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儿能买到贡品潽洱2005年制的生茶与熟茶的区别

【下关沱茶产品大全】云南下关沱茶批发报价及图片大全_下关沱茶产品专题-中国普洱茶网
您当前的位置: &
& 下关沱茶产品
云南下关沱茶阅读排行
下关沱茶经典产品
下关沱茶(生茶)产品
普洱茶新闻
下关沱茶最新资讯
普洱茶批发报价
中国普洱茶网专题汇总
--新闻专题频道--
中茶普洱2014茶山之旅
普洱茶每月新闻盘点专题
普洱茶行业2014上半年热点新闻盘点
普洱茶投资
生命之叶发现之旅
2013年第五届勐海茶王节
2012年普洱茶新闻
2013春节礼品茶
--知识专题频道--
茶,一片树叶的故事
如何鉴别茶叶好坏
饮茶的好处
茶叶参考文献
普洱茶专利
普洱茶研究
云南普洱茶
普洱茶制作方法,园茶的特点
感受普洱茶,探索普洱茶
用普洱茶制作的三十八道菜
云南普洱茶介绍
普洱生茶和熟茶的冲泡方法
2012年细说普洱茶
2011年细说普洱茶
喝普洱茶上火吗
喝茶的讲究
孕妇能喝茶吗
喝普洱茶有什么好处
喝普洱茶的好处和坏处
普洱茶的功效与作用
隔夜茶能喝吗
普洱熟茶的功效与作用
普洱生茶的功效与作用
喝普洱茶降血脂
普洱茶收藏方法
普洱茶等级分类标准
普洱茶的制作过程和方法
普洱茶名品开汤品鉴
普洱茶怎么保存
普洱茶研究成果
云南普洱茶的作用
喝普洱茶的禁忌
普洱茶的妙用
普洱生茶和熟茶的区别
普洱茶年份辨别
普洱茶好坏辨别
易武普洱茶介绍
普洱茶精华文章目录
普洱茶的作用
经期可以喝普洱茶吗
经期能喝普洱茶吗
普洱茶知识
普洱茶茶具
普洱茶喝法
普洱茶的保存
普洱茶功效
普洱茶熟茶
普洱茶生茶
普洱茶介绍
普洱茶作用
怎么喝普洱茶
普洱茶的冲泡方法
--报价专题频道--
普洱茶购买
--产品专题频道--
年中抄底盛宴
中国普洱茶网商城51特惠
2014迎新普洱茶促销
双十一普洱茶促销
2013年中秋礼品茶
普洱茶产品,品牌文章目录
台地茶和野生茶的鉴别
台地茶与古树茶的区别
干仓和湿仓普洱茶的区别
蒙顿普洱茶膏
天弘普洱茶产品
七彩云南普洱茶产品
蒙顿普洱茶膏产品
龙园号普洱茶产品
龙润普洱茶产品
老同志普洱茶产品
兰茶云品普洱茶产品
兰茶坊普洱茶产品
陈升号普洱茶产品
凤牌滇红茶产品
大益普洱茶产品汇总
帕沙,那卡普洱茶
千家寨普洱茶
贺开普洱茶
昔归普洱茶
冰岛普洱茶
冰岛古树茶老树茶
邦崴普洱茶
倚邦普洱茶
普洱茶沱茶
普洱茶茶砖
普洱茶茶饼
--品牌专题频道--
勐库戎氏o本味好茶中国行活动概况
蒙顿茶膏品牌八周年促销活动
云南七子饼茶
海湾老同志普洱茶
龙润普洱茶
龙园号普洱茶
七彩云南普洱茶
云南下关沱茶
中茶牌普洱茶
滇红集团凤牌滇红茶
下关沱茶产品
陈升号普洱茶
中茶牌普洱茶产品
勐海班章茶
老班章普洱茶
老班章古树茶
景迈山普洱茶
景迈山古树茶
勐宋普洱茶
勐库冰岛普洱茶
勐库古树茶
勐库普洱茶
--招商专题频道--
洋蓟茶招商加盟
普洱茶投资与收藏
石家庄福建茶城
--图片专题频道--
礼品普洱茶
普洱熟茶博物馆
普洱生茶博物馆
--文化专题频道--
益心泉·雨婷说茶
饮茶文化习俗
普洱茶茶艺
普洱茶风俗
茶馆文化,茶馆经营
普洱茶历史
普洱茶文化
--视频专题频道--
CCTV2报道普洱茶视频
普洱茶视频
普洱茶艺表演视频
--红茶专题频道--
普洱茶与红茶的区别
普洱市古茶山
--名人专题频道--
品鉴普洱茶_余秋雨
那些年的学茶笔记
大话普洱文章目录
和普洱老泥一起学习普洱茶
茶痴梦话普洱茶文章目录
大滇说茶文章目录
--茶山专题频道--
云南各茶山的人文生态指数
各大茶山普洱茶的特点和功效
普洱茶产区
普洱茶主要产地
普洱茶古六大茶山
临沧市古茶山
西双版纳古茶山
勐海县古茶山
勐腊县茶山
无量山普洱茶
南糯山普洱茶
攸乐山(基诺山)普洱茶
大雪山普洱茶
布朗山古树茶特点
布朗山普洱茶
--养生专题频道--
饮茶与健康
普洱茶养胃
普洱茶的保健功效
普洱茶美食
--减肥专题频道--
喝茶能减肥吗
普洱茶减肥成功案例分享
喝普洱茶能减肥吗
普洱茶减肥吗
普洱茶怎么喝最减肥
减肥普洱茶
普洱茶减肥有效吗
--其他专题频道--
茶马古道介绍
茶叶价格指数盘点
2012年茶产业数据
茶叶调查报告
普洱茶研究报告
云南大益茶业集团
景谷普洱茶
普洱茶产地购买记录(成交145笔)
用户名购买数量购买时间订单状态
8***9601 6:33:44成交
杨***52011 3:00:00成交
5***qq.com1 2:00:00成交
1***7871 1:00:00成交
3***62421 1:00:00成交
1***@qq.com1 1:00:00成交
s***_jzx1 0:00:00成交
g***zhao1 0:00:00成交
3***@qq.com1 23:00:00成交
6***1 19:00:00成交
总计 145 个记录,共 15 页。
ICP经营许可证:沪ICP备号 &Copyright
买茶也 all right reserved.&| 客服电话:400-021-2881
保存登陆信息
用户名: *
确认密码:
快捷登陆:金瓜贡茶产自哪座茶山?
茶马世家&&紫娟
普洱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东汉时期,距今已达2000年之久。民间有&武候遗种&(指三国时期诸葛亮)的说法,故普洱茶的种植利用至少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唐朝时普洱名为步日,属银生节度(今思茅和西双版纳一带),银生茶是为普洱茶的前身,元朝时称之为普茶,明万历年才定名为普洱茶,极盛时期是在清朝,《普洱府志》记载:&普洱所属六大茶山&周八百里,入山作茶者十余万人&,可知当时盛况。
营养学家称&普洱茶是大自然赐予人类天然的最佳中药配方&。研究也早已证实,饮茶能有效地降低血脂、血压及血液中的胆固醇,进而防止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原因是茶叶中的茶多酚,特别是儿茶素有很强的降脂和保护毛细血管的作用。
茶马世家普洱茶精选云南种晒青绿毛茶经增湿渥堆及后熟陈化制得的产品,具有干茶色泽褐红、条索肥壮重实、耐贮耐泡,茶汤红浓明亮、陈香显著、滋味浓醇回甘,叶底褐色柔软的特点。茶马世家普洱茶以其独特的品质和功能广泛受到国内外消费者的喜爱,堪称云南普洱茶中之王,素有&普洱典范,国饮世家,云南名片,世界珍宝&之称。茶马世家普洱茶立足于世界茶源之云南,旨在创造优质、健康的普洱茶,传承深邃的中华茶文化。
普洱茶的品质优良不仅表现它的香气、滋味等饮用价值上,还在于它有可贵的药效,因此,海外侨泡和港澳同胞常将普洱茶当作养生妙品。普洱茶的形状各异,如普洱方茶、普洱沱茶、七子饼茶、金瓜贡茶、葫芦茶、圆茶、竹筒茶、拼装散茶等。
现在所留下来最陈旧的,是北京故宫中的一个人头普洱贡茶(金瓜贡茶),约有两百年的历史。
相信大家一定有很多疑问,金瓜贡茶,存放这么久了,没有发霉吗?还能喝吗?她究竟产自哪座茶山呢?
