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地形图的判读中,正确的是( ) A.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中图上,平原一般用绿色表示。 B.等

当前位置:
>>>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一般绿色表示____,蓝色表示___,黄色和橙色..
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一般绿色表示____,蓝色表示___,黄色和橙色表示___.(  )A.平原海洋高原B.海洋平原高原C.海洋高原平原D.高原平原海洋
题型:单选题难度:中档来源:不详
在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平原,黄色(橙色)表示高原,棕褐色表示高山,白色表示雪山.在不同的等深线之间,着上深浅不同的蓝色,可以用来表示海底的深度.在不同的等高线之间,绿色越浓,表示地势越低;棕褐色越深,表示地势越高.故选:A.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一般绿色表示____,蓝色表示___,黄色和橙色..”主要考查你对&&地形图判读&&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地形图判读
海拔:地面某个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做海拔。海拔也称为绝对高度。相对高度:地面上某一点高出另一点的垂直距离称为相对高度。等高线:把各个地点的海拔标注在地图上,再把海拔相同的点连成线,称为等高线。等深线:在地图上,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线连接起来,叫做等深线。等高线地形图的特征:1.同线等高,同图等距;2.等高线为闭合的平滑曲线;3.等高线的疏密决定坡度大小;4.等高线一般不相交不重叠。地形图的分类:常见的地形图有三种,等高线地形图、等深线地形图、地形剖面图,能最直观反映地表起伏的是地形剖面图,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通常用蓝色表示海洋,用绿色表示平原,地形的基本类型有五种,分别是高原、平原、山地、盆地、丘陵。地形图的识读:1.判断地势高低:同一等高线上各点的海拔相同,等高距在同一等高线地图上是相等的。地面越高,数值越大;反之,数值越小,地势越低。2.判断坡度的陡缓:同一等高线的地形图上,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海底等深线越密,坡度越陡。地形图图例:地形剖面图的制作:在等高线地图上,沿着某一方向画一条直线,然后将该直线的交点一一投射到间隔高度相同的平行线上,得到不同点,把着这些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构成地形剖面图。
发现相似题
与“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一般绿色表示____,蓝色表示___,黄色和橙色..”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1158216616270979132512133907126706? ? ? ? ? ? ? ? ?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节地形图的判读课件 商务星球版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文档贡献者贡献于
评价文档:
47页免费34页免费23页免费23页免费45页免费 23页免费5页免费41页免费6页免费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45页免费34页1下载券23页免费37页免费23页免费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节地形图的判读课件 商务星球版|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大小:10.55M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当前位置:>>>>>>>>>>>>>>
地形图的判读
下图为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山顶A的海拔可能是( &)
A.1250米&&&& &B.1350米
C.1450米 &&&&&D.1550米
2.某学校拟组织地理兴趣小组到此地进行野外考察活动,计划从B处出发了解山谷河流的发育状况,你认为最好的考察路径(图中虚线所标注)应该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013?福州学业考)读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回答3~4题。
3.甲表示的地形部位是( &)
A.山顶 &&&B.山谷&& &C.陡崖&& &D.鞍部
4.某地理兴趣小组准备登顶考察,选择坡度最缓的线路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5.下列等高线地形图中,表示盆地的是( &)
6.(2013?龙岩学业考)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山峰②位于山峰①的东北方向
B.山峰②的海拔大约是350米
C.④处可能发育河流
D.⑥处有利于攀岩运动
(2013?厦门学业考)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完成7~9题。
7.图中①~④的地形部位名称依次是( &)
A.山脊、山顶、陡崖、山谷
B.山顶、山脊、山谷、陡崖
C.山谷、陡崖、山顶、山脊
