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交通运输发展难题,助推企业发展交通运输事业快速发展

当前位置 : &&&&&&&&&&&&&&&&
破解信息化发展难题 助推行业安全可持续发展
来源:中国交通报
    时间:
    字体显示:
  2010年,中国交通通信中心正式更名为“中国交通通信信息中心”,同时被交通运输部赋予了服务行业信息化发展的职能,“十二五”期间,通信信息中心在如何做好为部和行业提供通信技术服务的同时,加快自身发展,担负起新的历史使命,其发展蓝图如何走笔?带着这些问题,本报记者采访了通信信息中心主任杨洪义。
  记者:请您介绍一下通信信息中心“十二五”的主要发展思路?
  杨洪义:通信信息中心“十二五”的发展是和《公路水路交通运输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紧密相连的,《规划》蕴含强调了整合促进发展、发展带动整合、重大项目实施由部主导的原则。通信信息中心在对规划理解中,领悟到一张网(交通信息通信网络)、一幅图(交通电子地图GIS-T)、一个中心(数据中心体系)、一张卡(交通一卡通)的需求走向和对信息化发展的基础性作用。
  通信信息中心作为部及行业的专业信息化技术支持保障机构,将着重开展涉及行业信息化的基础性、全局性、联通共享性工作,注重在促进联通共享的标准上、技术管控体系建设上、在可持续运维管理和安全保障上、在部省联动技术协调上发挥作用。
  第一是服务于物联网概念下车联网、船联网社会服务体系的形成。 通信信息中心承担了“全国重点营运车辆联网联控”项目工作,通过在上海世博会的应用,正在引导装备制造业提升技术水平,引导定位导航服务商重新组合,促进形成新的产业链、价值链,将为形成服务于现代物流的车联网社会服务体系提供支持。这些经验,与通信信息中心正在开展的电子航海体系研究、智能航运信息服务(船联网)研究相结合,有助于为行业的船联网社会服务体系形成作出贡献。
  第二是进一步发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基础性作用。国家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为行业规模化、安全应用定位导航技术提供了基础。通信信息中心要进一步加强“北斗行业应用策略研究”,在推动重大专项应用示范和技术市场产业化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第三是适应安全应急常态化。安全风险伴随着交通运输现代化进程而不断延伸,安全应急必须与交通运输所有信息化业务融为一体才能得到保障。这也是信息化重大工程“公路水路安全畅通与应急指挥系统”未来成功的关键。通信信息中心结合长期的安全应急工作基础以及“联网联控”等应用实践,致力于以技术手段,适应物联网概念下交通运输安全应急的常态化,促进落实政府、企业的安全生产监管责任、主体责任。
  第四是服务于全行业信息化水平提升的交通地理信息系统(GIS-T)能力建设。GIS-T是具有交通特征的地理信息系统,是行业车联网、船联网、物联网的基础,是卫星定位导航交通运输民用产业化的基础,是安全应急常态化的基础。通信信息中心将结合开展的国家地理空间基础信息库“交通运输数据中心”工作,为行业提供便利、经济的GIS-T资源。
  记者: 通信信息中心“十二五”期间,承担了服务行业信息化发展的新职能,多了信息化技术支持保障单位的身份,通信信息中心如何履行好新的职能和身份?
