走很远的路,参观用了一整天的时间。这两处遗址都不太大。遵义的小古街被过度开发,红军街已经面目全非,成了商业街,到处摆满小摊。  从通道、黎平、候场到遵义,这些对红军前途产生重大影响的会议遗址,宣传的口径基本一致,对历史的介绍比较客观,展示出有争议的历史人物李德的讲话原文,有李德对毛泽东、张闻天、洛浦等人的评价,对围剿红军的国民党军队的资料也有展出,通过这些原始资料的铺陈,比较清晰地勾勒出历史的真实轨迹。  当年红军攻打遵义后四渡赤水,之后又两次攻打遵义,因为守山对守城有意义,因此在这两次战争中牺牲了三千多红军,这三千红军的遗体就安葬在现在的红军烈士陵园中。陵园大门口有大型浮雕,雕刻着红军和老百姓的形象,浮雕的风格与湘江战役的雕塑群相同,给人一种肃穆凝重的感受。人物浮雕比真人大很多,显得更有气势。大门内有高达二百多层台阶,通向纪念碑,碑上刻着邓小平的题词“红军烈士墓”几个大字。纪念碑后面还有大台阶,台阶之上是邓萍的墓。邓萍早年考入武汉军政学校,参加革命后,他和彭德怀一起参加了平江起义,历经重大战役,成为红军重要将领。据张爱萍在“星火燎原”中回忆,在第二次打遵义时,邓萍与张一起看地形,张正等着邓萍回话,见他头一歪,就倒在了自己的身上,邓萍的鲜血染红了张爱萍的军装,他是被敌人的流弹击中而牺牲的。张爱萍悲痛万分,还亲自为邓萍的墓碑手书题字。  红军烈士陵园里还有一组青铜雕像格外引人注目,塑造的是位女红军,她正在用勺子给小男孩喂稀饭。据说这尊铜像是一位教授亲自做成的。但是按一般人的审美观来看,这位女红军并不美丽,甚至有些男性化。可是,看到她,你就不得不多注意一下,因为在她的身上多了许多东西,那是迎风飘动的红绸带,在她举起喂孩子的手臂上和腿上绑满了红绸布,在她的左腿上,人们能够得着的地方,都被手摸得锃亮,闪烁着金黄色的光芒。  这时,有一家老小几口人来到女红军铜像前,他们毕恭毕敬地将红绸带系在女红军身上,领头的男人先摸了她的手臂,然后,这家人依次去摸同样的地方,他们虔诚的态度,好像在朝拜神像,就像是一种信仰。  据说,这位女红军确有其人。就在这个红军烈士陵园附近有条路上,原来就立有一尊红军战士的石像,这是红三军团路过这里时留下的一位红军卫生员的雕像。这位卫生员在红军驻扎的村里为村民治病,那时条件差,顶多有些自己采集的草药,有次他为了给村民治病,掉了队,本来他已经追赶部队去了,后来,他发现还有包草药忘了带走,当时部队医药困难,就为了那包没有带走的草药,他又返回村里,不幸在路上被敌人抓住,砍掉了脑袋。当地的百姓将这位卫生员的尸体葬在了路旁,有人为他雕刻了石像。这组女红军的雕像可能就是参照了那位卫生员的事迹创作而成的,只是,将卫生员变成了女性的形象。  山里的老百姓长期缺医少药,老百姓没有钱看病就到红军雕像前烧香,久而久之就成了习惯,将红军像当成了治病祈福求平安的神。每年都有人带着水桶、毛巾为红军像擦洗清洁,然后浑身扎上红布条。有人说老百姓那是迷信,他们怎能理解,老百姓会将什么样的人物当成神吗?关云长、神女妈祖,这些人都是生前做过大仁大义之事,被广大百姓们万分敬重的人物,他们的故事历经千百年,在百姓的口口传颂中变成了理想的神话,只有这样的历史人物才能永远活在老百姓的心里。将最敬重的人当成神来祭拜,这就是中国人的特色文化吧,又如为了纪念因爱国投身汨罗江的屈原,人们创造了一个端午节,粽子最初的原意是为了扔进湖里喂鱼,好让鱼儿们不要吃掉屈原的尸体。这个粽子经过几千年就演变成中国人餐桌上的美食。中国人热爱心中的英雄,这个英雄就成为了大家祭拜的神。老百姓发掘美学的能力不亚于专业作家和艺术家,观世音菩萨原本是个男身,因为女性更具有慈悲心和感召力,中国老百姓就将观世音变成了女菩萨。