D.陡崖、山谷、山脊、山顶
8.乙河干流流向大致是( &)
A.从西向东流& &&B.从东南向西北流
C.从北向南流&& &D.从西南向东北流
9.甲村所在虚线区域内的地形类型是( &)
A.平原&& &B.丘陵&& &C.高原&& &D.山地
(2013?南安中考)读“南方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回答10~12。
10.5月中旬,该地多次遭受暴雨袭击。如果只考虑地形条件,图中①②③④四地中,最易发生滑坡、崩塌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1.根据因地制宜、最佳效益原则,该地最适宜种植( &)
A.柑橘&& &B.苹果 &&&C.甜菜&& &D.哈密瓜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示地区最高峰可能超过600米 &&&B.②的地形部位是鞍部
C.李村处在地势平坦高原上&&&&&&&& &D.河流流向大致是自西向东
(2013?株洲中考)地形剖面图是根据等高线地形图绘制而成的。图示为我国南方某海岛的地形剖面图,据此完成13~14题。
13.请你判断上图是根据下列哪幅等高线地形图绘成的( &)
14.对该地形剖面图所示区域的描述,不可能的是 ( &)
A.水流湍急 &&&&&&&B.林木茂盛
C.地形崎岖不平&& &D.山顶终年积雪
15.关于下图中①、②两幅等高线地形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①图表示盆地地形
B.①图的比例尺比②图大
C.甲─乙的实地距离小于丙─丁的实地距离
D.甲─乙的坡度比丙─丁的坡度小
16.(2012?龙东学业考)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大面积绿色表示的地形是 ( )
A.丘陵&& &B.山地&& &C.平原 &&&D.高原
17.下列关于分层设色地形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是在等高线地形图的基础上制作成的
B.图中蓝色通常代表海洋,颜色越深表示海水越深
C.图中绿色通常表示平原,颜色越浅表示地势越低
D.图中丘陵和低山通常用黄色或深黄色表示,颜色越深表示地势越高
18.我们学了五种地形,除了平原还有下面四种,它们的名称依次是 ( &)
A.盆地、丘陵、高原、山地
B.山地、丘陵、高原、盆地
C.丘陵、盆地、高原、山地
D.山地、高原、丘陵、盆地
19.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一般绿色表示的地形为 ( &)
A.平原&& &B.高原&& &C.丘陵&& &D.山地
20.下列最能直观地呈现出地形起伏状况的是 ( &)
A.等高线地形图 &&&B.分层设色地形图
C.地形剖面图 &&&&&D.地形素描图
21.(2013?武汉中考)读等高线图,回答问题。
(1)A点的海拔高度是________米;B点与A点的相对高度是________米;山顶D的高度在________米之间。
(2)图中虚线CD表示的是________(山脊或山谷)。
(3)某观光旅游团欲从山脚登到山顶,现有从A处、C处出发的两条线路,请你为他们选择一条合适的路线,并说明理由。
22.(2013?惠安中考)泉州某中学在家乡开展地理综合实践活动。读图l、图2,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A、B两处,适合攀岩的是____处;适合漂流的是____处。
①河段小河的流向大致为________________。
(2)该地区最高海拔为______米。图1上测得甲、乙两地的直线距离约为1厘米,若要在两地间修建缆车,则缆车线路长度至少_____千米。
(3)结合图2,判断图1中C、D两山坡更适合修梯田的是________坡,此地适宜种植的粮食作物是________________。
2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以沂蒙72“崮”为代表的“崮”是一种新的地貌类型,其特点是:“崮”的顶部平展开阔,峰巅周围峭壁如削,峭壁下面坡度由陡到缓,远远观望,像是戴着平顶帽子的山头。因为临沂市蒙阴县岱崮镇的“崮”最具代表性,地质专家把“崮”地貌又称为“岱崮地貌”。
材料二 “崮”等高线地形图。
(1)蒙阴县实验中学七年级1班的同学组织了一次登山郊游活动(登山地等高线图如上图所示),请在图中绘出沿A′B′线的“崮”的地形剖面图。
(2)老师说:“这次我们登的山比较高”,从图中可以看出“崮”的海拔为______米。
(3)登山途中,同学们来到某个地方,发现前后是“崮”顶,左右两侧是延伸很远的山谷,据此判定他们所处地点可能是A、B、C、D四处中的________处,此地形部位是__________。
(4)下山路上,同学们沿着图中的小河行进。同学们行进的方向是________。沿途中他们会在_______(填A或E)处欣赏到瀑布美景。
(5)为方便王庄和杨庄之间的交通联系,同学们设计了一条公路(如图中虚线所示),他们的设计是否合理,为什么?
参考答案及解析:
1~2.【解析】1选B,2选B。由图可知,该等高线地形图的等高距为100米,据此推测A点海拔应在1 300米~1 400米。图中乙处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最有可能发育河流,是最符合了解山谷河流发育状况的考察路径。
3~4.【解析】3选C,4选A。本题组考查阅读分析等高线地形图的能力。第3题,甲地多条等高线汇聚,表示陡崖。第4题,等高线密集,表示坡度陡;等高线稀疏,表示坡度。四条线路中,①线等高线最为稀疏,坡度最缓。
5.【解析】选B。依据闭合等高线的数值分布规律判断。
6.【解析】选D图中既无经纬网,又无指向标,所以符合“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山峰②位于山峰①的西北方向。图中等高距为50米,所以山峰②的海拔在250米至300米之间。④处为山脊,不可能发育河流。⑥处为陡崖,有利于攀岩运动。