金瓜贡茶也称团茶、人头贡茶,是普洱茶独有的一种特殊紧压茶形式,因其形似南瓜,茶芽长年陈放后色泽金黄,得名金瓜,早年的金瓜茶是专为上贡朝廷而制,故名&金瓜贡茶&。
无论是故宫中珍藏的旷世奇珍、还是散落民间的孤版绝版,哪一版的金瓜贡茶,都已经超越了饮料的含义,与历史、文化结缘,成了精于品茗的风雅人士品读历史、感悟生活的特殊载体。
& 若说普洱女儿茶为普洱茶中的珍品,若普洱家族中娇羞公主。那金瓜贡茶就是普洱家族中的&太上皇&。金瓜贡茶的采摘与普洱女儿茶如出一辄,只是在存放方式上有所区别,未婚女孩采来的茶芽,置于竹蒌中,经年陈放,茶芽呈金黄色,然后制成如瓜般大小,专贡皇帝享用,故称金瓜贡茶或金瓜人头贡茶。该茶始于清雍正七年(1729年)始,至今已经有二百多年的历史。尚品国际有限公司,依据大量史料,走访民间资深制茶人,与现代工艺相结合,终于将金瓜贡茶重现世间。此茶茶香浓郁,隐隐有竹香、兰香、檀香和陶土的香气,清新自然,润如三秋皓月,香于九畹之兰。是普洱茶家族中,当之无愧的茶王。
选用优质茶为原料,具有中国传统工艺的现代工艺相结合,经高温蒸压而成各种理化指标和云南贡茶相同,可压制发酵茶滇青,滇绿、滇红、四个花包品种,此茶滋味独特具有明目清心,开胃健脾润喉利咽,养生健体之特点,是品茶者最佳选择。&&&
生产金瓜贡茶,始于清雍正七年即1729年。当时,云南总督鄂尔泰在普洱府宁洱县(今宁洱镇)建立了贡茶茶厂,选取西双版纳最好的女儿茶,以制成团茶、散茶和茶膏,敬贡朝廷。清人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云:&普洱茶成团,有大中小三种。大者一团五斤,如人头式,称人头茶,每年入贡,民间不易得也&。&年改称象明乡,辖倚邦、曼拱、曼庄、新坡、安乐(即牛滚塘、龙谷、大河边8个村公所),原一乡以倚邦街为中心包括有熠崆、架布、曼松、曼昆大桥头等12个自然村,二乡包括曼拱(弓)寨、芭蕉林、大河边、茹茹塘、路得等7个自然村,共约19个自然村组成倚邦茶山。
制人头贡茶的茶叶,据传均由未婚少女采摘,且都是一级的芽茶。采下的芽茶一般先都放之于少女怀中,积到一定数量,才取出放到竹篓里。这种芽茶,经长期存放,会转变成金黄色,所以人头贡茶亦称&金瓜贡茶&或&金瓜人头贡茶&。
金瓜贡茶原料考究《中国茶叶大辞典》中对普洱茶的定义为:&历史上的普洱茶,泛指原思茅地区生产的,集中于普洱茶府所在地销售,以云南大叶种茶为原料制成的晒青毛茶,以及用其压制成的紧压茶。
云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实施的《普洱茶标准》将普洱茶定义为:&普洱茶是以云南省一定区域内的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经过后发酵加工而成的散茶和紧压茶。其外形色泽褐红,内质汤色红浓明亮,香气独特陈香,滋味醇厚回甘,叶底褐红。&
&金瓜贡茶&,是完全按照普洱茶制作标准,同时加以现代先进科技,精心打造出的普洱茶上佳之品。首先,&金瓜贡茶&的原料完全取自曾是&茶马古道&上的重要驿站和南方著名的丝绸之路之一的云南省思茅市(已改为普洱市)、澜沧江下游的景迈山茶区的优质古茶树。该地区一地连三国,一江通五邻,是云南省面积最大的一个产茶地区。
其次,由于受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影响,这里大部分地区常年无霜,为生产出最好的&金瓜贡茶&创造了有力的先决条件。
另外,作为&金瓜贡茶&产地的思茅市,属低纬度、高海拔地带。这里终年云雾缭绕,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土壤为酸性赤红壤、砖红壤,是茶树生产独一无二的宝地。
金瓜贡茶原料考究再有,思茅市的大叶种更是&金瓜贡茶&的一大特点。云南特殊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造就的云南大叶种茶具有古老生物原种的特性,这也同时决定了&金瓜贡茶&内含物质丰富,水浸出物含量高,保健功效强的重要特点。
包括茶马世家在内的研究人员都认为&金瓜贡茶&具有神形兼备的独特魅力:
质即原料好,这是任何优质茶的第一基本要素。&金瓜贡茶&的产地,云南思茅,由于气候、土壤、植被等原因,其茶饼也独具特色,是普洱茶中之极品。
产区:&金瓜贡茶&产自云南最大、最主要的传统普洱茶产区&&思茅市澜沧的景迈山茶区。
时序:&金瓜贡茶&采用老树茶。而老树茶春茶、秋茶各有千秋春茶韵胜,秋茶以气足。
工艺:&金瓜贡茶&对制作工艺的要求做到了精益求精,原料纯正没有任何的拼配。使用的全部都是同一产地、同一品质茶菁进行加工。
金瓜贡茶茶的外形具有色泽褐红(俗称猪肝色),条索肥嫩、紧结(因采用大叶种为原料)的特点。
金瓜贡茶散茶的外形细质感:
1、芽头多,毫显,嫩度高。
2、条索(叶片卷紧的程度)紧结、重实、嫩度高。
3、色泽光润、色泽光滑、润泽的嫩度好。
金瓜贡茶散茶的外形直观感:
1、形状匀整端正。
2、棱角整齐,不缺变少角。
3、厚薄一致,松紧适度。
4、模纹清晰,条索整齐紧结。
5、色泽以黑褐,棕褐、褐红色为正常。
&金瓜贡茶&的生普,是新鲜的茶叶采摘后以自然的方式陈放,未经过渥堆发酵处理的生茶。金瓜贡茶生茶,汤色较浅或黄绿,适合热爱普洱的人士长久储藏,可以陈放在家中,年复一年看着生普洱叶子颜色的渐渐变深,香味越来越醇,就像人生履历的累计,有着说不尽的乐趣和兴奋。当然尚品生普的价值也将随之年年上升。
&金瓜贡茶&的熟普,在制作过程中经过渥堆发酵使茶性趋向温和,所以称谓熟茶。其茶汤金黄润泽,参枣味浓郁,备受普洱茶人推崇。金瓜贡茶熟茶具有温和的茶性,茶水丝滑柔顺,醇香浓郁,更适合日常饮用。当然,尚品熟普也是值得珍藏的,它的香味同样也会随着陈化的时间而变得越来越柔顺,浓郁。
&金瓜贡茶&的香十分显露。热嗅,香气显著浓郁,且纯正;冷嗅,香气悠长,有一种很甜爽的味道。&金瓜贡茶&的香气变化复杂,很不容易用语言准确表达。当然,不同的闻香方法,具有不同的效果。有空杯热闻香、哈气闻香、开饼刀痕处闻香、杯盖闻香、杯底闻香等;还有冷香、温香、热香、前香、后香、暗香、沉香、明香等区别。&金瓜贡茶&的茶香气,重在自然,浓而不腻,清而不扬,重而不闷。
金瓜贡茶,是现存的陈年普洱茶中的绝品,在港台茶界,被称之为&普洱茶太上皇&。目前,金瓜贡茶的真品仅有两沱,分别保存于杭州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与北京故宫博物院。现行世的所谓金瓜贡茶,皆是后来某些茶厂的跟风之作,不足以信。
1963年北京故宫处理清宫贡茶,总计有两吨多。其中就有一部分是金瓜贡茶。据中华茶人联谊会副秘书长、高级经济师王郁风先生《普洱茶与清皇朝》一文载:&本世纪60年代初,北京故宫茶库里还存放着清宫没有吃完用完的贡茶数吨,其中仍有金瓜贡茶、女儿茶、茶膏。1963年故宫处理清宫贡茶2吨多。
1963年10月23日,一次偶然机会,我在北京茶厂见到这些陈年贡茶实物,金瓜团茶大者如西瓜(略扁),小的如网球、乒乓球状,茶色褐黑,不霉不坏,保存完好。茶团表面有拧紧布纹的印痕,可见当时制茶是用布包着揉紧、干燥成型的。我曾选了一个大的普洱团茶用磅秤称了一下,重量为5.5市斤,当是清代5斤重的团茶&&60年代初,茶叶减产,内销市场供应不足,这批故宫普洱团茶,打碎筛细,拼入散茶卖掉了。我于1992年11月13日在全国政协礼堂偶遇故宫老专家单士元先生,曾问故宫贡茶事,据告金瓜贡茶、茶膏等仍留有样品。&
据称,这些金瓜贡茶,曾有专家取了一些试泡,评语是:&汤有色,但茶叶陈化、淡薄&。这也正好印证了邓时海先生之说:&大多数的金瓜贡茶品茗高手,都公认无味之味,是金瓜贡茶的最极品。&
金瓜贡茶,现留存的实物,据专家考证,已有200多年的历史。
此茶品生产厂或说成品加工者为普洱贡茶茶厂,原料及初制系西双版纳倚邦茶山。
那么为什么六大茶山中就只有倚邦能产出这独一无二的&金瓜贡茶&呢?
倚邦茶山古茶树王群落,始于公元695年,是中国云南少数民族的一支&&布朗族历经千年人工养育的万亩古茶树王群落。布朗山地处偏僻,交通极为不便,也因为并未被现代文明所沾染,至今仍保存着完整的原生态环境。
该地域海拔米,年平均日照时间为小时,年降雨量毫米,年平均气温16.8℃,具备茶树生长的得天独厚的环境。布朗山的土壤主要为紫岩风化而成的砖红壤,养分积累快,有机质含量高,能给茶树生长提供丰富的营养。
倚邦茶山能产出&金瓜贡茶&,就仅仅因为它有着独特的地理因素吗?
其实这其中还另有玄机!
清朝前期的倚邦是古六大茶山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南疆著名的茶马重镇。清廷作为国礼的贡茶中就有不少来自倚邦。故宫收藏、现存于中国茶叶研究所的&金瓜贡茶&就产自倚邦茶山,已是稀世珍品,堪为国宝。1942年,墓诺民众起义攻打倚邦土司,战火交接中倚邦街被烧成一片废墟,如今成为&&个30多户人家的小山村,只余村中残遗的青石条、大殿柱基,石碑、古匾等无言地诉说着昔日的辉煌。
倚邦茶山位于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腊县象明乡。倚邦在傣语中,被称为&唐腊&倚邦,即茶井的意思。在六大茶山中,倚邦茶山的海拔最高,360多平方千米的面积几乎全是高山。与易武茶山相比,倚邦茶山的海拔差异更大,最高海拔1950米,而最低处为江河交汇处海拔只有565米。倚邦茶山境内有大叶茶与中小叶茶,然根据有关专家测定,倚邦的小叶茶种不同且优于其他省份的小叶茶,而又优于大叶茶。