  杨洪义:要履行好信息化新的职能和身份,首先要关注交通运输发展热点,遵循信息化发展规律。交通运输行业发展将在物联网、智能交通概念下更加呈现网络经济特征,其基础是车、船以及火车、飞机间的联网,即运输工具间相互联网;同时,运输工具与交通基础设施、交通周边环境及相关行业间相互联网。联网的实质,是实现交通运输相关的从业者、管理者、消费者等与综合运输系统中各要素、各种相关因素之间的信息对称。最终体现为行业信息采集自动化、依法行政非接触化、运输组织多样化、运输方式综合化。
  其次要透视制约难点,解决突出问题。在取得重要发展的同时,可以看到,行业信息化发展的制约因素仍然很多,其中,理念和认识问题、体制机制问题,仍是制约信息化发展的主要原因。信息化的推进过程是改造原有流程、形成新业务流程的过程,是在价值链、产业链环境中持续优化流程的过程。所以,能不能认识到这一点,能不能做到部门或单位核心业务信息流的标准规范和持续优化,会在根本上影响行业信息化的未来发展。
  另外信息化技术支持保障单位自身要找好位用好力。其一,是得到部省各级领导和部门在实际工作中的重视支持。从集约化和资源有效利用角度,充分发挥行业通信信息中心专业业务机构的作用,在协调部省技术联动、实施规划建设任务、构建信息化技术管控体系、承担运维管理责任促进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发挥作用,为管理部门决策支持和技术咨询提供服务。其二,是信息化技术支持保障单位自身要强筋健骨。要具备持续的研究能力,具备专业的技术实施能力,具备科学的组织协调能力,重视优势互补、发挥部、省不同层面专业机构的作用,向社会资源打开行业信息化的大门。
[附件下载]
相关文章:依靠地方政府力量 加快推进交通发展 湖北省路书记、路市(县)长的交通情怀
时间: 来源:中国交通新闻网 作者:
湖北省交通运输厅厅长尤习贵(左二)考察仙桃交通工作。
十堰农村公路通向山里人家。
鄂东长江公路大桥。
竹山县的孩子们上学走水泥路。
近年来,湖北交通发展日新月异,离不开为地方交通发展呕心沥血的路书记、路市(县)长们的全力支持。“路书记”三个字不仅仅是一句称呼,更是一块丰碑。
他们当中,有为早日把宜昌建设成现代化特大城市而积极谋划的省委常委、宜昌市委书记黄楚平;有矢志不渝助推区域性交通中心建设,将十堰从交通“边缘”逐步发展成鄂渝陕渝毗邻地区的“桥头堡”的十堰市委书记周霁;有实现交通历史跨越的咸宁市委书记任振鹤;有使恩施交通华丽转身,交通条件得到根本改善的州长杨天然;有为仙桃交通发展注入全新活力的市委书记、市长冯云乔;有为天门“构建综合交通”圆梦的市委书记柯俊;有坚定建设全国老区交通示范县的红安县委书记余学武;有抓住老区脱贫致富“牛鼻子”的利川市委书记郑开国......
宜昌 黄楚平:大交通托起大城梦
“宜昌通则长江通,长江通则全国通;交通要在宜昌建设现代化特大城市中发挥引领作用。”湖北省委常委、宜昌市委书记黄楚平对交通提出了殷切希望,要求充分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积极谋划宜昌大交通。日,在全市“解放思想、激情跨越”座谈会上,黄楚平强调,要全面提升综合性交通枢纽功能,着力构建功能完善、布局合理、管理科学、运行高效的现代交通运输体系,为宜昌建设现代化特大城市打牢交通大底盘。
交通底盘做得越大,现代化特大城市的发展才能更坚实。未来宜昌,将担当起整个鄂西南区域的中心、核心、龙头重任,充分发挥宜昌大交通、大区位、大产业、大园区、大城市的优势,逐步实现一体化发展。
  一流规划引领大交通
建设现代化特大城市,如何预防“特大城市病”?站在别人的肩膀上才能少走弯路,黄楚平率领党政代表团赴广东、江苏、河南、海南、贵州等省和省内武汉、襄阳、咸宁等地考察学习,在11天时间里总行程1万余公里,参观考察点70多个。足之所至,目之所及,令代表团开眼界、叹震撼、思奋起。
登高望远,新的交通发展蓝图更加清晰。把宜昌建设成为“长江中上游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着力构建公路主骨架、打造三峡枢纽港、完善站场主枢纽、扩网铁路大动脉、构架航空大走廊。
4月16日,黄楚平率领宜昌市考察团,赴海口学习借鉴城市规划建设经验,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拜会海航集团高层,谋求战略合作。
根据协议,未来3-5年,双方将开通宜昌至各省会、经济热点及重点旅游城市航线,“十二五”末年旅客吞吐量达到500万人次标准,促进宜昌及周边区域航空旅游事业的快速发展。在临空产业方面,双方将推动宜昌通航产业园区建设发展,加快推进三峡航空物流园建设,争取大商用飞机配套组装项目落户宜昌三峡机场,努力将宜昌打造成国家通航产业示范基地、商用飞机交付中心和鄂西航空物流中心。
海航集团为何“握手”宜昌?海航集团董事局主席陈峰说,既是宜昌宏伟的发展目标、强劲的发展态势,更重要的是政府高效务实诚信的过硬作风,吸引海航集团打破惯例、改变既定战略。他认为,“这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活动,将把双方合作推向重要历史新阶段。”
  一流环境助推大交通