正如这尊女红军的塑像,塑像的原型是那位红军卫生员,人们在敬仰的流传中将他的故事慢慢神话,改变了他的性别,变化成为女性,艺术家也就将卫生员的形象创作雕塑成为女性,于是这位女红军就是这样活在了当地人的心中,她就像观音菩萨转变了性别,被人们称为女红军菩萨,所以她的塑像才会被老百姓百般呵护、顶礼膜拜。但是也要警惕那些无良之辈利用百姓对红军的热爱,伸手掏百姓的腰包!赚这个钱就是昧良心,根本违背了红军的精神!那个红军卫生员为了给老百姓治病,连自己的性命都舍弃了啊!  红军就是这样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在老百姓的心中扎下根的!我们后人不能玷污了他们的英灵!红军战士就是穿上军装为翻身解放理想而奋斗的老百姓,老百姓和红军的性命是联系在一起的,没有老百姓就没有红军和共产党。共产党在人民群众的支持下从无到有,取得了全国的胜利,在人民群众的参与下发展壮大,到如今,已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政党,手中握有最大的社会资源,这个巨大的权利是从那里来的?一句话,是人民群众给的,我们后人饮水思源,要牢牢记住老百姓的恩情,绝不能忘了根本!
  直接输入图片链接即可插入图片,限5个链接罗建民骑车重走长征路,怀捧红土赣水祭奠红五军先烈  (之十五
周金仙之二篇)  追踪报道:张雁滨    女豪杰周金仙出事了。  但是,罗建民说暂时不要公布,等将她送回武汉再说。于是,我暂且将这条重要消息封存至今。昨天,罗建民将周金仙护送回到武汉,武汉这边的骑友已在同济医院联系办好手续,帮助她很快住进医院。当天有许多她的朋友们来医院探望了她。  事情发生在七月二十六日上午十点半。当日晚上九点,我按时与他联系时,他说今天有点小情况,周金仙病了,要在医院打吊针,这几天天太热,正好可以在遵义休整几天。到了七月二十七日,我想问问他们休整得怎样了,再给他打电话,他才告诉我,周金仙出事了,以下是罗建民在出事之时的讲述:  那天,我们从遵义出发,计划经娄山关向桐梓县前进。我们冒雨骑行,再转一个山头就到娄山关了。上午十点左右,我们骑到一个加油站的附近,路比较陡,雨停了,公路上雨水横流,使陡斜的柏油路面变得很滑,此时,周金仙骑在最前面,她拐进加油站停住下了车,准备休息,不料一跤滑倒在地上,自行车倒下砸在了她身上。我跟在她后面,赶紧跳下车,扔了车就跑到她的跟前,我怕有闪失,轻轻扶住她的肩膀和头颈,看到车横梁砸到了她的左大腿腿骨,眼看着她的腿就肿胀起来,这是明显的骨折现象,我判断她已骨折,立即与徐兴国一起,在许多好心路人的帮助下,拦了车,还呼来了救护人员,将周金仙抬到车上,下午两点左右回到遵义,住进了遵义附属医院,在医院做了全面检查,腿、腰、肋骨、血压、心脏等等都没有问题,在股骨的中下部有一段斜六十度的骨折,是车的横梁将股骨砸断的。  周金仙在被救护过程中表现得异常冷静,冷静得令人惊讶。她很坚定地制止非医护人员动手搬动她的肢体,劝导救助者不要着急,慢慢行动,提醒如何检查脉搏,指挥抬担架的人怎样抬担架,弄得小护士很感慨,说这哪像是个伤员那,倒像是在救别人似的。  到了遵义附属医院,我与科主任讨论了治疗方案,治疗的最佳时机是现在就动手术,动手术越早成功的质量就越高,但是,如果在遵义做手术,将来就非常麻烦,因为虽然是螺旋式骨折,不很吓人,但还是要打钢钉固定,待伤口愈合的一年后,还要坐火车重返遵义医院,还要再做一个手术取出钢钉,大约需要两个星期的恢复期。医生建议,还是回武汉做手术比较好,今后无需伤员再跑到这么远的地方来回折腾了。  我征求了周金仙的意见,我对她说,如果你要在遵义手术治疗,我就做你的委托人签字,你目前的一切事情由我负责。她表示非常赞成医生的意见,要回武汉做手术。于是我联系好武汉的的骑友,帮助办理武汉医院的关系,以便到了武汉很快就有床位住进。