倚邦茶山是当年古六大茶山之首,是六大茶山茶叶、经济、政治、军事中心,茶马古道的辐射中心。在倚邦街的正街,还保留着东至西长约250米,宽约12~16米茶马古道。东边街头的东北向有石屏街,东南向有曼松街,西边街头沿西北向有出普文、思茅、普洱的茶古马道,西南向有出易武和景洪版纳的茶马古道。沿正街两旁,茶叶兴盛时有过200户人家,曾茶号林立,逢街交易、人气旺盛、人喧马嘶,有过历史的辉煌。据考证,清嘉靖、道光年间是倚邦普洱茶(主要是七子饼茶)产运销极盛时期。先后有茶号十余家:宋云号、鸿昌号、杨聘号、元昌号、宝云号等。
倚邦的茶,茶芽细长,银色生辉,味甘正,回甜爽口;历史上以生产圆茶(七子饼)而著名,年产茶万担以上。传说,早在唐宋时期,倚邦茶区的茶叶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茶叶发展一直都很好。到了明、清时期,茶庄林立、商家云集;产品适销西藏、港澳、南洋各地;由于其茶质极好,每年都要进贡朝廷20担之多。
倚邦茶山包括倚邦区的一、二个乡,一乡乡政府设在倚邦街,由曼砖到倚邦,须经嶍崆河和架布河,均属倚邦一乡,一乡包括习崆寨(本人)、架布寨(香堂)、背阴山(香堂)、曼松寨(香堂)、曼昆山(布朗)、大桥头(本人)、麻栗树(本人)、细腰子(汉、本人)、龙宫河(本人、汉)、孔心树(本人、汉)、三家村(汉)、龙家寨(本人)及倚邦街(本人、汉),全乡214户936人。倚邦一乡除上述各寨外,过去还有泡打树、南衣里、关家寨、三家村、密布等寨子,现已寨毁人亡,早成废墟,茶园荒芜无人管。
倚邦汉族大部系由石屏迁来,据一位70岁的老人说:&由石屏来此已二代,倚邦的石屏会馆建于清雍正年间(1723&&1735),比曼砖早,石屏人未来前,早有楚雄和四川人在倚邦落户了,过去倚邦还有四川会馆和楚雄会馆。倚邦街人口多时曾达200多户,有土司衙门,土司的权利直到民国15年(1926)才消失,土司的儿子召宗宇(曹仲益)已迁居景洪。倚邦茶叶,历史上以圆茶畅销本省及四川,后又转销越南、香港一带,年产千担左右。到民国24年(1935)因英、法帝国主义提高关税,茶商无利可图,茶叶卖不出去,茶园荒芜已达十多年。倚邦较早的茶号为宋云号和元昌号,创立于光绪年间(1875-1908)制作的茶叶,专销四川。
民国初年到民国十年(1911-1921)茶号停办,民国10年(1921)恢复制茶,直到1949年解放时尚未恢复。民国10年到24年(1921-1935)茶叶出曼乃运莱州。冬、腊月去,次年三、四月回,马驮一月,牛驮二月。倚邦茶每筒四斤四两,每担30筒,比易武少30斤。倚邦茶树比易武低矮、叶小、芽细、节短,持嫩性差。农民说:&比易武茶好,不浑,只要一小点就好,泡多有涩味在&。
倚邦二乡看到的茶树就是这样,属小叶种类型。从四川人早已迁居倚邦,先期制茶专销川等情况看来,此地的小叶种茶叶可能是从四川引来。倚邦茶品质据倚邦鸿昌号及崔梅祥茶号老闾说:&倚邦本地茶叶以曼松茶叶最好,有吃曼松看倚邦之说。&易武茶商李渭川说:&曼松曾年解20担贡茶。&倚邦在民国24年(1935)曾制茶千担,其中三百担来自攸乐。
过去在倚邦制茶的茶号有:鸿昌号,年制80担,自民国15到24年(1926-1935)。
宋云号,光绪初年到民国初年(1875-1911)止,民国10年(1921)有恢复,年制茶200担,销四川。
李宝云,民国初年到民国十年(1911-1921),年制茶200担。
陈会民,民国10年到民国20年(1921-1931),年制80担,销莱州。
元昌号,光绪年间办,民国时已无。年制茶400-500担。销四川。
崔梅祥,民国10年(1921)开始。年制茶80担。
盛裕祥、杨平号年各制茶80担。
杨斌铨、宋耀光年各制茶60担。
施友清、宋贤生年各制茶50担。
陈绍先年制茶40担。
解放后,倚邦茶园从1952年开始恢复,1953年恢复制茶叶,据倚邦茶叶收购组统计,1957年到11月止在倚邦共收购茶叶6845斤。
倚邦在傣语中,被称为&唐腊&倚邦,即茶井的意思。在六大茶山中,倚邦茶山的海拔最高,360多平方千米的面积几乎全是高山。与易武茶山相比,倚邦茶山的海拔差异更大,最高海拔1950米,而最低处为江河交汇处海拔只有565米。倚邦茶山境内有大叶茶与中小叶茶,然根据有关专家测定,倚邦的小叶茶种不同且优于其他省份的小叶茶,而又优于大叶茶。
倚邦所产的茶叶,芽细长,银色生辉,味道极酽,回甘无穷,历史上以生产&圆茶&而畅销云南省内外,后又外销到越南、香港等地。倚邦本地生产的茶叶以曼松茶叶为最好,尊称为&贡茶&,曼松曾有&年解贡茶100担&、&吃曼松看倚邦&之说。被称为&普洱茶太上皇&的金瓜贡茶的原料和初制茶就来自此山。
倚邦茶山的大叶种茶芽叶肥厚、大茸毛多、持嫩性强、是制作普洱茶的上好原材料;而小叶种茶树茶叶,叶面平、叶质软、色泽绿、茸毛长、持嫩性强、透秘高,极其适合制作绿茶与普洱茶。据有关专家测定,倚邦的古茶树茶叶品质既优于内地的小叶种又优于大叶种,云南的大叶种茶在云南境内北纬25度以北地区生长的&水浸出物&为35%一48%,茶多酚为30%,儿茶素为110&150毫克/克而倚邦的大叶种茶叶水浸出物达到35%一50%、茶多酚达到27%一38%、几个指标到160~220毫克/克,几个指标明显都要高。
倚邦除了大叶种茶闻名于世之外,由四川茶农于一百多年前带来栽种的小叶种茶,也终成气候,其色、香、味俱佳,连千里之外的京城达官们也都指名索要。
用倚邦茶山小叶种乔木茶菁制成的普洱茶品中由于没有混生在樟树林中,经陈化后,有着非常好的、最纯的清香。清香是普洱茶原本的茶香,只是显得比较沉闷油腻,如果加上了樟香,便表现得浓酽而活泼多了。清香来自于种植在越南、泰国和缅甸等边境的幼嫩的普洱茶菁中。
中小叶种栽培野生茶特色:中小叶种以特殊香型著称,上颚香甜微蜜感、稍苦,舌面中后段带苦有甘韵。
&曼松曾年解二十担贡茶&;&倚邦本地茶叶以曼松茶味最好,有吃曼松看倚邦之说&(《版纳文史资料选辑》)。曼松寨的茶菁是倚邦茶山最好的,同兴号茶庄就是以曼松茶菁为主要原料。倚邦茶山以小叶种普洱茶为主,但生长在西双版纳的小叶种茶树,已经改变了其茶性。
在云南省,尤其最南方地区,所生长各种茶树都会有一种共同特殊茶性,这种共同特殊茶性就是&普洱茶性&。种植在倚邦茶区的小叶种茶树和大叶种茶树,虽然都有着共同的普洱特性,仍有很大相异特色。兼具小叶种茶叶的&青香&,以及大叶种茶叶的&酽厚&的倚邦普洱茶,最适合新鲜冲泡饮用。所以女儿普洱贡茶能受到慈禧太后恩宠,是因为那股&青酽茶性&。因此,倚邦普洱茶&嫩比老香,新比旧酽,最宜新坎&。如论陈年老茶,就不如大叶种普洱茶的越陈越香了!
所谓普洱茶者,非普洱府界内所产,盖产于府属之思茅厅界也。省家素有茶山六处,曰倚邦、日架布、曰喈崆、曰蛮砖、曰革登、曰易武,与《通志》所载之名互异。福又捡贡茶案册,知每年进贡之茶,立于布政司库铜息项下,动支银一千两,由思茅厅领去转发采办,井置办收茶锡瓶缎匣木箱等费。其茶在思茅。本地收取新茶时,须以三四斤鲜茶,方能折成一斤干茶。每年备贡者,五斤重团茶,三斤重团茶,一斤重团茶、四两重团茶、一两五钱重团茶,又瓶装芽茶、蕊茶、匣蛊茶膏,共八色,思茅同知领银承办。
《思茅志稿》云:其治革登山有茶王树,较众茶树高大,土人当采茶时,先兵酒醴札祭于此又云茶产六山,气味随土性而异,生于赤土或土中杂石者最佳,消食散寒解毒。于二月间采蕊极细而白,谓之毛尖,以作贡,贡后方许民间贩卖。采而蒸之,揉为团饼。
其叶之少放而犹嫩者,名芽荼1采于三四月者,名小满茶;采予六七月者,名谷花茶;大而圆者,名紧团奈小而圆者,名女儿茶,女儿茶为妇女所采,于雨前得之,即四两重团茶也其入商贩之手,而外细内粗者,名改进氰将揉时预择其内之劲黄而不卷者,名金玉省家科院茶叶研究所蒋铨所长对六大茶山实地考察时,架布所产之茶竟然只有400公斤,而相临的喈崆产量更少,再由于架布和周继红喈崆,都归在倚邦乡,因此把它们说成是倚邦茶山也没有什么错。
澜沧江北的六大茶山,除枚乐茶山现属景洪市外,其余的五大茶山都在勐腊县。在历史上,曾有五大茶山,倚邦三山半一说。所谓的三山牛指的是曼松山、曼拱山、曼砖山,再加上牛滚塘半山。在易武茶山&一览众山&之前,倚邦是江北六茶山的&盟主&。
在六大茶山中,倚邦茶山的海拔最高,三百六十多平方公里的面积几乎全是高山。与易武茶山相比,倚邦茶山的海拔差异更大,海拔最高的山神庙达到1950米,而最低处磨者河与小黑江交汇处海拔只有5米。倚邦茶山的土壤与易武茶山的相近,这里山高谷深,江河纵横,气候湿润,阳光充足,冬季雾多,有着茶树生长所需的一切物质条件和自然条件。值得一提的是,在倚邦茶山,在大叶种传统的种植园,至今却能见到上百亩连片种植的小叶种古茶园;树龄均在三百至五百年,这表明了倚邦茶山与内地古茶区很早以前就有着密切的交流。
清光绪年间绘制的《思茅厅界图》所标注的古&六大茶山&,都在澜沧江沿岸。攸乐茶山现属景洪市,其余五大茶山均在勐腊县。其中,曼撒在今天的易武乡,革登、莽枝、蛮砖、倚邦在象明乡。这六大茶山,直线距离都不远,相近的环境、气候、物种,使它们都成为了云南大叶茶最优质的产地,因此,对于位于世界茶叶原产地中心地带的六大茶山来说,任何地名的变更,都&万变不离其宗&,而不可能改变茶叶优秀的本质。
倚邦本地茶叶;又以曼松茶味最好,因此清官的贡茶,指名全要曼松茶,甚至:昆明开的曼松茶铺号,所凄的茶价比其它茶庄的都要高,卧此又有&吃曼松看待邦之说&。曼松茶的特点是质厚味美;放少许入杯,用开水冲泡后,茶叶直立不沉,实属茶中的奇品。
