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在化学上蚂蚁上树是什么意思思

化学上,摩尔是什么意思_百度知道
化学上,摩尔是什么意思
提问者采纳
物质的量,一个计量单位好好学吧这个很重要
提问者评价
太给力了,你的回答完美地解决了我的问题,非常感谢!
其他类似问题
按默认排序
其他2条回答
物质的量的单位
那个式子是什么意思
物质的量的计算公式
物质的量的单位。
那个式子是什么意思
所含分子个数与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比值等于物质的量。
好好学。多努力。才高一,不用太急。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生物化学上IMP是什么意思啊?_百度知道
生物化学上IMP是什么意思啊?
我有更好的答案
按默认排序
IMP(生物化学) 5’-肌苷酸二钠
其他类似问题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高二化学(上) _百度百科
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
收藏 查看&高二化学(上)出版社第1版 (日)出版时间日定&&&&价12.80元装&&&&帧平装ISBN3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在化学上uPa*s是什么意思?_百度知道
在化学上uPa*s是什么意思?
我有更好的答案
按默认排序
布氏粘度,粘度符号是μ,单位是帕斯卡秒(Pa·s) 。
其他类似问题
upa的相关知识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回答者:回答者: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New Page 1
中国农药化学和元素有机化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杨石先
(1897―1985)
  杨石先,有机化学家和教育家。致力于高等教育和科学研究60余年,培育了中国几代科技人才。他是中国农药化学和元素有机化学的奠基人与开拓者
,化学科学研究的卓越组织者。他组织开展了有机氟、硅、硼和金属有机化学等领域的研究,试制成功多种除草剂、杀菌剂和杀虫剂,在农药化学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杨石先原名绍曾,又名允柱。蒙古族,1897年1月8日出生于浙江省杭州市。1907年入天津民立第二小学,并首次接触化学,每次化学演示实验,都引起他很大的兴趣;后又接触到各种物理实验,使他进一步开拓了眼界。1910年杨石先入清华留美预备学校,接受了三年中学及四年大学的教育。他一贯成绩优秀,名列前茅。1918年,他远涉重洋去美国,在康奈尔大学攻读农科,一年后转入应用化学科学习。1922年获应用化学学士学位。学习期满仍在该校研究院做研究生,从事有机反应机理的研究工作。1923年,获得硕士学位。同年回国,应邀到南开大学任教。1929年,再次赴美国,在耶鲁大学研究院当研究员,从事杂环化合物的合成研究工作,获得博士学位,并被推选为美国科学研究工作者荣誉学会(Sig
Xi)会员。1931年回国,继续在南开大学任教,讲授药物化学、植物激素、农药化学等课程。
  1937年秋,日本侵略军炸毁了南开大学。南开大学、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在长沙联合成立临时大学。半年后临时大学迁到昆明,改为西南联合大学。西南联大是个人才荟萃之地,人才济济。由于杨石先学识渊博,治学严谨,为人正直,大公无私,被推选为该校理学院化学系主任,并兼师范学院理化系主任,后又被推选为教务长。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杨石先第三次赴美国,在印第安那州立大学任访问教授兼研究员,从事药物化学研究工作。写出了“中国抗疟植物鉴定”的论文。由于研究工作出色,被美国化学会推选为美国化学荣誉学会会员。1948年2月回到南开大学任教,先后担任教务长和代理校长。
  1949年9月,杨石先作为教育界的代表参加第一届全国政治协商会议,见到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10月1日他出席了隆重的开国大典,在天安门城楼上,周恩来总理亲自把他介绍给毛泽东主席:“这是天津南开大学的负责人、老科学家杨石先同志。”毛主席紧紧地和他握手,并说:“你在教育工作岗位上付出了多年的辛勤劳动。”这是毛主席对他工作的充分肯定与鼓励。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杨石先继续在南开大学任教。先后任南开大学校务委员会主席、副校长、校长、名誉校长,南开大学元素有机化学研究所第一任所长。