这边,我立即联系好回武汉的火车卧铺票,还必须是下铺。她家里的亲戚都是老人家,不便前来遵义接她,我向她表态,别的不多说,既然我们一起出来走这个路,我们就是一个整体,我们已经走了三分之一的路程,一起跑到了遵义,实属不易,从良心上讲,我也一定送你回武汉,然后我再来,继续走完我们的路程。  我联系了车从遵义出发到重庆,三十一号将从重庆乘火车回武汉,八月一日早晨到武汉,武汉那边已经联系了同学,争取一到就可以做手术。  就在此刻,我的女婿来了电话,目前他正在新疆读博士学位。接着我的女儿也来了电话,她问我是不是出了什么事情?这可真的是有心灵感应啊!我对他们叙说了发生的事情,女婿说,他准备赶到重庆等我,然后和我一起将周金仙护送到武昌。他们的关心我心领了,我不想麻烦他们。  落实了诸多护送周金仙回汉治疗事宜,我想到了徐兴国,担心起他今后的行程,我打算劝他也一起返回武汉,此后的路程,我将只身走单骑。于是,决定跟徐兴国谈谈,没想到居然谈不通,老实巴交的徐兴国表态:既然来了,就要走到底,回去做什么!他说他就留在遵义看行李,等待我返回遵义,继续一起走完全程。话不多的他语言简洁,口气坚决。  七月三十一日,我要了一辆救护车,将周金仙运送重庆北站,请人帮忙抬上了火车。武汉那边传来好消息,已经联系好医院床位,择日手术。  周金仙在长途颠簸的转运过程中,强忍伤痛,表情冷静淡定得异乎寻常,她的耐受力着实令人钦佩。在板桥卫生院,五六个人用毛毯将她抬上小面包车的时候,其中一人松了下手,被人工拉直的毛毯一下子变成皱褶挤压了她的伤腿,突如其来的疼痛令她忍不住喊了一声,就这一声而已,此后,哪怕再疼,她都强忍住,绝不出声,有时她痛得大张着嘴巴,却不发出一声呻吟。她坚持不许报道她的消息,她说她是太普通的人,她不希望受到别人的注意,但是,认为自己非常普通的她,性格却如此这般地刚强,她这一路的表现太令人服气了,我此生从未看见过这么棒的坚强女性,真是巾帼不让须眉呀!
  罗建民骑车重走长征路,怀捧红土赣水祭奠红五军先烈  (之十八
曾姓红军坟篇)  追踪报道:张雁滨    今天我们仍按原计划重上老路,从遵义经娄山关,到达了桐梓县,跑了六十六公里。  这一路比较顺利,气温三十度,最低气温有二十三、四度。太阳不大,多云,午后下了三场阵雨,路况比较好,因此不太费力。娄山关是分水岭,上坡很多,所以行走比较慢。这一天的路上,我们干了三件事。第一件事是谢恩,第二件事是祭奠红军坟,第三件事是参观娄山关红军战斗纪念馆。  从遵义出来,我们按原来的路走了三十五公里,又来到周金仙摔倒的那个地方,我和兴国专程来拜访加油站的美女。周金仙摔倒的时候,这个加油站的年轻老板娘和几个姑娘小费、小徐和一个不知名的姑娘,她们看到摔倒了人就都跑出来帮忙,有人拿来雨伞帮着挡雨,有人帮着拦车,拦下的车司机也是热心快肠,让我们将人抬上车去。周围的路人看见也围上来帮忙,她们的心很善良,很美,所以,我们叫她们美女。今天,我们就是专门来拜访美女们的,可惜的是那天帮忙的老板娘和姑娘们都不在,她们一起到遵义城办事去了,留了个当时不在场的小丫头守着加油站。遗憾之至,我们只好请她帮着给她们带话,千恩万谢她们的无私帮助,我和兴国对着这个小丫头把赞美的好话说了一大箩筐,说得喉咙都冒了烟,总算是把我们的感激之情表达到了家,千嘱咐万叮咛,请她一定要把好话带到,她连连点头答应着。  道过谢,我们重又启程,继续向着桐梓方向前进,路过了紧偎着娄山主峰的板桥镇,这里的河流纵横交错,壮美的风光令人目不暇接。骑行五六公里,就到了娄山关景区,这些村镇就在景区里。出了板桥镇就到了娄山关村,这个村子整个就建在二一零国道旁,显然国道给这个村带来旅游的财富,村里建有旅游一条街,开满餐饮住宿客店,这里的夏季气温凉爽,晚上只有二十三、四度,是个避暑的好地方。