自从品尝了倚邦曼松茶之后,深居于北京紫禁城的皇族就念念不忘,为了加强对茶山的管理和贡茶的运送,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清政府修筑了一条从昆明经思茅至茶山(倚邦、易武)&的运茶马道,这是一条槐蜒于滇南崇山峻岭中的两米宽的石道,长达数百公里;在那个时代,完全就是一条难得一晃的高速路;在倚邦附近,至今还能看到一截截残存的马道,从那上面石投磨损的状况来看,我们还可以感受到当时筑路的艰辛和茶叶运输的繁忙景象。
明清时期是倚邦茶山最兴盛的时期。倚邦茶山茶庄林立,商贾云集,极为热闹,还出现了惠民号、鸿昌号、庆丰和、庆丰益、元昌、恒盛等较为有名的茶庄,它们将茶叶运往昆明、下关后,又分销到各地,甚至远销西藏、港澳、南洋等地:由于茶质好,紫禁城的皇族都很喜爱。
倚邦茶山最后关键,是1942年的一场战乱,引发大火将倚邦烧成颓圮瓦砾,倚邦从此元气大伤。随后的瘟疫使茶商、百姓再度大举迁离;后来又经过20世纪70年代的搬迁,现在倚邦村仅有30多户人家,100多人口,交通不便,成为一个贫穷的农业小镇;近年,普洱茶再度崛起,倚邦这座古代茶马重镇,又重新受到瞩目。
明末清初石屏人落居倚邦,以茶为生,开辟茶园、建茶号。清朝初、中期向朝廷纳贡茶上百担普洱茶,即以倚邦茶为主,普洱茶的名气可以说是从倚邦开始的。清朝初年至民国初年的倚邦,可说是倚邦茶区的鼎盛时期,官府衙门、大庙会堂等,一栋栋建得巍峨辉煌,交易热络、人声鼎沸、骡马塞道,晚上灯火通明宛如不夜城。清朝中后期,普洱茶制茶交易中心迁往易武,倚邦茶业开始没落,然倚邦成为茶马重镇的历史地位已经字字记载入了史册。
六大古茶山,除攸乐茶山在今天的景洪境内外,革登、倚邦、莽枝、曼砖、慢(曼)撤五大茶山都在勐腊县境内。而架布、习崆位于曼砖、倚邦之间的架布河旁与习崆河旁,属于倚邦第一乡,两山因产茶量少和所处范围小而包括在倚邦茶山之内。六大古茶山中,数倚邦茶山海拔最高;达到1950米,海拔最低处却只有565米。
倚邦傣语称&磨腊&,即茶井之意:它位于勐腊县象明乡东部,北接景洪市勐旺乡南连曼砖茶山、西接革登茶山:总面积360平方公里,是个多民族的高山区。历来居住有汉族、彝族、傣族、瑶族等民族。因此,除汉文化外又有很多民族文化和山地农茶文化的特点。各产茶区虽是少数民族聚居的边远山区,但却是在整个西双版纳汉文化最为发达的地区。正是民族茶文化的交流,使易武等地成为了一个真正多元文化交融的古镇和传承汉文化特征的山城。在勐腊,中原文化的传播是多种多样的,也是异彩纷呈的。
汉民族不仅种茶、售茶,还将私塾教育、花灯艺术、建筑风格(四合院)、加工业、商业、养殖业、种植业、酱菜加工技术、农具制作技术、纺织技术等大量先进的文化传人了易武,在边疆得到广泛宣传,与边疆民族文化交融,形成具有汉文化为基础的地方特色的优秀文化。每逢春节和喜庆盛事,易武的花灯会、耍狮会、放灯会,彝族山歌会、。&二月八年节&、&火把节&、傣族的&泼水节&,瑶族的&盘王节&等都是本地区各民族的共同节日,都非常热闹并很有特色,成为各民族的共同节日。在三弦、芦笙、唢呐和对歌声中,各族群众会跳起十分欢快的苗族芦笙舞和彝族三跺脚,舞者少则几十人,多则上百人,围成一圈或几圈,通宵达旦,民族文化同样也溶人到汉文化中。
中原汉文化,由汉人传播到了茶山,由茶山传播到边疆的各个角落。六大茶山由于茶业的发展和所处的地理位置,自唐朝以来,始终是中原汉文化在边疆传播终重要区域。从易武到普洱及各地的茶马古道和驿站,成为中原内地联结西南边疆的文化走廊,是茶促进了多元民族文化在边疆交流、传播并推动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和谐发展的重要体现。
倚邦在傣语里是&茶井&的意思。在山上还存有乾隆、道光和光绪时期的三块石碑(又称为茶碑)。石碑上记录了关于茶山的重大茶事,昭示着茶在倚邦人心目中的崇高地位。
倚邦古茶山总面积为360平方公里,是多民族集居的高山区,历史上以生产&七子饼圆茶&而著名,年产茶万担以上。
清朝前期的倚邦是古六大茶山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南疆著名的茶马重镇。清廷作为国礼的贡茶中就有不少来自倚邦。故宫收藏、现存于中国茶叶研究所的&金瓜贡茶&就产自倚邦茶山,已是稀世珍品,堪为国宝。1942年,墓诺民众起义攻打倚邦土司,战火交接中倚邦街被烧成一片废墟,如今成为&&个30多户人家的小山村,只余村中残遗的青石条、大殿柱基,石碑、古匾等无言地诉说着昔日的辉煌。
倚邦与易武,在清代前后谱写过昔洱茶辉煌的两个乐章。鼎盛时期的倚邦茶山,曾有八九万人,茶产量达万担之多。人员的流动与茶交易量的迅速扩大,形成了倚邦街、曼拱街、蛮砖街、牛滚塘街四大集镇,
倚邦街当年是古六大茶山之首,是六大茶山茶叶、经济、政治、军事中心,茶马古道的辐射中心。倚邦茶山包括原倚邦区的一乡和二乡,1988
人皆种茶,人皆制茶,人皆卖茶,于是逐渐形成了四大茶叶集镇。即倚邦街、曼拱街、蛮砖街、牛滚塘街。镇与镇之间,运茶马帮往来,盛况空前。光绪三十一年始,倚邦没落,至民国初,倚邦街竟只剩下130余户,人口不足1000人。牛滚街瘟疫十室九空,荒无人烟,故到清朝后期,倚邦没落,易武崛起,绝冠群芳。
而在镇与镇之间,运茶马帮往来,盛况空前。倚邦兴盛时期,街道的建筑规模与思茅旧街相近,而且由于各地茶人的到来,各种文化也纷纷在此交融。当时,倚邦拔地而起的建筑群中,就有五省会馆、孔明庙、川祝庙,城隍庙、土地庙、现音庙;药王庙等,当然,倚邦茶山的这种繁荣,很大程度与四川人带来的小叶茶籽有关。那些远道而来的种茶人在将摹一批小叶茶种栽种下地的时候,都没有料到在倚邦这样一个天赐的生长环境里,会生长得如此的好,以至于远在数千里之外的京城也有所耳闻,于是倚邦的茶叶就成了清宫贡茶的必选原料。倚邦茶,叶芽细长,银色生辉,味酽正,回甜爽口,历史上以生产圆茶(七子饼)而著名,其产品一度远销港澳、西藏和南洋等地。由于茶质极好,每年都要进贡朝廷二十担之多。
倚邦本地茶叶的茶品较易武茶山的大叶种普洱茶来得&清香&,更适于新茶冲泡,以茶汤浓酽、新鲜味浓郁而适合北方宫廷的饮茶口味。倚邦一位民国年间的老字号的茶号老板曾说:&倚邦本地茶叶以曼松茶叶最好,有吃曼松看倚邦之说。曼松茶因质厚味美,甘香可口,被指定为贡茶,即倚邦贡茶。历史上皇帝令茶山要向朝廷纳茶叶,称之为贡茶,年约百担之多,都是靠人背马驮运至昆明&&历史上昆明曾设有曼松茶铺号,其价值比一般的高,故贡茶指名全要曼松茶。各山茶民均得出款统一购买曼松茶叶交纳上贡。&
以每筒四斤四两,每担30筒计,&曼松曾年产20担贡茶。&(《版纳文史资料选辑》4)明、清两朝的贡茶大多都在勐腊县境内的五大茶山采收加工,西双版纳州文史资料室还保存有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思茅府向倚邦头目催交贡茶的札,&&&谕到即行饬令茶民,乘时采摘贡品及头水细嫩官茶,速急收就运倚(邦)交仓,以凭转解思(茅)辕(官署)&&&倚邦茶叶除贡茶外,历史上以圆茶畅销云南及四川,后又转销越南、我国香港一带,年产千担左右。
每年春茶上市时,川、藏商贾,用马匹驮着药材、布匹、日用百货前来易茶。客商、马帮你来我往,茶叶托起了倚邦的热闹与繁荣。.清雍正年间至道光年间(1723&1850年),易武曾产圆茶10000担销南洋一带。清咸丰年间(1851&1861年)战败后降到500担。清光绪十年(1884年)因中法战争外销受阻产量急降。1919&1936年圆茶销往国外乌德、勐板、河内、海防等市场并转销我国香港和南洋。
在360多平方公里的倚邦茶山上,山峦起伏跌宕,山泉奔泻,江河纵横,阳光、雾岚滋润着上百亩连片种植的小叶古茶园,茶树比易武的低矮,叶小,芽细,节短,茶农们称:&比易武茶好,不浑,只要一小点就好,泡多了有涩味。&它们是四川的茶农在明末清初带来的四川小叶茶籽种植的。跟着他们的脚步,石屏的一批汉族迁到了倚邦,并于清雍正年间(1723&1735年)建盖起了石屏会馆,成为倚邦继四川会馆、楚雄会馆后的又一座汉族居民的建筑。汉族商人还修建了孔庙、关帝庙等汉式庙宇。
倚邦、易武都是明清年间的主要茶乡。当时的六大茶山,有三山半分布在倚邦附近,有一山半分布在易武,有一山分布在今天的基诺山。而六大茶山的茶叶产量以易武为重,倚邦居次,朝廷所需贡茶,由思茅厅在倚邦、易武采收。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竣工的永安桥碑记上记载:&云南迤南之利,首在茶。而茶之产易武较多。&茶山鼎盛时期,倚邦街人口曾达八万之多。
清朝时期,政府为了加强封茶山的管理和贡茶的运送,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从昆明经思茅至茶山(倚邦、易武)的崇山峻岭中修筑了一条由石板镶成的运茶马道,宽约2米,长达数百公里。由于茶叶生产的发展和交通的便利,倚邦就成为内地与边疆交往的政治、经济中心,各种商铺、学校、会馆应运而生。石板道两旁建起了一幢幢穿斗式石基砖楼房。
勐腊县倚邦茶山的茶叶,历史上以圆茶畅销云南省各地和四川,后又转销越南、我国香港等地,年产茶千担左右。倚邦较旱的茶号有创立于清光绪年间(年)的宋云号和元昌号。宋云号曾于1&91&1年停办,到1&921年才恢复产销,年制圆茶200担专销往四川。元昌号也制作圆茶,年制茶400-500担,销往四川及北方地区,但在民国初年停业后就没有再复业。宣统三年(191&1年),元昌、恒盛、庆丰益、庆丰和四个茶庄,从倚邦将茶运到下关、昆明后分销各地。