  1953年,杨石先加入中国民主促进会。1955年被聘为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积极参加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的筹备工作。1957年被任命为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化学组组长,1956年和1962年先后两次参加十二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会议(任综合组组长)和十年科学技术规划会议(任化学组组长),还参加全国农业规划会议(任农药农械组副组长)。
  杨石先通过长期观察,发现国际上农业研究有从无机农药、植物性农药向有机农药过渡的趋势,于是在50年代初期,第一个在我国倡导有机农药化学的研究,开始合成一系列新植物激素,在推动、壮大我国农药研究工作中起了带头作用。
  1958年,杨石先和南开大学化学系的师生办起“敌百虫”、“马拉硫磷”两个农药车间。毛泽东主席亲临视察,对他们的工作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1959年,杨石先率领中国化学会代表团赴苏,参加在莫斯科举行的门捷列夫第十一次学术会议,并在开幕式上代表中国化学会致了贺词。同年,他出席全国第一届科学技术协会会议,被选为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委员。为纪念国庆十周年,他发表了学术论文“建国十年来我国元素有机化学的进展”。
  1960年3月21日,杨石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62年,杨石先根据全国第二次科技发展规划会和全国农业规划会的精神,于当年10月在我国高等学校中成功地建立起第一个化学专业研究机构――南开大学元素有机化学研究所,使高等学校既是教育中心又是科研中心的设想变成了现实。并亲自担任第一任所长。
1977年,杨石先参加了邓小平同志召集的30位全国著名的科学家、教育家的座谈会。在会上,他提出了四点建议:①恢复国家科委,以统一规划、指导、协调全国科技工作;②在我国驻美联络处设一位科学教育秘书,以适应即将开始的两国科技、教育交流;③选拔优秀科技人才,保证科技队伍后继有人;④采取措施,使中年教师从繁琐的事务中解放出来,充分发挥他们的骨干作用。他的建议受到赞扬与肯定,并被有关部门采纳。
毕生致力于高等教育 培育了几代科技人才
  杨石先于1923年开始执教于南开大学化学系,他不仅讲授无机化学、有机化学、高等有机化学、药物化学,并且亲自指导学生实验。还到南开中学兼化学课。他课堂上板书整洁,语言生动简练、由浅入深,重点突出,内容丰富。在60多年中,他呕心沥血,辛勤浇灌着祖国的科学幼苗,为我国培育了一大批优秀人才。由他培养选送出国的就有200多人,其中有著名的物理学家、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杨振宁和李政道等人。在中国科学院的学部委员中就有13人曾沐其教泽、得益于他的教诲,成为中外驰名的科学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他为国家培育的人才更是不可胜数。杨石先历来鼓励他的助手和学生们要敢于超越老一辈科学家。一再强调要发扬“人梯”精神。这样才能使我国的科技事业兴旺发达,不断向世界最先进的水平前进。在这一思想指导下,他关心每个向他求教的同志,尤其是那些好学上进的青年。在40年代,一位年轻的教师给他写信,求教公费留美问题。杨石先回了一封长达十几页的信,从选择学校、导师、课程、乃至行装、旅程、礼节等都给予了详尽的指导。
  杨石先不但善于发现人才,使用人才,还十分爱惜人才。早在40年代,杨石先发现陈天池不但业务、思想品德好,而且有一定的组织能力,就送他出国深造。1950年陈天池回国不久,就成了杨石先的得力助手,施展出他卓越的组织才华,协助杨石先主持南开大学元素有机研究所的工作,深孚众望。不幸“文化大革命”期间,被迫害致死。杨石先得知后,拍案顿足,老泪横流,大声谴责:“毁灭人才!”有一位中年科技骨干,原在一个专业不对口的单位工作,杨石先了解到该人基础知识扎实,能查阅多种外文资料,于是费尽周折地将她调来。在杨石先的培养下,这位女同志短短几年中在业务上取得多项成果,多次出席国际会议。
  杨石先一贯认为“办好一个大学,主要体现在学生的质量上,而提高教育质量,必须首先提高教师的水平”。40年代末,他从美国回国任教时,就聘请了一批在国外已经学成或即将进修完的中国学者中的有机化学、无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高分子化学诸方面的专家、教授来南开大学任教,为南开大学化学系的发展、壮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邀请了一批物理、生物方面的专家,加强了其它系科的教育力量。