老百姓在路旁建了许多精致的小房,比黔东南的房屋质量好很多,屋里的卫生条件很规范,看起来这里的生活质量比较高,这是旅游者的幸福。  进入娄山关村,看到很多的特色藤编制品厂,我们拜访了藤编协会的会长。这是碰巧了,我们下车问路,正好碰到的是村里的马书记,他看到我们的旗帜,就与我们谈起了红军和长征,一扯起来就扯得多了,才知道他还是藤编协会的会长。这个村的几个有规模的藤编厂,都是马会长带着全村六十多个条件差的村民组织合作社办起来的。这个村的青壮年都出去打工去了,剩下的都是老弱妇孺。马会长还算年轻也已五十多岁了。他带领老头和妇女们上山割藤子,大山陡峭,他们老的老弱的弱,爬山割藤克服了太多的困难,将藤子制成藤条,种竹子做骨架,又派人出去学习藤编技术,编制藤器,总算是将藤制品厂办了起来。他带着四十多户人家的六十多口人脱了贫,所以成为模范党员示范户。说到这些事,他的眉宇间露着开心爽朗的笑意。  说到我们要祭拜红军坟,马会长告诉我们,骑车从村里出去,顺路走一公里多的地方,路旁有座红军坟。  我们按照马会长的指引,找到了路旁的红军坟。这座坟前立座小牌坊,上面写着“红军曾姓烈士墓”。马会长说这座墓一直都在我们娄山关村,每年都有人照料,原来是个小土包,但是每到清明总有人为坟加土、烧纸。零七年纪念红军长征七十周年的时候,遵义市汇川区委、区政府、遵义政策研究室等单位,派专人来到娄山关村,在村民中做调研,确认了这位曾姓红军的身份,之后,由这三个单位联名落款修葺了这座红军墓。  这座红军墓修得较简朴,墓碑上刻有曾姓红军的事迹,碑文简练地勾勒出他的人生轨迹。他是在红军长征四渡赤水期间牺牲的,这个地点应当是二渡赤水,二次攻打娄山关的时候,大概是掉了队,在追赶部队的时候被敌人抓住,曾姓红军面对敌人的残酷折磨英勇不屈,视死如归,被敌人杀害。当地群众悄悄将他的遗骸收拾埋葬于此,他默默地在公路旁守护着当地百姓直到今天。  我们在曾姓红军墓前深深地鞠躬,祭拜告慰了他的英灵,又扯开旗帜与马会长一起与这位红军烈士合影留念,然后跨上车继续赶路。  从娄山关村出来,就是爬坡,向娄山关景区进发。娄山关是黔北的第一要塞,峭崖绝壁,巍峨险峻,自古堪称兵家必争之地。景区的山上立着红军大书法家舒同写的“娄山关”碑,朱漆涂饰的颜体行书,遒劲大度,为雄关漫道增光添彩,耀人眼目。我们还观看了红军铜像群雕,又到娄山关红军战斗纪念馆参观,馆藏丰富,有图例、模型和声光电的介绍,比较生动地介绍了红一三军团聂荣臻、林彪、彭德怀和杨尚昆等人领导的娄山关战斗历史。  在纪念馆前,我们又展开红旗拍照,引得好多人来找我们聊天。这面红旗使我们备受关注,令我感受到红军的旗帜在人们心中的位置。  我们爬到了景区的最高处,这里有红军当年战斗的遗址,见到一面山墙镶嵌着巨大的汉白玉石壁,上面雕刻着毛泽东的狂草行书《忆秦娥?娄山关》,  我仰望着这石壁上气势磅礴的诗篇,在环山壮丽景色的映衬下,令我心绪激荡浮想联翩,遥想着当年红军的生死决战,不由得放声朗诵:“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我感到这声音在群山中回响着。  下山的路很轻松,一路顺风地到达了目标地桐梓县城,一住下,第一件事就给武汉病榻上的周金仙发短信,报告我们的行程,述说当年毛泽东“从头越”的情怀,给她一个思想的鼓励,勇敢面对明天的手术。她的手术时间定在周二的下午。  娄山关村还有件非常奇特的事,这事就发生在七月初,有位村民在山上干活,发现一只超大乌龟,就抱了回来,过磅秤居然重达23.5斤。村民们议论说呀,没有见过这么大的乌龟,真是神了,养着它肯定能给村里带来好运。于是村民们专门为这只神龟建了座房屋,将它养在里面,为了防止它受到伤害,还派了两个人为它站岗呢。
  请管理员将这个贴放在热帖网上。谢谢!
