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景逐回流景歆的读音音

发达怎么读|发达的读音|发达是什么意思|与发达有关的词语 -《查字典通》
全&部 &拼&音 &五&笔 &解&释 &
发达怎么读|发达的读音|发达是什么意思|与发达有关的词语
发达拼音:fā dá (ㄈㄚ ㄉㄚ@)&&&&五笔:ntdp目录基本解释[释义](1) (形)(事物)已有充分发展。我们国家经济很发达。(作谓语)
(2) (动)使充分发展。发达事业。(作谓语)
[构成]并列式:发+达
[反义]落后、衰败、萎缩、萧索近义词兴旺、蓬勃、繁盛、繁荣、焕发、强盛、昌隆、昌盛、旺盛、郁勃、兴盛、隆盛、兴隆、畅旺、发展、茂盛、繁华、富强、荣华、发扬、发财反义词落后、衰败、衰落、破产、萎缩英文翻译1. thriving详细解释◎ 发达 fād&(1) [flourishing]∶[事物] 充分发展、兴盛错把工业的发达当作精神的丰富(2) [gain fame and fortune]∶旧指人发迹(3) [develop]∶使充分发展发达经济◎ 发达 fād&[flourishing] [事物]已充分发展,各方面先进发达国家(1).兴盛;兴旺。 唐
萧颖士 《蓬池禊饮序》:“禊,逸礼也, 郑 风有之,盖取诸勾萌发达,阳景敷煦。” 元
高文秀 《襄阳会》第二折:“ 刘备 孤穷,未知何日发达。” 梁启超 《新民说》第二节:“自十六世纪以来(约三百年前), 欧洲 所以发达,世界所以进步,皆由民族主义所磅礴冲激而成。” 郭沫若 《我的童年》第一篇一:“在客籍中我们一姓比较发达,因而和 杨 姓便成了对立的形式。” 沉从文 《贵生》:“如今来在桥头开铺子,生意发达是很自然的。”(2).显达;腾达。 元
马致远 《荐福碑》第一折:“ 张镐 ,几时是你那发达的时节也呵。”《儒林外史》第三回:“本道看你的文字,火候到了,即在此科,一定发达。” 叶圣陶 《倪焕之》二:“他父亲想……儿子总要让他发达,习商当然是不对的。” 沉从文 《顾问官》:“有人说顾问额角放光,像是个发达相,最近一定会作县知事。”(3).发迹。指穷人变得有钱有势。《水浒传》第四四回:“ 石秀 道:‘小人只会使些枪棒,别无甚本事,如何能够发达快乐?’”《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四回:“如果不是用点机变,发一注横财,那里能够发达。” 曹禺 《北京人》第三幕:“ 江泰 ,只要你肯动一动你的腿,你不会不发达的。”(4).充分发展。 章炳麟 《文学说例》:“新铸造语,盖言语发达之端,新陈代谢之用也。” 鲁迅 《朝花夕拾?藤野先生》:“他接着便讲述解剖学在 日本 发达的历史。”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一编第一章第一节:“人类体质的发达,逐步提高了他们的劳动本领,加强了他们改造世界的能力。” 艾芜 《都江堰的神话故事》:“由于科学的发达,证明月球上没有 嫦娥 。”(5).使充分发展。 宋
苏轼 《御试重巽申命论》:“至於风……发达万物,而天下不以为德。” 孙中山 《学生要立志做大事不可做大官》:“近代人类立志的思想,是注重发达人群,为大家谋幸福。” 鲁迅 《且介亭杂文?论“旧形式的采用”》:“旧形式的采取……恰如吃用牛羊,弃去蹄毛,留其精粹,以滋养及发达新的生体,决不因此就会‘类乎’牛羊的。”(6).发表,表达。 梁启超 《论书法》:“生於言论不自由时代,政见不可以直接发达,故为之符号标识焉以代之。”(7).犹普遍。 鲁迅 《准风月谈?豪语的折扣》:“其实,这故作豪语的脾气,正不独文人为然,常人或市侩,也非常发达。” 鲁迅 《南腔北调集?上海的儿童》:“苍蝇成群的在飞,孩子成队的在闹,有剧烈的捣乱,有发达的骂詈,真是一个乱烘烘的小世界。”相关诗词:胡寅: 王之道: 李益: 郑獬: 罗隐: 项安世: 陈藻: 张耒: 张耒: 白居易: 李白: 黄庭坚: 徐似道: 赵嘏: 孔武仲: 顾瑛: 叶绍翁: 梅尧臣: 张耒: 释绍嵩: 鲍照: 吴则礼: 刘望之: 刘望之: 相关词语
Copyright&版权所有&联系我们:五年下课外文言文阅读学生版_资料内容_资料下载_学习资料共享网
当前位置: >>
五年下课外文言文阅读学生版
(一) 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 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古人云: “读书千遍,其义自见。 ”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余尝谓, 读书有三则,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 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① 。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② 。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注释:①漫浪:随随便便。②急:要紧。 1.解释加点的词。 ①可以有得( ③自晓其义 ( ) ②其义自见( ) )2. 读书要分哪两步进行?怎样才算达到了要求呢?(请用文章原句 回答) 3.作者在“三到”中,强调了 为 的重要,这是因。(用原文短句正面回答)4.作者在这段话中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答 。