宜昌地处长江黄金水道“三峡门户”、“川鄂咽喉”。随着三峡工程的兴建,宜昌逐步成为我国东中西部物流中转中心。宜昌市委、市政府抓住这一难得的历史机遇,出台文件支持大手笔建设三峡枢纽港。将现代物流业纳入到支柱产业体系,以实施物流通道及多式联运、现代物流园区建设、领军企业引进和培育、重点现代物流产业壮大、城市共同配送、现代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等六大工程为抓手,沿江布局长江枝城港、三峡机场等十大物流园区,高标准打造三峡物流园、云池物流园等62个重点物流项目。
环境创造机遇,机遇带来发展。当前,宜昌正勇立潮头,加快区域性交通枢纽建设。今年,宜昌交通着力建设“四大高速工程”、“三大过江通道”、“十条干线通道”、“十大港站枢纽”和“四大惠民工程”。元至六月,全市交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2.3亿元,为年度目标100亿元的52.3%。地方交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8.2亿元,为年度目标的58%,较去年同期增长69%;交通建设进度、投资额均居全省前列。
可以预期,2016年,一个立足三峡、呼应汉渝、多式联运、服务全国的立体综合型枢纽格局将在宜昌全面形成,宜昌现代化特大城市之基将更加稳固。
  刘紫荣
  咸宁 任振鹤:天高任鹤展翼飞
他数次带队跑项目招商,他多次深入重点项目督建设促进度,他担任咸宁市交通公路建设领导小组政委亲上阵解难题,他是地方党政一把手,站在咸宁交通建设第一线,他就是“大”官“小”用的咸宁市委书记任振鹤。
  吸引世界500强投资
2009年,时任咸宁市长的任振鹤结识了中国交通建设集团副总裁陈奋健,在交谈中他看到了机遇,看到了那积压心头已久的交通建设招商曙光,他迅速要求交通部门带资料进京洽谈。由于咸通高速项目收益差,中交集团恐难收回成本。他锲而不舍,数次带队商谈,制定优惠招商政策,最后用真心和真诚打动了中交集团高层领导,使他们作出投资咸通高速的决定。
中交集团的成功引进,是咸宁引进世界500强企业投资交通“零”的突破。这种采取投资、设计、施工、运营管理四位一体、BOT+EPC投资建设的模式,也创造了湖北高速公路招商建设的崭新模式。
4年来,中交集团这个世界500强的央企,先后在咸宁投资30亿元建设咸通高速,投资13亿元建设通界高速,投资82亿元建设武深高速通城至嘉鱼段,拟投资20亿元建设咸宁城区南外环高速和潘家湾通用综合码头。
  搭建筹融资平台
交通要发展,资金是关键,搭建筹融资平台是重要手段。
2009年咸宁设立交通投资公司初期,他就高度关注交投公司发展,批准给予交投公司100亩土地用于启动资金,为交通投资公司起步奠定基础。
2011年初,他专程就交通投资公司运作问题进行调研,同意交通投资公司有关税费优惠比照城投公司运作办理,为交通投资公司经营发展理顺关系。
2013年,他要求交通投资公司自己当老板,发挥在路网建设中的作用,整合交通自身资产,捆绑县市交通优质资产,拓展经营领域,争取早日上市,指导交通投资公司做大做强。
4年来,交通投资公司融资平台,共计收储土地2000余亩,挂牌出让9宗土地、874亩,共筹资3.99亿元,有效满足了市管交通重点工程的资金需求。“参股高速公路建设”成了咸宁市交通投融资又一个新模式。
  深入交通一线
他始终把交通放在心中,重视交通发展,多次深入交通一线,研究解决交通发展难题。
连续三年,他都要在年初到市交通运输局调研,与交通运输局班子成员共同探讨全年交通项目建设方向和重点。
全市17个重点项目他如数家珍,了然于心。咸通高速、咸黄高速、武咸快速通道、咸潘一级路、咸崇旅游路等全市在建交通重点工程,都留下了他体恤民情的汗水、排忧解难的话语和早日建成的期许。
他给予咸宁交通很高的荣誉:“咸宁交通解放思想,创新机制,形成了独有的‘咸宁现象’,‘十一五’期间咸宁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充分说明交通是真正的先行官,咸宁发展交通功不可没。”
他也给予咸宁交通负重致远的压力:“省级战略咸宁实施关键在交通;绿色崛起,鄂南强市,打造‘香城泉都’和‘中三角’重要枢纽城市关键在交通;长江中游城市集群建设关键在交通;实现李鸿忠书记提出的竞进提质关键在交通;实行幕阜山扶贫开发关键在交通;实现当年全市各项工作目标关键在交通。”
他挂帅担任咸宁交通公路建设领导小组政委,每个交通重点项目都安排市级领导牵头负责,每个季度听取交通重点项目建设情况汇报。在他的领导下,咸宁交通连续4年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招商融资资金成级数增长,高速公路里程飞跃式发展,成就了咸宁交通发展史上投资规模最大、发展速度最快、发展势头最强、经济社会效益最好、群众受益最多的历史时期。
  十堰 周霁:从交通“边缘”到城际“桥头堡”
十堰市委书记周霁从市长到市委书记,始终坚持助推区域性交通中心建设,从服务重点项目到优化交通环境,从支持物流发展到排除交通危难,他倾注了大量心血。如今,十堰已从交通“边缘”逐步变为鄂渝陕渝毗邻地区的“桥头堡”,一个区域性交通中心城市正徐徐走来。
  服务重点项目 不遗余力
十堰位于鄂渝陕渝毗邻地区,交通瓶颈制约一直是发展的障碍。周霁说:“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必须以推进区域性交通中心建设为基础和先导,以重大项目为突破口,加快推进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
