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台收视率如何统计节目收视率?

采样――非诚勿扰的收视率是怎么得来的?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77页免费3页免费23页免费1页¥0.5019页3下载券 26页1下载券5页免费3页免费20页1下载券1页免费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3页免费3页免费3页免费4页免费2页免费
采样――非诚勿扰的收视率是怎么得来的?|说​到​采​样​,​如​果​是​通​信​行​业​的​工​作​者​或​者​研​究​人​员​,​大​概​对​这​个​词​汇​都​不​会​太​陌​生​,​但​是​如​果​您​在​本​书​之​前​没​学​过​通​信​也​没​关​系​,​因​为​本​书​就​是​本​着​通​俗​易​懂​的​原​则​,​用​极​其​平​实​的​语​言​和​生​活​中​的​参​照​物​来​“​戏​说​”​通​信​。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收视率统计岂能忽略新媒体&统计方法急需改善
&&&&来源:&&&&
&&&&&&字号
原标题:收视率统计岂能忽略新媒体 统计方法急需改善  原标题:收视率统计岂能忽略新媒体
资料图片  仅仅以收视率为尺度去衡量一档节目的好坏,显然有失偏颇,不能全面反映节目的综合质量和传播效果。于是,2012年,管理部门出台《关于建立广播电视节目综合评价体系的指导意见(试行)》,要求广播电视台建立综合性的节目评价体系,以改变过去唯“收视率”是从的做法。  在当前多元化的传播生态背景下,仅仅推出电视节目综合评价体系,还不足以促进电视事业的良性发展,收视率统计方法本身存在的缺陷正在成为阻碍电视事业发展的绊脚石。  众所周知,当前的电视节目收视率统计结果是根据抽样计算得出的。调查公司根据一定的科学方法,从目标范围内抽取一定的家庭作为样本户,通过对样本户收视情况的跟踪,来判断各个节目的收视情况。目前,北京2000多万人口中有500个家庭约1600位观众是收视率调查对象。但是,这1600位观众的收视喜好真的能准确反映2000多万人口的收视情况吗?  1936年,美国总统大选,一份美国杂志寄出1000万份调查问卷,收回200多万份,结果得出了一个错误的预测结果。而盖洛普民意测验仅针对3000人进行了抽样调查,就得到了正确的预测结果。当收视率调查公司受到样本量过少的质疑时,这个案例常常被引用,以证明科学的抽样方法比大样本量更加重要。  然而,这样的辩解在大数据时代却站不住脚。虽然科学的抽样具有一定准确性,但是在节目收视率达到1%就非常了不起的情况下,样本量过小所导致的数据误差显然会让统计数据失去可信性。当然,这还不包括收买、操纵样本户等弄虚作假行为。  如今,开机率下降、观众老龄化等新闻时常见诸报端,并被认为是电视节目“日薄西山”的证据。实际上,这是当前收视率统计缺陷所造成的“伪问题”。随着新媒体、移动终端、多屏互动的发展,当前的收视率统计缺陷将会更加突出。  我们说,“看电视”看的不是电视机,而是电视节目。收视率统计的是电视节目的收视情况,而非电视机终端的收视情况。在互联网技术、设备的帮助下,新媒体正在成为越来越重要的电视节目播出平台。当多屏互动成为发展的趋势与现实时,手机、电脑、iPad等新媒体终端的收视率当然应该纳入统计范围,而不是潇洒地忽略不计。  随着数字技术一统新老媒体“江湖”,并逐渐融入到各类媒体的采编播环节中,电视节目在网络平台上的收视数据完全可以实现100%收集,而机顶盒等数字设备也完全可以承担电视机终端的数据收集和回传任务――也就是说,从技术手段来讲,今后基于大样本甚至全样本的电视节目收视率统计完全不是问题。  对于被称为“地球上最大的夕阳产业”的电视行业来说,当前的收视率调查缺陷无疑是个大羁绊。因此,根据新媒体的现实与大数据的理念重新定义、统计收视率,从而建立起综合性的节目评价体系,将是未来电视行业走上良性发展轨道的重要保证。  (作者单位:中国传媒大学)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恭喜你,发表成功!
请牢记你的用户名:,密码:,立即进入修改密码。
s后自动返回
5s后自动返回
恭喜你,发表成功!