1 (二)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 “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 “何不秉烛①乎?” 平公曰: “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师旷曰: “盲臣②安敢戏君乎?臣闻之: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 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秉烛之明,孰与昧行 乎?” 平公曰: “善哉! ” 注释:①秉烛:点烛。当时的―烛,只是火把,还不是后来 的蜡烛。②盲臣:师旷为盲人,故自称。 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①问于师旷( ③如日出之阳( ) ②安敢戏君乎( ) ④臣闻之( ) )2.将下列文言文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秉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3.晋平公想学习,却又“恐已暮矣” ,他所说的“暮”指什 么?他为什么有这样的担心? 答: 4.师旷的回答,说明他将“暮”理解成什么意思?他为什么 要这样理解?2 答: 5.这则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什么? 答:(三) 动筒①尝于国学②中看博土论难③云: “孔子弟子达者有七十 二人。 动筒因问曰: ” “达者七十二人, 几人已着冠④?几人未着冠?” 博土曰: “经传无文。 ”动筒曰: “先生读书,岂合⑤不解孔子弟子 着冠有三十人,未着冠者有四十二人?”博士曰: “据何文,以知 之?”动筒曰:《论语》云: “ ‘冠者五六人’ ,五六三十也, ‘童子 六七人,六七四十二也,岂非七十二人?”坐中大笑。博士无以对。 注释:①动筒:人名。②国学:京师官学的通称。③论难: 针对对方的论点进行辩论。④着冠:成年。⑤岂合:怎么能。 1.解释下列加点词: ①尝于国学中看博士论难( ②达者七十二人( ③经传无文( ④博士无以对( ) ) ) )2.将下列文言文语句翻译为现代汉语。3 A.据何文,以知之? B.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 3.动筒的说法为什么引人大笑? 答: 4.请从动筒或博士(任选)角度,谈谈给你的启示。 答:四 借书速还(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以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 书。 1、与“非学无以致疑”中的“以”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无以致书以观。 B、此正午牡丹也。何以明之。 )C、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D、多以书假余。 2、给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选择正确的意义。 ①余劝时即嗜学。 ( )A、嗜好 B、喜欢 C、特别 D、学习4 ②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 ) A、到 B、去 C、向 D、在 ③余因得遍观群书 ( )A、就 B、因此 C、于是 D、因为 3、指出下列句中“之”各指代什么。 ( ①录毕,走送之。( ) ③处士笑而然之。( ) ②一日曝书画,有牧童见之。 ) ④学而时习之。( )2、从下列语句可看出人物的什么特点。 ①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②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5 五 为学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 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 难矣。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 之南海,何如?” 富者曰:“子何恃而往?” 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 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1.本文通过一个生动的故事, 告诉我们 性。 是 2.“以()告富者”是一个省略句,括号中省略的内容 。 3.选出下面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贫者语于富者曰(告诉)B、吾欲之南海(往) C、西蜀之去南海(距离) D、顾不如蜀鄙之僧哉(看来)6对于学习的重要 4.文中有两处“子何恃而往”,为什么第一处用的是问号,而 第二处用的是叹号?请作简要分析。5.对比鲜明是本文写法上的一大特点,请以蜀鄙二僧欲往南 海部分为例,说说文章是如何运用对比手法的。六 《马价十倍》 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日立市,人莫之知。往见伯乐,曰:“臣 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日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而视之,去而 顾之,臣请献一朝之贾。” 