在“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之后,杨石先鉴于国内科技水平与世界先进科技水平差距拉大的事实,首先要求教师结合教学和科研逐步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同时对现有的教师队伍采取在职学习、脱产进修和出国培养等多种方式。经过两三年的努力,大部分讲师的业务能力达到指导研究生的水平,青年教师能胜任日常教学、科研的基础工作。其次他鼓励有基础的老教师多招研究生,他自己就招了20来名研究生,积极培养年轻的后备力量。第三,他把在“文化大革命”中被迫调出化学系和元素所的十几名业务骨干重新调回来。第四,他亲自与欧美、日本、澳大利亚等国的著名大学建立校际合作关系。邀请具有真才实学的国外知名科学家和学者来校兼职培养研究生或讲学。在杨石先的领导下,经过全校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南开大学无论从规模上,还是在教育科研上,都得到空前的发展和提高,具有一支较强的教育和科研队伍。
  杨石先一贯重视实验教学。他认为良好的实验技术是科研人员必要的素质。任何理论和假设都必须通过实验来加以验证。因此他对实验操作非常严格,要求学生装置仪器横平竖直,仔细认真地观察反应,整洁、正确地记录,爱护和珍惜仪器、药品。
  杨石先还十分重视学生的品德教育,认为品德不好的人在学术上也是不会有很高成就的,更不可能对国家和人民做出大的贡献。几十年来他总是循循善诱、悔人不倦,鼓励学生在特定的领域内发展成材,做一个品德高尚,努力为祖国争光的人。因此,他的学生不仅从他那里学到了建设祖国的知识技能,更受到了德育上的教悔,同时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怀与期望,从而更加尊敬和热爱自己的老师。杨石先与学生的关系,充分体现了为人称道的“尊师爱生,教书育人”的师生关系。
中国农药化学和元素有机化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
  早在40年代,杨石先就对植物生长调节剂(植物激素)进行了大量的文献普查,并写出了《植物生长激素》的书稿,为50年代开展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研究奠定了基础,起了农药研究的带头作用。50年代初,他和助手们首先合成出我国独特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又进行了有机磷化学的研究,是我国农药化学的奠基人。1956年2月,他以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委员、化学专家综合小组组长的身分参加了由周恩来总理主持的我国十二年科学技术远景规划的编制工作。在规划会上,杨石先向国家领导人做了“化学科学与国民经济的关系”的报告,论述了化学科学及其领域在国民经济中的巨大作用,为我国在化学方面制订科技远景规划提供了依据。同时指出,化学研究工作只有与社会主义国民经济的需要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发挥巨大的威力。他的报告受到了中央领导极大的重视。在周总理亲自关怀下,杨石先接受了农药研制任务,从而大规模地展开了农药化学的研究。
  1957年11月,杨石先以专家顾问的身分参加了中国科学技术访苏代表团。在访问中,他发现元素有机化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是有机化学的最新分支,虽然发展时间不长,却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它将在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上发挥巨大作用,还将有助于解决化学上的一些理论问题,如分子中的原子相互作用、反应机理、键的构造和分子性质、双重反应性能、互变异构平衡、单键共轭概念等等。回国后,他在国家有关领导部门的支持下,系统地开展了元素有机化学研究。他对有机化合物的互变异构现象、水解动力学、有机磷离子交换剂、有机磷化学的反应机理,特别是对有机磷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和生理性能关系等理论极为重视。在他的领导下,一批从事这方面研究的人员,积累了大量的数据,总结出规律性。
  1962年,杨石先以国家科委化学专业组组长和农药、农械专业组副组长的身分参加了我国十年科学技术规划会。他向中央领导同志写了一份《关于我国农药生产,特别是磷有机农药生产的几点意见》,针对磷有机农药一般毒性大的特点,提出选择毒性较低的几个品种优先进行生产。同时注意采用先进的药械,以提高药效和降低成本,对使用人员要进行严格的培训,以确保安全。