5s后自动返回
最新评论热门评论
24小时排行&|&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电视收视率是怎么计算的?_百度知道
电视收视率是怎么计算的?
提问者采纳
  收视率  收视率,指在一定时段内收看某一节目的人数(或家户数)占观众总人数(或总家户数)的百分比,即收视率=收看某一节目的人数(或家户数/观众总人数(或总家户数)。当然,除了节目的收视率,还有时段收视率等相关的统计指标。  收视率是如何产生的?  目前采用的收视率数据采集方法有两种,即日记法和人员测量仪法。日记法是指通过由样本户中所有4岁及以上家庭成员填写日记卡来收集收视信息的方法。样本户中每一家庭成员都有各自的日记卡,要求他们把每天收看电视的情况(包括收看的频道和时间段)随时记录在自己的日记卡上。日记卡上所列的时间间隔为15分钟。每一张日记卡可记录一周的收视情况。  人员测量仪法是指利用“人员测量仪”来收集电视收视信息的方法,是目前国际上最新的收视调查手段。样本家庭的每个成员在手控器上都有自己的按钮,而且还留有客人的按钮。当家庭成员开始看电视时,必须先按一下手控器上代表自己的按钮,不看电视时,再按一下这个按钮。测量仪会把收看电视的所有信息以每分钟为时间段(甚至可以精确到秒)储存下来,然后通过电话线传送到总部的中心计算机(或通过掌上电脑入户取数据)。  收视率多久能够出来?有的是一周,有的是两周,有的是一天。刘燕南说,这主要取决于采用什么样的测量方法,如果采用日记法,因为要对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最快需要一周,一般需要两周;如果采用人员测量仪法,因为电话线可以即时回传数据,因此能够做到隔一天就能够提供收视数据,只是人员测量仪成本比较高。 如果采用日记法,因为要对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最快需要一周,一般需要两周,显然有一定的滞后性,而且在精确度方面也不容乐观;如果采用人员测量仪法,因为电话线可以即时回传数据,因此能够做到隔一天甚至更快的世间就能够提供收视数据,测量仪成本自然就比较高。  收视率,指在一定时段内收看某一节目的人数(或家户数)占观众总人数(或总家户数)的百分比,即收视率=收看某一节目的人数(或家户数/观众总人数(或总家户数)。当然,除了节目的收视率,还有时段收视率等相关的统计指标。  电视剧收视率能否和《新闻联播》比较?  如今,越来越多的电视剧在提供收视率时采用这样的提法:某一部电视剧的收视率仅次于《新闻联播》,这种比较方法是否具有科学性?  刘燕南认为,两者没有可比性,首先电视剧和《新闻联播》不在同一个播出时段;其次,两者面临的不是同一个市场,《新闻联播》面向全国,而更多的电视剧是区域性的,面向一个省或者一个城市,“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提法,主要是在大家的印象中《新闻联播》的收视率很高,想以此来证明该电视剧的收视率很高,但最好不要做这样的比较。”其次,刘燕南介绍,在某些地方,一部电视剧的收视率可能高于《新闻联播》,比如《还珠格格》在某些地方的收视率达到60%,因为《新闻联播》是面向全国的,统计的基数太大。  那应该拿什么数据作为某一部电视剧收视率的比较标准呢?刘燕南说,业内一般都是以央视一套黄金时段所播电视剧的收视率作为比较的标准,或者以某一部有代表性的、曾经创造过收视神话的电视剧作为衡量标准。  收视率能衡量电视剧的质量吗?  刘燕南指出,收视分析中另一比较常见的现象,是将收视率高低与内容好坏简单挂钩。当收视率走高或走低时,便时常可以看到诸如“这是因为节目内容好(或不好)”之类的断言。一般来说,收视率与节目内容之间存在相互关系,后者对前者的变化通常具有很明显的影响作用,但这不是绝对的。刘燕南说,衡量一个节目或者电视剧的好坏,不能用收视率作为唯一标准,还应该有满意度的指标,“如果说收视率衡量的是量的因素,那满意度衡量的则是质的因素,而且是更重要的因素。”据介绍,有的电视剧收视率很高但满意度很低,甚至会出现大家都看一部电视剧但边看边骂的现象;有的电视剧收视率可能不是很高,但满意度很高,比如《雍正王朝》,“以前我们不重视收视率,而现在则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惟收视率马首是瞻,这两种情形都不对。”  