日,周霁先后来到十房、十白高速公路建设工地,深入了解工程进度、资金筹措、征地拆迁等工作,并与十房、十白、谷竹、郧十高速公路建设指挥部座谈,要求全市上下全力提供零距离、保姆式服务,全力支持高速公路建设。
日,周霁冒雨深入在建高速公路建设工地进行调研,慰问 “五一”期间坚守在岗位上的工人们。……每次调研,他针对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一一现场解决,排忧解难、助推建设。
目前,四条高速公路正快速推进,十白高速今年将建成通车,谷竹高速将于明年建成,十房、郧十高速将于2015年建成。
  优化交通环境 倾力支持
十堰城乡二元结构比较突出,他力推城乡交通一体化发展,一系列支持交通发展的优惠政策出台:各级各部门要相互配合、主动协调、超前服务交通工作等。如征迁工作由属地党委、政府负责,杆线迁移由权属单位负责,捆绑资金用于交通建设等,快速推进了交通建设。目前,全市累计建设省际出口路和改造县乡道1800公里,通村水泥路达到1.5万公里,建设三级客运站22个,五级站86个,完成230处渡口建设,实施航道整治工程209公里。城乡交通差距不断缩小,为城乡发展一体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2012年,十堰把通村公路养护纳入十件实事之一,加强督办和奖惩,实现了通村公路管养有机构、经费有保障、管养有手段、形象有提升的“四有”局面,闯出了一片崭新天地,农村公路养护体制改革经验在全省推广。
  支持物流发展 亲力亲为
日,周霁深入张湾区、茅箭区、十堰经济开发区,专题调研物流业发展工作,指出十堰要建设国际商用车之都,建设区域性现代服务中心,建设鄂豫陕渝毗邻地区中心城市,就必须突破性发展物流业,努力将物流业发展成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支柱。
今年4月14至15日,周霁赴广东林安物流集团零距离服务招商落户企业,就项目所涉及的土地、规划、拆迁等实际问题一一作答,表示全力支持林安十堰项目建设,双方加强配合、共同努力,力争在两年内建成十堰林安汽车汽配商贸物流园,以此推动十堰市现代物流业快速发展。
  排除交通危难 冲在前面
十堰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地区。每次出现交通险情,周霁总是第一时间亲临现场,与交通人并肩战斗。
日,十堰遭受特大暴雨袭击,导致境内7条国省道、12条县乡道交通中断,灾区通村公路遭受毁灭性破坏。8月6日,周霁带领交通等部门到重灾区盐池河镇考察灾情,慰问交通抢通人员,听取抢通方案汇报,要求交通部门在最短时间抢通运输通道。
交通人与洪魔奋战,与时间赛跑,用四天时间抢通国省干线公路、七天抢通县乡道、十天抢通村道,出色完成水毁应急保畅任务,为抗洪抢险赢得了宝贵时间。
  恩施 杨天然:交通先行 盛世兴邦
地处武陵山腹地的恩施州,素有“川蜀咽喉,荆楚屏障”之称,地形复杂,崇岭绵延,河谷纵横,长期饱受交通闭塞之苦。经过历届州委、州政府的不懈努力,恩施交通华丽转身,交通条件得到根本改善,昔日沉睡的山沟,如今已坦途相连,为山所阻、为路所困、为运所难的时代已成为历史。
  积极争取 主动作为
“交通是制约恩施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瓶颈,要实现跨越式发展,首先必须解决‘行路难’问题。”这是州长杨天然对恩施交通发展现状的基本判断。
恩施州享有“鄂西林海”、“华中药库”、“烟草王国”、“世界硒都”、“天然氧吧”等美誉,资源十分丰富,但落后的交通制约了特色资源的大规模开发,成为全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瓶颈”。
修建高速公路、铁路,是几代土苗儿女的梦想。每年州、县市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中涉及交通的总是占到三分之一以上,政府邮箱、网上论坛、政风行风热线也经常收到反映“出行难”的意见与建议。
“群众的期盼,就是政府的责任”,“经济发展,交通先行,要用真情实感的态度、真抓实干的作风、真金白银的投入来推动恩施交通跨越发展”,这是恩施州委、州政府对人民的郑重承诺。凭借着这种锲而不舍的精神,超常规、超常态地推进交通项目建设,才有恩施交通的赶超发展。
优先保障项目经费。在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安排专项经费用于滚动推进高速公路项目前期工作,在正常部门预算外每年安排交通项目前期工作经费,州、县市财政每年安排近亿元作为农村公路通畅工程建设启动资金。
积极推进招商引资。多次到北京、上海、武汉等地推介重点交通项目,州政府拿出4000多亩成片土地用于弥补投资人效益不足,积极落实各项优惠政策,使恩施州成为全省高速公路建设主战场。
全力化解交通债务。2012年在全省率先完成37.2亿元二级公路债务化解,使交通发展卸下包袱、轻装上阵。
不断创新管理模式。加快推动渡口渡船改造,落实资金1200余万元,将所有公益性渡口渡工生活补助和渡船维护费用列入财政预算,形成“公益渡口,财政补贴”、“渡口达标,以奖代补”、“群众保险,政府买单”的渡运安全管理“恩施模式”。