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 1.选出下列句中的“之”用法不一样的一项( A.臣有骏马欲卖之 C.去而顾之 )。B.愿子还而视之 D.臣请献一朝之贾 )2.加点的字读音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愿子还而视之(huá n) C.臣请献一朝之贾(zhāo) 流。(jǐng)B.臣请献一朝之贾(ǔ) D.阴霞生远岫,阳景逐回7 3.省略的部分补充正确的一项是( A.人莫与言(骏马) C.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之) 衰 4.对文章意思判断有错的一项是()。B.(余)乃重修岳阳楼 D.一鼓作气,再(鼓)而)。A. 本来是一匹劣马, 但是由于请到了伯乐来故弄玄虚, 因此“马 价十倍”。 B.卖马者为了请到伯乐,允诺给他一天的报酬。 C.伯乐其实并没有发表什么评论,他“还而视之,去而顾之”, 无非是在暗示这匹马被自己看中了。 D.这匹马其实也算得上是一匹好马,但只有请到了伯乐,人们 才意识到了,表明了人们迷信权威的社会现实。 七 、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管仲、隰朋①从于桓公而伐孤竹②,春往冬反,迷惑失道。管 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 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 水。”乃掘之,遂得水。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 不难③师于老马、老蚁,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 过乎? 注释:①管仲、隰(xǐ )朋:都是春秋时期辅佐齐桓公的大8 臣。②孤竹:商、周时期的一个小国家。③不难:不惜,不耻。 1.“乃掘之”中的“乃”与下文哪句中的“乃”字意思相 同?( )A.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B.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 C.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D.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2.下列句子翻译错误的一项是( A.老马之智可用也。 )老马的智慧可以利用啊。 蚂蚁冬天住在山的北面,B.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 夏天住在山的南面。 C.蚁壤一寸而仞有水。 有水。蚁壤高达一寸,下面一仞的地方就D.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师于老马、老 蚁。凭管仲的圣明和隰朋的智慧,到他们有所不知的时候,不耻 向老马、老蚁学习。9 八 《曾子杀彘》 曾子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同“汝”)还, 顾反,为女杀彘(猪)。”妻适市反,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 “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 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 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曾子妻之市 之:往 “返” C.妻适市反 适:往 D.特与婴儿戏耳 特:特别 B.顾反,为女杀彘 反: .同2.请把“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这个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试概括这则寓言的寓意或简要说说它给你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 以 叶 隐 形 《笑林》楚人贫居,读《淮南方》,得“螳螂伺蝉自鄣叶,可以隐形”,遂 于树下仰取叶――螳螂执叶伺蝉――以摘之,叶落树下。树下先10 有落叶, 不能复分辨, 扫取数斗归, 一一以叶自鄣, 问其妻曰: “汝 见我不?”妻始时恒答言: “见。 ”经日乃厌倦不堪, 绐云: “不见。 ” 默然大喜,携叶入市上,对面取人物,吏遂缚诣县。县官受辞(审 问),自说本末,官大笑,放而不治。 1.我国古代还有个故事与这个故事惊人相似, 后来演变成了成语, 请写出这个成语。(2 分)2.解释句中加点词。①吏遂缚诣县( ②可以隐形() )(2 分)3.本文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来表现楚人?(1 分)(九)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 之。已得履,乃曰: “吾忘持其度。 ”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 不得履。人曰: “何不试之以足?” 