其次是收视率也有造假现象。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副局长张宏森曾在“2002中国传播论坛—————中国电视剧传播学术研讨会”上痛斥假收视率的现象。他说自己所在的山东省一家电视台有一个栏目已经停播三个月了,但是收视调查公司根本不知道,依旧提供该栏目的收视率,而且收视率还高达30%。  央视索福瑞和AC尼尔森提供的收视率为何不一样?  央视—索福瑞媒介研究公司和AC尼尔森公司是中国目前最主要的两家收视率调查公司。据业内人士分析,在电视收视率市场上,央视—索福瑞占据了全国85%左右的市场份额,AC尼尔森公司占据10%左右,另外两家比较大的公司是AC尼尔森媒介研究和上海的广播电视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业内人士经常会有这样的印象,即使是同一地区同一时段同一部电视剧,AC尼尔森和央视—索福瑞媒介研究提供的收视率数据并不相同,有时还相差挺大。比如央视一套播出的《浪漫的事》,尼尔森的平均收视率是7%,而央视—索福瑞则为6%;又如日到9月23日杭州地区《新闻联播》的平均收视率,央视—索福瑞提供的数据是22.1%,AC尼尔森为4.6%。究竟哪一个数据更加准确呢?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对于调查公司来说,这是一个敏感的话题。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这主要是因为测量手段不一样造成的:日记法和仪器测量法的结果肯定会有差异,应该说仪器测量法更准确一些,日记法往往是通过事后回忆来填写的,因此误差会大一些,而人员测量仪数据可以精确到1分钟,这样得到的收视率就会低很多。此外,由于样本户数不同、采用的计算体系不一样等,也会造成收视率不一样,“一般来说,虽然数字不一样,但趋势应该是一致的,否则用户就会糊涂了。”  哪些因素影响收视率?  央视-索福瑞媒介研究公司的毕江燕则分析了影响电视剧收视率的五种因素:①地区因素。《刘老根》在东北的收视率高达22%,在南方却只有几个百分点。②季节因素。2002年的12个月中,前五个月平均收视率为3.66%,6月份是电视剧收视的低谷,只有2.82%。暑假收视率有了回升,并达到了全年的最高点3.85%。③时段因素。在收视上表现最好的则是19:00-20:00这个时段,收视率超过了5%,从这里可以看出,时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电视剧的收视率。④频道因素。同一部电视剧在不同频道播出,它的收视率也不同。比如《橘子红了》在甘肃一套(省级频道)播出时收视率为13.97%,福建电视台电视剧频道(有线频道)播出时收视率为7.37%,中央八套(中央级频道)播出时收视率为7.29%。⑤播出轮次因素。同样在武汉地区播出的电视剧《康熙微服私访记第四部》,2002年10月份在武汉二套播出时收视率9.39%,而在11月份武汉四套播出时收视率不到4%。  有影响力的收视率调查公司?  目前国际上比较有影响力的收视率调查公司主要有AGB尼尔森,还有一家美国的阿比壮(Arbitron Company),英国的BARB(Broadcaster Audience Research Board Limited),法国的TNS,Video Research Ltd(简称VR),加拿大的的BBM等。  AC 尼尔森是全球最大的市场调查公司,1923年成立于美国芝加哥,是目前历史最为悠久的从事视听率调查的商业公司,1999年,尼尔森媒介研究被荷兰的出版集团VNU(VNU是世界首屈一指的媒介和资讯公司之一)收购,从而获得了更大的资金支持。日,下属于Kantar媒介研究(Kantar集团是全球最大的研究、分析和咨询网络之一,下属于WPP集团)的AGB集团和尼尔森媒介研究宣布了合并的计划,这一计划将整合AGB集团所有的公司与尼尔森媒介研究全部自有的电视收视率服务,VNU和Kantar各占50%的股份。通过此次合资,尼尔森得到了有力的技术支持。新的合资公司被命名为AGB尼尔森媒介研究,其收视率服务覆盖的主要市场包括澳大利亚、中国、中国香港、意大利、南非和英国。  