倚邦当时制茶的茶号还有建于年的&李宝云号&,年制茶200担。建于年的&鸿昌号&,年制茶80担。从1921年开始制茶的&崔海祥号&,年制茶80担。自年开办的&陈会明号&,年制茶80担,销往越南莱州。还有&盛裕祥&与&杨聃号&,年制茶各80担;&杨斌铨号&与&杨耀光号&年制茶各60担:&施友清号&与&宋贤生号&年制茶各50担;&陈绍先号&年制茶40担;等等。倚邦在1935年曾制茶千担,其中300担来自攸乐。
对于倚邦来说,茶是大地的恩赐。也是倚邦繁蛊的原因和理由。在倚邦村委会,还保存着乾隆、道光和光绪时期的三块青石碑,这些茶碑,记录着倚邦兴旺时期的重大茶事。由于有了茶,倚邦不再是座平凡的山,因此茶在倚邦人的心中,有着特殊的地位。据倚邦茶山曼拱河边的老人说.在过去,这里的农妇有关起门来,用胸搓茶的习惯,以表达对茶叶的崇敬和爱护之情。
在兴旺时期,有繁华的倚邦街,曾经建过至少三个会馆,即石屏会馆、楚雄会馆和四川会馆,石屏会馆建于清雍正年间(1723&1735年),1941年大庙被火烧,三个会馆至今都已不存在了,原挂在大庙大门上的一幅大匾被保护下来,匾的中央自右向左刻着斗大的四个大字:&福庇西南&反映了茶叶造福一方的巨大价值和稳定西南边疆的重大意义。另从大庙的有五六尺长的横条地基石台和残存的雕花瓦盖,还可看出当时大庙建筑的雄伟气概和汉族文化融人边疆民族区域的积极意义。
倚邦街座落在一条山梁子上,正街从东至西长约250米,宽约12&16米,东边街头的东北向有石屏街,东南向有曼松街,西边街头沿西北向有出普文、思茅、普洱的茶古马道,西南向有出易武和景洪版纳的茶马古道。沿正街两旁,茶叶兴盛时有过200户人家,曾茶号林立,逢街交易、人气旺盛、人喧马嘶,有过历史的辉煌。据考证,清嘉靖、道光年间是倚邦普洱茶(主要是七子饼茶)产运销极盛时期。
先后有茶号十余家:宋云号、鸿昌号、杨聘号、元昌号、宝云号等。宋云号是制茶较早的一家,从光绪初年到民国(1875&1911年)(1921&1941年)年加工200担,销四川,光绪年间元昌号年加工400&500担。倚邦的茶叶过去年产千担,畅销昆明、四川和香港等地。
在倚邦街东南向不远的山坡林里,有一座的大坟和一个高大的石碑,碑文载有:普洱属茶山倚邦土千总曹当斋统管六茶山的史事,石碑雕凿精细,头上部雕有三条飞龙空心花的龙头,呈三角形,碑身印上有汉满文字,刻记着倚邦六茶山有关茶事,整个碑长两公尺以上,立于清乾隆二年(1737年)农历3月初,是清皇封敕曹当斋为倚邦土千总时立的碑。就在大石碑左下方不远,有一座曹当斋的坟墓,碑刻皇清敕赠昭信校尉应赠武德郎显考曹公当斋墓,乾隆癸未(1773年)季春吉旦。曹公受封土千总(后晋升守备)到其逝世(1773年)执事38年。
倚邦兴盛的时候,出现了惠民号,鸿昌号、庆丰和、&庆丰益、元昌、恒盛等较有名的茶庄,他们将茶叶运往昆明、下关后,又分销到各地。根据倚邦土司之子曹仲益说,每年春夏两季,云南、四川等地的汉族、藏族商人,不远千里赶着马帮踏古道而来,尤其是每年清明节后的&茶会天&,和大理的三月街相似,倚邦更是商贾云集,不过这样的辉煌已经隐没在历史长河里了,如今只有穿行于倚邦大山里的河流,传来岁月的鸣响。
那是明末清初时期,倚邦茶山红极一时,大批的四川茶农慕名前来,他们怀揣着小叶茶籽,并将它种在了这块茶叶最初的生长地上。当时从外面蜂拥而至的茶人,也有石屏和楚雄等地的,这也是历史上的倚邦大街上,为什么会出现四川会馆、楚雄会馆及石屏会馆的原因。
六大茶山的茶叶集散点多是在易武和倚邦,历史上六大茶山的茶叶的对外输出路线基本上都是以这两个地方为中心向外辐射的。古&六大茶山&为云南最古老的茶山,也是中国最古老的茶区之一,现均属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倚邦向外的运输线路主要有:
1.倚邦向西北沿茶马古道,经勐旺、思茅、普洱上昆明。
2.倚邦向南过罗梭江、勐仑、勐罕、出缅甸景栋,或勐仑、勐捧、出米赛。
3.倚邦向东经漫腊或漫乃进老挝乌得到越南直到河内。
4.倚邦向东运至易武交易武茶庄加工后销往各地。
倚邦茶叶历史上以圆茶畅销云南省内外,后又扩销到越南、香港,年产茶1000担左右。倚邦本地茶叶以曼松茶叶最好,尊喜为&贡茶&,曼松曾有&年解贡茶100担&,有&吃曼松看倚邦&之说。目前古茶园在倚邦和曼拱仍有大面积的存在,倚邦古茶园现存面积有1300亩,茶园仍在采摘,只是产量较低,每亩单产只有15公斤,全年产量为19、5吨,曼拱古茶园现存面积1200亩,年平均单产15公斤,年产量18吨,目前曼拱茶山长势较差,苔藓地衣很多,茶树枝枯死较多。而历史上闻名的曼松贡茶茶山已经不复存在了,茶园改为粮田,茶树已近绝种。
由于种种原因,近代以来,外地的入侵,抗日战争的爆发,整个民族都出现了危机,六大茶山也逐渐走上衰落。到解放前夕茶叶生产更跌到低谷。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各级政府十分重视茶叶生产,&古六大茶山&逐渐恢复生机,普洱茶生产走出低谷。
倚邦有傣族土司衙门。据县志载:明隆庆年间(1567&1573年)划十二版纳时,以整董、播腊(即倚邦)、易帮为一版纳,隶属车里(今景洪)宣慰问。清雍正年间曹当斋以功授土千总世职,管理倚邦等六大茶山,(乾隆二十三年曹以军功升守备)。土司的儿子召宗宇迁居这里。
在普洱茶兴盛的1&8、1&9世纪,许多石屏人纷纷涌入易武、勐海等茶产区开设茶号茶庄进行茶叶贸易。清乾隆年间(年)最早进入易武茶山在易武大街开设茶庄的石屏茶商达百余户。他们大多在每年年底以白银或盐巴、粮食借贷给当地茶农,第二年春茶上市时用茶叶按所贷的白银、粮食的数目抵还借贷。茶号加工春茶为饼茶、紧团茶等销售。
清道光年间(年)创立的易武&车顺号&,是易武许多个自家手工制茶的老字号之一。他们生产的普洱茶送进皇宫,道光皇帝品饮后龙颜大悦,赐&瑞贡天朝&牌匾,由云南布政使捷勇巴图鲁监制赐给&车顺号&,允许车家世代悬挂,并封车顺来为&例贡进士&,每年按规定进贡普洱茶。今天,这块长三寸二分,宽一尺八寸,厚一寸五分,上刻&瑞贡天朝&的牌匾仍保存在&车顺号&第五代传人车智洁手中。车家在第四代时因种种原因已经无人做茶,如今,也成了做茶人的车智洁表示,要用自己的努力使这块目前唯一保存完好的、中国茶叶史上御赐的牌匾重放光彩。
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石屏人袁谦禄在易武开设&乾利贞&茶庄。191&1年,袁家与创建于清光绪初年(1875年)的&宋聃号&茶庄宋家联姻,茶庄合并称为&乾利贞宋聃号&。而原来写有&宋聃号记:本铺在易武山开张、拣提细嫩茶叶,加重尖芽精工揉造阳春白尖(此四字为红色)发行,贵客光顾请认内票为记庶不致误&的白底蓝框蓝字大票改为白底墨蓝字平安如意大票。在票面上印有&如意&、&平安盒&、&如意瓶&图案,在右下角平插在倾倒的笔筒中的一柄如意上方,有直条幅框里&货真价实&四个字。
紧挨着的如意瓶盖下从右向左横写着&春尖&二字。字下方瓶身上并列竖写着&乾利贞、宋聃号&,平安盒上直行写着&本号在云南普洱易武山开张,拣提细嫩茶叶采造。贵客赐顾请认平安如意图为记&。后面紧接的&生财&两字用方框框住。后来先后印制的红票、蓝票内飞、图案文字相同,只是在图案上端加上了&宋聃号普茶政府立案商标&字样。而宋聃号在香港设立的分公司,曾用过&福华号宋聃唛普茶商标&,图案大同小异。&乾利贞宋聃号&年经销茶叶600担左右。
清代中期,易武山普洱茶事业已逐渐崛之.更早时期已经建有一条运送贡茶古道,后来并铺成石块马道,连接了易武镇和倚邦茶山:两地相隔仅数十里,然两地区的茶叶,一勺最适合制成普洱贡茶的小叶种茶,另一则是最好的越陈越香大叶种普洱茶品。一般茶商多跨着两茶区同时设有茶厂。元昌号茶庄在光绪年间中期,也在易武大街开设了茶厂分行,叫,神元昌号&茶庄,专门采用易武山大叶种普洱茶菁,制造精选茶品,以供普洱茶品茗者,或销售到海外市场。&光绪二十六年胃武周围到处是老茶树,另外还秆了不少茶地&&那时期光是
丐武街曾产千多袒。&(《版纳文史资料选辑》第33页)。
清末以前,倚邦茶山的普洱茶品最受欢迎,尤以小叶种普洱茶为甚,是贡茶的主要茶种。开设在倚邦茶区的茶庄很多,元昌号茶庄就是其中的一家。清代中期,出产最好的越陈越香大叶种普洱茶品的易武茶山逐渐崛起,元昌号茶庄在光绪年间便在易武大街开设了茶厂分行,叫&福元昌号&茶庄,专门采用易武茶山大叶种普洱茶菁制造、精选茶品。
开设在倚邦茶区的茶庄商号很多,旨来流传而继承下来,有史料可考的,要推&宋云号&和&元昌号&两家茶庄。这两家茶庄同是创立于光绪初年(《版纳文史资料选辑》4,第34页):宋云号茶庄在光绪初年创业,到民国初年暂时歇业,1921年又重新开业,每年制造普洱茶二百多担,以销往四川为主。元昌号茶庄也是创设于光绪初年,每年制造普洱茶四五百担.以运销到四川省及北方地区。到了民国初年停业后,全部业务就此停止营运,并不再复业。
从阮福《普洱茶记》、雪渔《鸿泥杂志》以及师范著于嘉庆年间的《滇系》看出,嘉庆道光年间是普洱茶最旺盛时期。当时茶山&山势连属,复岭层蛮,皆多茶树。&(师范《滇系》)。为了使这些茶叶在倚邦更好地进行集散,倚邦在嘉庆之前,就出现了一些制茶作坊。为了使茶叶形成规模生产,这些作坊不断扩大,变成了制茶兼集散为主的茶商号,较早出现了宋云号、元昌号。