曰: “宁信度,无自信也。 ”11 1.解释下列字在文中的意思。 ① 履( ③ 度( )② 操( ) ④ 宁( ) )2.翻译:及反,市罢,遂不得履。3.这则寓言故事包含了什么道理?(十)指鹿为马① 赵高欲为乱②,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③,持鹿献于二世④, 曰: “马 也。 ”二世笑曰: “丞相误耶?谓鹿为马。 ”问左右,左右 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或言鹿者。高因阴中诸言鹿者以法⑤。 ? 1.“赵高欲为乱”中“为”的意思________ 2.“谓鹿为马”中“为”的意思________ 3.“或言马以阿顺赵高”中“以”的意思________ 4.“高因阴中诸言鹿以法”中“以”的意思________ 5.请揣摩“高因阴中诸言鹿以法”中“因”的意思, 请从下列句中 双引号词语中选出与它不同的一项_____ A。未若柳絮“因”风起 B。蒙“乃”始就学12 C。肃“遂”拜孟母D。屠“乃”奔倚其下6.有这则故事可以看出赵高是一个怎样的人?7.赵高指鹿为马的目的是(用原文回答)?(十一)守株待兔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 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①兔走触株:株 ( ②因释其耒而守株: ( ③冀复得兔:冀( ④因释其耒而守株:耒( ) ) ) )13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为”与“而身为宋国笑”中的“为”意思相同的 一项是( ) B、为人谋而不忠乎 D、此何遽不为福乎A、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C、始悟为山市3、翻译下面句子: ①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②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十二)狐假虎威 虎求百兽而食之①,得狐。狐曰: “子无敢食我也②!天帝使 我长百兽③,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④。子以我为不信⑤,吾 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⑥?”虎以为然 ⑦,故遂与之行⑧。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已而走也⑨,以为 畏狐也。――《战国策》 1、解释下列句子中词语的意思: ⑴子无敢食我也。( ) )14⑵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 ⑶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 ⑷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 ))2、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⑴虎求百兽而食之( )A、要求,请求 B、寻求,寻找 C、帮助 D、需求,需要 ⑵虎以为然( )A、正确,对 B、这样 C、然而 D、然后 3、为下列句子中的“之”选择正确的解释,将字母填入括号内。 (3 分) A、它们,代百兽 B、它,代老虎 C、它,代狐狸 D、它们,代老虎 和狐狸 ⑴虎求百兽而食之( ⑵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 ⑶兽见之皆走( 4、选择对下列语句翻译正确的项。 ⑴天帝使我长百兽( ) ) ) )A、上天任命我做百兽的王。B、天帝让我比百兽长寿。 C、老天爷让我比百兽年长。D、上天派我带领着百兽。 ⑵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 )15 A、看看百兽见到我的表现敢不走开吗?B、看看百兽和我不离开 吗? C、 看看百兽看见我敢不逃跑吗?D、 看看百兽见到我是不是离开? 5、从寓言中可提炼出一个成语,作为这篇短文的标题。6、分析句子中词语的古今词义。 ⑴子无敢食我也。 子:古义 ⑵兽见之皆走。 走:古义 今义 今义7、写出这则寓言的寓意。(十三)鹬蚌相争① 蚌②方出曝③,而鹬④啄其肉。蚌合而钳⑤其喙⑥。 鹬曰: “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⑦有死蚌。 ” 蚌亦谓鹬曰: “今日不出⑧,明日不出,即有死鹬。 两者不 ” 肯相舍,渔者得而并擒⑨之。 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公披狐白之裘,坐于堂侧阶。 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 “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 ”晏子 对曰: “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 “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16 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 ”公曰: “善! 