阿比壮公司成立于1949年,是一个从事媒介和市场研究的国际公司,为美国、墨西哥及欧洲的广播、广告代理机构以及户外广告公司提供服务。Arbitron Company的核心业务包括:1、电台收听率调查;2、地区性电视和有线电视收视率调查、网络、直播卫星等新媒体的使用调查;3、零售、产品调查并提供相关咨询服务。为了对抗Nielsen Media Research的人员测量仪(people-meter),Arbitron Company最近研发了更为方便的便携式人员收视测量仪(portable people-meter,PPM),并已开始在包括美国在内的全球多个国家投入商用,这种新型的测量仪技术将使收视率调查更为精确。  BARB(Broadcaster Audience Research Board Limited)成立于1980年,BARB本身并不进行收视率调查的具体工作,而是分别委托两家公司进行,其中电视研究公司(Television Research Limited) 负责样本户部分的工作,包括基础调查、样本户的更新维护与控制等。TNS(Taylor Nelson Sofres)则负责资料搜集工作,包括people-meter的提供与安装、资料搜集与统计分析等。英国收视率调查采用人员测量仪(people-meter)作为搜集资料的工具,样本户总共有4485户,为了反映总体的结构,负责样本维护与控制的电视研究公(Television Research Limited)公司,每年要进行一次4万人规模的基础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对样本进行调整与控制,以便使样本能够充分地代表总体。  法国从1954年开始通过电话和信函进行收视率调查。1958 年成立了专门机构——广告载体研究中心(CESP),1964年开始建立一个拥有13000个样本(通过谈话来进行)的收视率调查系统,一年公布四次调研结果。1967年,从原来的广告载体研究中心当中分出的舆论研究中心,专门调查收视率和电视观众的满意程度。1985年改制为MEDIAMETRIE的股份制公司,把收视率的调研结果产品化。目前已成为法国最主要的收视率数据供应商。从1985年开始,美国的尼尔森(Nielsen)和法国索福瑞(Sofres)公司也开始提供收视率调查服务。20世纪90年代后期,Taylor Nelson和Sofres公司合并使TNS成为法国最大的市场和媒体研究机构。  Video Research Ltd(简称VR)是日本视听率调查领域最具权威性的机构,于1962年成立。40年过去了,VR发展成为日本市场与媒介研究的旗舰。VR研究范围宽广、内容丰富,是日本唯一拥有全国范围调查网络的公司。 VR主要采用人员测量仪系统提供收视数据,在一些特定地区,还使用日记卡进行收视率调查。另外 VR还提供全日广播收听率数据,调查方法为日记卡法,记录时段为15分钟。通过日记卡收集听众在家中或户外的收听情况。这种收听率调查每年进行6次,共调查12到59岁的男性2596人。调查在每年4月、6月和8月进行两周,在2月、10月和12月各进行一周  BBM是加拿大一家非赢利的广播研究机构,进行观众及听众定期调查得出收视率和收听率等数据。这一机构被公认为“行业的评估机构”。  与国外相比,中国视听率调查起步较晚。我国的收视率调查始于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在90年代中后期进入快速发展阶段。1986年中央电视台进行了一次全国28个城市观众抽样调查,这次调查被认为是中国首次大范围、专门的观众调查。1987年,中央电视台会同各省市电视台一起,进行了我国第一次城乡范围的电视观众调查,以后全国性的电视观众调查每隔5年进行一次。在进行电视观众调查的同时中央电视台和一些地方电视台开始进行收视率统计工作。  进入90年代中后期,随着电视台及电视频道数量的迅猛扩张和电视媒介市场化的快速发展,电视收视市场的竞争加剧,收视率作为反映电视观众收视行为和偏好的主要指标在节目编排、广告投放决策以及电视节目评估中的作用越来越被业内人士认可,在这种背景下,中国收视率调查得以快速发展。其主要标志是日,由原央视调查咨询中心和法国索福瑞(Sofres)集团合作正式成立了央视-索福瑞媒介研究(CSM)。经过短短几年的发展,CSM已成为中国最具权威的收视率调查专业公司。