据高发昌先生收集的一本倚邦桓盛号账本记:嘉庆年间,倚邦就有庆昌号、瑞祥号、盛丰号茶庄,嘉庆四年(1799年),陈慕贤、陈慕达创桓昌号。嘉庆五年(1800年),顺昌号,杨北兴茶号开业。道光三年(1823年)为了集中创办茶业,帽崆人熊盛弘、秦佩兴将茶号迁倚邦。
同年,陈利贞号在倚邦开业。这些茶庄,由于自身的发展,生产元宝茶、七子圆茶的技术也得到了很大提高,逐步成熟。这些茶庄不但收购倚邦茶山内的茶制茶,还到攸乐、莽枝、革登、蛮砖茶山收购茶,使倚邦小镇形成了一个较早的普洱茶种植、采收、制作、集散、产销一条龙的茶镇。
从嘉庆到光绪年间,还有宋云号、秦康号、鸿昌号、杨聘号、宝云号、元昌号、宋聘号、同昌号等茶庄在倚邦开业。这些茶庄开在倚邦大街上,所制作的元宝茶、七子圆茶,经普洱销往四川以及内地,通过边境销往越南莱州和香港。杨聘号茶庄的票飞记有:&本号开设倚邦大街,拣提透心,净细尖茶,发客贵商光顾,请认明内票为记。&其中元昌号、宋云号分别在倚邦、易武两地生产,元昌号在易武叫福元昌号。光绪十年(1884年)同昌号迁易武。十六年(1890年),易武黄家珍用五十两银子,买下同昌号牌子。这是后话。
由于茶庄兴起,所制作的饼茶便于保管运输,这时的倚邦茶不但远销国内的四川、西藏等地,还远销到了南亚和中亚。光绪十一年(1885年)英国学者克拉克写了一本《贵州省和云南省》的书,其中谈到了倚邦茶叶的销售情况:&著名的普洱茶,产自倚邦茶山&&有许多江西人和湖南人在倚邦做买卖,每年有大量货物运往缅甸,有茶叶交易往来与仰光、掸邦、加尔各答、葛伦堡和锡金。&从记载看,倚邦茶在道光年以后,就已销售到中亚各国,并被欧洲人士所知。
清代中期,普洱茶采制在勐腊县易武乡逐渐兴旺起来,运送贡茶的古道,铺成了石板马道,连接了仅相隔数十里的倚邦茶区。元昌号茶庄于光绪中期,在易武大街开设了&福元昌号&分号,专采制易武山大叶种茶普洱茶制成圆饼销售。在由凹字纹长方形花边圈起的红票、蓝票内飞上写着&本号易武大街开张,福元昌记专办普洱正山地道细嫩尖芽加工督造。历年已久,远近驰名,诚恐假冒,故特加此内票以杜蒙混。主人余福生&。茶庄后来曾停业,在1921年左右复业,抗日战争时期因茶路中断等原因歇业。
&&&&&&&&&&&&&&&&&&&&&&&&&&
1941&1943年的攸乐族受不了当时车里王宇鹅县长的苛税猛增,强征兵员,阿四组织起义,倚邦张伯山、秧林老三会同攸乐山进攻倚邦国民党新编一大队,以火攻之。倚邦牛滚塘街均成灰烬,居民全部徙走他乡,基地彻底瓦解,人气散尽。
靠倚邦街东北的曼拱寨,村主任赵三名家采管的一块坡地茶园,海拔1470米,生长着一棵栽培型大茶树,基部茎围1.2米,离地80厘米处有粗壮的一级分枝5个,大的茎围42厘米。离地6米处,有二级分枝8枝,整个茶树高6米,树幅为5.96米x&7.5米,其树龄500年左右,至今长势旺盛。
现存世最古老的&福元昌圆茶&是产于清光绪年间的,已有100多年的历史。
光绪末年,云南南部所有的茶庄和茶厂,都因为地方治安恶化,疾病流行,而几乎全部歇业停产。倚邦的元昌号茶庄和易武的福元昌号茶庄,也逃不掉关门闭厂的恶运,倚邦元昌号茶庄就从此结束了。而开在易武大街的福元昌号茶庄,则在1921年左右时,再度复业营运。&易武街在1929年利圆茶(七子饼茶)的茶号有&&朱瑞兰、宋斌元、朱玉&吾、俞福生、话荣坤等五家4~-500)'&(《版纳文史资料选辑》4,第32页)。其中俞福生,应该是&令福生&,就是元昌号茶庄和福元昌号茶庄的主人。
目前已经看不到元昌号普洱茶品了,只有福元昌号普洱圆茶,仍留有极少数在收藏者手中,已经很难在普洱茶流通市场上看得到。有几饼福元昌圆茶,是周渝兄在香港向一位八十八岁李老先生割爱而得来。据李老先生的口证,这筒福元昌圆茶在他手中已有六十八年,他认为应该有九十年以上陈期了。从其陈韵来断定,确实与同庆老号圆茶不相上下,应该是光绪年间制造的百年普洱茶。
民国初年,六大茶山的茶叶加工中心和交易中心已移向了易武,倚邦人口减半,但还有庆太号、盛欲号、元昌号、惠民号、宋元号、鸿昌号、杨聘号、升义祥、庆丰号等十来家茶号。根据云南省图书馆馆藏资料分析,倚邦至少在乾隆末年已有茶号:英国人克拉克在光绪十一年(1886年)写的《贵州省和云南省》一书中记载有&著名的普洱茶产自倚邦的茶山&&有许多江西人和湖南人在倚邦做买卖,每年有大量的货物从倚邦运往缅甸,有茶叶交易往来于仰光,掸邦、加尔各答、噶伦堡和锡金?&从克拉克的记载来看,倚邦茶在道光年间已卖到印度和欧洲。1937年法国人在越南阻挠云南茶进人莱州,倚邦茶销路又断,随之又是抗日战争爆发,所有茶号全部停业。倚邦的茶商茶农逐渐迁移歇业,热闹喧腾了二百多年的倚邦陷入冷寂萧条。
1942年,已经十分赢弱的倚邦再遭厄运,攸乐山的攸乐人起义攻进了倚邦,战火将倚邦烧了三天三夜,几百年筑就的古镇,无数精美的建筑全部化为灰烬:这场劫难使倚邦元气散尽,无法再振,几百户人家迁移他乡,空凉的倚邦在大山深处渐渐被人们遗忘:几十年过去了,至今倚邦也仅有30来户人家,大多为茶商的后裔,他们守护着祖宗的茶园不愿离去。
今天走进倚邦,还能闻到古茶的清香,还能看到茶号遗址、大庙基台、土司府的柱脚石、&龙脊背&石板街、普洱府的茶今碑,乾隆皇帝的敕命碑,这些遗物,古迹是凝固的历史,记载着倚邦的伤痛和它曾有的辉煌。
倚邦古茶山,在滇南勐腊县东北部逶迤起伏、云缠雾绕的象明山区中,一架虎背型的山梁上散落着一座由青石条块筑造的茶马古镇。
岁月沧桑、战乱疫病抹掉了昔日的繁华,却尘封不了她沉积厚重的历史和镌刻不休的记忆:土司府衙门遗址中残留的一个个鼓状石礅,被无数行人骡马打磨光滑、凹陷的古街石板,街道两旁战乱遗留的断壁残垣,散落在茶山古镇的一块块雨浸风蚀的碑雕.墓志,及由此向外辐射的一条条石板路,仿佛超越时空般默默地向人们讲述着过去的辉煌。这便是驰名中外的普洱茶所不为人知的发祥地、明清两朝的普洱茶六大古茶山政治、军事和普洱茶集散中心&&倚邦古茶山。
倚邦古茶山,位于云南省勐腊县象明乡东部,北接景洪市勐旺乡,南连曼砖茶山,西接革登茶山,包括象明乡的倚邦。曼拱、河边3个村委会所辖制的茶山。它是明清两代普洱茶六大古茶山通往普洱府所属的思茅厅的要律,是滇藏茶马古道之源头。
倚邦在傣语中被称为&唐腊倚邦&,即茶井之意。在六大茶山中,倚邦茶山不仅海拔高,而且海拔差异更大,最高处与最低处相差约1&400米,并且倚邦300多平方千米的茶区几乎都是高山;加上红黄性土壤有机质丰富,印度洋和太平洋季风影响下的湿润性季风气候又使之具有温热、山高、雨多、雾日长的特点。因而倚邦茶树次生代谢十分旺盛,茶质尤佳,远胜于内地的小叶种和大叶种茶,正所谓&山高雾多出好茶&。倚邦古茶山以云南大叶种茶为主,保存有少部分从四川引进的小叶种茶。
这里的普洱茶滋味浓厚,香高馥郁,苦涩味轻,回甘爽口,历来为客商首推,其中又以曼松茶品质.滋味最佳。因此明嘉靖年问,倚邦出产的曼松茶因其质厚味美,放少许入杯,用开水冲泡后,茶叶直立不倒,汤色青中微黄的卓越品质被宫廷优先定为贡茶。在清代,自雍正朝起到光绪朝末年为止,用曼松头拨春茶制作的普洱茶,仍是朝廷贡茶的首选,每年承贡20担之多,故有&吃曼松看倚邦&之说。
早在明代成化(1465&1487)年间,朝廷任命叶氏为倚邦大土司。到了清代初年,叶氏倚邦将土司职位传给其婿曹氏,来统管六大茶山。曹氏倚邦的第三代土司是曹当斋。曹当斋和他的儿子曹秀,不仅专办贡茶,还兼镇滇南。
雍正六年,曹当斋平定莽枝茶山的麻布朋等人的暴动,因有功于国而升任土干总;雍正十年到乾隆初年因曹当斋父子先后奉命率军平定刀兴国暴动和广西等地民众暴动而受到乾隆皇帝的嘉奖;到了乾隆31年前后,曹当斋父子又因率领包括两乌在内的西双版纳全境抗击缅甸的侵略,军功甚伟而升任土守备,其子曹秀升任土把总。
今天,在倚邦街东面约6&000米,曼贵山以西的官坟梁子中,曹当斋叶毓夫妇和曹秀夫妇的墓冢上,仍完好保留着乾隆二年和四十二年(1737、1777),由乾隆皇帝嘉奖曹氏而立下的《安人碑》和《贞洁女牌坊碑》,其中详细记录着曹氏的赫赫功绩。从中可以看出清廷对曹氏的信任与恩宠,这也表明倚邦不仅是贡茶之地,而且是六大茶山的政治中心。军事重镇。曹氏一直到清末承袭土司之职达十六代之多而不变,尽管中间也经历了雍正帝在西南地区实行的大规模的改土归流。
虽然清廷对曹氏和作为政治中心及军事重镇的倚邦很看重,但倚邦和曹氏主要是统管六大茶山,采办贡茶。在历史上,倚邦茶山以生产圆茶(七子饼)而著名,其产品远销内地、西藏、港台和南洋印度等地。
清初是倚邦茶山的鼎盛时期。据载那时的倚邦茶山,采茶制茶者多达9万之众,年产茶万担之多。当时的倚邦,人皆种茶,人皆制茶,人皆卖茶。茶叶贸易的兴盛,带动了倚邦的繁荣,形成了倚邦街、曼拱街,蛮砖街和牛滚塘街等四大集镇。马帮的往来,人员的流动,多种文化的交流,不仅带走了久负盛名的倚邦茶,带来了倚邦人所需的针线、布匹等生活用品,而且也使倚邦的制茶工艺更为完善和成熟。
倚邦兴盛于茶,随之而来的是,各地茶商也都纷纷在此建立商号茶庄,其中以四川、江西和云南石屏楚雄一带的较多,比较著名的茶庄商号如惠民号、鸿昌号、庆丰和、庆丰益,元昌号、恒盛号等。他们将茶运出,分销各地,倚邦和他们互补发展,兴衰与共。
到了清道光(1821&1850)年间,朝廷对倚邦更是珍爱有加,器重异常。为加强对茶山的管理和贡茶的外运,于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专门修建了从昆明经思茅到倚邦、易武的石板路,这条在崇山峻岭中蜿蜒的两米宽,长达数百公里的小径,在当时的平原地区修筑尚且不易,更何况在地势复杂的滇南之地呢?由此可以窥见清朝政府对之重视之深!