  1962年,他又一次受周恩来总理的委托,筹建了我国高等学校第一个专门研究机构――南开大学元素有机化学研究所,继有机磷化学研究后,又开展了有机氟、有机硅、有机硼、金属有机化学等新领域的研究工作,填补了我国化学学科中一个又一个的空白。杨石先以极大的热情投入研究工作,培养了一大批科学研究人才。他和元素有机所的研究人员一起进行了数以百计的实验,在吸收外国经验的基础上,开辟了我国自己发展农药的道路。先后研制出杀虫剂(久效磷、螟铃畏),除草剂(除草剂一号、燕麦敌、除草剂十六号),杀菌剂(灭锈一号、叶枯净、克菌壮),植物生长调节剂(7104、矮健素)等多种新农药。1966年,他们研制的三种有机磷农药获得国家一等奖。后来杨石先又密切地观察了化学农药中新的生长点,先后组织了拟除虫菊酯类、非抗胆碱酶型杀虫.剂、内吸性杀虫剂、大豆生长激素、骆驼蓬草碱、异噻唑杂环化学等新课题的研究工作。
  1978年,在全国科学大会上,他主持下的元素有机所的10项研究成果受到了大会的表彰。杨石先荣获全国科学大会在科学技术工作中做出重大贡献的先进工作者称号。他们研制的8种除草剂、杀菌剂、杀虫剂已在各地农药厂正式生产。他们试制成功的“胺草磷”又一次把农药研制工作推向新的水平。
  1988年8月,国家科委对以南开大学杨石先、陈茹玉、陈天池等人在有机磷生物活性物质与有机磷化学方面的成果授予了1987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杨石先治学十分严谨,几十年如一日,摘录农药资料卡片10余万张,发表学术论文97篇,负责主编、撰写了一系列有关有机磷化学、有机农药化学方面的著作。他主持编辑了《世界农药进展》等期刊。杨石先既重视应用科学,也重视基础研究。他认为应用研究应有实用价值,基础研究要在学术上有指导意义和科学水平。他曾积极支持人工合成胰岛素和核糖核酸这类纯理论性的基础研究工作,亲自主持评审了这类重大科研成果,充分肯定了它的学术价值。
  杨石先除担任繁重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外,还满腔热忱地参与人民政权的建设和行政领导工作。他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届至第五届的代表,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二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常务委员。中国科学院数理化学部委员。中国化学会第十七届、十八届、十九届、二十届理事会理事长、常务理事,天津市科协主席,天津市文教委员会副主席,河北省政协副主席,河北省科委副主任,中国科学院河北省分院院长,中国民主促进会第四、五、六届中央委员会委员、第七届中央委员会顾问等职。
  1985年2月19日杨石先不幸病逝。为了纪念这位著名的科学家和教育家,并鼓励年轻的大学生、研究生在化学方面做出成绩,南开大学设立了“杨石先教授奖学金”。
  (作者:杨启勋)
  1897年1月8日 出生于浙江省杭州市。
  1910―1918年 就读于清华学校。
  1918―1923年 美国康奈尔大学农科、应用化学科学习。1922年获应用化学学士学位。1923年获有机化学硕士学位。
  1923―1928年 任天津南开大学化学系教授。1928年兼任理学院院长。
  1929―1931年 任美国耶鲁大学研究院研究员。1931年获有机化学博士学位,并被推选为美国“科学研究工作者荣誉学会”会员。
  1931―1937年 继任南开大学教授,兼理学院院长。
  1937―1938年 任长沙临时大学化学系教授,兼化学系主任。
  1938―1945年 任昆明西南联合大学化学系教授,兼化学系主任,并兼昆明师范学院理化系主任。1943年又兼任西南联合大学教务长。
  1941―1946年 任北平中央研究院通讯研究员。
  1945―1947年 任美国印第安那大学访问教授兼研究员。1947年被推选为美国“化学荣誉学会”会员。
  1948―1985年 任南开大学教授、代理校长(1948年)、副校长(1952―1957年)、校长(1957―1980年)、名誉校长(1980―1985年)。
  1951―1982年 当选为中国化学会第十七届至二十届理事会常务理事,并当选为第十八届与第二十届理事会理事长。
  1955年 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化学组组长。兼任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
  1957年 任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化学组组长。
  1962年 任南开大学元素有机化学研究所所长,兼任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
  1978年 任国家科委化学学科组名誉组长。
  1980年 当选为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二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常务委员。
  1985年2月19日 病逝于天津。
  1 Orndorff
W.R.Yang S.T.The
Structure of
Phenolphalein
Oxime.J.A.C.S.1923,45:1926.