CSM目前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电视观众收视调查网络,至2003年11月份,CSM在全国拥有1个全国调查网(测量仪)、17个日记卡省网、2个测量仪省网、73个城市日记卡调查网,19个城市测量仪调查网,样本总规模达到29,240户,对全国近800个主要电视频道的收视情况进行全天候不间断的监测。除CSM外,在中国收视率调查业中另一家较重要的公司是AC尼尔森公司,该公司采用测量仪方法在全国10多个城市进行收视率调查。  目前在国内的收视率调查市场,央视-索福瑞和AGB尼尔森几乎占据了所有的市场,分别为80%和10-15%左右,其他的一些公司大约只有5%的市场,现在国内涉猎收视率调查领域的除了这两家几乎垄断型的大公司之外,也有一些其他的一些调研公司,其中专业调查收视率数据的像中视广联(北京)媒介咨询有限公司()等后起之秀,为收视调查注入了新鲜活力。但是由于各公司采取的抽样方法,软件统计方法等都不尽相同,也没有规定的标准,所以在得出的数据方面不同公司往往会有不同,甚至出入相差比较大
提问者评价
谢谢,太好了
收视率,指在某个时段收看某个电视节目的目标观众人数占总目标人群的比重,以百分比表示。现在一般由第三方数据调研公司,通过电话,问卷调查,机顶盒或其他方式抽样调查来得到收视率。节目平均收视率指观众平均每分钟收看该节目的百分比,收视总人口指该节目播出时间内曾经观看的人数(不重复计算),所以有时会出现收视率较低,收视人口较高的状况,但排...
其他类似问题
收视率的相关知识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回答者:回答者: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电视收视率是怎么统计的,一直都不知道_百度知道
电视收视率是怎么统计的,一直都不知道
提问者采纳
有了以上三部分数据,就使得收视率指标的计算成为可能。只根据电视收视数据可以计算总收视率及分时段分频道的收视率;如果结合背景资料数据,则可计算分目标观众收视率;如果结合电视节目播出数据,则可计算节目收视率。这样组合运用这些数据,就可以计算出一系列的收视率指标。下图(图1)列出了收视率指标的体系结构。 根据这一体系结构,收视率指标被区分为两大类,一类为基本指标,指各种计算口径的收视率,如按人计算的收视率、按户计算的收视率、按时段计算的收视率、按节目计算的收视率、按目标观众计算的收视率等。另一类为派生指标,包括反映市场结构的指标如收视份额(或称市场占有率)、观众构成等,反映节目收视量的指标如开机率、总收视点(GRPs)、平均收视时间、到达率和暴露频次等,反映节目收视偏好的指标如节目吸引力、观众重叠率、观众忠诚度等。这些指标有的更受电视台重视,因为其对指导电视节目编排更有意义;有的更受广告公司和广告主重视,因为其对测算广告投放成本、优化广告投放策略更有意义。 这些指标的计算都有明确的定义和公式。例如GGTAM中分别对总收视点、开机率、到达率、暴露频次、收视份额等主要指标定义如下: 总收视点(GRPs:Gross Rating Points):某项广告投放活动中各次插播点收视率的总和;开机率(HUTs/PUTs:Household/People Using Television):某特定时间段内按户或按人的电视平均开机(不论看何频道)百分比;到达率(Reach):作为观众收看某一系列节目或某一广告排期插播点至少一次的累积百分比;暴露频次(Frequency):一个广告排期或一系列节目中观众的平均收看次数;收视份额(Audience Share):某一规定时段内,某特定频道或节目的观众收视量占观众总收视量的百分比参考资料:我是电视台做的
其他类似问题
按默认排序
其他1条回答
从目前来看,获得收视数据主要通过以下程序:1、抽样:由于收视数据涉及到某个地区的全部的拥有某种接收设备的人,所以人数很大。由于时间和经费的限制,所以不可能进行全面的普查来了解该地区每个人的收视情况。这样做不仅客观条件不允许,而且也没有这个必要。所以一般都是采用科学的抽样方法,从目标人群中抽取一定比例的样本,来推测全体受众的情况。科学的抽样是影响最后数据有效性的关键。2、实施:有些是建立固定的被调查人群,长期对他们追踪访问;有些是每次都更换新样本,每次都调查不同的人群。然后利用访员记录受访者的收视行为。3、汇总、分析:把所有收集起来的数据录入电脑做分析。4、总结结果:根据专门的传播知识解释这些数据,并且提供节目、栏目和频道建议。为节目的设置、竞争广告和媒介管理提供建议。