寡人闻命矣! ”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 (1)雨雪三日( ) (2)雨雪三日而不霁( ) (3)晏子入见,立有间( ) (4)逸而知人之劳( ) (5)公披狐白之裘( ) (6)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 ) 2.下列句子与“雨雪三日而不霁”中的“而”的用法相同的 一项是( ) A.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B.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 C.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D.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景公觉得“雨雪三日,而天不寒”的原因是什么? 4.故事中,景公的笑带有怎样的意味?正确的一项是( ) A.欣赏晏子的幽默言谈。 B.尴尬地发现自己的失言。 C.对自己不知黎民之苦觉得愧疚。 D.对自己身强体健颇为自豪。 5.这段文字中晏子劝谏君王的方式是( )17 A.犯颜直谏,言君王当与民同饥寒。 B.慷慨陈词,分析治国成败的关键。 C.再三反问,令君王自悟其过失。 D.相机启发,并以仁君来期勉君王。 6.读了本文后,你认为景公是一个怎样的君王?(仅就上文 内容作简单的评价(十四)治水之法,既不可执一,泥于掌故,亦不可妄意轻 信人言。盖地有高低,流有缓急,潴有浅深,势有曲直,非相度 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 昔海忠介治河,布袍缓带,冒雨冲风,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 亲给钱粮,不扣一厘,而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必如是而后 事可举也。如好逸而恶劳,计利而忘义,远嫌而避怨,别事不举 而水利不兴矣。 1.文中“海忠介”即_______,是_______(朝代)曾骂过皇 帝的清官。现代著名历史学家、杂文家_______曾写过一部关于他 的历史剧《_______》 。 2.翻译下列句子。 (1)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18 (2)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3)亲给钱粮,不扣一厘,而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3.第二段就治水问题作者讲了两个方面,请用文中的语句回 答这两个方面的结果,并用自己的话概括造成这两种结果的原因 分别是什么。4. 作者在这段文字中表明的观点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5.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A.第一段中的“盖”字是句首发语词,表明下文要就自己 的观点发表议论。 B.第二段从正反两个方面说治水,一实一虚,对比分明,很 有力地论证了中心论点。 C.作者开篇就提出中心论点,第一段讲道理,第二段侧重 摆事实,讲道理与摆事实相结合很好地论证了中心论点。 D.第一段中“地有高低,流有缓急,潴有浅深,势有曲直” 构成排比,很有气势; “是以”一句是对上文的总结,并运用了对 偶的句式。19 五年下文言文班级 姓名20 是一个在线免费学习平台、通过收集整理大量专业知识,职业资料、考试资料,考试复习指导,试题资料等给大家分享;同时提供学习互动交流;更好的帮助大家学习。凡尔登战役的意思是什么_读音拼音如何_怎么解释 - 汉辞网
在线查询“凡尔登战役”的意思如何、凡尔登战役的读音怎么读、凡尔登战役的拼音是什么、怎么解释?
前一篇: 后一篇:
凡尔登战役的意思:
【词语】: 凡尔登战役
【拼音】: fán ěr dēn zhàn yì
【解释】: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带决定性的战役。1916年2月21日至9月2日,德军数度向法国凡尔登要塞猛攻,由于法军凭借大纵深防御顽强抵抗,终未攻陷。10月24日至次年8月26日,法军进行多次反攻,将德军逐回进攻前的地区,双方伤亡约百万人。从此德、奥、土、保阵线日趋崩溃。
◆查看更多:关于词语
的意思;含有
大家都在看:
&&&相关词语:
《汉语词典》客户端界面如下,下载网址:
更多内容请查看【】词语解释大全。关于凡尔登战役是什么意思,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谢谢!
Copyright(C)2005 汉辞软件工作室&张新主 版权所有 电话: Email:QQ邮箱 QQ:7117780
软件著作权登记号: 备案号:沪ICP备号语文大动员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18页免费17页免费10页免费4页¥0.5043页免费 8页免费7页免费4页免费4页免费1页免费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1页1下载券8页2下载券20页1下载券3页免费5页免费
语文大动员|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返景入深林读音 的文章

 

随机推荐