  2 Yang
S.T.Johnson T.B.The
Formation of Furo-α,β-Diazoles
from Acyl Imido
Thiocarbonates and
Acyl Pseudothioureas.J.A.C.S.1932,54:2066.
  3 杨石先,谢秉仁.2-和3-菲环麻黄素的合成.中国化学会会志,1937,5:35. 
4 Yang S.T.The
Identification of Chinese
Antimalaria
Plants.J.Am.Pharm.Assoc.Sc.Ed.1948,37(11):458.
  5 杨石先,陈天池,李正名等.有机磷杀虫剂的研究I:O,O-二烷基S-烃基(取代烃基)硫(氧)甲基(取代甲签)二硫代磷酸酯的合成.化学学报,1959,25(6):402.中国科学,1960,9(7):897―906.
  6 杨石先,陈茹玉,黎万琳等.取代氨基二硫甲酸衍生物的研究:取代氨基二硫甲酸和次乙基-双-(氨基二硫甲酸酯)的合成.化学学报,1960,26(1):49―52.
  7 杨石先,陈天池,李正名等.有机磷杀虫剂的研究Ⅱ:O,O-二烷基S-烃基硫甲基二硫代磷酸酯的合成.化学学报,1962,28(3):187―190.
  8 杨石先,陈天池,王琴孙等.有机磷杀虫剂的研究Ⅲ:O-乙基N,N-二乙氨基硫代磷酰氯的合成及其与硫氢化钠的反应.化学学报,1963,29(3):153―157.
  9 杨石先,何炳林,俞跃庭等.聚丙烯醛的磷化反应.科学通报,1964,(1):61―62。
  10 杨石先,陈天池,李正名等.有机磷杀虫剂的研究V:某些含萘环磷酸酯类杀虫剂的合成.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1964,5(2):59―61.
  11 杨石先,陈茹玉,陈宗庭等.肼基二硫代甲酸衍生物的研究I:芳亚甲基肼基二硫代甲酸酯的合成.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化学专刊),1964,5(2):79―87.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1965,(6):550
  12 杨石先,陈天池,李正名等.有机磷杀虫剂的研究Ⅵ:类马拉赛昂杀虫剂合成中一些反应的探讨.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化学专刊),1964,5(3):79―87.
  13 杨石先,陈天池.中国农药化学的研究.亚非拉北京科学讨论会的报告,1964,8.
  14 杨石先,李毓桂.含磷乙烯亚胺化合物的化学和应用.化学通报,1964,(8):112.
  15 杨石先,陈天池,王惠林等.有机磷杀虫剂的研究Ⅶ:某些苯基对位取代硫代磷酸酯的合成.化学学报,1965,31(5):399-406.
  16 杨石先,陈天池,王琴孙等.有机磷杀虫剂的研究Ⅷ:O-乙基N,N-二乙氨基一(或二)硫代磷酸钠的制备及其化学反应.化学学报,1965,31(5):406―411.