  百年梦想 今朝梦圆
目前,恩施州基本形成了以“两路”为主通道、国省干线公路为骨架、航空及水运为补充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交通问题得到根本改善。沪渝高速公路和宜万铁路相继建成通车,结束了该州不通铁路、不通高速的历史,圆了土苗儿女的百年梦想。恩施州正在建设的还有渝利铁路、宜巴高速、恩来高速、恩黔高速、利万高速、恩建高速等1条铁路、5条高速公路,即将开工建设还有重庆黔江经恩施至张家界至常德铁路和鹤峰至来凤高速公路,恩施交通发展正步入投资规模最大、发展速度最快、社会效益最好、群众受益最多的时期。
“两路”的开通,为恩施州带来大量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2012年与建州时相比,恩施州地区生产总值增长了52倍,工业增加值增长了82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了234倍,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了45倍,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了17倍。
恩施州目前的交通布局和运输能力,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国先进自治州的目标还有很大差距,还远远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未来一个时期,恩施交通将以构筑高速公路网、建设铁路大通道为龙头,以优化国省干线路网布局、畅通州内循环线、联通农村公路网、建设航空港和航运港为重点,着力构建承东启西、接南纳北、内畅外联、安全环保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天门 柯俊:一“网”情深
从市长到市委书记,无论角色怎么变换,不变的是他对交通的不了情。在普通公路建设上,在港口站场物流建设上,在优化交通出行环境上,他都倾力支持、亲力亲为,倾注了满腔热情与心血。如今,天门已实现“两高”(随岳、武荆高速)、“两铁”(汉宜、长荆铁路)、“两水”(汉江、汉北河航道)、“三条一级”(天仙线、武荆连接线、荷沙线东段)为主骨架的交通网络,实现到周边地市全部实现高速公路化,省干线高等级公路网络化。“构建综合交通”的梦即将实现,而这个圆梦人就是天门市委书记柯俊。
  支持交通发展 构建综合交通
“十二五”期间,天门市将“构建综合交通”纳入“三大发展战略”之一。2010年他到天门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到市交通运输局调研。他说:“我对交通有着深厚的感情,我以前在黄石就分管交通。对天门交通事业的发展,市政府将无条件给予积极支持。”
2011年至2013年,市政府安排4.4亿元资金用于武荆连接线等一级公路改造项目。为重点项目建设提供资金保障。并在两年间安排重点项目前期工作经费2000万元,确保了全市所有项目工程批复按期取得。
从2011年起每年安排700万元资金用于农村公路管护、危桥改造和安保工程建设; 年累计安排8600万元地方国债资金用于二级公路改造,2013年又将9479万元的地方债券资金全部划拨交通运输局用于交通建设。
合力构建“社会办交通”新格局。市政府重点加强土地整理、水利建设、城市建设与交通建设项目的整合。利用土地整理迁村腾地为交通部门解决皂毛线房屋拆迁资金500万元;利用城市建设投资5200万元用于荷沙公路东段路基路面建设。通过土地整理完成皂仙公路、沿江公路等50公里二级公路路基、环北路6.5公里一级公路路基,减少了征地成本约3000万元。
充分发挥交通筹融资平台功能。2010年,市政府支持天琪投资公司将公路两侧1300亩土地,出让给福建利嘉集团进行商业开发,争取到连接线建设资金1.65亿元。2013年市政府又决定每年划拨400亩给交通部门用于交通建设融资。
他担任天门市长任期内,交通建设突飞猛进。年交通建设投资达17.4亿元,市政府直接投入交通建设资金近7亿元,有力保障了交通建设健康快速发展。
  体验交通环境 解决民生问题
交通出行环境不优和从业人员素质不高是困扰天门公共交通发展比较突出的两个问题。2013年5月底,柯俊被任命为天门市委书记,到任不到1个月,他就将优化交通出行环境作为上任后的第一件主抓事情。他说:“公共交通事关民生,事关和谐社会建设,公共交通出行环境整治要突出重点,解决问题;既要长远考虑,又要短期有成效,让群众满意;要长效管理,改进和完善公共交通体系,为市民营造良好的交通出行环境。”
6月8日和20日,柯俊带领市委、市政府相关领导以普通市民身份搭公汽、天仙城际公交、农村客运班线车、出租车等,亲身体验交通出行环境。通过3次调研,市委、市政府出台了三个会议纪要、七个专项整治方案,他亲自主持召开全市交通出行环境整治动员会议,要求各部门用3个月的时间集中整治,动用社会及部门力量打一场优化交通出行环境的硬仗。
“十二五”后两年,柯俊表示会一如既往地加大对交通工作的支持。他要求天门市交通运输部门要紧扣“十二五”建设目标,深入推进一、二级公路、港口码头和客运物流站场建设,全力构筑天门“公铁水并举、大中小配套、多线连武汉、市域大畅通”的综合交通网络,让“构建综合交通”的发展战略梦圆“十二五”。