凡事贵能盛中见衰,则自可常保!倚邦茶山在经历了兴盛与繁华之后,也最终没有逃脱衰败的命运。其原因概括起来有3点:
1.瘟疫瘴疠大作。如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茶山发生瘟疫,使茶人死者甚众。此时若有志之士能以此为鉴,那么在道光二十五年(1845)发生的瘟疫,也就不会再使茶山有更大的损失了。
2.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如光绪三十四年(1908),倚邦贡茶在运送途中被盗匪洗劫一空,朝廷因查无头绪而被迫停止对倚邦贡茶的征收。这对倚邦的茶业贸易来说可算是风云突变,自此倚邦的历史地位开始下降。
3.交通的原因。由勐养到勐合的道路开通,使倚邦成了交通的死角,随之而来的是易武茶山后来居上。
民国初年的瘟疫和民国三十四年(1945)基诺族和瑶族在象明山的暴动又使倚邦成为废墟。在此后的半个世纪内,倚邦茶山渐渐地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总之,在清朝初期及其以前的漫长岁月中,倚邦古茶山在茶文化史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据茶马世家统计的资料表明,倚邦茶山所产之茶,运输向外,用来制作做高级的贡茶,如&惠民茶号&、&庆昌号&、&庆丰号&,&泰昌号&、&美丽号&、&杨聘号&、&大公号&、&云鹤号&、&鸿昌号&、&元昌号&、&盛裕祥号&等。
普洱茶成团。有大中小三种。大者一团五斤,如人头式,称人头茶,每年人贡,&民间不易得也。&
那么在古代有金瓜贡茶的记载吗?
清人阮福,凡提普洱茶,似乎都不能不提到他,因为他在公元l825年写了篇文章,叫《普洱茶记》。这篇文章是普洱茶作为&贡茶&的最可靠依据,他为什么写这篇文章,用他自己的话说:&普洱茶名遍天下。味最酽,京师尤重之。福来滇。&这篇文章不长,也不妨录于后。
以前读过阮福此文的摘句,一直以为他走遍了版纳、思茅等膏沃之地,细读,乃知他也是个&官僚主义者&,所谓&福来滇&,顶多也就到了昆明,查了些资料,看了一下贡茶案册,便以昔日典籍之言所言,完全没有一点田野考察之风,更谈不上深入基层与茶农同吃同住同劳动。但重要的是,此文把普洱茶作为&贡茶&的记忆非常可信地记录了下来。
阮福说普洱茶是贡茶,意外的是,在庄晚芳教授《中国茶史散论》之清代贡茶附录中,却找不到普洱茶的身影,陆羽列茶,未列普洱茶。是遗漏,庄晚芳教授也遗漏了普洱茶?奸在同为今人的邓时海先生所著《普洱茶》一书中,却有这么一段文字:&东晋《华阳国志》记载,周朝时,云南茶叶已有进贡朝廷了,但其中有哪些品种,前后延续了多少时间,不得而知。
唐宋以来,云南茶叶销往西域与日俱增,开拓了茶马市场,影响了东西贸易形态,受到全国重视。尤其到了清朝,普洱茶的声誉远播.也引起了清朝宫廷的注意及好感。雍正皇帝于公元l726年,指派满族心腹大臣鄂尔泰出任云南总督.推行&改土归流&的统治政策。三年后设置&普洱府治&,控制普洱茶的购销权利,同时推行&岁进上用茶芽制&,选最好的普洱茶进贡北京,以图博得皇帝的欢心,并曾经得到皇帝多次赐匾,目前仍留有&瑞贡天朝&一块。&邓时海先生之言是事实。
鄂尔泰入主云南,曾设&普洱贡茶茶厂&,地址就在今宁洱镇,即今普洱茶厂,专门生产贡茶,生产贡茶之所需,如阮福如言;&动支银一千两&。生产贡茶的时间,据考证,从l729年至l908年,达189年。1908年即光绪三十年之所以中止贡茶生产,原因是云南民间盗匪猖撅,将当年运往京师的贡茶,拦幼于昆明附近,当时朝廷动荡,国运式微,朝廷不追究,就不了了之了,且从此中断。
清朝廷喜爱普洱茶,就像末代皇帝溥仪对作家老舍所言:&普洱茶是皇室成员的宠物,拥有普洱茶是皇室成员显贵的标志&,还说,皇室成员的饮茶习惯,一般是&夏喝龙井,冬喝普洱&。皇室成员之所以宠爱普洱茶,一因普洱茶解油腻助消化,而满族的祖先乃游牧民族,以肉食为主,入主北京后,珍馐摄入多多,遂要以普洱茶解之:二因普洱茶独特的陈香味。据说,年事已高的慈禧太后最喜普洱茶。
在进贡京师的普洱茶中,极品名叫&金瓜贡茶&,现在杭州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还有实物,已被视为&国宝&。它之所以能幸存至今,还是因了北京故宫的一些老专家的保护。1963年,故宫清理清宫贡茶,获两吨多,其中就有一些保存完好最长时间达150年以上的普洱茶,可时值当时全国茶叶减产,便被打碎并入其他普洱茶中,流向了市场。所幸一些专家把较大的一两个金瓜贡茶留了下来,并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交由农科院茶研所研究和保存。
普洱贡茶茶厂设在普洱,这也是现今&普洱茶原产地之争&的一个焦点。1988年7月。由云南省民族理论学会思茅分会普洱小组撰写的《再论普洱茶的光辉历史》一书中称:&普洱的贡山茶为数不多,产于普洱县西门山,质地精致,为历代贡奉京师之首茶,已被历代皇帝视为异珍,称为诸茶之首、众茶之冠。此茶是产于普洱府内,谁还能用更超于贡山茶的历史雄辩来阐明普茶不是产于普洱呢?&&普洱勐先小板山的茶王树威镇海内外,普洱茶自身的味道气性,质量方面早巳盖于六大茶山之茶。&
与此观点相对立的,自然就是历朝历代的典籍了,无论是书典,还.是民国时期的官方文案,均称&普洱不产茶&。更有说服力的是,1963年故宫遗留下来的&金瓜贡茶&,即普洱茶中的极品。在走访过&普洱贡茶茶厂&且在茶厂门前留影纪念的普洱茶研究家邓时海先生所著的《普洱茶》一书中,仍注明:&金瓜贡茶&乃是采用西双版纳倚邦茶山之茶所制。普洱的&贡山茶&仍未在事实上敌过版纳茶。邓时海先生称:&普洱贡茶的茶菁,是来自云南省最南境的六大茶山,由马.帮走过了两三百里的石块古茶道,运送到普洱府宁洱县县城的普洱茶厂,再加工精制成各类型普洱贡茶。&
贡茶制度,初始于西周,形成于唐朝,随清代结束而结束。普洱茶成&贡茶&始于努尔哈赤,每年上贡3300公斤。历史沧桑,时光变迁,茶品的式样嬗变不止。却只有普洱茶至今仍保留唐宋风韵,或若满月,或如春泥。舒玉杰先生编著的《中国茶文化今古人观》一书称,清康熙年问地方各省进贡茶叶计13900余斤,若普洱茶进贡3300公斤属实,则占清官用茶的四分之一了,普洱茶在当时的地位,自然也就不需赘言了。
关于金瓜贡茶如何由来背后还有着一个美丽有趣的故事。
说起金瓜贡茶,还与一个叫人鄂尔泰的满族子弟有关。鄂尔泰是皇帝的亲戚,但因为性格内向,不擅言语,与雍正的关系不大好,后被皇帝发配到云南担任云南总督。
鄂尔泰来到云南后,虽说不用再看皇帝老儿的脸色,乐得逍遥自在,但时间长了,见皇帝也不派个钦差大臣来打个照面,心中自是不安,生怕长此以往,多少会出问题。于是心里私下盘算,与其苦等不如主动出击,送些东西一可一探虚实,另可博得皇帝的欢心,那又何乐而不为呢?
于是,他想方设法派人把云南最好的东西松茸、鸡枞、三七、烟草送去皇宫,不见皇帝老儿有什么回话,后又派人送去图案酷肖龙的大理石、云南宣威的火腿,也没有得到什么反应,也一下可让鄂尔泰犯了难。正在一筹莫展之时,恰好,有一次鄂尔泰到宁洱府普洱县出差,当地土人用存放了五十年的茶叶来招待他,那东西看起来黑乎乎的,吃到嘴里却香喷喷,里面淡淡地有一股荷叶的芳香。
鄂尔泰不由心中一动,心想皇帝每年受贡品无数,什么美味没有识过?但这种当地土人做的茶定是没见过,于是他立即向地方宫和当地土人询问这种茶的来历、做法,并选用最好的普洱茶茶青,分别做成团茶、散茶和茶膏向雍正进贡,此举果然博得龙颜一笑,让出自大山里的普洱茶一时间名动天下。
清乾隆九年(1744),一向好茶的乾隆皇帝亲下御旨,规定倚邦曼松所产之茶为朝廷贡茶。清乾隆十三年正月(1748),为加强倚邦茶山的管理,土干总曹当斋统四山头目专门刻了一块&为严禁宫弁贩卖私茶、兵役人山扰累并奸商滚利盘剥,以恤穷夷&&&的&禁卖私茶&碑,立于茶山,以示&永远遵守&。但光绪年后期,倚邦因社会动荡,贡茶在押解途中累遭盗匪抢劫,宫府只好停止了倚邦贡茶的采办,商贾也因道路艰险,不再上山办茶。这条金瓜贡茶路转而被六大茶山之一的易武取而代之。
那么&金瓜贡茶&又是如何制作而成的呢?
以彝族、佤族、布朗族、基诺族等中国云南少数民族未婚少女用指甲采摘茶树上的芽茶为原料,经易武手工制茶世家吴氏家族的传人,以流传百年的纯手工杀青、揉捻,而后置于竹篓内经年通风陈放,直到茶芽变成金黄色,然后晒青、风干陈化、筛分、灭菌、紧压干燥等系列工序精制而成。其中有些工艺,为吴氏家族不传之秘。制成如瓜状大小的茶沱,故称为&金瓜贡茶&。
中国著名的禅茶双修,并都颇有造诣的镜初居士,十分珍爱这款茶品,强烈推荐用紫砂陶器贮存此品。此茶无论是原料选择、采摘和制作堪称上上佳作,其中,至少两年的茶芽存放期,都在经验丰富的制茶师傅严密监控下。此茶可以长期贮存,建议存期至少十年。贮存环境要求通风干燥,清洁无异味。贮器离地至少十公分,此茶最好单独陈放,勿与其它茶叶混放,以防其它茶叶的茶气混杂到茶中,影响金瓜贡茶原本古拙大气的口感。
现代市场上仍有金瓜贡茶,那么现代的金瓜贡茶又是如何制作的呢?