我们从中可以看到:
1、因为的样本是按照随机原则抽取的,所以必然有随机波动,收视数据在一定范围内的波动是正常的。它可以反映受众总体的大致情况,却不能完全代表全体受众,所以比较这个月和上个月,这一周和上一周的收视数据的上升或下降的意义不太大。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先分析出收视数据的回归线(回归方程),看节目的中长期的收视水平相对于回归线(回归方程)的上升和下降水平。并且看这些上升和下降是不是可以用偶然的波动来解释。即使有非偶然的波动、也要找出合理的理论和事实解释,才能够确实得出节目收视情况的结论。轻易给节目和栏目下结论是很不可取的。
2、因为采用的是抽样调查而不是普查,所以一些特定受众的真实情况不可能得到反映,特别是当这些受众的比例比较小的时候。比如说广告商想做一个给占人口少数的特定人群使用的产品的广告,他首先要了解这种人群的节目收视情况。如果媒体采用一般的收视数据,那么由于数据是抽样调查得到的,只访问了总体中的一小部分,要了解的受众又是少数人群,那么在收视数据中这类人的数量就非常少,根本不具备代表性。在当媒体想要深入了解节目的收视情况时,经常出现这种情况。这时候,普通的收视数据的不足就暴露出来了。所以,当出现这种情况时,就必须针对这部分受众组织专门的调查,用定量方法或质的研究方法来解决。
3、整体的数据来源于每个受访者,在受访者和最终数据之间有很多的中间环节。在现实中,有些数据采集公司对用户不负责,数据采集的管理工作不完善,所以会影响数据的可信性。有时甚至完全不能反映受众的真实情况。当媒体根据收视数据做决定时,首先要想这些数据的可信度有多高。避免在错误的信息基础上作出错误的决定。
4、收视数据反映的是受众的总体收视情况,发现不了受众的态度。比如说,收视数据可以发现观众是否打开了电视(国外已经研制出来可以测量电视前是否有大型动物(它还分不清人和狗之间的区别)的收视仪,它可以监测出电视是否被开着,但是根本被观看。但是,同样遇到了一个问题,有时,电视前只蹲了一条狗;有时受众开着电视,却在呼呼大睡。)但是,受众观看电视的行为本身和态度却很难被发现。我们经常会发现一些节目的收视率不是很高,但是,节目有自己固定的、忠诚度很高的节目。这些受众对这些节目往往持有很肯定的态度。无论是节目改革还是台内评估,对这些节目都应该慎重考虑,不能仅仅根据收视数据做决定。
三、数据的长期利用
随着大家对收视数据的重视和数据获得手段的改进,从节目播出到获得收视数据之间的时间间隔越来越短。例如,电视的收视率调查已经逐渐用人员测量仪代替了日记卡。日记卡是让样本户自己记录收视行为,然后由访员定期回收的方法。一般来说回收周期是一周。也就是说,中间的时间间隔最少是一星期。人员测量仪是一种可以自动记录受众收视行为的仪器,比较先进的人员测量仪可以通过电话线传输当天记录下来的数据。数据的短期利用也就越来越方便。但是,无论是评估节目还是为寻找影响收视行为的相关因素,仅仅是短期分析是远远不够的。
从节目的评估来看,节目的短期升降说明不了太多问题。节目的收视数据是围绕一条回归线上下波动的,短期底于这条线或高于这条线并不能得出结论说这个节目更加受欢迎了,或者受欢迎的程度有所下降。收视数据反映的是收视的总体趋势,而不是几次确定的数目。这一点很象股票的走势图,它反映的也是升降的总体趋势。股价的升降要从总体的走势来分析,而不是偶然的升降。
此外收视数据还受很多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只有经过长期的数据积累才能发现规律。比如受季节的影响。实践证明,收视指数一般在冬季会达到最高点,在夏季会达到最低点。所以,进行中短期分析的时候,最好参照已经积累的数据和规律。现在建立大型的数据库是比较方便的。数据库最好能记录尽可能长的收视数据和影响收视数据的相关因素。越多的信息中就越能发现新规律,数据也越有说服力,结论就越有价值。
收视率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央电视台收视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