  仙桃 冯云乔:为交通发展注入新活力
“交通是经济的命脉,交通畅则百业旺。事实证明,修一条路,兴一方产业,活一方经济,富一方百姓,仙桃历届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交通事业发展,把交通建设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加以谋划和推进”……
今年4月12日全省普通公路建设推进会上,现任仙桃市委书记、市长的冯云乔,在大会上铿锵有力的发言道出他对交通运输工作的情有独钟,也为仙桃交通发展注入全新活力。在当地,他也因此获得了“路书记”的称呼,“路书记”三个字绝不仅仅是一句称呼,更是一块丰碑,记载他倾心仙桃交通发展的历史。
  助推交通发展
今年正月初八,上班第二天,仙桃市领导率市直相关部门在市交通运输局召开现场办公会议,推出支持交通发展的政策“大礼包”:
在全市开展2013年交通建设大会战;成立交通投资公司;组建仙桃市城市客运管理处;成立交通物流公司等等,一系列助推交通发展的措施不断出台,对仙桃交通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标志着仙桃交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
  支持交通工作
对交通运输工作,“路书记”和仙桃市委、市政府领导,特别是分管交通运输工作的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郭生元、副市长董方平不仅说到,更是做到,不仅是心到,更是身到。一组组回放镜头,演绎了仙桃市领导支持交通运输工作的每个精彩瞬间:
2013年元月23日下午,他和厅领导在汉签订厅市共建合作协议;
日上午,新年上班第二天,他和其他市领导率市直相关部门在仙桃交通运输局召开现场办公会议,就加快交通发展的有关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
日上午,他和其他市领导率市直相关部门一线察看交通项目建设现场,为交通发展指明方向,他强调,要定工作专班,定竣工时间,发扬一往无前精神,保质保量完成项目建设目标,为全市经济社会跨越发展提供交通保障;
日下午,他和其他市领导率市直相关部门督办交通建设项目,他说:“路通财通,各地各部门要强化联动配合,加快工程建设,以交通大会战促进全市经济提质加速”;
6月3日,在市委常委专题会议上,他正在为组建交通投资公司的具体工作方案作总结讲话,他说:“交通发展必须有自己的平台,这是交通投融体制改革的必然,也是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
6月4日,他和市相关领导专程赴汉拜访厅领导,为仙桃交通奔走、呼吁……
“路书记”的关怀,给了仙桃交通人巨大的鼓舞。仙桃市交通局局长张克非说:“省厅和市领导的关心前所未有,仙桃市直部门的支持也前所未有,我们只能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工作劲头,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工作力度抓好落实,回报各级领导的关心,回报社会各界的支持。”
  保障交通建设
为确保2013年各项交通建设工程高效优质推进,该市在全市开展了交通工程建设大会战行动,成立了交通建设大会战指挥部,由“路书记”担任总指挥长,同时成立9个分指挥部,市相关领导负责一项具体工程建设,该局每名班子成员包挂一项工程,各指挥部始终坚持“五个一”工作推进机制,即一个项目一名市领导挂帅、一个工作专班、一张倒排工期表、一月一调度、一抓到底,实行现场办公,就地解决问题,确保交通公路工程快建设、早受益。并拨付启动资金1000万元,用于交通工程建设。目前,年初计划的“七路一站一港”进展顺利。
鉴于交通相关单位职能重复交叉,该市成立了仙桃市城市客运出租车管理处,工作经费由市政府用出租车有偿出让金全额拨付;
在组建交通投资公司的工作中,该市迅速搭建班子,迅速运作,并安排一名常务副市长牵头负责抓好此项工作;
与此同时,建立全市物流信息平台,成立交通物流公司的各项工作也在紧张运作之中;
为确保交通基本建设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的正常开展,该市交通运输局下属单位交通基本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所需经费,由市政府纳入全市同级财政预算予以保障,并按期拨付。
“全力打造‘主次互联、循环互通’的路网大骨架,力争年底全市交通公路建设完成5亿元,力争‘十二五’末完成投资70亿元,推动全市经济社会跨越发展。”这是“路书记”对仙桃交通运输工作的定调。
  利川 郑开国:抢抓机遇修致富路
郑开国担任利川市委书记以来,正赶上了国家实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交通建设扶贫的黄金机遇期。面临新的历史机缘,面对全州面积最大、人口最多、农村公路交通相对滞后的现状,他和本届市领导班子该如何作为?