现代的&金瓜贡茶&采用先进普洱茶渥堆技术,它汲取了云南、广东、香港等地的湿仓陈化观念,加以内地炒青后未干燥直接竹篓装的微湿后发酵做法,再不断地加以改进,利用微生物促进茶叶人工发酵工序。最后,融合最新科技成果打造而成。
茶马世家从种植、采摘、发酵、蒸压、加工、运输、仓储等严格遵循标准的一体化生产工艺流程,制作而成的&金瓜贡茶&广受大家的一直好评。
茶马世家世代遵从&古树,古道,古朴人家,古法制茶;茶酽,茶香,茶道无边,茶马世家。&的祖训,本着诚信经营的原则,茶马世家已经树立起了行业标杆,被誉为云南普洱茶中的代表,茶马世家的品牌也正如普洱茶的品质一样随年代的迁延而愈发醇香。
&金瓜贡茶熟茶&最大特点在于渥堆,渥堆工序是左右着品质优劣的关键。制作&金瓜贡茶&每次取用青毛茶十公吨为一渥堆单位,潮水量(洒水)视季节、茶菁级数与发酵度而定,通常是茶量的30-50%左右,茶堆高度在一米左右。茶堆内部温度不可过高,视制作地的温湿度与通风情况来进行翻堆,使茶菁充分均匀发酵,若堆心温度过高会导致焦心现象,即茶叶完全变黑焦炭化。
经多次翻堆后,茶菁含水量接近正常时,便不再继续发热。整个渥堆工序视所需发酵度状况,约时四至六周。渥堆人工熟化除了氧化作用外,其发酵基本上是利用湿度来培养微生物,再藉微生物产生大量的热能与分泌的酶来进行化学反应,使&金瓜贡茶&的儿茶素与多醣类氧化降解,这样除了让茶汤有特殊香气与口感醇化外,其茶中许多的抗氧化活性成分会更有益人体健康。
在制作过程中,不同的温度、湿度及酸碱值,会产生不同的菌种,也因此对&金瓜贡茶&品质有了绝对性的优劣影响。
据茶马世家在内的业内人士都发现,从越来越多的&金瓜贡茶&饮用者的反馈信息来看,&金瓜贡茶&已充分证实,有降血脂尿酸、减肥、预防糖尿病及前列腺肥大、抗菌消炎等等重大人体健康功效。且&金瓜贡茶&的安全实验的结果也证实完全符合WHO检验安全标准,属于无毒范围,饮用安全上无顾虑。
目前,金瓜贡茶的真品仅有两坨,分别保存于杭州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与北京故宫博物院。专家对现留存的实物进行考证,证明其已有200多年的历史。
金瓜贡茶的生产始于清雍正七年(1729)。当时,云南总督鄂尔泰在普洱府宁洱县(今宁洱镇)建立了贡茶茶厂,选取西双版纳倚邦茶山最好的女儿茶,制成团茶、散茶和茶膏,敬贡朝廷。女儿茶是指由未婚少女采摘的茶。制茶的茶青采下后先放于少女怀中,累积到一定数量才转放入竹篓中,这种茶青以茶芽为主。金瓜贡茶现存世仅两坨,分别藏于杭州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与北京故宫博物院。港澳台茶叶界人士将金瓜贡茶称为&普洱茶太上皇&,视之如神品。
据有幸品鉴金瓜贡茶的专家介绍,金瓜贡茶&汤有色,但茶叶陈化、淡薄&,符合普洱茶无味之味的最高标准。
现今市场上的金瓜贡茶是各大茶厂精选云南大叶种茶叶,采用古代金瓜贡茶的生产工艺仿制的,也有较大的使用价值,深得普洱茶爱好者的喜爱。比如茶马世家、大益等品牌。
原料精选海拨2000米以上的云南大叶种春茶、完全遵循古法工艺制作,常饮能促进脂肪的新陈代谢、降低血脂,平衡和抑制胆固醇,并有提神醒酒之功效。选用优质茶为原料,与具有我国传统工艺的现代工艺相结合,经高温蒸压而成、各种理化指标和云南贡茶相同,可压制成发酵茶,包括滇青,滇绿、滇红、四个花包品种,此茶滋味独特具有明目清心,开胃健脾润喉利咽,养生健体之特点,是品茶者最佳选择。
2005年10月,云南省思茅市普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依据传统贡茶制法特制的6个&金瓜贡茶&,随一路北上的&马帮茶道瑞贡京城&马帮进京,分别赠送故宫博物院、人民大会堂、中国历史博物馆等六个部门永久收藏。中断160年的普洱&金瓜贡茶&再度进京,并引起了一阵普洱热的经济效益。(本文资料由茶马世家收集整理)
茶马世家向后切入茶山,与云南700余座茶山合作,采用农户联营方式,把茶马世家第一车间建到茶山;中间切入生产,应用现代化的QS制茶车间,生产出卫生、干净的茶马世家产品;向前切入销售,在九省通衢的武汉设里赢销指挥中心,茶马世家赢销指挥中心存在的目的在于:
&&搭建中国普洱茶第一电子商务平台,打造中国普洱茶网络第一品牌
&&创造茶马世家全国连锁店。
&茶马古道越千年,普洱陈香动天下&,茶马世家人将坚持&精制茶之法,明茶性之理,养茶人之德,修仁德之心,守欺妄之戒,为茶农谋福利、为茶友制好茶、为茶商谋财利&的理念,依托&南方嘉木无双叶,普洱世家独陈香&的优势,以现代产业化构建企业模式,致力于优质普洱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倾力将云南普洱茶重塑&国礼普洱中华名片华夏骄傲世界瑰宝&形象,再创茶马世家&国饮世家普洱望族云南名片国礼殿堂&辉煌。
茶马世家将孜孜不倦的为广大普洱茶爱好者服务,传承普洱茶文化遗产,弘扬中华茶道精神,使普洱茶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我们回溯普洱茶文化的起源!
我们雕塑普洱茶文化的品牌!
我们挖掘普洱茶精湛的制作艺术!
我们传播茶马古道的精神文化!
据研究发现普洱茶叶含有600多种天然营养元素,主要是蛋白质、氨基酸、生物碱、茶多酚、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维生素、天然色素、脂肪酸等。尤其是茶多酚和有机锗含量极为丰富。茶多酚是自然界中最强有力的抗氧化剂之一。可以有效的清除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作用,保护细胞不受损伤,维持其结构和机能代谢活动正常,因而具有显著的抗衰老、美容效果。
为了保证普洱茶的健康功效,茶马世家从种植、采摘、发酵、蒸压、加工、运输、仓储等严格遵循标准的一体化生产工艺流程,使茶马世家成为远离污染、无农药残留、无重金属、无添加剂的纯天然生态健康饮品。
现代医学对茶的功效研究已有近20项,其中普洱茶的暖胃、减肥、降脂、防止动脉硬化、防止冠心病、降血压、抗衰老、抗癌、降血糖尤为突出。普洱茶因其减轻烟毒和解酒功效卓著而成为吸烟和饮酒人士的必须品,其助消化、排毒、预防便秘的作用又备受减肥瘦身和中老年朋友的青睐。
由此可见,喝普洱茶确有奇效!
普洱茶确有奇效,不过,只有真正的普洱茶才能起到这个效果,假茶、劣质茶、湿仓茶、回炉茶是不可能起到这个效果的,甚至会适得其反,不利于身体的养生和保健。
那么,作为消费者如何去避免买到这些问题茶叶呢?
包括茶马世家在内的从业人员都认为,从辨别真伪优劣普洱茶上是一个核心的方法。
做普洱茶行业,最要紧的是从业人员的道德和良心底线!普洱茶市场巨大,所以一定会有许多不法商家为求暴利,大做文章,茶马世家有义务普及普洱茶的知识以及提供给消费者辨别真伪和优劣普洱茶的技巧。
在普洱茶产地,一般根据茶叶质量、产地及年份的不同,批发价从几十元(每斤)到几百元(每斤)的价格都有。但是到了销售区,茶叶的价格就开始变&乱&,以年份定价似乎成为固定标准。许多茶店乃至批发市场,一些仅有年份但茶叶质量一般的茶叶都敢标出&千元/饼&等高价格来卖,上万元一块的茶饼也不少见。不是说普洱茶卖不到这个价格,但能到此价位的都是优质陈年普洱茶,而这样的茶数量非常稀少。
1. 看外观:首先看茶叶的条形,条形是否完整,叶老或嫩,老叶较,嫩叶较细;嗅干茶气味兼看干茶色泽和净度,优质的云南普洱散茶的干茶陈香显露(有的会含有菌子干香,中药香,干桂圆香,干霉香,樟香等),无异,杂味,色泽棕褐或褐红(猪肝色),具油润光泽,褐中泛红(俗称红熟),条索肥壮,断碎茶少;质次的则稍有陈香或只有陈气,甚至带酸馊味或其它杂味,条索细紧不完整,色泽黑褐,枯暗无光泽.
2.看汤色:主要看汤色的深浅,明亮,优质的云南普洱散茶,泡出的茶汤红浓明亮,具&圈&,汤上面看起来有油珠形的膜.质次的,茶汤红而不浓,欠明亮,往往还会有尘埃状物质悬浮其中,有的甚至发黑,发乌,俗称&酱油汤.
3.闻气味:主要采取热嗅和冷嗅,热嗅看香气的纯异,冷嗅看香气的持久性;优质的热嗅陈香显著浓郁,且纯正,&气感&较强,冷嗅陈香悠长,是一种甘爽的味道.质次的则有陈香,但夹杂酸,馊味,铁锈水味或其它杂味,也有的是&臭霉味&.
4.品滋味:主要是从滑口感,回甘感和润喉感来感觉.优质的滋味浓醇,滑口,润喉,回甘,舌根生津;质次的则滋味平淡,不滑口,不回甘,舌根两侧感觉不适,甚至产生&涩麻&感.
5.看叶底:主要是看叶底色泽,叶质,看泡出来的叶底完不完整,是不是还维持柔软度.优质的色泽褐红,匀亮,花杂少,叶张完整,叶质柔软,不腐败,不硬化;质次的则色泽花杂,发乌欠亮,或叶质腐败,硬化.
茶马世家普洱茶必为真茶!这是茶马世家企业文化的底线!因为,&以茶取信,唯至诚可达四海;以茶传家,唯质优可传万世&是茶马世家的祖训,也是茶马世家秉承至今的制茶理念。
梦回茶马古道,香恋茶马世家。茶马世家普洱茶是世代传颂的茶中典范,让我感受一下普洱世家的传奇:
传承茶之文化,坚守做茶之本。
信奉茶马精神,宏扬中华国道。
秉承茶祖古训,传承茶之文化,
常查自身立业,互检有无瑕疵,
心常驻茶之圣,身永保茶之洁,
守业不破行规,制茶永记精确,经营勿丢良心,茶马世家人,明茶性之理,专心种茶;精修制之法,诚心制茶,守茶人之德,良心卖茶!茶马汉子须做到三思,四容,五事,成者三思:思己、思人、思业。
思己,少而不学,长无能也;不思不学,不学无术,无术不成,即做人常思己,才能不断学习,不断进步;思人,老而不教,死无思也;学无所成,不能为人师,终无意义,即时刻以他人的优点为鞭策,分析取舍,提高自己,做好为别人做榜样的准备;思业,有而不施,穷无与也;居安思危,才能基业长青,即在事业发展蒸蒸日上之时,更要思考持续发展之道。
&13728__一生去爱吧&
本文版权归茶马世家官网所有,咨询电话400-00-13728,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
评论 (0条)
抢沙发,第一个发表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普洱生茶熟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