  17 杨石先,何炳林,章一心等.三卤化磷与含羧基高聚物的反应I,三氯化磷与聚甲基乙烯酮及甲基乙烯酮的共聚物的反应.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化学专刊),1965,6(2):111.
  18 杨石先,张宗炳,冯致英等.有机磷毒剂(抗胆碱酯酶物质及其有关化合物)(〔英〕D.F.希斯著,1961).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65.
  19 杨石先,李正名,金桂玉等.新磷酸酯类杀虫剂的进展(〔德〕G.希拉合尔著,1963)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66.
  20 杨石先,何炳林,俞跃庭等.聚丙烯醛及其共聚物的膦化反应.高分子通讯,1979,(1):8―17.
  21 杨石先,陈茹玉,刘准等.多碳醇类化合物的合成.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80,1(1):66―69.
  22 杨石先,陈天池,李毓桂等.有机磷昆虫不育剂的研究―N-乙撑亚胺基,烷氧基(胺基,取代胺基)磷酰胺与硫代磷酰胺类化合物的合成.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80,1(2):117―119.
  23 杨石先,黄润秋,么恩云.2-(4-氯苯基)异戊酸合成.农药工业,1980,(5):3.
  24 杨石先,陈天池,陈庆华.有机磷杀虫剂的研究Ⅸ:某些含萘环硫代磷酸酯杀虫剂之研究.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81,2(1):55-62.
  25 杨石先,蔡一江.O,O-二烷基-S-〔N-(2-噻唑基)氨基甲酰甲基〕―硫或二硫代磷酸酯的研究.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81,2(2):188-194.
  26 王琴孙,刘玉鑫,杨石先.有机磷农药的光分解.农药,1981,(5):1.
  27 杨石先,张立言,冯致英等译.有机磷农药的有机化学与生物化学(〔日〕江滕守G著,1974).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81.
  28 杨石先,陈茹玉,史延年等.骆驼蓬草中活性物质的研究.第五届国际农药化学会议(日本京都),1982年8月.
  29 杨石先,黄润秋,陈宗庭等.肟醚类拟除虫菊酯研究.庆祝中国化学会五十周年学术报告会论文摘要集,1982:203.
  30 李毓桂,陈茹玉,杨石先.有机磷化合物的电子结构与成键.有机化学,1984,(3):175―180.
  31 杨石先,陈其杰,王明德等.苯骈-1-氧-2-磷-3-氮杂环已烷衍生物的研究:2,3-二取代苯骈-1-氧-2-硫(氧)化磷-3-氮杂环己-4-(硫)酮的合成及结构分析.中国科学(B辑),1984,(6):496―504.
  32 杨石先,李毓桂,刘晓皋等.含磷杂环化合物的研究1:2-硫逐-2-取代胺基(或烷硫基)-1,3,2-苯并二氧磷杂环戊烷化合物的合成.化学学报,1984,42(2):168―175.
  33 杨石先,李毓桂,王坚.含磷杂环化合物的研究Ⅱ:1,3,2-苯并二氧磷杂戊环衍生物.化学学报,1984,42(4):353―357.
  34 杨石先,李毓桂,王坚.关于苯并磷杂五环化合物的化学.有机化学,1984,(4):271―274.
  35 杨石先,李毓桂,王坚等.含磷杂环化合物的研究Ⅲ:1,3,2-苯并二氧磷杂戊环衍生物.化学学报,1984,42(11):1192―1199.
  36 杨石先,李毓桂,刘晓皋等.含磷杂环化合物的研究V:2-硫逐-2-取代苯胺基1,3,2-苯并二氧杂环的水解和热解.1984年天津全国元素有机会议报告.
  37 杨石先,李毓桂,刘晓皋等.含磷杂环化合物的研究Ⅳ:2-硫逐-2-取代苯胺基(或含氮杂环基)-1,3,2-苯并二氧磷杂戊环的研究.化学学报,1985,43:444.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上洛是什么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