  抓住老区脱贫致富的“牛鼻子”
利川与重庆市毗邻的忠路、文斗、建南、沙溪等4个乡镇是红军和川鄂边游击队开辟的革命老区。由于地理位置十分偏僻,连接市城区的县乡公路建设年代久远,建设标准低,成了“肠梗阻”,山里的东西运不出来,山外的姑娘不愿嫁进去。“青山绿水风光好,只见哥哥没见嫂”,就是老区贫困状态的真实写照。由于这些老区公路里程太长,造价特高,历届市委政府都在努力争取改扩建项目,但因国家投资政策所限,项目始终落不到地。
市委书记郑开国和市长张涛刚上任,就带着相关部门负责人专程行驶在这些乡镇的公路上,经过一路颠簸,深切体验到老区群众出行难,也更加明晰了老区扶贫开发思路——要想带领老区群众彻底摆脱贫困,建设好公路交通网络是一个先决条件;工作千头万绪,补齐老区公路交通短板,就意味着抓住了老区扶贫开发的“牛鼻子”。
2012下半年,利川市将老区乡镇的利(川)彭(水)公路、谋(道)建(南)公路、红(椿钩)沙(溪)公路和汪营至打杵坳总长317公里的四条县乡公路挤进了省道调整计划笼子。为了促进项目尽快落地实施,市政府安排了交通项目前期工作经费1000万元,基本确保前期工作需要。同年7月完成了利彭公路凉雾至文斗74.3公里二级公路改扩建项目立项批复,谋建线、红沙线二级公路改扩建工已具备开工条件,年底可望动工。
在这些二级公路改扩建项目落地之前,首先对利彭公路陈家坪至大堰塘、利沙公路大塘至沙溪和谋建公路德胜场至建南镇总长138公里路段,按照县乡公路标准启动了硬化工程。这样既可以尽快解决老区几个乡镇群众的出行难,又可以在二级公路改扩建局部线路走向发生改变后不影响原线路群众的出行运输,还有利于二级公路改扩建期间的车辆分流。
  破解交通建设难题
郑开国要求市政府和交通主管部门积极探索新思路,在交通建设投入上做好“加减法”。所谓加法,就是多渠道融资,增加建设投入。市政府除了每年安排5000万元用于交通项目建设并将农村通畅工程建设村“一事一议”资金统筹用于安保工程以外,今年首次推行土地置换的方式,融资2800万元启动了佛宝山旅游公路建设;采取BT方式 融资4亿元启动了利鱼线绕城公路建设;采取招商引资方式启动中心客运站和交通物流园项目建设。
所谓减法,就是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降低建设成本。全市农村公路建设的征地拆迁一律由受益的乡镇、村、组“实行田土自调、青苗自补、管线自移、房屋自迁、障碍自清、矛盾自调、取料无偿”,将有限的资金用于项目建设。农村公路交通建设所需的砂、石料由各相关职能部门备案后,开设临时料厂就地解决,从而降低了公路建设成本。
  乐当高速公路建设的“护驾者”
利万高速公路是湖北连接重庆的又一快速通道。郑开国在征地拆迁动员大会上要求,各级各部门围绕“政府满意、业主满意、沿线群众满意、施工单位满意”的目标抓好征地拆迁、协调服务工作,而他就是利万高速公路建设中的一名“护驾者”。
郑开国数次召开路地“恳谈会”和三方联席会,随时加强各方面沟通,及时协商解决高速公路公路建设中的困难和问题,既保证了施工顺利推进,又融洽了路地关系。
好风凭借力,扬帆正当时。利川“十二五”交通规划蓝图,一定会变成美好的现实!