  感谢帮助转帖的同学们!  罗建民和徐兴国骑行7826公里重走长征路,已于九月二十九日胜利凯旋而归。在他们骑车走长征路的三个月时间里,许多同学不辞辛劳坚持每天为罗建民发送的短信和我的跟踪报道转贴到环湖网及同学的博客里,及时地保持了他们与武汉车友们和网上的互动,在这里我要向你们敬礼!我特别要感谢八一群的同学:淡然、笑意浓浓、菡萍、朱毅静、军中那片海、在水一方、cuizhi602、zhuyijing0910、王松丽等同学们帮助转帖发出我的跟踪报道《罗建民骑车重走长征路,怀捧红土赣水祭奠红五军先烈》。我在此再次向你们表示感谢!
  罗建民骑车重走长征路,怀捧红土赣水祭奠红五军先烈  (之十六 骑车长征路线图 篇)  追踪报道:张雁滨    今天上午,我按照罗建民的要求去找大地图,把我的书橱翻得稀里哗啦,但就是记不起放图的位置,没找到,急得风风火火,赶紧跑去旧书店买了张中国地图,这是一张能在图上标出长征路线的大地图。约好了中午在武昌红茶坊与罗建民见面,谈谈他下一步如何继续长征的路线计划。  罗建民这些日子都很忙,在护送周金仙回到武汉的八月一日和八月二日两天时间里,他都忙着张罗周金仙住院的事情,后续的事一直忙到了今天上午。十一点钟我们都按时到达红茶坊,老同学相见,声音很熟悉,面孔却陌生,因为总在电话里联系,几十年来只见过短短几面,今天近距离见面,感到了岁月的沧桑。  因为来得早,餐厅里没有客人,服务生领我们到一张大桌旁的沙发里坐下,我们在桌上展开地图,罗建民指点着地图,口似悬河,凯凯而谈,很像他父辈作战指挥的架势,讲述着长征和重走长征路的往事今生。  罗建民在地图上比划着,述说着,勾勒出此次骑车长征的路线图:  首先是从武汉骑车到长征的出发地:武汉—黄石—九江—南昌—抚州—宜黄—宁都—于都。  再从长征出发地出发:于都—信丰—安远—龙布—南雄—大余(梅关左道)—崇义—汝城—宜章—临武—嘉禾—宁远—道县—全州—界首—兴安—老山界—龙胜—通道(县西镇波阳寨)—靖州—黎平—锦屏—剑河—台江—施秉—余庆—大乌江镇—湄潭—遵义市(往返三次)—娄山关—桐梓—习水—赤水—长宁—珙县—威信(云南)—徐永(四川)—古蔺—仁怀(茅台镇)—遵义县—息烽—贵阳(红军过龙里)—长顺—紫云—普安—兴义—富源(云南)—曲靖—松林—武定—元谋(禄劝)—皎平渡(金沙江)—通安—会理—德昌—西昌—冕宁—石棉—泸定—夹金山—达维—小金(懋功)—马尔康(另一条路:四姑娘山—理县)—红原县—诺尔盖—毛尔盖—迭部(腊子口)—岷县—武山—陇西—通渭—会宁(向西)—晋源(过黄河)—武威—张掖—高台县。  从出发地江西于都骑车到甘肃高台县,就完成了我们此次骑行长征的目标计划。  其实红军长征还应当将红西路军走的路线算进去,西渡黄河,经过河西走廊最终到达目的地新疆,完成党中央给红西路军下达的“打通国际路线”的任务。  分享: 分享到新浪Qing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同时转发到微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半山岩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