7~9.【解析】7选B,8选C,9选A。本题组考查阅读分析等高线的能力。第7题,①地位于闭合等高线的中心,且等高线由外而内海拔逐渐增高,是山顶。②地等高线由海拔高处向低处凸出,是山脊。③地等高线由海拔低处向高处凸出,是山谷。④地多条等高线聚在一起,是陡崖。第8题,由指向标及等高线海拔判断,河流流向由北向南。第9题,甲村海拔200米以下且地形平坦,是平原。
10~12.【解析】10选A ,11选A , 12选B。第10题,根据等高线的相关知识不难判断出:①是陡崖,②是鞍部,③是山顶,④山脊。所以,5月中旬,该地多次遭受暴雨袭击,如果只考虑地形条件,图中①②③④四地中,最易发生滑坡、崩塌的是①处,是陡崖。第11题,该处位于南方某地,地表起伏和缓,绝对高度在500米以内 ,相对高度不超过200米,因此该地为丘陵地形。所以该地最适宜种植亚热带植物,如柑橘。第12题,从等高线可以推断地区最高峰可能超过500米,李村处在地势平坦的平原上,由于指向标向下,向下为正北方向,因此可以推断出河流的流向大致是自东向西。
13~14.【解析】 13选B,14选D。第13题,通过地形剖面图可以判读该海岛有两个山顶,较高山顶位于左侧,其海拔位于1200米~1400米之间;较低山顶位于右侧,其海拔是600米至800米之间,由此可以判读B项的等高线地形图符合题意。第14题,该岛由于处于我国的南方地区,属于亚热带和热带。该山山顶最高处约为1300米,根据地势每升高1000米气温降低6℃,可以推算出该山山顶的气温比山脚下的气温低约7.8℃,故不可能山顶终年积雪。
15.【解析】选D。本题考查地图比例尺的大小判断和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由两幅图比例尺比较可看出,①图的比例尺比②图小(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实地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两幅地图图上距离相当,实地距离与比例尺成反比,则甲─乙的实地距离大于丙─丁的实地距离;D选项,两幅地图高差相当,则坡度与水平距离成反比,故甲─乙的坡度比丙─丁的坡度小。
16.【解析】选C。本题考查分层设色地形图上不同颜色所表示的地形类型。
17.【解析】选C。本题考查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的相关知识。分层设色地形图是在不同等高线之间涂上不同的颜色绘制而成的;蓝色通常代表海洋,颜色越深表示海水越深;绿色通常表示平原,颜色越深表示地势越低;丘陵和低山通常用黄色或深黄色表示,颜色越深表示地势越高。
18.【解析】选B。根据景观图特点判断,自左向右依次为山地、丘陵、高原、盆地。
19.【解析】选A。一般情况下,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用绿色表示海拔在200米以下的平原地区。
20.【解析】选C。地形剖面图可以直观地表示地面某一方向地形起伏的大小、坡度的陡缓和地形的高低。
21.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等高线相关知识。第(1)问,A点的海拔可以直接读出来,在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的海拔高度相等。A点在200米等高线上,海拔高度是200米。两点的相对高度就是海拔差,B点海拔是400米,两者的海拔差200米,就是相对高度。山顶海拔高度范围的判断方法是:先确定相邻两条等高线的差,即等高距,再观察离山顶最近的一条等高线的高度,就是山顶的最低值,再加上等高距,就是山顶的最高值。所以,高度在1000米到1200米之间。第(2)问考查了山脊和山谷的判断,山脊是等高线由高弯向低,山谷是等高线由低弯向高。图中虚线处等高线由高弯向低,是山脊。第(3)问是一个开放性问题,考查的是坡度陡缓判断、路程远近判断。等高线密,坡就陡;等高线稀疏,坡就缓。关键是要言之有理,所做的选择与理由说明一致。如果选择A,可以说路程短;如果选择了C,理由是坡度较缓。
答案:(1)200 200 1000~1200
(2) 山脊
(3)可以选择A,理由:路程较近。或者可以选择C,理由:坡度较缓,登山较轻松。
22.【解析】本综合题考查的主要是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并与日常生产、生活实践相结合。必须要能在等高线图上读出各种地形,这是本题的知识基础。
(1)首先要认识到适合攀岩的地形是陡崖,适合漂流的地方是山谷中的河流,这样,就容易在AB中做出选择。①小河的流向属于基本的方向判断,不过要让学生通过整个河流自高向低流的特点判断出是自西向东流,而不是自东向西流。
(2)学生通过阅读等高线地形图的海拔高度,不难判断出最高点的海拔是658米,第二问是考察比例尺与实地距离之间的换算,由比例尺是1:100 000,可以得出图上1厘米,实地距离为1千米。
(3)问CD两地适合修建梯田的是哪里?缓坡适合修梯田,由等高线的疏密程度可判断出坡度较缓的是C。
答案:(1)B &A& 自西向东(2) 658 &1& (3)C& 水稻
23.【解析】此题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来考查等高线的相关知识。由“崮”的顶部平展开阔及图中数据可知,“崮”顶海拔为810米。图中A处较陡,B是鞍部,C、D是山脊,处在鞍部才会前后是山峰,左右是山谷。通过指向标可判定河流的流向大致是自北向南流,该河在A处会形成瀑布。沿图中虚线设计公路经过陡崖,施工难度极大,设计路线不合理。
答案:(1)如图所示
(3)B &&鞍部
(4)自北向南 A
(5)不合理。两村之间的公路经过陡崖,且多次穿越不同的等高线,施工难度大。
【上一篇】
【下一篇】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教案 新人教版(可编辑)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教案 新人教版(可编辑)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中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