  红安 余学武:建设老区交通示范县
“条条大道连民心”红安县委书记余学武常说。他从县长、到县委书记兼县长、到县委书记,多年来坚定建设全国老区交通示范县的目标不动摇,使红安交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迎来了全国农村公路建设养护管理现场会在红安召开。
近几年来,红安县先后建成高速公路24.5公里,一级公路27.8公里,红色旅游公路123公里,省干线公路路面改造142公里,新型产业园区道路42公里,通村公路1830公里和将军故居公路124.5公里,完成交通建设投资达28.6亿元。交通建设的大进步,加速了经济发展的大跨越,催生了“红安速度”、“红安传奇”,红安以突出的发展实绩连续两年跻身全省“五快县市”,被李鸿忠书记誉为“黄冈跨越发展的代表作”。
  编制交通规划
2009年年底余学武调任红安县县长后,首先考察交通状况,走村组、越山岭、勘路线,一张发展交通的蓝图在他脑海里开始酝酿。他亲自参加交通规划编制,即便工作日程安排很紧也要抽出时间审阅一系列交通规划蓝图:红安“十二五”交通规划、生态交通示范县规划、全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交通规划、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发展试验区红安交通规划等等。
按照“区域发展带动扶贫开发,扶贫开发促进区域发展”的发展思路,余学武提出因地制宜完善路网结构,优化交通布局,完善服务功能的指导性意见,打造红安“三纵五横一环”公路网络,还多次会同交通部门到交通运输部,到省厅、市局争取建设项目。从高速公路、省干线公路,至县乡道及通村公路、园区公路全面推进。
  明确职能分工
余学武在担任县长期间,提出“打基础,管长远,促跨越”指导方针,经常深入工地调研,定期组织召开协调会。担任县委书记后,又推行“四大家”领导项目工程责任制,明确三名县委常委和一名县人大副主任、政协副主席分别担任阳福线绕城公路等交通项目的指挥长,明确目标、分解任务、落实责任,严格时间节点,将项目建设进展情况定期公布。并要求国土等有关部门各负其责,积极支持交通建设,各乡镇成立协调工作专班,积极参与交通项目建设。在余学武的重视与带动下,红安形成大办交通的强大合力。
  解决资金难题
项目建设,资金是支撑。余学武从县长到书记,广泛筹措交通建设资金,想尽办法突破资金瓶颈制约,促进了交通发展。
近年来,在红安财力有限的情况,通过政府出台优惠政策支持交通建设资金近7亿元,整合资产支持交通建设货币资金达3亿元,地方财政筹措交通建设资金3.5亿元。为了突破交通资金瓶颈制约,2013年初多次组织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解决交通建设资金难题。今年3月县财政筹措资金6000万元,整合城区土地资源和房产资源融合固定资产达2亿元,注册成立了交通投资公司。该公司成立后充分发挥了促进交通发展的作用,及时调配资金支持项目建设,针对9月1日开学关键时间节点,在8月下旬调度资金2000万元支持红熊、红两、檀两、两八等工程建设项目部,拨付给工程建设施工标段兑付农民工工资和部分建设原材料,确保社会的稳定和交通建设项目突破性进展。
  创新工程管理
力度决定速度。余学武多年来不断采取过硬的措施,采取“百日攻坚”、“检查督办”、“治庸问责”等举措,推动项目建设,实现交通建设大发展。
余学武创新工作“四化管理”,组织开展“百日攻坚”活动,制定交通公路建设一览表,明确了时间节点和工程进度,与各项目责任领导签订责任状,争分夺秒搞建设。他多次组织县领导和有关部门、乡镇负责人对建设目标拉练检查工程建设项目,及时对地面附着物迁移进行督办,及时协调解决施工的问题,及时督促工程进展。成立治庸问责办公室,建立治庸问责机制,工作人员经常深入项目建设工地进行督办,对不作为、慢作为问责。
他还将交通建设纳入县“六考”综合实绩考核,并对进入前十名的局班子成员奖励1.3万元,对局机关工作人员奖励2个月的基本工资。由于措施过硬,促使红安老区交通建设实现飞跃发展,迎来了全国农村公路建设养护管理现场会在红安召开,并得到交通运输部领导和与会代表高度赞扬,被誉为全国老区交通发展的一面旗帜。
我来说两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千古难题终于破解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